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2300000003

第3章 上海沦陷

上海是中国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据说,早在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常到上海地区打猎,并在松江一带建造了华丽的憩息亭子,于是有了今天的“华亭”。春申是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而上海是他的封地,故取其名中的“申”字为上海简称。春申君姓黄名歇,他渡江处被称为“黄渡”,他率人开凿的江被称作“黄歇浦”或“黄浦”。

直到段玉裁先生和其外孙龚自珍在世之时,上海仍是一片和平景象。可是,鸦片战争打破了上海的宁静,《南京条约》使其成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上海领事巴富尔,乘“梅杜沙”号轮船抵达上海。这个来自印度的炮兵大佐,成了公布上海正式对外开放为商埠的洋人。从巴富尔开始,上海有了一系列的“租界”,并不断被卷入战火之中。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按照精心策划的阴谋,炸毁了沈阳附近的一段铁路,然后嫁祸于中国军人,随即向驻守北大营的中国军队发动突然袭击。然而,中国军队却接到一道奇怪的命令:“绝对不抵抗!”次日,日军占领沈阳,并向东北全境发动进攻。仅三个月,东北三省沦陷。

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军又由上海租界向闸北一带突然进攻。

这时的段锦云仅3岁多,并且就住在闸北。密集震耳的枪声让他整日惊恐不安,常常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他好想依偎在母亲怀中寻求庇护,可母亲总是推开他,因为不到一岁的小弟弟高烧不退危在旦夕。

当时,祖父段炳麟早已去世,父亲远在常熟工作,单位又常常欠薪,两个月未向家中寄钱,家里连维持日常开销都难了,怎么有钱为孩子求医买药?一家人忧心如焚。

此刻,小儿子浑身烧得犹如着了火一般,母亲正抱着他在床上哭,锦云则靠在母亲背后哭。隔壁鞋匠师傅闻声赶过来,手里攥着一只癞蛤蟆,说:“快!快把孩子嘴弄开!”原来,这位好心的邻居听说癞哈蟆的尿可以治病,就冒着危险去郊外捉来一只。他捏紧癞蛤蟆的屁股,对准孩子的小嘴,使劲捏了又捏。孩子不懂事,只是哭得更厉害了。

第二天,孩子停止了啼哭,也永远停止了呼吸。年幼的锦云尚不知死亡是什么,只是全家恸哭很久之后,鞋匠师傅帮助母亲用一张破席子裹起小弟弟向门外走去,弃尸于旷野之中。祖母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垂着头跟在后面。段家已经穷得连小棺材也买不起了。

1935年秋天,7岁的锦云进入闸北立生小学读书,这对穷困潦倒的段家既是一个奇迹也是一个必然。兴许是段家遗风,即使砸锅卖铁,也要送孩子上学。犹如及时雨一样,吴家大舅舅送来了钱和米,幼时的锦云弄不清他与母亲的特殊关系,而母亲让孩子叫舅舅,孩子都乐意叫。在锦云的记忆里,吴家大舅舅就像亲舅舅一样,总是天使一样的出现在面前。

1937年“七七事变”,卢沟桥抗战爆发。“八.一三”震惊世界,日军几十万人攻入上海闸北、吴淞、江湾一带。10月以后,日军占领闸北、大场、嘉定、真如,逐渐包围了上海。然而,11月12日,国民党军队却从东线撤退。

上海沦陷了。

此时的锦云刚刚读完小学二年级。他看到如蝗虫一样涌来的鬼子兵,就像生活在魔鬼之中一般害怕,连学校也不敢去了。稍微有点钱的人家都从闸北逃到英法租界去了。可是,段家没有钱,爷爷又死了,母亲决心死在闸北了。

锦云的嫡亲大舅舅来了。他力劝母亲去法租界,并出钱帮助租了14平米的房子。这就是段家新的住所――卢家湾打浦桥新新南里200号。

由于日军的大举入侵,本来穷困的上海变成了苦难的海洋。平日里,能吃上盐炒豆腐渣就算不错了。年老的祖母天天出去捡菜皮,回来与碎大米加玉米掺起来吃。那时偶尔卖平价米,限一户一升,半夜排长队,清晨5点开秤,而警察提着鞭子来回巡视。

面对无恶不做的日本鬼子,母亲决定送儿子去宜兴的外婆家避难。在段家心目中,作为长子的锦云是特别重要的,一定要保护。外婆也极疼爱这个外孙,甚至昵称“外孙皇帝”和“大头外孙”,不能有半点闪失。于是,战乱之中的宜兴乡村几乎成了锦云童年唯一的乐土。

半个多世纪过去后,锦云还清晰的记得,宜兴蜀山外婆家的山山水水与风土人情。

宜兴是陶都。外婆家在蜀山南大街,依山傍水。山上一排排窑洞,山下处处是制坯作坊,白泥、红泥随处可见。艺人们敲泥后,如做馒头一样,用模子制成茶杯或其它工艺品,放入窑洞烧一天一夜。陶器烧熟之后再修光、涂油彩、绘画题词,有些茶壶上还做出了十分逼真的龙头、观音、如来佛……

锦云陶醉了,整日里蹦蹦跳跳,看个不够。他在这里的东坡小学念四年级。星期天,他爬上山顶玩耍,或攀上大树看书,累了就在枝干粗壮的树上睡觉。从高处看外婆家,犹如一幅流动的国画美不胜收。有时,锦云也会乘小船帮人运送陶器,也会在河中嬉水捞虾,更神气的则是骑着水牛过河。不过,水牛也有脾气,开始的时候,锦云只能抱着放牛娃的后背骑牛。

人是环境的产物。假若,锦云在宜兴久了,或许会成为一个制陶艺人,因为他生性好奇、心灵手巧。可是,平静的诗意生活仅仅维持了几个月,又响起了枪声。占领上海的日军又来攻占宜兴了。

宜兴百姓纷纷逃难,再好的陶制品也不要了。如虎狼一样的日本鬼子,用机枪扫射四处逃散的人们,田野、河边、山坡处处是尸体和鲜血。锦云夹在逃难人群之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小伙伴倒在水田里,身上血如泉涌。

锦云跟姨母逃到双桥的一个亲戚家里,刚刚进屋便听见日本兵进村的“咔咔咔”脚步声。一家人赶紧熄灯,藏入灶间的柴火堆中,直到“咔咔咔”的声音彻底消失。

东坡小学的老师逃走了,在宜兴无法读书了。段家无可奈何,又将锦云接回上海。经过表舅的介绍,锦云进入平江儿童院。该院实质是一所小学,由苏州旅沪同乡会所办,是一群重视教育的生意人做的好事,大都收穷苦子弟,免费读书还供食宿,极受欢迎。

锦云在平江儿童院读完了小学五、六年级,既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又开始接受革命的影响。

每天早晨吃饭时,在外号“老竹桶”的大班长带领下,同学们一起背诵朱子家训:

一粥一饭当念来之不易,

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在那个做奴隶的苦难岁月里,能吃上饭是何等不易,谁不知节约?所以,小伙伴字字响亮,句句入心。

在这里,锦云学习了古文,熟悉了孔孟之道,也开始学习英语。课余时间参加军乐队,锦云学会了打鼓。但是,给他印象最深的是史地教师童先生的课。童先生并非共产党员,只是学联成员。他常常分析时事形势,谴责重庆政府腐败无能,鼓动大家团结抗日。讲到动人处,童先生声泪俱下,同学们群情激昂。

转眼到了毕业。一些年龄大的好学生招工走了,锦云只有13岁,未被选中,孤独地回到家里。

家中清贫如洗。锦云的第一个妹妹已经二、三岁了,患小儿麻痹站不起来,又常常高烧不退。死亡的阴影再次笼罩着段家。

父母对儿子期望仍然是读书,但锦云已经懂事了,他不忍心拖累家庭,决意考奖学金上中学。

1942年,锦云以优异成绩拿到《新闻报》奖学金,进入了兴中中学。与其他各校一样,日本统治者向每个学校派了日语教员。兴中中学初一年级的日语教员名叫铃木,他并非军人,而是东京的一位教师。

锦云很有外语天才,已经迷上了英语,却从未想过学习日语,因为他恨透了日本鬼子。他一领到日语课本,见第一页上有日本天皇像,立即用红蓝笔打了许多叉叉。在日军统治区内,敢轻蔑天皇,绝对是死罪。奇怪的是,铃木先生见到后,却没有大发雷霆,而只是低声说:“这很不好呀!”他撕下那页天皇像,悄悄装了起来,鼓励锦云说:“学好日语,自有用处。”

一次,铃木先生从日本探亲回来,还送给锦云一盒铅笔作为礼物,因为他喜欢这个勤奋而有骨气的中国学生。锦云的日语进步很快,对铃木先生也很尊重,却依然故意在日语字典上滴了一片红墨水,暗示血债要用血来还。

作文课上,易老师讲到了鲁迅先生,鼓励同学们做真人讲真话。锦云立即拿起笔来写下了早想好的标题《吃人的社会》。他一口气写下了小妹妹悲惨而死的经过:小妹妹病死了,家里还是买不起棺材,祖母与父亲用席子一卷,将妹妹的小尸体扔在了卢家弄堂口。附近有个慈善山庄,专收尸体,可由于死人太多,竟一时收不完。锦云上学天天路过卢家弄,天天看见妹妹的尸体,有时看见野狗在啃咬妹妹,看见妹妹铁青的小脸……这篇作文感动了易老师,她在批成绩处批了两个从来未用过的字:“超上”。

然而,“超上”成绩的锦云却无心读书了。弟弟妹妹的死深深地刺激了这个热血少年,而每天过桥时必须向日本兵脱帽鞠躬,更让他倍感屈辱。他不知该怎么办,只是读报的时间渐渐多了起来。

锦云在思考中,在选择中。

同类推荐
  • 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

    路遥的时间:见证路遥最后的日子

    作者航宇是路遥的同事、好友,在路遥生命的最后两年,他像亲人、兄弟一样全程陪伴、照顾路遥,成为了路遥生命最后的唯一依靠。书中不仅记述了路遥获茅奖后的复杂心情,而且全面记述了路遥在最后日子里整理文集、对抗疾病、遭遇亲人决裂等等不为人知的故事,也将路遥渴望生活、勇敢地进行生命搏击的复杂心情细腻、真实地呈现出来。作者航宇文笔细腻,描写生动流畅自然,文字充满真情实感。
  •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唐诗鉴赏(传世经典鉴赏丛书)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
  • 学理与诗意的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

    学理与诗意的探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论丛)

    本书是一部文学评论专著,全面而系统地收录了安徽大学教授、博导、评论家赵凯自2000年至今撰写并发表的文学评论文章45篇。赵凯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理论研究的专家,这部评论集的文章主要针对安徽本土的文艺现象有感而发,正是作者着眼于当代中国的文艺实践,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运用到具体的文学研究和批评中的成果展现,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精神与深刻的历史意味。收录的评论文章曾陆续发表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学评论》《文艺报》《文艺研究》《文学理论与批评》《安徽日报》《安徽文学》等报刊,已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 普罗旺斯·山居岁月

    普罗旺斯·山居岁月

    《普罗旺斯·山居岁月》给我们带来他最为驾轻就熟的普罗旺斯乡居生活。梅尔又一次将法国南部乡村的暖阳、和风、浓浓薰衣草香镌刻在他灵动、俏皮的文字之中,字里行间无处不透露出他本人对这片土地的热爱。梅尔化身为格林童话中神奇的花衣魔笛手,以粉丝们耳熟能详的娓娓道来的叙述风格,带着我们体味“葡萄酒庄园的微醺”,领略“纵情歌舞的祈愿节”的盛况,见识“普罗旺斯飞车”,考证“汉尼拔的足迹”,聆听“葡萄瓶奏鸣曲”,饱享“芬芳四溢的天堂”的暗香浮动,品味道道“法兰西美食”。我们在跟随梅尔享受慵懒、惬意生活的同时,不时还为他的幽默捧腹大笑。
  • 围炉夜话(国学大书院)

    围炉夜话(国学大书院)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品评著作,全书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主旨,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人生的深刻含义,其独到见解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热门推荐
  • 王俊凯还认识我吗

    王俊凯还认识我吗

    王俊凯小时候认识一个女孩,后来,他们分开了,王俊凯也就成名了。
  • 末日权者

    末日权者

    断裂的青铜大剑撕裂苍穹;末日悄然降临。至高天使的光辉洒落大地;希望还是绝望?有种灾难从来都不是突如其来的,它的结局早已经设定;黑暗降临时,光明早已经远去,你所看到能的光明,都是这黑暗的源起……
  • 王者荣耀之争王旅程

    王者荣耀之争王旅程

    一个重度游戏发烧友和小区朋友们的游戏搞事旅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美人泪:一舞倾天下

    美人泪:一舞倾天下

    她是大火中幸存的婴儿,却在活下来的一刻沦为了复仇的工具。她是京城最美的舞姬,却无法摆脱受人摆布的命运…王府之内,处处陷阱。是命定,还是阴谋?“一个人活下来的的动力可以是爱,亦可以是恨。”她选择了将所有伤害利用过她的人一并恨上!
  • 深相忆莫相忆

    深相忆莫相忆

    扬州城的沈小姐沈南烛医术平平,丝毫没有兄长沈灵耀的半分高明,可这经商之道却无人能及。对了,那顾家公子消失,小公子随了母姓……
  • 时空卷轴

    时空卷轴

    这个故事发生在第三纪元,种族的纷争、王权的争夺、政治的游戏、魔法的矛盾、暗鬼的崛起都让本应平静的世界开始破碎。一个异人从出生开始便注定他将不平凡。从懵懂的少年到发髻斑驳的老者,他让第三纪元变得闪耀。随着他的逝去,第三纪元也画上了圆点。时空卷轴也记录着他不平凡一生。
  • 悄悄拥有你

    悄悄拥有你

    霸道总裁沈霖火速上线,甜美可爱女大学生竟然没谈过恋爱,沈霖:“叫声老公听听我就叫你怎样谈恋爱”顾玖埋下头,撞入沈霖怀里,心机沈狗花式宠妻。一时虐妻一时爽,追妻火葬场!!!“妹妹怎么老是喜欢哭,惹得哥哥好心疼~”沈霖一个帅气逼人的眼神秒杀全场,这还是霸道总裁吗??!
  • 迷恋:女神霸气驾到

    迷恋:女神霸气驾到

    “喂,你不要太霸道!”“不霸道怎么能让你乖乖投降呢?”某女一脸黑线。“鄙视你。”“宝宝,亲亲呗!”“恶心。”“对我还需要客气吗?“——前甜,中虐,后甜。更文时期不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