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1894900000002

第2章 作者序

我最初打算写的并不是现在的这样一部长篇小说,而是一个短篇,一个篇幅不太长的故事。在一有了这个想法时,我就做了点笔记:“有刊物要我为我青少年时代的一个朋友、当代的一位著名小说家,写一点儿我们那时候的事情,当时他就住在我生活的那个镇子惠特斯特布尔,他娶了一位很普通、对他又很不忠的女子。在那里,他写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品。后来,他又再婚了,娶了他的女秘书,她给予他方方面面的照顾,把他塑造成了一个知名人物。我很想知道,即便在其老年,他会不会为别人这样造就(摆布)他而表现出些许的不耐烦呢?”那时,我正在为《世界主义者》杂志写系列小说。这些短篇的字数都被规定在一千二百到一千五百字之间,加上插图,一般会占到刊物的一页。不过,有的时候我会突破这一限制,字数会超过了这个数目,那样的话插图就挪到了下一页。这样一来,我便多争取到了一点儿篇幅。我觉得这样的一个篇幅就能完成我要写的这个故事了,于是,我把它放在了一边,打算再写过几期短篇后使用。但是,长时间以来,在我脑子里一直萦绕着罗西这样一个人物。很多年来都想把她写出来,可苦于没有恰当的机会;我想不出一个能合适放她进去的情景或是背景,我开始觉得我永远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不过,我也并没有觉得遗憾。一个没有写出、还盘桓在作者头脑中的人物依然是作者的所有;他会常常地想着他或是她,他的想象力会使他头脑中的人物变得日益丰满,他会有一种特别的愉悦之情,觉得有一个人在他头脑中过着一种生动、鲜活的生活。这个人物受着他的想象力的驱使,可又以一种奇怪、任性的方式独立于他。可是,一旦他或她被写进书里以后,这个人物就不再属于作者了。作者也就忘掉他了。想一想也真令人奇怪,一个在你脑海中存活了这么多年的人物,竟然就这样在你脑中消失了踪影。我突然想到了我记下的这一故事梗概,罗西完全可以放到我这个故事的框架中去,这样也便了却了我多年的一个心愿。我将把她写成我的这位著名小说家的妻子。我看出来了,我的这个故事用几千字是怎么也写不下了,因此我决定再等等,用这一材料写成一篇一万四五千字的故事,就如我前些时候创作的短篇小说《雨》那样。对这样一个篇幅的作品,我已经能够驾轻就熟了。不过,越在我这样想的时候,就越觉得甚至这样的一个篇幅也根本写不下我的罗西了。儿时的记忆又活跃在我的脑海里。我发现,对我在笔记中提到的我青少年时代生活过的惠特斯特布尔(在《人生的枷锁》中我把该地称作“黑马厩”),我还远远没有写够。自《人生的枷锁》出版后,许多年过去了,我在想当我再去写这个地方的时候,我为什么不能把它写得更接近于事实呢?因此,在《人生的枷锁》中的威廉叔叔、黑马厩的教区长和他的妻子伊萨贝尔,在《寻欢作乐》中就改回到了亨利叔叔(这一教区的牧师)和他的妻子苏菲。在《人生的枷锁》中的菲利普·凯里在《寻欢作乐》中成了故事的叙述者“我”。

《寻欢作乐》一出版就遭到了来自各方的攻击,大家都认为我塑造的爱德华·德利菲尔德这个人物是在影射托马斯·哈代。这可不是我的初衷。哈代在我心里的位置跟乔治·梅瑞狄斯[1]或是阿纳图尔·法朗士[2]没有什么两样。我在笔记中曾写下我的这样一个认为:一位高龄而又享有盛誉的作家所受到的尊重和敬仰,在他尚存冒险精神和幻想的活跃心灵看来,一定是乏味的。我想,在他保持着他的崇拜者们想要看到的庄严外表时,他的头脑里一定闪现过许多奇怪的不安分的想法。在我十八岁读《苔丝》时,我所感受到的激情让我那时候下决心一定要娶一个挤奶姑娘,但是哈代的其他作品我觉得都逊于大多数的当代作家,我认为他的英语并不是很好。我对他的兴趣还不如有段时间我对乔治·梅瑞狄斯的兴趣浓厚,也不如我后来对阿纳图尔·法朗士所产生的兴趣。对哈代的生平,我几乎没有什么了解。我现在所知道、所敢肯定的只是,哈代和《寻欢作乐》的主人公爱德华·德利菲尔德之间的共同点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他们的共同之处只在于两人都出身卑微,两人都娶过两位太太。我跟托马斯·哈代只见过一面。那是在圣希利尔夫人所举办的一个隆重的晚宴上,这位夫人喜欢把在各种行业中受到公众关注的人物请到自己家来给予款待,其门槛和规格都很高,不像当今的宴会什么人都能来。当时,我是作为走红的剧作家受到邀请的。这是一战前人们所举行的那种盛大晚宴,上了许多道菜肴,有肉汤,有清淡一点儿的汤,有各种鱼以及与鱼肉搭配的菜,各种果汁,还有肘子、野味、甜食、冰水、美味小盘菜肴等。被邀请的二十四位嘉宾,不是身份高贵显赫,就是政界要人,或是有很高艺术成就的作家、艺术家。当女客们都退下到了客厅去的时候,我发现自己坐在托马斯·哈代的身边。我记得他个子很矮,有一张泥土气很重的脸。尽管他穿着晚礼服,穿着高领的硬胸衬衫,他的身上还是奇怪地让人觉得有一种泥土气。他很慈祥,很和蔼。我当时觉得在他身上腼腆和自信奇怪地混合在一起。我俩谈了些什么,我不记得了,我只记得我们聊了四十五分钟。在谈话结束时,他给予我一个不小的关切:问我(他还对不上号,不知道我是谁)是在什么行业做事。

我听说,有两三位作者认为我塑造的阿尔罗伊·基尔这个人物是对他们的针砭。他们实在是误会了。阿尔罗伊·基尔是一个集合而成的人物:我从一个作家那儿取了相貌,从另一个作家那里取了热衷于结交社会名流的嗜好,又取了另一个作家的率直热忱,从第四个作家身上取了其健壮的体魄和高傲的心理,另外,还有我自己身上的许多东西也被放进了这个人物里面。由于我有一种几近于苛刻的能力,能看出自己身上的荒谬,我发现自身就有许多让我取笑的地方。我觉得我之所以在看人的时候(要是我相信别人说我或写我的那些话的话),比那些没有这一怪癖的作家少一些赞许、称道的眼光,其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我们所创造的所有人物其实都是我们自身的写照。当然啦,他们也许比我本人更崇高,更有操守,更有精神和思想。很自然,因为作家们本人就优秀,所以他们都是参照着自己的形象来塑造人物的。当我想刻画一个不择手段来宣传包装自己以促销自己作品的作者时,我并不需要把自己的注意力投到某个特定的人身上。这一方面的实例和实践太多、太普遍了。而且,对这种行为人们也不可能不抱有同情。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书籍出版却无人问津,其中不乏许多有价值的书。每一本都花费了作者几个月的工夫,也许在他的脑子里已经构思了许多年;他把自己的一些永远失去的东西写进了里面。一想到批评家书桌上堆满了要评论的书籍、待售的书压弯了书商的柜架、他的书很有可能会淹没在这书海当中,他便会有一种心碎的感觉。所以他自然应该动用一切手段,去吸引公众的注意力。经验已经教会了他该如何去做。他必须让自己变成一个公众人物。他必须一刻也不离开公众的视线。他必须不断地接受采访,在报纸上刊登他的照片。他必须常常给《泰晤士报》写信,在会议上发言,让自己关注社会问题;他必须在宴会结束时做演讲,在出版商的广告上推荐各种书籍;他必须总是要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在适当的场合。他多会儿也不能让自己被别人忘记。这是一项费心费力的工作,因为任何的疏忽都可能给他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对这样一个费尽心力说服大众去看他自己真诚地认为是值得一读的书的作者,除了对他抱有同情和理解,其他任何的态度都是不近人情的。

不过,有一种推销的形式却叫我感到厌恶。那就是举办鸡尾酒会来促销自己的作品。你请摄影师们来到现场,你请来专栏作家和许多著名人士。这些专栏作者会在他们的栏目里给你写上一段,拍下的照片会刊登在插图多的报纸上,可是那些著名人士除了能得到一本有你签名的书籍外却一无所获。即便这种酒会是出版商掏腰包给举办的(有时候,这也不能说不对),也不能把这一不名誉的行为变得少许光彩了。在我写作《寻欢作乐》时,这一不好的风气还没有流行开来,否则的话,我会用这一材料给本书增添上生动的一章。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同类推荐
  • 市委办那些事儿

    市委办那些事儿

    这部作品生动演绎了一位普通的市委办工作人员的政治生活和情感纠葛,展示了他与发小及恋人各自迥异的人生轨迹。面对金钱和权力的诱惑,面对爱情与友情的抉择,他们挣扎、迷惘。但是贯穿作品始终的,却还是爱与真情的宣扬,人性的善与美有着打动人心的力量。才华横溢的青年教师陈顺,因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时任市委组织部部长的林书嵌看中,从而改行进了市委办工作。十年后,林书嵌因贪污被捕。面对同事间的排挤,陈顺倍感失意,请假外出旅游,与文静秀雅的女子于黎一见钟情,却因难以摆脱初恋阴影,放弃了对于黎的追求。回到单位后,陈顺意外得知自己被任命主持市委办日常工作,于是全身心投入工作。
  • 浪子吟

    浪子吟

    本书为长篇小说。书中以朴实的笔触真实地记录这个“浪子”大起大落的人生轨迹,折射了人生百态,揭示了耐人寻味的社会现象,彰显了道德教育的意义。作品主人公曾经的浪子,那么走过的路肯定崎岖,做过事肯定有诸多龌龊,有些事用“不齿于人类”来表述,一点也不过分。从一个街头小混混到道德模范,这个转化是如何在矛盾的阵痛中完成的?作者以其生动的描述,是主人公的形象深入人心,写作风格较有特色。
  • 陈应松文集:马嘶岭血案

    陈应松文集:马嘶岭血案

    陈应松的写作常被人称为是“底层写作”或是“生态文学”,不少作品深刻而真实地描写了苦难的生活以及苦难的人群。由于“神农架系列”小说,他在神农架林区被评为“改革开放30年影响神农架十大人物”之一。他回忆自己的创作经历时说,自己原本是出身文盲家庭的孩子,一个封闭环境中的不通汽车的针眼小镇人,“一个高中时才看到《唐诗三百首》的学生,不是天才”。今年以来,他自愿要求到家乡挂职,深入生活,进行广泛的乡村调查,尤其想唤醒自己童年和少年的记忆。“我怀念不成器的青春时代。虽然现在是露臀装的时代(包括文学的露臀装),可我还是要为青春喝彩,为糊里糊涂的青春欢呼。”
  • 你是我最倔强的决定

    你是我最倔强的决定

    谢小北十三岁那年,生活中突然多了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哥哥谢斯南,同时还带来了另外一个妹妹宋宜冰。宜冰和斯南的到来为这个家带来一些冲击,谢小北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谢小北以自己的坚持温暖了谢斯南,却不知道宋宜冰对谢家愤恨已深。这时候,早知道对方和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谢小北一点点喜欢上了谢斯南,但是由于害怕让妈妈容雪失望,一直隐瞒。两个人任性出走,加上宜冰间接怂恿,容雪死于一场突发的心脏病,这也为两人之后的错过埋下伏笔。因为内疚,小北离开谢家,宜冰悔悟,留下来扶持谢家。十年以后,两人再度相见,终于释怀。
  • 正安嘉话

    正安嘉话

    又是曲江春意浓,临江赋诗,杏园初宴,飞扬少年正得意,一日看尽长安花。中进士,入朝堂,倜傥潇洒振朝纲。谁曾想,这温润资天质、清贞禀自然的崔郎,却是易钗而弁女儿家。帝王榻上烦扰甚,新士入朝,识人善任,挥斥方道睥睨天下。迷题解围初相识,心有灵犀一点通。皇帝日我而非朕,臣下顾盼间流转,似这般,美景良辰,此曲只应天上有。众人皆醒,崔郎独醉,且看骊珠如何演绎这段君臣之谊、儿女之情的传奇。
热门推荐
  • 三分圆满

    三分圆满

    文案将就着看吧!作者真的是个文案废了一位粉丝每次直播都风雨不改的打赏一万元,其他粉丝都习惯了。直到这一次直播结束,这位粉丝居然没有出现,其他粉丝纷纷猜测,甚至上了热搜#818圆圆酱直播间的那位万元打赏#
  • 冷若江乔哀

    冷若江乔哀

    一指弹尽世间纷扰红尘,半曲离殇别愁凌肃乱世。遇不见为伤,留不住为愁。叹纷飞往事如尘,念精致妙颜如烟。当时年少,约定为冢之时,谁哀谁悲。不怨君不怨命,只怨心念不该念之人,身托不该信之夫。为三国,乱世闻歌,泪里朦胧遇他,便缘定,开始与结束,都是浩劫。
  • 机器源

    机器源

    未来,我们将与机器人为伍未来,我们将生活在一个机器人遍布的世界上当人类赋予这些机器人智慧的时候也在惧怕无法控制这些机器人当能源成为生存下去的条件时机器人,也会为生存而战!这是一场人类与人类自己创造的智慧之间的一场较量这是一场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生存之战这是一场人类与机器之间的能源之争《机器源》将带我们走进一个新科技、新能源的世界
  • 我的世界里

    我的世界里

    写女主角的一生,终于到的种种问题,和她的思想。
  • 女囚

    女囚

    故事发生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作品主人公玛丽卡原是摩洛哥将军鸟夫基尔的长女,5岁时被国王穆罕默德收为养女。1972年宫廷政变,玛丽卡的父亲鸟夫基尔受到牵连,公主的命运随之发生了改变:父亲死亡,母亲和兄弟姐妹六人在人间魔窟般的监牢中度过了20个春秋。在狱中,公主既要承受心灵和肉体的磨难,还要安慰母亲和兄弟姐妹,同时更要设法拯救自己的挚爱亲人。最终他们竟奇迹般逃出牢笼,获得了自由。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一枝格桑花

    一枝格桑花

    办公室里的尔虞我诈,爱情里的丢盔弃甲,面临事业、生活和爱情的抉择,一场意外失去生命唯一存在过的证据——记忆。面对“空白历史“的自我,一本神秘的日记的出现让生命开始出现轮转,事业和爱情被重新洗牌。一封神秘的信件到底出自谁给陶格寄去?当她决定去了解已不在人世的日记的主人时,梦境夹杂着更多的疑惑出现,甚至有时分辨不出自己和日记主人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生命洗尽铅华,生活和爱情也被重新定义。当在地下的阁楼出现一本几乎相同的日记时,一切的真相即将被解开。
  • 末日机械君主

    末日机械君主

    天外机械族来临,几乎掠夺了地球上的一切金属。人类文明毁于一旦,顷刻间回归石器时代。而机械族文明却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绽放在地球上,远程炮击的毁灭者、冲锋破坏的撕裂者、探查警戒的守望者、掌控力场的支配者……它们就是末日的代名词。然而,在宁毅获得重生的那一刻起,他就明白——这个冰冷的末世……注定会成为他的疆土!【不圣母、无虐主,也算是比较新颖的末世题材吧,觉得不错的读者可以收藏推荐一下,非常感谢。】
  • 我被拉去当英雄

    我被拉去当英雄

    新的征途?谁才是新时代的王者?看张瑟如何重塑峡谷。
  • 双生舞歌

    双生舞歌

    我,为了救命恩人复仇,杀人不眨眼。他,为了亲生母亲复仇,心狠手辣。坏人和坏人凑一起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