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309500000002

第2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能工巧匠

春秋战国时期即东周时期,是指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的550年时间,其中又以周元王元年(公元前475年)为界限,将其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这一时期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征战,百家争鸣,社会激烈动荡又高速发展,农牧水利、采矿冶炼、机械制造等手工业出现了生气勃勃的发展局面,涌现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批有名有姓并有史料记载的能工巧匠。战国时期流传的《考工记》是现存最早的手工艺专著,其中记有车轮的制造工艺,并对弓的弹力、箭的射速和飞行的稳定性等都作了深入的探索。

这一时期首先在兴修水利方面出现了诸多亦官亦匠的著名人物。楚国名相孙叔敖鼓励农民秋冬上山采矿,大力发展青铜手工业,公元前605年,他主持兴建中国最早的大型渠系水利工程“期思陂”,还在江陵修筑了大型平原水库“海子”。魏国的西门豹引漳水灌田,开凿水渠12条。韩国的郑国主持开凿郑国渠,西引泾水,东注洛河,促成沃野关中、富强秦国的局面。秦国蜀郡守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成就“天府之国”。其次在找矿、医药甚至天文方面分别出现了发现和氏璧的楚国卞和、渤海郡神医扁鹊和标注世界最早星表的楚国甘德和魏国石申等。再次是冶铸手工业方面,春秋时就出现了吴国的干将、莫邪,据说夫妇俩先后为吴王阖闾和楚王铸剑,历时多年,终成雌雄双剑。

本章所要介绍的两位春秋时期的工匠,一个是人称“铸剑鼻祖”的越国工匠欧冶子,另一个是被称为“祖师爷”、发明锯和钻等工具的鲁国工匠鲁班,二者既能代表该历史时期铁器的创新使用,又有相对较多的史料记载,因而具有可信性和代表性。

第一节 欧冶子:中华“剑祖”冶铸第一把铁剑

剑在冷兵器时代主要用于近体格斗,其功能在于砍和刺。春秋时期以后,剑逐渐从作为实战的短兵器过渡为一种象征地位身份的佩饰,剑的铸造也从注重其实战功能转变为注重其外观造形。越王勾践剑即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短兵器制造的杰出代表,历经2400多年而不锈,且依然锋利无比,寒光袭人,加上其主人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图强富国的历史故事,使其更富有传奇色彩,因而号称“中华第一剑”。据传说,铸造这一神奇国宝的是我国古代铸剑的鼻祖、春秋时期的铸剑名师欧冶子。

一、冶铸中国第一把铁剑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铸剑业十分兴旺发达,特别是春秋末年,在铸剑工匠中涌现出两位名传千古的冶铸高手,一个是越国的欧冶子,另一个就是吴国的干将。

铸剑在春秋时期的吴越之地是一种十分神圣的事业,加之吴越盛产铸剑材料——铜、锡,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应用发展的社会需要,促使吴越人极其重视宝剑的铸造,因此演绎了许多铸剑历史故事。其中关于干将莫邪夫妻俩共同铸剑的故事,人们或许耳熟能详,这对夫妇在当时是极负盛名的铸剑能手。相传吴王阖闾十分喜爱宝剑,曾命令干将、莫邪制造两把精良的宝剑,并限期完成。干将、莫邪接受吴王命令后,从山上开采了质量最精的铁矿石,运用最好的原材料,选择吉日良辰,精心铸剑。谁知连续造了3个月,剑仍未成,眼看期限日益逼近,夫妇俩十分担心。莫邪提醒干将,说师傅过去熔化铁和金矿石时,在熔化不了的情况下,他们夫妻跳进炉火之中,铁就熔化了。干将问:“那我们怎么办呢?”莫邪说:“这也不难。”她当即剪下自己的头发和指甲,投入炉中,顿时金铁淬了火,利剑铸成了。铸成的剑锋利无比,一把叫“干将”,另一把叫“莫邪”,合称“雌雄剑”。这两把古代名剑以干将、莫邪夫妇的名字命名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着。浙江省德清县城西北有座山叫“莫干山”,据说就是当年莫邪、干将夫妇为吴王铸剑的地方,后人以他们夫妇的名字为山命名,以示对他们的怀念和崇敬。

欧冶子和干将为同时代的铸剑能手,至于两者的关系,民间与史料有不同的说法。有人说欧冶子与干将同从一师,但也有人说干将为欧冶子的徒弟,后来将女儿莫邪嫁给了干将。由于缺乏实据资料,两种说法都无法完全令人信服。

据考证,欧冶子约生活于周敬王六年(公元前514年)前后的几十年里,应该是春秋晚期的越国人。欧冶子所生活的时代正值东周列国纷争,楚先后吞并了长江以南45个弱小的诸侯国,越国成为楚灵王的属国。少年时代,欧冶子从母舅那里学会了冶金技术,开始冶铸青铜剑和铁锄、铁斧等生产工具。他身体强健,刻苦耐劳,又肯动脑筋,具有非凡的智慧。他发现了铜和铁性能的不同之处,冶铸出了第一把铁剑“龙渊”,开创了中国冷兵器之先河。

二、铸剑技艺名满国中

关于“龙渊”剑的诞生过程,《越绝书》中有“楚王见剑”的记载:楚王命令相剑家风胡子到属地越国去寻找欧冶子,命令他制造宝剑。欧冶子带着妻子和女儿走遍江南名山大川,寻觅能够出铁英、寒泉和亮石的地方,只有这3样东西都具备了,才能铸制出利剑来。最后,他来到了龙泉的秦溪山旁,发现在两棵千年松树下面有7口井,排列如北斗,明净如琉璃,冷澈入骨髓,实乃上等寒泉,便凿池储水,即成剑池。随后,欧冶子又在茨山下采得铁英,用来炼铁铸剑,以池里的水淬火,铸成剑坯,但却没有好的亮石可以磨剑,欧冶子又爬山越水,千寻万觅,终于在秦溪山附近一个山岙(ào)里找到亮石坑。在这里,他发觉坑里有丝丝寒气,阴森逼人,知道其中必有异物,于是焚香沐浴,素斋3日,然后跳入坑洞,取出一块坚利的亮石,用其慢慢磨制宝剑。

历经两年之久,终于铸剑3把,第一把叫“龙渊”,第二把叫“泰阿”(又名“太阿”),第三把叫“工布”。据说这些宝剑能弯转起来围在腰间,简直似腰带一般,突然松手,剑身即弹开呈笔直状。若向空中抛一方手帕,从宝剑锋口徐徐落下,手帕即一分为二。斩铜剁铁,亦似削泥去土。之所以如此,皆因取此铁英炼铁铸剑,取剑池水淬火,取秦溪山亮石磨剑之故。楚王见剑大喜,乃赐此宝地为“剑池湖”。唐乾元二年,此地置县又以第一把宝剑的名字为县名,称“龙渊县”,因避唐高祖名讳“渊”字,改称“龙泉县”,至今还在沿用。为了纪念龙泉宝剑的鼻祖欧冶子,后人在剑池湖边修建了“剑池亭”和“欧冶子将军庙”,成为千年古迹。

有民间神话故事说这3把剑是欧冶子和干将共同受楚王之命而铸造的,由于是名师铸成,又因为它们性能优异,很快名满国中,著称于世。为了夺取这些稀世之宝,当时与楚国邻近的晋国竟派兵压境,意在抢夺这3把宝剑,以致引起了一场战争,前后打了3年。传说最后还是楚王凭借“太阿”剑的神威,大败晋国郑王之师,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为楚王赢得战争胜利的“太阿”剑到了后世又被进一步神化了。传说到了西晋初期,这时离“太阿”剑铸造成功已有700余年的历史,东吴占据江东一带,当时在东南方向的天空常常出现紫气。惯以天象断定吉凶的西晋官员们认为东吴王气未灭,不可用兵除之,可是司空张华却不以为然,力排众议,终于平定了东吴。平定东吴以后,东南方向的紫气反而更加明显了,经张华和一位叫“雷焕”的人商量断定,认为这是宝剑的精气映在天上的缘故,而且从方位上判断,宝剑应在江西丰城。于是朝廷委派雷焕为丰城令去寻求宝剑,雷焕果然在一幢狱屋下面四丈多深的地方发掘出了两把宝剑,剑上有字,一名“太阿”,一名“龙泉”。这神奇的发现,使人们把宝剑也视为“神物”。据传,神物不能久留,没过几年,这两把宝剑先后化成蛟龙离世而去。当然,这些是民间传说,并不足信。

三、铸越王剑千秋不朽

欧冶子所铸的剑以“湛卢剑”最为有名,号称“天下第一剑”。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外传记宝剑》载:“越王允常(勾践的父亲)命欧冶子铸剑。”欧冶子带着妻子朱氏及女儿莫邪到闽、浙一带名山大川遍寻适宜铸剑之处。当他见到湛卢山(今福建松溪县)清幽树茂,薪炭易得,矿藏丰富,山泉清冽,适宜淬剑,就结舍于此铸剑。3年辛苦,终于铸就了锋芒盖世的“湛卢剑”。当时世上五大名剑有湛卢、钜阙、胜邪、鱼肠、纯钧(又作“纯钩”)。名列第一的是湛卢,此剑可让头发及锋而逝,铁近刃如泥,举世无可匹敌者。东汉初期史学家、诗人袁康题诗曰:

逍遥我亦餐霞者,

十年云卧湛卢下。

斗间瞻气有双龙,

人间何处问欧冶?

欧冶一去几春秋,

湛卢之剑亦悠悠。

湛卢山被称为“天下第一剑山”。从元代湛卢书院山长杨缨带有神话色彩的描绘中可以看出“湛卢剑”的名声何其显赫:“欧冶子挟其精术,径往湛卢山中,于其麓之尤胜且绝者,设炉湛卢山焉。取锡于赤谨(堇)之山,致铜于若耶之溪,雨师洒扫,雷公击劈,蛟龙捧炉,天帝装炭,盖三年于此而剑成。剑之成也,精光贯天,日月斗耀,星斗避怒,鬼神悲号,越王神之。”明代冯梦龙所著《东周列国志》中说:湛卢剑“乃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则威”。《东周列国志》中还写了另外一个故事:湛卢宝剑铸成,越王视之为国宝。越国被吴国攻灭,吴王阖闾获此剑。但有一天,此剑忽然不见了,而某日在楚昭王的枕边突然发现了这把寒光闪闪的宝剑。相剑者入宫解谜道:此乃吴中剑师欧冶子“湛卢”宝剑,吴王无道,杀王僚自立,又坑杀万人以殉其女,吴人悲怨,岂能得此剑?此剑所在之国,其国祚必绵远昌炽。楚昭王大悦:“此乃天降瑞兆也!”可见“湛卢”宝剑已成为预示国家兴亡的神物了!为此,历代诗文提及“湛卢”的很多。例如晋代左思《吴都赋》:“吴钩越棘,纯钧湛泸。”又如唐朝诗圣杜甫在《大历三年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江陵》中咏道:“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

欧冶子开凿赤堇之山,采集锡矿,排干若耶溪水,取出铜矿石,为越王允常炼成的这五把青铜宝剑,后来传到了越王勾践的手中。《越绝书·外传记宝剑第十三》中说,越王勾践请善于相剑之士薛烛为其看剑,当看到“纯钧”这把宝剑时,越王勾践问:“有人想用‘有市之乡二、骏马千疋、千户之都二’作交易,可否?”薛烛回答说:“不可。当造此剑之时,赤堇之山,破而出锡;若耶之溪,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蛟龙捧炉,天帝装炭;……欧冶子因天之精神,悉其伎巧,造为大刑三、小刑二:一曰湛卢;二曰纯钧;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巨阙……今赤堇之山已合,若耶之溪深而不测。群神不下,欧冶子即死。虽复倾城量金,珠玉竭河,犹不能得此一物,有市之乡二、骏马千疋、千户之都二,何足言哉!”薛烛指着精美绝伦的宝剑,描述上面的花纹说:“它像刚开的芙蓉,像始融的冰块,像荡漾的湖水,像绚丽的玉石。这五把宝剑锋利异常,削铁如泥,装潢讲究,质地精良,确属稀世之宝,绝对不能和别人换!”

据前面所提到的《东周列国志》等记载,这些稀世之宝中的3把即“湛卢”、“鱼肠”、“胜邪”后来被送到了吴国。公元前515年,公子光在伍子胥的谋划下,派勇士专诸持著名的“鱼肠”剑去刺杀吴王僚,此剑穿透三重铁甲,刺进吴王僚的脊梁,终于使公子光夺得了王位,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吴王阖闾。但阖闾是一个残暴的君王,当他的女儿死去时,他杀了好多无辜的百姓殉葬,而且把越国送来的另一把名为“磐郢”的宝剑作为殉葬品埋入了坟墓。传说越国送来的名为“湛卢”的宝剑很通灵性,深恶阖闾的凶残无道,就自己飞到楚昭王那里去了。阖闾得知“湛卢”流失到了楚国,为了夺回这把宝剑,不惜发动了一场战争。

这些传说虽属离奇,为这些宝剑涂上了神秘色彩,但欧冶子铸造宝剑却在不少地方为后人留下了他的踪迹,如福建闽侯县有欧冶池畔,即是欧冶子当年铸剑的场所。欧冶子曾在浙江龙泉铸剑,该地建有欧冶庙,而且至今那里仍制造着著名的龙泉宝剑,并行销海内外。

湛卢剑几经辗转流传,据说唐时为薛仁贵获得,后来又传到了南宋抗金名将岳飞手中。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岳飞父子在风波亭遇害后,湛卢剑便不知下落。近几十年来,我国的考古发掘连续发现了十几把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所铸的宝剑,更是为人们了解吴越宝剑绝非只是神话传说,而是实有的历史文物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和可信的凭据。其中一把青铜剑,人称“越王勾践剑”,为世人展现了吴越宝剑的光彩。1965年,这把剑出土于湖北江陵(今荆州)望山一号战国楚墓中,全长55.7厘米,宽4.6厘米,剑上刻有错金鸟篆体铭文:“越王鸠浅(勾践),自乍(作)用鐱(剑)”共8个字,证明它确是勾践的自用剑。该剑虽然目前还无法充分确定是否为欧冶子所铸五把宝剑之一,但作为同一时期的青铜宝剑,可以为考证“湛卢剑”工艺水平提供珍贵的资料。

“越王勾践剑”出土时完好如新,做工精细,造型华美。剑柄以丝绳缠绕,剑格之两面花纹嵌蓝色琉璃,剑身满布菱形暗纹,用鸟篆刻镂的铭文为“越王鸠浅,自作用鐱”。经原北京钢铁学院等科研机构用质子X射线荧光非真空技术分析得知,剑是用相当纯粹的高锡青铜铸成的,黑色花纹处含有锡、铜、铁、铅、硫等成分,铸造工艺非常高超。这一考古发现给上述欧氏铸剑的记载提供了一个实物佐证,说明欧冶子铸宝剑并非神话传说。这把“勾践剑”距今约有2500年,但其锋利依然,可以一次裁割10多层白报纸。更让人惊奇的是,这把青铜宝剑穿越了2500年的历史长河,竟然几乎不见锈斑。那么其千年不锈的原因是什么呢?据分析考证,“越王勾践剑”的含铜量约为80%—83%,含锡量约为16%—17%,另外还有少量的铅和铁,可能是原料中含有的杂质。作为青铜剑的主要成分铜是一种不活泼的金属,在日常条件下一般不容易发生锈蚀,这是“越王勾践剑”不锈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越王勾践剑”不生锈也与墓葬内部完全封闭的环境有关,因为在与氧气隔绝的条件下,即使在中性或微酸性的水中,钢铁都不会生锈的。因此,无论从所含的成分、铸造工艺的精湛等方面看,都堪称我国青铜兵器中的精品、“青铜剑之王”。

曾经参与破译“越王勾践剑”鸟篆铭文的古文字专家之一郭沫若,在观看宝剑后,曾激情赋诗一首:

越王勾践破吴剑,

专赖民工字错金,

银缕玉衣今又是,

千秋不朽匠人心。

这首诗盛赞了“越王勾践剑”的精美以及铸剑工匠技艺的高超。据有关资料统计,仅铸有越王名字的青铜剑,现已出土10余件,吴王剑、夫差剑也相继在山西、湖北、河南等地被发现,这些历史古剑虽在地下沉睡了千百年,仍不失旧日风采,仍然锋芒锐利,寒光凛冽,光洁细腻,花纹精美。由此可见,昔日吴越宝剑的精良,吴越造剑风气之盛旺,在历史上确是蔚为壮观的。

由于欧冶子铸出精良的兵器,被越王封为“湛王”和“大将军”等官衔,但欧冶子不愿为官,只求回归湛卢山和秦溪山重操旧业,但最终未能如愿。后人在湛卢山建有“欧冶子祠”,秦溪山建有“欧冶子将军庙”,并且定期举行隆重的欧冶子纪念大会。

第二节 鲁班:中华土木工匠的“祖师爷”

鲁班(约公元前507—前444年)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名字,这个名字与许多发明创造联系在一起。关于鲁班,还有不少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从古至今,在广大人民的心目中,鲁班是中国能工巧匠的代表,是聪明智慧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是中国在手工业技术领域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工匠大师,被尊称为中国土木工匠的“祖师”。他不仅发明了钻、锯、磨、碾、机封、铺首等工具,还对早期的机动车、木鸢、云梯、战船等军事器械制造有杰出的贡献,所以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辨问》称其为“机械之圣”。

一、公输家族多巧匠

鲁班,本姓公输,名般,又称“公输子”、“公输盘”、“公输般”,春秋末期鲁国(今曲阜)的附庸国小邾(今滕州市)人。据明朝《鲁班经》记载,鲁班生于鲁定公三年(周敬王十三年,即公元前507年),至少到周贞定王二十五年(公元前444年)仍在从事营造活动。古时候“般”与“班”同音通假互用,他又是鲁国人,所以人们习惯地称他为“鲁班”。

鲁班所生活的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是一个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古代第一次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也是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当时,城邑建筑和水利工程都有了相当的规模,铁器已经逐步推广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大大推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为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中国奴隶社会遗留有一条社会规约,叫做“工之子恒为工”,也就是说手工业奴隶的子孙应该永远是手工业奴隶,一般不得改行。代表当时先进生产力的手工业者像牲畜一样被控制在奴隶主贵族手中,连生命都没有保障,从而压抑了社会创造性,更谈不上有什么生产积极性。后来由于奴隶起义和平民暴动此起彼伏,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日趋没落,旧势力、旧制度日益瓦解。奴隶主把持的官府手工业的局面被冲破了,不少世代为奴的手工业奴隶获得了解放,官府手工业独霸天下的局面最终被打破,出现了私营手工业和独立个体手工业。不少世代为奴的手工业奴隶有了游走各地、到处做工的自由和施展才华的机会。鲁国是周公的封地,开化较早。随着势力的扩张,春秋战国时,鲁国已是东方的经济强国。鲁国是当时分封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所谓“周礼尽在鲁矣”。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手工技艺的发明创造提供了广阔的前途,出现了具有发明创造能力的人物。鲁班有可能就是这个时期获得奴隶家族自由解放的著名工匠。

鲁班出生于鲁国一个工匠世家——公输族。传说鲁班家境贫困,当时很重视木工手艺传承,自幼便让他跟家人一起参加土木营造工程的劳动,12岁时又让他外出求师,拜在一位隐居终南山的木工老祖门下,博学木工工艺。据说鲁班的父母、妻子及妹妹都有发明创造。

据明代黄一正《事物绀珠》记载,原来工匠做木工活时,放线都要有人去拉住线头。鲁班也是一样,每当用墨斗给木料放线时,他的母亲就要停下自己手里的活儿来帮忙。为此,鲁班和母亲一起反复试验,在墨线头上拴了一个钩,再放线时,用小钩钩住木料的一端,只需一个人就可以用手操作弹墨线了。后来,木工们把自己使用的墨斗中放线前面的拉钩取名为“班母”,以示对鲁班及其母亲的纪念。鲁班的母亲还是鲁班创造发明的积极试验者。据东汉王充《论衡·儒增》篇记载:“犹世传言曰:‘鲁班巧,亡其母也。’言巧工为母作木车马,木人御者,机关备具,载母其上,一驱不返,遂失其母。”鲁母就这样不见了踪影,可谓为发明创造而献身。而鲁父呢,命运更惨,根据唐代段成式笔记小说《酉阳杂俎》记述,鲁班曾远离家乡做活,因为念妻心切,就做了一只木鸢,只要骑上去敲几下,木鸢就会飞上天,就可以回家去会妻子。没多久,妻子怀孕了。鲁班的爸爸觉得很奇怪,儿媳妇怎么会怀孕呢?于是儿媳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公公。有一次,鲁班的父亲趁鲁班回家时偷偷地骑上木鸢,照样也敲了几下,木鸢飞了起来,但哪知一飞竟然飞到了苏州,当地人见到由天上降下个大活人来,当他是妖怪,便将鲁班的父亲给活活地打死了。当然,这都是民间传说,不一定可信。但鲁班父母是发明创造的参与者,这一点应该是可以肯定的。

据传说,鲁班的妻子云氏也是一位出色的工匠。木工刨木料时,前面顶住木头的地方有个卡口,这个卡口后世木工叫做“班妻”。为什么这样称呼呢?据说鲁班在使用刨子刨木料时总是由妻子云氏扶着木料,后来夫妻俩经过反复琢磨,改用木橛子做的卡口,固定在推刨子的木板头上,刨木料时就不必再让妻子扶着了。后人为了纪念鲁班的妻子对鲁班的帮助,称这个卡口为“班妻”。又据南宋魏庆之的诗话集《诗人玉屑》记载,伞也是由鲁班的妻子云氏发明的。云氏除操劳家务外,还常常帮助鲁班干些木活儿,在鲁班的影响下,也养成了遇事探求的精神。她看到丈夫和很多工匠成年累月在外给人盖房子,经常遭到风吹、日晒、雨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遮挡,很是辛苦,于是决心帮他们解决这一问题。经过反复试验,她模仿荷叶形状精心制作了一把伞,这把伞就像是可以移动的小房子,出门遇上天阴雨雪或是骄阳似火,都可以遮蔽,还可以带到百里之外。云氏发明的伞使鲁班深切感到妻子的温馨。老百姓得知后,不仅称赞云氏贤惠,而且纷纷仿制使用,伞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而且至今沿用了2000多年。伞后来不但被广大劳动人民广泛使用,而且也成为后世帝王将相、达官贵人权势的象征,同时伞还是戏曲、歌舞、杂技艺术中常用的道具。随着时代的进步,伞的用途越来越广,式样也越来越多。

家庭的影响和熏陶使鲁班从小就喜欢机械制造、手工工艺、土木建筑等古代工匠所从事的活动,而且他学习刻苦,不怕别人讥笑。《列子·新论·知人》中就记载有鲁班不畏嘲笑雕刻凤凰的故事。有一次,鲁班雕刻一只凤凰,在他还没有雕成时,就有人讥笑道:“你雕刻的凤凰一点儿都不像,脑袋不像脑袋,身体不像身体。”鲁班听了非常生气,但并没有灰心,他决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答他人的讽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凤凰雕刻成,而且刻画出的凤凰栩栩如生,非常逼真,赢得了众人的赞誉。那些曾经讥笑过他的人也不得不佩服鲁班高超的技艺和刻苦精神。长期的生产实践,加上个人的不懈努力,使鲁班逐渐掌握了古代工匠所需要的多方面技能,积累了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成为当时有名的能工巧匠。

二、土木工匠尊其为“祖师爷”

鲁班在实践中勤于思考,练就了一手高超的手工技艺,而且富于发明创造。据说我国民间使用的很多木匠工具,如曲尺、墨斗、刨子、钻子、凿子、锯子等都是鲁班改制或发明的。鲁班一生有许多发明创造,奠定了中国土木手工业的技术基础,2000多年以来,他一直被木工、石工、泥瓦匠、建筑师等尊奉为“祖师”,受到人们的敬仰和纪念。

传说鲁班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他手头有画直角的矩,可用起来挺费事。经过改进,鲁班做成一把“L”形的木尺,量起直角来非常方便。后人把它称作“鲁班尺”,也就是今天木工使用的曲尺。

在刨子发明以前,要想使木板平滑,木匠使用的大都是刀斧之类的工具,效率极其低下,且达不到平整如镜的目的。通过实践,鲁班发现利用较薄的斧头刮制木材比较省力,效果也好,于是他仿照斧头的样子,造出一个薄片似的斧头。由于不容易握牢,鲁班便把这薄片镶入一块长方形的木料中,然后再安上一块横木,以便在双手推握时能够用上力,这样,刨子便产生了。

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着一个有趣的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有一年,鲁班接受了为鲁国建造一座木结构大宫殿的任务,而且要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他精心地进行了整体设计,同时深知此项工程需要大量的木料,便安排徒弟带上工匠们上山伐木。由于当时还发明没有锯子,工匠们只能用斧头来砍树,虽然他们每天起早贪黑拼命地干,但砍下的树木却十分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需要。眼看着工期一天天逼近,鲁班心急如焚,决定亲自上山察看树木的砍伐情况,看看有什么办法能够加快伐木的速度。上山的路陡峭难行,鲁班只好抓住路边的树枝和杂草一步步往上攀爬,不料他的手被杂草划破了,流出了血。鲁班顿时一愣,心想:小草如此锋利,竟然把我粗壮的大手划得血直流?他通过仔细察看发现,原来小草的叶子两边长了密密的细齿。他再次用手试了一下,手上又被划出一道小血口,鲁班从中收到很大启发。他想:如果按照小草的叶子那样做成一把有齿的工具,用它来锯树,一定会省时省力的。于是他就用大毛竹做成一条带有许多小锯齿的竹片,然后拿到树上去做试验,效果还不错,鲁班很高兴。但竹片的强度有限,竹片锯无法长时间使用,如此下去,伐木的进度还是无法保证工程的进度,于是鲁班想到用强度、硬度都比毛竹高的铁来代替,效果应该更好、更理想。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金属锻造匠人,请他们帮忙锻出带有许多小锯齿的铁条。铁条很快制作完成,鲁班带着它再次来到山上。他找到一棵树,与徒弟密切配合,各自握住铁片的一端,来回拉动铁条,随着铁条的不断深入,树干下端渐渐地被锯断了,真是既快捷,又省力。鲁班急忙赶下山,请金属锻造匠人尽快赶制一批同样的铁条。为了方便伐木工匠的使用,鲁班又将铁条固定在木框上。木料供不应求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宫殿如期竣工。锯子就这样被鲁班发明出来,随后迅速推广应用,成为木匠做工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作为一名能工巧匠,鲁班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对传统的木工器具进行改进创新是完全可能的。鲁班改进的这些木工工具,改变了以前许多工匠全凭手工和经验进行操作的落后局面,使木工技术的很多方面可以凭借比较简单的工具提高工艺水平和质量。

除了发明创造木匠工具以外,鲁班还参与了许多土木工程的建造,他“因人之材木,以钩宫室台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按今天的说法,他应该也算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工程师。《古今图书集成·考工典·桥梁部汇考》之四写道:“飞虹桥在襄陵县西南三十里义店村,众木攒成不见斧痕,俗呼鲁班桥。”在我国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则古老的传说:春秋末年,鲁国决定修建一座名为“春秋亭”的纪念建筑物,工程要求明确规定:黄荆木为大梁,紫砂石做亭盖,限期完成,否则治罪。工匠们立下“军令状”,不敢怠慢,按照工程要求,日以继夜,分别把黄荆木大梁和紫砂石亭盖做好了,正准备上大梁加亭盖时,发现黄荆木梁稍短一点儿,组装时衔接不上,沉重的紫砂石亭盖也无法抬到梁上去。工匠们各出建议,想了不少办法进行试验,但都失败了,眼看工期一天天逼近,面临治罪后果的工匠们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这时,一位其貌不扬的老人来到工匠们身边,请求给他一顿饭吃。为首的工匠正在心烦意乱,也就没有好言语,挥了挥手,让这个老人自己去厨房看看有什么吃的。过了一会儿,当工匠们走进厨房时,发现那个老人不见了。桌子上倒了两大堆饭,上面各扣着一个碗,两碗之间架着一支筷子,还有两条吃剩的鱼,但鱼骨架比较完整,衔着那支筷子的两端。工匠们感到十分奇怪,为首的那位工匠在蹊跷纳闷之中,围着桌子来回踱了几圈,在反复观看中顿时大悟,大声告诉工匠们说:“那位老人就是鲁班,是他老人家来点化我们的。”于是他召集所有工匠,按桌上的示意赶制出两条大木鱼,让两条木鱼的嘴分别衔住那根黄荆木制的大梁的两端,这样木梁稍短一点儿的问题就解决了,增添两条木鱼作装饰,亭子比原设计更加美观耐看。大梁上好之后,工匠们又按照鲁班的提示,先用沙土将亭子埋起来,然后顺着堆起的土坡将沉重的紫砂石亭盖拉上坡顶,架到梁柱上,亭盖架稳后,再将沙土扒运走,经过装饰,亭子终于如期建好了。人们争相观赏“春秋亭”,无不赞叹。从此,双鱼抬大梁的故事和鲁班的神奇提示联系在一起,成为历史上的佳话,代代传送不息。

鲁班以其高超的土木建筑技艺和许多发明创造一直被人们誉为“祖师爷”。“班门弄斧”是人们广为引用的成语,“班门”指的是鲁班之门。使用斧锯刨凿之类工具还有谁能比鲁班更娴熟精通呢?多少年来,这个成语一直被用来讽刺那些在高明人面前卖弄自己的人,也由此可知鲁班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之高。

三、改造农具 工于制器

根据《世本》、《物原》和《说文》等书记载,鲁班发明了我国农村沿用了几千年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砻子、碾子等,另外在手工机械制造方面,鲁班也有许多发明创造,因此被称为“机械之圣”。

相传在6000多年以前我国就进入了农耕社会,人们开始用石头将谷物压碎或者碾碎,以便去掉谷物壳皮和破碎豆麦。4000多年以前,人们发明了一种称之为“杵臼”的碾米工具,这种装置比起直接用石头来碾碎谷物已有很大的进步。虽然如此,但仍存在不少缺陷,因此人们迫切希望有一种更为简单的机械装置来代替手工操作。鲁班下决心解决这一难题,为此他经常到日常生活中去观察、思考。在劳动人民智慧的启发下,经过他的刻苦努力,鲁班终于发明了一种更为简单实用的磨粉工具:他先在两块比较坚硬、厚实的圆石上凿出许多浅槽,然后合在一起,用人力或畜力使之转动,就能够把谷麦脱粒或磨成粉末,这就是中国2000多年来在广大农村地区一直广泛使用的石磨。石磨的出现是中国古代粮食加工工具的巨大进步,它将“杵臼”的上下运动改造成旋转运动,将“杵臼”的间歇工作变成连续工作,并且可用畜力等作为动力,大大降低了人们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鲁班不仅发明了破麦成面的石磨,而且还创制了磨谷取米的砻子和去壳作麸的碾子,这一系列农具的发明在长期处于农业社会的中国,作用极其重要。

根据《物原·宝原》、《事物纪原》、《风俗通义》等记载,鲁班依据水螺的启示发明了“辅首”。辅首是中国含有驱邪意义的传统门饰,古代常做成蠡形、螺形、龟蛇形等,其首衔环,便于起闭门窗。叩环有声,表明有人在敲门,同时辅首也是一种装饰品。辅首虽然是一种门饰形式,却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把两种功能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出于鲁班的巧思。

锁是中国家庭和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品。据说锁也是鲁班在辅首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制发明的。早在周穆王时期(公元前1001—前947年),锁就出现了。为了看守门户,人们仿照鱼形状做成所谓“锁”的样子挂在门上,以象征专心看守门户,提醒人们要效法鱼,不眨眼睛地看守门户,这种锁重在提示。那时的锁工艺构造非常简单,守护门户必须有人力辅助,于是鲁班在此基础上予以改制,仿照蠡的形状(因为蠡合上之后则丝毫看不出痕迹,且自动分开并不费力),把机关设在锁里面,锁上以后,只有借助特制的钥匙才能打开,具有很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现在人们使用的锁虽然经过了很多改进,工艺有所变化,但从根本上说还是沿袭了鲁班制锁的原理。

与锁相关,鲁班还发明了“机封”,即用石刻的墓门堵住墓道,是一种代替人力将棺椁放到坑中去的工程机械,起到防盗墓的作用。据《礼记·檀弓下》记载,鲁班生活的那个时代,下葬的棺木是由人力抬着,顺着长长的墓道缓缓地倒退着进入墓穴的,十分费力。有一次,鲁公室家臣季康子的母亲死了,当时鲁班还很年轻,但已发明了下葬用的“机封”,于是建议季康子采用这种方法。季康子接受了鲁班的建议,但有个叫“公肩假”的人出来反对,指责鲁班是“以人之母尝巧”,意思是说把别人的母亲作为机巧的试验品。虽然目前人们无法知道它的形状构造,但在轱辘等利用力学原理的工具已经广泛使用的时代制造出一种简易的起重器械,应当是可能的。

此外,鲁班还在交通器械方面进行了两次著名的实验,其一是“飞鹊”,后人称为“飞鸢”、“木鸢”。据《墨子·鲁问》记载:“公输子削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公输子自以为巧。”连鲁班自己都认为“飞鹊”是一个了不起的发明,反映了自己创造力的高水平发挥。《列子》、《淮南子》、《韩非子》、《论衡》、《文选》、《初学记》、《太平御览》等都加以引述,可见这一发明创造影响之大。这种用竹木制成的飞行器,应当说是人类征服空间世界、渴望在天空中自由翱翔的最早试验之一。它的形制虽已无从考察,有人推断它应该类似我们现在的风筝。

其二是“木车马”。前文已提到《论衡·儒增》记载有鲁班“为母作木车马”,致使其母身亡。这种“木车马”由木人驾驭,一旦驱动,一去而不返。鲁班创制的“木车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代步工具了。王充在《论衡·儒增》中对此提出了质疑:“机关须臾间,不能远过三日,则木车等亦宜三日止于道路,无为径去以失其母,二者必失实者矣。”关于这种木制“机动车”的形制和动力原理,人们已无从考察。后世不少能工巧匠对“木车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其进行不懈研究、探讨。如三国时的诸葛亮受鲁班“木马车”、“木马人”的启示,命令浦沅等工匠做成了“木牛”、“流马”,“木牛”、“流马”的构造和特点在《诸葛亮集》中有十分详细的记载。

鲁班还在军事器械制造方面颇有建树。据《墨子·公输》、《墨子·鲁问》和《鲁班经》记述,鲁班到了晚年已是远近闻名的发明制造家了。他生活的时代,战争频繁,特别是在南方,楚越正进行激烈的争霸战争。楚、越两国,一个处在长江中游,一个位于长江下游。楚国顺流前进很容易,逆流撤退却很难;越国正好相反。越国利用自己有利的地理位置,屡败楚国。楚国国君楚惠王专门把鲁班请来,让他帮助楚国改进军事装备,以增强争霸的实力。鲁班在军事装备方面又做出了两项发明:“钩拒”和“云梯”。

“钩拒”是一种舟战武器,对想后退的船,就用“钩拒”将它钩住,它就无法后退;想要前进的船,就用“钩拒”将它顶住,它就无法前进。楚国的水军拥有这种新式武器后,在水战中大大掌握了主动权,无往不胜。

“云梯”是一种古代攻城器械。在鲁班以前,攻城器械有“钩授”,大概是一种顶端装有利钩的长竿。攻城时,士卒手执长竿冲到城下,然后用“钩授”钩搭在城墙上,再攀援上去。此外还有“临冲”,大概是一种安装在特殊车架上的巨石(或前端嵌石的大木头)。作战时,士兵们将“临冲”推至城下,然后用巨石或巨木冲撞城墙或城门,使其塌陷或破裂。还有“楼车”或“巢车”,大概是一种装有车轮的高木车,车顶有鸟巢似的小楼,将士可以在小楼上指挥或射箭。这些攻城器械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如果遇到敌人城高、墙厚、池深、壕阔,这些武器的攻击力就会大大减弱。聪明的鲁班把“钩授”、“楼车”等攻城器械的长处集中起来,设计制造出了一种新的攻城武器——云梯。这种攻城武器既可以自由升降,又有梯阶、钩具,攻城的士兵可以援梯攀阶而上,越过深壑、高墙,攻入城内。“云梯”的发明大大提高了军队攻城破池的能力。

发明军事器械的鲁班主张所有发明创造应该为民所用。据《墨子·鲁问》记载,有一天,鲁班向墨子夸耀说:“我有舟战的钩和拒,你的义也有钩和拒吗?”墨子是主张和平,反对战争,鼓励人们相敬、相爱和仁义至上的,于是回答道:“我是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你用钩钩人,人家也会钩你;你用拒拒人,人家会用拒拒你。你说‘义’的钩拒,难道不比‘舟’的钩拒强吗?”鲁班无言以对。鲁班又拿出他的另一发明:一只木鹊,它可以连飞3天而不落地。墨子却说:“这木鹊还不如一个普通工匠顷刻间削出来的一个车辖,车辖一装在车轴上,车子就可以负重五十担东西,而你的鹊有何实际作用呢?木匠做的东西,有利于人的称为‘巧’,无利于人的只能叫做‘拙’。”鲁班听后,深知墨子的哲理,后来他一心为民所用,发明了许多受老百姓欢迎的实用的木制品,这种思想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是十分可贵的。

另外,南朝梁代任防《述异记》中还有“鲁班以石为禹九州图”的记载,说鲁班曾刻制过立体的石质九州地图,这是目前中国关于石刻地图的最早记载。

四、鲁班精神代代传

鲁班生活的经济发达的“君子之国”鲁国为鲁班的成长准备了必要的条件。鲁班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非凡的聪明才智,使他成为一个多才多艺的伟大匠师发明家。他的名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颂,历代工匠尊称他为“鲁班仙师”、“公输先师”、“巧圣先师”、“鲁班爷”、“鲁班公”、“鲁班圣祖”、“鲁班祖师”等等。鲁班是古代劳动人民的优秀代表,也是智慧和力量的化身。鲁班的发明创造,是他善于观察、思考、总结的硕果和不断提高、忘我劳动的丰厚回报。后人往往把古代劳动人民的集体创造和发明也集中到他的身上,因此有关他的发明和创造可以看做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和集合体。

鲁班是一位历史名人,由于没有专门的著作传世,关于他的文献记载又比较简略,后人对他的生平事迹并不十分清楚,随着历史的发展,人们把他演化为具有传奇色彩的能工巧匠、发明家和行业之神,从而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各类有关鲁班的民间传说一直广为流传,绵延不断。据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多方考证,认为“墨子和鲁班是分不开的”,肯定了墨子的故里在枣庄市滕州地区。因为滕州是鲁班的故里,所以在滕州有关鲁班的传说最多、最系统,从鲁班出生、学艺、发明创造,以至死后为仙、为神、为匠人祖师等内容无所不包。据不完全统计,流传在滕州市的大大小小的鲁班传说近千则,其中《鲁班桥》、《鲁班磨》、《大煎饼》、《鲁班造锯》等30余篇文章被各种书籍刊载。这些传说在滕州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成为激励当地人民艰苦创业,自主创新的精神财富。2008年6月,山东省枣庄市申报的“鲁班传说”,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鲁班传说除在汉族民众中传播外,在蒙古、白、壮、苗、瑶、彝、水、土家、仡佬、布依等很多少数民族中,乃至东亚各地也流传广泛。据说每年的6月13日是鲁班诞辰日,特别是港澳台地区的木艺工会最重视这个节日,木艺工人昔日十分注重尊师重道精神,他们最尊崇的师傅就是鲁班先师了。每年祝贺师傅诞都有一项很特别的传统活动,就是派“师傅饭”。这天,大伙儿用大铁锅煮的白饭,再加上一些粉丝、虾米、眉豆等,聚在一起吃。相传吃了师传饭的小孩子,不仅能像鲁班那么聪明,而且很快长高长大,健康伶俐,所以这天十分热闹。在这一天,或请一班艺人来唱八音,或者请一台木偶戏来演出,要视当年的经济情形而定,总之是隆重其事。在香港,每年农历六月十六为“鲁班节”,这天全港建筑工人放假,白天去青莲台鲁班庙参拜祭祀,夜晚摆筵畅饮。他们认为饮了祖师诞辰酒,可保一年平安,且技艺更精。

“鲁班节”是蒙古族人的传统节日。每逢农历四月初二,蒙古族人便要杀猪宰羊,搭台唱戏,并把供在中村大佛殿中的檀香木鲁班雕像迎到各村瞻仰。奉迎师祖时,游行队伍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耍龙灯,划彩船,跳蚌壳舞,观者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欢庆鲁班节的前后3天,外出做工的蒙古族工匠必须在四月初二前赶回家乡拜师祖,不回来过节者将被认为是忘师欺祖之徒。

为了纪念鲁班,近2500年以来,各地先后修建了很多鲁班庙、祖师爷庙等。在台湾,还建有鲁班纪念馆;在国内,中国建筑业协会还专门设置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国家优质工程),以鼓励建筑施工企业加强管理,搞好工程质量,争创一流工程。

同类推荐
  •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皮影

    农村文化娱乐常识——皮影

    文化,天地万物(包括人)的信息的产生融汇渗透(的过程)。是以精神文明为导向的融汇、渗透。文化,是精神文明的保障和导向。娱乐可被看作是一种通过表现喜怒哀乐或自己和他人的技巧而使与受者喜悦,并带有一定启发性的活动。很显然,这种定义是广泛的,它包含了悲喜剧、各种比赛和游戏、音乐舞蹈表演和欣赏等等。
  • 世界原始艺术(下)

    世界原始艺术(下)

    本套《世界艺术史话》,包括了对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绘画、戏剧、电影等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发展历史的介绍和探讨。这套书既力求准确而简要地描述不同艺术门类的历史,又注重突出重点事件、人物和作品,希望能反映当前的学科发展水准,体现最近的研究成果。文字上力求通俗、生动、晓畅,又强调对作品要有较好的艺术分析和准确的评价,全书因而兼具系统性、学术性和可读性。为增强可读性,每本书按照历史顺序提供了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图像资料一百余幅,以收图文并茂之效。同时,虽定位为普及性的大众入门读物,编写者也很注重学术性,对每一个艺术种类的历史,在历史分期叙述的大框架下,力求不但要把人文背景、艺术思潮、流派演变交代清楚,而且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要给予重点介绍和分析。
  • 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内幕集

    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内幕集

    《波西米亚狂想曲:官方电影内幕集》这本书是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的一件纪念品,是对电影演员、服装师、场景设计师、绘图师、录音师、摄影师、灯光师、导演和后期团队的致敬。
  • 正方形的乡愁

    正方形的乡愁

    本书是摄影家阮义忠继《人与土地》《失落的优雅》之后,又一再现二十世纪70—90年代真实台湾的经典摄影。在不断变化的时代,阮义忠着意寻找不变的价值,跋涉于旧日的乡土、温淡的老镇,记录下遇见的每一张纯朴面孔。80张照片及其背后文字,投递给我们那些已散落无踪的乡愁:成年对童真的乡愁,游子对家园的乡愁,车水马龙的都市对田野农耕的乡愁。黑白的正方形影像,隐藏着最深沉的情怀。
  • 课外雅致生活-拉斐尔生平与作品鉴赏

    课外雅致生活-拉斐尔生平与作品鉴赏

    雅致,谓高雅的意趣;美观而不落俗套。生活是指人类生存过程中的各项活动的总和,范畴较广,一般指为幸福的意义而存在。生活实际上是对人生的一种诠释。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价值的体现,实现我们的梦想,带着我们走进先进科学社会,懂得生活的乐趣。
热门推荐
  • 夫人又拽又蛮又可爱

    夫人又拽又蛮又可爱

    最遗憾的事是没能在你第一次流泪的时候陪在你的身边;最庆幸的是还好是我最先认识你!——楚晔铭缺席了几年不要紧,但只盼余生都有你的陪伴——沐一柠
  • 《回忆LOVE之黑白骑士》

    《回忆LOVE之黑白骑士》

    她是安凌浅诺,在6年前离奇的失踪了,为了为母亲报仇,不得不再次回到让她有着悲伤的城市。她是世界音乐天才evilspirit出道2年只有2场表演。她是世界第一大帮‘羽艾’的幕后者。他是钢琴天才[白汩泛]他是国际巨星[零千泽]他是专属与她的守护者[白洛轩]他是她的青梅竹马[南宫凌羽]‘你们是我的黑白骑士。’他们的故事将要开始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枕上娇妻:景少的独家宠爱

    枕上娇妻:景少的独家宠爱

    为了逃离家里一群极品家人,肖潇嫁给了全国最有钱的景家,但是没有想到渣妹渣父竟然还不放过她,景家一群渣渣也来找她麻烦,从此她过上了虐渣渣的生活。“老婆,听说昨天你把小妹教训了?”“怎么?你心疼了?”“没有,我只是想说,教训的好,下次再有这样的,你叫上我,我帮你一起教训,只是教训完记得安抚我一下。”“怎么安抚?”“睡前运动一下,让我没有太大的心理负担。”
  • 独家爆宠求婚99次

    独家爆宠求婚99次

    她本是青木大陆百年难得一遇的,废柴玄力师,为追杀叛徒,来到地球,初到,从天而降的她砸到了他,并莫名的成为了他的未婚妻,对此她表示很无语,初到异世,没钱没房怎么办?“土豪谁家最有金?就素华夏凤倾宸,”于是,她借机死赖着他,白吃白喝,,,初到异世,没有胃口肿么办?常言道:秀色可餐,“帅哥谁家最养言,就素华夏凤倾宸”,于是,她每天在他面前表演了狼吞虎咽,只不过吞的是一些来自于口中的分泌液体,,,“情敌那家最繁多?就素华夏凤倾宸”于是,她用枪顶着他的腰,干嘛去?结婚呗
  • 重生之贵女殿下

    重生之贵女殿下

    她,是欧洲神秘杀手组织“噬魂”中的一员,代号“雪莉”。从幼年起,她的记忆中只有训练训练再训练。她以杀手之王为目标而一直在努力,对组织鞠躬尽瘁,可惜组织却不要她死而后已,被困山中,她含恨跳下悬崖。若有来世,她一定让他们求生不能!她,爷奶不亲,生父不喜,生母懦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小三带着儿子堂皇登室。当她成为她,那些嚣张的人该如何应对?复仇之路,只要愿意,你永远不会孤单。嗯哼?让我成为黑道之主?可以,从今天起你们只能为我而死。啥?成为商业帝国了?哎呦喂,那我就是大富翁啦?。可是…这男人是怎么回事?不就是救了他一命他还赖上了?滚滚滚,思想有多远你就滚多远,本小姐事情一大堆没空理你。温暖宠爱“君莲皇,这样不好吧!”某女看着蹲在脚边为她穿鞋的男人,有些傲娇外加淡淡的羞涩。“有什么不好?就要这样才可以。”男人抬头对她灿烂一笑。某女被这一笑迷得神魂颠倒,喃喃自语“这里人太多了。”某男环顾四周里三层外三层的围观人群,笑的见牙不见眼“染染,爷就是要让他们知道,爷有多宠你。”围观人群表示天上下红雨了,君家那个冷心冷清无欲无求的黑脸阎王也会发狗粮了!本文1V1,男主神秘,女主强大,欢迎跳坑
  • 神豪从千亿赘婿开始

    神豪从千亿赘婿开始

    入赘两年,受尽屈辱,妻子背叛,所有人都以为可以骑在我头上。直到有一天,他们知道我是千亿豪门少主之后……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下一个路口我们再见

    下一个路口我们再见

    “你相信这世界吗?你不是你,我不是我。”这句话在梦境中出现了好几次。不知道为什么。感觉越来越近了。
  • 生活像一把刀

    生活像一把刀

    生活像一把刀,总是在逼迫着我们。一个离群者的故事,一个...不如意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