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7600000001

第1章 学而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而又时常去复习它们,不也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巴尔扎克说: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无过于学习了。

高尔基说:我读书越多,书籍就越使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

叔本华说:高级的精神文化,往往会使我们渐渐达到另一种境地,从此可不必再依赖他人以寻求乐趣,书中自有无穷之乐。

契诃夫说:我们的事业就是学习再学习,努力积累更多的知识,因为有了知识,社会就会有长足的进步,人类的未来幸福就在于此。

邓拓说:重要的书必须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孟德斯鸠说:爱好读书,就能把无聊的时刻变成喜悦的时刻。

笛卡尔说:阅读优秀的书籍,就是和过去时代中最杰出的人们——书籍的作者——进行交谈,也就是和他们传播的优秀思想进行交流。

加里宁说:学习是一种很幸福的机会,是为了获得知识和扩大眼界就必须彻底利用的一种机会。

默克尔说:学习能够帮助我在无法找到直接解决问题的方法时进行冷静的思考。

柏拉图说:无知就是毁灭,立法者必须努力向国家灌输智慧,消除愚昧。

黑格尔说:我的哲学的劳作一般地所曾趋赴和所欲趋赴的目的就是关于真理的科学知识,这是一条极艰难的道路,但是唯有这条道路才能够对精神有价值、有兴趣。

歌德说:掌握知识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够的,应当善于使知识得到发展。

培根说: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另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荷马说:真正的朋友是一个灵魂寓于两个身体,两个灵魂只有一个思想,两颗心的跳动是一致的。

狄更斯说:天然尊贵的人彼此都是痛痒相关的,四海之内,真正伟大的人物也都是惺惺相惜的。

斯特朗说:即使是生活中最暗淡的时候,也一样找得到心灵的安慰……生活不会没有补偿,希望和信念敞开着心扉,更有那爱情和友谊,悄无声息地左右追随。

尼采说:朋友是三位一体:患难中的弟兄、大敌当前的同志、视死如归的自由人。

马克思说:真诚的十分理智的友谊是人生最美好的无价之宝。

培根说:除了一个真心朋友外,没有一样药剂是可以通心的。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罗曼·罗兰说:同别人分享自己的欢乐,分享艺术的宁静而有益的情感,像神奇的圣餐饼似的音乐,这不是最大的快乐吗?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而(讲孝弟的人)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的,是很少的;不喜好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人,是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就产生了。孝顺父母和敬爱兄长,是仁的根本吧。”

杜维明说:能够把公共性在人的主体性的最强烈的感情中开发出来,这是儒家的大贡献。在这个意义上才能了解政府绝对不可以把家庭当作与己无关、与国家无关的私人领域。以前,这个关系被政治化的儒家异化了,家庭中训练出来的孝子将来就是忠臣,异化就在于把家庭伦理直接用来为国家服务,塑造一批没有反思能力、没有抗议精神的奴隶人格。

卢梭说:家庭是政治社会的原始模型:首领是父亲的影子,人民就是孩子的影子。

徐特立说:任何人都应该有自尊心、自信心、独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轻人,自信不是自满,独立不是孤立。

理查德·斯梯尔说:对一个有卓越才能的人来说,懂得平等待人,是最伟大、最真正的品质。

鲁迅说:历史上中国人只有两种生存状态: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陈寅恪说:先生之著述,或有时而不章。先生之学说,或有时而可商。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贝克说:甘心做奴隶的人,不知道自由的力量。

比尔·盖茨说:真正成功的商人,在本质上是一个持异议的叛徒,也极少满足与维持现状。他不断寻找成功的最佳办法,开拓新的领域,因此创造了他的成功和财富。顺从的人,墨守成规的人,不敢冒险的人,根本不可能成功。

王永庆说:管理不分中国式、日本式、美国式,都必须合理化。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应该用我们希望朋友对待我们的方式对待朋友。

苏霍姆林斯基说:尊重别人的长处,在任何情况下都平等待人的人,才是道德高尚的人。

黑格尔说:人应尊重他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

《世界人权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在尊严和权利上一律平等。他们赋有理性和良心,并应以兄弟关系的精神相对待。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孔子说:“花言巧语,而又善于伪装自己的脸色,这样的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罗曼·罗兰说:真诚是使一个人伟大的基本力量,它使一个人的缺点或过失也变得能被原谅。

泰戈尔说:一个伪善者绝拿不出真货色来。正像任何化学家绝不可能拿别的原料作出一块真金来一样。

罗曼·罗兰说:凡是拿虚伪做武器的,在没有损害别人之前,先要损害自己。哪怕眼前得到成功,也是徒然的。

狄德罗说: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

歌德说:世间最纯粹、最暖人胸怀的快乐之事,恐怕莫过于看见一颗伟大的心灵对自己开诚相见吧。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曾子说:“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为人做事有不忠实的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讲信用的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没有去复习吗?”

苏格拉底说:不经反思的人生是不值得度过的。

季米特洛夫说:要找出时间来考虑一下,一天中做了些什么:是正号还是负号。假如是正号——很好;假如是负号,那就采取措施。

高尔基说:反省是一面莹澈的镜子,它可以照见心灵上的污点。

鲁迅说: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时候是更无情面地解剖我自己。

松下幸之助说:每天反省有没有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有没有愧对他人,这是个人修养中最重要的事。

黑格尔说:要获得对象的真实性质,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反思。……我们只有通过反思才可达到真理。

阿·利哈诺夫说:一个人不应该自我满足。如果有了过错,应该难过才是。什么时候难过了,就说明他认识了错误。

王永庆说:检讨,为成功之母!

杜威说:真正思考的人,从自己的错误中汲取的知识要比从自己的成就中汲取的知识更多。

高尔基说: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培根说:他们把思考交付给他人,就不会走自己的路了。

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治理有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地处理国家政事,又恪守信用,节俭财政开支,而且爱护人民,役使人民,要顾及农时。”

昂苏尔·玛阿里说:假如想让人们对你的支持维持得长久,处理问题就不能随心所欲。

瓦鲁瓦尔说:言忠信而行正道者,必为天下人所心悦诚服。

李商隐说: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萧伯纳说:节俭是一门艺术,它能使人最大程度地享用生活。热爱节俭是一切美德的根本。

柏拉图说:国家的真正目的是维持最好的生活。……国家的目的不是某些人的权力、财富或自由。将领心中的目的是取得战争胜利,医生的目的是使病人健康,政治家的目的应是美德。

柏拉图说:我们立国的目的,不是任何一个阶级的不相称的幸福,而是整个国家的最大的幸福。

墨子曰: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墨子说:圣人治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财力可以加倍;扩大到治理天下,天下可以加倍。他加倍财力的原因不是向外掠夺土地,因为他的国家去掉无用的费用,足以加倍财力。圣人为政,他发布政令,兴办事业,役使百姓,使用财力,无不有利于用度而去做。所以使财物不浪费,百姓不劳苦,兴利的事是很多了。)

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温家宝说:我和我在座的同事们都懂得一个道理: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说:“弟子在家要孝敬父母,出外要尊敬兄长,做人谨慎而又讲信用,博爱众人而又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多余的精力,就学习新的文化知识(以充实、提高自己)。”

李嘉诚说:做人处世则应忠诚努力,遵守诺言,且要不断充实自己,追上瞬息万变的社会。

池田大作说:没有和睦的家庭,便没有安定的社会。

瓦鲁瓦尔说:家庭生活充满仁爱与道德,便是人生的美满成果。

墨子曰: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说:假如能使天下普遍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互相攻打,家族与家族不相互扰乱,没有盗贼,君主臣子、父亲儿子都能孝敬慈爱,如果这样,那么天下就治理好了。)

罗素说:作为一个人,对父母要尊敬,对子女要慈爱,对亲戚要慷慨,对一切人都要有礼貌。

培根说: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黑格尔说:只有在平等地位的人们之间才可以有友谊和爱情的忠贞。

雨果说: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罗曼·罗兰说:智慧,友爱,这是照亮我们的黑夜的唯一光亮。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夏说:“尊重有贤才的人,看到贤人肃然起敬,神态谦恭;为父母做事,能竭尽全力;为君子为国家做事,能有奉献精神;与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这样的人即使谦逊地说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说他学习过了。”

说明:在很多《论语》的译注中,都将“易色”释为“轻视女色”。本人认为如此译注不妥,赞同南怀瑾先生的解释。从整句来看,子夏讲述的待人对象包括贤人、父母、君子、朋友,对某人,应该如何如何,后句是前句的补充关系,而非并列关系。“易色”主要是要补充说明如何尊重贤人,“易色”应释为“看到贤人就肃然起敬,态度变得很谦恭”。否则,傲慢无礼,就不能说是尊敬贤人了。况且,贤人中也有女性,比如孔子见过的南子(艳后),因此“易色”的注释与女色是不相关的。

对于“君”的注释,在很多《论语》的译注中,将“君”释为“君主”。本人认为如此译注不太妥。“君”原指帝王、诸侯等贵族,后也指品行好的人。赞同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将“君”释为“君子”。不仅“君子”是个宽泛的词,可以包括君主,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子夏在此讲述的是普通人的为人之道,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到君主身边做事的。因此,将“君”释为“君子”更为恰当。

苏霍姆林斯基说:尊重别人的长处,在任何情况下都平等待人的人,才是道德高尚的人。

泰戈尔说:当我们最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史蒂文森说:一个人比另一个人高贵之处就在于他能承认对方的价值。

亚里士多德说:一个有德性的人,往往为他的朋友和国家的利益而采取行动,必要时乃至牺牲自己的生命。他宁愿捐弃世人所争夺的金钱、荣誉和一切财物,只求自己的高尚。

爱因斯坦说: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短暂而又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

莎士比亚说:你自己和你所有的一切,倘若不拿出来贡献于人世,仅仅一个人独善其身,那实在是一种浪费。

果戈理说:如果有一天,我能够对我的公共利益有所贡献,我就会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屠格涅夫说:人需要一颗牺牲自己私利的心。

狄更斯说:凡可以献上我的全身的事,决不献上一只手。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孔子说:“一个人如果不自尊自重,那么就不会有自信心,学问就不能牢固地在自己的心灵扎下根基。做人,坚持忠诚和信用,不要同在忠诚与信用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不够忠诚或不讲信用的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说明:有的《论语》译注中,将“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释为“君子不庄重就没有威严,那么学习就不牢固”。此处用南怀瑾先生的解释。将“重”释为“自尊自重”,将“威”释为“自信心”。

跟前句的结构一样,“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是为了补充说明“主忠信”。与子罕篇第九的“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是一样的,可见“无”通“毋”,是动词,“不要”的意思,因此,应该释为“不要同在忠诚与信用上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如果有不够忠诚或不讲信用的过错,就不要怕改正”。

毛姆说:自信心与自尊心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自尊心的人,决不会有自信心。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能够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屠格涅夫说:自尊自爱,作为一种力求完善的动力,是一切伟大事业的源泉。

李政道说:学习,最主要的是树立信心。

培根说:一个人的自尊自重是克服万恶的首要条件。

卢梭说:产生自尊心的是理性,而加强自尊心的则是思考。

毕达哥拉斯说:无论是别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单独的时候,都不要做一点卑劣的事,最要紧的是自尊。

塞缪尔·斯迈尔斯说:自重是一个人可穿着的最华贵的衣饰,它能激起人们最高尚的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影响学生的内心世界时,不应挫败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

巴尔扎克说: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萧伯纳说: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富兰克林说: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忠实、真诚、正直对于人的幸福而言是至为重要的。

卢梭说:我这颗心,对一颗开诚相见的心,是极易流露的,对诡计和狡诈却要关上大门。

欧里庇得斯说:我情愿得到一个平凡可是诚实的朋友,胜过更多聪明的恶人。

拉罗什富科说:只有信用才会比才智更加深交情。

威廉·申斯通说:朋友的每一次背信弃义都增加了几分我们对于金钱威力的信赖。

克雷洛夫说:交上了坏朋友的人,是难以得到世人的尊重的。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曾子说:“谨慎地对待每件事情形成的结果,并重视事情形成的原因,这样,道德民风便能归于纯朴。”

说明:在很多《论语》的译注中,都将“慎终,追远”释为“要谨慎地办理丧事,虔诚地追祭祖先”。其实,我们可以借鉴《尚书·仲虺之诰》“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来理解。这句话的解释为“啊!只有从开始就小心谨慎,才会有好结果”。

“追远”就是追溯事物的起因,也即谨慎对待开始的意思,与“惟其始”是相同的意思。

《尚书·仲虺之诰》曰:呜呼!慎厥终,惟其始。殖有礼,覆昏暴。钦崇天道,永保天命。(《尚书·仲虺之诰》说:啊!只有从开始就小心谨慎,才会有好结果。扶植礼义明君,颠覆昏乱暴君。谨慎遵从上天的大道,才能一直保有上天赋予的大命。)

《尚书·蔡仲之命》:慎厥初,惟厥终,终以不困;不惟厥终,终以困穷。(《尚书·蔡仲之命》:谨慎地对待每件事情的开端,也要考虑它的结果,结果就不会陷入穷困窘迫的境地;不考察它的结果,终将陷入困难穷尽的境地。)

培根说:善于在做一件事的开端识别时机,这是一种极难得的智慧。

托马斯·霍布斯说:由于害怕后果,人才履行自己的诺言。

荀子曰:虑必先事而申之以敬,慎终如始,终始如一,夫是之谓大吉。(荀子说:事先必须考虑周密而反复提醒自己慎重,慎重地对待终结如同慎重地对待开始,始终如一,这就叫做大吉。)

爱默生说:所有成功的人都承认自己是因果论者。他们相信成功不是由于命运,而是由于定律;相信在结合开始与终结的一件事的连贯中并没有一个脆弱的破裂的环节。

罗兰说:人类先天就要有一种对善美的追求、对生命的歌颂和对造物者的佩服。越是善良的灵魂,越是对造物者有至高的敬意。

塞涅卡说:培养美德就意味着抛弃罪恶。

孟德斯鸠说:美德本身也需要限制。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子禽问子贡说:“孔夫子到了一个地方,必定会了解这个地方的政事,是老师自己求来的呢,还是别人主动告诉老师的呢?”子贡说:“夫子是以温和、善良、恭敬、勤俭、谦让的德行和态度去了解政事的。老师求得的方法,大概与别人求得的方法不同吧?”

塞缪尔·斯迈尔斯说:友善的言行、得体的举止、优雅的风度,这些都是走进他人心灵的通行证。

富兰克林说:对尊长谦恭是责任,对平辈是礼貌,对下属是宽宏。

培根说:谁对待路人能像对待嘉宾那样彬彬有礼,谁就是世界公民。

柏拉图说:你不要以为政治制度是从木头里或石头里产生出来的。不是的,政治制度是从城邦公民的习惯里产生出来的;习惯的倾向决定其它一切的方向。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孔子说:“(看一个人,)当他父亲在世时,看他的志向;父亲死了,看他的行为。如果多年都不改变父亲所教导的道德操守,这样可以说是孝敬了。”

乔·赫伯特说:人不论志气大小,只要尽力而为,矢志不渝,就一定能如愿以偿。

塞缪尔·斯迈尔斯说: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意志的人就像一艘没有舵和罗盘的船一样,他会随着风的变化而随时改变自己的方向。

苏轼说: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曾国藩说:须有志有恒乃有成就耳。

孙中山说: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厉。

罗兰说:一个人是否有足够的志气,直接决定事情的成败。我们只要不放弃自己的愿望,不改变自己的初衷,在自己认为最合适的事情上去求发展,就自然会有成功的一天。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说:“礼制的运用,以社会和谐为宝贵目的。古代贤王治国的方法,这一条做得很好,小事大事都依靠这个原则。如果有行不通,(那是因为)只知道为和谐而勉强去推行和谐,不用礼制约束,也就不可行了。”

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也。(墨子说:天下人做事,不可以没有法度准则,没有法度准则而能把事情做好的人是没有的。……现在大到治理天下,其次治理大国,倘若没有法度可依据,还不如各行各业的工匠能够明辨事理。)

韩非子曰: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说:国家不可能长久保持强大,也不可能长久都是弱小。执行法律的人依法行事,那么国家就强大,执行法律的人不依法行事,那么国家就衰弱。)

柏拉图说:我们的立法不是为城邦任何一个阶级的特殊幸福,而是为了造成全国作为一个整体的幸福。它运用说服或强制,使全体公民彼此协调和谐,使他们把各自能向集体提供的利益让大家分享。

张贤亮说:“和”的右边是口,就是说人人都有饭吃;“谐”的左边是“言”,就是人人都可以说话。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有子说:“讲信用要合符于正义,这样的诺言就值得去实现。恭敬要合符于礼,这样就可以避免耻辱。所依靠的是可以亲近之人,也就可靠了。”

卢梭说:经过深思熟虑的允诺总是最可信赖的。

柏拉图说:守法就是正义,违法就是不正义。……正义总是与幸福相联。实现正义就是幸福,实施不义就会痛苦。

欧阳修说:所守者道义,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节。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说:“君子吃饭不奢求酒醉肉饱,居住不奢求安逸,做事敏捷而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使自己达到纯正,这样的人可以说是上进好学。”

富兰克林说:饮食节制常常使人头脑清醒、思想敏捷。

柏拉图说:人生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提高自己的修养。

爱默生说:修养的本质如同人的性格,最终还是归结到道德情操这个问题上。

柏拉图说:人的灵魂越得到锻炼,就越强壮。倘若,人只追求欲望的满足,那么,这种人只能拥有可灭的、有死的灵魂,他的一切想法都是短暂的,这个人本身也是有死的。倘若他能不断地追求知识和智慧,放弃各种愿望和野心,这个人就能接近真理和永恒,就能获得幸福。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要使人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种品质:渊博的知识、思维的习惯和高尚的情操。

培根说: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通过贸易而富可敌国的)子贡,一次问孔子说:“贫困而不谄媚于富贵,富贵而不骄傲,怎么样?”孔子说:“可以啊。但不如贫困依然快乐地追求强国之道,富裕而热衷于推动礼制建构的人。”子贡说:“《诗经》上说:‘像加工骨头、象牙、玉石那样,经过切磋琢磨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孔子说:“端木赐啊,我可以开始与你谈论《诗经》了!告诉你已经发生的事,你就能知道未来的事。”

《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诗经·卫风·淇奥》:看那淇水河边弯曲的地方,绿竹青青多么茂盛。有位文质彬彬的君子,他对道德修养如同切磋骨头、象牙,琢磨玉石一般精益求精。他庄重又威严,光明又煊赫。文质彬彬的君子啊,终究不能忘记他!)

荀况说: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罗曼·罗兰说:人类的使命在于自强不息地追求完美。

高尔基说:仰望广袤夜空中璀璨星辰,个人哀伤其实微小似尘。驱散难以摆脱的悲痛、惆怅,将生命奉献于科学事业。

列夫·托尔斯泰说:生活的目的在于自我完善,而灵魂不死的完成,则是人生唯一的目的。

苏霍姆林斯基说: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

梁启超说:患难与困苦,是磨练人格的最高学校。

歌德说:你若要喜欢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巴金说:光辉的理想像明净的水一样洗去我心灵上的尘垢。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子说:“不用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担心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黑格尔说:每一个人是个什么样子,要由他的行动和他对别人所起的作用来证明。

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培根说: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是世界之轴。

同类推荐
  •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纵横神学(天书悟语)

    本书的内容是从鬼谷子《纵横经》中摘选有关立身处事,修身养性的奇言妙语进行译释,再通过举一反三,融汇贯通地妙语点拨,使古老的思想焕发时代的光辉。
  •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本书选摘了亚瑟·叔本华著作里最具有哲理性、最发人深思的语段,《悲观态度乐观生活(叔本华的人生智慧)》帮助我们认识和了解自己,让我们知道面对人生挫折时如何坚定世界观的思维选择,给人带来正能量的心理暗示,从容地面对生活。
  • 庄子全鉴

    庄子全鉴

    本书是道家学说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庄子》的作者并非庄子一人,据后世学者考证,其中“内篇”出自庄子之手,而“外篇”和“杂篇”就比较复杂了,多是庄子学说的继承者所作。庄子是奇人,《庄子》是奇书。博大精深的《庄子》,对后世思想史、哲学史和文学史的发展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 于丹《论语》感悟

    于丹《论语》感悟

    本书是《于丹〈论语〉心得》的续篇,从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诚信之道、治世之道、忠恕之道、仁爱之道等七个方面阐述了《论语》中所蕴藏的智慧及其对现代生活的启示。全书语言表述上具有哲理诗的特点,流畅亲切,感性自然,又多格言警句,深入透彻。本书以央视2008年“百家讲坛”同名讲座之完整录音稿为基础修订润色而成,比该讲座的电视播出版内容更全面、更丰富,文字量多出将近一倍。
  • 诗品菜根谭

    诗品菜根谭

    《菜根谭》可谓是一部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警世感人、睿思哲理的旷世奇书。《诗品菜根谭》是知名教育家马云鹏老先生在品读《菜根谭》时,本着“从其意,就其辞,轻其吟,饶其趣”的原则,边读边品,边品边吟,边吟边写,锤炼而成。诗均以古风形式,多为五言、七言,有古绝、古律、古排等等。
热门推荐
  • 四明录

    四明录

    巫阳术士余文和其子余三思,在寻查其妻死亡原因的途中,经过华家村,遇到一离奇命案,施以援手并在华家村逗留,从而引出一系列涉及贪、淫、嗔、悭、妒、妄语、执念等人性的奇怪故事。本文主要表现人性与魂魄的关系,劝人向善。
  • 凯源玺之无情公主遇上冷酷王子

    凯源玺之无情公主遇上冷酷王子

    说好了天长地久,不过是曾经拥;坚信着一生相守,却只是短暂邂逅。只要记住一句话:舍不得你的人,什么时候都不会走;舍得你的人,随时都可能走!6个人相生相克是世界数一数二杀手王子和公主素不相识却因命中注定偶然相遇
  • 傲雪传奇

    傲雪传奇

    二十年前的两件事情足以影响当今武林。第一件,西方兰纳国与当今中原之主大燕国势同水火,一次战役,大燕国损失兵马近八万,一时龙颜大怒,十年之内无法再兴兵讨伐。荀氏兵法后人毛遂自荐,愿为军师。于是十年之后皇帝再次钦点八万兵马讨伐兰纳国,在荀氏带领下,一举歼灭兰纳国。然国破家亡,复仇之路由此开幕。第二件,二十年前,神兵谷门人集体离奇失踪,隐遁江湖,杳无音信。然留下神兵一二搅动风云至今。
  • 灵脉风云

    灵脉风云

    邪器如下【弑魄】燃,千里香。体魄散,闻者亡。【化尸扇】起,大风扬。人兽触之,尽死光。【噬魂】一响,闻者必亡。太古邪器,凶力无疆。【骷髅血灯】亮,百里尽红光。血液散,白肉烂,神仙也归天。------神器如下碧海青天剑:一剑出,玄冰尽融。锦绣社稷画:弹指间,移山倒海。无量功德尺:了因果,御雷挡祸。阴阳八卦伞:遇风涨,裂地遮天。------^-^新人新书,三万字A签,正在洽谈出版事宜,请放心收藏。本书上上周强推,上周【新书精选】,本周【分类频道新闻位】继续推荐,必是精品!^-^
  • 百袅毒王炸裂财迷妻

    百袅毒王炸裂财迷妻

    他,琰晟国殚见洽闻殿阁大学士,众人眼里学识渊博的文人墨客。他,琰晟国最会炼毒,杀人不眨眼的百袅毒王。无论是哪一种身份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人:北瑶祤她,来自21世纪的财迷,因为一张彩票她玩转了一把穿越,阴差阳错之下女扮男装成了腹黑精分病娇男的贴身带刀护卫。---------------------------------【见屎不救】“噢买噶的,这是什么情况”?“大人,救救我好不好?我把这个月的俸禄都上交......”洛小丸一动不动地插在牛屎坑里,可怜兮兮地望着她的主子大人。某男面色微缓:“若是个正义凛然的,此时定然会救你。”“嗯嗯!我就知道大人您是个正义凛然,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大好人!”“可惜我不是,告辞。”他一脸嫌弃的转身离去。“北瑶祤,你不能见屎不救呐!我把两个月的俸禄都上交行不行!”洛小丸急得跳脚,“两个月!加两顿猪肘子再多没有了!”“不必。”北瑶祤淡淡的朝她挥手作别。-------------------------------【见钱眼开】“做我的女人,嫁给我。”“不可能!别做梦了。”某女义正言辞拒绝,开什么玩笑她没有受虐癖好。“我的人我的钱都是你的”北瑶祤剑眉一挑。“什么时候成婚?”彼时,洛小丸整个人已经跳上了北瑶祤身上挂着。她洛小丸人生信条:凡事不能和钱作对。----------------------------------厚着脸皮推荐免费完结逗逼旧文《小爷撩妻攻略1001式》
  • 火影之大筒木叶

    火影之大筒木叶

    旗木叶:如果重来…我想当一只水母,没有心脏,死后会化成水融入大海没有痕迹,就当没有来过。
  • 秩序大魔王

    秩序大魔王

    古有:东哥,九龙拉黑皇,段德!今有:叶云飞,眼衍六道,脚踏星河,只手遮天,魔威盖万古苍穹!
  • 《复读成神》

    《复读成神》

    作为一个高考落榜的学子,许乐承载着父母的期望与现实的压力进入一所偏僻的复读学校,而当他的成绩一路上升时,一系列离奇的事情也随之发生了:鬼魅、怪人、超能力……这一切都在某个角落里慢慢发酵着,并最终演变成席卷整个世界的一场变革……
  • 帝王非常道

    帝王非常道

    华夏五千多年的历史,犹如一条蜿蜒不断的长河,曲折而又浩荡。在一场场的历史演绎中,各朝各代形形色色的事件在一幕幕地上演,无数的帝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正是一个个段落中的主角。而他们的为人处事、选人用人以及战场上的智慧等等超出常人的非凡做法,都为自己的统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平城之恋

    平城之恋

    家乡平城城墙高大宏伟,千年建筑雕塑精美,让人流连忘返。男子林风喜爱古城文化,又钟情于青梅竹马的晓彤,但晓彤向往大都市的繁华;最终和同样喜爱古都的风玲终成眷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