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32800000005

第5章 地理

这片国土是你的土地,这片国土是我的土地

从加利福尼亚到纽约岛,

从墨西哥湾流到红杉林;

这片国土是为你和我而建立。

——戈斯里《这片国土是你的土地》

美国地大物博,是世界上第四个面积最大的国家,与中国相当。美国地理的一个重要特征即自然区延伸方向与人口迁移方向不符。本土两侧是山脉,中间是河谷。主要的山系有东部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西部的落基山脉,均呈南北向延伸。中间的密西西比河从北向南流入墨西哥湾。从总的地形分布来看,密西西比河显然是美国的心脏。但欧洲移民从东侧登陆,一步步向西推进,南北向的山脉河流构成一连串的障碍。美国历史就是沿东西向的道路翻山越岭,克服自然的历史。

让我们跟随殖民地的建立过程浏览一下美国的自然景观。我们的步伐当然是从东海岸开始。东部河流众多,发源于阿巴拉契亚山脉。康涅狄格河、哈德孙河几乎呈南北向,还有特拉华河、波托马克河、萨斯奎汉纳河,均流向大西洋,入海处有众多海湾港口。切萨匹克湾是南方的核心,马萨诸塞湾则是新英格兰的心脏。但这些都比不过哈德孙河口的良港,中部的命脉。东南方河流众多,几乎平行流入大海。

在沿海平原与山区之间是瀑布带,对早期殖民者来说这里便是边疆,殖民地时代是探险者、贫穷的拓荒者和印第安人出没的地带。阿巴拉契亚山脉是一个庞大的山系,从东南部一直延伸到新英格兰,由许多平行的山脉、高原构成,但在北部被哈德孙河与萨斯奎汉纳河切割。东北有绿山、亚迪伦戴克山、卡茨基尔山、白山等,景色优美,引人入胜。南方则有阿勒格尼山、蓝岭等。18世纪初南方拓荒者穿过坎布兰山口进入西部,从事开拓活动。独立后西进步伐加快,移民进入俄亥俄河流域和田纳西河流域。

美国的腹地由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构成。实际上五大湖属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流域,但这两条大河之间的分水岭很低,没有构成交通上的障碍。五大湖中除密歇根湖外其他四个为两国共有。法国人是从圣劳伦斯河流域经五大湖进入密西西比河的,使北美内陆腹地成了法国人的势力范围。但英国殖民者翻山越岭进入密西西比河流域,打败了法国人,获得了该河以东肥沃的土地,即俄亥俄河与田纳西河流域。独立后美国人向西挺进,很快来到密西西比河。在他们眼里密西西比不过是前进路上的又一道障碍。密西西比曾在19世纪上半叶繁荣过一段时间,但不过昙花一现的短暂辉煌。随着西部开发的继续,铁路的修建,它很快被遗忘。密西西比成了一条怀旧的河流。法国人建立的新奥尔良比不过“新约克”(纽约),水路比不过铁路。密西西比北部为中西部,文化上是东北部的延伸,下游则属南方,文化上迥然不同。

从西经98度到落基山之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平原,从加拿大一直伸展到得克萨斯。这里气候干旱,降水量不到20英寸,加上几乎没有树,是世界上视野最辽阔的地方,常被比做海洋,所以大平原上有的地方叫岛,如内布拉斯加的格兰德岛。一位19世纪上半叶的商人在他的游记中写道:“这片土地是名副其实的‘草原之海’;因为周围40多英里之内没有一个标志物——连一个用来定向的高地也没有。四周平坦如海。罗盘是我们最可靠的、也是主要的向导。”几条大河从落基山东麓向东南流入密西西比河,它们是密西西比、密苏里、阿肯色及红河。其中密苏里河最长,比圣路易斯以上的支流密西西比更长,不过因为美国人是从东面来的,先看到支流密西西比,所以把圣路易斯以下的主干也命名为密西西比。大平原河流众多,土地辽阔,但这是一个假象。由于气候干旱,19世纪初的探险家把大平原称为“美洲大沙漠”,虽然有些过分,但也不是毫无道理。

落基山又名大分水岭,是美洲的脊梁,地球上两大山系之一。过去美国人把它比做阿尔卑斯山,这实际上是对它的贬低。落基山由许多纵横交错的分支组成,从北到南有比特鲁特岭、阿布萨罗卡岭、比格和恩山、华萨切岭、拉腊密山、弗朗特岭、桑格勒德克里斯特山等。海拔14000英尺以上的山峰有50多个。这些山岭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其中密苏里河、科罗拉多河以及哥伦比亚河的支流斯内克河最重要。这一地区由于地形复杂,又不适于居住,所以是美国本土48州中最后被探明的地区。1804—1805年路易斯与克拉克的考察队沿密苏里河进入落基山区,接着翻山越岭进入斯内克河谷,到达太平洋沿岸。后来许多探险家和捕猎河狸的“山人”相继到来。朗斯峰、派克斯峰就是以其中的两个探险家的名字命名的。对前往加州和俄勒冈的移民来说,这些山构成了无数障碍。1824年确定的南关是最重要的山口,位于北普拉特河支流斯维特河谷上游。

落基山两侧处于雨影之中,尤其是西边直到喀斯喀特、内华达山之间是高原、盆地、沙漠的世界。科罗拉多高原气势雄伟,科罗拉多河似一把刻刀,雕凿出千奇百怪的河谷景色,在亚利桑那北部和犹他南部最为发达,有著名的大峡谷。科罗拉多河支流繁多,气候干旱,景色独特,带有神秘色彩。犹他的大盐湖是密西西比以西最大的湖,是1824年发现的,这里可以说是美国最荒凉的地区。犹他南部科罗拉多河支流艾斯克兰特河是最后一个被发现的,那是在1871年。

落基山周围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矿产丰富,除了金矿银矿还有铜、煤、石油、油页岩、铀矿等。这里的土地许多属于联邦政府,山区河谷有很多国家公园和国家森林保护区,如黄石国家公园、冰川国家公园、落基山国家公园、格兰德台顿国家公园、阿齐斯国家公园、卡皮托尔礁国家公园、布莱斯谷国家公园、大峡谷国家公园等,仅犹他就有五个国家公园。这些地方现在都是自然旅游的好去处。

再往西又有两道山脉,第一道是喀斯喀特、内华达,第二道是海岸山脉,前者比后者更高,也更连续。太平洋沿岸诸州曾经是英国人、西班牙人及俄罗斯人争夺的地区。虽然西班牙人从南边进入,有地理上的优势,但终于被翻山越岭,远道而来的美国人取代。对这些美国人来说这里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成了金色梦幻之地,最后的一片边疆。加州就像一本百科全书,自然景观齐全。有美国本土最高的山惠特尼山,有内华达山,也有美国海拔最低的死谷,在该山的东南面。内华达山脉东麓干旱,但西麓景色优美,有约瑟米蒂、巨杉等国家公园,后者中的巨杉有数千年的历史。内华达山与海岸山脉之间是中央谷地。加州南部气候干燥,阳光充足。西北部俄勒冈和华盛顿属哥伦比亚河流域,温带西海岸气候,是美国降雨量最大的地方,有茂密的温带雨林。海岸山脉在这里变得破碎、低缓,这两个州被喀斯喀特山脉分成东西部分。这里资源丰富,环境多样,与加州相比是另一番景象。

人口迁移的方向决定了地区分布。最早的英国殖民地分布在东部沿海,南北差异大。东部沿海是文化发源地,由此向西迁移,所以美国区域文化差异以南北为主,由东向西呈条带状延伸。如美国与加拿大的边界将落基山拦腰斩断,使美国的形状呈东西延伸的长条形。美国国内主要是东北部与南方种植园文化的差别,更南方是西班牙文化。东西区域之间的差别常常没有同一地区南北之间的差别大,如南、北达科他,南、北卡罗来纳,华盛顿与俄勒冈,南加州与北加州之间文化相去甚远。

东部沿海最初有三大区域:新英格兰、中部州及南方,前两个合在一起称东北部。殖民地时期新英格兰和中部各有四个州。南方面积最大,有五个州。这三者之中从北向南文化上很不相同。独立后美国领土扩张很快,到19世纪中叶已经到了太平洋沿岸。东部向西部延伸,现在东北部包括新英格兰的六个州加上四个中部州,共有十个。东北部与西部之间是中西部,约有8各州。南方约有十个州。西部的边界一般被定为大平原的东界,可进一步划分为大平原、落基山区、西南部及太平洋沿岸。西部文化是东北部的延伸,但西南部西班牙文化影响较大。

东北部包括新英格兰和中部州两大块。新英格兰在所有地区中边界最明确,包括六个州,从北向南有缅因、佛蒙特、新罕布什尔、马萨诸塞、罗得岛和康涅狄格。其中缅因和佛蒙特是后来才有的。新英格兰冬季白雪皑皑,气候严寒,秋季色彩斑斓。这里靠近海洋,土壤贫瘠,多石,只有森林和河流可供利用,其次就是靠近海洋,交通较便利。新英格兰早期移民组成单一,基本上都来自英国。但新英格兰不是旧英格兰。它新在追求精神独立上。它的重要性与它的面积和位置很不相称。新英格兰人富有独立精神,坚忍不拔、责任心强、勤奋节俭、注重教育,他们对美国哲学、文学、艺术、教育影响很大。新英格兰人对自己的家乡很自信,有很强的地方感,被称为美国第一个“完成了的地方”,“第一个成熟的、永久性的文明”。

当然,清教文化持续时间不长。新英格兰人把他们的自信和独立精神用于商业,不靠天吃饭,成了精明的商人、资本家,人称“北方佬”。新英格兰也成为海洋商业和工业基地。新英格兰人向西迁移,寻找机会。同时19世纪中叶以后,爱尔兰及东欧、南欧移民相继涌入。与其他地方一样,新英格兰也成了“大熔炉”,如波士顿成了爱尔兰天主教徒的聚集地。

新英格兰可分为北部的三个州与南部的三个州。缅因面积最大,带着边疆色彩。佛蒙特和新罕布什尔像一对双胞胎,大有穷乡僻壤的味道。麻省、康涅狄格和罗得岛离纽约近,工业化程度高。波士顿是整个新英格兰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是政治反叛的象征。附近有打响了独立战争第一枪的莱克兴敦,还有反对商业主义、宣扬独立精神的超验主义中心康克德。

如果说新英格兰是美国的头部,那么中部州则是心脏。中部州包括纽约、宾夕法尼亚、特拉华及新泽西,但主要是前两者。中部州的重要性在于它是连接沿海与内陆的通道。宾州与纽约都是横跨沿海与中西部,但地理组成又有很大差别。纽约以哈德孙河为中心,北部的尚普林湖属加拿大的圣劳伦斯河流域,向西则是五大湖。哈德孙河地位优越,在伊里运河修通后成为连接中西部和沿海的主要通道。宾州以萨斯奎汉纳河为主,但交通上作用有限。宾州东边有美国最早的首都费城,实际上是内陆沿河而建,比不上位于哈德孙河口的纽约市。

历史上中部州的最大特点是多样性、开放性。哈德孙河及康涅狄格河地带最早是荷兰殖民地,后被英国接管,但文化上保留了多样性。宾州是威廉·佩恩建立,他提倡宗教宽容,吸引了各种移民。多样性也体现在经济上。中部州既有工商业,也有广阔的农业腹地。在纽约与宾州之间,前者的影响更大。费城又称“兄弟友爱之城”,是大陆会议召开的地方,但其光辉的时刻似乎已经过去,无法与纽约市相比。一个是自由之钟的所在地,一个是自由女神的选择。宾州从东到西过于分散,纽约州则倒向曼哈顿。当人们提到纽约一词时,首先想到的不是纽约州,而是曼哈顿。纽约市是世界的缩影、资本主义的宠儿,它傲慢又开放,残酷又宽宏,难以捉摸。纽约州主要沿哈德孙河发展,卡茨基尔山脉风景优美,被艺术家描绘,是著名游览地。宾州的阿巴拉契亚山则鲜为人知,西南属阿勒格尼山的北端,煤矿较多,矿业发达。其农业腹地也更闭塞,带着僻静的田园风味。

南方一般包括梅森迪克西线以南的十个州,该线约沿宾州和马里兰的边界延伸。这些州是弗吉尼亚、北卡罗来纳、南卡罗来纳、佐治亚、佛罗里达、亚拉巴马、田纳西、密西西比、阿肯色、路易斯安那。如果按内战时加入南方政府的州计算,还要加上得克萨斯。如果按种植园奴隶制的分布来划分,则马里兰、肯塔基、密苏里、俄克拉何马、西弗吉尼亚、特拉华也可包括在内,这几个州都是地区间的过渡州。

南方气候温暖,土地肥沃,传统上农业是经济的基础。南方文化在起源上带着较强的投机冒险色彩。南方的财富和生活方式建立在一个虚弱的基础即奴隶制之上,是个畸形社会。南方往往与烟草、棉花、木兰树、《飘》、《汤姆大叔的小屋》等形象分不开。在美国殖民文化中,冒险、追求财富被认为是天经地义。南方奴隶制把这种逻辑推到了极限,从而使旧南方文化有浮夸、极端、奢侈、反动的一面。旧南方社会有三个主要部分:奴隶主、穷白人、奴隶。其中白人成分比较单一,但等级明确。奴隶主象征着旧南方:古典式的庄园建筑、奴隶、种植园经济。早期奴隶制在美国争议不大,种植园农业也没有受到工商业的威胁,南方在美国地位很高,可以说是它的黄金时期。庄园主是受过良好教育的社会精英,产生了不少绅士和领袖。南方普通白人在沿海平原没有机会,便向西前往山区,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有的地方十分闭塞,这反映在乡村音乐中。过去南方对工商业文化持怀疑态度,南方所代表的州权、个人自由、农业民主等理想有朴素美好的一面,产生了杰弗逊这样的伟人。但奴隶制削弱了他们的理想主义,南方经济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显得越来越落后,不论在经济上还是道义上南方都成了落后愚昧的象征。奴隶制被废除后,旧南方的梦想破灭了,南方成了美国的第三世界。拎帆布包的北方佬、田纳西河工程、可口可乐象征新南方,南方在痛苦中前进,成了北方工商业的“殖民地”。南方为此感到不公,在深层意识中南方仍有人固守旧的理想不肯放手。佃农、吉姆·克劳主义、私刑、三K党,内战后南方成了一个复杂、矛盾、甚至黑暗的地区。

南方有上下之分。上部南方以弗吉尼亚、马里兰、北卡罗来纳为代表,气候较冷,早期种植烟草,后来种植园农业和奴隶制发展有限,农业多样化。下南方早期种植大米和靛蓝,后来则以棉花为主,过去对奴隶制依赖很大,种族观上更为保守、极端。另外更南面的佛罗里达原属西班牙,与其他州又有所不同。这里气候炎热,是度假的天堂,加上靠近拉丁美洲,与南加州有相似之处。

西部是美国边界最含混、面积最大、含义最不确定、最不稳定的地区。西部概念与边疆分不开。边疆处于流动状态,所以西部概念变化很大。过去旧西部指阿巴拉契亚山脉与密西西比河之间的地带,西北部指俄亥俄河流域地区,新西部指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地区,远西部则指落基山以西的地区。随着边疆的西移,西部范围缩小。过去的西北部相当于现在的中西部,而现在的西部则一般指西经98度以西的地区,也就是从大平原到太平洋沿岸之间的地区。

中西部指俄亥俄河、密苏里河与五大湖之间的地带,按州来划分的话有八个,他们是明尼苏达、密歇根、伊利诺伊、印第安纳、威斯康星、俄亥俄、艾奥瓦、密苏里,有时也包括南北达科他的东部和堪萨斯的北部。这里土地肥沃、农业发达、矿产资源丰富,加上交通便利,成了美国的粮仓、粮食加工中心及重工业基地。如果说东北部是美国的门面,那中西部就是它的车间。当然这里人口多,也是重要的市场。中西部在经济上非常重要,但因文化上总是在东北部的笼罩之下,所以显得默默无闻。对美国人来说,中西部是个中转站,既没有东部的优越性,又没有西部的浪漫与不定。这里的农业高度机械化、专门化,有玉米带、乳制品带等。它的许多大城市在五大湖沿岸,通过水路与东部相连接,如芝加哥、底特律、克里夫兰、德卢斯、托利多等。

如上所说,现在一般认为西部始于大平原。西部是一个文化上的真空地带,是探险者、投机者的乐园,又是梦想者的逃避所,是伊甸园。西部土地辽阔,给人一种自由的幻觉。西部的典型形象有辽阔的土地、印第安人、探险家路易斯与克拉克、“山人”、大篷车、淘金热、牛仔、暴力、鬼城、宅地法、国家公园等。历史上西部被描绘成一片自由的土地、农业花园,但实际上西部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多不适宜居住,环境很脆弱。西部史带有幻灭色彩,种族冲突严重,社会不安定,自然资源和环境破坏很严重。

大平原是美国最具幻想色彩的地方,但又是幻灭之乡,所谓“在萨莱纳以西没有上帝”。最早前往俄勒冈和加州的移民急于穿过此地,后来又被盲目开发和滥用。原来的数千万头野牛和羚羊被消灭,印第安人被制服。畜牧业、农业都曾在这里尝试过,但都以失败告终。大平原上的畜牧业提供了美国文化中最重要的形象:牛仔。内战后因美国东部城市牛肉需求量增加,大平原畜牧业突然兴旺起来。牛仔负责把成千头牛送往铁路装运点,有时要走上千英里的路。牛仔不仅地位低下,而且工作十分艰苦。装运站是牛仔长途贩运的终点,其中最著名的是多奇,被称为牛仔首都。现实中的牛仔远不像艺术中所描写的那样浪漫。畜牧业衰退之后,农业移民在宅地法和铁路公司的引诱下来到大平原定居。滥垦滥种最后终于导致20世纪30年代大平原的生态危机,即所谓的“沙尘暴”。福雷泽尔在《大平原》一书中对大平原的历史作了简单概括:

我们捕尽了河狸,消灭了曼丹人,把疾病传染给黑脚、希达萨人、阿希尼波因人;灌醉了阿里卡拉人;把这片土地称为沙漠,匆匆穿过它赶往加州和俄勒冈;吸干了野牛,连骨头也不留;杀光了成群的驼鹿、狼、鹤、草原松鼠、草原犬鼠;挖出了金子,然后埋在别处的库房里;打垮了苏人、谢延人、阿拉帕赫人、克鲁人、基奥瓦人和科曼奇人;杀死了“疯马”、“坐牛”;收获一批又一批移民的梦想,并把那些醒悟了的送往别处;翻耕了表土,直到它被吹到海里;运出小麦、牛;深挖地下,把挖出来的土送到发电厂当燃料,再把电送到别处;赶走小农场主,使小镇空无一人;开采石油和天然气,用管道运走;用光了河里的水和泉水,地下水减少时就钻深井取水灌溉。作为回报,我们把难以想象的财富转化为武器埋在这富饶的土地之下——紧接着我们关于这些武器的最大希望就是它们永远在草原下嗡嗡作响,处于战备状态,消耗我们的恐惧和劳力,但不会被使用。

这里从地下深处“挖出来的土”指核原料,“武器”指政府在大平原建立的地下核武器基地。

落基山区包括蒙大拿、爱达荷、怀俄明、犹他、科罗拉多和内华达,包括落基山脉及其两侧的盆地、高原、沙漠和平原。这里气候干旱,人口只分布在少数河谷地区,所以这一地区被称为绿洲文化区。这一地区的历史与大平原相似,与冒险、投机、掠夺分不开。冒险文化的象征可以说是内华达的拉斯韦加斯。这个地区的另一传统是绿洲农业。恶劣的环境为摩门教提供了庇护所。他们在犹他定居,实施灌溉农业,在沙漠中开出了一片绿洲,其文化象征是盐湖城。代表冒险的矿业与宗教性的农业社会形成很大反差。

西南部主要是一个文化分区,包括从得克萨斯到南加州,从科罗拉多到亚利桑那的广大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当然是新墨西哥。这里气候干燥,视野辽阔,仙人掌林立,人烟稀少,印第安人文化存留较多,加上西班牙文化的熏染,更带上了神秘色彩。美国印第安人大部分生活在这一地区,其文化以普韦布洛式的村庄为代表,另外也有古代印第安人文明遗址。

加州的历史是移民的历史,它是追求梦幻之乡的西进人流的最后一站,人口流动性很大。北加州以旧金山为代表,有山有水,群山环绕,错落有致,景色十分优美。这里的文化也多种多样,且相对比较稳定。南加州阳光充足,文化上投机和冒险精神很强。洛杉矶位于太平洋岸,平面延伸,一望无边,附近有好莱坞、迪斯尼,但缺乏凝聚力和特色。加州中部的中央谷地农业极为发达。

不论是自然条件还是历史文化,西北部在西部都是一个例外。这是因为19世纪中叶来到这里殖民的人有许多是农业移民,且成分比较单一,如俄勒冈的移民很多来自新英格兰。但俄勒冈与华盛顿州差别很大。俄勒冈开发较早,比较传统,而华盛顿发展较晚,但速度快,文化相对薄弱。

同类推荐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鬼谷子(经典珍藏本)

    鬼谷子(经典珍藏本)

    本书一直为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所研究,现又成为当代商家的必备之书。它所揭示的智谋权术的各类表现形式,被广泛运用于内政、外交、战争、经贸及公关等领域,其思想深深影响今人,享誉海内外。
  •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地域文学与文化

    西北在我国古代地域文化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封建社会最强盛的朝代——汉唐盛世均建都于西北,当时西北先进的文化辐射到全国各个区域,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国家。西北又是中国古代亚洲与欧洲交流的桥梁,是中原文化与中亚各地文化的交接带,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开通,使西北成为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西亚伊斯兰教文化交融的大熔炉。可以说,西北在世界文化交流史上也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在古代的丝绸之路上,直到今天,依然有灿若繁星的历史文化古迹,震惊世界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莫高窟堪称其中最耀眼的一颗。西北自古就是中国多民族聚居之地,各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互相交融,共同创造了异彩纷呈的西北地域文化。
  •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现世与想象:民间故事中的日本人

    这是一扇窗口,让我们得以窥望一个五彩斑斓的日本民间世界及其文化。在人类文明的发育中,民间故事就像花粉或者种子,可以随着风的吹拂或鸟的飞翔而传播。相对于典雅规范、风格迥异的日本作家文学,有着国际化面孔的民间文学的模块,一当嵌人了日本民间日常生活风情礼俗的点点滴滴,就浸润出了一幅幅日本气息浓郁的民间民俗的图卷。沿着从民间的角度探访日本民间的文化之旅,与一个个生趣盎然的民间故事中的儿童、老人、男人与女人相逢,玩味那古老传说中的河童、孤狸、天狗和山姥……一个折射着特定民情风俗与庶民生活断片的现世日本,就会呈现在你的,我的,我们大家的视野内。
  • 老北京商业与老字号

    老北京商业与老字号

    本书主要介绍老北京城市建设的特点,以及居住在此的市井百姓的衣、食、住、行等。
热门推荐
  • 西游之以拳证道

    西游之以拳证道

    境界是修出来的,但强大却是打出来的!战斗是为了变强,修行是为了一直强!——王力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金庸武侠故事编年和人物大全

    金庸武侠故事编年和人物大全

    本书通过对金庸武侠故事的编年考证、人物的简短介绍,向读者呈现一幅多个精彩的历史画卷。
  • 终焉之环

    终焉之环

    2230年,天外来客降临尘世,世界开启永生之路。(简介无能,请看完三章。)
  • 穿成反派后我成了团宠

    穿成反派后我成了团宠

    一朝穿书,镜梳成了各位大佬们的反派师尊?起初,重生魔帝对她恨之入骨,欲将她除之而后快。后来,魔帝说,“本尊都没舍得对她下手,你们算什么东西?”起初,鬼界小阎王视她为耻辱,提之色变,不掩嫌弃。后来,小阎王说,“小爷师尊天下第一好,谁敢说她坏话?小爷拔了他的舌!”起初,妖族狐王看她一眼,梦魇缠身十几天。后来,狐王说,“师尊,我刚换了毛,很软很蓬松,你要摸一摸吗?”……某天,她被几个小徒弟逼至墙角,质问道:“所以师尊你最喜欢谁?”镜梳:“……”好像老子才是反派,怎么一个个比她还嚣张?!(╯‵皿′)╯︵┻━┻【有cp,1v1,团宠虐渣甜甜甜】
  • 奇幻世界旅行者

    奇幻世界旅行者

    工程师林佑在工地被砸死,因此穿越来到了异世界。累死累活一辈子的林佑决定随心所欲地生活,并环游世界,找个地方养老。路上偶尔帮帮需要帮助的人,安安稳稳过日子。
  • 鸿蒙仙侠传

    鸿蒙仙侠传

    陈磊偶然得遇修真者,得到古仙传承功法后,得知一个惊天危机,为了挽救师父和生存的世界,不得不踏上了域外修行之路,一段传奇,因此展开......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妻训

    妻训

    秦文觉得她这辈子的运气比上辈子还是要好点,一醒来就腰缠万贯,还白捡了个帅哥丈夫。可万贯家产还在别人手上握着,便宜丈夫性子阴晴不定难以捉摸,还老被人惦记!秦文扶额叹气:日子还是要过的。与其拼运气,不如靠实力!万贯家产总得要回来。至于丈夫嘛,秉着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就算这位爷真是个渣男,她也得捡回来回炉重造!陆慎:(黑着脸)……
  • 中庸大全集

    中庸大全集

    《中庸》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集中体现了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和教育原则等,是我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中国人的智慧宝库。朱熹曾如此高度赞誉《中庸》:“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意思是说,只要按照《中庸》的精义修身立业、为人处世、齐家治国,必定能达到天地万物各得其所的太平和合境界。可见,在古人的社会和政治生活中,《中庸》的作用多么巨大。可是,这部治国经典,对于早已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我们,还有什么样的意义呢?现代人一谈起《中庸》,总觉得它要么高深莫测,要么不合时宜。其实,《中庸》所谈的道理是朴素的,也是永恒的。
  • 我真的不想被封印

    我真的不想被封印

    因为某些不可抗力的原因,本书暂时无法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