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69800000030

第30章 长乐老冯道(2)

冯道等四出安抚兵民,众推道为节度使。道曰:“我书生也,当奏事而已,宜择诸将为留后。”时李荣功最多,而白再荣位在上,乃以再荣权知留后,具以状闻,且请援兵,帝遣左飞龙使李彦从将兵赴之。

后汉高祖乾祐元年(戊申,948)

八月,自河中、永兴、凤翔三镇拒命以来(当时起兵对抗朝廷者,为河中节度使李守贞、永兴军(治京兆府,今陕西西安市)节度使赵思绾、凤翔节度使王景崇,李守贞势力最大。),朝廷继遣诸将讨之。昭义节度使常思屯潼关,白文珂屯同州,赵晖屯咸阳。惟郭从义、王峻置栅近长安,而二人相恶如水火,自春徂秋(徂(cú):至,及。),皆相仗莫肯攻战。帝患之,欲遣重臣临督。

壬午,以郭威为西面军前招慰安抚使,诸军皆受威节度。威将行,问策于太师冯道。道曰:“守贞自谓旧将,为士卒所附,愿公勿爱官物(爱:吝惜。),以赐士卒,则夺其所恃矣。”威从之。由是众心始附于威。

后汉隐皇帝乾祐三年(庚戌,950)

二月,丁亥,汝州奏防御使刘审交卒。吏民诣阙上书,以审交有仁政,乞留葬汝州,得奉事其丘垄(丘垄:坟墓。),诏许之。州人相与聚哭而葬之,为立祠,岁时享之。太师冯道曰:“吾尝为刘君僚佐,观其为政,无以逾人,非能减其租赋,除其徭役也,但推公廉慈爱之心以行之耳。此亦众人所能为,但他人不为而刘君独为之,故汝人爱之如此。使天下二千石皆效其所为,何患得民不如刘君哉!”

十一月,郭威命有司迁隐帝梓宫于西宫。或请如魏高贵乡公故事(魏高贵乡公:即曹髦(241—260),曹魏的第四个皇帝,反抗权臣司马昭不遂,被杀,死后被废去皇帝名号,贬回以前的封号高贵乡公。),葬以公礼。威不许,曰:“仓猝之际,吾不能保卫乘舆,罪已大矣,况敢贬君乎!”

太师冯道帅百官谒见郭威,威见,犹拜之,道受拜如平时,徐曰:“侍中此行不易!”

丁亥,郭威帅百官诣明德门起居太后(起居:为臣下入宫向皇帝或太后等探视、问安的一种礼仪制度。),且奏称:“军国事殷(殷:众、多。),请早立嗣君。”太后诰称:“郭允明弑逆(郭允明弑逆:乾祐三年(950),后汉隐帝听信谗言,杀害功臣,郭威以清君侧为名,向京城进军,隐帝亲率军队在开封北郊抵抗,战败逃跑中被杀。关于杀隐帝之人,《实录》、《旧五代史》都说是隐帝的亲信郭允明,而司马光在《资治通鉴考异》中持怀疑态度,故书曰“为乱兵所弑”。),神器不可无主。河东节度使崇,忠武节度使信,皆高祖之弟,武宁节度使赟,开封尹勋,高祖之子。其令百官议择所宜。”

赟,崇之子也,高祖爱之,养视如子。郭威、王峻入见太后于万岁宫,请以勋为嗣。太后曰:“勋久羸疾不能起。”威出谕诸将,诸将请见之,太后令左右以卧榻举之示诸将,诸将乃信之。于是郭威与峻议立赟。己丑,郭威帅百官表请以赟承大统。太后诰所司,择日,备法驾迎赟即皇帝位。郭威奏遣太师冯道及枢密直学士王度、秘书监赵上交诣徐州奉迎。

十二月,甲午朔,郭威发大梁(大梁:本战国魏都邑,在今河南开封市西北。魏亡,大梁亦成为废墟。隋、唐以后,习称开封为大梁。)。

武宁节度使赟留右都押牙巩延美、元从都教练使杨温守徐州,与冯道等西来,在道仗卫,皆如王者,左右呼万岁。郭威至滑州。留数日,赟遣使慰劳。

诸将受命之际,相顾不拜,私相谓曰:“我辈屠陷京城,其罪大矣;若刘氏复立,我辈尚有种乎!”己酉,威闻之,即引兵行,趣澶州(趣:赶往。澶州:治德胜城,今濮阳县东南五里。)。辛亥,遣苏禹珪如宋州迎嗣君(如:前往。宋州:治宋城县,今河南商丘县南。)。

壬子,郭威渡河,馆于澶州。癸丑旦,将发,将士数千人忽大噪。威命闭门,将士逾垣登屋而入曰:“天子须侍中自为之,将士已与刘氏为仇,不可立也!”或裂黄旗以被威体,共扶抱之,呼万岁震地,因拥威南行。威乃上太后笺,请奉汉宗庙,事太后为母。丙辰,至韦城(韦城:县名,属滑州,治今河南滑县东南。),下书抚谕大梁士民,以昨离河上,在道秋毫不犯,勿有怀疑。戊午,威至七里店,窦贞固帅百官出迎拜谒,因劝进。威营于皋门村。

武宁节度使赟已至宋州,王峻、王殷闻澶州军变,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将七百骑往拒之,又遣前申州刺史马铎将兵诣许州巡检。崇威忽至宋州,陈于府门外,赟大惊,阖门登楼诘之。对曰:“澶州军变,郭公虑陛下未察,故遣崇威来宿卫,无他也。”赟召崇威,崇威不敢进。冯道出与崇威语,崇威乃登楼,赟执崇威手而泣。崇威以郭威意安谕之。

少顷,崇威出,时护圣指挥使张令超帅部兵为赟宿卫,徐州判官董裔说赟曰:“观崇威视瞻举措(视瞻举措:观察、举止,意为言行举止。),必有异谋。道路皆言郭威已为帝,而陛下深入不止,祸其至哉(其:将要。)!请急召张令超,谕以祸福,使夜以兵劫崇威,夺其兵。明日,掠睢阳金帛(睢阳:宋城原名睢阳。),募士卒,北走晋阳。彼新定京邑,未暇追我,此策之上也!”赟犹豫未决。是夕,崇威密诱令超,令超帅众归之。赟大惧。

郭威遗赟书,云为诸军所迫,召冯道先归,留赵上交、王度奉侍。道辞行,赟曰:“寡人此来所恃者,以公三十年旧相,故无疑耳。今崇威夺吾卫兵,事危矣,公何以为计?”道默然。客将贾贞数目道,欲杀之。赟曰:“汝辈勿草草,此无预冯公事。”崇威迁赟于外馆,杀其腹心董裔、贾贞等数人。

后周太祖广顺元年(辛亥,951)春,正月,己卯,以太师冯道为中书令,加窦贞固侍中,苏禹珪司空。

广顺二年(壬子,952)

十二月,翰林学士徐台符请诛诬告李崧者葛延遇及李澄(徐台符:李崧之好友。后汉隐帝乾祐元年(948)十一月,葛延遇和李澄诬告李崧谋反,致使李崧全家遇害。),冯道以为屡更赦,不许。王峻嘉台符之义,白于帝,癸卯,收延遇、澄,诛之。

广顺三年(癸丑,953)

五月,自唐末以来,所在学校废绝,蜀毋昭裔出私财百万营学馆,且请刻板印《九经》,蜀主从之。由是蜀中文学复盛。

六月,初,唐明宗之世,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丁巳,板成,献之。由是,虽乱世,《九经》传布甚广。

后周太祖显德元年(甲寅,954)

二月,世宗闻北汉主入寇,欲自将兵御之,群臣皆曰:“刘崇自平阳遁走以来(平阳遁走:广顺元年(951),郭威称帝,随后刘崇于晋阳称帝,建立北汉政权,十月,亲率大兵进攻晋州(治临汾县,今山西临汾市,古称平阳),十二月大败而回。),势蹙气沮(势蹙气沮:形势窘迫,气馁。),必不敢自来。陛下新即位。山陵有日(山陵有日:山陵,指皇帝的陵墓,此时世宗刚即位,急需做好修治太祖陵墓、安葬等事宜。),人心易摇,不宜轻动,宜命将御之。”帝曰:“崇幸我大丧,轻朕年少新立,有吞天下之心,此必自来,朕不可不往。”冯道固争之,帝曰:“昔唐太宗定天下,未尝不自行,朕何敢偷安!”道曰:“未审陛下能为唐太宗否?”帝曰:“以吾兵力之强,破刘崇如山压卵耳!”道曰:“未审陛下能为山否?”帝不悦。惟王溥劝行,帝从之。

夏,四月,庚申,太师、中书令瀛文懿王冯道卒。道少以孝谨知名,唐庄宗世始贵显,自是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为人清俭宽弘,人莫测其喜愠(愠(yùn):怒,生气。),滑稽多智,浮沉取容(浮沉取容:与世浮沉,讨好他人,以求安身。),尝著《长乐老叙》(《长乐老叙》:全文载《旧五代史》卷126《冯道传》,除了叙述一生官职荣耀,另有对一生言行之反省与总结,文曰,“静思本末,庆及存亡,盖自国恩,尽从家法,承训诲之旨,关教化之源,在孝于家,在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贱如是,贵如是,长如是,老如是,事亲、事君、事长、临人之道,旷蒙天恕,累经难而获多福,曾陷蕃而归中华,非人之谋,是天之佑”。),自述累朝荣遇之状,时人往往以德量推之。欧阳修论曰:“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礼义廉耻”句,语出《管子·牧民篇》,强调礼、义、廉、耻是立国之本。维,即大纲、法则。)。”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况为大臣而无廉耻,天下其有不乱、国家其有不亡者乎!予读冯道《长乐老叙》,见其自述以为荣,其可谓无廉耻者矣,则天下国家可从而知也。

予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全节之士三,死事之人十有五:欧阳修撰《新五代史》,以儒家伦理品评五代人物,提出五代文武官员气节完全者三人:王彦章、裴约、刘仁瞻,为立《死节传》(《新五代史》卷32);为君主而死者十五人,为立《死事传》(《新五代史》卷33)。),皆武夫战卒,岂于儒者果无其人哉?得非高节之士,恶时之乱,薄其世而不肯出欤?抑君天下者不足顾,而莫能致之欤?

予尝闻五代时有王凝者,家青、齐之间,为虢州司户参军,以疾卒于官。凝家素贫,一子尚幼,妻李氏,携其子,负其遗骸以归,东过开封,止于旅舍,主人不纳。李氏顾天已暮,不肯去,主人牵其臂而出之。李氏仰天恸曰:“我为妇人,不能守节,而此手为人所执邪!”

即引斧自断其臂,见者为之嗟泣。开封尹闻之,白其事于朝,厚恤李氏而笞其主人。呜呼!士不自爱其身而忍耻以偷生者,闻李氏之风,宜少知愧哉!臣光曰:天地设位,圣人则之(天地设位,圣人则之:语出《周易·系辞上》,意谓天地将自然秩序皆安排妥当,圣人效法它,建立人间秩序。),以制礼立法,内有夫妇,外有君臣。妇之从夫,终身不改;臣之事君,有死无贰。此人道之大伦也。

苟或废之,乱莫大焉!范质称冯道厚德稽古(范质:为后周宰相,赵匡胤建立宋朝,很快获得范质的支持,所以胡三省注云:“夷考范质之为人,盖学冯道者也。”),宏才伟量,虽朝代迁贸,人无间言,屹若巨山,不可转也。臣愚以为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为女不正,虽复华色之美,织纴之巧(织纴(rèn):指织作布帛。),不足贤矣;为臣不忠,虽复材智之多,治行之优,不足贵矣。何则?大节已亏故也。道之为相,历五朝、八姓,若逆旅之视过客(逆旅:旅馆。),朝为仇敌,暮为君臣,易面变辞,曾无愧怍(愧怍(zuò):惭愧。语出《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大节如此,虽有小善,庸足称乎!或以为自唐室之亡,群雄力争,帝王兴废,远者十余年,近者四三年,虽有忠智,将若之何!当是之时,失臣节者非道一人,岂得独罪道哉!臣愚以为忠臣忧公如家,见危致命,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智士邦有道则见,邦无道则隐,或灭迹山林,或优游下僚。今道尊宠则冠三师,权任则首诸相,国存则依违拱嘿(依违:模棱两可。拱嘿(mò):拱手不言。),窃位素餐;国亡则图全苟免,迎谒劝进。君则兴亡接踵,道则富贵自如,兹乃奸臣之尤,安得与他人为比哉!或谓道能全身远害于乱世,斯亦贤已。臣谓君子有杀身成仁,无求生害仁,岂专以全身远害为贤哉!然则盗跖病终而子路醢(盗跖病终:盗跖,先秦大盗,据《庄子·盗跖》所载,他率卒九千,纵横天下,最后病终于床。子路醢:子路,孔子的学生,以政事见称,最后在卫国内乱中被杀,尸体被剁成肉酱。),果谁贤乎?

抑此非特道之愆也(愆(qiān):过错,罪过。),时君亦有责焉,何则?不正之女,中士羞以为家;不忠之人,中君羞以为臣。彼相前朝,语其忠则反君事雠,语其智则社稷为墟。后来之君,不诛不弃,乃复用以为相,彼又安肯尽忠于我而能获其用乎!故曰:非特道之愆,亦时君之责也!

讲评

本篇选自《资治通鉴》卷二六八、卷二七〇、卷二七二、卷二七五至卷二七七、卷二七九至卷二八四、卷二八六至卷二九一,《后梁纪》三、五,《后唐纪》一、四、五、六、八,《后晋纪》一至五,《后汉纪》一至四,《后周纪》一、二。纪年自后梁太祖乾化元年(911)到后周太祖显德元年(954)。

五代十国,武将跋扈,成为历史舞台的主角,文士则是点缀场面的道具。

后人在谈到五代文武关系、文官处境时,经常会提到后汉禁军统帅史弘肇的一句话:“安定国家,在长枪大剑,安用毛锥!”据说后汉的建立者刘知远也说过“朝廷大事不可谋及书生”之类的话。可以说,五代是中国历史上文士地位最为低下的时代,“百无一用是书生”,不只是文人自身的感叹,也是武夫们发自内心的蔑视。更为重要的是,五代十国虽前后不到54年,政权鼎革却异常激烈,装点面门、立班朝堂的文臣们又不可缺少,这就使得士人不管被迫还是主动,都无法彻底归隐,传统儒家的君臣观念遇到挑战,个人的生存与对君主的忠诚、公与私的冲突在此时显得尤其尖锐。

五代的文士在乱世如何自处?他们的内心世界究竟是怎样的?本讲所选冯道,无疑是个绝好的个案。我们细读《资治通鉴》对冯道的叙述,或许对乱世士人的自处、个人对国家的权利与义务、公与私的关系等,会有一番自己的看法。

冯道历仕四朝,三入中书,在相位二十余年,晚年自撰《长乐老叙》讲述一生官职、荣耀,强调“孝于家”、“忠于国”,“口无不道之言,门无不义之货。所愿者下不欺于地,中不欺于人,上不欺于天,以三不欺为素”,这应该是他个人在乱世生存的经验之谈。从《旧五代史》的记载来看,冯道自己的总结大体属实,所以作者薛居正虽然感叹他有一女二夫之嫌,但还是称赞“道之履行,郁有古人之风;道之宇量,深得大臣之礼”。然而,到了欧阳修笔下,冯道被定性为“无廉耻者”,这似乎也成了后世的定论。当时及后世对其评价的分歧,很令人深思。

从本篇选文来看,“书生”、“务实”也许是冯道一生之精髓,他既有“依违拱嘿”、“图全苟免”的一方面,也经常向当政者进言,或委婉讽劝,或因此逃亡异乡,甚至不惜顶撞周世宗。是“书生”,有其所长,故当政者如走马灯,为维系政权正常运作,皆须仰仗于他,冯道也利用手中的权力,提出雕印儒家九经,为乱世文化传承作出了贡献。要“务实”,所以虽朝代更替,屹立不倒,成为乱世士人求生存的典型。作为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在呈现历史人物的生平时,亦有纪传体所没有的优点,其背景更为立体,亦可使读者对历史人物的立身行事有更深刻的理解。

思问录

试比较《资治通鉴》相关记载与《旧五代史·冯道传》对冯道评价的异同。

结合冯道的生存之道及其政治修为,谈谈你对冯道生于乱世却历仕四朝的看法。

延伸阅读

葛剑雄.乱世的两难选择:冯道其人其事.见:葛剑雄.往事与近事.北京:三联书店,1996

路育松.从对冯道的评价看宋代气节观念的嬗变.中国史研究,2004(1)

严修.重新审视冯道.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

同类推荐
  • 爱恨双刃剑

    爱恨双刃剑

    ?欲寻天下第一楼,必先入天城,退隐的不败神化叶飘摇,携手朱雀宫宫主情梦,重出江湖。一对江湖闻名的佳偶,却是相敬如宾,天城平凡至极,哪知背后危机四起,眼见着她不顾一切地冲入火场,他的胸口突然疼了起来。却只能坐在远处,不能言语、不能动作。当她看到这一切,她的心中会有怎样一番感受?她骇然发现烈火中竟仅是一尊陶俑!并不是她所牵系的人啊!回过眸来那人……
  • 大明之勇往直前

    大明之勇往直前

    酷爱明史的青年,穿越回明代中叶,勇往直前的,开创属于自己的一个时代
  •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

    《政海秘辛——百年中国风云实录》是程思远先生对历史的回顾与总结。从北伐胜利后蒋介石召开的编遣会议开始,直至“文化大革命”浩劫来临,李宗仁逝世止,对桂系与蒋介石集团及桂系内部的诸多有影响的事件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
  • 重生之三国刘琦

    重生之三国刘琦

    刘琦一个在历史长河里很快湮灭的人物刘启一个久经战场的特种兵重生使得二人成为一体天下风云再起争霸谁能登封!
  • 大唐极品驸马爷

    大唐极品驸马爷

    李世民:吾皇子虽多,可都不及贤婿一人!房玄龄:文采谋略,只佩服柳花明!程咬金:武力败在柳花明之手心服口服,就算失败,也要摆出豪迈的姿态!李承乾:天呐,怎么会横空出世这么一个妹夫坏我好事!谁来帮我对付他?李芷柔:我的夫君,就是极品!作为大唐驸马,奇门遁甲.降妖除怪.吟诗作对.妙手回春.装逼犯二,统兵打仗,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如此绝无仅有的驸马爷,谁又能不喜欢?!
热门推荐
  • 重生之只为这一世

    重生之只为这一世

    她—卿汐柠,是现代的一位高级谍报员,在一次任务中不幸被逼迫致死。却不想,是一次重生。风亦晗是天临国的战神,他从来没有放弃寻找她。初见时,他还不知道她就是他还未谋面的、当初心中想的那个小团子。特殊的血脉传承,不简单的身世,不认命的顽强……卿汐柠与风亦晗一起携手走向未来。激动的心,颤抖的手,让我们一起迎接甜甜的恋爱吧!
  • 无夜世界

    无夜世界

    这,是一个没有夜晚的世界,所有人都向往着黑夜,期待着黑夜的降临,终于有一天一个婴儿出生,那一刻,黑夜降临了许久,再次消失不见。。。我写的,不是一个屌丝宅男的自我幻想,我写的是一个故事。
  • 傲娇王妃王爷别追

    傲娇王妃王爷别追

    楚轻丞相府最为宠爱的女儿可惜看上了个眼瞎的王爷,自己最爱的人亲手杀了自己,她重生了!霸气归来,发誓要让他血债血偿真相大白后,某男像个狗屁膏药...
  • 第N次异界大战

    第N次异界大战

    末日突然降临,世界翻天覆地。瓦罗兰大陆英雄联盟、远古DOTA界、传说中的仙人、奥林匹斯众神山等等等等轮番上场,且看少年孙烨如何玩转新世界。
  • 毒尊为圣

    毒尊为圣

    赢者为王,败者为寇。成,乃至天意;败,乃是人心。心所念之,必有所成。
  • 十二色学院

    十二色学院

    十二所不同的贵族学院,十二位少年继承人,各自分成两派形成对立局面。“如果我说我们不是亲兄妹,你愿意跟我在一起吗?”他的那份温柔,独属于她。“傻瓜,我是你蓝颜啊!有什么事跟我说就好啦!”他的孤独在遇到她时,无声消融。“白痴!你以为我真的不知道你是女生吗?”他的恶魔腹黑,是他不为人知的一面。“对不起……我们不能在一起……”最美好的初恋,再次出现。其实,她只是想做个平平凡凡的女生。但她的命运,有了他们的改变,注定不平凡。
  • 废柴狂妃:邪王独宠七小姐

    废柴狂妃:邪王独宠七小姐

    【本文一对一宠爱无双:世界再大,有了你,我不再害怕】她是二十一世纪F国惊才绝艳的女特工。特工,佣兵,医生,各种职业角色转换游刃有余。他是异世大陆呼风唤雨高冷傲娇的邪魅王爷一朝穿越,当她遇到他----废物傻子没人爱?---没关系,爷爱。咳咳--身板没肉干瘪---没关系,爷等。什么御宠兽,召唤灵兽,驾驭神兽统统不在话下。什么炼药,炼器,炼金根本不是事儿等等---该虐的人,该虐虐,该死的人,一个不留!有人爱,有事做,穿越成异世将军府七小姐这事儿看起来美,做起来更美!
  • tfboys之三生三世在一起

    tfboys之三生三世在一起

    三位女主角和男主角都是非常有钱的世家,他们各自经历了自己的三世后,终于如愿以偿的在一起了。不过,就在他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时,他们的生活又无缘无故的闯入了三个虽美丽但心肠狠毒的女孩,他们的结局又会怎样呢
  • 除魂

    除魂

    你,其实生活在一个你意想不到的世界,一个你以为荒诞的,却真实地可怕的世界。若你不胆小,我请你借助我的眼,一同揭开这世间的秘密。我,就是夏北,一名隐藏在都市间的除魂师。
  • 霸道总裁的指定爱人

    霸道总裁的指定爱人

    这个总裁有点霸道,有点冷血,科缺偏偏爱着平凡的她。五年后的相遇,还多出来一个可爱的糯米儿子,再艰难,也要把该死的女人和可爱的儿子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