登陆注册
7714800000002

第2章 什刹海与北京城(1)

什刹海,亦称“什刹三海”是北京内城中面积最大的水面,因而被人们称为“海”。由“漕运”发展而来的人居、宗教、艺术、商业等多种文明为北京城市格局与特点的形成提供了基本依据。同时,北京人乐观、包容、开放性格、品行以及首善之区的文化认同感,都可以归因于什刹三海的孕育与润泽。因此民间流传“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之说。

什刹海——北京城的发祥之地。

一、从“白莲潭”到积水潭港

12世纪初(1153年)金朝军队攻克由契丹人在幽州基础上初建的南京,改称“中都”,同时设大兴府,城垣区域在现今北京城区西南,包括右安门外凤凰嘴(西南)、复兴门外黄亭子(西北)、宣武门内翠花街(东北)、永定门豁口外四路通(东南)等地。公元1179年金朝统治者在城郊修建离宫,命名大宁宫,后更名万岁宫,大体的位置在现中南海里的中海和北海公园。据《日下旧闻考》记载:“燕盖京都之首选也。况今又有宫阙井邑之繁丽,仓府武库之充实,百官家属皆处其内,非同曩日之陪京也。”然而,金朝政权维持了85年。公元1215年忽必烈率元军攻克金中都,军队将城中建筑付之一炬,夷为废墟,由此改名为“燕京”,由大兴府管辖。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位后,取法汉族文化中的三王之道与儒家学说,对朝政实行一系列改革措施。他曾就新都城选址向他所信任的汉臣刘秉忠征询意见。忽必烈问道:“今之定都,惟上都、大都耳,何出最佳?”刘秉忠答曰:“上都国祚近,大都国祚长。”至元初年(1264年),忽必烈委派光禄大夫刘秉忠领衔主持新都城的选址与规划,在金中都西北,筑城垣作为元朝国都所在地,名为“大都”。据专家考证,元大都城垣四至:北垣在今北土城路南侧,东垣在西二环东侧,西垣在西二环东侧,南垣在长安街南侧。

由于金朝中都中心区域在战火中被毁,位于城市东北郊区的离宫大宁宫(后更名万岁宫)被划定为皇苑区域,又将贯穿流经皇苑区域的白莲潭一截为二,南段称“太液池”,北段包括现前海、后海、积水潭至德胜门外成片水域称为“积水潭”,亦称“海子”;同时,一条以积水潭为端点的中轴线向南延伸至太液池宫墙东侧(现北海、中南海东侧),而中轴线起点位于现什刹海前海与后海相接处的一座小桥(即万宁桥)。浩大的筑城工程历时18年,自至元四年(1267年)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其间,忽必烈于至元九年(1272年)称帝,按照刘秉忠上奏,将国号定为“大元”,取自《易经》中“大哉乾元”之意,正式将“大兴府”改称“大都”,其标志在城市中轴线上建起了钟、鼓两座谯楼(现钟楼、鼓楼)。由此,大都(北京)正式成为了统一国家的首都,因而在老一辈北京人中流传一句话:“先有什刹海,后有北京城”。

据考证,金元时代的“白莲潭”原为古永定河水系冲刷而成的一片宽阔水面,水量充足,湖面莲花盛开,蒲苇丛生,水鸟翔集,湖岸青翠一片。据说,刘秉忠在选址、规划新大都城之初,看中这里很重要的原因,一来在于此地乃山川形胜的风水佳地;二来在于蓄积于此的天然湖泊为城内人们日常生活提供了丰沛水源。《元史·河渠志》载:“海子一名积水潭,聚西北诸泉之水流行入都城而汇于此,汪洋如海,都人因名焉”。或许这就是人们所称“积水潭”缘由。

大都城建立后,如何解决城中人口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物资问题成为摆在执政者面前的当务之急,于是决定沿用辽金时代采用漕运方式将各类物资、官粮、贡品,通过新开凿直接贯通江南与大都的河漕水道,自山东东平,经寿张,至临清,抵达通州张家湾附近的码头,卸船后经由陆路转运至大都城内。据专家考证,这条水上通道的开通,使漕船不用再经隋朝年间开凿进入中原后曲折迂回的京杭大运河,缩短了水路运输距离,漕运水道的终点在光熙门,大坝内设有储运中转场所,名为龙王堂。然而漕运货物到岸后,由于路途遥远,道路不畅,如遇下雨,陆上运输更加困难,大量运送漕粮、物资的牲畜死亡,费时费力,效率十分低下。据《日下旧闻考》记载:“先时通州至大都五十里,陆官粮,岁若千万,民不胜其悴……”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负责水利的官员郭守敬上奏朝廷,建议开凿一条自通州直通大都的人工河道,源流40里,以利漕运。他经过实地勘察,提出了一项方案:“大都运粮河不用一亩泉旧源,别引北山白浮泉水,西折而南,自瓮山泊(现颐和园昆明湖前身)自西水门(现为西直门)入城,环汇于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合入旧运粮河。”大意是由京北昌平白浮泉等多处水源引水至京西瓮山泊,经长河,过西水门汇入积水潭,复东折而南,出南水门(即文明门,现为崇文门),利用金朝修建的运粮水道径直向东,至通州高丽庄入白河,与大运河相衔接,形成一条水上运输通道,使各类物资源源不断运来京城。他还提出,在由内城到通州新开通人工运河河道上,每隔十里设置一道水闸,共七道闸,各道水闸上均设置“斗门”并“互为提阏”,蓄水通舟,以济漕运,以利“过舟止水”。元世祖忽必烈对此项建议大为赞赏并谕旨:“当速行之”。遂即任命郭守敬为都水监。

次年,朝廷征调军队将士两万余人,在郭守敬主持下,历时一年半,开凿出一条人工运河,将漕运的终点延长至大都城内,由此积水潭港就成为大都城内最繁忙的物资集散地和储存地,所谓“公私两便”,各类产自江南地区官粮、物资通过京杭大运河源源不断运来京城,漕运码头位置大致在后海东北岸一带(现烤肉季附近)。据记载,当时在万宁桥(亦称后门桥)以西,设置澄清闸,用于调节控制入港船舶。至元三十年(1293年)这项浩大的引水工程告竣;同时,积水潭进行全面改造、治理,修建起闸坝与堤防,沿岸道路两侧用条石砌护、设立石护栏等。据说,忽必烈从上都返回大都途中,看到运河上船舶云集,可谓“胪舳蔽水”,大悦之下,随即将新修的人工河道命名为“通惠河”,而将河道上多处水闸中的第二道闸称为“庆丰闸”,喻义运河通航给大都城,乃至国家带来繁荣富庶、兴旺发达。据记载,当时郭守敬还提出一项计划,由“澄清闸”(位于万宁桥)以东引水与坝河相接,通过内城河道直至丽正门(现正阳门前身),使舟楫可以环城往来。后来此项计划未能实施。

元代对积水潭共有五次较大整治工程,第一次是公元1262年,引玉泉诸水入大都城;第二次是公元1279年开挖坝河;第三次是公元1292年,引昌平东南白浮诸泉入城;第四次是公元1319年,疏浚积水潭上游和玉泉河;第五次是公元1324年修积水潭堤岸工程。

积水潭港投入使用后,东西宽达二里,吞吐转运南北货物。港内水深浪阔,汪洋如海,樯帆蔽日,来自江浙的漕船可以直抵大都城下。元朝文人黄文仲在《大都赋》中描述停泊在积水潭港中船只:“扬波之橹,多于东溟之鱼;驰风之樯,繁于南山之笋。”由于漕运带动起客货运输、仓储业发展,而附近的斜街、钟鼓楼一带则成为大都城里最繁华的商业区,车水马龙、商铺云集、茶肆林立、灯红酒绿,盛极一时;形成米市、面市、鹅鸭市、缎子市、皮帽市、珠子市、沙剌市、铁器市等。当时有一家名为万春园的歌舞娱乐场所,经常聚集许多文人,原址在如今“烤肉季”所在位置。据考证,元朝主管全国水利最高机构——都水监(相当于水利部)设在积水潭东岸万宁桥附近。

元朝御制《帝京篇》云:“磐石占幽燕,金汤固帝京。幅员宁有外,带砺自堪盟。形势河山拱,星文气象清。休徵荷地方,瑞应感天成。济济匡时器,熙熙击壤情。溪流穿禁御,彩霞映重城。日照朱甍丽,辰非紫阳轻。烟花织锦绣,莺燕唱升平。池暖鱼吹絮,兰薰蝶抱英。新荷初浥露,宿麦晚蒸晴。极浦渔舟香,斜阳牧笛横。所希均雨泽,南亩问春耕。”

14世纪中叶元朝政权被推翻,明朝取而代之,在南京建都,将“大都”改称北平府,设北平行中书省,并置燕山、大兴、永清等六卫,驻扎三万军队守卫。由此京杭大运河的漕运作用逐渐减退。永乐元年(1403年)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变”,自立为王,改北平为北京,改北平府为顺天府;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漕运功能逐渐恢复。由于皇城范围扩大与内城城门改建,以及填湖造地、拓展道路等原因,将城内水道截断或填埋,东便门外大通桥成为京杭大运河终点,桥东建有漕运粮食码头,以及中转粮库;由江南运来的粮食、物资等卸船后通过中转由驳船经朝阳门,再由大车、骆驼或人力车等运输工具运至京城各处。据民间相传,明朝迁都北京之初,通往积水潭码头的漕河流经紫禁城东墙外,每日人声嘈杂,惹得宫中的皇帝非常气恼,遂即下旨将城墙东移至漕河以外,漕河变成了御河一部分,运送粮食和物资的漕船只能停在了城墙外面(今朝阳门以东)。

此后,失去了漕运码头功能的积水潭,逐渐恢复了迤逦、清秀的自然风光,称为“海子”,与附近鼓楼商业区的繁华景象形成一静一闹的鲜明对照,逐渐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休闲、宜居之地。明朝举人蒋一葵(字仲舒,号石原)在《长安夜话》中记述:都城北隅旧有积水潭,西山诸泉从高粱桥流入北水门(水关)汇此。内多植莲花,因名莲花池、净业寺,及王公、贵人家水轩、水亭,最为幽胜。

二、什刹海名称由来

什刹海最初是一所佛寺的名称,“刹”是对佛教禅林官寺制度中最高或次高寺院的尊称。明朝时,僧人徧融在积水潭(又称海子)附近建立一座佛寺,名曰十刹海寺。明朝崇祯年间记述北京人文风光的着作《帝京景物略》记载:“京师梵宇,莫十刹海若者”A。过去人们称“十刹海”,因“十”与“什”音义相同,故被称为“什刹海”,寓意“佛法如海”。

元明时期,什刹海一带的庙刹、道庵曾多达上百座,香火十分旺盛。据记载,元朝尊奉藏传佛教(即“密宗”)为国教,元大德九年(1305年),元成宗布尔罕皇后亲自主持修建了一座供奉密宗神明的藏传佛教寺庙——大天寿万宁寺,后改为元成宗的神殿,遗址在鼓楼(旧称齐政楼)偏东一带(现草厂胡同12号)。相传,该寺初建时布尔罕皇后对于端立在正殿中央秘密佛像感到不满,认为长相十分丑怪,传旨用手帕将佛像的头部蒙起来,不久后索性将其拆毁。泰定四年(1327年)皇帝敕令将万宁寺改为供奉已故成宗御容的神御殿,又称万寿殿。

这一时期,大都城内建有藏传佛教寺院十数所,最为着名的四座寺院包括,大慈恩寺(曾名庆寿寺、海印寺等)、崇国寺(明朝改称大隆善护国寺)、大能仁寺、保安寺(即白塔寺),其中大慈恩寺(原名海印寺)在元宣德、正统年间位列京城藏传佛教寺院之首,具有“国寺”地位。明初时西藏僧人来京大多在此修持,皇帝也来此进香,然而,明嘉靖年间的一场火灾使这座名刹被焚毁。除此以外,护国寺、广化寺、义利寺(明朝改称保安寺)、法通寺、吉祥寺、佑圣寺、什刹海寺、万宁寺、万华寺、白马关帝庙、清虚观、镇水观音寺和真武庙、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等庙观初建时间都可追溯至元明时期。在西海南沿有一座普济寺,因地势较高故被称为“高庙”,在许多有关什刹海记载中经常提到。据《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一书记述:“德胜门内亦有一拈花寺,庄严整齐,近年重修者。其西院厅旁后园,有古松一株,盖明季物。侧有井亭,树本皆作龙甲,斜枝如臂,荫可一亩……”在什刹海附近还分布一些尼姑庵,其中有三圣庵、天寿庵、北极庵、海潮庵、丰泰庵、槐宝庵等。民国时期,北平共有四座药王庙:药王庙、北药王庙、南药王庙、小药王庙,分别坐落在什刹海、鼓楼、崇文门外、东直门。

有人对药王庙描述:庙在地安门外,什刹海西。沿堤傍柳,背水临池。东濒荷塘,南瞻禁地。荷香与柳馥同芬,水影与云光一色。风景绝佳,俨如图画。游人过此,溽暑全消。昔年每值夏季,善男信女,烧香者众多,今则远逊从前矣。庙为明权阉魏忠贤所建,现尚完整,为北平名刹之一。

据戏曲史研究者推断,元朝时期盛行一时的杂曲、传奇经常被作为酬神或娱乐剧目在什刹海一带的寺庙、道观轮流上演。此外,还有一些庙宇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文昌帝君庙(坐落在地安门内以东)、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药王庙等。其中药王庙为明末宦官魏忠贤所建,因景色秀丽,受到皇帝奖谕与赏赐,可谓“东濒海子,宜宾初月,万柳沿堤,客多载酒其间,鸥波鱼藻,真长夏时一清凉界。”魏忠贤倒台后,人们为避其恶名,将庙旁的石碑推倒,清朝中期以后庙宇失修颓落。清朝诗人王照园《过西海子看新荷》云:“凉亭水榭迎朝霞,碧沼初开菡萸花。海子西头杨柳岸,绿烟深处是仙家。”

同类推荐
  • 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悠久的文明之一。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近5000年之久,从公元前841年开始,有文献可考的编年史从未间断,至今已近3000年,这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是绝无仅有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的历史始终传承有序,从未中断。
  • 书读完了

    书读完了

    时隔十年后,金克木名作重磅归来!梁文道《开卷八分钟》首推书;钱文忠、张汝伦、陈平原联袂推荐!一代学术大家卓越的读书方法,一位文化传奇特殊的学习路径。金克木先生一代大家,其读书与治学自有独到幽微之处。惜其著作出版广而且杂,况未经人整理,故今日学子,得片羽易,而欲窥其全面则难。本书编者爬梳剔抉,参互考寻,从金克木生前约30部已出版著作中精选出有关读书治学方法的文章50余篇,分“书读完了”——读什么书;“福尔摩斯与读书得间”——怎么读书;读书、读人、读物——读通书三辑,其文说理叙事,皆清秀流利,无晦涩难懂之处,普通读者循序渐进,或可一窥大家通人治学读书之堂奥。2017全新增订版,将金克木的读书心得完整呈现。
  •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

    毛泽东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系列”之第一本《毛泽东品评地名姓名》,数年里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如今终于得以付梓出版,作为本书编撰者,为此感到非常高兴,并向大家表示感谢。此书稿因为是编撰,在成书过程中,我通过多方渠道,搜集并参考了大量一手或二手文献资料,均一一注明了出处,在此向众多原作者们表示衷心感谢。如您觉得我应该给您支付一些稿酬,就请尽管同我联系吧。
  • 菊与刀

    菊与刀

    露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美国著名文化人类学家,20世纪初女性学者。她受恩师法兰兹·鲍亚士(Franz Boas)的影响,提出了文化形貌论(Cultural Configuration),认为每种文化都如人类个体一样,有其个性与特征。她的代表作品有《文化模式》(Patterns of Culture)与《菊与刀》(The Chrysan the mum and the Sword),其中后者因成功运用“文化模型”理论来诠释日本文化而影响深远。
  •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研究

    伦明《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研究

    中国古代藏书具有悠久的历史根源,文化积淀相当深厚。私人藏书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世态人情,而且对文化教育、学术传播、图书出版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书稿以近代著名学者伦明所著的《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一书为视角,运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透过该书来审视近代藏书较之传统藏书之自由与开放性,探讨藏书与学术发展、社会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以及近代地域藏书的发展趋势与地方特色,从而推动和深化中国近代藏书思想史、文化史和学术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帝女来潮:妆轻意重

    重生之帝女来潮:妆轻意重

    前世被国家高级秘密研究所实验培养二十年。转眼成为了偏僻村庄里胆小懦弱的“结巴”学生。不要相信一切的表面平静,时辰一到,风起云涌,该来的终究会来。她的本想过过平平淡淡的生活,可总是事与愿违,于是有了一条艰辛刀俎的路要走。入校园,展初芒,结强帮,家人伤,明报恩,暗报仇,邀她官敬,请她商尊,艰行途,成王路!重生前不是很安宁,重生后遇到了这个人更不安宁。这样的男人,是他上呢,还是她上呢?青落:“作死,轮不到我,一直都是你上!”这一世,且看她如何立足于世界顶端,刹世惊华!且瞪大双目看清此女如何玩转都市,风生水起,登峰阶顶,帝女来潮!简介很逗比,正文很高冷;你若奔我来,我便让你圆;你若冲我来,我便让你完。
  • 天狼凡

    天狼凡

    破碎的记忆,接连出现的线索,不断追寻自己的过去。在神魔斗争的乱世中,被世界所遗忘的男人回来了。
  • 英雄联盟之神话

    英雄联盟之神话

    带领一只王者之师连续4年夺得英雄联盟世界总决赛冠军的少年,在众多荣誉加身后选择了回国,一边陪着自己的未婚妻完成学业,一边带领中国电子竞技走向世界巅峰的故事。
  • 活学曾国藩活用胡雪岩

    活学曾国藩活用胡雪岩

    本书介绍了曾国藩和胡雪岩在稳慎、磨砺、融通、用人、圆世、谋划、泰然等方面的人生哲学。
  • 谁人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谁人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入社会之门,品人生百态。讲述一个刚走出高中校园的青年故事,不长不短,或许他最后会成功,或许最后他混的很凄惨。但是大家别急,且看他一路走来的经历与心理历程。生活现实的不需要文采也能让大家描绘的多姿多彩,有时候你低头百花正开,你一抬头乌云就来。看就看,谁人能被岁月温柔以待!
  • 鼎圣

    鼎圣

    穿越到异世的古董商凭借丰富的鉴定经验,鉴定魂器,炼制丹药,画画符咒。拜托,墨迹还没有做旧就你敢冒充上古藏宝图?普通的宣纸才出现一千年,你当别人都是白痴啊?做赝品也要用心啦。推荐魂兽玄冰玉龟的龟壳做的上古藏宝图,保证就算是魂器师都鉴定不出来。
  • 冷酷校草火爆爱

    冷酷校草火爆爱

    看了就知道了,一定要看哈,看完麻烦收藏一下下,大方的盆友们,可以送点票票哈
  • 魔陆灵王

    魔陆灵王

    古往今来,整个魔陆都非常的平静,异兽被封印,魔兽被猎杀,人类成为了整个魔陆的霸主,但是人类不满足于这种平静于是,各大力量分支,佣兵帮派,各大工会,三大鼎力的帝国,终于,他们之间爆发的强大的战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完,只有大陆上唯一被人类称为灵兽的和平动物的最强种族——龙族的出现,才能拯救民众。
  • 弑望

    弑望

    一个游离世间的行者,一贯以为是个看客。奈何,江湖人,在江湖。
  • 定制黑咖啡

    定制黑咖啡

    谁没有在懵懂的年纪,心动过呢?初恋这杯定制的苦咖啡,来不及细品,来不及回味,便已匆匆流逝,存在的只有那份不断美化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