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03900000010

第10章  葬的种类

在我国民间,人死后都要葬,因为人们认为只有这样,死去的人才能够得到解脱,或则能够得到重生。但葬的方法有着诸多种类,比如最为普及的土葬,人们认为人死后要“入土为安”,只有把死者土葬,死者才能够安息,这也表示着“回归自然”。

1.土葬——入土为安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古代大诗人陶渊明《挽歌》中的著名诗句,表达的虽然是诗人对生命的豁达感悟,却也传递出千百年来人们对“入土为安”习俗的推崇和传承。

土葬,又叫埋葬,主要葬式之一,流行于世界各地。所谓土葬,就是指把死去的亲人装入棺内,埋入地下的一种殡葬形式,在殡葬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土葬概况

土葬,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期。在西欧,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时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各家庭(宗族)亦有固定的墓葬场。土葬墓一般葬一个遗体,但也有数人或氏族(家族)合葬的。墓室大多有不同质地的棺材和殉葬品。在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墓葬的殉葬品甚丰,甚至有人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土葬衍变为多种形式。

在中国,土葬的形式主要有:竖穴墓(土坑墓),旧石器时代晚期一直流行;大石墓、瓮棺葬,流行于新石器时代至汉代;石棺葬、砖石墓,战国时期以来一直流行;洞室墓,始于战国时期,盛行于六朝以至隋唐;木椁墓,大约始于商代,汉以后少见;船棺葬,战国末期到汉初盛行于四川一带。

土葬的形成

为什么会形成土葬的习俗,这与人们的观念有着密切关系。他们认为死者入土是人的必然归宿,《周礼》中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韩待外传》中说“人死曰鬼,鬼者归也,精气归于天,肉归于地。”《礼运》也说:“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古人认为人死后形体埋入地下,脱离形体的灵魂才可以归于天。于是,土葬与鬼魂观念密切联系在一起,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到现代,人们在埋葬死者时,都要为之随葬大量的物品,包括各种用具、食物、装饰品等,目的是让死者的灵魂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得更好。

在岭南地区,最有地方特色的一种常见葬风是二次土葬。这种二次土葬的风俗,在明清两代随着闽西和粤东华人大批南下,在马来西亚落地生根,也成为马来西亚常见的华人葬式之一。二次土葬是在人死入土安葬3年或5年,甚至更久以后,重新起死者遗骸之残骨于地下,另再埋葬。二次土葬的做法通常是:等尸体软组织彻底分解腐烂之后,再打开棺罂、捡骨,用白酒洗净,然后按人体结构,脚在下、头在上、屈体、装入陶罂(罐,俗称“金罂”),盖内写上死者世系姓名,重新埋入地下。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二次葬,又称为“洗骨葬”或“捡骨葬”。

盛骨陶罂也有俗称为金罂、金塔或金城。金罂不一定在原地下葬,而多会另行选葬在所谓的“古地”。以前,当二次土葬曾是广东盛行的习俗之时,有条件的人家第一次埋葬亲人并非葬落永久之葬地,而是等待屍骨腐化,择地再葬才正式修坟;无条件造坟的人家则将“金罂”寄放在安全的山洞中,或在山坎上挖一小龛寄放,等待再修墓造风水的时机。在中国,也有一些农村中有集体“阴城”,供村中的人家寄放,在马来西亚则少见此俗。

在中国,“二次葬”拾金,骨骸将入“金罂”的时间,大体都在农历八月初一起至寒露前。本地则时间不拘。

自明清以来,把迁葬与财富利害关系结合的观念流传以至东南亚,二次葬往往涉及现实的功利因素。事实上,很多家庭是在相信风水有助财富的观念下,接受风水师的劝告,自行拾金,迁葬先人。

土葬,作为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葬式,其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礼仪繁琐复杂。远古时期人们的丧葬极为简单,不立坟墓,也没有礼仪和祭祀,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适应统治阶级和礼教思想的需要,丧葬方式日益繁杂;迷信观念日益浓厚,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隆丧厚葬的土葬礼仪。规定“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棺椁必重,衣食必多,文绣必繁,丘陇必巨”以及“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在今天,这种传统的丧葬观念仍对人们有着很深的影响,成为推行殡葬改革的一大心理和思想障碍。

2.火葬——升天“登遐”

以前,最盛行的葬式应属土葬。自从二十世纪开始,火葬在世界各地被提倡,以节约稀少的耕地。随着殡葬制度的改革,如今,中国大陆的火葬比例为53%,美国为26%,英国为70%,日本则超过90%。

火葬,现在人们普遍使用的葬式之一,是一种处理尸体的方式,具体而言是以火把尸体烧成骨灰,然后安置在骨灰瓮中、埋于土中、撒于水中或空中,甚至以火箭射上太空。

火葬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的火葬,是指以火化的方式将遗体分解为骨灰和烟气的葬式。火葬,距今已大约有4000~5000年的历史,在中国甘肃临洮县寺洼山的史前遗址中,发现的盛有人类骨灰的灰色大陶罐,说明我国的火葬在原始社会就开始了。大约在3000多年前的希腊和印度,也已开始实行火葬,以后逐步流传,许多国家也相继采用火葬,但到公元一、二世纪基督教盛行以后,土葬占了统治地位。此后,直到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火葬才又开始萌芽,19世纪欧洲各国开始了火葬运动。

在古时候,能够推行火葬,原因之一是古代各国战事频繁,官战死在异国他乡者甚多,为了使死者回国安魂,遂决定将死者烧掉,而后将骨灰运回本国再举行一定的葬礼。后来逐渐演变为是对爱国捐躯的一种褒扬,是男子勇敢和军队顽强的象征。而且,在有些宗教看来,火葬是对死者灵魂的净化,认为只有火烧尸体才能使死者脱俗超尘,进入神的世界。到了近代社会之后,许多国家和地区从文明治丧和丧葬改革的角度出发,越来越多的人都采用火葬这种形式,也使火葬成为目前仅次于土葬的一种主要丧葬形式。

在土族,火葬又别是一番情景。首先,土、火葬兼用的土族,对于死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认为:“精肚儿来”的人,就该“精肚儿去”。因此,不管老少男女,一旦去世,即刻扒光衣物,趁尸体未僵硬,使其成母腹中胎儿的蹲坐状,双手合掌,两拇指撑着下巴。入殓时,用绳在一些骨节处绾个结,通常7至13个结。再给遗体套上一件斗篷式葬服,下围布裙,然后装入灵轿。灵轿是人死后才用木板制作的,大小能蹲一个人。到了火葬之时,把灵轿砸碎与尸同化。在焚烧后三天捡骨灰盛于木匣或陶罐内,暂时掩埋。等到来年清明才移埋到祖坟上,以后每年清明扫墓一次。

对于藏族来说,火葬是仅次于塔葬的高级葬仪,享用者是活佛和大喇嘛。对于蒙古、门巴、裕固和傣等族,同样也只有王公贵族、活佛、喇嘛、佛爷、富有者及头人才有权火葬。除傣族外,其他几个民族在火葬时都要耗费大量酥油。裕固族和门巴族是把酥油撒在柴架上;蒙古族则把油涂在包裹着的遗体上。通常情况下,藏族和门巴族都是把骨灰撒在江河中;蒙古族则把骨灰寄放在寺院里;裕固族把骨灰装入红布袋埋葬,并建坟。

3.天葬——早入天堂享极乐

就天葬的起源,有两种说法,既有本土起源说,又有印度、中亚舶来说。一般公认天葬分两个阶段,西藏先实行的是一种无意识“弃尸于野”的”原始天葬”。到十一、十二世纪,随着佛教思想的影响,天葬逐渐仪式化,进入“人为天葬”时期,而后数百年间天葬仪轨日臻完善。在我国的西藏地区,天葬是众多丧葬习俗中最流行、占主导地位的葬俗。

天葬,古老的葬式之一,就是在人死后将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天葬在天葬场举行,各地有固定地点。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出殡一般很早,有专人将尸体送至天葬师首先焚香供神,鹫见烟火而聚集在天葬场周围。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然后,将骨头用石块捣碎,再拌以糌粑,肉切成小块放置一旁。最后,再用哨声引来鹫,按照骨、肉顺序分别喂食,直到吞食净尽。

天葬——寄托升上“天堂”的愿望

天葬,是藏族较为普遍的一种葬俗,又称“鸟葬”,用于一般的农牧民和普通人。藏族佛教信徒们认为,天葬寄托着一种升上“天堂”的愿望。在西藏,每一地区都有天葬场地,也就是天葬场,有专人(天葬师)从事此业。人死后可以把尸体卷曲起来,把头屈于膝部,形成一种坐姿,然后再用白色藏被包裹,放置于门后右侧的土台上,请喇嘛诵超度经。

之后,再选择吉日由背尸人将尸体背到天葬台,先点“桑”烟引起来秃鹫,喇嘛诵经完毕,由天葬师处理尸体。于是,群鹫应声飞过来,争相抢食,以食尽最为吉祥,说明死者没有罪孽,灵魂已安然升天。如未被食净,要将剩余部分拣起焚化,同时念经超度。藏族人认为,天葬台周围山上的秃鹫,除吃人尸体外,不伤害任何小动物,是“神鸟”。通常,天葬仪式都会在清早举行。因此,死者家属必须要在天亮前将尸体送到天葬台,太阳徐徐升起,天葬仪式开始。没有经过允许,最好不要去观看。

天葬这种习俗在藏区非常普遍,也是最为藏族人民接受一种葬俗。依据西藏古墓遗址推断,天葬可能起源于公元7世纪以后,有学者认为,这种丧葬形式是由直贡噶举所创立的。在公元1179年,由直贡巴仁钦贝在墨竹工卡县直贡地方建造了直贡替寺,并在当时推行和完善了天葬制度。

对于天葬习俗,藏传佛教一向认为,点燃桑烟是铺上五彩路,恭请空行母到天葬台,尸体作为供品,敬献诸神,祈祷赎去世者在世时的罪孽,请诸神把其灵魂带到天界。这样的葬法是仿效释迦牟尼“舍身饲虎”的行为,因此西藏至今仍流行天葬。

有这样一个传说,第一个藏王聂赤赞普是通过天梯下凡的天神之子。他完成了拯救世俗的任务后,又沿着天梯回到了天堂。后来他的六位继承者,也都攀登天梯返回极乐世界。但到第八位藏王直贡赞普时,却由于受一个大臣的诱惑,陷入敌用黑巫术的圈套被杀死,天梯从此也被切断。有一种说法认为,为了使直贡赞普的尸体不留在人间,人们借助了神鸟双翼使他飞上了天,就这样形成了藏族的天葬习俗。还有一种说法认为,佛教传入西藏之后,受了如“舍身饲虎”一类佛本生故事思想影响,并认为死者灵魂脱离躯壳后,徘徊49天便可升天,尸体已成无用皮囊,何不赐给大地上的生灵,也算是人生最后的一桩善行,这和佛教教义是一致的。还有一种传说,这种葬俗是由印度僧人帕当巴桑杰传入西藏的,于是天葬早就成为西藏佛教徒们的理想归宿,也成为平民们认为高尚的葬俗。

之所以会形成天葬习俗,同古代藏族的原始宗教及佛教的影响有着密切的关系。“天”在藏族的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不仅作为自然界的天,也是人格化了的“天层”。传说中的天由九层组成;还有的传说若沿着一条天梯向上攀登,天可以达到十三层,最高那层是“赞神”的辖区,也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所描绘的那个琼楼玉宇彩云间的极乐世界。

4.水葬——魂随天意

水葬,葬式之一,是世界上非常古老的葬法。水是人类生命之源,人们对水寄予无限美好的向往和遐想。在许多神话中,都把水和神、幸福、美好、不朽连在一起。因此在安葬死去的亲人时,人们又很自然地联想到水葬。

水葬在藏区很普遍,是藏族的主要葬式之一。在雅鲁藏布江等江河附近,有水葬习俗。尤其是在夏日江河水涨季节,认为水葬不亚于天葬。

水葬——投身于江河湖海

顾名思义,水葬就是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曾流行于大洋洲和亚洲的喜马拉雅山区。大洋洲一些土著居民所行水葬大多将尸体置于独木舟中,任其漂流沉没。不过,也有一些民族惟等级低下的人实行水葬。在印度,所谓水葬只是将尸体焚化后的骨灰撒入恒河。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中国藏族、门巴族的部分人也实行水葬。西藏地区的藏族多实行天葬,只有凶亡者和一些传染病亡者被贬用水葬。四川甘孜及一些草原地区的藏族因缺乏燃料,除农奴主实行火葬、天葬外,一般人均行水葬。水葬必须有固定的场所,多设在江河急流处。人一旦死亡,在家里停放1~3日,点酥油灯,请喇嘛念经,然后将尸体运至水葬场,由司水葬者或将尸体屈肢捆扎,胸前缚石沉水,或以斧断尸投水。到了现代,水葬多针对航海中的遇难者,在举行一定仪式后将其投海。

在世界上,水葬在大体上有三种不同的方式:

1.漂尸式

这种水葬方式就是将死尸置于专门制作的死亡船上,放入江河湖海,任其自然漂流。漂向哪里,哪里便是死者的美好归宿。于是水葬就流行开来,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国家,人们认为水是不朽的,因此许多政府首脑和杰出人物、民族英雄死亡时,就采用此种葬法,不过在东方国家这种葬法却很少见。

2.投河式

这种水葬方式就是将死尸背到河边肢解后,投入河中,或将尸体用布匹包捆后,坠上大石块抛到河中,以供奉河神。此葬式在我国古代和现在的西藏地区比较常见,一般是经济条件较差,雇不起喇嘛念经超度的人家,对死者多用此法。除此之外,对死亡的幼童、孤寡人也采用此葬法。缅甸茵的莱族聚居在茵莱湖的湖区,他们认为,水上出生的肉体,死后也得归于水。所以,除一部分依山而住的人家外,其他水上居民,人死后通常都采用葬身湖底的做法。

3.撒灰式

这种水葬方式就是将火化后的骨灰撒入江河湖海。

作为死者的归依,水葬场地的选择是很严格的,也是基本趋于一致的。藏人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很强烈,体现出利他舍己的博大胸怀和慈悲终生的思想观念。场地一定要请活佛和高僧卜算卦定。而活佛和高僧根据有关佛经风水原理,实地勘探后才会卜定。最重要的原则是远离居民饮水水源;远离生活用水区域;远离居民村落和视野内。在水流湍急、两河交汇、水深拐弯、鱼类众多之处。抛尸的时候,还要捆上石头让其固定在河底不变位置,一来使鱼类吞食方便,二来不让尸体漂浮,免得污染下游。

5.树葬——随风飘送

作为一种很古老的葬式,树葬即是把死者放在深山或野外的大树之上,或者是把死者存放于专门做的棚架上,任其风化的一种葬法,所以又称为:“风葬”、“木葬”、“挂葬”、“空葬”、“悬空葬”。

树葬的具体葬法很多,比如:有的在树杈上以树枝架成鸟巢状或在几个树杈上搭放横木,将死者陈放其上;有的在树上建造窝棚状小屋,将死者置其内;有的将死者悬挂或捆于树上。在我国东北、西南等地区曾有这种葬俗。《魏书·失韦传》、《北吏·契丹传》、《龙沙纪略》等史籍对此均有记述。

现代树葬

所谓树葬,就是指把骨灰深埋在一棵指定的大树下,或者把骨灰撒在土壤里,上面种上一棵树作为纪念的新的骨灰处理方式。树葬没有墓穴,没有或者使用可降解的特制骨灰坛。它只作标记,比如:仅在树下放一块石头,石头上钉一块铜板,写上死者的姓名、生卒年月即可,或者在树上悬挂死者的纪念牌。现代树葬既不留坟头,也不立墓碑,只占非常少的土地。在如今殡葬改革的背景下,树葬的确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殡葬理念和行为之一。

古代树葬

树葬又称“露天葬”。这种葬法在现代北方的鄂伦春族、赫哲族、鄂温克族、以及南方大瑶山的瑶族、贵州的侗族、云南的傈傈族人都曾流行过。其中鄂伦春族人死后用靴皮将尸体裹起架于树上,待皮肉腐烂骨坠下之后,再拾骨埋入土中;赫哲族将死掉的小孩用桦树皮包扎起来,置放于树杈上;广西大瑶山一带的瑶族人对小孩也实行这种葬法,其做法是用破布或棕皮包裹尸体,放于竹筐中,把竹筐挂在山中的树木中,让尸体迅速腐烂,认为这样小孩的灵魂就容易转世投胎;贵州侗族婴儿死后也实行“挂葬”,先把死婴穿好衣服,放在粪箕或簸箕中,用新的布或黑布盖上,挂在村寨附近的山坡的树枝或竹枝上,或用草绳捆好挂上,任兽禽吞食,当地人认为只有这样才能使母亲再孕,否则就难孕或绝育。

作为一种古老的葬俗。云南彝区流传着一则关于“树葬”的传说:“在汉代,诸葛亮在世的那个年代,彝族先祖孟获大将军的妾死了。孟获让属下用帛缎裹尸,葬之在青松树丫上。人们围在树下唱歌、跳舞,悼念这位美丽的妾”。当地还有这样的传说,树葬之后,骨头从树上掉下来,不好处理,于是用桶把裹着帛缎的骨头装起业,或放之于树洞,有说放之于灵房,称为“鬼桶”。

树葬,是西藏乃至全国罕见的一种葬礼形式,在波密县“卓龙”沟内,该沟当地人称之为圣地,雪山,瀑布,原始森林使该地风景优美,景色如画。沟内有一座寺庙属于“红教”,在离寺庙50米左右就是原始森林,树上挂着许多的木箱及用布包着或装在容器里的尸体,多数是婴孩的尸体,据当地人介绍:就因为是圣地,所以在这里安葬,就能使自己的灵魂得以解脱,被安葬的要求也很怪,说是没有做过任何坏事也没有做过任何好事的人,因此限制在了没有满一周岁的婴孩,因为婴孩才刚接触这个社会,所以他既没有做过什么好事,也没有做任何坏事。在这个地方葬着近200多婴孩的尸体,实属罕见,也成为了波密一个重要的特色及景点。

6.悬棺葬——魂归自然,临水峭壁

作为一种让世人惊奇的葬式。在一些壁立千仞的悬崖上,将仙逝者连同装殓他的尺棺高高地悬挂(置)于悬崖半腰的适当位置。当时,人们选择葬地的类型各有不同,而归葬的个体方式也略有差别:或者是在崖壁上凿孔,以椽木为桩,尺棺就置放在崖桩拓展出来的空间;或者是在约壁上开凿一个石龛,尸棺置入龛内;或者是利用悬崖上的天然岩墩、岩沟、岩洞置放尸棺……

悬棺作为中国古代一种奇异的葬俗,可谓历史悠久,自商周时代便已出现,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已知的有台湾、福建、江西、广东、广西、湖南、湖北、贵州、四川等13个省区。

悬棺概况

悬棺,属于崖葬的一种,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葬式之一。在悬崖上凿数孔钉以木桩,将棺木置其上;或将棺木一头置于崖穴中,另一头架于绝壁所钉木桩上。人在崖下可见棺木,故名。“悬棺”这个词,来源于梁陈间顾野王(519~581)“地仙之宅,半崖有悬棺数千”(《太平御览》卷47引)一语。

在1946年的时候,中国学者开始考察四川珙县、兴文悬棺葬,于是将此词作为专称。在旧时期,悬棺葬遍及川、黔、滇、湘、桂、粤、浙、赣、闽、皖等省,主要存在于福建武夷山地区和四川与云南交界的珙县、兴文、筠连、镇雄、等县。据说与珙县悬棺共同存在的还有崖画。

从各地的悬棺葬中我们不难发现,葬具与年代各不相同。福建武夷山地区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属春秋、战国之物。这一地区白崖悬棺的随葬品有龟状木盘及大麻、苎麻、丝、棉纺织品残片、残竹席等。从四川珙县、兴文一带的多系整木挖制的长方形棺,其上为人字坡盖,属元、明时期之物。从珙县地区洛表悬棺的随葬品中发现,主要是以衣服为多,其上装饰繁缛,随葬的竹筷上写有汉字。在古代,悬棺葬工程艰险,耗资大,主要在贵族中盛行。

在三国时期,军师诸葛亮南征路过僰地受阻。他看到天旱地干,就让人放风说;旱灾是由于僰祖坟风水不好,如将棺材移到悬崖上,来年一定好收成。僰人信以为真,就放下战事,忙着迁坟。诸葛亮趁机离去。不曾想次年果然五谷丰登、人畜兴旺。就这样,悬棺葬便代代相传下来。不过,在那个手拿肩抗的年代,悬棺是怎样置于悬崖之上,人们众说纷纭。一种说法是凿岩开路,放棺后又毁掉路;一种说法是先以土填埋崖壁,然后再去土;还有一种说法是崖顶放绳索;有说搭厢架。究竟是什么方法,现在还没有答案。

现在的人不明白古人为什么要将棺材悬置高山绝壁上,这已经成为了历史之谜,目前人们对此说法不一:有的说是借音“高棺(官)”,使子孙后代显贵;有的说是保护先人尸体,不让人兽侵犯;还有说法是实行悬棺的民族过着游猎生活,随山而居,沿山而葬。

同类推荐
  • 河疍与海疍珠疍

    河疍与海疍珠疍

    专门从事水上作业的居民,古时称“疍民”,俗称“水上居民”或“船民”,素来“以舟为居,以渔为业,浮家泛宅,逐潮往来,江舞海噬,随处栖泊”,“以舟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经张寿祺先生考证“疍”是传承古南越语音对“艇”或“小船”的称谓以汉字所作出的音译,意即生活在船上的人家。据史料记载,自秦汉晋以降,在我国的巴蜀、江淮、岭南及闽浙等广大地区早有船(蜒)民活动的轨迹。依此而计,从秦汉始有文字记载至今,船民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了。
  •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永远的家园:土楼漫游

    历经沧桑洗礼的古民居应当进入我们关注的视野。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一种标志。人类栖身居所的演变伴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人类从居无定所到结庐而居,这一小步,竟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今天,面对仍有幸留存在大地上的一座座古民居建筑,一个有历史感的人,不免会想到,那是时间的积淀,是文化的积淀,是先人劳动创造的结晶。
  • 人杰的抒情志

    人杰的抒情志

    读史可以明智,读史亦可以知兴衰,最真实的是历史,而最模糊的也是历史,历史的魅力与精彩就在于此。“人杰”是历史中极具魅力的一群人物。顾名思义,“人杰”简单地说就是人中之杰,是芸芸众生中的杰出人物。既包括那些定国安邦、成就霸业的人杰,也包括那些心怀壮志的豪侠之士,而那些忧国忧民、满怀豪情的文人墨客,也可以称之为人杰。人杰应该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
  • 真日本

    真日本

    虽然人们都呼唤着本真,但本真的东西其实是不让人喜欢的,比如真理,缪塞说“真理的本质是骷髅。”所以追求真理是要被上火刑的,最终他自己对世界都绝望了。陈希我写的日本,也让许多人受不了,但这就是真。
  •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神之门:神秘的中东文明

    走进《圣经》中的神秘土地踏着先知曾经的足迹探索神秘的中东文明!中东是西方文字的起源——腓尼基文字发源地;一神论在此地萌芽与发展;《圣经·旧约》中所叙述的场景在这里;先知摩西带领以色列子民前往的蜜与奶之地在这里;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等均在此地留下了灿烂辉煌的遗迹中东,这片神秘的土地,虽然她所创造的帝国文明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她却是我们永恒的记忆。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万千星光都是你

    万千星光都是你

    五年前,秦氏集团发生意外,秦氏集团全部落入养女秦知恩的手里。五年后,听说秦家真正的继承者回来了,秦知恩被赶出秦氏集团!!秦知恩掀了下眼皮,看了眼在厨房做饭的男人“老公,他们说你不要我了”男人倾长的身影垂下来,喂了女人一颗车厘子,亲了亲女人......
  • 无赖小娇妻

    无赖小娇妻

    车祸?穿越了?她怎么就赶上这时髦了!哎,来都来了,先找个长期饭票呗!抓过一个美男就喊“相公”,不料他竟是个“公公”!纳尼?对食?哈,可以追美男、做米虫,那也不错!可是,为什么他转眼就成了豺狼呢?呜呜,她肿么这么悲催哇!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庶妃惊华:一品毒医

    庶妃惊华:一品毒医

    她是祁王府的七夫人,贱婢出身,王爷厌弃,下人欺负内斗王妃侧妾,外撩世子神医,不小心搅乱一池春水……左手医术为苍生,右手毒术踩小人帝都风云变幻,天下纷争四起身世之谜一一揭开,且看这漫漫逆袭女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太强被游戏运营针对了

    我太强被游戏运营针对了

    我明明那么强!凭什么削弱我的战士啊!!!!!!!!!!!
  • 玉阶苔

    玉阶苔

    上辈子,她一辈子在后宅中与人纠缠争斗,从未感受过家的温暖。重生一次,她要改变这些真心护着自己的家人的结局,清清静静得过完一辈子。只是,她没想到,向来精明的她一个不小心不仅把自己牵扯进了皇家争斗,还把自己给折进去了……
  • 幻镜之门

    幻镜之门

    什么是真,现在是真。什么是假,过去未来皆为假。假能成真,真亦是假!做人真真假假一世,看不清,放不下,梦幻泡影沦为你眼中的世界。它便是你眼中的世界,何必辨其真假幻像。就在幻镜之中寻找我期待的世界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君临

    君临

    此刀当碎虚空界,此剑当开造化权!血戮尘寰世无双,傲视三界笑红尘!
  • TFBOYS之一世爱恋

    TFBOYS之一世爱恋

    Stargirls和TFBOYS相爱的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