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984700000034

第34章 炉边谈话

? 大外交:世界需要均势

亚洲的一体化问题实际上是21世纪最大的历史悬念,因为美国及其盎格鲁·萨克逊联盟早在大英帝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历时数百年,已经十分成熟;欧洲自西罗马帝国崩溃之后就一直锤炼在战火中,殖民时代和工业时代聚敛了足够的财富,社会和民族既保持了各自的特性也促成了社会共识,又经过冷战的挤压,无论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都已经达到了建立一体欧洲的程度。如果说美国是依靠以盎格鲁·萨克逊人为核心建立起全球联盟体系的话,那么欧洲就是地区一体化的表率。在21世纪,如果亚洲的一体化能够形成,那么在这个世界上就注定形成了一个三足鼎立的格局;反之,如果亚洲还是一如既往地处于分裂状态,那么整个世界都会处在不确定的漩涡之中。

亚洲如果形成一体化的话,那么必然会首先经历这样一个步骤,即首先形成亚洲内的板块,如俄罗斯及其一些亲近国家、阿拉伯板块、东盟、东亚、南亚等诸多次级联盟,然后才会实现大亚洲梦想。现在看来,亚洲的中国、日本和印度,在这三者中,无论从历史、地理位置和经济规模来看,未来的几十年里,只要中国还能保持目前的发展态势,中国就会成为三者中的决定性因素,即只有在中国得到足够的尊重和自信的时候,才能推动亚洲真正向一体化迈进。

可以说得很明白,中国要联合日本、印度,就是要促成三极均势的建立,以对抗盎格鲁·萨克逊人一统天下的野心。原因很简单,在无政府状态的世界中,维持均势就是维持自身利益的最好办法。联合国曾于1965年通过《关于不允许干涉各国内政的宣言》;格劳秀斯在阐述他的自然法的时候,第一条就是“不侵占他人所有”。埃默生·瓦特尔也附和说,“如果不尊重每个人的私有权,(人类社会)就会成为一个充满强盗和尔虞我诈的演绎场”,所以,“国际社会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培养正义的责任感:每个国家都应该尊重他国的私有财产,还有他们的权利,以及他们安静地享受这些的权利。”但事实是怎样的呢?实际上联合国就是大国维持均势的一个交易所,也是教训那些国际社会街头小混混的最好工具;格劳秀斯要么是想用这些教条约束那些国际社会的弱者,要么是在胡言乱语,因为他的国际法从来只是大国制裁小国的借口而从来没有一个大国自觉遵守这些现代的汉漠拉比法典。相比之下,倒是中国古代的历史没有披上这些虚伪的外衣,显得朴素和诚实得多。

在欧洲和美国,只有那些现实主义思想家才值得尊敬些。如休谟的《论均势》、汉斯—摩根索的《国际纵横策论》等。他们告诉人们,当欧洲国家是国际舞台的主要角色的时候,它们也同时成为国际社会矛盾的策源地。只有欧洲国家维持一个均衡机制的时候才能确保任何一个欧洲大国不能支配其他国家。

这种机制像是一种自动反应机制——当欧洲任何一个大国谋求称霸欧洲的时候,其他欧洲大国就会自动联合起来反对。当反对成功后又重新构筑起另外一个均势机制。这种自动反应机制在欧洲已经历时良久。法国路易十四王朝、神圣罗马帝国查理五世、俄国沙皇亚历山大、拿破仑帝国时期、希特勒第三帝国等都企图统一欧洲,但结果都失败于这种联合起来的反抗。正如英国人培根所言,当英王亨利八世、法王弗朗西斯一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五世共处一个时代时,其中一位如果有任何想越过樊篱之举时,另外两个国王立刻就会联合起来干涉他,使之恢复原来的平衡。其实,这种反对一国霸权的机制古已有之,无论是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还是在希腊群雄割据时期都是如此,现代全球化令整个世界融合在一个村子里,但丝毫没有改变这一相互制衡机制,它依然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国际社会的主题。

对中国而言,支持欧洲的统一计划、遏制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努力促成亚洲联合力量的形成是理所当然的事。无论是强硬的拿破仑还是懦弱的宋代王朝都明白这个道理,而只有纷乱、相互诋毁的亚洲才会令欧洲、美洲嘲笑。在未来几十年里,是构建新的国际均势体系的好机会,中国是亚洲的传统大国,理应有此责任保护亚洲的整体利益。

国际政治学家罗伯特·杰维斯认为:“一国国力的强盛如果大得已经对其他强国构成威胁,那它自己也会招来对应的威胁:任何强大帝国对国际社会的统治企图都必然要面对一个反抗者联盟。”杰维斯所总结的就是欧洲的历史教条之一。类似太阳王路易十四图谋欧洲的梦想破灭、拿破仑帝国经典的覆灭、哈布斯堡家族的辉煌不再、希特勒纳粹野心的失败等,都告诫欧洲和世界大国,任何大国企图统治世界的话必然要思考自身是否拥有对抗一个强大联盟的实力。即使是在今天,其他国家同样也面临一个赌注:加入称霸帝国的阵营还是加入反对联盟的阵营?不仅仅是小国经常面对这样的问题,现代大国也同样需要回答这个问题,尤其是美国的力量是历史上从没有过的强大,它的优势非常明显,并且,从历史角度来看,反对联盟也有失败的时候,如罗马帝国的建立;蒙古帝国几乎击败了所有的联盟或单一强大对手;中国历史上的秦帝国同样也将其他六国联盟永远消灭了。比较而言,美国相对同一时代的任何大国或国家联盟都要强大得多,难道美国就没有重新征服世界的能力吗?中国是一个处于上升阶段的潜在大国,显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

? 中国人、日本人、印度人:我们都是亚洲人

在建立日中印这个轴心的过程中,以目前的偏激民族主义者看来,中日间的矛盾几乎是不可调和的。其实,尽管中日间的矛盾在近现代史中非常深刻,但在波澜壮阔的世界历史中,无论曾经有过多么残酷的战争,大国间仍然保持着时刻合作的可能。中日间在2000年的历史中也只是在近现代才兵戎相见,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日间的历史共融性与和谐性远远比相互间的矛盾要深远。

即使是在现代,中日同时作为世界大国,同样可以构建许多共同利益。如在1993年后,中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日本与中国此时看起来更具矛盾——在俄罗斯石油资源的争夺上表现得很惹人注目(如安纳线与安大线之争)。但在南面,中国和日本都同样对中东的石油依赖程度很高,当泰国主张修建克拉运河的时候(日本一直积极支持泰国修建通过克拉地峡的类似工程),中国一方面因经济发展而面临能源紧张,一方面担心因台湾等问题面临美国封锁马六甲海峡的威胁,所以有可能促成中日泰共同修建克拉运河,这实际上表现出中国和日本对马六甲海峡和中东石油有共同利益的一面,当马六甲海峡为第三方威胁的时候,中日就有了共同行动的可能。在中国一直就有“马六甲困局”的说法,即中国通往印度洋的航道大多都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而美国在马六甲海峡周围拥有许多盟友和军事基地,如新加坡与美国的同盟关系,美国在泰国的军事基地等。中国在经济发展中必然需要大量的航运和石油进口,这在战时将是一个非常不利的局面。

在现实中,中日同时都对中东的石油供给线有迫切的需要,一旦面对共同威胁的时候,中日间还是有携手共进的可能。同时,仅以这条石油供给线为例,鉴于印度的位置,中日显然还需要和印度联手,而一旦印度经济与中国经济和中日间经济一样密不可分的时候,石油作为经济的动力就不仅仅关系到亚洲这三大国其中之一的利益了,而是和三者都有关系,显然,它们有理由合作。

另外,在文明的范畴中看——显然,是亨廷顿先生为我们出了这个题目,中日印三者也存在共性。

不妨首先反观欧洲一下——法德几百年的恩怨在现代不也一样化干戈为玉帛了吗?

提到中国和日本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到中国和日本的民族情绪。

近几年,我们可以从网络上看到,中国和日本的民族主义都很活跃,民族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国家间基本的民间政治,尽管它不能代替政府,但它无疑可以长久地、潜在地影响国家政治,有时它也会像火山一样猛烈爆发。我们知道,现代民族主权国家政治思想体系都是起源于欧洲,参考欧洲民族与国家、民族国家间政治合作和竞争等发展、演变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利奥波德·冯·兰克论述的民族主义在国家政治和国际行为中的作用最有代表性。对我们来说,利奥波德·冯·兰克的论述最伟大的意义就是为现代欧盟——一个团结的欧洲提供了思想论证。他告诉欧洲人,他们是拥有统一性的,可以团结得像一个国家一样。因为他们拥有共同的宗教、相近的传统习俗、政治和血缘相通的王室、还有得到共识的现代国际规则和具体的运行机制,在历史上,他们也有过一致对外的历史,如十字军行动、对抗亚洲腹地游牧民族的入侵等。所以,他们完全有可能结成一个完美的共同体。是不是中日间也有许多共性呢?中日间的文明有共同的历史渊源、文字一样、儒家和佛教都是文化思想的主体,种族一样,都属蒙古人种,民间传统习俗和建筑、服饰等都有许多共性,如果说中国汉族可以和差异巨大的周边游牧民族都能融合为一个国家,为什么与更为相近的日本人反而渐行渐远呢?

利奥波德·冯·兰克在论证欧洲具有统一意识的时候,正是欧洲政治日渐成熟和波澜壮阔的时候。普鲁士对德意志民族统一的追求、1848年冲击整个欧洲的革命、还有维也纳会议等这些都表现出欧洲的政治多么复杂,从民族主义角度看,普鲁士的民族主义战争对现代欧洲的影响最大;而1848年的革命是遍及整个欧洲的,并没有止步于民族这个界线前;此后,维也纳会议第一次确立了欧洲协调(theConcertofEurope)的原则,并为之建立了完整的体系——维也纳体系。这表明,欧洲有强烈的民族主义,但也有很强烈的统一意识,最妙的是,这两者间并不是绝对的矛盾,它们甚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和谐地共处。这对中国、日本和印度最有比较意义,如果说中国、印度和日本是亚洲的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话,中国历经2000多年,周边又有许多异族,但中国的民族主义一直很强烈,致使凶猛的异族的入侵往往以和睦的政策代替原来的民族隔离政策。鸦片战争后的亚洲革命如同1848年的欧洲革命,同样遍及日本、中国还有印度;至于类似维也纳体系那样的协调体系则已经存在很久了,那就是中国与周边建立的保护体系。这样,欧洲和亚洲在大国合作上还是有共同性可循的,也就是说,亚洲国家间的矛盾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像法德那样的合作也有可能在中日间展开。

亚洲的政治家迟早会与欧洲的政治家一样,也对地区统一抱有同样的信心和认识,因为这关系到亚洲整体的兴衰。梅特涅的助手根茨论述道:

“(欧洲)各国组成的社会是现代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

“欧洲命运取决于在总的体系中占有优势的列强的国际体制”;

欧洲的命运最终取决于“欧洲的联合构造(federal constitution)”。

自然,现实政治家的政策不可能像思想家那样仁慈,梅特涅的民族政策显然带有压迫与强制色彩。在亚洲,前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一直就是寻求亚洲价值观的坚定支持者。

我们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利奥波德·冯·兰克的民族主义思想,因为他阐述的统一欧洲并不是以消灭民族主义为代价的,而是认为二者可以共存共荣,这对在全球化中如何保持民族特性来说很有意义。利奥波德·冯·兰克的《宗教改革时期的德意志史》一书是表达他本人对德意志民族的认同和亲切感——在宗教革命中,德意志民族第一次认识到团结的重要,这对后来德国的统一至关重要,这也表现在他的《普鲁士史》中:“祖国的发展与自己主张的一致,这是一种幸福。”利奥波德·冯·兰克认为:法国大革命以前欧洲主要演绎的是欧洲列强争霸,而这之后的欧洲民族主义普遍崛起,并且掺杂到国家政治和欧洲政治中来。

利奥波德·冯·兰克的民族主义也论述了每个民族都有的共同性,那就是每个民族都是一个社会,都拥有各自的价值观,世界的普遍价值观并不能在这里完全应验,每个民族的价值观都是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有它自己的运行状态和环境。——中日印间一体化其实也并不是民族的一体化,正如欧洲的一体化并没有抹掉欧洲各个民族的特性一样。利奥波德·冯·兰克认为民族主义应该得到保持,中国和日本的民族都有自己的特性和利益,彼此间不能因为历史中的战争而否认这种特性和利益,那将无异于种族歧视。现代社会已经不是一个依靠民族征服来获得天下的社会了。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精神、思想,如果说现代社会仍然有民族同化,那也是在首先接受现代社会共识的环境下并且是依靠社会竞争魅力吸引他人而不是南非以前那种种族隔离和征服。

在相互依赖的今天,民族主义利益在事实上已经不可能孤立于全球利益之外。这也就注定了民族主义利益必须要融合在全球共享利益之中。利奥波德·冯·兰克所说的民族主义与地区共同体也就有了现实基础,而不是一种过于理想化的东西。“不管我们内部有多少纷争,也不管我们的发展水平如何迥异,也不论我们以往是否经常处于敌对,当面对外部世界的时候,我们就是一个整体。”在《论列强》中,他做了一个比喻:在一个会议中,如果只有一个发言人高谈阔论,或者其中所有人都重复一样的话,那么这个会议就是一个百无聊赖的会议,而“只有经过自由发展的、许多的拥有不同个性的人集合在一个更高的境地,或者处于互相争论和补充的状态中才能让这个集合更有意义,才会使人兴奋”。同理,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其中一个处于绝对优势的国家或民族将毁灭其它国家或民族,而把它们混合起来的结果正相反,毁坏的是每个不同个体的特质,从而将产生新的集体和谐。”

当然,在利奥波德·冯·兰克那个时代,还看不到欧洲统一的曙光,兰克只能认为维持欧洲均势是最好的办法,这需要自觉,而自觉在政治上从来都是一句空话——如果有自觉,历史就不需要演变了。中日印间还没有达到欧洲统一的那种程度,但在一体化的初期却可以采取一种以均势为基础的联合来保障共同利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渐演化出最佳合作机制来。它保障各国主权独立,也不限制他国内的制度,更不可能强调一国的优越性而采取干涉他国内政政策。三者之间处于一种平衡状态。英国外交大臣卡瑟尔累和坎宁就是这种均势思想的积极支持者,这显然是英国希望维持欧洲大陆均势,不想看到一个联合的欧洲,而梅特涅所主张建立的神圣同盟则是一种以一个强大的帝国重新构建一个大欧洲,而利奥波德·冯·兰克则很好地把他们二者的观点中庸到了一起。

利奥波德·冯·兰克最注重强调的就是民族国家与国际社会应该融合,彼此包容,即“没有这两者的结合,世界将一无所有”。

尽管利奥波德·冯·兰克强调民族主义与国际社会的和谐相处,但他终究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明白不论是欧洲还是世界归根到底还是一个利益与权力的世界,大国间的角逐决定着这个世界的发展方向。在《世界史》的序言中他这样写道:“历史发展不仅仅由古老文明决定方向,更主要的是来自于各个国家间不断的争权夺利和争霸战,这是更为强有力的推动。”在《论列强》中,他也说,历史的表面充满了战乱、动荡和国家的覆灭,但在这表面下是更具长远意义的正义、社会精神和创造性——“这些因素互相作用和不断演绎,它们像生命一样有繁盛、有衰老、也有轮回——这导致一个包罗万象、更具价值和更深厚的社会,这背后就是世界历史的秘密。”

大国均势一直就是古代和现代国际体系的最根本的决定因素,中日印的联合就是构成一个新的世界大均势,即亚洲、欧洲和美洲三大均势体系。这不仅仅是中国和日本、印度各自间矛盾的化解或激化,而是世界要求的趋势,如果有谁仍然以自家的矛盾为政策主调,这个世界必将抛弃这些狭隘者。因为这个世界一直有自己决定幸存者的一套规律——“世界历史如同汹涌的海浪,总是摧毁建立起来的世界秩序和体系,并在潮水退去后露出一个重建的世界。”

大国间的均势也在不自觉地运行着支配这个世界的潜在规律。

民族主义其实自古就存在,并且一直是国家政治的主体,原因就是历史上的国家多按照民族属性构成,由一个或几个主体民族决定这个国家的一切。现代的世界还是一个以民族国家为主体的世界,民族主义仍然是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忽视的重要问题。即使是美国这样的移民国家也有多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并且各个族裔间的融合也远没有达到完美的程度。而在众多的第三世界国家中民族问题更为突出,如在非洲,“族裔分裂”(ethnicsplitting)引起的问题比比皆是。

对中国和日本、印度来说,彼此间由于同样有历史争端,也就同样有对立的民族主义,对此,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建立像法兰西民族和德意志民族那样的和解机制,也只有这样才能共同强大起来,不难想像,如果德国和法国充满像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那样的冲突,谁还会重视欧盟这样的联盟呢?那样的欧盟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

在构建日中印轴心的过程中,最大的阻力还是来自日本、印度对中国的担心:在中国国力堪弱的时候,日本和印度必然认为中国的力量还不足以担此重任,难免有轻视之心,故中国要想真正构建起这一联盟,最决定性的力量还是自身的实力,但联合的策略同样至关重要——不可能像日本那样采用战争手段。

以前我们总说外交是一个国家内政的延伸,但在全球化的时代,全球大势有时是决定国家政策最为重要的因素——当欧洲和美国两大势力集团已经建立起来的时候,亚洲如果还是一盘散沙,那就会重新形成一个冷战时代,亚洲各国也就不得不重新沦为欧美角逐的战场。“国内政治常常会扰乱(联合制衡这一全球均势原则)、进而会妨碍联盟的共同行为,甚至进入形成一种意识形态争论的状态中。如果一个国家内部同时出现支持盟友和反对同宿敌结盟的形势,那么国家政策做出抉择就更显得异常艰难——同传统盟友结盟轻而易举,而当需要同原来的宿敌结盟就显得困难重重了。”

? 中印交易:利益共享

中国和印度之间明显有三个障碍,即地理、边境争端和亚洲大国竞争。中国尽管和印度相邻,但从历史上看相互交往并不算频繁,两个文明规模、互相交流和影响力等方面不成比例,这显然是由于中国和印度之间隔着一个世界屋脊,交通不便导致交流不畅。边境争端则是英国人在现代中国和印度之间种下的火种,在此之前中国和印度几乎没有什么矛盾,自然,地理障碍既隔绝了贸易也隔绝了战争。而亚洲大国之间的竞争则是未来和现在的主题之一。

只要消除了中印之间的这三大障碍,那么就会发现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前景非常广阔,彼此都是一个非常庞大的市场,彼此的相似性远远大于彼此的背离。即使都是崛起类型的经济大国,但由于崛起的道路不尽相同,因此彼此的合作前景也是大于彼此的竞争,如中国的经济发展是依靠制造业,而印度则主要依靠服务业,彼此间有巨大的互补性。这点在计算机方面表现得很典型,中国的计算机硬件制造如果能和印度享誉世界的软件业展开合作,那么必将在世界计算机经济市场上占有绝对份额。

如果印度和中国都有诚意化解彼此之间的障碍,那么会发现这三大障碍并不是不可逾越。地理在现代实际上已经构不成阻碍交流的障碍,只要商人看到两大市场间的巨大利益,那么中印之间就会在青藏高原上投资一切形式的交通,如机场、公路甚至铁路。边境争端在现代也不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如果说以色列和巴勒斯坦都能开展经济合作,那么还有什么不可以的呢?这在中国也不是没有实例,中国和日本之间也存在海洋划界分歧,甚至中国和日本之间政治交往有时十分冷淡,但彼此之间的经济往来却异乎寻常地频繁,中日彼此都是对方的主要贸易国。还有如中国和俄罗斯,中国和越南等都有边界分歧,但这都没有成为彼此发展经济的障碍。如果说我们能和日本、俄罗斯、越南等国家搁置争议共同发展,为什么就不能和印度做同样的交易呢?至于中国和印度之间在亚洲影响力的政治竞争,似乎是一个长远的、无法调和的矛盾,其实不然,别忘了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利益的竞争,如果能在利益分配上达到利益共享,则就是一个双赢结果。这同样可以找到案例,即美国和加拿大、美国和英国、法国和德国那样的合作关系等,都是良好的国家利益共享、结果双赢的模式。中国和印度彼此之间其实矛盾并不大——所谓的领土争端和国家发展竞争是国际社会的普遍现象,合作带来的利益远远大于彼此争夺带来的利益,是共同出去捕猎还是争夺眼前的一点点食物?

在2005年,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世界三大铁矿石公司联合大幅提价,幅度高达75%,由于中国是世界钢铁生产大国,并且钢铁是许多行业的必须原材料,这种大幅提价对中国的冲击可想而知。而印度也是一个铁矿石出产大国,中国是印度铁矿石贸易第二大国(每年有5000万吨的进口量),如果当时中国和印度在这方面有相当程度稳定的合作关系,那么中国在与巴西和澳大利亚的谈判中就会多了一个有力的筹码。

类似的合作中国和印度之间将越来越多,并且更为重要的是国家整体的合作,这将是一个开创发展中大国良好合作的模式。如摩根士丹利(MorganStanley)首席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Roach)就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合作具有很好的前景:“中国和印度正在经济发展竞赛中领跑,但它们的领跑方式截然不同:中国依靠制造业,印度则依靠服务业。这两个国家可能会共同开创一种更广、更有力的全球化模式,并给发达国家带来压力。中国以制造业主导的推动力绝对惊人。工业在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中的比重从1990年的41.6%,增加到了2003年的52.3%。在这13年间的GDP累计增加值中,工业产值占了整整54%。服务业对印度经济增长的推动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印度GDP中服务业的比重从1990年的40.6%,上升到了2003年的50.8%,占同期印度GDP累计增加值的62%。如果中国制造业带动的增长继续,并且印度成功实现罕见的服务主导型发展战略,那么富裕的工业国家将面临巨大的新挑战。”

蒂芬·罗奇在这篇简短的文章中还只是简单列举了一些经济数字,也只是说中国和印度各自的优势共同对发达国家构成了挑战,还并没有大量说明中国如果和印度展开类似法国和德国那样的合作将会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我们知道,经济学中1+1的合作模式往往产生惊人的效果。

? 提洛同盟原则

任何同盟的建立都需要遵守古希腊的提洛同盟原则。

所谓提洛同盟就是指雅典同盟,即以雅典为首的希腊城邦为对抗另一个希腊联盟,即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以及后来用于对抗波斯的进攻。这种同盟有一个重要的经济原则,即所有盟国成员都必须将自己的一定资金存放在一个共同的地方,以备统一用于战争。这一原则有两个显著的好处,一是可以有效提高资金、资源的使用效率;另外就是可以有效地制约各个成员国,使联盟成员不易背叛。

历史上许多同盟即使在建立之初并没有明确规定这样的原则,但都在实际上遵循它的精神。如二战时,美国成为世界反法西斯的大本营,尽管华盛顿和莫斯科、伦敦、南京没有明确规定出“提洛同盟”的原则,但实际上美国依照世界反法西斯的形势,以及先欧后亚的政治原则而具体分配支援各个战场的物资比例,事实上就是执行了提洛同盟原则。

当然,今天所说的提洛同盟原则已经被赋予了现代意义和和平意义,即不再是简单地将成员的资金收拢到一起,统一支配,也不再是为战争而准备,而是用各种经济协议、合同、法律条款、国家条约等将各个国家紧密地联系起来,也不再是为了一场战争,更多的是为了共同经济发展,为了分享利益,也是为了和平的经济竞争。

欧盟的建立也是遵循了这一原则,如首先建立欧洲煤钢经营联盟等。目的就是为了使同盟的所有资源得到统一支配,以便行之有效地共同对付敌人。同时也防止像提洛同盟那样最后演变成雅典利用掌握共同财产的权力而走向帝国,把原本平等的成员盟国变成附属国、征服地。建立共同管理的煤港联营就是任何一个成员国都不能独自控制资源,也就不可能企图建立帝国,这样就有效地防止了任何成员窥视权力。

这就是现代意义上的提洛同盟原则,也就是在全球化大趋势下,如何真诚的进行区域国家合作的办法。无论是欧盟那样成熟稳定的区域合作还是美国建立的美洲国家组织,或者东盟那样松散的地区联盟,这个原则都是一个对成员公平、消除野心的唯一办法。今后世界各种地区组织的合作都必将遵循这条原则。

同类推荐
  •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营销文案写作范本

    本书分15章,共100多种文体,详细阐述了市场调查文案、市场营销计划文案、新产品开发与推广文案、价格文案、营销渠道管理文案、促销与推广文案、推销文案、广告策划文案、公关文案、营销人员管理文案、客户管理文案、零售店营销文案、国际营销文案、谈判文案、合同文案、等内容。这些文案集中体现了企业营销观点、经营理念和策略方法。
  • 美国本科申请“十话十说”

    美国本科申请“十话十说”

    本书是一部专注于美国留学的教育用书,包含进入美国名校所需的必备知识,内容涉及自我认知、申请步骤、申请规划、考试、选校、申请文书、课外活动、奖学金、大学专业等方面,注重学生的自我定位,并以“十话”(10个话题)形式依次予以解答。
  • 非常试题大公布

    非常试题大公布

    “更快,更高,更强!”奥林匹克的格言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它已成为人类战胜自我、奋勇向前的精神力量。奥林匹克运动的倡导者顾拜旦说,奥林匹克精神是人类吸收古代传统构筑未来的力量之一,这种力量虽“不足以确保社会和平”,但仍可促进和平;虽“不能更加均衡地为人类分配生产和消费物质必需品的权力”,但仍可促进公平;虽“不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免费接受智力培训的机会”,但仍可促进教育。和平、公平性、教育性,在他看来就是完整、民主的奥林匹克精神。
  •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权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人权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人权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需要认真研究。本书的研究只是初步的。希望本书的出版对进一步深入研究这个问题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主持人语言逻辑与管理制度研究

    对于主持人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堪称主持人最重要的“武器”。从逻辑层面来研究主持人语言,既将此类研究大大推向深入,同时也给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无疑具有开拓意义。此外,主持人队伍曰益壮大,对这一群体的管理也越来越成为“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既熟悉主持工作又精通管理,还具有深厚理论功底的人来攻克。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界当道士那些年的事

    异界当道士那些年的事

    五国互相征战,杀伐不断,地府冤魂猛增,不愿投胎,转轮圣帝无奈之下,唯有让人去干涉战争,而人选————
  • 24号许愿师

    24号许愿师

    你好,我是24号许愿师,你的愿望是什么?我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许愿!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异梦萦绕男神离我远点

    异梦萦绕男神离我远点

    她,叶氏集团的大小姐,娱乐圈的双奖影后,戏精本精,可盐可甜的小仙女,贼能说道,古灵精怪,擅长叶式尬吹。他,顾天公司的总裁,红遍全球却不为人知的歌手、创作人G,表面温柔细腻,对爱情专一,唯爱女主。当缘分降临,她遇见他,一场场异梦,将两人牵引在一起,到底是镜花水月、最终成空,还是打破梦境,回到现实,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一场梦中的爱恋纠缠吧!
  • 十宗罪6

    十宗罪6

    我是蜘蛛老师的忠实读者,喜欢他写作的悬疑作风,这本书是我延续蜘蛛老师的作品,也是我第一次写推理系列小说,为此,我通过网络、电视、报纸不断地在搜集一些离奇的凶杀案,继续使用蜘蛛老师作品里各怀绝技的特案组四人,延续十宗罪的发展,在我看来,十宗罪不可以停笔,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将会不停的有离奇古怪的案件发生,有些可以用科学解释,有些我们不得不踏入另一个空间来思考。本书的案例均为真实案例,案发地区和案发人物均为本作者编造。
  • 独饮半醉往事与酒吞

    独饮半醉往事与酒吞

    “告诉你件事情哦,这件事情说的复杂一点呢,就是每次看到你我的肾上腺激素都会爆增,雌性荷尔蒙分泌明显不受控制,导致面红耳赤心脏狂跳……”“说的简单一点呢……”“简单一点呢,就是……”“我爱上你了……”
  • 姹紫嫣红开

    姹紫嫣红开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叶臻真是二十年,不不,是三十年怕井绳,怎么回事,看着他温柔的眼神会心跳加快,原则呢,信念呢?
  • 风滚草与果实

    风滚草与果实

    这是一个故事,一系列事情组成的故事,故事不一定是童话,因为威胁不止来于野兽。随便吧,魔幻小说什么的简介最麻烦了,到时候又要说我写的复杂,哼!
  • 末世魔法门

    末世魔法门

    2012末日来临,是毁灭么?也许是重生。有得就有失,有失就有得。科技法则崩塌,魔幻法则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