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30600000003

第3章 人际背后的秩序

没有比人更擅于社交,又不擅于社交的。

——波德莱尔

精纯的谈话

[美国]弗洛姆

他们错误地认为,如果全神贯注地听人谈话,也许他们会感到更加困乏,更加慵绻。

一个人必须学会对他所做的每件事情全神贯注,诸如听音乐、读书、同人交谈、游览风景。此时此刻的活动,应该是唯一重要的活动。一个人在这种活动中,应陶然忘我。如果一个人全神贯注,不管在做什么事情,都会无关宏旨。无论是重要的事情也好,不重要的事情也罢,它们都会显示现实性的新的方面,因为它们都需要全神贯注。学会全神贯注,要尽量避免繁琐的交谈,也就是所谓无关痛痒和不着边际的交谈。如果两个人谈论他们所了解的树的生长,或者谈论他们工作中的共同经验,或者谈论他们刚刚一起吃过的馒头的滋味,那么,这样的话题就会谈到点子上。只要他们都体验到他们所谈论的东西,并且又不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体验,就完全有可能出现中肯的交谈。在另一方面,谈话的内容,可以是有关政治和宗教的事情,但它们应通俗易懂。当两个人以一种陈腐而俗套的方式交谈,而且又心不在焉或心猿意马时,就会出现繁琐交谈的现象。

在这里,我应该捎带提醒一下:避免坏的同伴,正如避免繁琐的交谈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坏的同伴,我所指的不仅是险恶而带危害性的人,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会危害别人,会令人不快。坏的同伴,我也是指那些讨厌的家伙,以及虽身躯存在而灵魂死亡的人。这些人的思想和话题是没有半点价值的,他们唠唠叨叨地说个没完,而不是好好地交谈;讲一些陈辞滥调,而不是多加思索地表达思想。然而,要避免这一类同伴,总是不可能的,甚至没有必要。假使一个人不是以一种错误的方式——即以陈辞滥调和繁琐交谈的方式——来应答对方,而是坦率且允满人性地回复对方,那么,他就会常常发现这些人会改变自己的行为,并且,这些人常常会从突如其来的惊诧中获得教益。

全神贯注,相对别人而言,主要是对别人说的话洗耳恭听。大多数人听到别人讲话,也给人以忠告或建议,但却没有真正听懂别人讲的话。他们不是一本正经地对待别人讲的话,他们也不是严肃地对待自己的回答。结是谈话使双方疲惫不堪。他们错误地认为,如果全神贯注地听人谈话,也许地会感到更加困乏、更加慵倦。可是,相反的做法才是正确的。任何活动,只要以全神贯注的方式进行,就会使人更觉醒(虽然以后自然而有益的疲劳会产生);而每一种心不在焉的活动,会使一个人昏昏欲睡——与此同时,在一天工作结束后,它反而叫人更难入睡。

盛宴上

[德国]康德

在谈话卡壳的时候,你必须懂得将另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以不易觉察的方式引入交谈。

如果菜肴的丰富仅仅是为了长时间地让客人们团聚在一起,那么在盛宴上,谈话通常却经历了三个阶段:讲述、嘲骂和戏谑。首先,谈话从当天新闻开始,开始是当地的,然后是外地的,或由通信和报纸传来的新闻;其次,当这种最初的兴致满足后,宴席就会热闹起来,因为对同一个被引上路的话题,各人根据玄想所作的评价不可避免地是有分歧的,但每个人恰巧都不认为自己的评价是最不足道的意见,这样就产生出一种争论,它刺激起人们的食欲,并且这争论在一定的热烈程度上,有益于人们的健康;最后,由于玄想总是需付出某种形式的劳动和努力,而这种努力由于在运用玄想时极其丰富多彩的享受最终会变得疲倦,所以谈话自然而然地就降到仅仅是开玩笑的游戏上来,这一方面也使在场的太太们高兴。对于女人的性别作稍微放肆但不至于使人难堪的攻击,会起到让男人通过笑话表现出自己优越性的作用,于是聚餐就以大笑结束。当这种大笑是真诚的、善意的时候,横膈膜和内脏的运动将促进胃的消化,从而促进身体健康。宴会的参加者们却以为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精神文明。

聚餐时有这样一条规则,如无必要不要改变话题,也不要从一个内容跳到另一个内容。因为聚餐结束时的心情正如一出戏结束时一样,不可避免地要沉浸于对谈话的各个不同场景的回忆之中,这时如果心灵找不出一根相互关联的线来,就会使人感到纷乱,觉得不但没有在文化教养方面得到进步,反而遭到了削弱,从而心怀不满。在过渡到另一个话题去之前,必须差不多穷尽了前一个有兴致的话题的底蕴,而在谈话卡壳的时候,你必须懂得将另一个与此相关的话题以不易觉察的方式引入交谈,这样,社交中某个唯一的人就能不被察觉和不遭嫉妒地接过谈话的领导者的角色。

不要让自己和朋友们的固执己见产生和继续下去,因为这种交谈与其说是一种事务,不如说只应当是一种游戏,应当通过一种适当插入的戏谑而将那种严肃认真避开。在那种无法避免的严肃争吵中把自己和自己的激情小心地保持在原则范围内,以便表现出相互尊重与友爱,在这里,重要的与其说是谈话的内容,不如说是谈话的声调,这样就不会没有一个客人带着与另一个客人的不和而回到家里去。谈话(聚餐时)选择的话题要尽量选择使大家都感兴趣的,并总能引起某些人作适当补充的话题以避免出现僵住的沉默。

尊重妇女

[英国]兰姆

只有到了那一天,世界上的多半苦工和粗活都不再交给妇女们承担。

我相信,总有一天,那些公子哥儿们,不仅在自己人的圈子里被当作对妇女礼貌周到的出色代表,而且,到了下层社会,在别人不知他们为何许人的地方,在他们觉得自己不受人注意的时候,也能照此处世——那时候,某位坐在马车上旅行的富商,也许会脱下他那令人羡慕的外套,披到一个贫穷妇女的衣衫单薄的肩膀上,因为,她为了赶回自己的教区,不得不坐到车顶上去,结果被一场雨淋得浑身透湿。——那时候,再也不会看到某位妇女站在伦敦一个戏院的台下看戏,一直站到头昏眼花,眼看就要晕倒,而周围那些男人们不但舒舒服服地在那里坐着,而且对她那副惨相还要加以嘲笑。后来,有一个人似乎比其他人稍稍懂点儿礼貌,稍稍有点儿良心,他大有含意地宣称说:“要是她年轻一点儿,漂亮一点儿,我就叫她坐到我的位子上了。”——这位伶俐的绅士或者上面说的那位乘客,要是到了和他们熟识的妇女们当中,你就看吧,即使在全英国,你也找不到比他们更有礼貌教养的人。

只有到了那一天,世界上的多半苦工和粗活都不再交给妇女们承担,那时候,我才相信确有这么一条准则指导我们的行动。但是,在那一天到来之前,我只能认为:这个被如此吹嘘夸耀的目标,不过是老一套的虚构,不过是那些具有某种身份的男女之间,在人生某一时期的一种公开表演,这么做,对他们双方都有好处。

我甚至愿意把这算作人生中一种有益的假想:有那么一天,在上流人的圈子里,对于老太太和年轻姑娘,对于不好看的面孔和漂亮的脸蛋儿,对于皮肤粗糙的女人和皮肤白皙的女人,都同样表示殷勤——就是说,每一个女人都被作为女士来尊重,并非因为她是美人儿、富家女、贵妇人。

只有到了那一天,我才相信这种礼貌并不仅仅是一种虚名——那时候,某位衣冠楚楚的绅士,在一群衣冠楚楚的客人当中,谈到“老年妇女”这个话题的时候,不至于引起,也不想故意引起一阵冷笑——那时候,在有教养的人群当中,倘若有人使用“老处女”,或者提起某某女士“在市场上滞销”,听见这话的男男女女立刻就会产生公愤。

差异

[美国]玛格丽特·米德

我们必须懂得,任何其他一代人不会取得我们所取得的经验。

今天,上了年纪的人们应该了解,他们的过去是不可传播的。尽管对事物的发展感到失望,他们不得不教育孩子别提问题——因为他们决不会理解。我们必须懂得,任何其他一代人不会取得我们所取得的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该认识到:我们没有后人——正如我们的子女没有前人一样。

在讨论两代人的冲突时,大多强调青年人对老人的疏远,而往往完全忽视了年长者对年轻人的疏远。人们根本没有考虑到,真正的沟通在于对话,但生活中的对话双方往往没有一方掌握必要的词汇。

我们知道,说两种语言,在根本不同的文化——比如中国和美国——成长起来的两种人交流的困难。不仅是语言,还有两种经验的不可比较性阻碍他们互相理解。然而,如果每个人都愿意学习对方的语言,了解两种文化的前提,那么双方还是可以交谈的。这种情况不多,但能够做到。

如果具有两种不同文化的人说同一种语言,比如美国人和英国人说英语,西班牙人和拉丁美洲人说西班牙语,那么问题就比较微妙和困难了。这时只有当双方认识到:他们不是说一种语言,是在说“相同的”思想,尽管语言在其中产生差异。有时产生完全不同意义的两种语言,才有可能真正交流。只有基于这种认识,而且彼此愿意互相倾听,提出问题,才能开始一种富有成效的对话。

两代人的问题也在于此。一旦老人和青年在思想上确认两代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深刻的、没有先例的、世界性的新矛盾这一事实,就能进行沟通了。但是只要一个成年人还以为,他可以像他的父母和传统的老师一样从内心唤起对自己青年时代的回忆,并且这样理解年轻人,那他就失败了。

父母之爱

[美国]弗洛姆

成熟的人,不受父亲和母亲的外在形象约束,而是将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同化于内心。

父母亲对儿女的态度要符合儿女自身的需要。婴儿需要母亲无条件的爱以及生理和心理上的关心;6岁以后的儿童开始需要父亲的爱、父亲的威信、父亲的指点和忠告。母亲有职责给儿女以生活中的安全感;父亲有职责教育和指导儿女怎样为人处世,怎样对付那些具体社会环境中所面临的问题。母亲的爱不应妨害儿女的成长和发展,不应助长他们的依赖性。母亲应该相信生活,因此,她不应该过于忧虑。这样,就不会因她过于忧虑而影响儿女。她生活中的一部分应该是希望,即希望儿女从开始独立到最后离开母亲。父亲的爱应该以原则和期望为先导。它应该是忍耐而宽容的,应该是恢宏大度的,而不应该是威胁和专制的。父亲的爱应不断地帮助正在成长的儿女发展他们的独立能力,增长他们的见识,最终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权威,让他们摆脱父亲权威的影响。

最后,成熟的人达到了他就是自己的父亲和自己的母亲的阶段。可以说,他有了一种父母亲的良心感。母亲的良心感是:“不要做坏事,不要犯罪。坏事和罪行会使你把我对你的爱以及对你的希望化为泡影。”父亲的良心感是:“你做错了事,要勇于承担和应付责任或后果。特别是你必须悔过自新、重新做人,这样我才会喜欢你。”成熟的人,不受父亲和母亲的外在形象约束,而将父亲和母亲的形象同化于内心。但是,这与弗洛伊德的“超我”概念是相悖的。成熟的人在内心形成了父母亲的形象,途径不是父母亲的内化体现,而是依靠自己爱的能力形成了一种母亲式的良心感,同时,依靠自己的理智和鉴赏力形成了一种父亲式的良心感。尽管母亲的良心感和父亲的良心感看起来有点自相矛盾,但是成熟的人,爱人时总是有这两种良心感。如果他只有父亲的良心感,他会变得尖刻而残酷;如果他只有母亲的良心感,他往往会没有理智、失去鉴赏力,妨碍自己和别人的情感发展。

心理健康和达到成熟的基础就在于:从以依恋母亲为中心发展到以依恋父亲为中心,最后将这两种依恋结合到一起。神经病人的根本病因就是不能顺利地发展这三个阶段。

友谊之于人

[英国]培根

最可靠的忠告只能来自于最了解你的友人。

有人认为两双眼睛所看到的未必比一双眼睛看到的更多;或者以为一个发怒的人未必没有一个沉默的人聪明;或者以为毛瑟枪不论托在自己肩上,还是支在一个支架上会打得一样准——总之,认为有没有别人的帮助结果都一样。但这些话其实只是十分骄傲而愚蠢的说法。最有益于事业的无过于忠告。在听取意见的时候,有人喜欢一会儿问问这个人,一会儿又问问那个人。这当然比不问任何人好。但也要注意,在这种情况下会有两种危险。一是这种零敲碎打得来的意见可能是一些不负责任的看法。因为最好的忠告只能来自诚实而公正的友人。另外,这些不同源泉的意见还可能会互相矛盾,使你莫衷一是,不知所从。比如你有病求医,一位医生虽会治这种病却不了解你的身体状况,结果服了他的药这种病虽然好了,却可能从另外的方面损害你的健康,虽然治了病也伤了人。所以最可靠的忠告只能来自于最了解你的友人。

友谊对于人除了有以上所说的这些益处以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益处,多得如同一只石榴上的果仁,难以一一细数。如果一定要说的话,那么只能这样说:只要你想想一个人一生中有多少事情是不能靠自己去做的,就可以知道友谊有多少益处了。因此古人说:朋友就是人的第二个“我”。但这句话的分量其实还不够,因为朋友并不仅是另一个自我。

人生是有限的。有多少事情人来不及做完就死去了。但如果有一位知心的挚友,人就可以安心瞑目,因为他将能承担你所未做完的事业。因此一个好朋友实际上可以使你获得又一次生命。人生中又有多少事,是一个人由自己出面所不便去办的。比如,人为了避免自夸之嫌,很难由自己讲述自己的功绩。人的自尊心又使人在许多情况下无法低声下气去恳求别人。但是如果有一个可靠而忠实的朋友,这些事就都可以很妥当地办到了。又比如在儿子面前,你要保持父亲的身份;在妻子面前,你要考虑身为男子汉的体面;在仇敌面前,你要维护自己的尊严;但面对作为第三者的朋友,你就可以全然不计较这一切,而就事论事,实事求是地表现最真实的自我。

由此可见,友谊对人生是何等重要。它的好处简直是无穷无尽的。总而言之,当一个人面临危难的时候,如果他平生没有任何可信托的朋友,那么我只能告诉他一句话——他只能自认倒霉了!

友谊

[黎巴嫩]纪伯伦

他是你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田地。

一个青年说:请给我们谈友谊。

他回答说:你的朋友是你的有回应的需求。

他是你用爱播种,用感谢收获的田地。

他是你的饮食,也是你的火炉。

因为你饥渴地奔向他,你向他寻求平安。

当你的朋友向你倾吐胸臆的时候,你不要怕说出心中的“否”,也不要瞒住你心中的“可”。

当他静默的时候,你的心仍要倾听他的心。

因为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喜乐中发生而令人可以共享了。

当你与朋友别离的时候,不要忧伤。

因为你觉得他最可爱之处,当他不在时愈见清晰,正如登山者在平原上望山峰,也加倍地分明。

除了寻求心灵的深邃之外,友谊没有别的目的。

因为那只寻求着要显露自身神秘的爱,不算是爱,只算是一张撒下的网,只能网住一些无益的东西。

把你最佳美的事物,都给你的朋友。

假如他必须知道你潮水的下退,也让他知道你潮水的高涨。

你找他只为消磨光阴的人,还能算作你的朋友么?

你要在成长的时间中找他。

因为他的时间是满足你的需要,不是填满你的空虚。

在友谊的温柔中,要有欢笑和共同的喜悦。

因为在那微末事物的甘露中,你的心因寻到他的清丽而焕发精神。

虚情

[古罗马]西塞罗

为了取悦你,他假装和你争辩,最后认输,承认你的胜利。

完全以真实性为标准的东西在友谊中有什么作用呢?在友谊中,如果你看不到朋友坦荡的心,以及向朋友敞开你坦荡的心,你就不会相信和确认任何东西。你不敢去爱,也不敢被爱,因为你不知道爱是否是真实的。这种阿谀逢迎不管多么有害,实际只能伤害那些接受它和以它为乐的人,而不能伤害其他任何人。事实往往如此,那些最喜欢听信阿谀逢迎之辞的人,就是那些最喜欢逢迎自己的人,最爱自鸣得意的人。

诚然,美德是自爱的。她对自己有最深刻的理解,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有多么可爱。但是,我要讲的不是美德本身的性质,而是对美德的态度。许多人根本不想具备美德本身,只是想让人家觉得他们有美德。正是这样的人最喜欢阿谀逢迎。当他听到那些虚假的和取悦于人的言辞时,他当真认为这种空洞的话就是自己功绩的证明。只要有人不愿听真话,有人时刻准备讲假话,真正的友谊就不可能存在。如果没有好虚荣的武士,戏剧中靠阿谀逢迎而寄生其门下的小丑也就不会使我们觉得好笑了。

“塔依斯是十分感谢我吗?”

回答“是十分感谢”已经足够了,但他却说:“万分感谢。”阿谀者总是要突出听话者想要听到的大话和美言。

因此,不但那些追寻和招引阿谀逢迎的人受着阿谀和虚假之言的左右,就是那些稳重和意志坚定的人也要分外小心,留神不要做了狡诈的奉承的俘虏。只要人们不是愚蠢到了极点,谁都可以对公开的献媚有所认识。但对那些狡诈和隐蔽的献媚,我们要时刻注意,不要让它们渐渐动摇了我们的心。认清这些人不是件容易的事,实际上他们常常是用提出反对意见的办法来迎合你。为了取悦你,他们假装和你争辩,最后认输,承认你的胜利。这样,你被蒙骗了,以为你有更高的见识。这种受人愚弄的事不是最可耻的吗?你一定要警惕不要让伊庇克莱鲁斯剧中那个人的事发生:

“今天你狡诈地欺骗了我,我成了比舞台上年老愚蠢的丑角还愚蠢的人。”

在戏剧中,最愚蠢的人总是那种目光短浅又轻信的老人。

义务至上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如果你失去了道德义务感,那末开始你还只是一个渺小的自私自利者,然后你会发展成为一个卑鄙无耻的人,最后你会成为叛逆者。

人不可能单独生活,一个人最大的幸福与欢乐莫过于跟别人交往。

每个人都要履行义务。我们生活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我们大家都要履行义务,不这样做就不可能生活。你生活在社会中,随时随地要同别人打交道,你的每一种满足和欢乐,都要别人为你付出代价,为你花费精力和体力,为你操劳,为你担忧、焦急和思虑。假如人不履行各自的义务,生活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光天化日之下也无法出门。清楚地理解和严格地履行你对人们应尽的职责,这才是你真正的自由。你越是以人的态度自觉地履行对人们的义务,你从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的真正幸福源泉——自由——之中得到的东西也越多。你如果试图把自己从责任感的约束下解脱出来,你就会变成你自己的各种任性要求的奴隶。如果一个人要做的不是他应该做和必须做的事,而是随心所欲、任意胡来,这势必会导致道德上的空虚、变质和堕落。要警惕个人欲望变成你的精神枷锁——假如不严格克制自己,不受道德义务感的约束,你就会变成一个没有意志力的人。

在道德义务感中,人总是在某些方面对别人采取谦让的态度。生活中常有这种情况:有的人轻松一些,有的人艰难一些;有的人得到的欢乐多一些,有的人少一些;有的人处境好一些,有的人差一些。人的道德义务感的哲理恰恰在于发现并从内心加以判断:什么地方你应该对别人尽义务,什么地方别人应该对你尽义务。比如,形象地说,如果我们能够睁开心灵的眼睛观察人们相互之间这些极微妙的关系,如果每个人经常地,随时随地注意这些关系,那么,在道德生活中就会出现普遍的和谐,正如高尔基形象地描写的那样,人们也会像星星对星星一样倾心相待了。

从日常生活中最不引人注目的行为,比如从你在电车、公共汽车上给上年纪的人让座,直到对子女的生活、命运和未来承担人类伟大的天职。但愿道德责任感成为你全部生活的主宰。如果你失去了道德义务感,那么开始你还只是一个渺小的自私自利者,然后你会发展成为一个卑鄙无耻的人,最后你会成为叛逆者。要记住:人的最大不幸,就是从忘记自己的责任开始的,最初,似乎是在小事情上,然后就会发生在重大事情上。

伤害

[美国]艾德勒

道德好的人或有美德的人是不可能受到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外来伤害的。

柏拉图笔下的苏格拉底在审判即将结束时说:在今生或来世,一个好人是不可能受到伤害的。如果把这句话解释成,道德好的人或有美德的人是不可能受到他人给自己带来的严重外来伤害的。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所能遭受的唯一严重伤害是因为他行为不道德或不正当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看出柏拉图认为:受屈辱总比使人屈辱好。

我反对柏拉图的观点是基于对人类幸福概念的考虑。因为人要幸福,就要拥有一切对他来说是真正好的东西。这其中,道德上的善,或者说是美好的意志,不管多么重要也只能是其中之一。生命与自由,知识与朋友,健康与适量的财富以及其他财产,所有这些也都是实实在在的好东西。过好日子没有这些是不行的。

因此,如果我受到奴役;如果我的健康受到损害;如果我由于被剥夺而财富不足;如果我受到蒙骗而不明真相等等,那么,我对幸福的追求就会受到严重损害或者挫折。这就是我可能会遭受的他人对我的伤害,或者说,这就是我所在社会的不正义对我的伤害。

所以,我认为对柏拉图所说的不正义待人和遭受不正义待遇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在特殊情况下,当我面临某些选择时,我有可能会感到,与其对他人不正义还不如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不正义,因为我所受的伤害对我追求的幸福影响甚微,而我对他人不正义对我道德品格的影响则会产生更严重的后果。不过,我忍受他人对我的不正义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只有我的不正义行为在这种具体情况下会引起一系列不正义行为,因而改变我的习惯气质,并最终使我丧失美德,其实这是不大可能的。

只有当威胁我们的外来伤害会使我们丧失幸福生活所需要的某种真正好处时,我们才会感到,对人不正义还是忍受别人对自己的不正义,进行这种选择是困难和棘手的。如果我们为了避免对自身幸福有威胁的伤害发生,而不得不采取一次不正义的行动,而这种行动又不会使我们丧失美德的话(因为一次行动既不能形成,也不能破坏已有的习惯),那么,在这种特殊情况下,采取不正义的行动,而不是忍受他人对自己的不正义,或许是可取的。

群体意志

[英国]劳伦斯

我们只需像旧时的首领那样带着鞭子前去。刀剑不能恐吓它们,它们太多了。

比固定和晦涩的个人意志更糟的是可怕的群体意志。它们阿谀奉承,夹着尾巴就像鬣狗一样。它们是一群畜牲,一群令人作呕的牧群,在整体上坚持一个稳定的热度。它们只有一个温度、一个目标、一个意志,把它们包含进一个晦涩的“一”中,就像大量的昆虫或羊群或食腐动物。它们想干什么?它们是想保持自己与生死相分离的状态。它们的愿望已宣告了它们的绝对。它们是骄傲自大的,不能缓和的存在物,已经获得了一种安全的实体。它们是它,不折不扣的它。它们是封闭的、完美的,它们在整个牧群中有自己的完美,在整个群体中有自己的整体。它们在众多的群体中有自己的整体。牧群是这样,人类也是这样。一个晦涩的整体,它本不是整体,而只是一个多重无价值的存在。但是,它们的多重性是如此之强,以致于它们能够在一段时间内公然对抗生和死,就像那些微弱的昆虫,因为数量上的优势而显得十分有力,令人畏惧。

祈求这些可怕的盲从是毫无益处的。它们既不懂生的语言也不懂死的语言。它们是肥胖的、多产的、不可数的、力量无比的。但事实上,它们是令人恶心的衰败的奴隶。可如今,这种奴隶却占了上风。然而,我们只需像旧时的首领那样带着鞭子前去。刀剑不能恐吓它们,它们太多了。但无论如何,我们应不惜任何代价征服这无价值的牧群。它们是最坏的懦夫。这奴隶的牧群已经胜利了。它们的残暴就像一群豺狼的残暴。但是我们可以将它们吓回到原来的位置上,因为就像它们十分傲慢一样,它们也十分怯懦。

甜蜜的、美丽的死神来帮帮我们吧!请闯入牧群中,在它的孤独的完整中开出一条沟来;甜蜜的死神,给我们一个机会吧!让我们逃避牧群,和一些别的生物聚集到一起与它抗衡。哦,死神,用死来净化我们吧!清洗去我们身上的恶臭和那种不能容忍的、带有否定意义的人类大众的“一”。为我们打破这恶臭的监狱,我们在这儿,在这一群活的死亡的臭气中几乎要窒息而死。美丽而具有破坏力的死神,去粉碎那一群人的完美的意志,那专顾自己的臭虫的意志。粉碎那晦涩的一致。死神,现在是宣告你的力量的时候了。它们那么久地蔑视,它们在它们疯狂的自负中甚至已开始拿死神做交易,就好像死神也会屈服似的。它们以为自己可以利用死,就好像它们这么久地利用生一样,来达到它们自己无价值的基本目的。暴死有助于它们这种封闭的、傲慢的自以为是。死是为了帮助它们按原样维持它们自己,永远成为那种乐善好施的、自以为正确的人类大众的臭虫。

爱邻人

[德国]尼采

我更愿意劝说你们去躲避邻人和去爱远方的人!

你们拥挤在邻人周围,并对他说许多美好的话。但是我告诉你们:你们对邻人之爱是对你们自己恶劣的爱。

你们躲避自己而跑到邻人那里,并且想从中为自己创造一种道德,但是我看穿了你们的“无我”。

这个你比这个我要古老,这个你被说得很神圣,但还不是这个我,于是人拥挤到邻人那里。

难道我会劝说你们去爱邻人?我更愿意劝说你们去躲避邻人和去爱远方的人!

比爱邻人更高尚的是爱远方的人和爱未来的人;比对人们的爱更高尚的是对物的爱和对幽灵的爱。

我的兄弟,来到你面前的幽灵比你更美,为什么你不把你的肉和骨给他?你害怕了并且跑到你的邻人那里。

你们不能和自己好好相处,你们不够爱自己,现在你们想诱惑邻人去爱,并且用他们的错误为你们自己镀上一层金。

我希望你们不能同一切最亲近的人及其邻人相处,这样你们就不得不使你们自己成为你们的朋友和他们的沸腾的心。

如果你们想要好好地谈论你们,那么你们就应为你们自己请一位证人;如果你们诱惑他好好地考虑你们,那么你们应好好地考虑你们自己。不仅仅是说话违背其知识的人说谎,而且说话违背其不知不识的人更是说谎。这样,你们在交往中谈到你们,并且一起欺骗别的邻人。

因此,蠢人说:“与人们交往败坏性格,特别是如果有人没有性格的话。”

一个人到邻人那里去,因为他寻觅自己,而另一个去,是因为他想要逐渐消失。你们对你们自己的恶劣的爱给你们制造了一个由孤独造成的牢狱。

正是比较疏远的人为你们的对邻人之爱付出代价。

成人之美

[美国]爱因·兰德

判断究竟在何时或是否帮助他人的适当方法,就是要参照自我理性的利益和相应的价值等级。

人们从他们所爱的人之中,感受到深刻的自我快乐。它是人们从爱中获得、寻求和引申出来的自我幸福。

“无私”或“无功利”的爱在术语上是自相矛盾的:它意味着对自己所珍视的价值没有任何兴趣。

考虑自己爱人的利益是个人自我利益的理性成分。如果一个男人炽热地爱着自己的妻子,那么,他花费巨额钱财医治她的绝症,就不能被看作是为妻子所做的自我牺牲,否则是愚蠢的。如果不是他所爱的妻子,他对她的生存或死亡就会无动于衷,不管这是个体的还是自私的原因。

任何为自己所爱的人做的事情绝不是牺牲。面对他的价值等级,以及整个选择的背景,他总是追求对他来说是最高的价值。在上面的例子中,他妻子的存在远远高于任何他能用钱买到的东西,这是他自己幸福的至关重要方面,所以,他的行为不是自我牺牲。但是,假定他放弃医治妻子,而把钱用于拯救另外10个妇女(所有这些人都与他无关),如同利他主义所要求的那样去做,这是一种自我牺牲。这里,可以很清楚地发现客观主义与利他主义的区别:如果牺牲是行为的道德标准的话,那这位丈夫应该牺牲妻子而拯救另外10个妇女。他妻子与那10个妇女有什么区别呢?没有,仅仅是因为他妻子对他具有一种价值,仅仅是他的幸福要求妻子的存在。

而客观主义伦理学将告诉他:你最大的道德目标是获得你最大的幸福,你的钱是你自己的,用它医治你的妻子,这是你的道德权利,以及你理性的、道德的选择。

根据利他主义的理论核心,道德家会劝那位丈夫做出相反的行为(你可以自问一下利他主义是否是出于仁慈)。

判断究竟在何时或是否帮助他人的适当方法,就是要参照自我理性的利益和相应的价值等级:人们所给予的时间、金钱或努力必须与自己幸福相关的价值保持一致。

用利他主义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一点:即救助一个溺水的人。如果被救的是一个陌生人,那道德的适当性在于这种救助对自己的生命造成危险的可能性最小;如果危险极大,这种救助并不是道德的。只有缺乏自尊的人才会将自己的价值看得比任何一个陌生人要低。

自我冲突

[法国]卢梭

在施恩者与受惠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所有契约当中最神圣的契约。

只要我的义务与我的感情相冲突,除非是在我什么都不必做的情况下,否则前者很少会占上风。那时,我常常是有能力的,但我却不能逆本性而行事。如果我的心没有向我呼唤,我的意志就会充耳不闻,不管是人,还是义务,或是什么必然性,都无法叫我唯命是从。我看见祸害的威胁,但我宁可任其降临,也不愿为防范它而激动不已。我偶尔在开头很卖劲,但这种卖劲很快就使我厌倦,使我精疲力竭,我就再也无法坚持下去。在一切假想的事情中,凡是我不带乐趣去做的,很快我就无法做了。

更有甚者,与我的愿望相符却带几分勉强的事,只要稍为过分一点,就足以使我的愿望丧失殆尽,使它变成令人厌恶,甚至强烈反感的东西。这就使别人强求我比别人并不强求而是我自己甘心情愿去做的好事使我感到苦楚。纯属无报偿的好事是我乐于做的,但是,当人们把这种受惠视为应得而恣意索取,否则便以怨相报时,当某人因我当初乐意为他做好事而认定我从此永远做他的恩主时,我就开始感到不自在,乐趣也就悄然消失了。这时,如果我迁就,继续这样做下去,就意味着软弱和羞耻,诚意在此也就荡然无存了。我非但不能因此而感到满足,反而像做了违心事般受到良心的谴责。

我懂得,在施恩者与受惠者之间,存在着某种所有契约当中最神圣的契约。那就是他们相互结成的某种社会关系,它比通常维系着人们的那种社会关系更加紧密。假如受惠者暗自发誓要感恩图报,施恩者同样会发誓把他刚向前者表示了的诚意再向另一个人表示——只要他是受之无愧的。而且,每当他能够做,别人又有求于他,他就会再次做出这种善行。这些条件是不成文的,那仅仅是建立于他们之间的关系所产生的自然结果。一个人,拒绝给予别人帮助,被拒绝的人是没有任何权利责怪他的,而在同样情况下,他拒绝给曾给过他好处的人以同样的好处,那就意味着他使那个人失望了,因为他使别人对他产生的期待落空了。人们会感到这种拒绝中有某种说不出的不公道,比拒绝本身更加冷酷的东西。但这种拒绝仍不失为某种独立不羁所产生的效果。这种保持独立于其他人的倾向是人类的共同倾向,放弃它是不容易的。

如果我还债,我是在尽我的义务;而我给人馈赠,那我是在自寻乐趣。不过,尽自己义务的乐趣,也是唯一的高尚习惯所产生的乐趣之一,因为,直接从我们的本性中产生的乐趣不会像它这样达到如此的高度。

给予

[美国]弗洛姆

在真诚的给予中,他无意识地得到了别人给他的报答和恩惠。

在物质方面,给予意味着自己的富有。不是一个人有很多他才算富有,而是他给予人很多才算富有。生怕丧失什么东西的贮藏者,如果撇开他物质财富的多少不谈,从心理学角度来说,他是一个贫穷而崩溃的人。不管是谁,只要他能慷慨地给予,他就是个富有的人。他把自己的一切给予别人,从而体验到自己生活的意义和乐趣。只有那种连最低生活需要也满足不了的人不能从给予的行动中得到乐趣。然而,日常经验表明:一个人所认为的最低需要,取决于他的性格特征,就像他所考虑的最低需要取决于他的实际财产一样。众所周知,穷人要比富人乐于给予。但是贫穷得超过某种限度的人是不可能给予的。同时,要求贫穷者给予是卑劣的。这不仅是因为贫困而给予会直接给贫困者带来痛苦,而且是因为它会使贫困者丧失了给予的乐趣。

然而,给予最重要的意义并不在于物质方面,而尤其在于人性方面。一个人能给予另一个人什么东西呢?他把自己的一切给予别人,把自己已有的最珍贵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这不一定意味着他为别人牺牲自己的生命,指的是他把自己身上存在的东西给予别人,把自己的快乐、兴趣、同情心、谅解、知识、幽默、忧愁——把自己身上存在的所有东西的表情和表现给予别人。在他把自己的生命给予别人的时候,他也增加了别人的生命价值,丰富了别人的生活。通过提高自己的生存感,他会提高别人的生存感。他不是为了接纳才给予。给予本身就是一种强烈的快乐。在给予中,他不知不觉地使别人身上的某些东西得到新生,这种新生的东西又给自己带来了新的希望。在真诚的给予中,他无意识地得到了别人给他的报答和恩惠。

给予暗示着让别人也成为给予者,双方共同分享他们已使某些东西得到新生的快乐。由于在给予的行为中某种东西产生,因此涉及到给予行为的双方,对他们看到的新生活非常感激。尤其是就爱而言,这意味着爱是一种能产生爱的力量。软弱无能是难于产生爱的。马克思曾对这种思想作过精辟的论述:“假定,”他说,“人就是人,而人同世界的关系是一种人的关系,那么你就只能用爱交换爱,只能用信任交换信任。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

慈善家

[美国]亨利·梭罗

慈善家经常记着要用自己散发出来的颓唐悲戚的气氛绕住人类,美其名曰同情心。

我并不要求从慈善应得的赞美中减去什么,我只要求公平,对一切有利于人类的生命与工作一视同仁。我不认为一个人的正直和慈善是他主要的价值,它们不过是他的枝枝叶叶。那种枝叶,褪去了叶绿素,就能做成药茶给病人喝,因此它有了一些卑微的用处,多数是游方郎中用它。我要的是人性的花朵和果实。让他将芬芳传送给我,让他的成熟的馨香在我们的交接中熏陶我。他的良善不能是局部的、短暂的行为,而是常在的富足有余,他的施与于他无损,于他自己也无所知。

慈善家经常记着要用自己散发出来的颓唐悲戚的气氛绕住人类,美其名曰同情心。我们应该传播给人类的是我们的勇气而不是我们的失望,是我们的健康与舒泰,而不是我们的病容。从哪一个南方的平原上,升起了一片哀号声?在什么纬度上,住着我们应该去传送光明的异教徒?谁是那我们应该去挽救的纵欲无度的残暴的人?如果有人得病了,以致不能工作,如果他心痛了,——这很值得同情——他,这位慈善家就要致力于改良——这个世界了。他是大千世界的一个缩影,他发现,这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而且是他发现的,——世界在吃着青苹果。在他的眼中,地球本身就是一只庞大的青苹果,想起来这很可怕,人类的孩子如果在苹果还没有成熟的时候就去噬食它,那是很危险的。于是他那狂暴的慈善事业使他径直去找了爱斯基摩人、巴塔哥尼亚人,还拥抱了人口众多的印度和中国的村落。就这样由于他几年的慈善活动,有权有势者利用他来达到他们的目的,无疑他治好了自己的消化不良症,地球的一颊或双颊也染上了红晕,好像它开始成熟起来了,而生命也失去了它的粗野,再一次变得又新鲜又健康,更值得生活了。我从没有梦见过比我自己所犯的更大的罪过。我从来没有见过,将来也不会见到一个比我自己更坏的人了。

我相信,使一个改良家这么悲伤的,倒不是他对苦难同胞的同情,而是,他虽然是上帝的最神圣的子孙,他却心有内疚。让这一点被纠正过来,让春天向他跑来,让黎明在他的卧榻上升起,他就会一句抱歉话也不说,抛弃他那些慷慨的同伴了。我不反对抽烟的原因是我自己从来不抽烟。抽烟的人自己会偿罪的。虽然有许多我自己尝过的事物,我也能够反对它们。如果你曾经当过慈善家,别让你的左手知道你的右手做了什么事,因为那本不值得知道。

自由与爱

[印度]克利希那穆尔提

没有爱,自由仅仅是一种毫无价值的观念。

你知道爱某个人意味着什么吗?爱一棵树、一只鸟或一只可爱的动物,尽管它们也许什么都不会回报你,尽管它们也许不会给你一片荫凉,或者跟随你,依赖你,但你仍然是爱它们的,以致你看护它,喂养它,抚育它。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大多数人不是以这种方式爱的,我们根本不知道这种爱意味着什么,因为我们的爱总是被焦虑、猜疑、恐惧所束缚——这正意味着在内心中我们是依赖于他人的,我们想要获得爱。除了要求某些回报之外,我们恰恰在不爱,在遗弃爱,而正是在这种要求中,我们变成依赖的人。

因此,自由和爱一起离开。爱不是一种反应,如果我爱你是因为你爱我,这只是生意,一种在集市上被买卖的东西,它不是爱。爱必须不要求任何回报,甚至未曾感到你正给予着某些东西——而唯有这样的爱才能知道自由。但是,你明白,你并没有为此而受教育,你学了数学、化学、地理、历史,而后结束,因为你的父母唯一关心的事就是帮助你找到一份好工作,并在生活中成为成功的人。如果他们有钱,他们可以送你去国外。像别人一样,他们的目的就是让你成为富有的,并在社会上拥有一个体面的地位。然而你爬得越高,你使别人遭受的苦难就越大,因为要得到那个位置,你必须去无情地竞争。父母把自己的孩子送进学校,那是一个存在着野心、竞争,而丝毫不存在爱的地方,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样的社会正在持续腐烂,正处在不断冲突中的原因。虽然政治家们、法官们、所谓的贵族们谈论着和平,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事情。

你我必须认识自由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使自己弄清楚爱意味着什么,因为如果我们不爱,我们就决不可能有思想,有礼貌,我们就决不可能替他人着想。你是否知道替别人着想意味着什么?当你看到小路上一块尖尖的石头被许多赤裸的脚踩到时,你拿开了它,不是因为有人要求你做,而是因为你感到为了别人应该做——这与他是谁无关,你也许从来不会见到他。种一棵树并爱护它,观看河流以及欣赏大地的丰富,观察一只展翅的鸟并看到它飞翔时的美丽,拥有敏感并向称为生命的这种非凡运动开放——为了这一切,必须有自由,而要成为自由的,你必须爱。没有爱就没有任何自由,没有爱,自由仅仅是一种毫无价值的观念。因此,只有那些认识和摆脱了内在依赖性,并因此知道爱是什么的人,才能够拥有自由。而且,只有他们才会创造出一种新的文明,一个不同的世界。

爱无限

[英国]劳伦斯

爱朝着天堂进发,可它又是从哪儿出发的呢?

爱的界限!还有什么比爱的界限更糟糕呢?那无异于企图阻挡汹涌的大浪,拖住春天的脚步,使五月不得踏入六月,使山楂成为永不落地的果。

我们一直认为,这种无限的爱,普遍而令人喜悦的爱,就是不朽。然而,它除了是监狱和束缚之外还能是什么呢?世上除了亘古流淌的时间以外还有什么是永恒?除了人类不断地向太空发展以外,又有什么无限?永恒、无限,这是我们对静止和终点的理解,可它们除了是不停旅行以外,又能是什么呢?永恒是时间方面的不停旅行,而无限则是空间方面的不断发展。这毋须赘言。再来看看不朽。在我们的头脑中,它除了是同一事物的无穷延续外又能是什么?延续、永生、持久——要做到这些,除了旅行还能有什么别的方法?无限怎么可能是终点?无限不是终点。确切地说,无限和不朽,就是指同一事物沿着同一方向持续不断地向前运动。这就是无限,即持续不断地朝一个方向运动。我们所认识的不朽的爱,就是爱的不断发展。无限不是终点。它既可能是死胡同,也可能是无底洞。所谓爱的无限除了是死胡同或无底洞以外又能是什么呢?

爱是有目的的旅程。因此,它是从对立目标出发的旅程。爱朝着天堂进发,可它又是从哪儿出发的呢?地狱。地狱是什么?爱,说到底是个正无限,那么,负无限又是什么呢?其实,正负无限是一回事,因为世界上只有一个无限。这样看来,要到达无限,朝天堂抑或是朝地狱进发没有什么不同。既然殊途同归,两个方向得到的都是无限,同质的无限,既可能是虚无,也可能是一切。那么,我们走哪条道都无关紧要。

无限,爱的无限并不是目标。那只能是死胡同或无底洞。堕入无底洞也就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旅行,而让人心悦的死胡同则可能是完美的天堂。可是,到达一个四处面壁、平静的死胡同天堂,获得一种毫无缺憾的幸福,恐怕并不能满足我们的心。而堕入无底洞,进行永无休止的旅程也同样不合我们的心意。

爱不是目的,只是旅程。同样,死亡也不是目的,它是摆脱现在进入原始混沌状态的旅程——万物在原始混沌状态中都能得到再生。因此,死亡也只是死胡同或无底洞而已。

幸福之路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如果人能够把自己的幸福放到他人的幸福中,就是说爱他人胜过爱自己,那么死亡就不再是生命和幸福的终结。

个人生存幸福的不可能性存在于哪些事实中?第一,寻找个人生命幸福的人们之间的斗争;第二,使人浪费生命、厌腻、痛苦的欺骗人的娱乐;第三,死亡。但是只要在思想中设想,人如果把追求个人的幸福变为追求别的生命的幸福,就能消灭幸福的不可能性,人就会觉得幸福是可以达到的。用生命就是追求个人幸福的观念看世界,人在世界上看到的是毫无理性的生存斗争、相互残杀。但是一旦人们承认自己的生命就是追求他人的幸福,那就会在世界上看到另外一种情形,即同这些偶然出现的生存斗争并列的还有经常出现的生存者之间的相互服务——没有这种服务,世界的存在将无法想象。

只要假定这一点的可能性,所有从前的无理性地将人引向无法达到的个人幸福的活动就会被另一种活动所代替,它与世界规律一致,导向获得个人和全世界的最可能的幸福。

个人生命的苦难和幸福的不可能性的另一个原因,是个人欢娱的欺骗性。它使人虚耗生命,引人走向厌倦和痛苦。人只要承认自己的生命在于为别人的幸福而努力,那么他就会消除对欺骗性欢娱的渴望,这种空洞的、折磨人的、将人引向满足于动物性躯体的无底的活动,也就可能被服从了理性规律的活动所代替。后一种活动是对别的生命的支持,对于自身的幸福也是必需的,个体苦难的折磨、消磨生命的活动也就会被同情怜悯他人的感情所替代,这种感情当然会产生有益的和快乐的活动。

个人生活充满苦难的第三种原因是对死亡的恐怖。只有人承认了自己的生命不在于自身的动物性躯体的幸福中,而是存在于他人的幸福中时,对死亡的恐惧才会永远从人的眼中消失。

要知道对死亡的恐惧只是由于害怕生命的幸福从人的肉体死亡中消失才产生的。如果人能够把自己的幸福放到他人的幸福中,就是说爱他人胜过爱自己,那么死亡就不再是生命和幸福的终结,像只为了自己而活着的人们所觉得的那样。

同类推荐
  • 我和老师互换身份读书熊系列—小学生搞笑故事会

    我和老师互换身份读书熊系列—小学生搞笑故事会

    《爆笑校园·小学生搞笑故事会:我和老师互换身份》故事精彩生动,都源自于小学生身边的故事,读完我,你能积累很多实用的写作素材。《爆笑校园·小学生搞笑故事会:我和老师互换身份》故事都出自儿童文学作家的笔下,每个故事都是优秀的范文,读了我,一定会让你的写作水平更上一层楼。《爆笑校园·小学生搞笑故事会:我和老师互换身份》中的每个故事都很有启发性,同学们读后会领悟成长的真谛。
  • 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新课标名人阅读-中外艺术家(插图版)

    本文主要介绍王羲之、王献之、顾恺之、阎立本、吴道子、怀素、柳敬亭、齐白石、梅兰芳、张大千、聂耳、米开朗琪罗、沃尔夫冈·莫扎特、路德维希·贝多芬、弗朗兹·舒伯特、克洛德·莫奈、伊莎多拉·邓肯、华特·迪尼士等艺术家。
  •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爱因斯坦传

    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七辑:爱因斯坦传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中华国学语文课本趣读本

    中华国学语文课本趣读本

    博大精深的汉语,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闪烁着璀璨夺目的光辉。而流传于民间最为精彩经典的语言。就像埋没于泥土中的金子,在拂去尘埃后方显出其光芒和价值。本书中这些活生生的语言文字故事,都是直接从古往今来的语文实践中采撷、提炼、概括、总结而来,它关照社会语文现象,注重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劳动、社会交往和娱乐活动,是鲜活的原生态语文。这些故事篇幅短小,形式活泼,幽默诙谐,富有人文气息,是引人人胜的文字魔方,凭借巧妙智慧的形式。叙事、讲理传神,彰显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凸显传统文化中丰富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智慧,所以代代相传,历久不衰。
  •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新型工作方法精选

    成功班主任案头必备-班主任新型工作方法精选

    班主任理论是伴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的。针对庞大的班主任队伍和他们极为重要的工作,班主任理论应该是争奇斗艳,应该有它的深度,应该成为推动班主任工作的有力武器。多年来教育改革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然而在艰难进行中,也时时有着迷惘、困惑和浮躁。班主任工作的改革虽有很大的成绩,但也常常是步伐不大、步履不整,呈走向不坚实的状态。新的教育理念还没有完全卸下班主任背负的“因袭”重担。这既要归因于理论的力度不强和影响不深,也要寻找其他原因。教育改革的关键是教师,从各方面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才是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班主任与学生成长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息息相关。
热门推荐
  • 佛系少女环游记

    佛系少女环游记

    林芸珊是个无亲人,无朋友的职场小透明,没什么特长,不爱出风头,也没有什么追求的大龄剩女。她对所有事情都看得很淡,包括生死。要问这样的人为什么一直坚持着活下去,只有一个原因——世人对爱情的评论很多,褒贬不一,但无一例外它是个神奇的东西,所以林芸珊很想知道谈恋爱是什么滋味。可是,没等她明白爱情到底是什么,她就因为癌症离开了这个世界。虽然她不知道爱情是什么滋味,但是她知道在生死之间徘徊是什么滋味了。万万没想到,老天没有放弃她,她从黑暗中醒来,发现自己穿越到了古代,虽然穿成了一个打扫茅厕的丫鬟,但她想这一定是上天的指示,她一定能在古代找到自己的真爱,林芸珊感觉自己已经可以想象到她以后美好的生活了。这时,从她面前路过的王爷看了眼待在原地一脸花痴的丫鬟,心想:“这个人什么时候出现在这的?”这是一个女主随着剧情推进环游古代中国的故事,有破案,有打仗,有宅斗。谁让作者是个多学而不精的人,哈哈。冷淡王爷X外表呆萌内心机智乐观丫鬟。
  • 绕指柔书评合集

    绕指柔书评合集

    这只是书评合集,不是小说。书评在此,见贴如影
  • 穿书后反派他成了我的神明

    穿书后反派他成了我的神明

    姜葵做为考古天才少女,却是个爱看小说的货,不想一朝生死。竟然穿成了书中被万人唾骂的恶毒女配。姜葵表示,这辈子想做个安安分分混吃等死的白富美,绝对不会作死,奈何天不随人愿,只能拿起40米的大刀,一刀一个渣。……可是,反派大佬你不好好守护你的女猪脚,整天盯着我干嘛?!“咳,爷你可能……”话音未落,反派大佬突然吻了下来,凉久,声音低哑道“不好意思,本尊就是看上你了。”
  • 最盛世

    最盛世

    暮晓春来迟,先于百花知。岁岁种桃树,开在断肠时。……向三哥致敬,向禹大致敬!
  • 无敌剑神系统

    无敌剑神系统

    一相迎,莫道言,此生厮守,来生依旧。一个承诺可以相许一生,纵剑一生,历程似歌!不是万物为剑,他们不配!然而,剑,却可以化为万物!剑意凝丹,以剑为舟剑势化海可淹苍天...不一样的剑道文!……剑啸四海,其鸣如歌!我叶楚,不听神魔言,不闻仙佛啸,唯信手中剑!(本书,不一样的玄幻,不一样的系统流。史诗般的震撼剧情,给你畅快淋漓的享受!)
  • 听闻他又撩又宠

    听闻他又撩又宠

    【温柔清冷钢琴师X散漫乖戾导演】周漾,严重躁郁症患者,易躁易郁,性格两极端化。他们只知他生性多变,手段残忍,睚眦必报。可不知:他会在夜里冲她撒娇,乖戾偏执:“宋瓷,你要对我好。”会在惹她生气时哄道:“宋瓷,你理理我好不好?”他们戏称他见色起意。只有宋瓷知道,他曾喝醉酒,眼眶泛红,委屈的不行:“我喜欢宋瓷,喜欢了七年。”—七年前,他一身黑衣,眼里含着泪,楚楚可怜:“姐姐我怕~”七年后,他翻身将她压在身下,嘴角噙笑意:“姐姐,怕我做什么?”Ps:女主前期医生,后面重拾梦想。甜文1V1放心入坑
  • 冥王的契约新娘

    冥王的契约新娘

    一世的契约却换来的是他的冷漠!一场假死换来的是新的自由,花开花落!终究不能相见!新的圣战以悄然无声的打响………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阡陌七日

    阡陌七日

    用“无与伦比”来形容自己的作品,可能很多人看了会觉着我有点犯二,但我还是大刺刺地将其冠以此文之上。原因无他,我,,一个盲人,一支拙笔,讲诉一出真实的人间喜剧!七日之旅,是七个圈子的真实再现和交融,咸苦麻辣酸涩甜,人间悲喜如烈火烹油,五味繁杂。且随我这一笔荒唐,窥览纷呈人间。/书友群:542852949
  • 少年混篮坛

    少年混篮坛

    跳完最后一舞闪电隐于穹空再见!闪电侠再见!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