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051500000013

第13章 明德楼纶音释俘万岁殿烛影生疑

却说江南使臣徐铉,驰入汴都,谒见太祖,哀求罢兵。太祖道:“朕令尔主入朝,尔主何故违命?”铉答道:“李煜以小事大,如子事父,并没有甚么过失,就是陛下征召,无非为病体缠绵,因致逆命。试思父母爱子,无所不至,难道不来见驾,就要加罪?还愿陛下格外矜全,赐诏罢兵!”太祖道:“尔主既事朕若父,朕待他如子,父子应出一家,那有南北对峙,分作两家的道理?”铉闻此谕,一时也不好辩驳,只顿首哀请道:“陛下即不念李煜,也当顾及江南生灵。若大军逗留,玉石俱焚,也非陛下恩周黎庶的至意。”太祖道:“朕已谕令军帅,不得妄杀一人,若尔主见机速降,何至生民涂炭?”铉又答道:“李煜屡年朝贡,未尝失仪,陛下何妨恩开一面,俾得生全。”太祖道:“朕并不欲加害李煜,只教李煜献出版图,入朝见朕,朕自然敕令班师了。”铉复道:“如李煜的恭顺,仍要见伐,陛下未免寡恩呢。”这句话,惹动太祖怒意,竟拔剑置案道:“休事多言!江南有什么大罪,但天下一家,卧榻旁怎容他人鼾睡?能战即战,不能战即降,你要饶舌,可视此剑。”(有强权,无公理,可视此语。)铉至此才觉失色,辞归江南。

李煜闻宋祖不肯罢兵,越觉惶急。忽由常州递到急报,乃是吴越王钱亻叔遵奉宋命,来攻常州。煜无兵可援,只命使遗书致亻叔道:“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一旦宋天子易地酬勋,恐王亦变作大梁布衣了。”(语亦有理,但也不过解嘲罢了。)亻叔仍不答书,竟进拔江阴、宜兴,并下常州。江南州郡,所存无几,金陵愈围愈急。曹彬遣人语李煜道:“事势至此,君仅守孤城,尚有何为?若能归命,还算上策,否则限日破城,不免残杀,请早自为计!”李煜尚迟疑不决,彬乃决计攻城。但转念大兵一入,害及生民,虽有禁令,亦恐不能遍及,左思右想,遂定出一策,诈称有疾,不能视事。众将闻主帅有恙,都入帐请安。彬与语道:“诸君可知我病源么?”众将听了,或答言积劳所致,或说由冒寒而成。彬又道:“不是,不是。”众将暗暗惊异,只禀请延医调治。彬摇首道:“我的病,非药石所能医治,但教诸君诚心自誓,等到克城以后,不妄杀一人,我病便可痊愈了。”众将齐声道:“这也不难,末将等当对着主帅,各宣一誓。”言毕,遂焚起香来,宣誓为证,然后退出。

越宿,彬称病愈,督兵攻城。又越日,陷入城中。侍郎陈乔入报道:“城已被破了。今日国亡,皆臣等罪愆,愿加显戮,聊谢国人。”李煜道:“这是历数使然,卿死何益?”陈乔道:“即不杀臣,臣亦有何面目再见国人?”当下退归私宅,投缳自尽。勤政殿学士钟,朝冠朝服,坐在堂上,闻兵已及门,召集家属,服毒俱尽。张洎初与乔约,同死社稷,至乔死后,仍旧扬扬自得,并无死志。(彰善瘅恶,褒贬悉公。)李煜至此,无法可施,只好率领臣僚,诣军门请罪。彬好言抚慰,待以宾礼,当请煜入宫治装,即日赴汴,煜依约而去。彬率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语彬道:“主帅奈何放煜入宫?倘他或觅死,如何是好?”彬笑道:“煜优柔寡断,既已乞降,怎肯自裁?何必过虑!”既而煜治装已毕,遂与宰相汤悦等四十余人同往汴京。彬亦率众凯旋。太祖御明德楼受俘,因煜尝奉正朔,诏有司勿宣露布,止令煜君臣白衣纱帽,至楼下待罪。煜叩首引咎,但听得楼上宣诏道:

上天之德本于好生,为君之心贵乎含垢。自乱离之云瘼,致跨据之相承,谕文造而弗宾,申吊伐而斯在。庆兹混一,加以宠缓。江南伪主李煜,承弈世之遗基,据偏方而窃号,惟乃先父早荷朝恩,当尔袭位之初,未尝禀命,朕方示以宽大,每为含容。虽陈内附之言,罔效骏奔之礼,聚兵峻垒,包蓄日彰。朕欲全彼始终,去其疑间,虽颁召节,亦冀来朝,庶成玉帛之仪,岂愿干戈之役?蹇然勿顾,潜蓄阴谋,劳锐旅以徂征,傅孤城而问罪。洎闻危迫,累示招携,何迷复之不悛,果覆亡之自掇。昔者唐尧光宅,非无丹浦之师;夏禹泣辜,不赦防风之罪。稽诸古典,谅有明刑。朕以道在包荒,恩推恶杀,在昔骡车出蜀,青盖辞吴,彼皆闰位之降君,不预中朝之正朔,分颁爵命,方列公侯。尔戾我恩德,比禅与皓,又非其伦。特升拱极之班,赐以列候之号,式优待遇,尽舍愆尤,今授尔为光禄大夫、检校太傅、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尔其钦哉!毋再负德!此诏。(平蜀、平南汉,不录原诏,而此特备录者,以宋祖之加兵藩属,语多掩饰故也。)

李煜惶恐受诏,俯伏谢恩。太祖还登殿座,召煜抚问,并封煜妻为郑国夫人,(又好作霓裳羽衣曲了。)子弟等一并授官,余官属亦量能授职,大众叩谢而退。总计江南自李篡吴,自谓系唐太宗子吴王恪后裔,立国号唐,称帝六年;传子李,改名为景,潜袭帝号十九年;嗣去帝号,自称国主凡四年;又传子煜,嗣位十九年;共历三世,计四十八年。

先是彬伐江南,太祖曾语彬道:“俟克李煜,当用卿为使相。”潘美闻言,即向彬预贺。彬微哂道:“此次出师,上仗庙谟,下恃众力,方能成事。我虽身任统帅,幸而奏捷,也不敢自己居功,况且是使相极品呢?”潘美道:“天子无戏言,既下江南,自当加封了。”彬又笑道:“还有太原未下哩。”潘美似信未信。及俘煜还汴,饮至赏功,太祖语彬道:“本欲授卿使相,但刘继元未平,容当少待。”彬叩首谦谢。适潘美在侧,视彬微笑。巧被太祖瞧着,便问何事,美不能隐,据实奏对,太祖亦不禁大笑,(彬为宋良将第一,太祖何妨擢为使相。乃印弗予,背约失信,殊非王者气象。)当赐彬钱五十万。彬拜谢而退,语诸将道:“人生何必做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呢。”(总算为太祖解嘲。)未几,乃得拜枢密使。潘美得升任宣徽北院使。惟曹翰因江州未平,移师往征。江州指挥使胡则,集众固守,翰围攻五月,始得入城,擒杀胡则;且纵兵屠戮,民无噍类,所掠金帛,以亿万计,用巨舰百余艘,载归汴都。太祖叙录翰功,迁桂州观察使,判知颍州。(彬不好杀而犹靳使相,翰大肆屠掠,乃得升迁,谁谓太祖戒杀之命,果出自本心耶?)

吴越王钱亻叔,遣使朝贺,太祖面谕使臣道:“尔主帅攻克常州,立有大功,可暂来与朕相见,藉慰朕思,朕即当遣归。上帝在上,决不食言!”使臣领命去讫。钱亻叔祖名,曾贩盐为盗,唐僖宗时,纠众讨黄巢,平定吴越,唐乃封为越王,继封吴王,梁又加封为吴越王,传子元,元传子弘佐,弘佐传弟弘亻宗,弘亻宗被废,弟弘亻叔嗣位,因避太祖父弘殷偏讳,单名为亻叔。太祖元年,封亻叔为天下兵马元帅,亻叔岁贡勿绝,至是奉太祖命,与妻孙氏、子维浚入朝。太祖遣皇子德昭出郊迎劳,并特赐礼贤宅,亲视供帐,令亻叔寓居。亻叔入觐太祖,赐坐赐宴,且命与晋王光义叙兄弟礼,亻叔固辞乃止。太祖又亲幸亻叔宅,留与共饮,欢洽异常。嗣又诏命剑履上殿,书诏不名。封亻叔妻孙氏为吴越国王妃,赏赉甚厚。开宝九年三月,太祖将巡幸西京,行郊祀礼,亻叔请扈跸出行。太祖道:“南北风土不同,将及炎暑,卿可早日还国,不必随往西京。”亻叔感谢泣下,愿三岁一朝。太祖道:“水陆迂远,也不必预定限期,总教命东来,入觐便是。”亻叔连称遵旨。太祖乃命在讲武殿饯行,俟宴饮毕,令左右捧过黄袱,持以赐亻叔,且言途中可以启视,幸无泄人。亻叔受袱而去。及登程后,启袱检视,统是群臣奏乞留亻叔,约有数十百篇。(安知非太祖授意群臣,特令上疏,藉示羁縻。)亻叔且感且惧,奉表申谢。太祖遣亻叔归国,即启跸西幸。

原来太祖仍周旧制,定都开封,号为东京,以河南府为西京。是时江南戡定,淮甸澄清,乃西往河洛,祭告天地,且欲留都洛阳。群臣相率谏阻,太祖不从,及晋王光义入陈,力言未便,太祖道:“我不但欲迁都洛阳,还要迁都长安。”光义问是何故?太祖道:“汴梁地居四塞,无险可守,我意徙都关中,倚山带河,裁去冗兵,复依周、汉故事,为长治久安的根本,岂不是一劳永逸么?”光义道:“在德不在险,何必定要迁都?”太祖叹息道:“你也未免迂执了。今日依你,恐不出百年,天下民力已尽敝哩。”(都汴原不若都陕,太祖成算在胸,所见固是。但子孙不良,即都陕亦无救于亡。)乃怅然归汴。过了月余,复定议北征,遣侍卫都指挥使党进、宣徽北院使潘美及杨光美、牛光进、米文义等,率兵北伐,分道攻汉。党进等依诏前进,连败北汉军,将及太原。太祖又命行营都监郭进等分攻忻、代、汾、沁、辽、石等州,所向克捷。

北汉主刘继元急向辽廷乞师,辽相耶律沙统兵援汉。正拟鏖战一场,互决雌雄,忽接得汴都急报,有太祖病重消息,促令班师,党进等乃返旆还朝。太祖自西京还驾,已觉不适,后因疗治得愈。到了孟冬,自觉身体康健,随处游幸,顺便到晋王光义第,宴饮甚欢。太祖素性友爱,兄弟间和好无忤。光义有疾,太祖与他灼艾,光义觉痛,太祖亦取艾自炙,尝谓光义龙行虎步,他日必为太平天子,光义亦暗自欣幸,因此对着乃兄,亦颇加恭谨。偏太祖寿数将终,与宴以后,又觉旧疾复发,渐渐的不能支持,嗣且卧床不起,一切国政,均委光义代理。光义昼理朝事,夜侍兄疾,恰也忙碌得很。

一夕,天方大雪,光义入宫少迟,忽由内侍驰召,令他即刻入宫。光义奉命,起身驰入,只见太祖喘急异常,对着光义一时说不出话来。光义待了半晌,未奉面谕,只好就榻慰问。太祖眼睁睁的瞧着外面,光义一想,私自点首,即命内侍等退出,只留着自己一人,静听顾命。(其迹可疑。)内侍等不敢有违,各退出寝门,远远的立着外面,探看那门内举动。俄听太祖嘱咐光义,语言若断若续,声音过低,共觉辨不清楚。过了片刻,又见烛影摇红,或暗或明,仿佛似光义离席,逡巡退避的形状。既而闻柱斧戳地声,又闻太祖高声道:“你好好去做!”这一语音激而惨,也不知为着何故,蓦见光义至寝门侧,传呼内侍,速请皇后皇子等到来。内侍分头去请,不一时,陆续俱到,趋近榻前,不瞧犹可,瞧着后,大家便齐声悲号,原来太祖已目定口开,悠然归天去了。看官!你想这次烛影斧声的疑案,究竟是何缘故?小子遍考稗官野乘,也没有一定的确证。或说是太祖生一背疽,苦痛的了不得,光义入视,突见有一女鬼,用手捶背,他便执着柱斧,向鬼劈去,不意鬼竟闪避,那斧反落在疽上,疽破肉裂,太祖忍痛不住,遂致晕厥,一命呜呼。或说由光义谋害太祖,特地屏去左右,以便下手,至如何致死,旁人无从窥见,因此不得证实。独《宋史》太祖《本纪》,只云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把太祖所有遗命,及烛影斧声诸传闻,概屏不录,小子也不便臆断,只好将正史野乘,酌录数则,任凭后人评论罢了。(以不断断之。)

且说皇后宋氏,及皇子德昭、德芳等,抚床大恸,哀号不已。就是皇弟光美,亦悲泣有声。(独不及晋王光义,意在言表。)内侍王继恩入劝宋后,并言先帝奉昭宪太后遗命传位晋王,金匮密封,可以复视,现请晋王嗣位,然后准备治丧。宋后闻言,索性擘踊大号,愈加哀感。光义瞧不过去,亦劝慰数语。宋后不禁泣告道:“我母子的性命,均托付官家。”光义道:“当共保富贵,幸毋过虑!”宋后乃稍稍止哀。原来皇子德芳系宋后所出,宋后欲请立太子,因太祖孝友性成,誓守金匮遗言,不欲背盟,所以宋后无法可施,没奈何含忍过去。此次太祖骤崩,自思孤儿寡妇,如何结果?且晋王手握大权,势不能与他相争,只好低首下心,含哀相嘱。光义乐得客气,因此满口承认,敷衍目前。(太祖夺国家于孤儿寡妇之手,故一经宴驾,即有宋后之悲,报应之速,如影随形。)越日,光义即皇帝位,大赦改元,即以本年为太平兴国元年,号宋后为开宝皇后,授弟光美为开封尹,进封齐王,所有太祖、廷美子女,并称皇子皇女。光美因避主讳,易名廷美。封兄子德昭为武功郡王,德芳为兴元尹,同平章事。薛居正为左仆射,沈伦为右仆射,卢多逊为中书侍郎,曹彬仍枢密使,并同平章事,楚昭辅为枢密使,潘美为宣徽南院使,内外进秩有差。并加封刘长卫国公,李煜陇西郡公。越年孟夏,乃葬太祖于永昌陵。总计太祖在位,改元三次,共一十三年。小子有诗咏太祖道:

帝位原从篡窃来,孤雏嫠妇也罹灾。

可怜烛影摇红夜,尽有雄心一夕灰。

晋王光义嗣位后,史家因他庙号太宗,遂称为太宗皇帝。欲知后事,下回再详。

江南主李煜,耽酒色,信浮屠,固足以致亡,前回已评论及之。然其事宋之道,不可谓不备,宋祖亦不能指斥过恶,第以屡征不至,遂兴师以伐之。古人所谓国不竞亦陵,何国之为者?观于李煜而益信矣。明德楼之宣诏,语多掩护自己,要不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两语,较为直截了当。彼恃人不恃己者,其盍援为殷鉴乎?若夫烛影斧声一案,事之真否,无从悬断,顾何不于太祖大渐之先,内集懿亲,外召宰辅,同诣寝门,面请顾命,而乃屏人独侍,自启流言,遗诏未闻,遽尔即位,甚至宋后有母子相托之语,此可见当日宫廷,实有不可告人之隐情,史家无从录实,因略而不详耳。谓予不信,盍观后文。

同类推荐
  • 大唐诏主

    大唐诏主

    大唐诏主蒙照源,处于极度弱势,却没有被强权镇住。困苦之中,不乏多姿多彩的爱情。于衰败中挺立起来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子汉。
  • 江东才俊

    江东才俊

    东吴的百姓和群臣都觉得建安十三年的春天是十分值得纪念的,因为那一年他们的皇上,当时还只有个大将军头衔的孙权做了一笔极为划算的大买卖——他用一个江夏郡换了个十七八岁的少年将军。------------------古今分界线-------------------------------建安十三年夏,吴主权伐江夏,列阵夏口,太守黄祖使别部司马王岘对阵,岘忿祖久矣,阵前倒戈,取祖首级以投吴,权与祖有父仇,大悦,遂以岘为将……——《荆襄古事记》
  • 九州幻域之域

    九州幻域之域

    但,可以确定的是,那个时候的百里书野,是个一心只想保护身边所爱之人的孩子。自始而终,仅此而已
  • 大周

    大周

    少年轻锐喜谈兵,父学虽传术未精。一败谁能逃母料,可怜四十万苍生。我是赵括,我不再是曾经的我。战国的战火,因我而平息。灾难的子民,我将带领你们走向和平。(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绝对是本人查了资料,恶哈哈,装逼开始了。)
  • 圣经旧约传奇之以色列的兴衰

    圣经旧约传奇之以色列的兴衰

    圣经的旧约是基督教和天主教的重要宗教典籍,其中一半篇幅涉及到古代以色列的兴衰,由于年代距今年代过于久远,旧约在叙述其中章节的时候语言较为晦涩、简单,很多时候只有一句话,但暗示的内容却很庞杂,很多故事看似玄之又玄,但也许里面暗藏许多人所不知的科学道理。笔者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更加丰富的语言使原著的故事丰满,使里面每一个传奇故事更加生动,并用更加科学、人文的角度去反思其中的故事,揭开一些故事的谜团。从而使更多的人明白和了解它。本著作将从第一章创世纪说起直至以色列灭国。
热门推荐
  • 查理九世之校园日记

    查理九世之校园日记

    心已经不在学校里,是在家里,可是当学校变成了地狱,当老师变成了魔鬼。那我们这些学生就完蛋了……………………
  •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大文学与中国格调

    “中国文学的自觉”是本书特别关注并着力探讨的主要问题。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作者试图通过对具体文本和具体现象的细致解读,建构“大文学”的价值图景和“中国文学”的主体性,揭示“中国格调”的魅力和价值,进而为当下的文学写作和文学阅读,寻求积极的“支援意识”。大文学与中国格调信从司马迁“不虚美,不隐恶”的写作伦理,不说空话,不说废话,不说假话,体现着作者一贯的坦率认真的批评态度和细读深究的批评风格,显示出一种在质疑中建构的积极的批评姿态。这些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后,曾引起较大的反响和读者的好评,多次被多家权威刊物转载,并屡次获奖。
  • 莫一剑

    莫一剑

    我叫莫宁,你们要是谁能接住我一剑,我就认输。
  • 情感风铃(校园美文)

    情感风铃(校园美文)

    "生命不是一张永远旋转的唱片,青春也不是一张永远不老的容颜,在岁月的年轮上,没有什么比青春的花朵更艳,在时空的隧道里,没有什么比青春的价格更高,青春是一个永恒的故事,从冬说到夏,又从绿说到黄。……"本书的语言就是如此,清新而舒畅,令人读来,爱不释手,更能深刻的体会到青春的意义、青春的别致!
  • 十大绝学

    十大绝学

    当今天下太皇太后掌权,太皇太后一手遮天,设立东厂西厂,保卫己势。不理朝野百事,不问天下苍生,藏污纳垢。道门邪派广遍布各地,黎明百姓陷与水深火热之中。原本繁荣盛世的江山,如今天下大乱。道门烽烟四起,正道门派与邪教殊死搏斗四十余年不见很好效果,最近由孤云派的掌门指出握掌为拳,各个门派合为一体。推举出武林盟主一举歼灭邪派,正道门派纷纷赞成,一场灭邪之战即将开……
  • 穿越三国之战神吕布

    穿越三国之战神吕布

    重生三国战沙场,败尽诸侯为雄主。笑问天下谁敢战,谁可敌我吕奉先。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军阀混战,涂炭生灵。吕布,字奉先,曹操进军徐州,吕布兵败被杀。然而,开挖掘机,会高超医术的姚小乐竟然神奇般地穿越在了吕布身上。他发誓要与天下谋士斗智,与天下勇士斗武。他要打败天下英雄,成为这三国霸主。 (此书是历史架空,以战争为主,涉及仙、佛、道、鬼等神异之事,非纯战争,若是不喜,请绕道而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寻仙x

    寻仙x

    洞中方数日,世上已千年。耗费无尽岁月,去追寻一个飘渺的希望,到底值不值得。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三室两厅

    三室两厅

    《三室两厅》是作家韩博的首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室内布局结构为框架,注入文本内容,是一部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呈现的非线性叙述文本。作品分为三室(“虚构室”“非虚构室”“反虚构室”)和两厅(“黑厅”“软厅”)五部分,配以各自特定的时间背景,五个不同的空间区隔为线索。通过虚构、非虚构、戏剧片段、文论式叙述、非虚构的旅行笔记、戏中戏等文本之间的穿插、交叉、糅杂、连缀,呈现时代社会迅速转向之下,年轻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格局。小说以“我”作为观察者与参与者的双重身份视角,串联起胡先生、韩先生、张先生、马先生等几位“先生”的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