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858700000013

第13章 引子

要留住红色记忆,重要驻地旧址应当保护,让人瞻仰、学习。

中共思敬小学支部旧址

1939年2月,共产党员戚铭渠、王钟麟来校任教,戚铭渠担任校长。同年上半年,贾德裕(中共镇海县工委委员、龙山区沙河镇乐群小学教师)和戚铭渠、王钟麟3人在思敬小学成立了党小组,贾德裕为组长。下半年王钟麟在外养病,改为单线联系,后由贾德裕、戚铭渠、刘承延(山南觉渡小学教师)3人组成党小组。戚铭渠同志以校长身份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与当地中上层人士交朋友,参加龙山战时服务团活动,期间,日寇飞机轰炸龙山,给当地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党小组迅速在思敬小学成立了救护队,由戚铭渠任队长,作为党联系群众的一项重要工作。推动全镇开展反汪反投降提灯游行大会。在思敬小学举办妇女识字班,宣传抗日方针,激发群众抗日热情。1939年,米价上涨,穷人生活困难,而且买不到米,支持朱祖燮向地主、富农收购平价余谷办平粜,组织力量在思敬堂中砻谷卖平价米,直到第二年麦收才结束。

1940年9月,县工委调张谦德(党员)到龙山小学任教,思敬小学原有两位教师调离,由贾德裕、乐溪影来接替任教。此时,思敬小学党小组改建为思敬小学党支部,由贾德裕任书记,戚铭渠和张谦德任委员。当年冬天,党支部在思敬小学开办夜校,招收当地不识字的贫雇农入学,并积极开展统战工作,防止地主和富农在背后阻挠夜校开课。夜校通过教识字、唱抗战歌曲、宣传抗日革命道理等活动把贫雇农们带进了一个新的天地,两个半月的时间使教师与贫雇农之间从师生关系发展到了阶级兄弟关系。这一年共发展党员9人,其中在农民夜校中发展党员3人,党组织的规模不断扩大。夜校告一段落后,在贫雇农中秘密建立雇工会。由于物价不断上涨,雇工工资照旧,无法生活,党支部积极支持贫雇农与地主、富农开展增加工资与改善待遇的斗争,斗争相当尖锐,还举行了罢工,后由于镇海沦陷,为顾全大局而结束斗争。沦陷后,贾德裕被调到江南,由戚铭渠负责思敬小学支部工作。为支援江南武装斗争调东门外5名党员和雇农及一些枪支去江南。经受了300多名鬼子来龙山“扫荡”和对思敬小学的搜查,由于事先处理得当,安然无事。1941年6月,为筹建镇北、慈北抗日武装,在思敬小学党支部的努力下,成功收缴了虞洽卿家保卫团的武器,但由于当时在运送枪支时,缺乏军事常识、政治警惕性不高,造成多名党员被捕,不幸牺牲,使筹组抗日武装失败。中共思敬小学党支部则采取“隐蔽自己,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戚铭渠、乐溪影等一些党员仍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坚持斗争,到 1942年5月戚铭渠同志担任龙山区区长时才离开。

思敬小学旧址,位于东门外村王氏宗祠思敬堂中,是一幢建于清光绪十年的木结构建筑,保护尚好,该村党组织已腾空房子,正在设计,计划进行维修,布置陈列室开展爱国主义教育。2009年该处已列入《宁波市党史胜迹普查名录》(第一批)(慈溪市部分)。

中共宁属特派员驻地旧址

1941年4月,镇海慈溪沦陷后,中共宁属特派员王文祥(原宁属特委书记)即派共产党员李平、沈邦祺等到东门外思敬小学找到校党支部负责人戚铭渠,共同商定收缴虞洽卿家保卫团枪支,然后运到慈北组建抗日武装。后李平、沈邦祺等被慈溪国民兵团杀害,组建武装的计划失败。8月底,陈明华(王文祥妻子)先到镇北,正值学校开学,陈明华通过戚铭渠、虞天石介绍,对外称是戚的表妹,到田央黄蓬山小学任校长,陈明华以小学校长合法身份为掩护,租房建立特委机关,下田央村成了宁属特派员的驻地。9月初,特派员王文祥到达田央黄。在这里制定了我党领导的慈东游击队南渡姚江到镇海横河乡与王博平领导的巡逻队会合的计划,指挥部队化整为零历经艰险顺利到达目的地,两支部队合并后采取灰色隐蔽方针,取得定海国民兵团独立中队的番号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在这期间,宁属特派员王文祥利用各种关系了解浦东抗日武装“五支四大”情况,9月上旬,王文祥亲自与蔡群帆、林有璋会晤。从此,宁属地方党与“五支四大”建立了横的关系。10月底,“独中”在青峙遭到国民党顽军霍中柱部的偷袭,在突围中又遭日军袭击,指导员林勃和一位党员班长英勇牺牲。11月初,“独中”在国民党顽固派朱铁钧部、霍中柱部和日军三面夹击之下,处境险恶,经中共宁属特派员同意,将部队转移到镇北。由王文祥与五支四大的领导蔡群帆商定,采用假缴枪方式进行合并,改编为“五支四大新四中队”。1942年4月特委机关转到海鹤庵,到 1942年7月,浙东区党委成立,王文祥任四明工委书记,宁属特委机关完成历史使命。

田央乡下田央村宁属特派员驻地旧址,位于现田央村,旧址尚在,保护完好。海鹤庵中共宁属特派员驻地旧址,位于东渡村,系原址新建。

海甸戎家(龙头场)办事处旧址

1941年6月18日,五支四大在姚北相公殿痛击日军,首战告捷,揭开了开辟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序幕,军威远扬。7月中下旬,部队从慈北东进到镇北,受到镇北人民欢迎。到镇北后第一次宿营地在筋竹岙。因部队官兵一致,纪律严明,英勇杀敌,群众心中深感其远不同于以前所见部队,故赞颂之声迅速传扬开来,部队很快在镇北站住脚跟。8月,在海甸戎家建立了部队在三北的第二个驻军办事处(第一个办事处在古窑浦,7月建立)。9月,在龙头场建立办事处(在龙山、田央黄、南门凉亭设有税卡,办事处至 1942年9月结束)。

海甸戎家办事处担负收税、情报和交通联络的任务,在同昌祥绸缎店里设税卡,征收内河行商税,维持部队给养。从此,海甸戎家成为我军在三北情报交换和沟通部队联系的重要联络点。1942年4月,中共宁绍地区特派员杨思一(原任中共宁绍特委书记)在中共余姚县委张光陪同下,在海甸戎家办事处会见了中共浙东军分会书记吕炳奎,进一步确定了宁绍地方党与部队的关系。这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因为在皖南事变以后,华中局与东南各省的联系点中断,接着在 1942年2月浙江省委被国民党破坏,省委书记刘英牺牲,部队的党组织不可能自上而下与地方党组织接通关系,虽然 1941年7月,余姚、慈溪、镇海的地方党组织与部队发生了横的关系,但未经上级党组织批准,参加部队工作的地方党员们不能和部队的党组织直接联系,这之后,情况就不同了。就在这次会面不久,在三北总办事处工作的部队和地方党员在甸山方达同志家的楼上召开会议,建立了三北总办事处支部。

海甸戎家办事处旧址,现位于海甸戎家村,已是民居,保护尚好;龙头场办事处位于龙头场村,已改为幼儿园。

红色秘线联络站旧址

1942年7月,浙东区党委书记谭启龙在浙东敌后第一次干部扩大大会上提出“我军的活动地区,党的组织亦需保留一部分秘密党员,建立秘密系统,以适应情况之变化”。同年12月15日,浙东区党委再次强调“加强党内的秘密工作,区党委决定的双重组织,应迅速划分”。三北地委于1943年初设立党的地、县、区秘密系统(简称秘系),并设特派员。

1944年春节期间,浙东区党委决定将王文祥转移到三北休养,未及转移,于正月初五(1月29日)被伪中央税警团逮捕,受尽了折磨,加重了他的病情。他机智地与敌人周旋,经组织营救,一周后释放。释放后,他不顾个人安危,及时通知地下党员转移,使他们免遭敌手,而后方择镇北海鹤庵休养。

1944年7月,浙东区党委流动到三北,王文祥去看望谭启龙同志时,毛遂自荐做秘密工作,因他病情严重,组织上劝其安心休养,经他再三要求,组织上终于同意,海鹤庵亦成秘系联络站。跟王文祥同志在一起住海鹤庵的有其妻陈明华(秘书),还有勤务员杨佐耕。当时经常来海鹤庵向“王大哥”汇报工作的有三东秘系副特派员王起(称二哥),慈镇秘系赵平,三北秘系特派员周明,慈姚秘系胡章生,庄桥特派员陈刚,宁波秘密工作者乐群,政治交通员贺思真等。同年11月,浙东区党委杭甬沿线城市工作委员会成立,由王文祥同志任城工委书记,于年底离开海鹤庵移住慈南山区梅岭下,对外称“大陆商场”。几个月内这个秘线联络站从未出过问题,庵内住持只知道“王大哥”在此养病,也隐约知道他是共产党员。伪军来清乡,住持妥为掩护。

红色秘线联络站旧址位于东渡村。2006年8月,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与原三北镇党委、政府联合在海鹤庵建立“红色秘线联络站旧址”陈列室,由原浙江省委书记薛驹题词,并将搜集到的曾经在这里工作和到过联络站的部分秘系人员照片一并陈列,以志纪念,教育后人。此地现已为慈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列入《宁波市党史胜迹普查名录》(第一批)慈溪部分。

附:在海鹤庵工作和到过联络站的部分同志简要情况介绍

王文祥(见本书第五章第二节“对革命斗争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王起(1917~1981)原名王士耀,王烈钧、镇海(今宁波北仑)大碶高塘田王洋村人。1930年,13岁时从灵山小学毕业,到上海科学仪器馆附属厂和门市部当学徒,1932年参加读书会。1933年秋,16岁时在上海由灵山小学同学应书霆介绍加入地下外围组织“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盟”(简称社联),1934年上半年为“社联”西区委员,王起于是年冬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8月,回乡探母,“八一三”淞沪战爆发,交通受阻,就留在镇海,参加抗战救亡工作。曾任中共定海县委书记、三东地区副特派员、宁波工委书记、东海游击纵队政委、浙东临委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绍兴地委第三书记兼嵊县县委书记、宁波地委书记、中共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等职。

乐群(1918~1996)女,小港渡头村(今属宁波市北仑区)人,曾就读于蔚斗小学。1938年初,毅然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投身于抗日。先后在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新四军教导总队、新四军后方政治部、中共苏中如皋县委、中共苏中第四地委、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和敌工部等处工作,历任政治指导员、联络员及政治交通员等职。1944年,受浙东区党委城工委指派,领导埋伏在日军宪兵队里的“400”小组工作。1946年1月起,受中共中央华中局指派回到上海,负责我党的地下联络工作。1949年5月,任华东军政大学组织股副股长、三总队女生大队党委书记兼政治指导员。1952年,转业到地方,任上海市监察局秘书、副处长。1959年9月,调至上海市民政局,任局党组成员、处长等职。1984年离休。1996年,病逝于上海华东医院。

胡章生(1918~)慈溪人。1940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入伍。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任职中共逍林区委组织委员、五支队逍林办事处情报股长。1942年任中共慈姚县(秘系)特派员。中共诸义县工委委员,县办事处主任。新中国成立后,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任宁波市总工会主席等职。

赵平(1911~2001)女,原名赵觉凡,浙江诸暨人。1937年9月,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诸暨县妇委会委员、小西区区委委员、中共上虞县工委宣传部部长、中共余上县虞北区委书记。1943年6月,重新转入地下战线,先后任慈镇县党的秘密系统特派员、浙东区党委城工部鄞西交通站负责人。1945年9月,潜入宁波,参与筹建和掩护中共宁波工委机关干部工作,至 1948年9月,调任金萧地区路西县委组织部部长。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过上海民政局党支部委员、宁波市总工会组织部副部长、宁波医务党委委员兼第二医院党支部书记、宁波市妇联副主任等职。1966年10月退休(后改为离休),2001年病逝。

周明(1919~2006)又名朱嘉铭,浙江诸暨人。1937年9月,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1月入党。历任诸暨县政工队本部干事长、中共诸暨县县委委员、新昌县委宣传部长、上虞县工委书记、余上县委副书记兼余上县办事处副主任。1943年初,重新转入地下战线,担任中共三北地委秘密系统特派员。1945年下半年,调至浙东区党委城工部,派往庄市分部指导工作。不久又转入宁波地下工作,1946年初,组建中共宁波工委,先后任工委委员、工委书记。1948年2月,调离宁波工委,仍以宁波为落脚点,开展情报、敌工、统战工作,受浙东临工委和上海派驻特派员的双重领导。解放后,先后在宁波工商局、商业局、市计委、市副食品公司单位工作。1978年退休(后改为离休),2006年病逝。

杨佐耕(1926~)镇海县范市镇杨家村现属慈溪市人。194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上半年在范市镇与马平一起搞党的秘密联络站工作。1944年下半年到海鹤庵王文祥同志处做勤务工作。年底随王文祥同志到浙东区党委城市工作委员会(大陆商场)当通信员(担任向浙东区党委递送情报和文件等工作)。1945年4月,由王文祥同志介绍去浙东新四军军政干校学习,后随军北撤。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华野”一纵三旅书记、二十军六十师司令部参谋、炮兵团参谋、军械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宁波市人武部科长、军分区副科长,转业后任宁波市新华书店党支部书记。

贺思真(1919~2009)又名贺佩芳,女,浙江宁波北仑人。1938年7月,参加镇海县抗日妇女救护训练班,1940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在镇海江南独立中队参加地下武装工作。1941年2月开始从事党的秘密战线工作。先在北仑长山桥方沿学校,以教师的身份为掩护,建立地下联络站,担任负责人,后转入中共三东地委机关,以横河公德学校教师为依托,进行党的地下工作。1943年7月,去四明山参加浙东区党委党训班培训。10月担任中共三东地委政治交通员,负责镇海江南、鄞东南、奉东三地区县特派员的联络工作。1946年2月组建中共宁波工委后,担任中共宁波工委下属的小教中心支部委员,并继续从事政治交通工作。1947年2月,曾陪同上海局顾德欢(张瑞昌)到四明山开展筹建浙东临工委工作。解放初期,先后在宁波军管委文教部、宁波干校、宁波市教育局工作,1953年以后,先后任宁波市江东区副区长,宁波地、市妇联副主任,宁波市江北区纪委副书记等职。1982年离休,2009年病逝。

(选自《红色秘线联络站旧址简介》)

施公山战斗旧址

1942年4月22日晚,五支四大三中、新四中从慈城西北的云湖金沙村出发,翻过桃花岭,经东埠头、范市、田央黄到施公山脚下的东岳殿宿营。23日凌晨3点多,哨兵林修鸿在施公山路口观察到不远处有一队日军30余人正迎面而来,事后得知是驻观城的敌人出发到宁波去,途经施公山。当时情况紧急,林修鸿想要喊旁边小山上的哨兵吴国安,但又恐暴露目标,想跑回部队去报告则更来不及了。林修鸿随身携带的武器仅有1把大刀和4颗手榴弹。他急中生智,拔出1颗手榴弹,用力甩了出去。手榴弹的爆炸声给宿营的部队报了警。旁边山头上的吴国安和查哨的崔大来排长与日本鬼子首先交上火。很快,宿营的部队迅速跟进抗击敌人。双方相持一段时间后,因不明敌情,我方部队领导审时度势后决定转移。战斗中三中崔大来的大腿中弹负伤,由林修鸿和吴国安等几位同志轮流背着跑了两三里路,后在老百姓家借了一块门板,抬到庄黄医院救治。战士王天龙因来不及转移,被活活烧死在祥茂米店。由于日军“清乡”、“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封锁,医院严重缺乏药品,不久崔大来同志因伤势恶化牺牲于庄黄医院,年仅32岁。

施公山战斗旧址位于慈溪市龙山镇施公山村,当年的战斗就发生在村中的施公山大山及附近。由于年久,东岳殿、祥茂米店等已不复存在,大山上建有纪念华一鸣、忻一波、施阿林烈士纪念碑。施公山战斗旧址已列入《宁波市党史胜迹普查名录》(第一批)慈溪部分。

中共慈镇县工委成立处旧址

抗日战争时期的浙东三北地区,包括镇海、慈溪、余姚3县的北部及姚江以北地区和上虞北部的一部分。这个地区北濒杭州湾,西临曹娥江,甬江、姚江环绕东南,铁路、公路横贯中间,人口稠密,物产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三北各县的设置和党的组织随着浙东特别是三北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调整和改组。1942年7月,中共三北工委建立后,根据谭启龙在浙东第一次干部扩大会议的报告中提出的“应按照地理条件和武装斗争的要求,敌占情形,领导上便利重新划分地区”、“不要依老县区做标准的”精神,重新划定县界,在三北建立慈镇、余上两县。慈镇县辖观城、丈亭、庄桥(以上3个区旧属慈溪)、庄市、龙山(以上2个区旧属镇海)5个区。是月,王仲良在镇北(现慈溪市龙山镇)上塘庵主持会议,成立了中共慈镇县工作委员会,谢仁安任书记,李长来、戚铭渠、虞天石为委员。

中共慈镇县工委成立后,首抓统战工作,开展对国民党镇海县江北办事处主任张志飞的联络和争取工作,说服他接受我党的抗日政策,与我党我军合作,让这个名义上的国民党地方政府实际上为我党所控制。在县工委的领导下,由江北办事处和龙山区署出面在龙山所“巩院”创办了私立凤湖初级中学;加强武装力量,建立了龙山自卫队。为开展镇海、江北地区的群众工作,九、十月间,县工委在龙山区甸山乡庄黄村成立了一支名为农会辅导队的民运工作队,并在队内建立了党支部。此外,县工委还通过多种途径解决部队和机关的给养,为我军开辟镇北地区的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中共慈镇县工委成立处旧址位于慈溪市龙山镇海甸戎村,现上塘庵已经拆除,只能从档案老照片中查看往昔的样子。

中共慈溪县特派员、中共慈镇县(工)委、中共镇海县委驻地旧址

1941年3月,中共慈溪县委改变为特派员制,时因原县委书记陈卓被捕,特派员暂缺,全县党务工作由宁属特派员王文祥兼管。11月初,谢仁安随“独中”到三北,王文祥与部队首长联系,把他调到地方工作,任慈溪县特派员,为取得合法身份,由组织安排担任庄黄养正小学的校长,同谢仁安一起在养正小学执教的共产党员有余英、余忠源等。谢仁安以养正小学校长为掩护领导慈溪党的工作,向党内传达上级指示,加强党员教育,为发展根据地积蓄力量。

1942年7月28日,浙东区党委成立。为统一领导三北地区党政军工作,中共三北工作委员会(简称三北工委)成立,书记王仲良(9月改为三北地委)。7月底,三北工委书记王仲良在镇北上塘庵主持会议,成立了中共慈镇县工作委员会(简称慈镇县工委),书记谢仁安,委员李长来、戚铭渠、吴祥田(虞天石)。县工委管辖的地区有丈亭、庄桥、庄市、龙山、观城5个区,驻地庄黄村养正小学。在县工委领导下,党组织陆续结束单线领导状态,投入敌后游击斗争。1943年2月,慈镇县工委改为慈镇县委。1945年5月上旬,三北地委和四明地委合并成立新的四明地委,王仲良任书记。在镇海、慈溪两县地区成立了慈镇中心县委,慈镇县委改为镇海县委,县委书记吴祥田、委员戚铭渠、王杰三、柴一清,下辖龙山、庄市区委和沿山分区委。镇海县委驻地在龙山区庄黄村,时间至 1945年10月上旬我军北撤。

原庄黄村,现为东渡村,庄黄祠堂(养正小学)已拆除改建民房。

凤湖初级中学旧址

1941年4月,镇海沦陷后,三北青年因不愿进城接受奴化教育而失学,地方有识之士对此尤为焦虑。为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中共慈镇县工委决定,由国民党镇海县江北办事处和龙山区署出面,发动龙山区乡镇长和地方士绅集资兴办。校址选择在龙山所“巩院”,定名为“私立凤湖初级中学”(简称凤中)。建有校董会,推举爱国士绅朱祖燮为董事长,聘请富有教育经验、时任觉渡乡乡长的郑芳华为校长。1942年9月5日开学,有学生70余人。学校表面上是地方兴办,灰色的,实际上在党领导下,学校建有教师、学生党支部,正确贯彻抗战教育方针,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培养干部的红色学校,她又是党在浙东敌后根据地创办的第一所中学。到第三学期学生人数增加到170余人。1943年10月25日,伪军姚华康部突然武装包围凤中并勒令学校东迁到澥浦,学校被迫停学。28日全校学生举行“反奸护校”示威游行,“反迫迁”取得胜利。后因国民党反动派蓄谋对浙东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新一轮进剿,慈镇县委决定学校停办。11月7日,20余名学生组成流动训练班,在李健民、毛元仁老师带领下继续学习,至12月底,20余人先后参军、参干,流动训练班结束。据统计,凤中师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参军、入伍的有56人,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一。凤中在她短暂的办学时间里,在敌后艰难险恶的环境中,高举抗日民主教育的旗帜,为三北地区的抗日救国事业,培养输送了一批青年干部,被誉为浙东敌后抗战教育之模范,在浙东抗日的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86年10月25日,在中共慈溪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关心下,在老校友们的倡议下,在龙山所巩院原址恢复了停办40多年的凤湖初级中学,并由时任浙江省省长的薛驹题写校名。学校几经搬迁,于2002年迁址到现在的龙山镇凤鸣路新校址。校内建有谭启龙题词的“凤中校史陈列室”,著名作家,原浙东行署文教处长、浙东鲁迅学院院长黄源题词的“长来图书室”。学校是慈溪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慈溪市文保点,2009年列入《宁波市党史胜迹普查名录》(第一批)慈溪部分。原校舍只存校门,还保存着旧时风貌。

中共龙山区委驻地旧址

1942年11月中共龙山区委成立,书记余忠源,驻镇北甸山乡庄黄村四维堂(现东渡村),直至 1945年10月部队北撤止。镇海县(江北)农会辅导队在1942年九、十月间成立,队部也设在四维堂,队长余忠源,先后有队员20余名,队内建有党支部,在这一带开展工作。四维堂现为民居,整体保护尚好。

潘岙反抢粮斗争旧址

内容详见第三章主要战斗“潘岙反抢粮斗争”,潘岙反抢粮斗争旧址位于慈溪市龙山镇潘岙村,当年激烈的战斗就发生在村南端的山上。已列入《宁波市党史胜迹普查名录》(第一批)慈溪部分。

筋竹岙战斗旧址

1943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四明山区战火纷飞。国民党第三战区掀起了浙东第二次反共战争,与日伪勾结,妄图消灭浙东抗日武装。1944年2月,浙东区党委决定由何克希司令、谭启龙政委、张文碧主任率浙东纵队机关和三支队返回三北,积极打击日伪军,巩固三北抗日根据地。

3月19日,掌起桥伪中警团4个班在海甸戎家拆毁民房和群众的祖坟,把建材运到龙头场构筑据点,当地群众十分痛恨,向部队报告,请求马上去攻打伪中警团。虽然当时部队面临的困难很多,但纵队首长考虑到为打击伪中警的反动气焰,鼓舞群众的抗日斗志,决定由张文碧主任带领警卫大队和第三支队一部在筋竹岙伏击敌人。

筋竹岙离龙头场不到2公里,是去龙头场的必经之路,处于达蓬山脉的边缘。在西风山前沿西侧有一个小山坳,地形隐蔽,警卫大队就埋伏在那里,架起了一挺重机枪和一挺轻机枪。在大路边约百步处有一条大河,三支队一部埋伏在那里,也架设了两挺机枪。一来可以阻击增援,二来可用交叉火力堵歼逃窜之敌。张文碧主任站在小山坡上的竹林下面用望远镜观察敌情。上午10时,敌人开始进入我方的伏击圈,张主任迅速下令开火。这时不知是谁打了两三响步枪,伪中警以为是民兵来袭,便派了一小股敌人冲过来攻打。待我方轻重机枪都开火后,伪军顿时慌了手脚,开始还击。此时张主任发出冲锋令,部队在警卫大队指导员杨干和大队副张有为的带领下直扑敌人。伪军被我部队勇猛威武气势吓慌了,有几个敌人跳入路边的大河里试图逃走,可是一上岸就被对面的机枪给击毙了。

筋竹岙战斗击毙敌方排长以下官兵14名,俘上尉指导员以下官兵6人,缴获机枪2挺、步枪10余支,几乎全歼伪中警团二营四连4个班,极大地鼓舞了群众。

筋竹岙战斗旧址位于慈溪市龙山镇筋竹村,北靠329国道,南至达蓬山景区。至今村中不少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当年那场激动人心的战斗。该战斗旧址已列入《宁波市党史胜迹普查名录》(第一批)慈溪部分。

镇海县政府印刷抗币临时流通兑换券所在地旧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浙东抗日游击纵队开始向拒绝投降的日伪军发起大反攻,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盘踞在四明、三北地区的日伪军就基本被扫除。政治、军事形势的迅速变化,使财政、金融战线出现新的情况,抗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针对这一情况,浙东行政公署除了加紧印发主币和辅币外,允许地方政府印发兑换券,以弥补抗币发行的不足,活跃金融市场。镇海县政府印制抗币临时流通兑换券的地点就设在龙山镇山下村崇本堂后埭西首的一间房子内,用两架脚踏印刷机印刷,一架印正面,一架印反面,机器由已停产的朱祖燮、黃廷梁、王庆良合资开办的香烟厂提供,所用的道林纸从该厂转让,印刷工人也是该厂的。那时手头没有号码机,就用橡皮号码一个个拼起来盖上去;两颗小官章用青田石刻就,蘸上红印泥一个个盖上;开始印制一角、五角,后来印制一元、五元,于8月下旬发行。镇海县政府临时兑换券有4种:五元券、一元券、五角券、一角券,发行上述兑换券时,镇海县政府曾分别函令并发布告,并以《镇海县政府为印发临时流通兑换券启事》为题,登报公告。

受险恶的环境、困难的经济条件、落后的印刷水平的限制,兑换券与浙东银行币相比,在选材、用色、设计和印刷方面相形见绌,但仍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它的发行范围小,数量不多,流通时间短暂,但对浙东银行币的辅助作用却功不可没。

镇海县政府印刷抗币临时流通兑换券所在地位于慈溪市龙山镇山下村,崇本堂现已拆除,后改为部队用房。如今,我们只能从现存的抗币、老同志的回忆文章中探寻根据地创制货币的艰难困境和坎坷历程,了解有关货币设计、印制、发行、流通等方面的信息。该旧址已列入《宁波市党史胜迹普查名录》(第一批)慈溪部分。

镇海县政府(慈镇县办事处)驻地旧址

1944年4月,由浙东敌后临时行政委员会成立

慈镇县办事处,主任戚铭渠,设民政、财政、文教3科,管辖庄市、龙山、庄桥3区署。1945年2月,浙东行政公署委员会决定建立镇海县政府,并任命戚铭渠为县长。4月26日镇海县各界代表100余人,在镇北田央黄举行镇海县政府成立大会,戚铭渠县长宣誓就职。县政府辖龙山、沿山、庄市三个行政区,成立后驻上田央(原田央乡上田央村,现徐福村)、庄黄等地。原县政府驻地(田央乡上田央村)大屋已因火灾已不复存在。

太平闸突围战斗旧址

太平闸突围战斗旧址,详见第三章主要战斗“太平闸突围”,该旧址位于太平闸村西,老闸现已为公路桥。已列入《宁波市党史胜迹普查名录》(第一批)慈溪部分。

长来塘纪念碑

李长来同志于 1942年6月初到龙山区工作,时任国民党镇海县江北办事处(简称“北办”)副主任,并任中共“北办”党支部书记,他在党内分管统战、文教宣传、农会、青年工作,7月底任中共慈镇县工委委员。1943年2月20日,为开辟镇海江南敌后抗日新区时,李长来同志壮烈牺牲。4月19日,慈镇县委在田央黄孙家祠堂召开有千余人参加的李长来烈士追悼大会,由时任县委委员、龙山区区长戚铭渠主持。会上根据群众要求命名沈窖湖(现称窖湖)湖塘为“长来塘”,以志对李长来烈士的永远纪念。

1994年10月,在宁波市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沈宏康同志的重视和关心下,中共三北镇党委、三北镇人民政府在窖湖西闸管理处大门东侧竖立了长来塘纪念碑。碑阳“长来塘”三字由沈宏康同志书题,碑阴有抗日战争时期慈镇县工委委员、镇海县委书记虞天石同志撰写的碑文石刻。2004年,窖湖大坝维修时被毁,碑基尚在。中共龙山镇委、龙山镇人民政府于 2012年3月重修。

长来塘碑记为:1943年2月20日,中共慈镇县工委委员、“镇海县江北办事处”副主任李长来与我军一部挺进甬江之南开辟敌后抗日新区,在柴桥被国民党反动派优势兵力袭击壮烈牺牲。镇北人民群情激愤,慈镇县委于4月19日在田央黄孙家祠堂召开有千余人参加的追悼大会,会后由县委委员、龙山区区长戚铭渠根据群众意见命名沈窖湖塘为“长来塘”,爰立此碑,以志纪念。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烈士英灵永壮山河!

济众(庄黄)医院旧址

济众医院是旅沪商人黄裕明先生遵其父母遗愿建办的,他出资在甸山乡(现龙山镇东渡村)庄黄购地4.75余亩,于1934年,建造洋式房屋24间。并有贾商士绅捐赠医疗器械,建有董事会,三北虞洽卿任名誉会长,属慈善性质,故名济众医院(因地址在庄黄也称庄黄医院)。设内科、外科、妇产科及手术室、药房等,有医务人员6名,床位20张。置有腹部手术器械、显微镜、助产器等设备,是一所具有现代医疗设备、技术规模比较齐全农村医院。聘俞士英为院长,俞先生早年就读于宁波光华医学院,毕业后,在光华医学院附属光华医院工作。1925年到山东齐鲁医科大学进修,后又去北平协和医院进修。精通内外科,熟悉妇产科,对贫富病人一视同仁,对贫病者免费施诊舍药,竭力抢救垂危病人,在三北享有盛名。

抗日战争期间,在俞先生的带领下,利用医院的有利条件,全院医务人员竭尽全力为抗日战士包扎伤口、截肢、钳取弹片,对患疟疾、疥疮的同志给药治疗等。1941年6月,镇北、慈北筹建抗日武装失败,共产党员李平、邱焕高(后参加三五支队,牺牲于余姚)等在五洞闸海塘边遭敌枪杀,而邱焕高未被击中要害,逃回龙山,地下党领导人戚铭渠、虞天石将他送到庄黄隐蔽,由俞先生每天秘密出诊治疗,俞先生很负责,把伤口处理得很干净,竟没有化脓,后将他安全转移至别地医治。

1942年4月23日,施公山战斗中,五支四大三中排长崔大来在转移中身负重伤,送至庄黄医院救治。由于日、伪、顽“清乡”、“扫荡”、封锁,医院严重缺乏药品,崔大来同志伤口恶化,牺牲在庄黄医院。

原广西壮族自治区税务局局长王桂生,曾在 1942年6月石柱寺战斗中身负重伤,送到济众医院。由俞先生主持,和刚从上海保隆医院来部队的庄秉一起替王桂生动手术,锯去的右臂,被埋葬在医院北首的一块空地上。

1942年秋,驻澥浦日伪军妄图袭击济众医院,由于事先得到上级党组织的通知,将在医院养伤的同志提前转移,仅有一名胸部中弹的重伤员无法转移,躲进柴篷内藏身,到达济众医院的敌人搜查近两小时,由于掩护得当未遭查获。

1943年秋末,慈东(庄桥,现属宁波市江北区)区的民运组长伍一,被国民党宋清云部逮捕,脱去衣服光身坐木笼,待我军反击时,伍一的脚被冻伤,无法行走,被送至济众医院治疗。

1944年春节期间,宁属特派员王文祥在慈北沈师桥一带养病,不幸被观海卫伪中警团逮捕,受尽各种刑罚摧残,后经组织营救出狱,坐脚划船到庄黄,由戚铭渠等联系在庄黄医院治疗。

抗日战争时期,在俞先生的带领下,济众医院前后救治伤病员40余人,还有3名护士(陈也男、俞叔平、俞梅平)成为浙东纵队的医务人员。济众医院成了我军的一所后方医院。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些来慈溪战地重访的老战士还津津乐道在济众医院养伤的日子,对俞先生和医务人员充满敬意。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没有忘记俞先生,他被选为慈溪市第一届至第四届人大代表。历任庄黄、大蓬联合诊所所长、甸山公社联合保健所所长之职,直至“文革”开始为止,历任领导32年之久。“文革”期间,虽身处逆境,然对救死扶伤仍孜孜不倦,年逾花甲仍在田间巡回医疗。后因患肺癌医治无效,于 1974年2月病逝,终年75岁。

济众(庄黄)医院旧址于2009年被列入《宁波市党史胜迹普查名录》(第一批)慈溪部分。2011年初,济众医院旧址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列为文物保护点,这是对济众医院和俞先生的最好的纪念,必将为三北人民代代相传颂。

附:济众医院3名护士与庄秉简介

俞曼平(俞梅平)女,1928年2月出生,鄞州区姜山镇张俞村人。1943年7月到慈镇县龙山区庄黄济众医院学护士,1944年5月,在龙山区庄黄参军入伍。1944年7月,参加新四军浙东纵队“卫训班”。1945年1月,任新四军浦东支队卫生员。部队北撤后任一纵七团卫生所卫生员。1947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2月,转为正式党员。新中国成立后,任二十军第六十师医疗队见医、军医等。1953年1月,山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学习。1954年12月,先后任浙江省公安厅劳管处、杭州九溪疗养院、一机部第六设计院、上海生物制品所医师。1958年9月,赴上海第一医学院学习。1961年8月,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保健室、上海医学化验所、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血液制剂室、卫生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保健室任医师。1983年8月,批准离休。1985年5月,批准享受处级待遇。2000年6月,病逝。

陈也男女,1921年12月出生,宁波市宁海县梅林镇人,幼年丧父,母亲改嫁,由其三叔抚养成人。15岁到宁海县城读高小,18岁高小毕业。20岁经其阿婶介绍到三北庄黄济众医院俞士英堂舅处做护士。1942年7月,参加三五支队,做医务工作。1945年10月北撤,部队整编为新四军一纵三旅,分配在七团团部卫生队工作。1953年,转业后任浙江省卫生厅妇幼卫生工作队队长。1956年随爱人调动到北京,任海淀区北蜂窝门诊部主任。1982年离休,享受处级待遇。

俞叔平(俞燕萍)女,1925年12月出生,鄞县张俞村人,大专文化程度。12岁小学毕业,15岁在张俞村萃美小学当教员。1941年8月,经婶母介绍,到三北庄黄济众医院当护士,在医院期间经常接触新四军和共产党的工作人员,并阅读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大众哲学》等革命书籍,革命觉悟大为提高。1942年4月,毅然参加了三五支队,在三支队办事处门诊所任护士。1943年12月任医务员,1944年初调三北自卫总队工作,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4年4月底,调浙东游击纵队浦东支队门诊所工作。1946年2月,先后在华东党校、山东警校学习,12月底,任军政大学上干队门诊室医务员。1947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卫生部白求恩医学院医务员,8月,任第三野战军直属所医务员。1950年7月,先后任嘉兴陆军七院、野战七院军医。

1952年11月,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担任康复四院医务所副所长、嘉兴血防医院医疗一队队长。1956年9月,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离职学习。1959年9月,先后任浙江省卫生干校教师、教务副主任。1972年,任浙江省中医院业务组组长。1977年,任浙江省卫生厅科教处负责人、副处长。1983年4月离休。

庄秉 1917年10月,出生于江苏镇江。1940年上海宝隆医院护士学校毕业。

1941年4月,在上海浦东入伍,5月随部队从海上南渡浙东,担任五支队医务员。1942年6月,在济众医院与俞士英先生一起为王桂生做锯臂手术。并经常到济众医院买药、借器械,还为安置在附近一些村庄的老百姓家中的伤病员巡回治疗。1942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三北后方医院院长、浙东纵队卫生处副处长、四明后方医院院长、纵队卫生部副部长兼后方医院院长。

1945年10月,随部队北撤。11月,部队在苏北涟水改编为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担任三旅卫生部副部长。1948年11月,调任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后方医院院长。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泰安、宿北、鲁南、莱芜、孟良崮、豫东、淮海、渡江、上海等重要战役。1949年6月,在华东军区卫生学校进修以后,历任野战第一医院医务主任、嘉兴陆军第七医院副院长。1954年,转业到杭州,先后担任浙大总务处副处长、医务所主任、浙大附属医院副院长、院长。1980年10月离休。

华一鸣、忻一波、施阿林烈士碑亭

碑亭于1994年,由原宁波新四军研究会会长沈宏康同志发起,当时范市、龙山、三北共同出资(各镇2万元),以三北为主建造的。原三北镇还发动50多个单位及个人捐款近5万元,还为捐款单位立碑,以志纪念。

施公山大山山顶烈士碑碑阳上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浙东区党委书记、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委谭启龙“华一鸣、忻一波、施阿林烈士永垂不朽”的题字。碑阴上刻有三位烈士的生平介绍。

山上建有“精英亭”和象征战时干部形象的雕像。

在大山山西进门口,建有石牌楼一座,有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三北精英”的题字。牌楼正面石柱上有抗日战争时期镇海县委书记虞天石的对联“英烈鲜血写成壮丽过去,国人雄心开创辉煌未来”,“三镇赤心崇先烈,千秋雄魄壮山河”;背面有抗日战争时期中共慈溪县特派员、慈镇县工委书记谢仁安的对联“烈士足迹留三北,英雄功勋炳浙东”,“窖湖缭正气,蓬岭立忠魂”。

华一鸣、忻一波、施阿林烈士事略:

华一鸣沪青浦朱家角人,幼遭国难、家贫之苦,长受剥削者压迫。20岁时即存与黑暗社会“决斗一下”的决心。

“九一八”“一·二八”时,他与青年共立抗日大志,痛恨蒋介石“不抵抗主义”。

七七抗战爆发,他日夜宣传抗日,先后任淞沪游击队三支队青浦县联办助理员、副官、军需,工作勤奋,注意团结,众皆称道。

1940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青、苏、常、太、昆、吴一带策反据点工作中成绩显著,表现出了才智和坚毅的精神。

1941年冬调浙东,历任暂三纵副官、南进支队队副、三北总办事处科长、姚东办事处主任等,曾组织地方武装和群众截夺敌清乡毛竹30余万斤,俘伪军10余人,群情振奋。

1944年10月,任龙山区区长,工作认真,作风正派,深受爱戴,12月8日夜,因工作宿戎家,翌晨,敌人突袭被捕,解至宁波。备受酷刑,坚贞不屈,连续三月,敌无所获,最后放狼狗凶迫,仍铁骨铮铮,遂被咬死,年仅32岁。

烈士死时,虽血肉狼藉,但他的崚嶒如岩之志,使窖湖生光,蓬山增辉。

忻一波原名忻永康,又名沈一波,鄞县陶公山人,家贫,幼即为学徒。性好学,白天劳动,夜间攻读,学识大进。1941年春宁波沦陷,目睹敌伪烧杀掳掠蹂躏同胞,激起抗日义愤,遂回乡执教,宣传抗日,在进步书刊影响下,接受了革命思想。未几,即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任龙山区副区长。

他深入群众,日夜操劳,患了肺病,依然工作不止。1945年9月,我军奉命北撤,他置病不顾,坚称随军,由组织决定留下隐蔽。1947年与组织联系上,抱病回慈镇工作,1948年任中共中区(观城、龙山两区)区委委员、区长。解放后任镇海县龙山区区长。

1949年7月8日,忻在主持纪念“七七”大会后,夜宿作粮库的虞洽卿屋内。9日凌晨,国民党残军自海上登陆抢粮。在当地奸细引领下包围粮库,忻一波等三位同志不幸被捕,他至死不屈,就义于定海,浩然正气,流芳百世。

施阿林(施仁林)慈溪宗汉人,迁来龙山做雇工。1942年秋,在共产党领导下参加革命,减租减息,斗志坚决,被选为甸山乡雇工会副会长,并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1945年抗日胜利,新四军北撤,施阿林留下坚持斗争,被逼转移,隐蔽慈北,后接上组织关系,继续工作。

1947年春,慈镇党组织首次在窖湖缴枪,施阿林深入虎穴侦察敌情,又带头冲入乡公所,对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慈镇县武工队成立后,在彭王庙、中官路、留东桥及范市等处配合主力部队作战中,他都冲锋在前,英勇顽强,屡立战功。在慈镇县办事处突击队任职时不畏艰苦,工作踏实,完成任务很出色。

镇海解放后,施阿林任中国共产党镇海县长山区委委员,区中队副队长。1949年8月11日晨在大碶支前工作中遭敌机轰炸,不幸被炸牺牲。他以自己的鲜血为镇海战史写出了光辉一页。

(原载《三北镇革命史迹资料》)

陈阿昌、王阿能烈士碑亭

太平闸村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是我党的红色堡垒村,勤劳而勇敢的太平闸村人民为了革命的胜利作出了极大的努力和牺牲,在抗日战争不到3年中有22人参军、参干,解放战争中又陆续有33人参军、参干,其中有4人牺牲。沈宏康同志建议当时的沿海乡党委、政府建造纪念陈阿昌烈士和王阿能烈士碑、亭,于 1991年7月,建在现太平闸村希望小学东北角,紧靠公路。由石牌楼与碑亭组成。石牌楼中有谭启龙同志题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石柱上刻有“人民功臣浩气长在,革命烈士英名永存”对联。建有“思源亭”寓饮水思源之意,以教育后人,现在的幸福生活是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决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要代代相传。亭子碑阳由邢子陶题写。碑阴上刻有两位烈士的生平介绍。“思源亭”两侧的石柱上刻有“英烈推翻反动统治、俊豪建设崭新家园”。现是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陈阿昌、王阿能烈士事略:

陈阿昌原名程瑞昌,又名陈其昌,慈溪东一乡人,1923年出生于盐民家庭,4岁丧父母,兄饿死凉亭,姐下落不明,孤苦伶仃,10多岁来太平闸村做雇工。1942年参加部队,曾以一支步枪击退一排敌军,屡建战功。194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翌年,在梁弄战役中左腿负伤。1945年秋,我军北撤,陈阿昌因伤留太平闸村隐蔽坚持工作,1947年编入慈镇县武工队。该年敌人加紧控制慈镇地区。8月,我慈镇县工委在太平闸村开会,遭百余敌军包围,陈阿昌发现敌情即鸣枪阻击报警使县区领导安全突围。10月,陈阿昌在太平闸村养病,被敌人包围,突围中因病重力尽,被捕。此前,敌人对我党在太平闸村的活动早已察觉,多次进扰,一无所获,欲从陈阿昌打开缺口一网打尽,宣称只要有人认识,陈阿昌即可被保释。陈阿昌在严刑下拒不招认村人,并设法告诫村人切勿去保他。敌人的阴谋失败,阿昌惨遭杀害。他的光荣牺牲,保全了太平闸村百余户群众的生命。

王阿能原名王裕能。中共党员。1919年生于余姚小安乡,1938年随父逃租到小施山开荒种棉。在党和人民军队的感召下,于1944年秋参加三北自卫队。王阿能机智勇敢,屡建战功。1945年4月湖头庙战斗中,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砍掉两道障碍,劈开敌巢庙门,我部猛烈冲击,毙伤敌二十二人,我卓新民中队长牺牲,王阿能也在强攻中受伤,浙东纵队政治部誉为“勇敢的王阿能”。1945年7月他在范市阻击日军中冲杀在先,腿部中弹不下火线,战斗到敌全部溃退。1945年我浙东纵队北撤,王阿能因伤未痊愈而留下。1947年3月,参加了对敌窖湖缴枪行动,后任班长。同年6月,随队袭击庄市彭王庙戏场值勤敌军,正当我排长命敌缴枪之际,被一敌人举枪对准,王阿能智夺敌枪,逼敌全部缴械。1948年3月,王阿能任排长,在攻打敌陆埠区署时,率部队冲锋,杀入大门,不幸重伤,经抢救无效,牺牲于杜徐山后方医院。王阿能全家参加革命,冒着生命危险为武工队做了大量工作,三弟王阿福参军后牺牲。1951年,宁波专员公署授予其家“无上光荣”匾额。

三北镇革命烈士墓群

1994年,三北镇人民政府在田央公墓为叶明烈士建纪念碑,正面书“叶明烈士永垂不朽”,背面为叶明烈士传记,碑前拜坛设石护栏。后又扩建。2004年,三北镇人民政府在开展平坟还耕的殡葬工作时,将胡立里等4位烈士散坟迁至叶明纪念碑外侧,形成三北镇革命烈士墓群。

原载《慈溪英烈志》

§§第七章 回忆录

同类推荐
  • 晋朝剧透指南

    晋朝剧透指南

    带着一部大晋歪史,开启剧透生涯!这是一个有情怀的时代,这是一个野心家的舞台,这是一个投机者的天堂,这是一个逆袭者的战场!这里有中流击水的太子,这里有恃才张狂的谋士,这里有断臂擎天的勇士。
  • 李白打天下

    李白打天下

    李白穿越三国,混搭曹植。看两人如何以文会友,舞转乾坤。
  • 天降夫子

    天降夫子

    秦浪,一个隐匿在地球的武者,在一次厮杀中意外的穿越至另一个世界,稀里糊涂的成了夫子,做了文人士子的老师。我的目标是,调笑文人骚客,戏弄百子诸家。万花丛中过,片片皆沾身!我的口号是,只要我是你的夫子,你是我的学生,就要将无耻进行到底!这是一个“秦”兽“浪”荡的故事这是一个妙不可言的人生。顺便说一句,我胸无大志,但胸有小痔!
  • 姜人

    姜人

    《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我们皆为炎黄子孙,身上所流亦有羌之血。姜人,羌也。亦带我们领略那片历史。
  • 不毛极地

    不毛极地

    纵使天灾人祸也仍然会有勇毅之士挺身而出,哪怕万般险恶也会有宏毅之杰力挽狂澜。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Spexial的爱恋

    Spexial的爱恋

    Spexial认识两位女主角和女主角一起成长,进步,经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里没有的事情,慢慢的成为娱乐圈中模范夫妻。
  • 逸礼相待

    逸礼相待

    他和她,在一群人的青春中,留下怎样的记忆能为顾凡逸改变自己的司礼,和觉得自己平凡普通的顾凡逸最后会是怎样的结局?这一群人在青春过后会成长为怎样的人?两个人的故事,一群人的青春。本文不随套路走,结局不会是最好的结局,但会是最符合现实的结局。谨以此文,献给普通的我的青春,还有那群陪我在短短的青春中欢笑的人们。
  • 有钱人的万界生活

    有钱人的万界生活

    鬼知道我为了整封面花了多长时间啊啊啊啊啊
  • 我有系统在西游

    我有系统在西游

    地球普通人穿越到四大名著西游记一道闪电我们的主角横空出世‘’你说啥?玉帝请老子喝酒?那行吧让他把七仙女带上‘’‘’你说啥?孙悟空被压进了五指山?走带上哪吒老弟咱来个大闹西天,哦!对了西天以后改成养老院吧正好我含愁没地安顿老人那‘’张英凡:‘’来来小朋友,哥哥带你大闹西游‘’
  • 穿书后我成了大佬所罩之人

    穿书后我成了大佬所罩之人

    宋恣死了,死后才发现自己是一本书中的炮灰反派,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来到现实世界,寻找书的作者。在长久的相处之中,宋恣对岳静好有了更深的了解。被她的纯真,善良所吸引。在不知不觉当中爱上了她。此时的他陷入了纠结当中,一方面他希望岳静好能够改写他的命运,回到属于他的世界。而另一方面,他都不希望离开岳静好。他该作何选择?岳静好又该作何选择?
  • 非法入侵的妹子其实是一个修仙者

    非法入侵的妹子其实是一个修仙者

    在被公司无情裁员的当天,我的家里非法闯入了一个一身古装的奇怪少女,而我,迫于她的强大武力,成为了对方的持剑童子(?)。然而,当少女随手展示了一个相当强大的(并不)的法术之后,我决定,抱紧她的大腿!【我也先想要修仙!】可是,作为一个修仙者,她的目标并不是得道成仙或者大道得证,而是成为偶像(?)。就这样,我不得不面对成为少女偶像的经纪人,并且同时兼职对方的厨师、管家、司机、男友的奇怪生活。(不开后宫!)
  • 娘子大人万万安

    娘子大人万万安

    莫璃,作为一名网络小说作家,最大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网文大神!不料想某一天竟然穿越成一贫如洗的农家女,在这里得到了自己向往的亲情。本以为这日子过的实在潇洒,不知何时,身后时常跟着个黑脸的汉子,竟想娶她为妻……随着汉子的身份越来越高,莫璃也被一宠到底,小日子过的着实有趣!
  • 季风的幸福

    季风的幸福

    这是一场诱“幸福”深入的追逐战。她,战战兢兢生怕一不小心饭碗难保;他,运筹帷幄“幸福”就在他的五指山中,想逃,呵,做梦。且看是战战兢兢的她,还是运筹帷幄的他到底谁是这场追逐战的最终赢家。
  • 剑神之独步江湖

    剑神之独步江湖

    神剑梦尧,魔笛啸傲。玉匣玄机,诗剑江湖。一个身怀禀赋的少年,无奈卷入庙堂江湖之争···各大武林势力层出不穷,锦衣卫东西厂莫名卷入。江湖险恶,阴谋四起,面对争斗不休,我仗剑在手,诛灭妖邪。庙堂跌宕,诡谋无穷,面对野心逐鹿,我冷静从容,游刃有余。情,是少年的归宿···情字杀人,方遇良人。剑,是天才的武道···剑神如我,吾即剑神。青衫少年尝遍人世侠情、友情、爱情之味,最终成长为一代剑神! 欢迎加入书友群:101822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