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658200000035

第35章 《道德经》

注:有时间,笔者会将这些资料重新剔除删改。

转:《道德经》经典名言50句,道尽人生真谛,值得一读再读终生体悟。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道德经》经典名言50句,道尽人生真谛,值得一读再读终生体悟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22.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24.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25.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26.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7.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28.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29.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30.吉事尚左,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礼处之。

31.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32.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33.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34.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35.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

36.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37.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38.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39.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40.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道德经》经典名言50句,道尽人生真谛,值得一读再读终生体悟

41.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42.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43.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44.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

45.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4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

47.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48.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

49.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0.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转: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01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八章

【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翻译讲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样,水是天地间善的极致,给万物提供滋养,而自己却安居其下而不与之争。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这里用水比喻上善者的人格。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日记中写道:“做人应该像老子所说的如水一般。没有障碍,他向前流去;遇到堤坝,停下来;堤坝出了缺口,再向前流去。容器是方的,它成为方形;容器是圆的,它成为圆形。因此它比一切都重要,比一切都强。”

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02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翻译讲解】:不只看到自己,便能更明了世事;不自以为是,反而能更彰显自己;不自我夸耀,反而能成就功业;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因为不争,所以天下都难与之争。

【感悟】“不争”被道家视为一种天道自然准则,它实际上是一种以不争为争的君子之术和处世之方。

03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出处:《道德经》第七章

【翻译讲解】:天地长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其不是为自己而生存,所以能够长久生存。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长生,老子以天地体现大道之品格而昭示人类社会。

04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狂暴的飓风刮不一早晨,倾盆大雨下不一天。

【感悟】老子主张“希言自然”,即少施教令是合于自然的。飘风、骤雨不能持久,故尔:暴政是不会持久的。

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0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弛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出处:《道德经》第十二章

【翻译讲解】: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缭乱,五音(铿锵)使人听觉不敏,五味悦口使人口味败坏,驰马打猎使人心发狂,珍贵的财物使人偷和抢。

【感悟】“五色”、“五音”“五味”本身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老子并非主张禁欲,而是反对纵欲。

0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常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出处:《道德经》第九章

【翻译讲解】:把持拥有得多多的,不如适可而止。锤尖了又从而磨得锋利无比,不可能保持长久。满堂都是金玉,却无法永久的守藏。身处富贵而又骄纵无度,只能自取灾殃。

【感悟】老子以盈满、锐利为譬喻,说明金玉满堂、富贵而骄者容易招来灾祸,主张“功遂,身退,天之道”。

07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二章

【译解】委曲反能求全,弯曲则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破旧反能成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语,老子主张用辩证的思想,来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的变化。

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08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出处:《道德经》第十六章

【翻译讲解】:使心灵达到虚的极致,坚守住静的妙境,就能从万物的变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

【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体现主宰万物的道,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远。

09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出处:《道德经》第十九章

【翻译讲解】:保持本质淳朴无华,减少私心贪欲(就能为道无忧)。

【感悟】老子提出素朴、寡欲的主张。丝不染为素,木未雕为朴,见素抱朴谓:不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张人不能没有欲望,但不可有贪欲,更不能纵欲。

10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三章

【翻译讲解】:诚信不足,就会失去信任。

【感悟】人无信不立,一个人不讲信用,就不能在社会上立足。

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11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翻译讲解】:大道永远顺应自然而无为,但没有一件事不是它所为。

【感悟】这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命题。无为并非什么都不做,无不为是对无为的作用的最高评价。

12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四章

【翻译讲解】:踮起脚跟不能久立,跨步过大无法远行。自以为有见识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见功,自高自大的人不会有长进。

【感悟】体现了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只有不违背自然,不去强以为意,才能达到目的。

13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

【翻译讲解】:人取法地,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纯任自然。

【感悟】此句为老子理论的纲领,阐述了老子“道”的理论中与天、地、人之间的基本关系。“道法自然”,指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都必须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

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14 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六章

【翻译讲解】:轻率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主宰。

【感悟】《老子校诂》云:“重谓寡欲自重,轻谓纵欲自轻,二者皆以治身言。静谓清静无为,躁谓急功好事,二者皆以治国言。”

15 物壮则老。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章

【翻译讲解】:事物达到强盛之时,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物极必反,盛极必衰。

16 将欲翕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六章

【翻译讲解】:要让其收缩,必先让其张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强他;要废除他,就先让他兴盛,要想夺取他,就先给予他。

【感悟】老子通过四对矛盾运动的分析,阐述了他的辩证法思想。他把这一原则归结为“柔弱胜刚强”,并认为作战和治国不能离开这一原则。

17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出处:《道德经》第三十三章

【翻译讲解】:能了解别人的称为机智,能认识自己的才叫聪明。能战胜别人只能说明有力气,战胜自己才叫刚强。知道满足者(总感到)自己富有,身体力行者(才说明)他有远大的志向。

【感悟】此为老子精神修养论。了解自己,反省自己,战胜自己,实为做人之至要。“自知者明”,“自胜者强”实为千古名言。

1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一章

【翻译讲解】:最方正的东西却看不到它的棱角,越贵重的器具做成的越慢,最大的声音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没有形迹。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释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难以理解。因为大道具有无限性,而常人的感官难以体察,是“无状之状,万物之象”。

19 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最柔的东西,反而能驰骋穿越天下最坚硬的东西之中。

【感悟】“柔弱胜刚强”,这是老子对自然的感悟,深刻提示了“道”的本性。

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20 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四章

【翻译讲解】:过分爱惜名声必带来大的损伤,过多的积聚财物,必定给自己带来不幸。知足的人就不会遭受耻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给自己带来危险,这样才可以长久平安。

【感悟】常人多轻身而徇名利,贪得而至危亡。“知足”、“知止”应当成为人们在生活中奉行的一个原则。

21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七章

【翻译讲解】:以正道治国,以奇计用兵,与民休息安定民心才能臣服天下。

【感悟】治国须正,用兵须奇,顺应自然,才能达到无为而治。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用兵、平天下的基本策略。

22 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察见几微叫做明,守持柔弱叫做强。

【感悟】有为者当明察秋亳,而对外又能守持柔弱。

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23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五章

【翻译讲解】:最完善的,总让人感到有什么缺失的地方,但它的作用永不衰竭。最充盈的好像空虚,它的作用没有穷尽。最正直的好似弯曲,最灵巧的好似拙笨,最善辩的却好像有理说不出。

【感悟】老子认为,事物达到最高的境界,其表现形式将归于自然。

24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八

【翻译讲解】:祸啊,福就依傍着它,福啊,灾祸就隐含其中。

【感悟】这是老子具有辩证思想的名言。要正确对待祸福,从不利中看到有利,有利中发现不利。***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引用了这句话,说明了“好的东西可以引出坏的结果,坏的东西可以引出好的结果”。

25 治大国若烹小鲜。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章

【翻译讲解】:治理大国就像烹煮小鱼(一样的道理)。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治国的方略。毛传云:“烹鱼烦则碎,治民烦则散。知烹鱼则知治民矣。”

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26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处理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做大事要从细微处做起。

【感悟】只有由易入难,积少成多,才能成就大事。

27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天下的难事,必定发生于容易,天下的大事,必定起于细微。

【感悟】对天下大事难事,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没有办不成的。往往有为的人,从不大而化之一做事,却成就了大事。小事不做,大事不成!

28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没有发生之前,处理祸乱一定要在祸乱发生之前。

【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变化发展的观点。事物在量变之中,但还未形成质变之前,有的尚处于萌芽状态,就要及早动手解决。

老子《道德经》50句,流传了2500多年的生命之书,道尽人生智慧

2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合抱的大树,是从幼芽发起,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积累的;千里远行,也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

【感悟】揭示了量变与质变的深刻道理,只有从实际出发,一点点积累,才能成就大事。

30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翻译讲解】:对待结束时的工作,还像开始时一样认真,则做任何事都没有不成功的。

【感悟】做事贵在坚持。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31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32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3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34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最强。

35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36 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37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

【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以暴治民,民必反也。

38 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六章

【翻译讲解】:坚强者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者属于富有生机的一类。

【感悟】弱可能转强,而强还会转向衰落。

39 柔胜刚,弱胜强,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翻译讲解】:柔弱胜刚强,没有不知道的,但很少有人能做到。

【感悟】柔弱胜刚强。世人皆知而不能行。众人难以做到的事,往往是品行高尚的人所追求的目标。

40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翻译讲解】:江海永远处于(百川)最低处,能纳百川,故能为河谷之王。

山海争水,水必归海。只有善于为下,善待他人,才能得到人们的拥戴和支持。

【感悟】老子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1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天下皆知美之所以为美,一定是因为有的丑恶;天下皆知善之所以为善,一定是有了恶。

【感悟】美与丑,善与恶相对立而存在。

42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出处:《道德经》第二十八章

【翻译讲解】:深知本性雄强,却守持雌柔,(将成为)天下所归的沟溪。深知本性洁白,却守持混沌昏黑的态势,(将成为)天下的范式。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将成为)天下归附的川谷。

【感悟】此句成为历史上众多名士的诉求。

43 塞其兑,闭其门,终生不勤。

——出处:《道德经》第五十二章

【翻译讲解】:塞信私欲的通道,关闭情感的门户,终身不会窘困。

【感悟】老子此语,道出洁身自好,抑欲生安的道理。

44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

【翻译讲解】:大自然的规律,利于万物而不加害万物,圣人所遵从的原则,是给天下人带来好处但却不与之争利。

【感悟】老子对“道”作了总结性论述。“天之道,利而不害”,是老子的自然观。“圣人之道,为而不争”是他的政治观。

45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出处:《道德经》第二章

【翻译讲解】:孕育万物而不据为己有,为万物尽力而不自恃己劳,大功告成而不居功自傲。

【感悟】器小易满,海纳百川。浅陋的人才居功自傲,做大事的人总是谦虚的。

46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翻译讲解】:轻易就许下诺言的人,必然容易失信于人,把事情看得很容易的人必定遇到想不到的困难。

【感悟】一诺千金,言出则必行。遇事思虑周详,才能成竹在胸,成就大事。

47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出处:《道德经》第五章

【翻译讲解】:天地无所偏私,任凭万物自生自灭;圣人无所偏爱,任凭百姓自作自息。

【感悟】刍狗是古代祭祀时用草扎的狗,人们尽管把他装饰得很漂亮,但用后就扔掉,不是爱他,也不是恨他,人们对待刍狗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圣人无偏爱,还百姓以自然。

48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译解】天下万物生于(看得见的)具体事物(有),而具体事物(有)由看不见的“道”产生。

【感悟】这是老子关于宇宙观的诊断。

49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出处:《道德经》第四十章

【翻译讲解】:天网广大无边,网眼虽稀,却不会有一点失漏。

【感悟】这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是一样的道理。

50 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翻译讲解】:天道对人无所偏爱,但其结果却是常常帮助善人。

同类推荐
  • 两界往生记

    两界往生记

    有人正被忘记,有人重新苏醒。这个世界究竟还有多少秘密?看苏忆北如何步步为营,超脱人间,往生两界!
  • 别对我撒娇

    别对我撒娇

    xx世纪,沉睡了几千年的玺病毒再次爆发,而这次玺病毒的源头是鲜有的大家族寒氏家族独子寒暮,面对这种病毒,唯一能解决的只有云族的玺玉。解救方法必须是云族人佩戴玺玉,进入寄主神志中的世界完成任务,阻止寄主黑化。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云晓抚额,汗颜。我真的不想谈恋爱!!!
  • 末世进化

    末世进化

    当末日来临之时,谁能掌握得了自己命运?一位平凡的世人,却在那个时候,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永远不会放弃,即便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也要奋斗到底。
  • 我的诸天游戏

    我的诸天游戏

    二十三世纪初。仙域迎来了的最后一位飞升者。柳枫一脚踹开天门,眼前场景转换,还没来得及准备嘚瑟一句:“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地球修行者的一大步。”一个破盘子告诉他。仙域炸了。它还说,你要负起这个责任。.........(轻松,欢乐类,求收藏求推荐...)
  • 末世之拯救者

    末世之拯救者

    他是一名普通的少年,却有着不平凡的经历。堕落,黑暗,阳光,积极溶于一体的男孩。末日来临,如何拯救?丧尸遍地,异兽横行。人性的丑恶,罪恶的源泉。在挣扎中求生存,在末世中去拯救!PS:本书是一本比较贴合现实的末世小说,不会有变态玄幻的类容。少更多更反正都会更,本书不太监。
热门推荐
  • 江湖情仇之剑道

    江湖情仇之剑道

    情,能使人奋不顾身;仇,将会摧毁整个江湖。江湖中什么最为险恶?是人心。一个人,靠什么才能登上武学之巅,成为武林至尊?是无坚不摧之力,还是快如闪电之速,或是金刚不灭之躯?是高深莫测的招式,还是汹涌澎湃的内力?面对强大的邪教魔头,必须每一样都练到极致。
  •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16本)

    最让你机智聪明的智慧故事(智慧背囊16本)

    外国名言说:“智慧之于灵魂犹如健康之于身体;有一盏指路明灯,就是智慧之灯。”古老的传说中,利用智慧,会让一块石头说话,现代生活中,拥有智慧,会让人生处处柳暗花明,获得成功。本书汇集了几百个令人不忍掩卷的智慧故事,以智慧点拨来进行引导,使广大读者在读过故事后有所顿悟,有所启发,进而用机智聪明应对生活中的问题,开创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
  • 囚情妈咪

    囚情妈咪

    好吧,她承认,自己不小心onenightstand,还制造了精致可爱的小BB,可是,眼前这三个身价不菲的英俊男人有必要色眯眯、直勾勾的盯着她漂亮的BB看吗?薇薇迅速将BB搂在怀里,红着脸弱弱的说道“BB是男生,不是女生,不能嫁人的,如果你们是gay,我也不会同意的……”“笨蛋,我是BB的爸爸!”三个男人听后怒发冲冠大吼着朝薇薇扑去……
  • 富家平安世

    富家平安世

    K13,一个平凡的名字,他是谁?来至哪里?他只想平静地活下去。
  • 黑魔魂典

    黑魔魂典

    一个修真世界的灵魂跨越亿万光年,附身与一个地球穷屌丝青年的身上,老套吗,俗气吗,可就是发生了,一场大火,烧掉了金宇家的房子,也让他全身烧伤百分之60,在昏迷3天后醒来,金宇懵逼了,我是谁,我怎么在这,我不是正和人打斗吗!自此,变成地球人的他开始努力改变自己,坚强的修炼,从而开启了一代强人一步步走上了巅峰!
  • 夏若知己不过尔尔

    夏若知己不过尔尔

    呐,原来的乌鸦,是蓝色的呢,很蓝很蓝的颜色就像夏尔的眼睛。可是啊,他喜欢上了一只孤傲的孔雀,孔雀说,你的颜色那么单调,你配不上我。然后他便飞到世界各地,将所有的颜色都抹在自己的身上,颜色越来越多,越来越浑浊,他就变成黑色的呢。回不去了啊。
  • 桔梗花奇遇

    桔梗花奇遇

    桔梗花代表永恒的爱,无悔,无望的爱。这一世我们身不由己,生死别离;梦回前世,我愿化作一朵桔梗,用无悔来守护我们之间全部的爱,生死相依。即使一切都已经命中注定,我也要拼尽全力逆天改命,护你一生温柔。铃铛对南絮说:“我失去过你,不想再有第二次了,我想和你在一起,每天,每天!”
  • 啼笑仙缘

    啼笑仙缘

    万劫之后,天地初开,无畏小子元烈舍弃登天仙缘,只为探寻火的奥秘。天地有灵,衍生万种灵气,然诸多灵气含不解之谜,不能供修士享用。世间灵气日渐稀薄,修士们无不占山为王,独占资源。身处绝境中的元烈得诡异心诀后,享诸天元气,受天地朝拜。此后神游诸天,访万古遗骸,历万界之劫,破开迷雾,再演乾坤。重炼上古之宝,再聚万古天丹。粉嫩新人新书,求推荐收藏评论点击,来而不拒,元元叩拜。
  • 善心做人凡心做事

    善心做人凡心做事

    书中讲述了一个小男孩,从懂事起他的爸爸妈妈就通过各种方式教导他去做一千善良稳重、品格高尚的人。但是男孩逐渐注意到,身边总会有一些孩子自私自利,甚至损人利己,自己的事情总要别人代劳,对身边的人漠不关心。时间长了,他开始怀疑爸爸妈妈的话是否正确。直到最后爸爸妈妈和当地一位很有威望的神职人员探讨了小男孩的问题。善良,甘于平凡,做一个善良的人,以一颗平常心踏踏实实地过一生就是幸福的源泉。
  • 校园才子佳人

    校园才子佳人

    青春校园的纯洁爱情,穿越时空的幻想曲目!请大家走进校园才子佳人一起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