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26300000007

第7章 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形成阶段(1901-1948年)(3)

故循至今日,彼能由海而来,我不能由海而往。彼能握我海权,而我有海而不能用。”文章紧接着指出,古代中国“由海道以远适异国者,实惟郑和”。然后,文章介绍了郑和下西洋的事迹,特别是“当时之航海术”。文章还把郑和下西洋置于整个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进行考察,分析了“当时各国之形势”,认为郑和航海比“伐司哥达羯磨”(今译写作“达·伽马”)早了73年,比“大亚士”(今译写作“迪亚士”)早了61年,是“支那民族之代表以达于亚非利加之南岸者也”!文章最后写道:“自大亚士、伐司哥达羯磨之发见新航海也,而天下之大势为之一变。自哥仑布之发见新世界也,而天下之大势又为之一变。浸假而马盖兰发现太平洋矣,浸假而汲顿曲发见澳大利亚矣,浸假而澳门,而香港,而割其缅甸、越南之属国,而踞其广、胶、旅大之良港。于是欧人之海权愈扩而愈大,支那之海权愈割而愈微。故今日之支那,不特无所谓航海术,且即有航海术,而亦无海之可航矣。试为之披地图。其在支那海东南,沿赤道而西者,若者为英人之领土,若者为法人之领土,若者为美人之新屯煤场,若者为和兰人之旧殖民地。而在当时,固皆我三保太监所镇抚、所鞭箠者也。乃何以荏苒数百年,而卧榻之侧,眈眈者已别有人也。呜呼!”在这段充满海洋意识与民族危机意识的文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特别有价值的是,《支那航海家郑和传》列出了郑和所到达的89个海外古地名,并且分别注出其拉丁字母拼法,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列出这样的中外地名对照表。在这篇文章所复原的中文地名外文写法中,有许多正确的。例如“答那思里”的外文为Tena sarim or Burma。此外,又将“答那思里”复原为Islands off the coast of Tena sarim;“苏门答腊”的外文为The Kindom of Samara of Marco Polo Sumatra;“麻里溪溜”的外文为An island to the North of the Maldives called Isoladi Malicut。从这些注文中可以看到,《支那航海家郑和传》最终的资料来源为英文论著。不过,具体来自何处,尚待今后深入研究。

1905年5月,由于戊戌变法失败而避居日本的梁启超以“中国之新民”为名,在《新民丛报》上发表了《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这篇文章出自梁启超这位博学的史学家之手,因此,其学术性远远超过了《支那航海家郑和传》,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支那航海家郑和传》说,郑和事迹除了见于《明史》外,还有“马欢所著《瀛涯胜览》、《武备秘书》”。梁启超进一步指出,研究郑和的中文史料主要有两部,即马欢所著《瀛涯胜览》和费信所著的《星槎胜览》,并且评论道:“马、费二氏,皆回教徒,以能解亚剌伯语言,被命为通译,故纪行文皆成于其手。马著出版先,故国名少而纪载较详;费著出版后,故国名多而纪载微简。”这就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文献基础。

第二,《支那航海家郑和传》虽然注出了89个海外中文地名的外文写法,但并没有说明其依据。《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仅注出了39个海外中文地名的外文写法,但对每个地名进行了简略的考释。例如,文中写道:“假马里丁(Carimata Island),大学堂地图所称卡里马塔群岛是也,在婆罗之西南,与苏门答剌相对。(《元史》“史弼传”有假马里答,其位置正如《星槎》所记;《星槎》之马里决为里马之误。)”后来学者的研究证明,梁启超的观点是正确的。梁启超所见《星槎胜览》上的“假马里丁”确实应为“假里马丁”,即Carimata(又作Karimata)之音译。此外,梁启超在“灵山”条中说:“格兰尼威氏谓为今之那的里加山(Nuitran)”;在“麻逸冻”条中说:“格兰尼威氏以巽他群岛中之边丹当之,今从焉”。由此可见,梁启超的一个主要依据来自“格兰尼威氏”。此人很可能就是《根据中文文献考论马来群岛及满剌加》一文的作者W.P.Groenveldt。

第三,《支那航海家郑和传》列出了“郑和所至各地”的地名,但没有说明郑和先到何地再到何地,即没有说明具体的航线。梁启超根据《瀛涯胜览》和《星槎胜览》的记载,比较详细地“推定”了郑和下西洋的航线,认为郑和最远“循红海西岸南航出亚丁湾,复循亚非利加东部海岸南航,经摩森比克海峡(亦作莫三鼻给海峡),掠马达加斯加岛之南端回航”。不管这一“推定”的细节是否正确,但梁启超开启了对古代海上航线的探讨。

虽然梁启超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并不是像人们长期认为的那样“首先揭开了近世研究郑和的序幕”,虽然梁启超的这篇名作在“论述角度和叙述风格”上“都多少受到过《支那航海家郑和传》的影响”,但是,由于梁启超的社会地位、学术造诣、文字魅力,这篇《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仅使郑和引起了国人的广泛关注,而且直接促进了中国海外交通史的研究。

《支那航海家郑和传》和梁启超的《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是受日本学术界的影响而写成的。除此之外,进入20世纪后,大量的日本学术论著被直接翻译成中文,其中影响较大的汉译日文著作有斋藤阿具的《西力东侵史》(林长民译,1903年),木宫泰彦的《中日交通史》(陈捷译,1931年),桑原骘藏的《蒲寿庚考》(陈裕菁译,1929年)、《中国阿剌伯海上交通史》(冯攸译,1934年)、《唐宋贸易港研究》(杨炼译,1935年),藤田丰八的《中国南海古代交通丛考》(何健民译,1935年)、《宋代之市舶司与市舶条例》(魏重庆译,1936年),内田直作的《明代的朝贡贸易制度》(王怀中译,《食货》1935年第1期),百濑弘的《明代中国之外国贸易》(郭有义译,《食货》1936年第1期),石田干之助的《中西文化之交流》(张宏英译,1941年)。

这样,来自日本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就成了推动中国学者开展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第一股国外力量。

推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的第二股国外力量则直接来自欧洲学术界,约始于20世纪20年代。这里,我们必须介绍三位杰出的学者,他们是冯承钧(1887-1946年)、张星烺(1888-1951年)、向达(1900-1966年)。

冯承钧,字子衡,湖北夏口人,因天资聪颖过人,而被推荐出洋留学,于1903年来到比利时读中学,1905年进入列日大学学习,1906-1910年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获法学学士学位后,在法兰西研究院从事研究工作。1911年,受辛亥革命的激励,毅然回国,几经周折,在当时的教育部工作,与鲁迅有过一定的交往。冯承钧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兼任过教职。1929年,冯承钧因中风而停止教学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因病留在北京的冯承钧历经磨难。1946年因病在北京去世。

冯承钧“熟谙法、比、英文,还学习了梵、蒙、越等文字”,具有非凡的外语能力。回国后,不管生活如何困苦,冯承钧始终坚持翻译欧洲学术著述,向中国人介绍西方学术成果,特别是法国汉学家沙畹(Edouard Chavannes,1865-1918年)、伯希和(Paul Pelliot,1878-1945年)等人的研究成果。据邹振环统计,冯承钧毕生著译的单行本有51种,其中翻译的40种,编著的11种。在这些著述中,有许多是直接讨论海上丝绸之路相关问题的,例如沙碗的《中国之旅行家》(1926年)、希勒格的《中国史乘中未详诸国考证》(1928年)、费琅的《昆仑及南海古代航行考》(1930年)、费琅的《苏门答剌古国考》(1931年)、马司培罗的《占婆史》(1933年)、伯希和的《交广印度两道考》(1933年)、伯希和的《郑和下西洋考》(1935年)、《马可波罗行纪》(沙海昂注释,1936年)、费赖之的《入华耶稣会士列传》(1938年)。冯承钧所翻译的主要文章,汇集在1934年开始出版的《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中,1949年之前,共出版了四编。1956年起又陆续出版了五编。1962年,中华书局将《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九编全部校订重印。1995年,又进行了第二次影印。2004年,中华书局再次重印了冯承钧翻译的《马可波罗游记》,出版者这样写道:“在半个世纪里,国内外对于《马可波罗行纪》的作者、版本及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等诸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站在今天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冯译本,我们觉得冯氏在底本选择、文字考订及版本注释上所下的功夫,仍旧是目前其他中译文本扎难以做到的。”

综观冯承钧所翻译的著作,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全书充溢着冯承钧本人精辟独到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大量地补充中文史料。例如伯希和在讨论扶南国的船舶时,引用了《太平御览》所引的康泰《吴时外国传》。冯承钧在译文中注道:“伯希和所本的是鲍氏本,同积山书局石印本。现检金泽文库本,有几个字不同,将他注在旁边,以资对照。”可见冯承钧在翻译过程中倾注了多少心血。第二是指出国外学者在文献史料上的错误。例如,费信的《星槎胜览》在讲述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成员组成时,曾有“水手民稍人等”的文字。伯希和将其点作“水手民、稍人等”。冯承钧在译注中指出,其正确的点法应当是“水手,民稍,人等”,并且指出,“民稍”即“民梢”,“盖官船雇用民间梢子篙师之类”。伯希和所依据的《西洋朝贡曲录》中有“有曰根肖速鲁奈奈者优人也”的文字,伯希和将此理解成“有曰根肖速鲁奈,奈者,优人也”。冯承钧在译注中指出,“第二个奈字疑重出”。后来的学者接受了冯承钧的观点。第三是纠正了其他学者的不正确说法。最典型的例子当数“马可·波罗”与“孛罗”的关系问题。马可·波罗是欧洲著名旅行家,不仅在元朝统治下的中国生活过,而且还担任过官职。而在元朝史书中,也提到过一个名叫“孛罗”的枢密副使。所以,有些学者就认为这个“孛罗”就是马可·波罗。冯承钧在《马可波罗行纪》的译本中,对此专门进行了考辨,指出中国文献所说的“孛罗”与来华旅行家马可·波罗绝非同一人。所以,冯承钧的翻译过程,其实是东西方学者对话的研究过程。他的译作,不仅反映了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更是东西方学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

除了译介欧洲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外,冯承钧还对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中国重要典籍进行了整理研究,如《瀛涯胜览校注》(1935年)、《海录注》(1937年)、《星搓胜览校注》(1938年)、《诸蕃志校注》(1940年)。冯承钧广泛搜集各种版本,认真地纠误勘讹,力求恢复全书原貌。在校注过程中,冯承钧充分吸收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众多海外地名及物产名称进行了考证,既指出中国文献之误,又指出国外学者研究之误。例如,冯承钧,指出赵汝适《诸蕃志》中关于“大秦”的内容“首采《岭外代答》文,复杂采诸史传语以益之,并以所闻贾胡语附焉”,结果导致了张冠李戴,附会混淆。冯承钧在《星槎胜览》“大喃国”一条的校注中指出:“藤田丰八《岛夷志略校注》以小喃国当《元史·食货志》‘市舶’条之‘梵答剌亦纳’(Fandaraina),殊未知梵答剌亦纳亦作Pandarani,《岛夷志略》另有专条,译名作班达里也。”冯承钧的这个见解是正确的。

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冯承钧对《海录》一书的注释,因为目前在对冯承钧的研究中,此书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海录》的作者是广东人谢清高(1765-1821年),年轻时曾随外国船只出海贸易,曾远航到过欧洲。《海录》记载了海上航线、各国地理、风俗物产等,是中国人根据亲自经历而写的一部重要著作。冯承钧第一次对这部著作进行了全面的考订注释,成为后人研究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依据。直到1999年之前,海内外学者对此书的研究,依然没有超过“冯承钧所述者”。在这部著作中,反映了中国学者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的进展。例如,对于长期困惑中国学者的“佛郎机”问题,冯承钧在注文中写道:“波斯大食人称欧罗巴人曰Farang,旧译作佛郎机,顾首与中国通者为葡萄牙人,故《明史》即以佛郎机名之。”而谢清高所说的“佛郎机”,则是指现在的法国了。冯承钧还写道:“今巴黎拿破崙墓后废军院陈列拿破崙遗物,中有厦门土产,殆为清高贩售之物欤?”可惜后来没有学者回答过这一疑问。

同类推荐
  •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三味书屋与寿氏家族

    本书试图以绍兴覆盆桥思仁堂寿氏家族作为首选的研究对象,力求全方位地搜集、发掘、梳理和研究这个家族史料,重点探究其清末民初鼎革时期的历史,感受其时代的风风雨雨,真实记录其文化传统的光与影,从而汲取我们所需求的思想、精神和其他有用的东西。在某种意义上讲,这个思仁堂寿氏家族就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就是那个时代的缩影。
  •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新读

    《百家姓》是我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它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读来顺口,易学好记。在《<百家姓>新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期、各个不同人物的不同方面,从皇帝到平民,从名人到凡人,在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够了解到朝代的更替、历史的变迁、文化的积淀,从而能够启迪我们的心灵,开发我们的智慧,使我们懂得应该珍惜什么、追求什么、把握什么。全书涵盖内容广泛,文字通俗易懂,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中国人一定要知道的文化常识

    本书包括文学、艺术、教育、科学诸多方面知识,详细介绍了中外文化的主要部分,强调了内容的可读性和实用性,文字趣味性强,是一部知识结构丰富,浓缩了中外文化知识的精粹图书。书中有一定数量的插图,图文并茂,趣味横生。
  • 法国精神

    法国精神

    自中国被西方战舰轰开大门,西方大国就介入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变迁。其中法国对于中国的影响不可小觑。如果说在19世纪下半叶,对中国改革运动起着重要影响的还主要是来自当时第一号强国大英帝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比如严复的著名翻译都采自英国思想家),那么在19、20世纪交替期间,由于大部分海外的中国留学生都来自于日本、美国和法国,因而这三个国家变成了外国影响中国最主要的国家。
  • 中国人的精神

    中国人的精神

    本书是辜鸿铭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全书由作者1914年发表于英文报纸《中国评论》、以“中国人的精神”为核心的系列英语论文结集而成。是东西方文化比较的早期代表作品。辜鸿铭论述的主旨就是揭示中国人的精神生活,阐发中国传统文化的永恒价值。
热门推荐
  • 追我女朋友的那家伙!

    追我女朋友的那家伙!

    本书作者王若虚已在「一个」APP上发表《追我女朋友的那家伙》《守夜人的汉子没有长城》《为了高考流点血》等多篇超人气作品,以其犀利的笔锋和幽默的行文赢得了无数网友的赞誉。本书收录了10个与“青春”有关的故事。青涩的爱情、纯粹的友谊、初入社会的迷茫,这些都是“青春”匆匆路过后留下的回忆,带着一丝感伤却又充满温馨。
  • 大人故事集

    大人故事集

    “大人”是一个与“童年”相对的概念,大人的世界通常充满了种种诡诈与算计,深陷大人世界的人们,也总会回想“童年”,回望其中的梦幻、清新。饭饭的《大人故事集》反其意而行之,她笔下的大人们,虽在成人世界,整日应对的也不外乎古老的“食与色”“梦与实”这样的问题,但他们更像生活在童话中。他们小心翼翼生怕碰坏周遭世界,他们大睁双眼,在阳光下梦游。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顽童奸商

    顽童奸商

    曾经站在九天之上做了三十余万年的道祖老顽童,虽身份尊贵,却没少做偷鸡摸狗的勾当;偷吃别人的仙丹当家常便饭,烹煮别人的坐骑打牙祭是信手拈来;不巧踢到了唯一的一块铁板上被打落凡间,在玄气为主的低等位面重新修仙。修仙路漫漫,干什么才不会无趣呢?诶,无意间发现做奸商其实也蛮不错的。一路奸商嘴脸,一路修仙进阶,一路疑云重重...事情真的只是偷吃别人仙兽坐骑踢到铁板被人打落凡尘那么简单吗?且看顽童如何一步步在奸商路上重新会当凌绝顶,拨云见日,扫除阴谋。再见时,嘿嘿...
  • 无上匠心

    无上匠心

    这是个匠人掌握天地之气的世界,木匠、裁缝、铁匠、画匠、厨师、酒匠……匠人修炼匠心,斗转乾坤。木匠一锤一木可挡千军万马,裁缝一针一线可困漫天神魔,铁匠一火一铁可铸创世神兵,画匠一纸一笔可创魑魅魍魉。木匠王传自小师承爷爷,苦修《鲁班书》。为的就是成为大匠,光宗耀祖。而我们的故事,也从这开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凤霸后宫

    凤霸后宫

    她,卫明德,21世纪卫氏集团的霸道女总裁。旅游途中,游轮出现意外而下落不明。她,东汉开国功臣马援之女,名门之后。父亲马援被当朝驸马陷害,病死在出征途中,马氏家族一夜之间变成了人人躲避的瘟神。年仅10岁的她,从名门之后变成了罪臣之女……时空穿越,灵魂附体!“她”,腹中有诗书,胸中有天下,却从不参与政治,也从不贪恋权势,一直循规蹈矩地生活。这种态度,成为后宫生存的不二法则。且看霸道女总裁,如何从罪臣之女翻身一跃成为一代贤后。
  • 狂战天妃

    狂战天妃

    修炼日常“乖徒啊,师傅今日教你画符,你要……”“师傅,您到旁边继续打坐悟道吧,我自己来就行,这不是有一本《上古符咒大全》么?”……半日之后,老道自入定中醒来,看着扔了一地的符咒,不禁摇了摇头,随手拿起一张乖徒绘制的符咒往旁边一甩:“小丫头,你太急了,这种隐身符乃高端符咒,想你师傅我也是在五百岁之时,方能绘制……”“哇!你,你你不见了……”老道受惊似的跳起脚来。隐身人一本正经:“师傅啊,这隐身符咒不就是隐身的……”“可,可会不会太逆天了……”恋爱日常在与怨灵王大战中,男子为了救她不惜将自己的命交给别人,女主眸红染血,句句夺魄:“去你的死怨灵!竟敢动我的人!”男子震惊不已:“你……,你说什么?”“谁是谁的谁?”狂肆女子一把揽过他,眼神邪魅以吻封唇:“现在明白了么……”
  • 田园嬉事:恶女镇宅请回避

    田园嬉事:恶女镇宅请回避

    “为什么天天和媳妇儿打架?”老爹问。“打是亲,骂是爱,打打闹闹更恩爱,喜欢极了用脚踹。”某男答。呃……没事干精力又充沛才会天天干架。“明天开始,媳妇儿主理家族买卖,你在旁边辅助。”老爹说。“凭什么她主理,我还要帮衬她?”某男问。“就凭你每次都打不赢她。”老爹说。“……”他这是怜香惜玉好不好。于是,阖庄园的上下人等诚惶诚恐,奔走相告:“少奶奶当家,惹到她就死定了……”
  • 为什么我与我之间差别这么大

    为什么我与我之间差别这么大

    平行时空的我还是我吗,平行时空会发生不同的事情,每个时空的我想法不同我还是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