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96年,宋太宗至道二年,柳永十三岁
这个时候,柳宜一家人已经在扬州生活了两年的时间,在这两年里面,柳宜也加强了对三兄弟的学业督促和辅导,因此三兄弟的学业都精进不少,尤其是老大三复,已经开始备考自己的第一次科考了。
除了科考必修科目外,柳永三兄弟爱好也各有不同,老大三复喜欢蹴鞠,时常在闲暇之余跟朋友出去踢球,据传后来他得中进士也是因为球技不错的原因,这倒是跟蔡京一个路子呢。老二三接性格温和,倒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应该是最令柳宜放心的。老三三变(柳永)则比较喜欢诗词乐理,虽说这算是文化人的爱好,但却与当时的科考内容没太大关系,因此对于三复和三变,柳宜是颇为费心的,对于未来三个儿子科考之路如何,心里实在没有太大把握。
这一年,柳宜的母亲虞氏也已经七十多了,因思儿心切,就让柳宜的两位兄弟柳寊、柳宏在五月份来到扬州看望柳宜,顺便也让这两兄弟出来见见世面,再让柳宜指导下两位兄弟的学业,到最后两人均科考得中,这是后话。
为了慰藉母亲的思念之情,柳宜便请僧人神秀为自己画了幅肖像,并请这年刚由滁州改任到扬州的好友王禹偁为自己的画像写了篇序,让柳寊、柳宏两兄弟一起带回崇安,我们来简单的了解下这篇序。
《柳赞善写真赞并序》
河东柳宜开宝末以江南伪官归阙下,于后吏隐者二十年,年五十有八矣。堂有母思见其而,而不得归,浮图神秀为写其真,使其弟持还,以慰倚门之望,又从予乞赞。
赞云:好君好道,气形于貌。鹤瘦非病,松寒不槁。赤绂荧煌,白须华皓。秀师援毫,写于霜缟。杜口慎微,虚心养浩。寄献高堂,足慰亲老。
从这首赞序中我们能够看得出来,柳宜身形消瘦、须发皆白,但身体还算硬朗,精神面貌也还不错,这可能跟他990年改官成功之后,仕途顺遂,终于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学有很大关系。
关于柳永另有版本认为,今年柳寊、柳宏带着柳宜的画像回崇安的时候,柳永也跟着两位叔叔回到了老家崇安。不过仔细考虑以下,本书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一时期柳永的父母兄弟都在扬州,自己一个人回老家干什么呢,而且这年柳永已经十三岁了,正是进修学业的关键时期,柳宜自然也是不会让柳永耽误学业的。
退一步讲,即便是柳永今年为了缓解虞氏的思念之情,跟着叔叔回了趟崇安,想必也不会待太长时间,应该很快又回到的父亲身边才对。
公元997年,宋太宗至道三年,柳永十四岁
这一年正月,柳宜的寄禄官由赞善大夫升为殿中丞,他在扬州通判任期也已满三年,因此又要回到汴京述职,等候朝廷的最新安排。
三月份,太宗赵光义驾崩,儿子赵恒继位,是为宋真宗,新皇帝继位必然要施恩于天下,所以在这年5月份,柳宜再次由殿中丞升为国子博士。
本书认为,正是这次回京述职,柳宜才得以留京工作,一家人在这年入秋之前也从扬州去了汴京,有王禹偁的《贺国子柳博士喜晴见赠》为证。
《和国子柳博士喜晴见赠》
霖霪为害正忧农,昨日阴云散碧空。
泼刺退滩鱼失水,啁啾高树鸟知风。
洗开霁月婵娟色,放出秋花菡萏红。
劳寄新诗曲相贺,由来灾异系三公。
这首词大体的意思呢,就是说今年扬州一带连日降雨,使得老百姓因为秋收的事情非常担忧,终于天气在昨天拨云见日了,池塘的水也日渐降下去了,晚上有皓月当空,白天有火红的太阳普照大地,非常感谢柳宜兄还特地寄来新作的诗词相祝贺,也祝愿柳宜老兄在职位上能够更上一层楼。
所以我们从这首诗中,就能过看的出来,在这年秋天的时候,王禹稱是收到柳宜“寄”来的诗词,因此可以证明此时柳宜已经不在扬州了,去了哪儿了呢?毫无疑问就是汴京城了。
简单介绍下王禹稱这个人,因为他是柳宜对好友,两家交往甚密,而且今后还曾指导过柳永三兄弟的学业。
王禹稱,字元之,北宋著名的诗人、散文家,是宋初有名的“直臣”,他一生之中朋友不多,柳宜便是其中一位,原因是这位仁兄虽有才学,但性格未免太耿直了些,无论是朝廷还是身边的朋友,只要有什么他认为不对的地方,必定会上书直谏,因此他的一生也是屡遭贬谪。
上文里面提到过一次王禹稱,988年的时候,他被授予右拾遗,同年他又拜左司谏;991年,他因为抗疏论道安诬告之罪,触怒太宗,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993年秋,召回京城,不久又外放,随机召回,任礼部员外郎;995年,任翰林学士,但不久又因为“诽谤朝廷”的罪名,贬为滁州知州,在去年(996年)又由滁州改知扬州。
总而言之吧,这位王禹稱兄因为自己性格的原因,仕途并不顺遂,就像是旅游一样,辗转于汴京城和各个地方之间任职,对于这一点,大家心里有个印象就好,因为后面还有他的故事。
刚才也提到了,今年三月份的时候,太宗驾崩,仁宗继位,因此自然也要对天下能臣、直臣加以褒奖,以彰显自己宽宏大度的形象。在这年深秋,朝廷便将王禹偁再次召回,任刑部郎中复知制诰,终于柳宜、王禹偁这两个难兄难弟又聚到了一块。
在赴京上任之前,王禹偁提前致信柳宜,希望他能够帮自己在汴京城先租个房子,柳宜欣然应诺,便在自家院子旁边替王禹偁租了个住处,这样方便两个人时常相聚外,自己的三个孩子也能够得到王禹偁的指导。
等王禹偁到了汴京城看到这个院子之后,十分满意,便做了首《赁宅》以表感谢之情。
老病形容日日衰,十年赁宅住京师。
阁栖凤鸟容三入,巢宿鹪鹩欠一枝。
壁挂图书多不久,砌栽芦苇亦频移。
人生荣贱须知分,会买茅庵映槿篱。
从王禹稱这首词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那个时候人们为官也是非常辛苦的,自己就是朝廷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王禹偁已入仕途十几年,在汴京任职也有十年时间,但多次贬谪召回,租住的院子还没有归置妥当又要到别地任职,羁旅生涯,其中辛苦自然恐怕很少有人能够体会,只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挤破了脑袋往里面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