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25900000054

第54章 ·2004年:表面的胜利 (2)

唐万新做的最后一次挣扎是试图直接进入地方城市的商业银行。德隆从大型商业银行中获得贷款的可能性已经越来越小,而国内城市商业银行则有100多家之多,资产总额5500亿元,存款4500亿元,如果能够进入,德隆将真正的形成实业投资与金融紧密结合的财团模式,并有可能彻底地将自己洗白。2002年6月,德隆通过六家影子公司控股昆明市商业银行,成为总计持股近30%的大股东。9月,它又通过湘火炬出资,购得株洲市商业银行增扩后总股本的11.73%,同时,它还染指长沙市商业银行和南昌商业银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德隆先后与至少6个城市的商业银行达成了控股或参股的协议。在民营企业高歌猛进的2003年,德隆对金融业的渗透被认为是民营资本进入垄断领域的尝试。对唐万新来说,他的目的其实就是三个,其一,进入银行董事会后,可以用各种项目及关联公司之名,从中获取资金。后来的事实也正是如此,德隆从山东一个城市商业银行获得的贷款量就达到了40亿元之巨。其二,在股市上炒作参股金融的概念,支撑及刺激已显疲态的德隆系股票。其三,如果参股成功,甚至城市商业银行获准上市,那么,德隆的“产融结合”战略将毕其功于一役。

然而到2004年初,德隆的资金困境仍然没有得到改善,唐万新将德隆系内几块质量较好的资产都相继质押给了银行却仍旧无法缓解积重难返的断血之虞。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宏观调控大闸陡然落下,与此同时,德隆试图进入城市商业银行的报告被银监会驳回。局势终于恶化到无法自控的地步。4月2日,德隆史上最后一次全体高层会议在沉闷的气氛中召开,会议决定了最后的一次“自救行动”,发动德隆机构的所有员工都去购买“老三股”,部门经理1万股,普通员工1千股。站在“不惑之年”门槛上的唐万新伤感地说,“这道坎过去了,德隆还会有更美好的未来,若过不去,大家再也没有机会坐在一起开会了。”

真正意义上的灾难从10天后正式开始了。先是合金投资率先跌停,接着“老三股”全线下挫,数周之内,股市就将德隆过去5年所创造的奇迹和纸上财富全数抹去,流通市值从最高峰时的206.8亿元下降到2004年5月25日的50.06亿元,旦夕间蒸发将近160亿元之巨。【今年7月,中央政府决定由华融资产管理公司全权托管德隆的所有债权债务事宜,德隆被肢解出售。12月,武汉市检察院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为由逮捕唐万新。2006年4月,唐万新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及“操纵证券交易价格罪”两项罪名,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和四十万元罚款。】

德隆系如同一只跛脚的巨兽,它的可怕崩瘫,很快连累寒若惊蝉的股市,今年年初。深沪两市曾经开出过一个小阳春,沪市股指从2003年11月的1307点升到今年4月7日的1783点,然而,随着宏观调控的来临,股市应声下坠,在德隆系的狂跌效应下,市场哀鸿遍野,股指屡屡破位下行,轻破1300点等历史关口和心理关口,到年末,上证综合指数和深证综合指数分别收于1266.5点和315.81点,比年初分别下降15.4%和16.6%。创下2000年以来的新低点。

在三十年企业史上,2004年是继1997年之后的第二个“崩溃之年”,昂然进军上游垄断行业的民营企业几乎全军尽墨,而那些对宏观风险缺乏防范经验的企业也付出了惨重的学费,除了铁本和德隆之外,相继爆发重大危机的大型民营企业还有IT业的托普、房地产业的顺驰,以及顾雏军接手的科龙和张海收购的健力宝等等。【相关案例见《大败局2》,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在本轮宏观调控中,行政手段的威严出乎绝大多数观察者的预料。在1月份的一次年会上,吴敬琏认为“中国经济将处在一个重要的关口上,”面对过热的投资,必须实施调控手段,不过,“应该主要采取市场经济的办法,而不是依靠政府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因为政府对微观经济的干预,采用行政手段配置资源,常常是劳而无功,甚至对经济效益造成很大的损害。”

8月份的《商务周刊》在一篇评论中颇为矛盾地写道:这是一个难以判断的市场。一方面,国务院就投资体制改革发出号召:“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实行政企分开,减少行政干预,合理界定政府职能”;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在此次暴风骤雨般的宏观调控中,却饱受市场各界和多位经济学家“行政干预”的指责。

然而,对于中央政府来说,采用如此强硬的直接干预手段似乎也是别无选择。种种迹象表明,在一开始,决策层曾试图采用较温和的金融杠杆的方式,但是,企业和地方政府对此置若罔闻。就在中央政府数次明令缓行“投资拉动”之际,今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然创下新记录。国家统计局的判断是:相当部分原因就是当国家紧缩投资的信号发出后,地方政府出于本地区利益的考虑,抓紧时间上项目、抢进度,要赶在中央关门之前挤进门去。国务院调查组的一位官员曾经对媒体透露过一个细节:他们上午刚踏上回京的归程,下午当地主要领导就在会议上公开指示下属,该咋干咋干,“还能因为盖几个电厂、钢厂就把我的帽子撸喽?”4月25日,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参加海南博鳌亚洲论坛时公开喊话“各界不要与央行博弈。

不要因为央行现在出手还比较温和,就想趁这个机会赶快“干一把”……希望各有关部门自觉控制,以免矛盾激化,导致央行采取大家不愿看到的更强硬措施,对大家都不好。”经济学家赵晓对吴晓灵这种做法的成效表示怀疑,“宏观调控从来都是一种利益分配。当前宏观调控反映出来的深层矛盾是中央与地方利益之间的博弈,一方面,中央害怕地方、企业和银行联合起来骗中央,害怕物价全面上涨,害怕承担可能过热的后果,另一方面,地方和民间却希望搭上本轮经济增长的快车,特别是要赶在中央关门之前挤进门去,这大大加剧了目前的投资扩张态势,至于投资过后所导致的过剩与经济下滑的威胁,并不在地方和企业考虑之内”。显然,在这样一种博弈格局下,中央不搞宏观调控,则最终的呆坏帐要由中央银行来买单,中央搞调控,则所带来的损失和成本则几乎完全由地方来承担。在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博弈过程中,中国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一览无余,庞大的国有资本集团以及相关联的地方政府利益已经形成了一股惊人的“挟持力量”。中央政府终于在犹豫一段时间后重拳出击。

发生在春夏之交的这场猛烈的宏观调控风暴,让国际观察者也有点不知所措。就在紧缩政策迭连出台的5月初,《纽约时报》发表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的文章称,“这些日子,美国、欧盟、日本和亚洲主要国家领导人在睡前都要对中国经济祈祷,世界逐渐被中国借助廉价劳动力、原材料需求以及外资投资而确保的巨大的资本力量套牢了,一旦中国泡沫破裂,世界上的所有泡沫就会一齐爆裂”。5月27、28日,韩国政府连续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中国计划对过热经济踩“刹车”可能对韩国造成的影响。韩国学者判断,中国占据了韩国总出口额的18%和贸易收支顺差的88%,如果中国政府为避免过热情况采取严厉措施,预计韩国的出口将锐减。就连一向出言谨慎的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也公开表示担忧,他在联邦参议院的演讲中说:“如果中国出现问题,对于东南亚经济体和日本,间接的对于我们,都会造成很大影响。”

然而,中国经济的走势再次让全球的学者跌破了一次眼镜。今年三季度,亚洲开发银行曾预测全年中国DGP增长将下降为8.3%,而中国商务部的数据则更保守为7.5%,可是,最终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04年的GDP增长仍然高达10.1%,为1996年之后增长最快的年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5.8%,全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超过了1万亿美元。【2004年的GDP增长率一开始公布为9.5%,与2003年持平。2006年1月,国家统计局根据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对GDP历史数据进行了修订,2003年和2004年的数据分别修订为10%和10.1%。】这表明,中国经济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通道里,在中央电视台的《中国经济年度报告》节目中,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钢教授对此的解读是,“中国作为一个快速的列车,它的行驶不是急刹车,是点刹车。”谁被点住,谁没有被点住,一目了然。

发生在钢铁领域中的故事就很有寓意性。就当民营资本被严令喊停的时候,国有及国际资本则纷纷大踏步挺进。在铁本事件发生的同时,宝钢与当时世界最大的钢铁公司阿塞勒、第二大公司新日本制铁三方合资,开建1800毫米冷轧工程,此外,还与澳大利亚哈默斯利公司签署了每年购买700万吨铁矿石的长期订购协议,总裁兼董事长谢企华宣布,宝钢打算在2010年前斥资500亿元到600亿元,将产量从2000万吨扩大到3000万吨,增加50%的产能。这一新闻,震惊全球钢铁界。随即,中国第四大钢铁企业武汉钢铁集团表示,武钢的几个大规模项目,已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批,总投资将超过200亿元。其他的国营大型钢铁企业也纷纷启动新项目,本溪钢铁集团与浦项合作,启动了冷轧板项目,鞍山钢铁集团与欧洲第二大钢铁公司德国蒂森克虏伯共同投资1.8亿美元,建设年产40万吨的热镀锌板项目。唐山钢铁集团、马鞍山钢铁集团则与世界最大的矿产资源企业必何必拓公司分别签署了300万吨铁矿石的订购协议。

跨国钢铁公司在中国的投资步伐似乎也没有停滞。今年4月22日,就在戴国芳被拘押的三天后,在距常州仅105公里的苏州工业园区,澳大利亚博思格钢铁公司投资2·8亿澳元(约17亿元人民币)的钢铁项目举办了热热闹闹的奠基仪式。公司总裁毛思民说,“一切顺利得出乎意料,不到一个月我们就拿到了营业执照。”苏州工业园区则透露,博思格的项目从递交申请材料到颁发营业执照,前后只用了7个工作日。有媒体评论说,一个17亿元的项目,7天之内就搞定营业执照,这对于国内绝大多数地区的投资者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按照国家现行规定,投资在5000万元到2亿元的项目须由国家发改委审批,2亿元以上的项目报国务院审批,整个程序繁琐,没有一年半载不可能批得下来――这也是铁本被查处的原因之一。况且,钢铁投资正是整顿调控的重中之重,铁本事件又近在眼前,博思格项目的神速实在让人惊叹。新华社记者徐寿松在《铁本调查》一书中十分感慨地写道,“同一产业,同一时间,同一省份,铁本和博思格,一土、一洋两家钢铁公司的命运何以相隔生死两重门?!有人在门里轻歌曼舞,有人在门外长歌当哭。”

同类推荐
  • 看懂财务报表有绝招

    看懂财务报表有绝招

    本书以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按照新准则的要求,结合实例对财务报表相关科目进行逐一讲解,通过介绍两大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教读者如何看懂财务报表。
  • 世界上最伟大的致富圣经

    世界上最伟大的致富圣经

    为什么这个世界上富人积累财富的能力这么强?是不是他们有什么秘密的法宝?这本书集合了世界上最经典的六本致富圣经。全方位为您揭秘获得财富的秘密。
  • 宝洁你学不会

    宝洁你学不会

    2011年,宝洁公司被《财富》杂志评为世界500强企业中第五大最受赞誉的公司。自1997年以来,宝洁公司每年都排在该榜日用家化和化妆品类企业的首位。本书将全面解析全球日化产业象征——宝洁公司一百七十多年发展史、品牌营销理念及独特的经营管理策略,堪称一本企业营销学教科书。
  • 论语与算盘

    论语与算盘

    《论语》代表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也是儒家文化的根基;“算盘”意指商人的经营管理,追求赚钱之术、获取财富之道。涩泽荣一先生用一生作为实践,从道德修养与物质财富的关系出发,解读人心社会与商业经营的和谐之道,颠覆了鄙视金钱利益的传统观念,创造性地提出“义利合一”、“士魂商才”的现代儒商根本精神基础。
  •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

    《中欧大讲坛(经管卷)》是“中欧大讲坛”之经管卷,根据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演讲论坛的内容整理而成。《中欧大讲坛(经管卷)》中,联想总裁柳传志、尚德董事长施正荣、中海油董事长傅成玉、管理学教授迈克尔·尤西姆、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等企业界领袖人物以及管理学界权威,为读者还原最真实的经典管理案例,展现最优秀的管理思想,启发读者何以管理能够赢得未来。
热门推荐
  • 梦醒三年

    梦醒三年

    俗套的穿越模式,不一样的修仙故事,父母也跟着一起穿越?好吧,我想多了,不一样的世界,不一样的人生。
  • 不做皇后做你妻

    不做皇后做你妻

    穿越成了待嫁小妾,为了不失身,不成为他人利用的棋子,她拼命逃,却在逃跑创业的路上遇到那么多莫名其妙的桃花?深情堂主对她一见倾心,妖媚王爷当她蓝颜知己,冷酷皇子为她倾尽柔情,最要命的是她的“未婚夫”居然追来了,要罚她逃跑之罪!
  • 白衣神王

    白衣神王

    时空溃败,天地崩塌,一个纪元跌碎了。一个老人颤巍巍的走出了那末世文明,背对着泯灭的宇宙,仰天悲呼:谁敢复苍穹?万年沉淀,时空重构。且看今朝少年踏天而上,为兄弟生,为佳人死,义惊天,情动地,战万古英豪,掌天机造化,再现神王英姿!
  • 我和美女是邻居

    我和美女是邻居

    一位是公司老板的千金小姐,另一边是自己的美女邻居,白领叶辉会如何选择了。
  • 笑傲神雕之问情

    笑傲神雕之问情

    主角:东方不败(东方白)X李莫愁配角:小龙女,公孙绿萼,杨过,陆展元等等.......
  • 一介皇后

    一介皇后

    睁开眼睛后,她拥有了健康的身体…只是…是一个丫鬟?“听闻当年临安城死的戏子与当今陛下有些渊源呢。”“别乱说,当今陛下的皇后,乃是前朝的将军啊。”“听说做将军前,也只是一介婢女呢。”旁人再如何说也无妨了,她默默地看着每日来与她抢床睡得某人…
  • 娇妻难逃:总裁手下留情

    娇妻难逃:总裁手下留情

    她如同珍宝被他呵护,却不料半路杀出情敌,“我爱上他了”。他离开了,却发现离不开他的人是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精分少女洛颜的五味青春

    精分少女洛颜的五味青春

    时间飞速流逝,眨眼间三年就已经过去了。就如同纪念那首歌,-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三年,一切在我心里边的好皎洁……早上的黑眼圈,课堂的困倦。上什么课都不发言,但是还是很温暖,同学之间的喜欢,这就是我中学生涯的真实写照……但马上就要过去了,所以我用一本书来纪念一下我的青春年华,愿青春无悔。主角三面精分,双面人格。淡漠高人/知心姐姐/欢脱神奇脑回路X腹黑闷骚畜。
  • 我的1894之甲午风云

    我的1894之甲午风云

    一个在读大学生,意外穿越到了清末年间,该怎样去面对历史,中日甲午战争以及北洋舰队的命运会怎样?《马关条约》还会不会签订?割地赔款是否还在继续?主角怎样凭着一腔热血和一份上苍的眷顾,去洗雪百年屈辱。甲午之耻,永不能忘!纪念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