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26100000003

第3章 一岁、二岁、三岁,跟着他成长的步伐走积极应对孩子各个阶段的变化

孩子的心里话

爸爸妈妈,请你们别一看到我的点滴成长,就着急着把所有的奥秘都告诉我。有时候,我还接受不了那么多。

虽然我看起来是挺聪明的,但是我毕竟才三岁呀!

艾米和杰森希望能在下个月的月初——5月5日小本三岁生日的时候给他举办一个盛大的生日会(Birthday Party)。

对于美国一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来说,为孩子举办一场有意义的生日会真的是一个浩大的工程。这一场生日会整整占用了艾米、杰森和我三个周末的时间。杰森负责邀请他在基金公司的同事,受邀的同事都会带着自己的孩子一起来;艾米负责联络所有可能前来给小本过生日的亲戚、朋友,以及社区的邻居和社工,一个名单(list)足足有二十来个人;我要负责和小本幼儿园的老师们联系,邀请愿意来参加活动的小本的小伙伴们。因为请来的孩子大多和小本一样大,差不多都是三四岁,所以要确保他们的父母、监护人能陪同;如果像爱丽丝的爸爸那样,因为要加班、有事情没有办法陪同爱丽丝来参加生日会,我要确保有人能准时把爱丽丝送来、接走。总之,在美国,凡是跟孩子有关的事情,都要一千个小心、一万个注意。

如果你觉得小本三岁的生日会只是叫大家来吃吃饭,一起给小本唱支生日歌,一起吹个生日蜡烛,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还记得《绝望主妇》(Desperate Housewife)里奈勒特(Lynette Scavo)给三个儿子举办的生日会吗?那就是一个小型的社区嘉年华——有小型的游乐设施蹦蹦床,有常见的玩具乐高,有每一个社区草坪都会有的滑梯,还有生日会绝对不能少的蛋糕、气球、蜡烛、自助餐等等。当我看到艾米和杰森连夜讨论出的小本的生日会策划案之后,整个人都呆住了——傻傻地站在那里。

“这……这个生日计划书都可以和专业的公关公司的活动策划相媲美了!”我不禁感叹。

“一个好妈妈不仅是一个会照顾孩子的妈妈,还是一个会给孩子带来惊喜的妈妈!”艾米自信地回答。

艾米下决心要给小本一个完美的生日会。望着好几页的、在我看来基本不可能完成的生日策划,我觉得艾米简直是一个“超级妈妈”(Super Mom)。

生日策划第一条:“尽可能地给能参加生日的孩子提供安全的娱乐设施,包括社区的滑梯、秋千等等”;生日策划第二条:“明确有多少孩子对不同的食物过敏,以免产生不必要的麻烦,尤其是那些没有家长全程陪同的孩子”;生日策划第三条:“每一个带礼物来的孩子,在生日会结束时都要从这里带走一份礼物”……

这些条款着实把我震惊到了。说实话,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举办美国孩子的生日会,除了感慨这是一个“超级妈妈”以外,我也表示将尽己所能地帮助大家——一起给小本过一个有意义的生日。

艾米给我安排了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制作一段记录小本成长的视频,在生日会上为大家播放。艾米告诉我,她从怀孕的时候就在琢磨这件事。三年以来,他们一直用镜头记录着小本的成长,他们希望,等到小本成人时,能有一个完整的成长故事,作为礼物送给他。但是由于前些年素材还太少,所以他们打算从小本三岁开始,每隔三年做这样一个视频,回顾孩子的成长。艾米有一个要求,就是这一段视频要突出小本的成长——满月的小本、一岁的小本、两岁的小本,和现在的小本——“一天一个样”。

面对艾米和杰森电脑里上万张的照片和视频,我真切地感觉到,这一双可爱的父母是有多么在意这个淘气的小本。

小本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小本这三年是如何成长的呢?

小本跟大多数美国孩子一样是妈妈在医院顺产出来的,出生后因为体温偏低,在育儿箱里待了三天。小本的聪慧从第一天出院回到家就表现出来了:他睁着大大的眼睛打量着这个大房子,安静而舒适地在挂满风铃玩具的摇床里度过了三个月。虽说半夜偶尔的哭闹让爸爸妈妈难以招架,但艾米总是会在第一时间回应小本的“情感需求”。

从第五个月开始,小本就经常和妈妈一起外出。每天艾米都会推着婴儿车在社区沿着湖慢跑,小本就安静地在婴儿车里欣赏满脸汗水的妈妈和外面的风景。当然,他偶尔也会给爸爸妈妈一点难堪,比如突然在超市里大哭起来——尿了,杰森和艾米一边赶紧手忙脚乱地给小本换上新的尿不湿,一边向周围正在购物的人表示歉意。因为小本的哭声实在太有穿透力了,所以他们一家三口很少一起在外面用餐,生怕在某个浪漫的、高档的法式餐厅里,躺在婴儿车里的小本毫无原因地放声大哭,打扰到周围的人。

五个多月大的小本看到很多陌生人时,会不由自主地害怕起来,用突然的一声“哇——”来跟大家打招呼,同时也能让艾米和杰森瞬间崩溃。在小本一岁之前,他基本只用哭声来跟爸爸妈妈交流——要吃了,要喝了,要换尿不湿了,要出去了,感觉到急躁了,感觉到害怕了。小本唯一使用的语言就是自己的哭声,这对习惯用精妙的英语准确表达自己想法三十多年的杰森和艾米来说,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艾米必须要从小本哭声的音调、长短、喘气间隙准确地分辨出小本需要什么。比如哭声很尖锐,八成就是饿了;比如哭声尖锐得刺耳,还伴有踢腿这样的动作,那就是要换尿不湿了;比如在公共场合突然爆发,那就是因为陌生人突然增多了,小本害怕了。在小本周岁前,艾米和杰森基本没有参加过同事、亲戚的任何活动,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小本;更重要的是,他们觉得处理小本的哭声真的是有生以来最难完成的事情。艾米特别嘱咐我,在视频中,记得回放几次小本不同的哭声——虽然对我来说,那些录音没有什么区别,但是妈妈依旧能分辨出那些细微的差别。

小本一岁多会“Mmm——Mmm——”地牙牙学语。准确地说,他是一岁五个月开始发音说话的。十七个月开始学说话,换做中国的家长肯定不干了——不知道要带着孩子去多少门诊,查查究竟为什么孩子这么晚开口说话。但是这是在美国,一个流行着“爱因斯坦五岁才会说话”说法的国度,艾米和杰森似乎没有怎么担心过这个问题。当然,他们也发现,同龄的女孩子会比男孩子早一点开始说话。他们的耐心最终换来了小本清楚地喊出“Ma Ma”“Pa Pa”的那一刻。

杰森叮嘱我,一定要在视频里写下这一句话——“那是我一生最有成就感的时刻!”小本会说话了,艾米就开始给小本念故事、讲道理,甚至在做饭的时候把小本的婴儿椅放在厨房里,一边跟他介绍今天晚上吃些什么,一边跟小本时不时地进行眼神、肢体交流。

有一天,妈妈对着小本开心地说“喜欢你”,小本开心地笑了;妈妈对小本说“不开心”,小本就一副苦恼的表情。艾米突然感觉到小本已经能明白自己在说什么了,“小本能听懂她说的一切了”。艾米恨不得在一夜之间跟小本说完她所有想说的话,从那个时候开始,从那个小本对妈妈的话有反应的时候开始,就很难把小本和妈妈分开了。可是两岁的孩子终究只能听懂属于那个年龄的话语。有时候妈妈说得多一点、复杂一点,小本开心的表情就会被一脸疑惑取代,似乎在对她说:“妈妈,我现在还不能把所有的事情都搞明白,虽然有时候我看起来是挺聪明的。”本来正在兴奋头上的妈妈,顿时就有一种挫败感,当然也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

小本的两岁是妈妈面临的第一个“反抗期”。在小本两岁这一年,艾米和杰森经历的苦恼和烦闷绝对不是半夜起身,或者小本听不懂妈妈的表达可以比拟的。小本的确是我见过的长得比较大的孩子,身高比同龄人高出小半个头,体重比同龄孩子重八磅左右。当很多妈妈都在孩子屁股后面追着喂饭的时候,小本已经面临准备的饭不够吃的情况了。但是,小本开始变得不那么乖巧,吃饭时会“对抗”爸爸妈妈的要求。妈妈让小本把汤匙放到嘴里,他偏伸手一拍,把汤洒在了桌子上;妈妈让小本吃完饭把饭勺放在碗里,他非要故意掉在地上;妈妈刚把小本放到儿童座椅上,他就站起来坐到桌子上。总之,艾米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她说东,小本做西”的冲突期。这段时间,艾米也明显比以前烦躁。心情好的时候,还能和小本讲讲道理;赶上比较着急的时候,就开始对着小本嚷嚷了。

社区里的社工安慰艾米,这些“反抗”行为其实是非常积极的。因为小本正在尝试掌控自己的生活了——只不过两岁的孩子只能用“反抗”的方式来实现。这些抽象的词语并没有让艾米的紧张情绪有所缓解。但是,正在当艾米寻找解决方案对付逐渐有自己脾气的小本时,这些现象自己就慢慢消失了。

小本在下个月就要三岁了。三岁对于孩子来说有什么新的意义?小本的生活又会因为三岁有怎样的改变呢?

小本要规律地去上幼儿园了,每天都要分出半天的时间跟和自己一样大的孩子一起玩耍。小本现在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了,他会说“我喜欢这样,不喜欢那样”,“我对什么有兴趣,我对什么没兴趣”,俨然一副小大人的样子。有的时候,他会把凳子摞在一起,站在上面,去够厨房柜子里的巧克力豆吃,虽然看着还是挺危险的,但是自从摔过一次,他也知道让妈妈去帮忙了。小本要开始学习西班牙语了——这是因为他住在佛罗里达州的表姑送给他一套西班牙语的动画片。他已经能非常好地照顾自己了,他要开始学着控制自己的大小便——虽然现在还是不怎么能行,但他想努力成为幼儿园里最早的几个不需要穿尿不湿的孩子——能做到这一点,爸爸妈妈会无比欣慰的。要知道,在美国,大部分四五岁的孩子还会穿着尿不湿去幼儿园和学前班。

一个月以后,5月5日,星期六,天气晴。

在家后院的草坪上,我播放了这一段视频,杰森和艾米看着小本的成长,激动得流下了眼泪。小本从一个浑身湿漉漉的产儿,到现在穿着牛仔短裤、格子衬衫的小帅哥,这三年的成长一半是欢笑,一半是泪水。

“那个光头是我吗?”小本指着视频里什么都没穿的婴儿,不解地问。

“你觉得呢?”爸爸抱起小本,在他的小脸上亲了一下。

“有点难看,说实话。”小本的回答让我们哈哈大笑。

“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艾米把碟片递到小本面前。

“谢谢你们,虽然我还是觉得那个小光头有点丑。我会保管好的。谢谢你们跟我一起过生日,我们一起吹蜡烛吧!”带着生日皇冠的小本一副小主人的样子,热情地招待着客人。

亲爱的小本,生日快乐!

儿童心理第二课:孩子的纵向年龄差异

家长在育儿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便是,眼前的这个孩子每时每刻都在经历着飞速的成长——家长要跟得上这个孩子成长的步伐,了解孩子在生理发展、认知能力、情绪、社会化等不同方面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变化。采取与发展关键期相符合的家教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小本成长的足迹是不是让你觉得似曾相识:爸爸妈妈带着几个月大的小本在餐厅吃饭时,他们唯一的心愿就是小本不哭也不闹地躺在小推车里安静地等待他们享用完这一顿丰盛的菜肴;因为爸爸妈妈害怕小本会毫无预兆地哭起来,他们甚至都很少去高档的餐厅犒劳一下自己;几个月之后,他们开始对着刚刚满周岁的小本讲道理,告诉他“不要乱扔玩具”,告诉他“见到别人的时候要打招呼(say hi)”;爸爸妈妈期待两岁的小本对爸爸妈妈的一切要求言听计从;他们不允许一个三岁的小本在吃饭的时候,碰得叉子、盘子当当作响,不希望小本把菜漏撒在餐桌上……

面对生活中这些常见的情景,父母往往得不到他们预期的效果:几个月大的宝宝只能使用哭闹——他们特有的语言——来跟爸爸妈妈交流;一岁的宝宝,未成熟的语言接收能力和对抽象规则的理解能力,让他们不可能理解父母的复杂说理;两岁的孩子又正是处在迫切想要“控制自己的小世界”的阶段,对父母的反抗是他们证明自己自主能力的信号;而不是所有三岁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都足以让他们掌握精确使用餐具的技巧。

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并采取与年龄相当的教育方式首先不能错过孩子在认知、情绪和生理各方面发展的关键期。比如在宝宝生命的第一年里,爸爸妈妈照顾养育宝宝的核心在于及时地满足宝宝基本的生存和安全需要。帮助宝宝建立与爸爸妈妈之间亲密的亲子关系和安全的依恋关系是这一时期亲子间首要的发展任务。

在宝宝一岁以前,他会用哭声发出“我饿了”“我想要睡觉”“我害怕了”等一系列的信号,父母需要在第一时间去关注这些信号,抚慰宝宝的不安情绪,满足宝宝对食物和安全的基本需要。当父母总能在宝宝需要他们的时候,及时地给予适当的关爱和照顾,宝宝才会在脑中形成“我是重要的,我是值得被爱、被呵护的”的认知模式。在日后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们才能带着这种最基本的安全感自信地与人交流,进一步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研究儿童依恋理论的心理学家埃弗雷特(Everett Watters)等专家学者早就发现,宝宝在关键时期形成的这种安全的依恋关系是非常稳定的。如果未在一岁左右——这个关键期——形成与父母的安全依恋关系,那么在日后的成长中也较难改变,并会影响孩子成人后对亲密关系的认识。

很多人认为对于宝宝的哭,应该不予理睬,这样才不会强化宝宝哭的行为,宝宝会知道“我的哭闹是没用的”,于是便会停止哭泣。这样的方法到底会不会奏效?是不是一种合理的应对方式?其实,这种“忽略”策略往往是针对年龄稍大的孩子。当他们学会“技巧性”地、有意识地运用哭闹来达到目的时(比如,寻求注意力),这样“忽视”的方法可能会让他们学会遵守规则、控制情绪。但对于婴幼儿,或者周岁以下的孩子,正如我们刚才谈到的,宝宝哭喊传达着他们的各种基本需要。在这个阶段,家长对哭喊的反应愈及时、愈适宜,对孩子的成长才会愈有益。

两岁到三岁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不管是语言表达能力的获得,还是语言接受能力的发展,都需要父母在这个阶段给孩子提供丰富的语言环境刺激。伴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也可以开始跟孩子解释一些基本的规则和道理。当然,也不要高估孩子的理解能力,应该采用简单的、易于与孩子生活发生关系的例子,细心反复地为他们讲解。

相反,如果父母不能顺应孩子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设立与之能力不相契合的发展目标,当孩子无法达到他们的期待时,父母自身也会产生更多的焦躁情绪和育儿压力,甚至会对孩子发出更加苛刻的管教行为,或者极端的管教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桑德拉(Sandra T。Azar)等在一项实验中对比了有虐待行为的母亲和普通母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的区别。结果显示,相比于正常的母亲,有虐待行为的母亲更容易对他们的孩子有不切实际的期待和要求,比如,“当我感觉不舒服的时候,我三岁的孩子应该知道自己怎么安静地玩玩具,而不要来打扰我”,“当我那只有九个月大的小宝宝不停地哭喊,我觉得就随他去了,惩罚这种行为也是可以接受的”,或者“我五岁的孩子完全有能力照顾他两岁的弟弟吃饭换衣服之类的事情”。正是母亲对孩子的这些超越他们发展能力的“过高期待”,给母亲自己带来了压力,也间接引发了育儿过程中的各种“冲突”。

因此,了解孩子成长的“纵向规律”——即年龄发展的规律,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帮助孩子达到各个阶段的发展要求,既会减轻爸爸妈妈们因为“期望过高”带来的不必要的育儿压力,也会保证孩子健康发展,实现他们一个又一个的成长目标。

同类推荐
  • 培养完美女孩的12堂课

    培养完美女孩的12堂课

    对女孩来说,尊贵的气度,仿佛一个充满无限魅力的巨大磁场,一举手一投足彰显的都是足以征服世界的高贵和富足。本书旨在告诉家长不仅仅要给予女孩充足的物质生活,更要花费许多的心思和爱,用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让女儿拥有优秀的品质,成为一个独立而优雅的高贵公主。
  • 穷养男孩的50个细节

    穷养男孩的50个细节

    本书是由周瑞琛编著的家庭教育读本《穷养男孩的50个细节富养女孩的50个密码》。《穷养男孩的50个细节富养女孩的50个密码》的内容简介如下:从来富贵多淑女,自古纨绔少伟男,应当“穷养儿子富养女”。富养的女儿不贪小利,气质非凡;穷养的儿子意志坚强,艰苦朴素。自古以来,“穷养男孩富养女”是养儿育女的“金科玉律”。女孩子养贵气,男孩子养志气。无论是穷养还是富养,都是为了孩子能拥有一个更好的明天和未来。家长们应该从小为孩子营造一个健康,有利孩子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 快乐坐月子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快乐坐月子最佳方案(幸福爱巢丛书)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科学知识的普及,更显著地提高了人们生活的质量。每一个新家庭,从建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更应注重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准。为下一代的哺育、成长提供最佳的先天条件,怎样孕育子女,并轻松地面对分娩以及产后月子里的调养,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编著了这套妇幼保健丛书,为每一个新的家庭提供了一套最佳最新的保健方案。
  •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不打不骂穷养男孩

    “穷养”的男孩,从小就能养成吃苦耐劳的作风,从容面对各种困境。“穷养”的男孩,不会轻易被生活中的挫折打倒,始终斗志昂扬。“穷养”的男孩,懂得自我约束,不易被外界的诱惑所引诱。“穷养”的男孩,更懂得责任的内涵,敢于担当。本书的最大特色,就是针对穷养男孩问题,提出了更具实用性、科学性的教育方法,如个性、能力、习惯等多方面。
  • 孕产妇健康全百科

    孕产妇健康全百科

    《孕产妇健康全百科》以科学讲解、轻松阅读为原则,按自然孕产规律科学细分章节,向广大孕产妇读者提供全面的健康指导。例如:怀孕计划,安心拥有健康胎儿:健康妊娠280天准妈妈身体自我监控:分娩与产后坐月子等等,循序渐进将健康理念逐一传递给读者。孕产妇的健康不容忽视,但不要被这些保健知识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把心情放轻松,要知道,从怀孕到分娩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热门推荐
  • 浑幽

    浑幽

    希望是最美的谎言,又何必着急把它拆穿。彼岸花开的瞬间,有人闭上了双眼。从此,世界陷入了黑暗。
  • 重生之守护一生

    重生之守护一生

    那一年我错过了你,这一年我回到了2006,这一次我拥有了你却彻底失去了你,然后我遇见了古灵精怪的她,带着前世的记忆海洋,踏上一个传奇之路,一路上有我守护着你们一生!
  • 我们的二次元I世界意志

    我们的二次元I世界意志

    这本书是对《雷杰多传说》这本书的续写,这是系列书《我们的二次元》的第一本,这里面主要是特摄里的奥特曼相关,中间会夹杂一些动漫的世界,求支持
  • 发现之旅-热带雨林之谜

    发现之旅-热带雨林之谜

    发现之旅-热带雨林之谜记录中外著名热带雨林的奇特景观,亚马逊热带雨林、海南岛热带雨林等。
  • 杀手王妃王爷不要太过分

    杀手王妃王爷不要太过分

    一个现代女杀手在一次逃脱中不幸摔下一百多层高楼意外穿越,在古代的身份竟是一个无权的王妃,面对如此的困境还要对付变态王爷,冉然该如何应付呢。。。
  • 重生之激荡年华

    重生之激荡年华

    一个即将读博的学霸研究僧重生在平行时代里的2008年,附身17岁的高中生,于是那些璀璨青春盛开的年代终有幸重来,那些激荡的风云岁月有幸从观众变为主演。在家里,独有一位身缠风雨雷电的姐姐,她左手鸡毛掸,右手擀面杖,扬言以理服人并给他定下三条铁律:第一,好好学习;第二,不准上网;第三,不准早恋!
  • 我来自公元前

    我来自公元前

    他是谁?曾经华夏大地的王者,兵锋所指,所向披靡。两千年的沧海桑田,让他又从坟墓里爬起,面对陌生的世界,他该何去何从?
  • 我的火影之旅

    我的火影之旅

    穿越到火影,这是一个悲催的宅男,无奈之下不得不成为忍者的故事……(并不严谨,闲暇看看,切勿认真。)
  • 软萌逆袭

    软萌逆袭

    孙美琪入职第一天,撞了BOSS的豪车,抢了BOSS的蛋糕,欠了BOSS几十万的债。苦哈哈的每天省吃俭用打工还钱,还要忍受大魔王老板的各种调戏。软萌妹子默默发誓,等我成了女富豪、女总裁,让你当我的拎包小弟!华司宇:“别做梦了,干活去!”软萌逆袭,会否成功?你说呢?
  • 篮球之为梦奋斗

    篮球之为梦奋斗

    之前看过大秦炳炳的校园篮球,然后发现写校园篮球的小说很少,提笔一次,看少年莫城如何怀揣梦想一步步成长,走向巅峰。本书有部分内容是作者本人所经历,写下来大家一起分享,激励有梦的青年们,共同努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