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11000000003

第3章 嘤嘤嘤

目录

1 开发历史

2 枪械结构

?发射原理

?枪械数据

3 衍生型号

? M249伞兵型

?特种用途武器

? Mk 46 Mod 0

? Mk 48 Mod 0

? Mk 48 Mod 1

?未来

4 服役历史

?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5 流行文化

?电影

?电视剧

?电子游戏

开发历史编辑

自从美军换装M14自动步枪以后,原先用作班用轻机枪的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同伽兰德M1步枪一起被淘汰。步兵班中没有专用的轻机枪,普通步兵使用的M14都装上了快慢机锁,原计划是每个班装备1~2支能全自动射击、配两脚架的M14E2来充当班用轻机枪,但M14E2并没有定型和装备部队。当美军换装了M16步枪后,虽

M249班用自动武器

M249班用自动武器

然M60为连属通用机枪,但由于当时装备的M16都能全自动射击,而且越南丛林中的交战距离普遍不远,必要时全班全排都可以进行火力压制,因此当时在前线对于班用机枪没有迫切的需要。但陆军高层始终认为M16当成是过渡时期的武器,于是陆军在1966年12月重新提出研制班用自动武器的规划,表明要恢复步兵班的轻机枪火力并在1969年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步兵离开步兵战车后的基本火力单位——战斗小组应当装备一挺单人操作的轻机枪。

基本战术技术要求确定以后,美国陆军轻武器研究人员便开始选择口径。由于M193弹的远程性能差,所以被否定;对于7.62mm NATO弹的枪连同200发弹的重量将会大大超过10公斤,所以也被暂时否定。于是决定寻找一种介于5.56mm和7.62mm之间的折中口径。

在1970年7月,美国陆军正式批准班用轻机枪的研究,但并没有指定的口径,只是命名为“班用自动武器”(SAW)。[1]

直到1971年8月。弗兰克福兵工厂(Frankford Arsenal)设计了一种有两个不同口径的轻机枪用于确定口径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的试验,一种是6mm口径,另一种是加大弹壳的5.56mm口径。在1972年3月,陆军正式公布SAW计划的技术要求,同年5月确定了6×45mmXM732钢壳弹的设计。6×45mm枪弹的弹头重6.8克,初速747米/秒。虽然初速比起M193弹的990米/秒是大幅下降了,但弹头重几乎增加一倍,所以能满足穿透800米处钢盔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弹径加大,曳光弹也较容易制造,白天的曳光光程可达800米。

到了7月,陆军向3家研究单位判出研制合同,分别是马雷蒙特公司(Maremont),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Philco Ford),以及岩岛兵工厂(Rock Island Arsenal)的罗德曼实验室(Rodman Laboratory)。这些公司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所研制的样枪被陆军分别命名为XM233、XM234和XM235。设计要求是重量不到包括200发弹在内全枪重为20磅(9.07公斤),有效射程至少800米。

这三种6mm口径样枪都参加了在1974年举行的工程和使用试验。但作为对比,又同时选了3种5.56mm口径的机枪加入SAW试验。分别是M16 HBAR(带两脚架的重型枪管型)、FN Minimi和HK23A1。

首轮测试在1974年12月结束,HK23A1由于没有通过安全试验而落选,M16 HBAR的问题是容弹量小,达不到设计要求所规定的200发,也落选。至于马雷蒙特XM233和福特XM234也有技术上的问题落选。在1976年2月,FN Minimi和罗德曼XM235被选定作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此时却有人提出质疑虽然6mm弹能满足战术技术

岩岛兵工厂的XM25

岩岛兵工厂的XM25

要求,但却使步兵班要增加一个新的弹种,这无疑会增加生产和后勤供应上的困难。经过研究论证和试验,陆军在6月份修订了SAW的技术要求,规定口径为5.56mm弹。新的技术规范在10月被批准,作为在第一轮试验中选出的罗德曼XM235被要求转换成5.56mm口径,转换口径的研究合同被判给福特航空航天通讯公司(Ford Aerospace Communications Corp.),并改名为XM248。

同时SAW计划的范围被扩大到陆军以外,于是在1976年10月,由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和海岸防卫队组成的联合小组Joint Servic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JSOR),由这个联合小组来负责5.56mm SAW的研究试验。

在1978年,阿伯汀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种具有快拆枪管功能的M16 HBAR被命名为XM106,重新加入改变口径后的SAW计划。不久之后,HK公司成功游说陆军官员,让转换成5.56mm口径的HK21A1(不是原来的HK23A1)也加入SAW试验。后者被命名为XM262。此时,FN Minimi的样枪也被命名为XM249。四个候选系统在1979年4月开始由JSOR进行对比试验。

在参与选型试验过程中,FN公司在XM249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其中包括在1982年2月1日更新了新的弹药组件。其M855 5.56mm弹头与比利时的SS109弹头重量相差了62格令,这种新弹的弹道性能比M193弹稳定得多。而新的M856曳光弹,在900米距离上,发光剂仍能燃烧,不过据说这是广受批评的地方。XM249所用的新

早期标准型

早期标准型

型M27弹链和斯通纳机枪的弹链一样,都是采用M60弹链的技术。实验的XM27弹链最初是由布格·华纳(Borg Warner)开发,后来由威尔斯海上公司(Wells Marine Inc.)完善。

在选型试验中XM249经历了广泛的恶劣试验。

首先,四个候选系统都进行了非破坏性试验,包括进行尺寸的量度,部件互换性的试验等,所有4个候选系统都通过了全部的测试。

然后进行射击试验,包括:在阵地中测试枪口火光和噪声,每发射2000发枪弹都进行一次擦拭;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不作任何擦拭就装填、发射;放在高温湿度大的柜子里十天,以摸仿热带气候环境,然后不作擦拭就发射。

泥地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枪浸泡在泥浆里,做简单擦拭后就立刻发射,另一种是取出泥浆后掠干四个小时后才作简单擦拭然后发射。沙尘试验也有两种方式,静态试验中枪被埋在沙子里,取出后进行发射。动态试验中枪在人工喷出的风沙下进行装填和发射。接着在摸拟在无润滑情况下淋雨水,然后进行结冰试验,温度从170℃~-18℃。以不同的射速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200RPM(发/分钟)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100RPM进行射击)。[2]

弹道测试用雷达进行,FN公司新的5.56mm口径SS109弹与M80弹(7.62mm NATO)的弹道性能很接近,SS109的散布精度比M80弹和旧的5.56mm口径M193弹都好,而且能在1100米处能穿透美军标准钢盔。

在可靠性试验中,XM249的故障率低于其他的候选系统。

1982年,美军决定采用XM249,并正式定名为M249。1984年,美军和FN公司签订了5万挺机枪的合同,到1985年8月已有1100挺正式装备部队,[2]

枪械结构编辑

M249的最终试验样枪质量仅为6.83 kg,全枪长为1 040mm,可更换的枪管质量为1.6 kg。采用新的液压气动缓冲器后,全枪质量增加0.12 kg,200发的弹链使总质量增加2.75 kg,整个M249武器系统质量不到10 kg,处于美军的理想指标之内。在可靠性试验中,该枪表现良好,即在不同的恶劣气候条件下,M249机枪以不同的射速

拆解后的M249

拆解后的M249

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 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射速200发/分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射速100发/分进行射击),全过程无任何技术故障。在选型时进行的试验场试验和部队试验中,FN公司的29支样枪共发射了50余万发枪弹。尽管机匣的寿命定为5万发,但仍有些试验样枪,超过这一界限后继续射击,没有出现任何技术故障,

发射原理

M249轻机枪为导气式自动武器,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弹链供弹机构是 MAG机枪供弹机构的缩小型。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用美国柯尔特AR15或M16 步枪的弹匣供弹。其供弹方式有3种:下垂式弹链供弹、弹链箱供弹

249 SAW的供弹方式

249 SAW的供弹方式

及弹匣供弹,这在当今的机枪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机匣左侧的输弹导板下方带有弹匣槽,但在随后为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提供的M249SPW(“Special Purpose Weapon”的缩写,意为“特种用途武器”)、Mk46 MOD0和Mk 48 MOD0上又取消了弹匣槽,即取消了弹匣供弹方式。

Minimi为导气式自动武器,开膛待击的方式可以使枪膛迅速散热,防止枪弹自燃。导气箍上有一个旋转式气体调节器,是在MAG机枪的气体调节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三个位置可调:一个为正常使用,可以限制射速,以免弹药消耗量过大;一个位置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通过加大导气管内的气流量,减少故障率,但射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速会增高;另一个位置是发射枪榴弹时用的。用眼睛或用手摸均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些位置,即便目录

1 开发历史

2 枪械结构

?发射原理

?枪械数据

3 衍生型号

? M249伞兵型

?特种用途武器

? Mk 46 Mod 0

? Mk 48 Mod 0

? Mk 48 Mod 1

?未来

4 服役历史

?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5 流行文化

?电影

?电视剧

?电子游戏

开发历史编辑

自从美军换装M14自动步枪以后,原先用作班用轻机枪的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同伽兰德M1步枪一起被淘汰。步兵班中没有专用的轻机枪,普通步兵使用的M14都装上了快慢机锁,原计划是每个班装备1~2支能全自动射击、配两脚架的M14E2来充当班用轻机枪,但M14E2并没有定型和装备部队。当美军换装了M16步枪后,虽

M249班用自动武器

M249班用自动武器

然M60为连属通用机枪,但由于当时装备的M16都能全自动射击,而且越南丛林中的交战距离普遍不远,必要时全班全排都可以进行火力压制,因此当时在前线对于班用机枪没有迫切的需要。但陆军高层始终认为M16当成是过渡时期的武器,于是陆军在1966年12月重新提出研制班用自动武器的规划,表明要恢复步兵班的轻机枪火力并在1969年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步兵离开步兵战车后的基本火力单位——战斗小组应当装备一挺单人操作的轻机枪。

基本战术技术要求确定以后,美国陆军轻武器研究人员便开始选择口径。由于M193弹的远程性能差,所以被否定;对于7.62mm NATO弹的枪连同200发弹的重量将会大大超过10公斤,所以也被暂时否定。于是决定寻找一种介于5.56mm和7.62mm之间的折中口径。

在1970年7月,美国陆军正式批准班用轻机枪的研究,但并没有指定的口径,只是命名为“班用自动武器”(SAW)。[1]

直到1971年8月。弗兰克福兵工厂(Frankford Arsenal)设计了一种有两个不同口径的轻机枪用于确定口径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的试验,一种是6mm口径,另一种是加大弹壳的5.56mm口径。在1972年3月,陆军正式公布SAW计划的技术要求,同年5月确定了6×45mmXM732钢壳弹的设计。6×45mm枪弹的弹头重6.8克,初速747米/秒。虽然初速比起M193弹的990米/秒是大幅下降了,但弹头重几乎增加一倍,所以能满足穿透800米处钢盔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弹径加大,曳光弹也较容易制造,白天的曳光光程可达800米。

到了7月,陆军向3家研究单位判出研制合同,分别是马雷蒙特公司(Maremont),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Philco Ford),以及岩岛兵工厂(Rock Island Arsenal)的罗德曼实验室(Rodman Laboratory)。这些公司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所研制的样枪被陆军分别命名为XM233、XM234和XM235。设计要求是重量不到包括200发弹在内全枪重为20磅(9.07公斤),有效射程至少800米。

这三种6mm口径样枪都参加了在1974年举行的工程和使用试验。但作为对比,又同时选了3种5.56mm口径的机枪加入SAW试验。分别是M16 HBAR(带两脚架的重型枪管型)、FN Minimi和HK23A1。

首轮测试在1974年12月结束,HK23A1由于没有通过安全试验而落选,M16 HBAR的问题是容弹量小,达不到设计要求所规定的200发,也落选。至于马雷蒙特XM233和福特XM234也有技术上的问题落选。在1976年2月,FN Minimi和罗德曼XM235被选定作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此时却有人提出质疑虽然6mm弹能满足战术技术

岩岛兵工厂的XM25

岩岛兵工厂的XM25

要求,但却使步兵班要增加一个新的弹种,这无疑会增加生产和后勤供应上的困难。经过研究论证和试验,陆军在6月份修订了SAW的技术要求,规定口径为5.56mm弹。新的技术规范在10月被批准,作为在第一轮试验中选出的罗德曼XM235被要求转换成5.56mm口径,转换口径的研究合同被判给福特航空航天通讯公司(Ford Aerospace Communications Corp.),并改名为XM248。

同时SAW计划的范围被扩大到陆军以外,于是在1976年10月,由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和海岸防卫队组成的联合小组Joint Servic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JSOR),由这个联合小组来负责5.56mm SAW的研究试验。

在1978年,阿伯汀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种具有快拆枪管功能的M16 HBAR被命名为XM106,重新加入改变口径后的SAW计划。不久之后,HK公司成功游说陆军官员,让转换成5.56mm口径的HK21A1(不是原来的HK23A1)也加入SAW试验。后者被命名为XM262。此时,FN Minimi的样枪也被命名为XM249。四个候选系统在1979年4月开始由JSOR进行对比试验。

在参与选型试验过程中,FN公司在XM249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其中包括在1982年2月1日更新了新的弹药组件。其M855 5.56mm弹头与比利时的SS109弹头重量相差了62格令,这种新弹的弹道性能比M193弹稳定得多。而新的M856曳光弹,在900米距离上,发光剂仍能燃烧,不过据说这是广受批评的地方。XM249所用的新

早期标准型

早期标准型

型M27弹链和斯通纳机枪的弹链一样,都是采用M60弹链的技术。实验的XM27弹链最初是由布格·华纳(Borg Warner)开发,后来由威尔斯海上公司(Wells Marine Inc.)完善。

在选型试验中XM249经历了广泛的恶劣试验。

首先,四个候选系统都进行了非破坏性试验,包括进行尺寸的量度,部件互换性的试验等,所有4个候选系统都通过了全部的测试。

然后进行射击试验,包括:在阵地中测试枪口火光和噪声,每发射2000发枪弹都进行一次擦拭;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不作任何擦拭就装填、发射;放在高温湿度大的柜子里十天,以摸仿热带气候环境,然后不作擦拭就发射。

泥地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枪浸泡在泥浆里,做简单擦拭后就立刻发射,另一种是取出泥浆后掠干四个小时后才作简单擦拭然后发射。沙尘试验也有两种方式,静态试验中枪被埋在沙子里,取出后进行发射。动态试验中枪在人工喷出的风沙下进行装填和发射。接着在摸拟在无润滑情况下淋雨水,然后进行结冰试验,温度从170℃~-18℃。以不同的射速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200RPM(发/分钟)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100RPM进行射击)。[2]

弹道测试用雷达进行,FN公司新的5.56mm口径SS109弹与M80弹(7.62mm NATO)的弹道性能很接近,SS109的散布精度比M80弹和旧的5.56mm口径M193弹都好,而且能在1100米处能穿透美军标准钢盔。

在可靠性试验中,XM249的故障率低于其他的候选系统。

1982年,美军决定采用XM249,并正式定名为M249。1984年,美军和FN公司签订了5万挺机枪的合同,到1985年8月已有1100挺正式装备部队,[2]

枪械结构编辑

M249的最终试验样枪质量仅为6.83 kg,全枪长为1 040mm,可更换的枪管质量为1.6 kg。采用新的液压气动缓冲器后,全枪质量增加0.12 kg,200发的弹链使总质量增加2.75 kg,整个M249武器系统质量不到10 kg,处于美军的理想指标之内。在可靠性试验中,该枪表现良好,即在不同的恶劣气候条件下,M249机枪以不同的射速

拆解后的M249

拆解后的M249

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 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射速200发/分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射速100发/分进行射击),全过程无任何技术故障。在选型时进行的试验场试验和部队试验中,FN公司的29支样枪共发射了50余万发枪弹。尽管机匣的寿命定为5万发,但仍有些试验样枪,超过这一界限后继续射击,没有出现任何技术故障,

发射原理

M249轻机枪为导气式自动武器,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弹链供弹机构是 MAG机枪供弹机构的缩小型。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用美国柯尔特AR15或M16 步枪的弹匣供弹。其供弹方式有3种:下垂式弹链供弹、弹链箱供弹

249 SAW的供弹方式

249 SAW的供弹方式

及弹匣供弹,这在当今的机枪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机匣左侧的输弹导板下方带有弹匣槽,但在随后为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提供的M249SPW(“Special Purpose Weapon”的缩写,意为“特种用途武器”)、Mk46 MOD0和Mk 48 MOD0上又取消了弹匣槽,即取消了弹匣供弹方式。

Minimi为导气式自动武器,开膛待击的方式可以使枪膛迅速散热,防止枪弹自燃。导气箍上有一个旋转式气体调节器,是在MAG机枪的气体调节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三个位置可调:一个为正常使用,可以限制射速,以免弹药消耗量过大;一个位置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通过加大导气管内的气流量,减少故障率,但射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速会增高;另一个位置是发射枪榴弹时用的。用眼睛或用手摸均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些位置,即便目录

1 开发历史

2 枪械结构

?发射原理

?枪械数据

3 衍生型号

? M249伞兵型

?特种用途武器

? Mk 46 Mod 0

? Mk 48 Mod 0

? Mk 48 Mod 1

?未来

4 服役历史

?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5 流行文化

?电影

?电视剧

?电子游戏

开发历史编辑

自从美军换装M14自动步枪以后,原先用作班用轻机枪的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同伽兰德M1步枪一起被淘汰。步兵班中没有专用的轻机枪,普通步兵使用的M14都装上了快慢机锁,原计划是每个班装备1~2支能全自动射击、配两脚架的M14E2来充当班用轻机枪,但M14E2并没有定型和装备部队。当美军换装了M16步枪后,虽

M249班用自动武器

M249班用自动武器

然M60为连属通用机枪,但由于当时装备的M16都能全自动射击,而且越南丛林中的交战距离普遍不远,必要时全班全排都可以进行火力压制,因此当时在前线对于班用机枪没有迫切的需要。但陆军高层始终认为M16当成是过渡时期的武器,于是陆军在1966年12月重新提出研制班用自动武器的规划,表明要恢复步兵班的轻机枪火力并在1969年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步兵离开步兵战车后的基本火力单位——战斗小组应当装备一挺单人操作的轻机枪。

基本战术技术要求确定以后,美国陆军轻武器研究人员便开始选择口径。由于M193弹的远程性能差,所以被否定;对于7.62mm NATO弹的枪连同200发弹的重量将会大大超过10公斤,所以也被暂时否定。于是决定寻找一种介于5.56mm和7.62mm之间的折中口径。

在1970年7月,美国陆军正式批准班用轻机枪的研究,但并没有指定的口径,只是命名为“班用自动武器”(SAW)。[1]

直到1971年8月。弗兰克福兵工厂(Frankford Arsenal)设计了一种有两个不同口径的轻机枪用于确定口径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的试验,一种是6mm口径,另一种是加大弹壳的5.56mm口径。在1972年3月,陆军正式公布SAW计划的技术要求,同年5月确定了6×45mmXM732钢壳弹的设计。6×45mm枪弹的弹头重6.8克,初速747米/秒。虽然初速比起M193弹的990米/秒是大幅下降了,但弹头重几乎增加一倍,所以能满足穿透800米处钢盔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弹径加大,曳光弹也较容易制造,白天的曳光光程可达800米。

到了7月,陆军向3家研究单位判出研制合同,分别是马雷蒙特公司(Maremont),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Philco Ford),以及岩岛兵工厂(Rock Island Arsenal)的罗德曼实验室(Rodman Laboratory)。这些公司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所研制的样枪被陆军分别命名为XM233、XM234和XM235。设计要求是重量不到包括200发弹在内全枪重为20磅(9.07公斤),有效射程至少800米。

这三种6mm口径样枪都参加了在1974年举行的工程和使用试验。但作为对比,又同时选了3种5.56mm口径的机枪加入SAW试验。分别是M16 HBAR(带两脚架的重型枪管型)、FN Minimi和HK23A1。

首轮测试在1974年12月结束,HK23A1由于没有通过安全试验而落选,M16 HBAR的问题是容弹量小,达不到设计要求所规定的200发,也落选。至于马雷蒙特XM233和福特XM234也有技术上的问题落选。在1976年2月,FN Minimi和罗德曼XM235被选定作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此时却有人提出质疑虽然6mm弹能满足战术技术

岩岛兵工厂的XM25

岩岛兵工厂的XM25

要求,但却使步兵班要增加一个新的弹种,这无疑会增加生产和后勤供应上的困难。经过研究论证和试验,陆军在6月份修订了SAW的技术要求,规定口径为5.56mm弹。新的技术规范在10月被批准,作为在第一轮试验中选出的罗德曼XM235被要求转换成5.56mm口径,转换口径的研究合同被判给福特航空航天通讯公司(Ford Aerospace Communications Corp.),并改名为XM248。

同时SAW计划的范围被扩大到陆军以外,于是在1976年10月,由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和海岸防卫队组成的联合小组Joint Servic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JSOR),由这个联合小组来负责5.56mm SAW的研究试验。

在1978年,阿伯汀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种具有快拆枪管功能的M16 HBAR被命名为XM106,重新加入改变口径后的SAW计划。不久之后,HK公司成功游说陆军官员,让转换成5.56mm口径的HK21A1(不是原来的HK23A1)也加入SAW试验。后者被命名为XM262。此时,FN Minimi的样枪也被命名为XM249。四个候选系统在1979年4月开始由JSOR进行对比试验。

在参与选型试验过程中,FN公司在XM249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其中包括在1982年2月1日更新了新的弹药组件。其M855 5.56mm弹头与比利时的SS109弹头重量相差了62格令,这种新弹的弹道性能比M193弹稳定得多。而新的M856曳光弹,在900米距离上,发光剂仍能燃烧,不过据说这是广受批评的地方。XM249所用的新

早期标准型

早期标准型

型M27弹链和斯通纳机枪的弹链一样,都是采用M60弹链的技术。实验的XM27弹链最初是由布格·华纳(Borg Warner)开发,后来由威尔斯海上公司(Wells Marine Inc.)完善。

在选型试验中XM249经历了广泛的恶劣试验。

首先,四个候选系统都进行了非破坏性试验,包括进行尺寸的量度,部件互换性的试验等,所有4个候选系统都通过了全部的测试。

然后进行射击试验,包括:在阵地中测试枪口火光和噪声,每发射2000发枪弹都进行一次擦拭;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不作任何擦拭就装填、发射;放在高温湿度大的柜子里十天,以摸仿热带气候环境,然后不作擦拭就发射。

泥地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枪浸泡在泥浆里,做简单擦拭后就立刻发射,另一种是取出泥浆后掠干四个小时后才作简单擦拭然后发射。沙尘试验也有两种方式,静态试验中枪被埋在沙子里,取出后进行发射。动态试验中枪在人工喷出的风沙下进行装填和发射。接着在摸拟在无润滑情况下淋雨水,然后进行结冰试验,温度从170℃~-18℃。以不同的射速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200RPM(发/分钟)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100RPM进行射击)。[2]

弹道测试用雷达进行,FN公司新的5.56mm口径SS109弹与M80弹(7.62mm NATO)的弹道性能很接近,SS109的散布精度比M80弹和旧的5.56mm口径M193弹都好,而且能在1100米处能穿透美军标准钢盔。

在可靠性试验中,XM249的故障率低于其他的候选系统。

1982年,美军决定采用XM249,并正式定名为M249。1984年,美军和FN公司签订了5万挺机枪的合同,到1985年8月已有1100挺正式装备部队,[2]

枪械结构编辑

M249的最终试验样枪质量仅为6.83 kg,全枪长为1 040mm,可更换的枪管质量为1.6 kg。采用新的液压气动缓冲器后,全枪质量增加0.12 kg,200发的弹链使总质量增加2.75 kg,整个M249武器系统质量不到10 kg,处于美军的理想指标之内。在可靠性试验中,该枪表现良好,即在不同的恶劣气候条件下,M249机枪以不同的射速

拆解后的M249

拆解后的M249

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 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射速200发/分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射速100发/分进行射击),全过程无任何技术故障。在选型时进行的试验场试验和部队试验中,FN公司的29支样枪共发射了50余万发枪弹。尽管机匣的寿命定为5万发,但仍有些试验样枪,超过这一界限后继续射击,没有出现任何技术故障,

发射原理

M249轻机枪为导气式自动武器,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弹链供弹机构是 MAG机枪供弹机构的缩小型。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用美国柯尔特AR15或M16 步枪的弹匣供弹。其供弹方式有3种:下垂式弹链供弹、弹链箱供弹

249 SAW的供弹方式

249 SAW的供弹方式

及弹匣供弹,这在当今的机枪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机匣左侧的输弹导板下方带有弹匣槽,但在随后为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提供的M249SPW(“Special Purpose Weapon”的缩写,意为“特种用途武器”)、Mk46 MOD0和Mk 48 MOD0上又取消了弹匣槽,即取消了弹匣供弹方式。

Minimi为导气式自动武器,开膛待击的方式可以使枪膛迅速散热,防止枪弹自燃。导气箍上有一个旋转式气体调节器,是在MAG机枪的气体调节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三个位置可调:一个为正常使用,可以限制射速,以免弹药消耗量过大;一个位置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通过加大导气管内的气流量,减少故障率,但射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速会增高;另一个位置是发射枪榴弹时用的。用眼睛或用手摸均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些位置,即便目录

1 开发历史

2 枪械结构

?发射原理

?枪械数据

3 衍生型号

? M249伞兵型

?特种用途武器

? Mk 46 Mod 0

? Mk 48 Mod 0

? Mk 48 Mod 1

?未来

4 服役历史

?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5 流行文化

?电影

?电视剧

?电子游戏

开发历史编辑

自从美军换装M14自动步枪以后,原先用作班用轻机枪的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同伽兰德M1步枪一起被淘汰。步兵班中没有专用的轻机枪,普通步兵使用的M14都装上了快慢机锁,原计划是每个班装备1~2支能全自动射击、配两脚架的M14E2来充当班用轻机枪,但M14E2并没有定型和装备部队。当美军换装了M16步枪后,虽

M249班用自动武器

M249班用自动武器

然M60为连属通用机枪,但由于当时装备的M16都能全自动射击,而且越南丛林中的交战距离普遍不远,必要时全班全排都可以进行火力压制,因此当时在前线对于班用机枪没有迫切的需要。但陆军高层始终认为M16当成是过渡时期的武器,于是陆军在1966年12月重新提出研制班用自动武器的规划,表明要恢复步兵班的轻机枪火力并在1969年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步兵离开步兵战车后的基本火力单位——战斗小组应当装备一挺单人操作的轻机枪。

基本战术技术要求确定以后,美国陆军轻武器研究人员便开始选择口径。由于M193弹的远程性能差,所以被否定;对于7.62mm NATO弹的枪连同200发弹的重量将会大大超过10公斤,所以也被暂时否定。于是决定寻找一种介于5.56mm和7.62mm之间的折中口径。

在1970年7月,美国陆军正式批准班用轻机枪的研究,但并没有指定的口径,只是命名为“班用自动武器”(SAW)。[1]

直到1971年8月。弗兰克福兵工厂(Frankford Arsenal)设计了一种有两个不同口径的轻机枪用于确定口径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的试验,一种是6mm口径,另一种是加大弹壳的5.56mm口径。在1972年3月,陆军正式公布SAW计划的技术要求,同年5月确定了6×45mmXM732钢壳弹的设计。6×45mm枪弹的弹头重6.8克,初速747米/秒。虽然初速比起M193弹的990米/秒是大幅下降了,但弹头重几乎增加一倍,所以能满足穿透800米处钢盔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弹径加大,曳光弹也较容易制造,白天的曳光光程可达800米。

到了7月,陆军向3家研究单位判出研制合同,分别是马雷蒙特公司(Maremont),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Philco Ford),以及岩岛兵工厂(Rock Island Arsenal)的罗德曼实验室(Rodman Laboratory)。这些公司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所研制的样枪被陆军分别命名为XM233、XM234和XM235。设计要求是重量不到包括200发弹在内全枪重为20磅(9.07公斤),有效射程至少800米。

这三种6mm口径样枪都参加了在1974年举行的工程和使用试验。但作为对比,又同时选了3种5.56mm口径的机枪加入SAW试验。分别是M16 HBAR(带两脚架的重型枪管型)、FN Minimi和HK23A1。

首轮测试在1974年12月结束,HK23A1由于没有通过安全试验而落选,M16 HBAR的问题是容弹量小,达不到设计要求所规定的200发,也落选。至于马雷蒙特XM233和福特XM234也有技术上的问题落选。在1976年2月,FN Minimi和罗德曼XM235被选定作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此时却有人提出质疑虽然6mm弹能满足战术技术

岩岛兵工厂的XM25

岩岛兵工厂的XM25

要求,但却使步兵班要增加一个新的弹种,这无疑会增加生产和后勤供应上的困难。经过研究论证和试验,陆军在6月份修订了SAW的技术要求,规定口径为5.56mm弹。新的技术规范在10月被批准,作为在第一轮试验中选出的罗德曼XM235被要求转换成5.56mm口径,转换口径的研究合同被判给福特航空航天通讯公司(Ford Aerospace Communications Corp.),并改名为XM248。

同时SAW计划的范围被扩大到陆军以外,于是在1976年10月,由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和海岸防卫队组成的联合小组Joint Servic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JSOR),由这个联合小组来负责5.56mm SAW的研究试验。

在1978年,阿伯汀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种具有快拆枪管功能的M16 HBAR被命名为XM106,重新加入改变口径后的SAW计划。不久之后,HK公司成功游说陆军官员,让转换成5.56mm口径的HK21A1(不是原来的HK23A1)也加入SAW试验。后者被命名为XM262。此时,FN Minimi的样枪也被命名为XM249。四个候选系统在1979年4月开始由JSOR进行对比试验。

在参与选型试验过程中,FN公司在XM249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其中包括在1982年2月1日更新了新的弹药组件。其M855 5.56mm弹头与比利时的SS109弹头重量相差了62格令,这种新弹的弹道性能比M193弹稳定得多。而新的M856曳光弹,在900米距离上,发光剂仍能燃烧,不过据说这是广受批评的地方。XM249所用的新

早期标准型

早期标准型

型M27弹链和斯通纳机枪的弹链一样,都是采用M60弹链的技术。实验的XM27弹链最初是由布格·华纳(Borg Warner)开发,后来由威尔斯海上公司(Wells Marine Inc.)完善。

在选型试验中XM249经历了广泛的恶劣试验。

首先,四个候选系统都进行了非破坏性试验,包括进行尺寸的量度,部件互换性的试验等,所有4个候选系统都通过了全部的测试。

然后进行射击试验,包括:在阵地中测试枪口火光和噪声,每发射2000发枪弹都进行一次擦拭;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不作任何擦拭就装填、发射;放在高温湿度大的柜子里十天,以摸仿热带气候环境,然后不作擦拭就发射。

泥地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枪浸泡在泥浆里,做简单擦拭后就立刻发射,另一种是取出泥浆后掠干四个小时后才作简单擦拭然后发射。沙尘试验也有两种方式,静态试验中枪被埋在沙子里,取出后进行发射。动态试验中枪在人工喷出的风沙下进行装填和发射。接着在摸拟在无润滑情况下淋雨水,然后进行结冰试验,温度从170℃~-18℃。以不同的射速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200RPM(发/分钟)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100RPM进行射击)。[2]

弹道测试用雷达进行,FN公司新的5.56mm口径SS109弹与M80弹(7.62mm NATO)的弹道性能很接近,SS109的散布精度比M80弹和旧的5.56mm口径M193弹都好,而且能在1100米处能穿透美军标准钢盔。

在可靠性试验中,XM249的故障率低于其他的候选系统。

1982年,美军决定采用XM249,并正式定名为M249。1984年,美军和FN公司签订了5万挺机枪的合同,到1985年8月已有1100挺正式装备部队,[2]

枪械结构编辑

M249的最终试验样枪质量仅为6.83 kg,全枪长为1 040mm,可更换的枪管质量为1.6 kg。采用新的液压气动缓冲器后,全枪质量增加0.12 kg,200发的弹链使总质量增加2.75 kg,整个M249武器系统质量不到10 kg,处于美军的理想指标之内。在可靠性试验中,该枪表现良好,即在不同的恶劣气候条件下,M249机枪以不同的射速

拆解后的M249

拆解后的M249

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 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射速200发/分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射速100发/分进行射击),全过程无任何技术故障。在选型时进行的试验场试验和部队试验中,FN公司的29支样枪共发射了50余万发枪弹。尽管机匣的寿命定为5万发,但仍有些试验样枪,超过这一界限后继续射击,没有出现任何技术故障,

发射原理

M249轻机枪为导气式自动武器,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弹链供弹机构是 MAG机枪供弹机构的缩小型。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用美国柯尔特AR15或M16 步枪的弹匣供弹。其供弹方式有3种:下垂式弹链供弹、弹链箱供弹

249 SAW的供弹方式

249 SAW的供弹方式

及弹匣供弹,这在当今的机枪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机匣左侧的输弹导板下方带有弹匣槽,但在随后为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提供的M249SPW(“Special Purpose Weapon”的缩写,意为“特种用途武器”)、Mk46 MOD0和Mk 48 MOD0上又取消了弹匣槽,即取消了弹匣供弹方式。

Minimi为导气式自动武器,开膛待击的方式可以使枪膛迅速散热,防止枪弹自燃。导气箍上有一个旋转式气体调节器,是在MAG机枪的气体调节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三个位置可调:一个为正常使用,可以限制射速,以免弹药消耗量过大;一个位置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通过加大导气管内的气流量,减少故障率,但射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速会增高;另一个位置是发射枪榴弹时用的。用眼睛或用手摸均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些位置,即便目录

1 开发历史

2 枪械结构

?发射原理

?枪械数据

3 衍生型号

? M249伞兵型

?特种用途武器

? Mk 46 Mod 0

? Mk 48 Mod 0

? Mk 48 Mod 1

?未来

4 服役历史

?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5 流行文化

?电影

?电视剧

?电子游戏

开发历史编辑

自从美军换装M14自动步枪以后,原先用作班用轻机枪的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同伽兰德M1步枪一起被淘汰。步兵班中没有专用的轻机枪,普通步兵使用的M14都装上了快慢机锁,原计划是每个班装备1~2支能全自动射击、配两脚架的M14E2来充当班用轻机枪,但M14E2并没有定型和装备部队。当美军换装了M16步枪后,虽

M249班用自动武器

M249班用自动武器

然M60为连属通用机枪,但由于当时装备的M16都能全自动射击,而且越南丛林中的交战距离普遍不远,必要时全班全排都可以进行火力压制,因此当时在前线对于班用机枪没有迫切的需要。但陆军高层始终认为M16当成是过渡时期的武器,于是陆军在1966年12月重新提出研制班用自动武器的规划,表明要恢复步兵班的轻机枪火力并在1969年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步兵离开步兵战车后的基本火力单位——战斗小组应当装备一挺单人操作的轻机枪。

基本战术技术要求确定以后,美国陆军轻武器研究人员便开始选择口径。由于M193弹的远程性能差,所以被否定;对于7.62mm NATO弹的枪连同200发弹的重量将会大大超过10公斤,所以也被暂时否定。于是决定寻找一种介于5.56mm和7.62mm之间的折中口径。

在1970年7月,美国陆军正式批准班用轻机枪的研究,但并没有指定的口径,只是命名为“班用自动武器”(SAW)。[1]

直到1971年8月。弗兰克福兵工厂(Frankford Arsenal)设计了一种有两个不同口径的轻机枪用于确定口径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的试验,一种是6mm口径,另一种是加大弹壳的5.56mm口径。在1972年3月,陆军正式公布SAW计划的技术要求,同年5月确定了6×45mmXM732钢壳弹的设计。6×45mm枪弹的弹头重6.8克,初速747米/秒。虽然初速比起M193弹的990米/秒是大幅下降了,但弹头重几乎增加一倍,所以能满足穿透800米处钢盔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弹径加大,曳光弹也较容易制造,白天的曳光光程可达800米。

到了7月,陆军向3家研究单位判出研制合同,分别是马雷蒙特公司(Maremont),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Philco Ford),以及岩岛兵工厂(Rock Island Arsenal)的罗德曼实验室(Rodman Laboratory)。这些公司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所研制的样枪被陆军分别命名为XM233、XM234和XM235。设计要求是重量不到包括200发弹在内全枪重为20磅(9.07公斤),有效射程至少800米。

这三种6mm口径样枪都参加了在1974年举行的工程和使用试验。但作为对比,又同时选了3种5.56mm口径的机枪加入SAW试验。分别是M16 HBAR(带两脚架的重型枪管型)、FN Minimi和HK23A1。

首轮测试在1974年12月结束,HK23A1由于没有通过安全试验而落选,M16 HBAR的问题是容弹量小,达不到设计要求所规定的200发,也落选。至于马雷蒙特XM233和福特XM234也有技术上的问题落选。在1976年2月,FN Minimi和罗德曼XM235被选定作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此时却有人提出质疑虽然6mm弹能满足战术技术

岩岛兵工厂的XM25

岩岛兵工厂的XM25

要求,但却使步兵班要增加一个新的弹种,这无疑会增加生产和后勤供应上的困难。经过研究论证和试验,陆军在6月份修订了SAW的技术要求,规定口径为5.56mm弹。新的技术规范在10月被批准,作为在第一轮试验中选出的罗德曼XM235被要求转换成5.56mm口径,转换口径的研究合同被判给福特航空航天通讯公司(Ford Aerospace Communications Corp.),并改名为XM248。

同时SAW计划的范围被扩大到陆军以外,于是在1976年10月,由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和海岸防卫队组成的联合小组Joint Servic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JSOR),由这个联合小组来负责5.56mm SAW的研究试验。

在1978年,阿伯汀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种具有快拆枪管功能的M16 HBAR被命名为XM106,重新加入改变口径后的SAW计划。不久之后,HK公司成功游说陆军官员,让转换成5.56mm口径的HK21A1(不是原来的HK23A1)也加入SAW试验。后者被命名为XM262。此时,FN Minimi的样枪也被命名为XM249。四个候选系统在1979年4月开始由JSOR进行对比试验。

在参与选型试验过程中,FN公司在XM249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其中包括在1982年2月1日更新了新的弹药组件。其M855 5.56mm弹头与比利时的SS109弹头重量相差了62格令,这种新弹的弹道性能比M193弹稳定得多。而新的M856曳光弹,在900米距离上,发光剂仍能燃烧,不过据说这是广受批评的地方。XM249所用的新

早期标准型

早期标准型

型M27弹链和斯通纳机枪的弹链一样,都是采用M60弹链的技术。实验的XM27弹链最初是由布格·华纳(Borg Warner)开发,后来由威尔斯海上公司(Wells Marine Inc.)完善。

在选型试验中XM249经历了广泛的恶劣试验。

首先,四个候选系统都进行了非破坏性试验,包括进行尺寸的量度,部件互换性的试验等,所有4个候选系统都通过了全部的测试。

然后进行射击试验,包括:在阵地中测试枪口火光和噪声,每发射2000发枪弹都进行一次擦拭;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不作任何擦拭就装填、发射;放在高温湿度大的柜子里十天,以摸仿热带气候环境,然后不作擦拭就发射。

泥地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枪浸泡在泥浆里,做简单擦拭后就立刻发射,另一种是取出泥浆后掠干四个小时后才作简单擦拭然后发射。沙尘试验也有两种方式,静态试验中枪被埋在沙子里,取出后进行发射。动态试验中枪在人工喷出的风沙下进行装填和发射。接着在摸拟在无润滑情况下淋雨水,然后进行结冰试验,温度从170℃~-18℃。以不同的射速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200RPM(发/分钟)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100RPM进行射击)。[2]

弹道测试用雷达进行,FN公司新的5.56mm口径SS109弹与M80弹(7.62mm NATO)的弹道性能很接近,SS109的散布精度比M80弹和旧的5.56mm口径M193弹都好,而且能在1100米处能穿透美军标准钢盔。

在可靠性试验中,XM249的故障率低于其他的候选系统。

1982年,美军决定采用XM249,并正式定名为M249。1984年,美军和FN公司签订了5万挺机枪的合同,到1985年8月已有1100挺正式装备部队,[2]

枪械结构编辑

M249的最终试验样枪质量仅为6.83 kg,全枪长为1 040mm,可更换的枪管质量为1.6 kg。采用新的液压气动缓冲器后,全枪质量增加0.12 kg,200发的弹链使总质量增加2.75 kg,整个M249武器系统质量不到10 kg,处于美军的理想指标之内。在可靠性试验中,该枪表现良好,即在不同的恶劣气候条件下,M249机枪以不同的射速

拆解后的M249

拆解后的M249

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 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射速200发/分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射速100发/分进行射击),全过程无任何技术故障。在选型时进行的试验场试验和部队试验中,FN公司的29支样枪共发射了50余万发枪弹。尽管机匣的寿命定为5万发,但仍有些试验样枪,超过这一界限后继续射击,没有出现任何技术故障,

发射原理

M249轻机枪为导气式自动武器,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弹链供弹机构是 MAG机枪供弹机构的缩小型。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用美国柯尔特AR15或M16 步枪的弹匣供弹。其供弹方式有3种:下垂式弹链供弹、弹链箱供弹

249 SAW的供弹方式

249 SAW的供弹方式

及弹匣供弹,这在当今的机枪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机匣左侧的输弹导板下方带有弹匣槽,但在随后为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提供的M249SPW(“Special Purpose Weapon”的缩写,意为“特种用途武器”)、Mk46 MOD0和Mk 48 MOD0上又取消了弹匣槽,即取消了弹匣供弹方式。

Minimi为导气式自动武器,开膛待击的方式可以使枪膛迅速散热,防止枪弹自燃。导气箍上有一个旋转式气体调节器,是在MAG机枪的气体调节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三个位置可调:一个为正常使用,可以限制射速,以免弹药消耗量过大;一个位置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通过加大导气管内的气流量,减少故障率,但射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速会增高;另一个位置是发射枪榴弹时用的。用眼睛或用手摸均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些位置,即便目录

1 开发历史

2 枪械结构

?发射原理

?枪械数据

3 衍生型号

? M249伞兵型

?特种用途武器

? Mk 46 Mod 0

? Mk 48 Mod 0

? Mk 48 Mod 1

?未来

4 服役历史

?海湾战争

?阿富汗战争

?伊拉克战争

5 流行文化

?电影

?电视剧

?电子游戏

开发历史编辑

自从美军换装M14自动步枪以后,原先用作班用轻机枪的勃朗宁M1918A2自动步枪同伽兰德M1步枪一起被淘汰。步兵班中没有专用的轻机枪,普通步兵使用的M14都装上了快慢机锁,原计划是每个班装备1~2支能全自动射击、配两脚架的M14E2来充当班用轻机枪,但M14E2并没有定型和装备部队。当美军换装了M16步枪后,虽

M249班用自动武器

M249班用自动武器

然M60为连属通用机枪,但由于当时装备的M16都能全自动射击,而且越南丛林中的交战距离普遍不远,必要时全班全排都可以进行火力压制,因此当时在前线对于班用机枪没有迫切的需要。但陆军高层始终认为M16当成是过渡时期的武器,于是陆军在1966年12月重新提出研制班用自动武器的规划,表明要恢复步兵班的轻机枪火力并在1969年进一步明确,机械化步兵离开步兵战车后的基本火力单位——战斗小组应当装备一挺单人操作的轻机枪。

基本战术技术要求确定以后,美国陆军轻武器研究人员便开始选择口径。由于M193弹的远程性能差,所以被否定;对于7.62mm NATO弹的枪连同200发弹的重量将会大大超过10公斤,所以也被暂时否定。于是决定寻找一种介于5.56mm和7.62mm之间的折中口径。

在1970年7月,美国陆军正式批准班用轻机枪的研究,但并没有指定的口径,只是命名为“班用自动武器”(SAW)。[1]

直到1971年8月。弗兰克福兵工厂(Frankford Arsenal)设计了一种有两个不同口径的轻机枪用于确定口径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马雷蒙特公司的XM233

的试验,一种是6mm口径,另一种是加大弹壳的5.56mm口径。在1972年3月,陆军正式公布SAW计划的技术要求,同年5月确定了6×45mmXM732钢壳弹的设计。6×45mm枪弹的弹头重6.8克,初速747米/秒。虽然初速比起M193弹的990米/秒是大幅下降了,但弹头重几乎增加一倍,所以能满足穿透800米处钢盔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弹径加大,曳光弹也较容易制造,白天的曳光光程可达800米。

到了7月,陆军向3家研究单位判出研制合同,分别是马雷蒙特公司(Maremont),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Philco Ford),以及岩岛兵工厂(Rock Island Arsenal)的罗德曼实验室(Rodman Laboratory)。这些公司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福特空间和通讯公司的XM234

所研制的样枪被陆军分别命名为XM233、XM234和XM235。设计要求是重量不到包括200发弹在内全枪重为20磅(9.07公斤),有效射程至少800米。

这三种6mm口径样枪都参加了在1974年举行的工程和使用试验。但作为对比,又同时选了3种5.56mm口径的机枪加入SAW试验。分别是M16 HBAR(带两脚架的重型枪管型)、FN Minimi和HK23A1。

首轮测试在1974年12月结束,HK23A1由于没有通过安全试验而落选,M16 HBAR的问题是容弹量小,达不到设计要求所规定的200发,也落选。至于马雷蒙特XM233和福特XM234也有技术上的问题落选。在1976年2月,FN Minimi和罗德曼XM235被选定作进一步的研究。然而,此时却有人提出质疑虽然6mm弹能满足战术技术

岩岛兵工厂的XM25

岩岛兵工厂的XM25

要求,但却使步兵班要增加一个新的弹种,这无疑会增加生产和后勤供应上的困难。经过研究论证和试验,陆军在6月份修订了SAW的技术要求,规定口径为5.56mm弹。新的技术规范在10月被批准,作为在第一轮试验中选出的罗德曼XM235被要求转换成5.56mm口径,转换口径的研究合同被判给福特航空航天通讯公司(Ford Aerospace Communications Corp.),并改名为XM248。

同时SAW计划的范围被扩大到陆军以外,于是在1976年10月,由陆军、海军陆战队、空军和海岸防卫队组成的联合小组Joint Service Operational Requirement (JSOR),由这个联合小组来负责5.56mm SAW的研究试验。

在1978年,阿伯汀研究实验室研制了一种具有快拆枪管功能的M16 HBAR被命名为XM106,重新加入改变口径后的SAW计划。不久之后,HK公司成功游说陆军官员,让转换成5.56mm口径的HK21A1(不是原来的HK23A1)也加入SAW试验。后者被命名为XM262。此时,FN Minimi的样枪也被命名为XM249。四个候选系统在1979年4月开始由JSOR进行对比试验。

在参与选型试验过程中,FN公司在XM249上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其中包括在1982年2月1日更新了新的弹药组件。其M855 5.56mm弹头与比利时的SS109弹头重量相差了62格令,这种新弹的弹道性能比M193弹稳定得多。而新的M856曳光弹,在900米距离上,发光剂仍能燃烧,不过据说这是广受批评的地方。XM249所用的新

早期标准型

早期标准型

型M27弹链和斯通纳机枪的弹链一样,都是采用M60弹链的技术。实验的XM27弹链最初是由布格·华纳(Borg Warner)开发,后来由威尔斯海上公司(Wells Marine Inc.)完善。

在选型试验中XM249经历了广泛的恶劣试验。

首先,四个候选系统都进行了非破坏性试验,包括进行尺寸的量度,部件互换性的试验等,所有4个候选系统都通过了全部的测试。

然后进行射击试验,包括:在阵地中测试枪口火光和噪声,每发射2000发枪弹都进行一次擦拭;长时间浸泡在盐水里,不作任何擦拭就装填、发射;放在高温湿度大的柜子里十天,以摸仿热带气候环境,然后不作擦拭就发射。

泥地测试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把枪浸泡在泥浆里,做简单擦拭后就立刻发射,另一种是取出泥浆后掠干四个小时后才作简单擦拭然后发射。沙尘试验也有两种方式,静态试验中枪被埋在沙子里,取出后进行发射。动态试验中枪在人工喷出的风沙下进行装填和发射。接着在摸拟在无润滑情况下淋雨水,然后进行结冰试验,温度从170℃~-18℃。以不同的射速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200RPM(发/分钟)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100RPM进行射击)。[2]

弹道测试用雷达进行,FN公司新的5.56mm口径SS109弹与M80弹(7.62mm NATO)的弹道性能很接近,SS109的散布精度比M80弹和旧的5.56mm口径M193弹都好,而且能在1100米处能穿透美军标准钢盔。

在可靠性试验中,XM249的故障率低于其他的候选系统。

1982年,美军决定采用XM249,并正式定名为M249。1984年,美军和FN公司签订了5万挺机枪的合同,到1985年8月已有1100挺正式装备部队,[2]

枪械结构编辑

M249的最终试验样枪质量仅为6.83 kg,全枪长为1 040mm,可更换的枪管质量为1.6 kg。采用新的液压气动缓冲器后,全枪质量增加0.12 kg,200发的弹链使总质量增加2.75 kg,整个M249武器系统质量不到10 kg,处于美军的理想指标之内。在可靠性试验中,该枪表现良好,即在不同的恶劣气候条件下,M249机枪以不同的射速

拆解后的M249

拆解后的M249

在5分钟内发射了700 发枪弹(在2分钟内以射速200发/分进行射击,再在3分钟内以射速100发/分进行射击),全过程无任何技术故障。在选型时进行的试验场试验和部队试验中,FN公司的29支样枪共发射了50余万发枪弹。尽管机匣的寿命定为5万发,但仍有些试验样枪,超过这一界限后继续射击,没有出现任何技术故障,

发射原理

M249轻机枪为导气式自动武器,枪机回转式闭锁机构,弹链供弹机构是 MAG机枪供弹机构的缩小型。既可用弹链供弹,又可用美国柯尔特AR15或M16 步枪的弹匣供弹。其供弹方式有3种:下垂式弹链供弹、弹链箱供弹

249 SAW的供弹方式

249 SAW的供弹方式

及弹匣供弹,这在当今的机枪中是独一无二的。在机匣左侧的输弹导板下方带有弹匣槽,但在随后为美国海军特种部队提供的M249SPW(“Special Purpose Weapon”的缩写,意为“特种用途武器”)、Mk46 MOD0和Mk 48 MOD0上又取消了弹匣槽,即取消了弹匣供弹方式。

Minimi为导气式自动武器,开膛待击的方式可以使枪膛迅速散热,防止枪弹自燃。导气箍上有一个旋转式气体调节器,是在MAG机枪的气体调节器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有三个位置可调:一个为正常使用,可以限制射速,以免弹药消耗量过大;一个位置为在复杂气象条件下使用,通过加大导气管内的气流量,减少故障率,但射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气体调节器处于增大气流量位置

速会增高;另一个位置是发射枪榴弹时用的。用眼睛或用手摸均可以很容易地识别这些位置,即便

同类推荐
  • 我的病娇女友

    我的病娇女友

    一个惹人怜爱的女孩,可爱的面貌,长长的乌黑发,庞大的家世,和那娇好的身体与嘴唇,是我的女朋友,又是我的疯狂迷恋者(新手上路,水平较差)
  • 少年凤华灼灼

    少年凤华灼灼

    我从正派变成了反派,我却忘掉我叫什么了,所以我走上了寻找名字的道路…搞笑武侠轻松凑简介字数…
  • 经转千年帝九天长

    经转千年帝九天长

    一个是青丘最受宠的小神女,一个是九重天石头一般的上古神器,一段因报恩而展开的千年羁绊,她终究还是将他拉入了万丈红尘,东华凤九,四字成双,好在一切如他们所愿,八荒六合,生生世世东华凤九甜蜜向小同人~穿插凡间故事,不弃坑!
  • 羊角领主

    羊角领主

    罗南,出自老实人种族的另类羊角人,利角湿地大领主,生平有四大爱好:1、洞察别人隐私,从外到里;2、压榨童工,教坏身边的小朋友;3、诱拐兽人,调教成领地良民;4、搬空其他地方的物资,美名曰‘回收利用’。“对此,您是怎么看的?”“都是谣言!肯定有人在背后中伤本领主!利角领地绝对是一个和谐、友爱---!”【任务:圣城的战神雕像手中有一把神杖,搁置多年,赶紧回收吧,不要让神器蒙尘/奖励:神女的小秘密】“不好意思,本领主还有要事!”“小莉莉,帮罗南一个忙,本领主有一件东西忘在神殿,晚上去帮我取回来!”“放心吧,神女祭司不在!”“没事,她很快会是咱们的人!”“小朋友不要问那么多问题!”
  • 木叶之超神日向

    木叶之超神日向

    隼人穿越成为日向族人,努力修行十几年,没想到系统突然降临,幸福来得太突然。线线果实还是转生眼?当然是全部都要!这是一个穿越成为日向分家,一步一步成长的脑洞故事。【Q群】588587160
热门推荐
  • 世界复仇者

    世界复仇者

    本来他已经仇恨这个世界,或许是上天注定,给了他能力,足以毁灭世界的能力。“让全世界人都默默为他们自己祈祷吧!”他如是说。
  • 武破天元录

    武破天元录

    李家天才李无生因意外得到的神秘玉佩而从此变为李家所谓的废物,然有一天玉佩……
  • 小道人在都市

    小道人在都市

    在大山里生活了12年的张正则下山了,回到自己的家后,没想到自己的继父带了个“拖油瓶”。这个拖油瓶居然还是个混混!喜欢喝酒,喜欢打架,喜欢敲诈。“土包子,快去帮我把衣服洗了!”一身正气的张正则坐在沙发上,仰天长叹:“我怎么就摊上了这么个混混……哦不……这么个妹妹”
  • 呆萌公主的冰山王子

    呆萌公主的冰山王子

    她,皇室公主,虽为公主确实呆呆的,天真的她化作平民进入樱落贵族学院,交上了好朋友,还遇上他;他,四大家族之首的贵公子,由于家族原因成了孤僻的性格,孤僻的他遇上呆萌的她却无可奈何,一再的纵容她,却不知何时丢了自己的心。相爱的他们却遇上了从未预料的事,不是真正公主的她又有什么身份?和她长得一摸一样的恶毒双胞胎姐姐利用同样的样貌来到他身边,他分辨的出来吗?她迷样的失踪迷样的回归,身旁却又多了一个他?他们的恋情会回归吗?她的身份又到底是什么?......
  • 没有博士的罗德岛

    没有博士的罗德岛

    只要博士在,就能带领罗德岛一次次地走向胜利,但如果博士不在呢……主角比较垃圾,黑暗向,不喜勿喷
  • 神医太子妃别逃

    神医太子妃别逃

    一个机缘巧合,原本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医生宫淼淼居然魂穿到了一个古代废材千金大小姐宫芊蔚的身上。原来是原主死前的怨念太重,她心有不满,上天看她可怜,便让我为她实现她死前许下的愿望。受尽欺辱?看我宫淼淼怎么替原主一丝一丝的欺负回去!无才无能?让你看看什么叫做医术高明和绝顶聪明!女茶婊?呵,老娘一朵一朵的给剪了!白莲花?呵,老娘一朵一朵的给摘了!宫芊蔚:“既来之则安之!”可是!你说穿越就穿越嘛,这这这,我丢,古风帅哥我好爱!知识渊博的叶陌尘,玩世不恭的慕容萧,霸气腹黑的南墨昶,还有可可爱爱的楚渊?啊啊啊啊,这要我怎么选?我都想要!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可爱女人面对爱情要怎么抉择呢?1v1双洁文甜酥你们!
  • 我的灵魂姐姐

    我的灵魂姐姐

    从小被父母丢弃的男主,被人发现后被送到了一家孤儿院。据当年的人说,这家孤儿院的前址是一块墓地。被孤儿院院长买下,没人知道这个孤儿院的院长从何而来......院长抱着还是婴儿的男主,为他取名叫子衿。因为男主的胸口有一块本命玉佩,玉佩上写着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因为这个玉佩,子衿获得了一个灵魂姐姐,子衿的故事也由此展开
  • 沈园柳老不吹绵

    沈园柳老不吹绵

    那些年,我们爱过,那是朦朦胧胧的好感,喜欢便是喜欢;那些年,我们恨过,那是不含心机的埋怨,讨厌就是讨厌;那些年,我们经历过的,就如同被时光尘封一般;原以为永生永世不会再想起,却怎知只需要一件事,一个人甚至只是一句话,回忆的柳絮便会恣肆的飞舞满天。沈园柳老不吹绵,那是因为那份无论如何真真实实存在的感情已经被时光凋零的所剩无几,只有残存的星星点点支撑着残念,而我,和我爱过和爱着的他们,惟愿在这里,我们的故事永生。
  • 恐怖系玩家

    恐怖系玩家

    燕赤睱是一名被朝廷新册封的土地功德神,在这个妖孽横行,诡谲肆虐的世界,他立志要勤勤恳恳祛除妖邪,斩灭魍魉,成为护佑一方福泽的优秀土地,但当他召唤出了一批有思想,有见地,无惧死亡爱挑事的泥塑小兵后,整个故事的画风瞬间发生了变化——老板,给我整把传奇品质桃木剑!
  • 穿越vs重生:我才是女主

    穿越vs重生:我才是女主

    就吐槽一句自己也想赶潮流穿越,结果被公鸡啄一下穿越了!幸好,这是个母系社会。听说,穿越的都是女主,唉,自己坐牢就行了。唉,你说什么,还有重生的?不怕,我是穿越的!什么,她很漂亮?不怕,我是穿越的!什么,帅哥都喜欢她?不怕,我是穿越的!什么,跟我抢男人!看我不打死他!什么,这里不能娶多个男人?哼,谁说的!那个谁女帝,wtf,你怎么是那个重生女!你怎么是男的!“大人,你是男的怎么胸那么大!”“你没听说过这世界上有包子的存在么。”我去你丫的包子,比我的大就不可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