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6300000055

第55章 中国与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研究回顾(10)

20世纪后期,随着大陆学术的复兴,少数几个学者也开始聚焦“中学西渐”问题。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朱谦之的《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这部著作可以说是中国学术曲折历程的一个缩影。朱谦之于1940年出版了《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一书。1949年之后,他对此书进行了补充与修订,完成了《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并交商务印书馆排版。但书还没有出版,就受到了批判。“文革”结束后,福建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正式出版了这部著作。朱谦之在这部著作中,通过考察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从一个侧面深入研究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有力地说明了中国文化在欧洲社会巨变中所起的作用。范存忠于1987年完成的《中国文化在启蒙时期的英国》,是非常难得的一部开拓之作。作者通过分析原始资料,以丰富的实例,生动地证明了中国文化对英国的影响,对于外国文学、比较文学、跨文化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等学科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此书于1991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2010年由译林出版社再次出版。许明龙于1999年出版的《欧洲18世纪“中国热”》(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一书,对于推动相关问题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00年之后,关于“中学西渐”的研究论著日益增多,主要有张西平的《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朱仁夫的《儒学传播意大利》(《东方论坛》2005年第3期),疏仁华的《利玛窦与儒学西渐刍议》(《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陈超的《明末清初的“东学西渐”和中国文化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学术研究》2006年第5期),许敏的《明清之际耶稣会传教士与中国社会生活的西传——西方人眼里中国人的衣食住行》(《史学集刊》1992年第1期)、《西方传教士对明清之际中国婚姻的论述》(《中国史研究》1994年第3期)等。不过,总的说来,关于“中学西渐”问题还是显得比较薄弱,许多问题尚有待进一步探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应当把中国对欧洲的文化影响置于欧洲具体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而不能用现代人的观点来想当然地看待这个问题,更不能脱离历史事实夸大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

3.关于中西科技交流、早期新教传教士等问题的研究

明清之际的天主教传教士往往身兼传道者和科学家双重身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也把欧洲的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而且,他们所介绍的西方科学技术涉及许多领域,包括天文、地理、数学、化学、机械制造、医学等。同时,来华传教士也将中国科学技术介绍到欧洲。80年代,对于中西科技交流问题的研究就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主要论文有赵璞珊的《西洋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研究》1980年第3期)、潘吉星的《阿格里阿拉的<;矿冶全书>;及其在明代中国的流传》(《自然科学史研究》1983年第1期)、王庆余的《论徐光启引进西方科技中的几个问题》(《苏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林金水的《利玛窦输入地圆学说的影响与意义》(《文史哲》1985年第5期)、舒理广的《南怀仁与中国清代铸造的大炮》(《故宫博物院院刊》1989年第1期)、蒋祖缘的《利玛窦在广东的传教与科学活动》(《广东社会科学》1989年第2期),等等。这些论文不仅讨论了西方传教士所输入的科学技术,而且还研究了西方科学技术与中国传统的结合问题。例如王庆余在《论徐光起引进西方科技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已形成一套独特的、完整的体系,外来科技成果难以融入,因此,利玛窦只有与徐光启结合后,才对中西科技交流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从90年代开始,江晓原、韩琦等学者对中西科技交流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入的探究,主要著作有樊洪业的《耶稣会士与中国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江晓原的《天学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天文西学东渐集》(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欧洲天文学东渐发微》(上海书店出版社2009年版),韩琦的《中国科学技术的西传及其影响》(河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张承友等人的《明末清初中外科技交流研究》(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尚智丛的《明末清初(1582-1687)的格物穷理之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韩琦等人的《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商务印书馆2008年版),等等。主要论文有朱亚宗的《科学的创造者与文化的迷失者——徐光启历史角色新探》(《自然辩证法通讯》1990年第2期),陆敬严的《中德科技交流的先驱——汤若望》(《中国科技史》1993年第2期),宝成关的《略论西学对晚明自然科学的影响》(《社会科学探索》1994年第2期),张云台的《明末清初西方科技输入中国之管见》(《科学学研究》1995年第2期),杨泽忠的《利玛窦中止翻译<;几何原本>;的原因》(《历史教学》2004年第2期)、《利玛窦与非欧氏几何在中国的传播》(《史学月刊》2004年第7期),汤开建等人的《明清之际自鸣钟在江南地区的传播与生产》(《史林》2006年第3期),梅晓娟等人的《明清之际在华耶稣会士地理学汉文西书的天主教化倾向》(《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等等。

在中西科技交流史的研究中,有关地图交流的研究很有特色,主要论著有曹碗如等人的《中国与欧洲地图交流的开始》(《自然科学史研究》1984年第4期)、赵永复的《利玛窦<;坤舆万国全图>;所引用的中国资料》(《历史地理研究》第1集,1986年)、黄时鉴等人的《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等等。其中黄时鉴等人的《利玛窦世界地图研究》,以翔实的资料和广阔的视野,把相关研究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1980年之前,关于中国与西方在音乐绘画等方面的交流问题做得不多。20世纪后期,这主面也有不少成果,主要有陶亚兵的《明清间的中西音乐交流》(东方出版社2001年版)、汤开建的《明清之际西洋音乐在中国内地传播考略》(《故宫博物院院刊》2003年第2期)、史琳的《对利玛窦与中西音乐交流几个问题的探讨》(《郑州大学学报》2005年第4期)、沈定平的《传教士马国贤在清宫的绘画活动及其与康熙皇帝关系述论》(《清史研究》1998年第1期)、莫小也的《17-18世纪传教士与西画东渐》(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2年版)、汤开建等人的《明清之际天主教的传播与西洋宗教画的关系》(《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文铮的《偏见与宽容——利玛窦与中西美术的相遇》(《美术观察》2008年第8期)等。

此外,有的学者还探讨了此前很少有人涉及的问题,例如施康里的《明清西方传教士的藏书楼及西书流传考述》(《史林》1990年第1期)、康志浩的《论明清在华耶稣会士财务经济》(《史学月刊》1994年第3期)、余迎《伊索寓言传入中国的时间应提前》(《史学月刊》2008年第10期)等文章。可以预见,在未来的研究中,这些冷门的论题将会更加得到重视。

明清时期的欧洲天主教传教士是通过个人的努力而进入中国内地开展活动的,他们并不是像鸦片战争之后的传教士那样依仗着西方列强的刺刀保护而在中国的土地上横冲直撞。相比之下,19世纪初开始来到中国的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则从一开始就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军事侵略直接或间接地联系在一起。所以,1949年之后,大陆学术界很少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更不用说对其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了。20世纪后期,与来华天主教传教士的研究相比,学术界对于鸦片战争前西方来华新教传教士的研究仍然显得比较薄弱,不过表现出来的势头却非常强劲。比较全面研究这个问题的著作有顾长声的《从马礼逊到司徒雷登:来华新教传教士评传》(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熊月之的《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顾卫民的《基督教与近代中国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王立新的《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吴义雄的《在宗教与世俗之间》(广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龚缨晏的《浙江早期基督教史》(杭州出版社2010年版)。

在对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的研究中,马礼逊是个重点。主要论著有卞湘川等人的《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史林》1988年第2期)、吕坚的《从新发现有关马礼逊梁发传教档案看新教的传入及影响》(《历史档案》1996年第4期)、谭树林的《马礼逊与中西文化交流》(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年版)、顾长声的《马礼逊评传》(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年版)、商颖的《论马礼逊学校西式教育模式及其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浙江学刊》2007年第5期)、贾永梅的《早期来华传教士的“非传教行为”研究——以第一位来华新教士马礼逊为例》(《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等。2004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马礼逊回忆录》,为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原始资料。张西平的《马礼逊研究文献索引》(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则为研究者提供了一本重要的工具书。2007年,是马礼逊来华200周年,为此,学术界也曾举行过一些纪念活动,相关论文收录在张西平等人所编的《架起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年版)中。

除了马礼逊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更多的传教士,开始探讨更多的论题,如刘毛雅的《鸦片战争前来华基督教士的办报活动》(《历史教学》1990年第5期),何桂春的《明末至近代天主教和新教在华活动比较研究》(《福建师范大学学报》1991年第4期),谭树林的《早期来华新教传教士与中国传统文化》(《北方论丛》1998年第4期)、《早期来华基督教传教士与近代中外文期刊》(《世界宗教研究》2002年第2期),吴义雄的《基督教传教士在澳门的早期文化活动略论》(《学术研究》2002年第6期),邹振环的《麦都思及其早期中文史地著述》(《复旦大学学报》2003年第5期),汤开建等人的《英国循道公会澳门档案中的早期传教士活动》(《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3期),吴宁的《早期基督教新教传教士夫人在澳门的活动》(《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郭红的《从幼童启蒙课本到宣教工具——1823年至1880年间基督教三字经的出版》(《史学集刊》2009年第11期),司佳的《麦都思<;三字经>;与新教早期在华及南洋地区的活动》(《学术研究》2010年第12期)。这些论著表明,学术界对早期来华新传教士的研究正在广度与深度上不断拓展,并将成为一个新的热点。

在过去的30年中,经过众多学者们的辛勤努力,中国与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步,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呈现出了繁荣的局面。可以相信,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与欧洲海上丝绸之路的研究,一定会有更大的成就。

(本章作者:谷雪梅,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历史系副教授)

同类推荐
  • 生活家学

    生活家学

    黎明即起,洒扫庭外,要内外清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三姑六婆,实淫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童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勿艳妆。宗祖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穷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 婉约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婉约词全鉴(典藏诵读版)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史上,婉约词散发着独特的色彩与魅力,为我国古典诗歌增添了不少光彩,同时也对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书特意精选了从唐代到清代婉约词中的经典名篇,同时还特意挑选了一些不甚出名但是颇具风格和魅力的佳作。本书主要分为作者简介、原文、注释和评解四个板块,并配有朗读音频以方便读者了解和欣赏婉约词。
  • 最美国

    最美国

    本书以对美国政治、经济、生活、文化、时尚、娱乐等诸多方面的近距离观察为基础,深入生活的细节,还原最真实的美国社会。
  •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钱文忠解读《弟子规》

    本书是百家讲坛和钱文忠继《玄奘西游记》、《钱文忠解读<三字经>》等项目合作之后,推出的又一部重点作品。钱文忠以《弟子规》原文内容包括为人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待人接物、修身治学等为人处世应有的基本理念和规范为纲,充分融入对现实的深层次思考,穿插上百则故事和案例,精辟阐述儒家思想提倡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和余力学文等思想,并解释这些行为规范对于现代人的巨大作用,针对目前社会中存在的诸多道德危机问题,提出建设性的解决之道。
  •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

    《恕我直言》汇集了李镇西老师近两年来关于教育、社会热点的思考评论,比如《我们正在毁灭我们本来追求的美好》《我为郎平叫好,也为傅园慧喝彩》《学生给老师撑伞,何错之有?》《最好的学校要招最好的学生?》等,其中不少文章还引起过不小的反响乃至争议。思考必然会伴随着争议,甚至可以说,没有观点的碰撞就没有思想的诞生。他希望观点的碰撞能成为君子之交的常态。
热门推荐
  • 影后大大的婚后日常

    影后大大的婚后日常

    遇见你花光了我所有运气(第一次写,不好的地方请指教)
  • 万妖之都

    万妖之都

    第一世,她向他求救,他没有救她,后来因愧疚收留了她,看着她瞎眼病死终身活在悔恨当中,努力学习练就一身绝技,为她报仇后,最后因为心魔长眠于万妖城低第二世,他带有记忆,因着上一世的经历,在万妖城打下一片天地,再次遇到他,他已是盲人,这辈子他只愿陪着她,护她一世周全。第一世,她因有异瞳被祭司捉去祭天,虽活了下来,但失去眼睛,不久后又因祭祀留下的后遗症得了绝症,离世。在死前有人收留了她,但因瞎看不到那个人的面容,只记音色,虽短暂相处,但她一直怀有感恩之心。第二世,她也带有记忆,为了让自己活的更久,也为了找到恩人,她食用毒草,让她眼睛蒙上一层白雾,只能看到大概轮廓。有因机缘巧合,闯入了他的地盘,识得音色后,便借口留在他身边,殊不知,他第一次见到她就认得了她,她的借口也满足了他的心愿。
  • 诸天大愿

    诸天大愿

    愿力修行,是集万物信仰,纳众生香火,窥命运本源。以愿力为媒介,口吐愿词,发下任何愿望,行愿之后,都能心想事成!减寿愿,愿词一出,寿减十年;洗髓愿,洗筋伐髓,改换根骨;点金愿,点石成金,家财万贯;天兵愿,召唤天兵天将,横扫八方……这些只是小愿。免劫愿,免除修士天劫,瞒天过海,成就真仙;封神愿,替天封神,定山川河流之主;盛世愿,创一方盛世,成洞天福地,永久繁荣昌盛……这是宏愿。法规愿,愿出法随,更改大道规则;宿命愿,判浩渺诸天、众生命运……此乃大愿!大愿道最后一代传人唐恩,执掌圣祖请愿塔的核心——心塔,无力保护之下,发愿与心塔共存亡,行愿之后,灵魂破界重生到一个灵气凋零、资源衰竭、修行没落的世界。
  • 青春,扬帆起航!

    青春,扬帆起航!

    工薪家庭出身的吴非凡到上海闯荡,在经历了十多家公司倒闭之后,收到暗恋她的富二代钱谦谦的邀请,与从事美妆直播的室友宁林林一起,加入了钱谦谦与其好友华一路合伙创办的新媒体工作室。四名年轻人互相磨合、彼此支持,在经历了各种创业困境之后,逐渐对于新媒体事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在历练中飞速成长,并获得了美好的爱情。
  • 微晕的树林

    微晕的树林

    简媜说在《微晕的树林》里,“或爬梳寻常事理、提炼生活滋味,或怀想乡园旧情,或闲话旅行、阅读之所见所思,或变奏为小说化寓言,或归返自身记述成长、创作、梦境之体会与感悟……”这是一部简媜记录自己寻常生活、怀乡、旅行、阅读经历和体验,构思精巧的散文集。
  • 帝道争途

    帝道争途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我姜元,欲立无上天庭,一统诸天,成天帝伟业,诸卿可愿助我。
  • 猩猩王非比

    猩猩王非比

    本书是童话作家冰波的童话集,包括《猩猩王菲比》、《窗下的树皮小屋》、《秋千,秋千》、《神仙村和仙女村》、《绿色的帆船》、《永远的萨克斯》、《长头发狮子》、《红纱巾》、《怪物咕吧》以及《九叶草》等故事。
  • 花木锦绣

    花木锦绣

    十岁时中媚毒,藏在凤羽教,欲找出杀害父母的真凶。几年后便会毒发身亡,却意外坠落仙人谷……朝廷难对,情敌多多,修仙路遥不可知。美人师傅,洛离,慕容浦鹤,殷漠众多美男亲卫……不是冰冷,霸道,就是傲娇主儿……为嘛美男们要带面具欲露不露的,如此勾人,实乃大罪也……~·~·~·~·~·~·~·~·~·~·~·~~·~·~·~·~·~·~(~o~)~~~kiss(*^__^*)~~点左边,收藏,推荐,这是小秋前进的动力哦!
  • 穿着女装当明星

    穿着女装当明星

    男大学生李辰轩在与同学游戏时无意女装,却发现惊人美丽。在朋友百般劝说下前去参加选秀,艺名“叶宴”。这此后又会发生怎样的事呢?
  • 老婆大人在上受为夫一宠

    老婆大人在上受为夫一宠

    对江氏集团的总裁江淮来说,老婆就是用来宠的,就是用来伺候的。他最大的觉悟就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以及用搓衣板跪出一条夫妻和谐的道路。他叱咤商海,身价亿万,唯一在乎的也不过是顾芸芸。她贪财爱财,身负家债,唯一上心的也不过是江淮。今后的日子,他只想要宠她,宠到人神共愤,天地不容。……“老婆大人,今晚翻为夫牌子不。”“不翻。”“老婆大人,为夫给你洗澡吧。”“不用。”“老婆大人,你再这样会失去为夫我的!”“哦,这样啊。”顾芸芸已经承受不住了,说好的霸道总裁冰山美男呢!这分明就是热情似火阳光白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