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745700000053

第53章 汉语与社会文化(7)

港台方言词,学界对它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认为,方言词指的是在方言地区流行而尚未成为共同语词汇成员的词语;另一种则认为,方言词指的是共同语词汇中那些来源于方言的成员。我们采纳的是后一种说法。

港台方言词从地域区分上看包括香港方言和台湾方言。历史上,香港和台湾由于政治和其他原因的影响,与大陆分离开来,在语言的使用上便形成了自己独立的言语社团,无论是词汇的构成还是言语的思考方式都有其固定的略异于共同语的地方。

香港方言(港式粤语),属粤语(又称广府话、广东话、粤方言、白话)方言片,融合了英语、马来语、法语、西班牙语等多种语言的特色,其中尤以英语为最。粤语是中国七大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客家方言、赣方言)之一,广泛地分布在中国南方的广东、广西等省份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大量来自广东的移民使粤语成为大多数海外华人社区的标准用语,令它成为一种最有特色的方言。据李学魁的《广州方言研究》,世界各地使用粤语人数约有七千万,约占汉族人口的5%,数量惊人,较许多欧洲国家的人口还要多。

而在粤语的日常用语中不同于普通话的词汇多达50%以上;在科学技术领域两者不同的词汇比较低,小于10%。香港一个多世纪以来被英国统治,在英治时期大力推行英语,缺少官方正式的中文规范,英语影响遍及社会各个层面,所以香港方言具有较大的边缘性和自主性。同时由于地理、政治等因素,香港与内地的联系相对紧密,因而其方言往往带有中介的性质——港台方言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不断地吸收着外来的词语,同时又将其消化转而传入他处。因其相较于内地能更为快速和容易地接触外界,在相当大的一段时间内成为了内地认识外界的中转站,而这种特殊言语社团的地位随着香港的回归,又逐渐成为向普通地方言语社团中的一员发展。

台湾方言,又称“台语”、“台湾语”(日本统治时期日本人对台湾话的称呼)。广义来说,指生活在台湾的人民所使用的语言,包括台湾闽南语、客家语、原住民语(台湾境内对南岛语的称呼)、外省语言等10种左右的南岛语和一些外国语言。台湾境内人口有2300万左右,依照一般的通俗分法,其人口比例大约如下:按语言分,南岛语系1.7%,汉藏语系汉语族98.3%;按族群人口分,闽南人74.3%、客家人12%、外省人13%。然而台湾境内的语言远比以上的族群分类复杂。台湾原有约20个左右的原住民族,将近四百年来,因为中国大陆沿海汉族闽南人、客家人的逐渐进入,目前只剩10种语言,总人口不到40万。所谓的“原住民”其实说的是10多种语言。而外省人则来自中国大陆的不同语言区,使用着无数不同的“家乡话”,但是在语言竞争之下,这些不同的语言很快被“国语”所取代,“家乡话”顶多在少数家庭的老一辈中使用。他们可以说只使用一种语言,部分人兼通闽南语或客家话。而绝大多数的台湾人能够流利地使用华语。

狭义来说,台语即指“台湾闽南语”,在国语、闽南语、客家话、日语、英语等各种语言交错下发展为自成一派的方言,与内地的福建“闽南语”不可混为一谈。台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背景(经历荷兰、琉球、日本等国的占据时代)在台湾人文化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无不烙下印痕,语言当然也不能幸免。因而现今的台湾社会中,外国语也有相当的使用人口,受过中学以上教育的人都能说几句简单的英语,在学术与贸易场合,英语是共通语;此外,现今65岁以上的老一辈台湾人许多人会说日语;其他,大量的外来劳工使用其本国语言。台语因历史背景而特有的外语借词,尤其是日语借词为数众多,这是其他各地闽南语所没有的。如:甲(土地面积单位,荷兰语)、放送(广播,日语)、tha tha mih(榻榻米,日语)、水道水(自来水,日语)等。大部分台湾人通常能够操持至少2种以上的语言,因此台湾可以说是一个多语社会(multilingual society)。不过,不论什么时候,台湾一直以推崇中文为正式用语,相较而言中文的影响略甚于香港。

港台方言词语虽然包括两个不同地区言语社团的词汇,但是因其在历史、地理上的特殊共同性、香港和台湾两地交流的相对紧密,和现今人们对这两者的惯性思维和普遍用法,我们将两者合并,将其视为一体进行分析。

一、分类

(一)产生角度的分类

根据港台方言词产生的过程和途径,我们可以把港台方言词分为主动型借鉴词和被动型接纳词两大类。这是从产生角度进行的分类。

1.主动型借鉴词

这类词是指从港台方言词中借入的、“港台土产的”、原词产生同被借入的语言(汉语共同语)无关的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体系本身所不具有的词语。根据影响的程度和途径,我们又把主动借鉴类细分为“密切借鉴”和“文化借鉴”两种。

(1)“密切借鉴”词,是在强力情况下或者不同方言使用者杂居情况下产生的,它常常是一些使用性较强的口语词,因其活泼、上口,使用频率相对较高。例如:

“开张”:指商店、企业等开始进入市场正式营运,内地一般使用“开业”,相对而言后者比前者略微正式。但前者尾音[ang]韵的开口度大,听来明朗,比较适合用于口语。

“大码”、“小码”、“中码”:港台的用语习惯中指称衣物服饰等事物名词的大小号码时经常使用的是“码”字,而内地人习惯使用“大号”、“小号”。

“塞车”:又称“堵车”,在内地被称作“交通堵塞”,两者一对比我们会发现,前者相对简明扼要,形象生动,因而受到欢迎,得以快速传播。同样情况的词还有:“天桥”代替“立交桥”,“私家车”代替原有冗长的“私人小汽车”,“蓝领”代替劳动阶层,“白领”代替办公室人员,“底薪”代替“基本工资”,等等。

(2)“文化借鉴”词,则主要是通过文化交流产生的,经常是一些书面性较强的词语。例如:

“草根阶层”:指的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生活拮据而又窘迫,在内地一般被称作“下层阶级”、“低层阶级”,从中可看出港台词语其生活化和形象化的一面。

“公干”:指的是因公出差,源于香港。

“荒腔走板”:形容人、事或物极为荒谬,违背常理,此词经常见于台湾的出版物。

“淡定”:原意为镇定,后多用于形容人淡泊平静的人生态度。

2.被动型接纳词

这类词是指从港台方言词中接纳的,因为引入时间的差异可能导致重复接纳或者因名目众多而混淆,所以它们常常是现代汉语词汇体系中本身便具有此种概念的词语。

有的接纳型词源于其他语种,以港台方言词为中转站,而后传入内地。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而且香港通常比内地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话中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遍:“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至今不少老人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叫“燕梳”(insurance)等。所以,从港台词汇中进入普通话的英语“二手”翻译词众多。例如:

“拍档”:又称“搭档”,指的是一起工作、做事、学习或生活的伙伴,来源于英语的“partner”一词,经香港音译成“拍档”从而进入了内地人的生活用语。

“蕾丝”:指的是一种从西方引进的花边,源于英语“lace”,内地沿用了港台音译后使用的名称。

“雅痞”:来源于英语“Yuppie”,指的是城市中略有成就且追求生活品位的职业青年。首译是台湾,后被内地引用,在香港称为“优皮”。

“葡萄酸”:指人的妒忌心理,源于“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的西方谚语。

这种被动型接纳词有时会出现同一个词语产生多种称呼,引起使用的不便。例如:

同一种商品名称,轿车品牌“bens”,在内地叫“奔驰”,在港台地区则叫“宾士”;同一部影片,电影“Titanic”,内地译为“泰坦尼克号”,台湾译为“铁达尼号”;同一个人在内地叫“罗伯特德尼罗”,在台湾叫“劳伯狄尼罗”;同一种计算机物件,在内地叫“鼠标”,在港台称“滑鼠”;在内地叫“软件”,在港台叫“软体”;在内地叫“硬盘”,在港台叫“硬碟”。

(二)形式角度的分类

形式类型是立足于词汇的构成形式而对港台方言词所进行的分类。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把港台方言词分为语素表义词、语素半表义词和语素不表义词。

1.语素表义词

语素表义词指的是港台方言词中每个语素意义都与词义直接关联的词语。这些词语无论是在词义的理解还是语音的理解方面都比较容易。例如:

“钟点工”:指从事零星劳动、按钟点记酬的工人。大陆也有这样的给家庭做家务领取报酬的工作,一般被称作“家政服务”,员工被称为“家政工作者”。比较而言,港台的说法更浅显直白,让人一目了然。

“热身”:指体育运动前的准备活动,做一些暖身操等。词中语素比较准确地反映了词语本身的含义。

“艺人”:指演艺圈中人,包括演员、歌星、主持人等等,语素“艺”

明白简练地告知此词的精确含义。而内地原来一般称其为“演艺工作者”,听起来严肃也更正式化。

“计程车”:词义为“出租车”,构词语素与词义相差不远。

2.语素半表义词

语素半表义词指的是港台方言词中有与词义相关联的语素,同时也有与词义无关的语素;或者是语素意义与词义相关,但是联系并不紧密。

前者如:“啤酒肚”,意为“中年男子发福的肚子”,但“啤酒”与词义并不相干;“花心”,指人的爱情不专一;“写字楼”,工厂商店企业办公用的楼房;“卖点”,商品最能吸引顾客的特点。

后者如:“打点滴”,意为“输液”,动词“打”运用得比较抽象,“点滴”倒确也能让人想起针筒里盐水的状态,但合在一起并不能令人完全信服是特指哪一种动作;“跳槽”,即换工作,很容易令人将词义与“跳”这一动词联系在一起,但“槽”的指向性较为模糊;“大牌”,指演艺圈中当红的、出名的、且有实力的人,同时也指个别演艺圈中人仗着自己的名气大而故意摆谱、没有艺德。

3.语素不表义词

语素不表义词指的是从港台方言词中直译过来的,中文语素意义与词义并无直接联系的词语。这是种完全借用港台方言语音形式的词。例如:

“拍拖”,词义为“谈恋爱”,与构词语素“拍”、“拖”这两个动词毫无瓜葛。与内地谈恋爱的众多称呼(“找对象”、“谈朋友”等)两相对比就可看出一些用语习惯上的差异,内地对男女感情比较敏感,所以称呼显得比较含蓄;而港台地区则不然,称呼上比较随便,反映出他们对于恋爱、感情的坦然自得。“料理”一词,源于日语,经由台湾传入内地,原义很简单,指的是各种普通菜肴食物,然而现在,一经商家之手,“韩式料理”、“泰式料理”、“印度料理”等新生名词,其所代表的事物似乎水涨船高变了身价。“黄牛党”,指的是倒卖票价者,在内地常被称作“票贩子”,词中两个语素与词义并无太大的关联,但比较形象地指称了一类人。

同类推荐
热门推荐
  • 全民修真手册

    全民修真手册

    一次异象,彻底开启全民修真时代凡人修仙成神再也不是梦......
  • 你,是我的青春

    你,是我的青春

    盛夏遇见你.曾经的我们.极度天真.也痴情专一.仿佛不曾接受过现在的社会.就像.我忘记了学过的的公式.却忘不了.你,是我的青春.
  • 我的青春你不会懂

    我的青春你不会懂

    眼盯天花板,躺着床上的我,不禁想到:我有我的想法,我有我的行动,我更有我的世界,我虽然......‘’赵小飞,你还上不上学了?‘’‘’妈,我马上起。‘’......
  • 星光灵辰

    星光灵辰

    至女娲造人以后,人便是一种群居动物,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与人之间又会分出各种势力,多如繁星,璀璨明亮,犹像藤蔓,盘根错节。大千世界四分五裂,繁衍出多种门派势力,而他们生存在这块大陆便叫做苍玄大陆。这里自古便有人感知到并汲取天地灵气以供己用,强筋锻骨,修身养性。
  • cosplay女王,将心比心

    cosplay女王,将心比心

    cosplay,角色扮演。一个以生命为戏场的女孩,演绎了人生,她饰人仆,为人仆;饰人女,为人女;饰人妻,为人妻。在她的生命中,她完美地扮演好每一个角色。将心比心,以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终究成为女王!
  • 我的手机有个变异系统

    我的手机有个变异系统

    刘鑫,一个考上大学,却又因为和女孩不在一所学校而伤心。意外之下,手机中多出一个系统。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
  • 古仆

    古仆

    主人公三十余万年的斗转轮回,裂变无数次的人间重逢,从上古封天印到狂山断魂崖,又隔空穿梭隋唐年间,经历各种挫败和重生,终于来到了末世之洲,面临世间万物的生死存亡,他该轻叹众生薄情而成冢,还是擎神策力挽狂澜。而后领袖天帝,天尊,魔尊等,征战入荒天太古。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宠妻无度:早安,慕太太

    宠妻无度:早安,慕太太

    她被未婚夫和妹妹联手设计出局,签下契约。传闻慕氏集团的总裁慕子商雷厉风行,六亲不认。备受其害的沈清苓没有一天不想离开对方。“你不是说,生完孩子就放我走吗?”“我可没说,只生一个!”
  • 重生之将军王妃

    重生之将军王妃

    秦玉舞前世睁眼瞎,她亲手挑的夫婿,将她送进了地狱。重生回来她满心满眼只有复仇,要将那些害她性命的人拉入地狱,却因此招惹上了前世本无交集的“大恶魔”。这个不苟言笑的冷面“大恶魔”,初次见面就把她按到棺材边见亡人,痛骂她不孝。这个大恶魔,每次见她都冷眼冷脸,冷言冷语,让她避之不及。可彼此都瞧不上的人,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渐渐失了心,乱了情?这是一篇复仇爽文,更有一段夹着砒霜的蜜糖爱情,期待你们收藏推荐,共赴跌宕起伏的文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