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289500000019

第19章 骑楼里的过客 (2)

易中天说:“在深圳呆久了的人常常会产生孤独感和失落感,有一种不知‘此身何属’的茫然。难怪一到节假日和下班后,深圳的饮食娱乐场所会生意火爆人满为患,这里面并不完全是商业上的应酬,也有心理上的需要。的确,深圳人是很看重娱乐的,以至于有‘乐在深圳’一说(前三句则是‘玩在北京,穿在上海,吃在广州’)。这里面的原因也很多:第一,深圳是一个年轻的城市,年轻人总是比老头子爱玩;第二,深圳的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太紧张,很需要放松;第三,‘拼命工作,尽情享受’是一种现代生活观念和现代生活方式,而深圳人是最具有现代意识的。但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不少人还没有对深圳产生家园感。深圳之于他们,只不过是谋生存求发展的竞技场,因此一旦有了自己的时间,就应离它而去,而且能走多远就走多远。有车一族会在双休日开车到东莞去钓鱼,如果有三天以上假期则会离开深圳外出旅游。再不济,也得到歌舞厅茶艺馆坐坐。那里和竞技场(公司或单位)相比,毕竟‘别有洞天’。反正这个时候,是没有多少人会呆在‘家里’的,有的人甚至会通宵在外。因为在这个心理上感情上并不属于自己的城市里,我们原本就无家可归”。

在深圳,人感受不到“家”的感觉,与这个城市总是有距离,而在广州,人与城市也有一层隔阂,这个隔阂就是“粤语”,语言这个本用来日常交流的工具,却成了一种身份标签,是“本地人”与“北佬”的识别标志。

2.粤语同你“拗撬”

拗撬,粤语里的念法是坳(ao,阴去声)叫(giu,阴去声)。意思是闹矛盾、过不去。例:“个仔生性中意同人拗撬(这孩子生来喜欢与人过不去)。”很多外地人到了广东,别的先不论,单是语言关,就很不好过,常常让人感觉是粤语故意与你“拗撬”。

不过,广东人有时也觉得是普通话在挤兑粤语。2010年7月25日下午,广州地铁江南西出口附近的广场聚集了1万多名市民,这些市民通过“粤语散步”的行为抗议广州政协委员的提议——“把广州电视台的综合频道或新闻频道改为以普通语为基本播音用语的节目频道,或在这两个频道的主要时段中用普通话播出,以适应11月前来广州参加亚运会和旅游的国内外宾客语言环境的需要”。

虽然提议本身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对于不懂粤语的游客来说,增加更多普通话播出的节目以便于他们更多的了解广州、获得资讯。但是,却似乎触动了广州人捍卫“本土文化”的神经。这种反应不免让人困惑,因为现在每个卫视几乎都是用普通话播音,方言类的节目反而招致非议。但是广州却相反,电视播音几乎一律为粤语,增加普通话的内容反而引起抵触情绪。

也许广州人会为自己辩解,他们与粤语的感情有多深。就像李公明所言:“我是一个地道的广州人,从小生长在广州的老城区,在街道中一起玩耍的伙伴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我们对粤语的感情很浓。首先它是一个生活交往的基本载体,它不仅仅是相对于汉字的发音系统,而更多的包含了广州人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很多粤语是无法被准确地翻译为普通话的,当要勉强翻译的时候,就会失去粤语本身的很多神韵与味道。这在各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也是共通的。所以,当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在现代全球化大一统的时代下,粤语的确是广州人能够交流的独特载体。说起小时候的粤语表达方式,总会有一种亲切感油然而生。”

实际上,在广州人强烈捍卫粤语的同时,他们忽视了粤语施加在客家话、潮州话和闽南语之上的“暴力”。“香港在上世纪70年代初仍然是一个多方言共存的社会,人口超过1%的方言组别有九个”,而如今“几乎是粤语为单一语言” (《从方言杂处到广府话为主》)。面对粤语在广东、香港等地的强势,以及客家话等方言的式微,作家图腾子在《南方周末》撰文称,客家话等其他方言不是天生比广府话劣质的,“至少,不要充满优越感地夸夸其谈,不要自大到以贬损其他方言(包括普通话)为乐,不要对大鱼食细鱼、细鱼食虾毛无动于衷吧。如果你觉得大鱼吃小鱼天经地义,那么迟早有一天你会在更大的鱼面前束手无策。”

无疑,在这场所谓的“粤语保卫战”背后,我们可以看到由经济、文化、政治等因素造成的语言之间的竞争关系。“作为强势文化,粤语在广东省境内对其他方言的作用,与从全国视角看,普通话对粤语的作用十分接近,就是一个背景实力更强的语言对另一个语言的排挤”(《“粤语保卫战”背后的荒诞与可悲》)。

而面对这样的竞争,面对粤语“吃掉”其他相对弱势方言的结果,其母语为客家话的香港作家陈云却在2010年7月20日的信报专栏文章里,这样表明立场:“霸权不要紧,粤语也霸道,在广东排挤了客家话、潮州话和苗、瑶、壮、侗、黎等少数民族语……此中既无政府权力威逼,也无文教机构倡导,一切自然生成,岂无合理之处?”但是,语言学家刘镇发撰写的论文《香港两百年来语言生活的改变》等,都揭发了此中的“人为”因素。

我们无意在此讨论粤语的是是非非,只不过当事人对竞争后出现的“吞并”现象,持乐见其成的态度,值得玩味。在广东人看来,狭路相逢勇者胜,这是天经地义的。无论你当时持有何种“武器”或“暗器”,能击败对手,最终从千军万马中杀出一条血路,那你就是当之无愧的英雄。广东人认可并施行这样的处事原则。

于是,面对激战之后获胜的粤语,即便这并非他们或自己父辈的母语,也照样力挺之。这是他们对待胜利者的态度。而外来者要融入广东人的生活,就必须接受语言上的“挑战”。适者生存。

于是,对于所有身处广州的外来人口而言,粤语向他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发起的“挑战”,就成为他们融入这个城市的一道桎梏。一位网友说:“在广州生活2年,唯一对广州不满的就是到处讲广东话,包括电视台(除了广东卫视外,其他台基本上都讲广东话)、电台、交通工具以及其他一些公共地方。这给外地人带来很多不便,比如看电视基本都看不懂,90%都是讲广东话,连大陆拍的电视剧也翻译成粤语!还有就是本地人与人交流基本上都讲广东话,而我每次都要多说一句‘对不起,你能跟我讲普通话吗。

’其实对于一个有着大量外来人口的大城市,在全省推广广东话是不可取的,因为这不仅不方便外省人、也不方便本地人(广东其实还有很多方言的如:客家话,潮汕那的闽南话)。保护地方方言是好的,但广州做的太过火了,要是每个城市都像广州一样,那中国的方言就遍地开花了。而我感觉广东捍卫粤语的原因却是:(1)广东经济实力强,外出工作的人比较少;(2)受香港影响,感觉说粤语很有优越感。广州不是只属于广州人,广州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外地人,难道你就不能大度点、包容点吗?既然普通话全中国的人差不多都听的懂,你何必还要多此一举呢?难道你们广州人眼里只有你们广州人吗?或许有人会说去一个地方要入乡随俗,我们何尝不想融入这个社会呢,但学一门语言容易吗?我不想因为语言不通而造成生活和工作的不顺。”

同样,《联合早报》特派广州的记者杨永欣,作为一个“外来者”也有他的感悟:“我在广州工作和生活的两年半里发现,一般广州人虽然可以包容外地人在广州讨生活,但外地人若要真正被接受,就得先掌握粤语。例如,一些本地的出租车司机会坚持讲粤语,尽管乘客很可能对粤语一知半解;两个广州人交谈时用的是粤语,即使是当着听不懂粤语的外地人的面;最近乘搭广(州)九(龙)直通车到香港,也发现车上的列车员只讲粤语,不讲普通话,给人一种只有讲粤语的人有条件去香港似的。对于粤语,广州人还是存在着一种优越感,也希望身边的人都能使用它。不过,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曾任多届全国政协委员的钟南山院士日前指出,普通话有4个音,粤语有9个音,因此外地人要学会粤语相当困难,他们听可能没问题,但要他们会讲就有点过分要求了。”

方言在现代意义上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地方语言,由于地区经济的发展使得这些方言的地位也逐渐提高,相应的,人们的优越感也逐渐在方言上体现出来。

粤语在内地的吃香从现在已成永久性的词语身上就可以看出来,像“T恤、打的、埋单”等,而广东曾几何时的经济地位在“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这句流行语中也可见一斑。经济发达加上流行文化使得广州的粤语情结更加傲慢。许多在广州流浪多年的人都觉得对广州人对普通话确有一种毫不掩饰的隔膜感。

当然,对于一个外地人而言,如果不能融进当地的语言,也很难融进当地的社交圈子,也就永远只能游离在外省人的边缘状态。即便聪明机灵的外省人试图通过模仿粤语“入乡随俗”,但还是会在广州本地人面前被识破——“此兄不是说粤语的”,因为本地人的粤语尾音很难学会。

广州使用“粤语”将外来打工者与本地人自然分隔与边缘化,外来人在一个不同的语境中生存,难以产生亲切感与共鸣,反而,倍增“异乡人”的孤零与漂泊感。

3.“市态”之城

易中天曾言,广州“市态”种种,此“市态”就表现为商业性。在广州话中有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字——“抵”。抵就有忍受、忍耐的意思,如抵(费劲)、抵肚饿(挨饿)等,但更多地还是表示“等值”。最常用的,是“划得来”、“花得值”;到酒楼美餐,吃得大快朵颐,叫“抵食”;到商场购物,买得称心如意,叫“抵买”;到歌舞厅夜总会娱乐中心潇洒一回,玩得兴高采烈,叫“抵玩”。顾客满意、老板开心,看着大把的票子进账,心里暗叫“抵赚”。会赚钱的也会花钱、会花钱的多半也会赚钱,这就叫“抵手”(能干、有本事)。如果没有赚钱的能耐,那就只有坐以待毙,大约也就只好叫“抵穷”乃至“抵死”。广州人的商业意识和价值观念可见一斑。

市场化歌手

广州人对于“商业”的诠释到了如火纯情的地步。乐评家金兆均回忆:“流行化的商业演出,广东相对在这方面就是比较早。1979年,广州就出现了所谓的‘音乐茶座’。1977年,毕晓世就组织流行乐队。1984年和1985年,北方还在对流行音乐争议的时候,那边流行已经比较社会化了。1984年,歌舞厅已经很多了。我1986年第一次去广州,它的电影院已经变成商业化的了,那时候的电影院里面已经有了台球厅,就是连唱带玩儿的都有了。”

“音乐茶座,最开始是想针对香港的客商。”广州著名的词曲作家陈小奇说,“因为当时广东一直在搞广交会,音乐茶座就是为广交会服务的。最早的时候一般市民进不了,因为它的门票不是人民币,当时是兑换券。后来茶市场需求越来越大,茶座越来越多。老百姓就谁都可以进去了。接下来从音乐茶座发展到歌舞厅,从歌舞厅发展到夜总会。”当时,最早创立音乐茶座的是广州东方宾馆的花园餐厅,他们在1978年冬季办起了一个由本地歌手以演唱港台歌曲为主的音乐茶座,广州其他的宾馆酒店纷纷效仿。一年后,广州的音乐茶座达到75间,座位数超过当时广州所有戏院的座位总和。

音乐茶座在酒店和宾馆的流行,也使得轻音乐随之兴起。这些轻音乐队的名字往往以“红”字开头,比如“红玫瑰”、“红棉”、“红牡丹”等等,乐队与挂靠单位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复杂,“走穴”、“炒更”(粤语,指从事第二职业)的提法就是从那时开始的。这些乐队演唱的曲目不但包括港台流行音乐,也有国内如苏小明、王洁实、谢丽斯等人的曲目。演一场的报酬在3元到5元不等,一个歌手一天可以走几个场,这样的收入在当时算高的了。

为了配合歌手的演出,广东乐坛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专业唱片公司,专业唱片公司的进入就等于初步建立了唱片工业体系。

这个体系中的第一环就是“扒带子”:给引进的港台地区和日本电视剧重新配乐,通过这一过程,让一批音乐人从中学习到了例行音乐的编曲方式。“当时北方音乐人也开始涉及流行音乐创作,但是北京受传统的北方民歌影响比较多,相对来说豪放大气一点。比如雷蕾1984年写《四世同堂》,郭峰1985年写《我多想》。但南方那边更洋气一些,抒情类的比较多。”金兆均说。

同类推荐
  • 素质教育在中国

    素质教育在中国

    中国的素质教育要做什么,我想可分为两个方面,即做人与成才。从古至今,海内外的教育在培养学生做人这一方面都有共识。北宋的张载和现代的陈鹤琴都论及过做人。陈鹤琴认为在具备健全的身体,创造的能力,服务的精神,合作的态度,世界的眼光的基础上,不仅要做中国人,而且还要做世界人,要以宇宙为学校。要做世界人必须具备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素质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还要让他们成才。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西方社会中提出的把学生放在“适应性领域发展”的观点与朱熹的思想大致相同。
  • 国际传播策划

    国际传播策划

    新世纪以来,国际传播政策、责令及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作为提高国际传播效果、优化国际传播策略重要途径的国际传播策划日益受到关注。由张艳秋和刘素云主编的《国际传播策划》由学界和业界专家联手打造,是国内第一本关于国际传播策划的综合性研究著作,采用了理论梳理及案例分析相呼应的编写方式,以求深入浅出、举一反三。《国际传播策划》既可以作为国际传播人才的培训教材,亦可作为媒体从业及研究人员开展国际传播策划与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
  •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后的思考

    本书收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对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的启示作用》、《更好地用党史国史教育全党和人民》、《二十年风雨写春秋》、《从苏联向资本主义演变的教训看国史研究》等文章。
  •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中国广播影视发言人答问录

    广播影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为人们提供健康、有益的精神文化产品。坚持导向和面向市场并不矛盾,受众就是市场,占领市场就能够更好地为党和国家大局服务。
  • 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崛起的宁夏新闻出版业

    近年来,特别是“十一五”时期,借助文化体制改革的强势推力,宁夏新闻出版业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传统新闻出版业迅速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传统新闻出版产业规模、生产能力持续扩大,数字出版、网络出版、手机出版、动漫网游和数字印刷等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增长速度加快。大发展成就大事业。宁夏新闻出版产业的崛起,新闻出版企业的壮大,促进了宁夏新闻出版事业和产业不断走向大发展大繁荣。
热门推荐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上掉下个胖妹子

    天上掉下个胖妹子

    苍天呐,谁家穿越不是美美的醒来?我这是搞什么?从天而降还摔断了尾巴骨!这啥地啊!这是谁?“帅哥你相信一见钟情嘛”五皇子:“衮!”
  • 混天神战

    混天神战

    九十九个宇宙,九十九个大千世界,失去神力的女神莫名降临,吊丝逆袭之际,却卷入了前所未见的漩涡,是苟且偷生,还是玉石俱焚,他该如何选择。
  • 力挽河山

    力挽河山

    (全本)什么,华夏被鲜卑所灭,后被匈奴所破?!不,不可能,我定要实业救国,军事崛起,力挽山河!
  • 宋教仁自述(上下)

    宋教仁自述(上下)

    宋教仁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领袖。他在发扬资产阶级革命思想、领导推翻帝制的武装斗争、草拟资本主义宪政纲领、以议会方式反对袁世凯专制等方面的业绩,是常为世人道及的,他在25岁之龄即为中国领土的完整做出过杰出贡献。《宋教仁自述(套装上下册)》以宋教仁短暂的一生中的重大事件为主线,结合宋教仁的自述,条分缕析地探讨宋教仁一生行事、思想发展的轨迹及有关事件,图文并茂,相互映衬,广大读者可以通过阅读看到—个立体而生动的宋教仁形象。
  • 初音少女的音符咒殿下

    初音少女的音符咒殿下

    无限美好的初夏里,米色发带随风在著名学院飘扬。她爱笑,没人看出多么虚假的笑,以优美的琴声为牵引,他和她有了意外的邂逅。原本触碰不到的两个世界,却有了很早的交集和紧缠。“我会成全,我会看清,你离开的方向,我愿跟随着……”音符望着他,想不出未来的改变,心痛,麻木,琴声的世界,失去了光彩……“我们回到幸福的原点,新的一个开始……”樱花瓣在空中飞扬,蕾丝粉长裙在花雨下旋转,一生不变的,你的一眸一笑……
  • 末世进化时代

    末世进化时代

    一个突然出现的神,引起了一场关于生存的游戏竞争,在末世的环境下,看人们如何生存,如何挣扎,看主角如何一步步得到神的认可,如何登临巅峰。??
  • 跟着猴哥去反天

    跟着猴哥去反天

    当齐轩发现自己穿越之后,他只想安安稳稳的当个将军。平时杀杀人,放放火,欺男霸女之类的也不错。可是当他看到待他入子养育了他十六年的师傅死在自己面前时,齐轩活着的意义只剩下一个:复仇。而他的仇人是一个神仙。所以他也要成为神仙。而在齐轩求仙问路的途中碰到了一个穿越变成猴子的老乡。在灵台方寸山前,斜月三星洞门口,猴子跪了很久,没有人知道当两个不敬天地,被各自的执念拖坠落退无可退的深渊之后的两个灵魂碰面之后,会发生什么。生而为异,天地不容,那就这天捅个窟窿。
  • 那年的你与我

    那年的你与我

    他与她的第一次见面,就结下很深的梁子。面对一次次的打击,林夕并没有退缩。而是选择在校园里生活。阳光一般的少女,与冰一样的少年会擦出怎样的火花
  • 吾辈无双

    吾辈无双

    对待一群基因变异的异能者,你会怎么做?是坚持人性,还是坚持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