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69300000022

第22章 了望茫茫宇宙(1)

中国古代的宇宙结构学说

我国古代最早提出的一种宇宙结构学说是“盖天说”。这种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好像一把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好像一个棋盘。因此,这种学说又叫“天圆地方说”。

这种学说是在古人肤浅的观察中生成的,漏洞百出,很难自圆其说。于是,人们又不断地对“盖天说”进行修改。到了战国末期,出现了“新盖天说”。

新盖天说认为,天像扣着的斗笠,地像扣着的盘子,天和地不相交,天地之间相距八万里。盘子的最高点是北极。太阳围绕着北极旋转,太阳落下山,并不是落到地面以下,而是到了我们看不见的地方。盖天说在我国古代影响极大,对古代数学和天文学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盖天说之后,东汉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天与地的关系就像鸡蛋中蛋白和蛋黄的关系,地是蛋黄,它被像蛋白一样的天包裹着。具体说,天的形状不是标准的圆球,而是一个南北短、东西长的半椭圆球。

大地也是一个球,它浮在水上,回旋飘荡着。

盖天说无法解释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浑天说却能。此说认为日月星辰附着在天球上,白天,太阳升到我们可见的天空中,日月星辰落到地球的背面去;夜晚,太阳落到地球的背面去,星星和月亮升起来。星、月和太阳交替升起,周而复始,便出现了有规律的黑夜和白昼。

浑天说出现后,并没有立即取代盖天说,两种说法相互争执。但是,浑天说明显更具优势,它除了能解释许多盖天说无法解释的现象外,还有当时最先进的天文仪器——浑仪和天仪来帮助论证。因此,它在我国古代天文领域中称霸上千年。

古代的计时器——日晷

在钟表没有发明之前,人类曾使用过一种古老的太阳钟——日晷来计时间。

日晷是根据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利用太阳投射的影子来测定时刻的装置。

日晷通常由铜制的指针和石制的圆盘组成。铜制的指针叫做“晷针”,它垂直地穿过石制圆盘的中心。圆盘叫做“晷面”,安放在石台上,呈南高北低状,使晷面平行于天球赤道面。这样,晷针的上端正好指向北天极,下端正好指向南天极。

晷面的正反两面刻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代表两个小时。当太阳光照在日晷上时,晷针的影子就会投向晷面,太阳由东向西移动,投向晷面的晷针影子便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晷面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于是,移动着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以此来显示时间。

古老的天文学

最早的天文学研究的方法是天体测量学。古埃及人根据天狼星在空中的位置来确定季节;古代中国人早在公元前7世纪就制造了制定节令的圭表,通过测定正午日影的长度拟定节令、回归年或阳历年。古人依靠对星的观测,绘制星图,划分星座,编制星表。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天文学家甘德著有《天文星占》八卷,魏国人石申著有《天文》八卷。后人将这两部著作合为一部,称为《甘石星经》。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是汉代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天官书》。司马迁在此书中记下了558颗星,创造了一个生动的星官体系,奠定了我国星官命名的基础。

郭守敬发明的天文仪器

郭守敬(1231~1316年),中国元朝的大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专家和仪器制造家。他对浑仪进行了改进,发明了简仪。

当年,郭守敬只保留了浑仪中最主要最必需的两个圆环系统,并且把其中的一组圆环系统分出来,改成另一个独立的仪器,再把剩余系统的圆环完全取消。然后,他把原来罩在外面作为固定支架用的那些圆环也全都撤除,只留下仪器上的一套主要圆环系统。最后,他用一对弯拱形的柱子和另外四根柱子,承托住留下的这个系统。这种结构,比原来的浑仪更实用,更简单,所以取名“简仪”。在欧洲,直到300多年后的1598年,丹麦的天文学家第谷才发明了与简仪相似的天文仪器。

中国古代的天文台

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发展比较早的国家之一,天文观测的历史十分悠久,夏代就建有天文台了。早期的天文台既是观测星象的地方,也是祭祀活动的场所。古代帝王在这里祭天,同时任命专职人员在这里观测天象,占卜吉凶,编撰历书。随着天文事业的发展,祭天和观天逐渐分离,出现了专门观测、研究天文的天文台。

目前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河南登封县的观星台,它建于13世纪末。据说,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就曾在这里主持过测量工作。当今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公元632年建于韩国庆州的天文台。

现代的观测仪器——射电望远镜

20世纪30年代,美国无线电工程师雷伯发明了第一架射电望远镜。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光学望远镜,它接收的不是天体的光线,而是天体发出的无线电波。它的样子与雷达接收装置非常相像。它最大的特点是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不论刮风下雨,还是白天黑夜,都能观测,而且观测的距离更加遥远。

射电望远镜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本事呢?我们知道,宇宙中的天体都能发出不同波长的辐射,但我们的眼睛只能看见可见光范围内的辐射,对可见光之外的酌射线、X射线、紫外线、红外线和无线电波“视而不见”。射电望远镜能接收各种波长的辐射,因此,还能观测到光学望远镜看不到的天体呢!随着射电望远镜的发展,天文学又前进了一大步,先后发现了类星体、星际有机分子、微波背景辐射和中子星。

著名的哈勃太空望远镜

哈勃空间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太空望远镜,它于1990年4月24日由美国的“发现号”航天飞机发射进入太空。哈勃望远镜重9.1吨,有一台口径为2.4米的反射望远镜,镜身长13.1米,直径为4.26米。由于太空中没有空气、尘埃等的阻挡,所以它拍摄的照片非常真实、数量多,同时也很清晰、漂亮。“哈勃”自发射后,已经成为天文史上最重要的仪器,填补了地面观测的缺口,帮助天文学家解决了许多根本上的问题。

目前,哈勃空间望远镜已到“晚年”。它在太空运行的过程中,分别在1993年、1997年、1999年、2001年,实施了四次大修。尽管每次大修以后,“哈勃”都会焕然一新,但仍旧掩盖不住它的“沧桑”。

探索宇宙必须具备的速度

我国明朝的万户,曾试图借助火箭内推力和风筝上升的力量飞上蓝天,结果为此丧命。飞向太空除了要有安全的飞行装备,还必须具备一定的速度才行。

飞上太空有三种情况,每一种都要具备相应的速度才能到达。

第一宇宙速度:7.91千米/秒,达到这个速度,卫星(或飞船)就可环绕地球飞行而不掉下来,所以也叫“环绕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秒,达到这个速度,卫星(或飞船)就可脱离地球,飞向其他行星,所以又叫“脱离速度”,但不能脱离太阳系。

第三宇宙速度:16.7千米/秒,达到这个速度,卫星(或飞船)就可离开太阳系,飞向其他恒星。

以上是要到达目的地的最低速度,由于空气阻力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实际上要到达目的地,还要比以上速度快一些才行。

探索宇宙的工具——火箭

1926年3月16日,美国的工程师戈达德创制出世界上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单级火箭),并发射成功。虽然这枚火箭只运行了2.5秒,飞了12米高,但它却是世界航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现代火箭是一个长的圆柱体,它总共有三大系统:结构系统、动力系统、控制系统。结构系统是火箭的躯壳,保护内部各组织;动力系统是火箭的生命之源,由燃料部分和发动机部分组成;而控制系统就像是火箭的大脑,指挥它的飞行速度、方式并确定飞行目标。

火箭只是一次性的航天运载工具,“生命”一般只有10~20分钟。当火箭将所运载的器材送入预定轨道后,它就完成了使命,然后会坠入大气层中,结束辉煌而短暂的一生。

随着人类对太空探索的深入和空间飞行器功能的不断增多,要求火箭具有更大的运载能力,因而出现了多级火箭。简单地说,多级火箭就是把几个单级火箭首尾连接在一起形成的。多级火箭不仅可以连续增加射程,而且用完一级就可以把空壳抛掉,以减轻负荷,提高火箭的飞行速度。

根据动力能源不同,火箭可分为化学火箭、核火箭和电火箭。化学火箭又可分为固体火箭、液体火箭和混合推进剂火箭。按照用途的不同,火箭还可以分为航天火箭、军用火箭和民用火箭。航天上,火箭可以搭载各种宇宙探测设备。军事上,火箭可用于攻击敌方的军事目标和侦查敌方的军事设施。生活中,我们可以使用小火箭在节日里燃放焰火。

用途多样的人造卫星

月球围绕地球转,是地球的卫星。还有一种天体也可以围绕地球运行,但它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人造的,因此叫“人造卫星”。科学家用火箭把人造卫星发射到预定的轨道,使它环绕着地球或其他行星运转,以便进行探测或科学研究。围绕哪一颗行星运转的人造卫星,我们就叫它哪一颗行星的人造卫星,比如最常用于观测地球和通信方面的,叫人造地球卫星。它们运行时,处在地球引力与自身离心力相平衡的状态下,除非科学家人为地让它从天上掉下来,否则它们不会回到地面。

所有国家在发射卫星时,总是把发射方向指向东方。这是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人造卫星由西向东发射时,可以利用地球自转的惯性,从而节省燃料和推力。不过,由于世界各地的发射地所在的位置不同,发射的方向总是偏北或偏南一些。

人造卫星按轨道分类,可以分为低轨道卫星、中高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低轨道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为200~2000千米;中高轨道卫星的高度为2000~20000千米;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的高度为35786千米。

如果按用途分类,可分为科学卫星、技术试验卫星和应用卫星。科学卫星包括各种空间物理探测卫星和天文卫星;技术试验卫星是指用于卫星技术和空间技术试验的卫星;应用卫星则包括各种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侦察卫星、导航卫星、测地卫星等。

侦察卫星的本领

侦察卫星是一种获取军事情报的卫星,它之所以能胜任间谍之职,是因为它站得高,看得远,具有侦察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效果好、可随时监视某一地区等优点。现在,侦察卫星使用得非常广泛,数量占所有人造卫星的1/3左右。

照相侦察卫星上都装有各种先进的照相机。其中,“全景照相机”可以旋转整个镜头,其旋转角度达180毅,主要用来进行大面积搜索、监视、进行地面目标的“普查”。“画幅式照相机”主要用于“详查”地面目标,对可疑目标进行详细的辨认。美国“大鸟”照相侦察间谍卫星上的画幅式照相机,从160千米的高空拍摄下来的照片,竟能够分辨出地面上0.3米大小的物体,也就是说能够看清一个人背的包是什么样的。

预防灾难的卫星

世界各地时常发生各种自然灾害,一些专门的卫星在减灾防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现代的某些气象卫星,能够不间断地对地球大气进行观测,连续关注一些潜在的气象灾害,并做出准确的预报。还有一种能穿云透雨的雷达卫星,它能发出一定频率的电磁波,穿到地表以下一定的深度,将反射和散射的回波形成图像,供科学家们参考、研究。

现在,还有一种用于预报地震的卫星。这种卫星上装有遥感仪器,能准确测出地面、水面及各种界面上的温度。因为,地震前,震区周围会出现温度异常的前兆,如果地震卫星捕捉到这种异常的变化,就会迅速提供温度图像,以供相关专家参考。

茫茫宇宙中的宇宙飞船

宇宙飞船实质上就是载人的卫星,与卫星不同的是它有应急、营救、返回、生命保障等系统,以及雷达、计算机和变轨发动机等设备。宇宙飞船的体积和质量都不太大,因此飞船每次只能乘2~3名宇航员,一般在太空中只能停留几天。

目前,科学家已经研制出三种结构的宇宙飞船,即一舱式、两舱式和三舱式。一舱式是最简单的,只有宇航员的座舱;两舱式飞船是由座舱和提供动力、电源、氧气和水的服务舱组成,改善了宇航员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三舱式是在两舱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轨道舱,增大了宇航员的活动空间,可以进行多种科学实验。

宇宙飞船的返回舱与“黑障”现象

宇宙飞船的返回舱是一个密闭座舱,在轨道中飞行时与轨道舱连在一起,成为航天员的居住舱。在宇宙飞船起飞阶段和降落阶段,航天员都要半躺在该舱内的座椅上。座椅前方是仪表板,可以显示飞行情况。座椅上安装姿态控制手柄,在飞船自控失灵时,可以手动此手柄进行调整。

飞船(三舱式)返回地面之前,轨道舱和服务舱分别与返回舱分离,并在进入大气层的过程中焚毁,只有返回舱载着航天员返回地面。返回舱进入地球大气层时,在某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与外界联络严重失真甚至中断的现象,这在航天上叫“黑障”现象。原来,航天器在经过大气层时,与大气产生剧烈的摩擦,使其表面与周围的空气发生电离,从而导致通信电波衰减或无法发出。

当航天器的速度逐渐减慢后,通信也就恢复正常了。

航天飞机与空天飞机

航天飞机是集卫星、飞机、宇宙飞船技术于一身的,部分可重复使用的航天器。它需垂直起飞、水平降落,以火箭发动机为动力发射到太空,能在轨道上运行,且可以往返于地球表面和近地轨道之间。

它由轨道器、固体燃料助推火箭和外储箱三大部分组成。

同类推荐
  • 住在口琴里的蜂王

    住在口琴里的蜂王

    十二岁的女孩儿阿四从没想过自己会有一把口琴。但是,自从去年一个夏日的午后,阿四就突然有了一把漂亮的口琴,并且变成了一个爱吹奏口琴的孩子。没人知道,阿四已经有了一个特殊的使命。而她的口琴不只能吹奏出动听的乐曲,那口琴的格子里还住着一群神奇的精灵呢!
  • 变色龙侦探里昂系列1:失踪的金丝雀蛋

    变色龙侦探里昂系列1:失踪的金丝雀蛋

    简?赫斯特?尼克尔森童书系列。金丝雀夫人的蛋神秘失踪了,金丝雀先生冲进鸽子谷警局寻求帮助。警方被错误线索误导,抓错了嫌疑犯。变色龙侦探里昂一直在关注事态变化,决定要出一份力。他全力追查到被警方忽视的关键线索,并设局抓住了真正的罪犯……作者简?赫斯特?尼克尔森,南非知名童书作家,书中对各类小动物的习性刻画极其生动。
  • oz国历险记

    oz国历险记

    《OZ国历险记》是弗兰克·鲍姆艺术成就最高的一部著作。它主要讲述了堪萨斯小女孩多萝西的故事。在龙卷风袭来的一天,多萝西和她的小狗托托被威力无比的狂风吹到了美丽而神奇的国家——OZ国。为了重返家乡,回到收养自己的亨利叔叔和伊姆婶婶身边,她历经千辛万苦和种种惊险。在寻找回家的路的漫长旅途中,不断有新的伙伴参加进来。首先是渴望能够得到一个聪明头脑的稻草人,其次是想要获得一颗善良的心的白铁樵夫,最后是想要拥有足够勇气的胆小的狮子。这些为了实现各自的愿望而走到一起的朋友们,成为了亲密的伙伴。他们患难与共,相互扶持,一起经历了那些不可思议的奇特之旅。
  •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水薄荷

    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水薄荷

    麦场主系列《曹文轩小说阅读与鉴赏》丛书共计十本,收录于其中的小说都可谓是当代儿童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加之安武林老师独到精辟的点评,使麦场主系列成为不可多得的儿童阅读与写作精选丛书。本书为该丛书之一。
  • 一千零一夜(英文版)

    一千零一夜(英文版)

    《一千零一夜》收录的故事来源于古代中、近东各国及阿拉伯地区民间说唱艺人口头相传的民间故事,内容涉及印度、波斯、伊拉克及埃及为代表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古印度文明及古波斯文明。这部民间故事集包含近300个故事,比较著名的故事有《驼背的故事》、《阿拉丁和神灯》、《渔翁和魔鬼的故事》、《辛巴达的故事》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等故事。全书故事发生的时间自远古直至成书,无论在空间,还是时间上,都表征着多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体现了承前启后,贯通东西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特征。故事里的人物既有神仙精灵、王公贵族、英雄美女,也有僧侣、工匠、渔夫、农民;贯穿于全书的主题,则是真善美与假恶丑的斗争。很多故事既描写了百姓的苦难,讴歌了穷苦大众的勤劳勇敢、智慧善良、不畏强暴、追求幸福、崇尚正义的美德,又揭露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残暴、穷奢极欲。
热门推荐
  • 驱魔少年在校园

    驱魔少年在校园

    一次意外,让蓝振宇踏入了神秘的世界。接踵而至的便是各种光怪陆离的灵异事件让他成为成为校园的八卦中心。有人叫他法师,有人叫他神棍,有人叫他民俗文化继承者。蓝振宇的生活中除了不断出现的危险,还有各色的女人,温柔的校花,风韵少妇。女人们觉得他是一个帅得冒泡的性感男人,尤其他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茬,手中那不知几几年产的拉菲,摆明是周易“研究僧”。
  • 江湖剑物语

    江湖剑物语

    一个人。一把剑。一故事。三尺青锋。话尽江湖。
  • 齐天传

    齐天传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滋清浊辨;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古来天高未难及,今且须赏齐天传。清白世界,条条道理,理不通,道不明,心有多高,欲与天齐,一切尽在齐天传。注:本书是全新演绎,切勿对号入座,如有误伤,还请回避!
  • 倾城之泪:何为情深

    倾城之泪:何为情深

    “怜倾城,你是魔”上官星辰站在怜倾城的对立面,眸光中带着怜倾城从没见过的冰冷。??怜倾城脸色惨白,站在悬崖边,洁白的衣裙却已被鲜血染红,手死死捂着胸口,冷汗滑落,却撑起冷笑“对,我是魔,我就是一直想要你心脏的人,怎么样?你杀了我啊”
  • 缘似夜无

    缘似夜无

    若凝夜的(随笔)短篇小说集。爱情+青春+朦胧的好感
  • 我有虚拟现实系统

    我有虚拟现实系统

    “系统!给我个超能力呗!”“系统!没超能力,来点钱也行。什么!钱也没。连让我变帅点都不行,那我要你干嘛!”“宿主,请解除绑定状态。自毁程序启动。”“自毁!什么!我也要被毁灭。”你要死可别拉上我啊......
  • 无尽神功

    无尽神功

    一个资质低、悟性差的“真·废柴”武修之路。功法与武者之间存在“契合度”,契合度越高修炼越快,传说契合度达到七分之后,每增加一分,修炼效率加倍!一次意外,杨硕获得查看自己与功法之间的契合度的能力……天才们修神功秘典,消耗无数天材地宝,穷毕生之力,勉强摸到武圣境界的门槛。杨硕修低阶功法,向着武道巅峰大步迈进……————————“我的资质,只配修炼低阶功法?”“你们视为垃圾的低阶功法,在我看来,未必不是一部部契合度十分、十二分,乃至更高的绝世神功!!!”《无尽神功》①群:89699930【满】;②群:179340934;③群:82428033;VIP铁杆群:87267585【需粉丝值截图验证】,欢迎大家踊跃加入讨论!
  • 火影暗黑系列之化形

    火影暗黑系列之化形

    一直以来,所有人都说她是怪物,疏远冷漠,人情冷暖,人性,总有那么一份尚未泯灭的温暖,和他们在一起,洗尽铅华充实自我,一直以来,想要的太多,最后才发现,能够留下的才是幸福……
  • 重生之都市行商

    重生之都市行商

    谢南辰向流星许愿!回到学生时代,带着前世记忆。经历不同时期,能否抓住时代机遇,成为商界领军人物?(感谢能有你的陪伴!有君陪伴左右,努力继续前行)
  • 鬼鬼大爷

    鬼鬼大爷

    爆笑对话!鬼与科技!环环相扣!僵尸出没!惊悚恐怖!丧尸入市!感人肺腑!保家卫国!经典口头禅,让您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