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41900000064

第64章 书生与政治·书生能否成帝王 (2)

王莽还不满足,又秘密派人买嘱献瑞。第二年,黄支国献入犀牛,汉廷上下均感惊异,都觉得黄支国远在海外,从不和汉朝交往,难道又是仰慕安汉公王莽的威仪,前来拜服?随后,又接到南方某郡的报告,说是江中有黄龙游出。祥瑞迭出,真是称颂不迭。

这年夏天却出现了罕见的大蝗灾,就是王莽再有本领,也无法把这说成是祥瑞之事,于是另有新招,借灭蝗来提高自己的威望。王莽一面派官吏查勘,准备救济灾荒,一面启奏太皇太后,宜减衣节食,为万民作出榜样。尤其是王莽自己,戒除荤腥,不杀生灵,还出钱百万,献田三十顷,以充做救灾费用。朝廷公侯见王莽如此大方,也不好不效法,先后捐款捐物的多达二百多人。过了不久,连下阴雨,蝗灾渐退,稼禾复生,大家都说安汉公德感天地,王莽由此又得到了一片赞誉之声。

平帝十二岁时,王莽建议选立皇后,并采用古礼,选娶十二名后妃。王莽令人选择世家良女,造册呈入。主管官员揣摩王莽的用意,多选豪门士族之女,尤其是王氏女子,几乎占了一半,连王莽的女儿也在内。王莽本想让自己的女儿独占后宫,又不便明言,就故意启奏太皇太后,说是王氏女子应该一并除去。太皇太后正弄不清什么意思,群臣却议论汹汹,都要求立王莽的女儿为皇后。王莽还要再选十一名凑数,群臣尽皆抗议,说只需王皇后一人即可。太皇太后优柔寡断,只好听从了群臣的建议。王莽又把皇室所赏赐的钱物拿出八九成分赐给其他随嫁媵女及其家属,使得别人感恩戴德。

王莽这样做事,有时太过露骨,连他的儿子王宇也看不惯,王宇怕日后出事,屡次劝谏王莽,王莽概不听从。王宇无法,便派人在王莽门前洒露血迹,王莽迷信,也许会相信那是上天垂戒,多少加以收敛。没想到洒血的人竟然被卫兵发现逮捕,连累王宇,王莽竟因为这么一点儿小事就杀死了他的亲生儿子及其同党,并把平帝生母卫氏的家族及其支族尽数屠戮,只留下卫后一人。

王莽之女既为皇后,王莽就更加想方设法地讨太皇太后的欢心。他认为太皇太后年老体弱,独居深宫一定十分憋闷,就建议她外出旅游,并借机寻问孤寡。太皇太后当然求之不得,立刻答应,王莽还准备了许多钱帛牛酒,沿途赐赏穷困老弱之人,弄得万民拜呼,好不热闹。再加上所到之处都是名胜古迹,老妇人仿佛到了另一个神奇的世界,真是说不尽的欢愉。

王莽为了讨好太皇太后,真可谓体贴入微。太皇太后有一个弄儿,有一次生病,住在宫外,王莽以安汉公的身份,竟亲去探望,使得那个弄儿十分感激。病好入宫之后,在太皇太后面前极言王莽的好处,太皇太后认为王莽实在是孝顺极了,别说是侄子,就是亲生儿子也远远比不上啊!

王莽行事有两个特点,一是处处遵循古制,一是相信符命灵异,其实,这是王莽笼络人心的手段,至于他自己是否发自内心,却是十分难说。王莽根据周朝的先例,特别创议,设立明堂灵台,还建造了近万间学舍,专门招纳儒士名人,设官考校,贤者为师,悬陋者为徒。王莽以为南方、北方都来献瑞,独有西羌、东夷未见入朝,就又买嘱有关人等,让他们密往办理,不久,东献方物,西献鲜小海(即青海)等地。王莽十分高兴,立即征发囚犯边民,前往垦戍。

群臣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向太皇太后王氏奏请说,当初周公辅政七年,制度乃定,如今安汉公辅政才四年,就大功告成了,应当把安汉公升到宰相的地位上去,列于诸王之上,并应加赐九锡。太皇太后一概应允。这期间,上书请加封安汉公的就有近五十万人,太皇太后见朝野上下如此恭维王莽,也弄不清真假,只是加紧催办,行九锡之封典。九锡封典是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级别的封赏仪式,王莽受九锡之后,其德望权位、仪仗用度,几与皇帝不相上下。

平帝年已十四,智慧渐开,知道王莽挖掘太后坟墓,且杀尽舅族,只剩母亲一人,还不许相见,曾十分愤慨地说:“我若长大,一定报了此仇!”王莽的心腹告诉了王莽,王莽怕日后平帝长大参政,就送入毒酒,毒死了平帝。

王莽压制住群臣的意见,主张迎立宣帝的玄孙刘婴为皇帝。这时,各地的官民纷纷来献符瑞,长安挖井得石,上书“安汉公莽为皇帝”等丹红大字,各地符命,陆续来到长安。王莽让人告诉太皇太后,这位喜谀庸碌的太皇太后到了此时才算明白,厉声呵斥说:“这些都是欺人妄语,断不可施行。”但她已阻止不了王莽,只好下诏,让王莽当假皇帝。

王莽为假皇帝后不到一月,刘氏宗室就有人起兵讨伐王莽,再加上农民起义军,一直攻打到了长安。王莽派兵镇压,基本消灭了这次联合进攻,王莽的威德似乎又牢固了一层。这时,王莽又得到了一项符示。原来,梓潼人哀章,狡诈奸猾,看准王莽的心思,想乘机弄个官做。于是,他暗制一铜匣,扮作方士模样,在黄昏时交给了高祖的守庙官。王莽收到后打开一看,其中断言王莽当做真天子,下列佐命十一人,一是王舜,二是平晏,三是列歆,四是哀章本名,五是甄邯,六是王寻,七是王邑,八是甄丰,九是王兴,十是孙建,十一是王盛。

王莽当然知道这是假的,但他正好弄假成真,借此作为篡权的依据。初始元年(公元8年)十二月一日,王莽率领群臣朝拜高祖庙,拜受金匮神禅,回来后谒见太皇太后,说秉受天命,自己应当当皇帝,太皇太后正要驳斥,王莽已管不了许多,旋即跑出内宫,改换天子服饰,走至未央官,登上龙廷宝座,文武官员,也一律拜贺。王莽写好诏命,正式颁布,定国号为新,改十二月朔日为始建国元年正月朔日,服色尚黄,牺牲尚白。

刘婴只是立为太子,并未做皇帝,所以御玺一直由太皇太后保管。王莽派王舜去索取御玺,太皇太后不能不予,便狠狠地往地下一摔,这块自秦朝传下的传国御玺,从此便缺了一角。

王莽既得汉朝,便须依照符命所示,尽封十一人官职,其余九人倒还好说,只是王兴、王盛二人,乃是哀章假造出来,取王莽兴盛的吉利之意,到哪里去寻找?好在姓王的很多,同名者亦不在少,访得一个城门令史王兴,还有一个卖饼的男子王盛,俱拜为将军。王莽又嫌自己的出身不够堂皇正大,自称为黄帝、虞舜的后裔,尊黄帝为初祖,虞舜为始祖,凡姚、妫、陈、田、王诸姓,皆为同宗。这样,王莽既有了渊源,又有了宗族,可谓是天命攸归的真龙天子了。

王莽建立新朝以后,颁布了许多令人莫名其妙而又啼笑皆非的措施。新始建国二年(公元9年),王莽根据古书《周礼》、《乐语》上的传闻记载,开赊贷、立五均、平物价、抑兼并、发货款。并令凡有田不耕者、城郭中宅不种菜植树者、民浮游无事者,都要交税。采矿、渔猎、畜牧、蚕桑、纺织、补缝、工匠、医、巫、卜、祝、方技、商贩,纳其利的十分之一上缴。并多次改铸货币,尤其是改动地名、官名,改来改去,令人记载不清、书写不明,以致下诏令时需注明原地名才能看明白。

当时天下官吏不得俸禄,生活所需均从奸利所出,王莽追查建始二年以来贪污致富的人,没收其财产的五分之四,并命令下级揭发上级、仆人揭发主人。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没能制止住贪污,反而使贪污更甚。新朝天凤六年(公元19年),王莽又宣布每六年改元一次,自言“当如黄帝升天”,其目的是欺骗百姓,但百姓受欺已久,不再上当。

新朝地皇元年(公元20年),王莽再次宣布自己是黄帝的后人,造九庙,黄帝庙高十七丈,工费数百万,造庙士卒徒隶多为迁徙而死。

由于政治极其腐败,王莽新朝的诸多措施根本不符合实际,所以王莽政权遭到了从官吏豪强到普通百姓的一致反对。从新朝十多年开始,刘氏宗族及各地豪强就不断起兵反抗,后遇天灾,绿林、赤眉两军更是声势浩大。新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派王邑、王寻率兵四十二万,号称百万,进攻起义军,刘秀等人有勇有谋,以数千人在昆阳破敌几十万人,使王莽的主力军从此崩溃,奠定了起义军胜利的基础。就在起义军进攻长安的危机时刻,王莽仍相信天命,他居然率群臣至长安南郊,号哭祭天,凡哭得哀痛者都授以官职,官吏及平民因哀哭而封官的有数千人之多。同年九月,起义军攻入长安,王邑等战死,王莽率大臣入渐台,被义军围攻,王莽为商人杜吴所杀。

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书生皇帝就这样结束了他的一生,死时六十九岁。

【评议】

古代一位大诗人曾经写了这样几句诗:

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

设使当日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的确,王莽处心积虑地想篡夺西汉政权,想过过皇帝瘾,这是无可否认的事实;他利用太皇太后王氏对他的信任,一步步地攫取权力,树立威信,利用弄虚作假、矫情作伪的手段收拢人心,这也是事实。但是,作为今人,我们要探索的,不是王莽该不该篡权、汉朝和王莽的新朝究竟谁是正统,也不是去评价王莽的道德品质,因为这些对我们来讲并无多大的意义;我们要探索的重点是,王莽是不是一个纯粹的骗子、纯粹的野心家,身上是否连一点儿文人学士的影子都没有。

公平地讲,王莽身上还是有着浓厚的书生的影子,在托古改制问题上,他一方面确实是在拉拢人心,另一方面,也不能否认他对古代有深厚的感情、真诚的向往,否则,他明知仿效古制并无多大收拢人心的作用,为什么还要坚持那样做呢?在相信符命问题上,他确有借此登基做皇帝的目的,但在他内心深处,他还是有些相信的,否则,每到紧急关头,他总是求助于神灵,怎么没有奋起抵抗或是另求他法呢?所以,在王莽的身上,既有虚伪、奸诈、残忍的一面,又有书生善良、真诚、教条、死板的一面,只是作为一个篡位皇帝,他这一面很难被人发现罢了。

在一些政策法令和对待起义军的态度方面,他更显出了书生本色。他本以为古礼对百姓会像对他那样有效,所以仿效周代,企图建立一个理想的道德社会,但由于他的十足的书生气反弄得天下大乱,自己也成了桀纣。至于对待农民起义,他就更像一个稚气十足的小学生了。

正如开篇所说,书生只能摇旗呐喊,不能亲为开国皇帝,只能为完善道德而做潜移默化的工作,不能直接发号施令,这就是书生的品格、书生的本色,一旦没有了这个本色,丢掉了这一品格,他就不是书生,就变成了官僚或是政客。

同类推荐
  • 战国风云人物

    战国风云人物

    战国一个君王将相辈出的年代,只要你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
  • 死神将军

    死神将军

    主角是幻想历史里的一名将军,刚成立的王朝被入侵,主角的爸爸惨遭杀害,而母亲在战场上被刀砍死,故事从这里开始…(求收藏、月票)
  • 圣玺之谍血暗卫

    圣玺之谍血暗卫

    战国七雄:齐(姜子牙)、魏(曹操)、楚(项羽)、韩(韩信)、赵(赵匡胤)、燕以及秦为了争夺某个可以实现任何愿望的许愿机——名为圣玺的至宝而展开的惨烈厮杀。故事为战争和修真双线。七位王者携七位英灵的华夏特色战争。
  • 道理神都懂

    道理神都懂

    又是大雪纷飞。这一年是大周历七百八十五年。天缺手提大地之灯,消失在城外的远山处,身后,是长长的一线足印……
  • 三国之袁氏天下

    三国之袁氏天下

    终于突破了两百万字,关于袁绍的书籍写到这里,真心不容易。虽然文笔稚嫩,但是大大会继续加油努力,请大家多多支持,人品保证,绝不太监,大家可以放心收藏!袁氏风云再起,这天下我主沉浮!袁氏联盟:QQ群716402136欢迎大家加入!
热门推荐
  • 剑花明月星辰

    剑花明月星辰

    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无意中卷入一场权利争斗,命运如一盘无情的齿轮,将他带入深渊。他如天上繁星的其中之一,只为等待缓缓西来的新月
  • 王妃从天降

    王妃从天降

    “丫头,本王今生与你永结,来世随你身后可愿?”“王爷,我何德何能?怎配得上你?”“丫头,你别敬酒不吃吃罚酒。”“王爷啊,有酒喝自然是好,就是你那酒确定能喝吗?”“。。。”
  • 简·爱

    简·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青梅煮酒太上头

    青梅煮酒太上头

    季满的同桌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直到高中毕业,从来没变过。因为两家关系特好,苏程是她人生中的噩梦。成绩好,篮球好,人长得帅,他就是爸爸妈妈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季满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逃离苏程!但真的能逃开吗?
  • 曹老四的故事

    曹老四的故事

    一个情种本来可以做个厨师,但是体内的命运和体内的凶兽不允许
  • 维辰世界

    维辰世界

    这是一本布满了坑的小说,喜欢推导的孩子就来看看,结合了玄幻与推理的小说,一个个小故事贯穿全文,布满了一个个疑点。鱼天一个失去武者的能力为你简述了这个世界的奇特,还有人性的考验。在这没有傻子,要知道在这个世界活下去,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智商
  • EXO之花千骨虐恋

    EXO之花千骨虐恋

    曾经那么相信你,我却失去了所有。推荐小说【吴世勋俏皮丫头戏美男】
  • 废材小姐:陛下你很拽啊

    废材小姐:陛下你很拽啊

    初遇,她顶着一张神厌鬼弃的脸捏着他下巴说道:“脸够帅,条够顺,就是你了。“再遇,他拿着利剑架在她脖子上,说道:“对我负责或者死。”她看着眼中翻涌着怒气的冷酷男人挑眉想到,自己貌似招惹了个不太好甩的男人。我是跑呢?还是跑呢?还是跑呢?然而跑着跑着,她突然发现自己肚子里貌似多了颗蛋!!!“握了颗大草!”一个是二十一世纪的顶级异能者,无法无天任性妄为的“天庭”之主,已作死!一个是皇族天资卓绝的“倾城”郡主,为情所困甘愿牺牲的天之骄女,已蠢死!当她们成为同一个人,那些欠她的、抢她的、夺她的,统统都给我连本带利的还回来!
  • 雍正大传

    雍正大传

    雍正王朝到底是个怎样的气象?历史学家列举五百年明清史上发生的十四件大事,短短十三年的雍正王朝,就占两件,足见雍正的魄力以及那个时代是何其重要。雍正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史家说他“刚毅明察,纯系政治家之作风”,“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算得上是一代英主;但历史上也留下他得位不正、弑父鸩母、刻薄好杀、大兴文狱、未得善终的累累恶名以及扑朔迷离的宫闱谜案。本书通过对中外诸多史料的整理与研读(如洋溢着他强烈感情色彩的朱批奏折),以人性化的笔调去观照雍正的内心世界,还原一位帝王充满复杂情感与生命张力的人生,解读了雍正鲜明的个性是如何晕染了那个时代的政治风气和人文底色,而那个时代又是如何赋予了雍正毁誉参半的人生的。同时,讲述了这位一开始并不被看好的四阿哥,是如何凭借自己隐忍、自律的品格,逐渐走进康熙的视野,并以大业相托的;站在他清理百年历史积弊的高度,客观评述了这位改革雄主的精明、果决,高超的御人权术和制度建设,严打贪腐、勤勉务实的施政风格,以及在他的感召下,雍正王朝名臣辈出、吏治刷新的奋进气象,却又山雨欲来、波谲云诡的历史变局。
  • 天道命

    天道命

    放逐之地,一梦千年,寻命道,锁天机,是命中有道?还是道中生命?......仁心厚爱,换来的的是一次次的利用与欺骗!是命?是道?亦或是摆不脱的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