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14800000008

第8章 在水一方(3)

着名清史专家朱家溍先生记述:当年这里有个庆云楼,门脸在烟袋斜街,后楼坐落在河沿,是北城惟一的山东馆,菜的风格与水平和西城同和居、南城泰丰楼、东城东兴楼都是同等的。后楼隔扇外面是一座有栏杆的平台。夏天吃过饭,在这平台上,正是“荷净纳凉时”。当时在平台上凭栏下望,有一小席棚,里面总有几个人,一脚踩在板凳上,在吃烤羊肉。有一个人在切肉。这个人在什刹海一带,人都叫他“季傻子”。常听人们说:“今天晚上,咱们到‘季傻子’那里去吃烤肉。”这一种爱称后来渐渐被“烤肉季”这个名称代替了。

这个小席棚紧靠着临河第一楼,吃完烤肉到小楼上去喝粥,这个小楼也卖酒,还有苏造肉和几样煮花生、酥鱼等等酒菜。

过去老北京分南、北城;位于西单绒线胡同西口的“烤肉宛”属南城,以烤牛肉为主;而什刹海岸畔的烤肉季属北城,以烤羊肉为特色,人称“北有烤肉季,南有烤肉宛”。还有一种说法,“烤肉季”、“烤肉宛”和位于宣武门外“烤肉刘”合称“北平烤肉三套车”。

清代诗人严辰《忆京都》诗云:

忆京都,冬窗不透风。

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不似此间风满屋,热炭不嫌樱火毒。

五、辅仁大学

1912年出身满族旗人家庭的天主教徒英华(字敛之,1867-1926年)与另一位天主教徒——上海复旦公学创办人马良(字相伯,1840-1939年)联袂上书罗马天主教会,请求在北京创办一所天主教大学,办学方针为:“介绍西欧新得科学文化之最精者,并保存中国旧有文学美术之最善者,舍取短长,不使偏胜”。罗马天主教会,又称罗马公教会,以梵蒂冈为教廷所在地。中国近代史上曾产生重要影响的几位外国人郎世宁、利玛窦、汤若望、南怀仁等都是天主教传教士。20世纪初叶,中国的天主教团体名为“中国公教会”,英敛之与马相伯被公推为这一宗教团体的精神领袖。

1913年英敛之在香山静宜园修养期间,曾为教会中青年教徒及子弟学习文化开设“辅仁社”。“辅仁”一词取自《论语·颜渊》中“会友辅仁”。1919年以后,罗马教廷多次派人来华与英敛之等人商量办学事宜,并委派美国本笃教会负责筹措办学经费,并出面办学。1925年来自美国天主教本笃会教士奥图尔来到北京筹组教会大学,并以16万元租金向载涛后人承租位于李广桥西街(现定阜街)10号原涛贝勒府作为校址,并于当年10月开学。涛贝勒全名爱新觉罗·载涛(1887-1970年),和硕醇贤亲王奕譞第七子,过继为锺郡王奕詥嗣子,光绪皇帝同父异母弟,宣统皇帝叔父,青年时曾留学法国索米骑兵学校,专修骑兵作战科目。他有两大爱好,一是爱马,善画马;二是京剧票友,既能长靠又能短打,尤以猴戏擅长。据说,当年的涛贝勒府内共有四百多间房屋,花园内近四分之一面积为马圈和驯马场。

辅仁大学前身为“公教大学附属辅仁社”,又名“国学专修科”,按照中国政府规定,开设中国文学、历史、哲学、英语、数学等大学预科课程,不允许开设宗教课。1926年1月英敛之在去世前将学校校务托付历史学家、文学家陈垣。1927年6月,陈垣出任校长,奥图尔为教务长,学校定为“辅仁大学”。同年9月学校升为本科,开始设中国文学、英国文学、历史共三系;1928年增设哲学系,第二年9月,学校开始招收本科新生,预科改为附属中学(现北京市第13中学前身)。学校在府邸花园和马圈盖了一幢中西合璧的新教学楼,建筑理念是教廷驻华使节刚恒毅提出的“建筑方案应体现天主教‘大公精神’,做到新旧融合,宜采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并使其适应现代学校的功能要求。”这座教学楼由比利时籍传教士格里森设计并主持建造,建筑风格为:中式风格大屋顶覆绿色琉璃瓦、汉白玉须弥座与汉白玉教堂式拱门、钢骨水泥建筑主体,有内部自来水、电灯等设施,于1930年竣工,校园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与北平东城协和医学院主楼(1921年)、西郊燕京大学教学楼(1926年)并称“北平三大中西合璧式建筑”工程,1931年8月经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备案,全称为“私立北平辅仁大学”,由此成为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齐名的“北平四大名校”。此外,在什刹海附近的学校还有私立平民大学、北京聋哑学校、图书馆,以及外国教会设立的医院、育婴堂等。

陈垣(1880-1971年),广东新会人,字援庵、圆庵,早年曾创办广州光华医学专门学校、北京孤儿工读园、北京平民中学,1926年至1952年期间担任辅仁大学校长;一生从教74年,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才;其在史学研究领域被奉为权威经典,与陈寅恪并称“史学二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被日军占领。辅仁大学为天主教会所办,因学校由罗马教廷从美国教会接手管理,其驻华代表为德国人,所以未与其他高校一道南迁,一些留在北平的知名学者、教授纷纷来到辅大任教。日本军队攻占徐州后,北平伪政权要求各学院组织学生上街游行庆贺并悬挂日本国旗,校长陈垣接到当局命令后召开全校大会宣布:辅仁像平常一样讲课或听课,决不吊挂(伪)“国旗”庆贺游行等。学校坚持三项原则:行政独立;学术自由;不挂日伪旗帜,同时不与敌伪政权往来,不用日语课本,不将日语作为必修课,成为沦陷后北平城内唯一不受日伪政权控制的学府“净土”。

有一次辅仁礼堂放映一部体育新闻电影,当中国国旗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在场师生热烈鼓掌。事后日本宪兵找到学校当局,要求陈垣校长交出鼓掌的学生,陈垣坦然回答:“是我鼓的掌,要逮捕就把我逮去吧!”

1942年4月辅仁返校节,陈垣校长在致辞中引用了古代故事:孔子时代举办射箭比赛,开始之前孔子向弟子子路交代了一项规定,大意是凡是败军之将,投降事敌者;凡是亡国大夫,在敌国做官者;凡是贪财好利者,均不得入场。闻言后,一些人垂头离场。比赛结束时,孔子又让学生宣布:在场观看者,有幼壮孝弟,年老好礼,不随波逐流,终生都能修身洁己者,可坐众宾之位,此言一出又走了一批人;最后孔子起身说道:凡好学不倦、好礼不变,八九十岁仍能正直不乱者,才是真正能坐在众宾之位席上的人。陈垣借古喻今的一番话,使会场内一些在敌伪机构里谋差事的人感到羞愧难当。陈垣曾告诫学生:“人生以品行为上,身体次之,学问又次之,金钱为下。”他引用《孝敬》中“士有诤友,则身不离开于令名。父有诤子,则不陷于不义。交友之道在得切磋之益,毋徒事佚游宴会乐”一语诠释“辅仁”含义。

辅仁大学招收学生标准严格,一方面“广收教内外之学生”,不以国籍、宗教信仰作为衡量教师、学生的标准;另一方面重视“国学”课程,要求学生在入校时具备相当程度的国学功底,陈垣校长亲自负责全校国文课程教学安排,聘请国学名家来校任教或讲学,使国学课程成为辅仁大学的办学特色,并在国内各大学国学教学中名列前位,同时对于西方文化也有所了解。学校各年级学生中有一些天主教徒,被称为“公教生”,学校专门开设宗教课,由外籍神甫授课。辅仁附中(现北京市第13中学前身)作为辅仁大学的组成部分,以师资力量雄厚、教学严谨、对学生管理严格在北平各中学中称着,该校拥有一流的实验设备、体育器材、图书馆,并设有图书馆,学生人数最多时为900人左右。校内任课教师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并经严格考察后高薪聘用,凡发现不称职者即予解聘。据说当年学校对学生管理极其严格,以至于住宿生晚上两个人坐在同一张床铺上聊天也会受到严厉批评或责罚。

20世纪30年代,时年18岁的启功中学肄业,找不着工作,仅靠在家馆(私塾)中教书和偶尔卖出一两张画作维持生计。于是他的一位世伯找到陈垣,希望为这个年轻人在辅仁谋一份较为稳定的工作。于是他带着自己写的几篇文章和画的一幅扇面拜见陈垣先生。不久,启功被安排在辅仁附中教一年级国文,尽管工作很努力,受到学生好评,然而一年多以后被校方以“学历不够”为由解聘。陈垣又将他安排在美术系担任助教,一年多以后又被以同样理由解聘。

直到新中国建立之后,启功又在陈垣力荐下,回到辅仁教授大一国文课程,陈垣也亲自登台教授国文课程,同时为青年教师做示范。

1948年年底,人民解放军包围北平,南京国民党政权派飞晚年陈垣机接走留在北平的知名教授,陈垣也在其中。他给已在南京的胡适写了一封信,表明自己准备迎接新社会的立场,他写道“我知道新力量已经成长”。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辅仁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合并,仍由陈垣担任校长。

六、“打冰”与“冰嬉”

老北京人有一习俗,将冬天从河湖中采回的冰块运至冰窖储藏,一直到夏天酷暑炎炎时取出享用,可以制成冰饮或冰食祛暑,也保存生鲜食品,还可置于室内降温。有人描述:“冰窖开后,儿童舁卖于市,只须数文钱,购一巨冰,置之室中,顿觉火宅生凉。余尝戏呼为水晶山,南中无此物也。”清朝时,内城建有多处御用“冰窖”将冬天里由中南海、太液池、什刹海等水域采回的冰块储藏起来,以备夏天为皇帝、后宫、六部等纳凉所用,或保存高级水果、生鲜食品、祭品等用途。在北海陟山门外有一条窄小胡同,名为雪池胡同,因始建于明朝皇家御用冰窖而得名,称“里冰窖”;而在德胜门外建有6座官建冰窖,专供宫中与各王府,称“外冰窖”,故而留下“冰窖胡同”地名。后来在城内出现由富人出资建造私人冰窖,逐渐发展成为广受各阶层欢迎的生意。

知名学者邓云乡先生(1924-1999年)描述:那时全北京城里什刹海、中南海、城外护城河边上,起码有几十处冰窖。冰窖藏冰的步骤,先是打冰,二是运输,三是入窖封窖,四是开窖出售。要说清楚,先要从建筑冰窖说起。在护城河、什刹海等处岸边,挖一个大约二三丈宽、六七丈长、两丈多深的大土坑,坑顶用木梁、高粱秸棚上,棚子面再厚厚的堆上土。留个上下斜坡和出入口。等到一数九,河面坚冰有一尺厚,便可用冰钻子(俗读“穿”,一种很锋利的钢尖矛,旁边一倒钩)垂直在冰上钻成一尺多宽、三尺长的冰块,用倒钩钩上来,用绳子一拴,就可在冰上拖了跑,运送轻便。拖到岸边,从用杉篙搭成的斜板拖上去,到冰窖口滑下去。在窖中把冰块一层层像砌城砖一样砌满,然后再行封口,便算藏好,只等交春之后再开窖卖钱了。……

过去,入夏后卖冰的生意很受欢迎,最大的主顾为城里的菜市、鱼行、肉铺、鸡鸭铺、大小饭庄、酒楼;其次为大宅门。据说。卖冰者每日送货上门,一辆骡车装载整方的冰块,上面盖着破麻袋,防止在路上融化。买冰者可根据需要预订,也可临时增减数量。一些未及预订的顾客则可直接去冰窖购买。民国中期,买块一尺见方冰块的价格,大约5大枚铜钱,折合30年代货币为3分钱,十分便宜。暑热天里,北京人喜欢喝冰镇酸梅汤、冰镇绿豆汤或冰碗、果盏,以及冰镇西瓜,经常为来自南方的客人所羡慕不已。

老北京有一项传统冬季体育活动“冰嬉”。也称“冰戏”,据说原为明朝宫中开展的游戏,清朝时在皇亲贵胄、八旗子弟之间流行起来,作为习武的项目之一,被乾隆皇帝定为“国俗”。皇宫御林军中“八旗冰鞋营”在御河的冰面上训练;每年冬至和腊月,皇帝都要在西苑三海乘坐由太监拖拉的御用“冰床”检阅“八旗”将士;同时观看兵士们在冰上进行“抢球”、“射球”游戏,称为“冰嬉之制”。有时,皇帝也特许有功的大臣、将士等进入御用拖床“享受”一会儿,有人形容“趋朝不畏风霜烈,御赏拖床太液池”。清末时,“冰嬉”成为宫中一项冬季娱乐,岸上鼓乐齐鸣、彩旗飘飘,慈禧太后乘坐专用冰床在太液池中观看嫔妃、宫女、太监们做各种有趣的冰上游戏。后来这些冰上活动、游戏项目传至民间,逐渐成为广大民众的习俗。据记载,过去在什刹海、太液池、二闸、护城河等水面还有一种“拖冰床”有偿收费的观光游览项目,游客可乘“冰床”在冰面上“疾行”,一边饮酒,一边欣赏沿岸冬日景象。每“冰床”可乘二三人,乘者多为富裕家庭子弟或文化人,所谓“月在雪,雪在冰”;后来,还有学生在结了冰的水面上玩冰床。40年代,每到冬天,什刹海前海围起了一块滑冰场,安装有灯光,每晚营业,家庭富裕的青年学生穿上安装跑刀或花样刀冰鞋在冰面上穿梭,做着各种动作、姿势;家庭穷困的青年们则穿着用铁丝和木板自制的“土冰鞋”在后海滑“野冰”。

同类推荐
  • 一日看尽长安花

    一日看尽长安花

    本书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程郁缀教授历时六年之久,在李佩先生主持的“中关村专家讲坛”系统讲授中国古代文学的讲稿。程教授学识渊博,诗文满腹,从先秦到明清,将漫漫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文学故事娓娓道来,名章佳句信手拈来,有诗词引述,有评点讲解;有历史缅怀,有当下感慨;对比中有感悟,诙谐中含寄托,给听众与读者以一种艺术与精神的美好享受。本书雅俗共赏,可以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中国古代文学研究者的参考书籍。
  •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

    本书生动地刻画了19世纪上半期聚居在巴黎贫穷的拉丁区的一群青年艺术家的日常生活。他们是孤立又执着地坚守在生活边级的一群人,没有固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更谈不上任何社会地位,终日过着白日混迹酒馆、夜晚宿于阁楼、以裁缝为妻、以面包屑果腹的穷苦生活。书中描写的那些落拓不羁的艺术家形象对日后西方的文学潮流以及生活方式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从波德莱尔、本雅明到金斯堡、凯鲁亚克,波希米亚人的精神血脉一代又一代地传续下来。如今,波希米亚已成为随意率性、开放自我的生活方式的代名词,成为主流生活的新装点。
  • 江南文化资源研究

    江南文化资源研究

    《江南文化资源研究》是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江南文化资源研究”结项成果。本书对历史悠久且内容丰富的江南文化资源进行综合研究与现代价值阐释。重点阐述了江南文化的要素集聚、文化品牌创建、文化事业发展等问题,为当今长三角城市群文化产业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战略框架。
  • 全民疯狂的欧洲

    全民疯狂的欧洲

    彻底打破对欧洲的固有印象,带你重新认识欧洲!游遍15个国家、37座城市,感受欧洲大陆别样而真实的风土人情!法国人似乎永远学不会排队、意大利的办事手续烦琐得要命、在瑞典逾期还书会惊动防暴警察……这个欧洲是如此立体生动、如此真实有趣、如此与众不同!畅销科普巨著《万物简史》作者比尔·布莱森代表作!比尔·布莱森是享誉世界的文化观察大师,作品入选《卫报》“生命中不可或缺的100本书”书单,与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狄更斯、简·奥斯丁、雨果、柯南·道尔、福楼拜、陀思妥耶夫斯基、乔治·奥威尔、勃朗特姐妹等文学大师比肩而列。
  •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四大玉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超凡争霸

    超凡争霸

    这是一个宏大的世界,有能力各异的超凡者,有威能莫测的圣物,有悠远神秘的先代文明。二十年前,人类收到了一封来自宇宙深处的信,二十年后,人类即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劫难。在这关键时刻,原本普通的齐松,因为一场意外的灾祸获得了超凡力量。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救世大剧也就此拉开了帷幕……
  • 乱世逍遥客

    乱世逍遥客

    《乱世逍遥客》本名《逍遥客》,因与他人小说同名,故改之。《逍遥客》为本人“大宋商侠传”五部曲系列的前传作品,以五代后唐时期为历史背景,讲述了一个神秘而悠久江湖门派的剧变史。《逍遥客》的写作手法,以《水浒传》、《三国演义》及金庸经典作品为榜样,长于武打描写与宏观布局,追求内容的合情合理,不写无谓之争,力求贴近真实的人性与人生,反映一定的现实问题。
  • 武装大小姐穿越唯我独尊

    武装大小姐穿越唯我独尊

    这个世界我只在乎我自己,我可以宠你上天,我也可以将你推入地狱。回到古代,全面武装,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四大世家?三大帝国?药武两殿?唯我独尊!擎国妩媚妖娆的三皇子(擎冰夜),在我身下完颜承欢。“今后我就是你的妻主,你的天,记住,永远不要背叛我,否则后果不是你能承担的。”炎国嫡仙淡雅的国师(银亦煕),为我付出一切。“不要想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我喜欢的只有你的脸而已。”全国首富沈家大少(沈洛轩),对我予取予求。“我放弃了,我也释怀了,你本无辜,是我太过强求,你走吧,不准再踏入我凌家半步。”.....武尊之位,药圣之衔,随身空间,腰缠万贯。十子阴阳,四大龙骑,魑魅魍魉,修罗再生,笛舞仙姬,恭侍东方。
  • 若生活没有欺骗你

    若生活没有欺骗你

    她,未婚,却有了一个连孩子父亲都不知道是谁的孩子。带着这个孩子却要嫁给个三婚的男人,而原本平凡的生活不再平凡......十年后,她带着孩子,强势逆袭挑战生活,活出自己想要的精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魔道尊神

    魔道尊神

    苍梧大陆上有着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的预言:神魔血现,六界归一。他本是普通平凡的乡村少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他为了守护自己所珍视的人和事毅然踏上了那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屠魔灭妖降鬼,上挑仙界直捣神族。他是神亦是魔,他独霸六界,书写魔道尊神的传奇。
  • 穿书后她不想宫斗

    穿书后她不想宫斗

    作为最霸王花的霸王温景染,穿书到一个活不了三集的小白花身上。作为南族公主、族王幺女,原身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只可惜红颜薄命,虽有倾国倾城之资,却不得不远嫁云唐成为那薄情寡义太子的太子妃。‘备受冷落’的温景染决定:不如在这东宫养鸡鸭~小剧场某日风和日丽,太子心情甚好。温景染看着眼前人,笑眯眯:“六儿啊!我觉得你让我很感冒。”太子强压下掐死那个叫他六儿的女人的念头问她:“为什么?”温景染:“因为我对你没有抵抗力啊!”太子:“爱妃,什么是抵抗力?”温景染:……对不起你老婆没了!
  • 水晶改造人

    水晶改造人

    DNA中有98%是未知的。里面其实记录了比已知的部分更重要的信息。为了战争,有一批接受了生化改造的战士,他们可以更快、更强、更有力,也可以变身一切生物,还可以单挑太空战舰,更可以发动超能力。他们是人类,也不是人类。他们中有皇子,有平民,有雇佣兵。他们叫做生化骑士。————————————————————慢热型,希望大家喜欢这个风格。
  • 凌天邪仙

    凌天邪仙

    逍遥颠,极乐风众人痴,苦难寻我本破乞丐,但求丰衣足食把命保;却不曾想偶遇高人,指点迷津助我战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