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37600000012

第12章 颜渊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颜渊问怎样做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言行符合于礼,这就是仁。有一天做到了克制自己,言行符合于礼,天下就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在于自己,难道在于他人吗?”颜渊问说:“请问实现仁的纲领条目。”孔子说:“不符合礼的不看,不符合礼的不听,不符合礼的不说,不符合礼的不做。”颜渊说:“颜回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照您的话去做吧。”

达尔文说:道德修养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我们认识到应当控制自己的思想。

费希特说:道德的根本,是自制心和克己心,使自身的本能服从全体。

培根说:在获得胜利之后而能克制自己的人,获得了双重的胜利。

卢梭说:美德是一种战争状态,我们生活于其中,就要常常与自己作斗争。

泰戈尔说:进行严厉的自我克制,因为这种克制本身就可以作为人的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阿诺德说:教养中寄寓着极大的向往——对美好和光明的向往。它甚至还有一个更大的向往——使美好和光明战胜一切的向往。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仲弓问怎样做是仁。孔子说:“出门做事如同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如同去从事重大的祭祀。自己不愿承受的,就不要加给别人。为国家工作没有怨言,为家人操劳也没有怨言。”仲弓说:“仲弓我虽然不聪明,请让我按您的话去做吧!”

苏霍姆林斯基说:当良心、羞耻心、责任心和事业心在你的心灵中永远扎下根来的时候,你就会形成一种有道德的个性。

高尔基说:所有的人毫无例外都是为了美好的将来活着,所以一定要尊重每个人。

卢梭说:对别人表示关心和善意,比任何礼物都能产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礼物对别人都有更多的实际利益。

瓦鲁瓦尔说:自己感觉痛苦之事切莫施之于他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司马牛问怎样做是仁。孔子说:“仁人,他说话慎重。”司马牛说:“说话慎重,就称作仁吗?”孔子说:“做个仁人很难,说话能不慎重吗?”

卢梭说:最有学问和最有见识的人总是很谨慎的。

司马牛问君子。子曰:“君子不忧不惧。”曰:“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

司马牛问怎样是君子。孔子说:“君子不忧愁不畏惧。”司马牛说:“不忧愁不畏惧,就称为君子吗?”孔子说:“自我反省,没有愧疚,那还忧愁什么畏惧什么?”

松下幸之助说:每天反省有没有做出违背良心的事,有没有愧对他人,这是个人修养中最重要的事。

郭小川说: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

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司马牛忧愁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唯独我没有!”子夏说:“我听说:‘人的死生由命注定,富贵由天安排。’君子谨慎而没有过失,对人恭敬而有礼貌,那么天下的人都是你的兄弟啊。君子何必担忧没有兄弟?”

安徒生说:只要你是天鹅蛋,就是生在养鸡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比尔·盖茨说:你的困境不是你父母的过错。

比尔·盖茨说:生活是不公平的,要去适应它。

巴尔扎克说:友谊的支柱是尊敬与信赖之心,是永不背叛朋友的诚实,以及为了一个崇高的理想而共同冲破苦难的勇气。

子张问明。子曰:“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明也已矣。浸润之谮,肤受之愬,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子张问怎么样是明。孔子说:“像水浸润般的谗言,像皮肤受痛般的诬告,对你行不通,可以说看得明白了。像水浸润般的谗言,像皮肤受痛般的诬告,对你行不通,可以说看得远了。”

笛卡尔说:那种正确的判断和辨别真假的能力,实际上也就是称之为良知或理性的那种东西,是人人天然的、均等的。

约翰·洛克说:在任何事情方面,我们都必须以理性为最后的判官和指导。

柏拉图说:对事情作出正确的判断,要用什么作为标准呢?不是用经验、知识、推理作标准吗?还有什么比它们更好的呢?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问如何治理国家。孔子说:“有充足的粮食,有充足的军备,人民信任政府。”子贡说:“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这三项中哪一项先去掉?”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说:“不得已一定要去掉一项,这两项中哪一项先去掉?”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人都是要死的,但如果人民不信任政府,那么国家就不能成立了。”

左拉说:失信就是失败。

傅玄说:祸莫大于无信。

黑格尔说:当一种制度的状况和部分,已不再为人信仰,任何想用夸口的江湖骗术使人重又信赖它们的企图,任何用漂亮词句粉饰尸虫的企图,都不会是仅仅使精明的制造者蒙受耻辱,而是会给一场远为更恐怖的爆发准备下条件,那时改革的需要就会伴随于报复,往往经受蒙蔽的被压迫的人众也将受到叵测的惩罚。

大仲马说: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了。

基辛格说: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

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棘子成说:“君子只要质朴就行了,为何还要文采?”子贡说:“可惜啊!夫子您竟这样看待君子。说出的话,四匹马拉的车也追不上啊。文采如同本质一样重要,本质如同文采一样重要。去掉毛的虎豹皮,就好像去掉毛的犬羊皮。”

西塞罗说:修养之于心地,其重要犹如食物之于身体。

贺拉斯说:一个人只要耐心进行文化方面的修养,就绝不至于蛮横得不可教化。

塞万提斯说:名誉和美德是心灵的装饰,要没有它,那肉体虽然真美,也不应该认为美。

秦牧说:人应该勇敢地追求真正的美,即追求内心美,也追求仪表美。当一个人正当地生活,追求高尚美的时候,我想,他一定有勇气来击退一切无理的干预和非难。

南怀瑾说:今日整个世界,危机很重。而且还不是政治、军事这些因素,乃是没有文化了。尤其我们目前所面对的整个世界,经济失调,又导致文化衰乱,这是很严重的。目前世界各国,经济上都有赤字,只有德国例外。研究结果,二十多年来,世界各国,受了凯恩斯经济学理论——“消费刺激生产”的影响,大家吃亏很大,像英国人连糖都吃不起了。一种思想,一种学说,对世界人类社会的影响,就有这样严重。美国这几年来所以通货如此膨胀,就是一直运用凯恩斯经济思想的结果。现在晓得后果不佳,已经没有办法了,短时间之内无法纠正。德国之所以能立于不败,就是经济恐慌后没有死守凯恩斯的经济理论,而用古典的经济思想,也就是中国人的“省吃俭用,量入为出”的思想。很简单,“生之者众,用之者寡。”自然经济稳固。证明用古老的思想对了,这就是时代的考验,这都是学说文化,我们不要把它分割,认为这是经济学,与孔孟之学有什么相干?总之,文化是整体的。由此引申出来,我们看到,国家民族的兴衰,端赖于文质的均衡发展。现在我们文化的危机当然很严重,以后我们自己以及我们的下一代,如何在继绝存亡之间,去挑起文化传统的责任来。现在的年轻学生,学位很容易拿到,学士、硕士、博士那么多。老实讲,我是很担心!很忧虑!学位尽管拿,是否确实能挑担子,却是个问题。对于文化的存亡继绝,要青年们将这个火把点下去,火种留下去,最怕青年们没有这个本事,目前就有这样一个危机,这是讲大的方面。

哀公问于有若曰:“年饥,用不足,如之何?”有若对曰:“盍彻乎?”曰:“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对曰:“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鲁哀公问有若:“年成不好有饥荒,财政支出费用不足,怎么办?”有若说:“为何不用抽取十分之一的‘彻’税法呢?”哀公说:“抽取十分之二的田税,我还不够,怎么能用‘彻’税法呢?”有若说:“百姓富足,国君怎么会不足呢?百姓不富足,国君怎么会足呢?”

老子曰: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老子说:人民陷于饥荒,是由于统治者吞食赋税太多,因而陷于饥荒;人民难以统治,是由于统治者巧取强为,因而难以统治。)

墨子曰:古者明王圣人所以王天下,正诸侯者,彼其爱民谨忠,利民谨厚,忠信相连,又示之以利,是以终身不餍,殁世而不卷。……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墨子说:古代贤明的君王圣人之所以称王天下,做诸侯之长的原因,是他们爱民淳谨忠心,利民淳谨深厚,忠信相连,又带给他们利益,因此终身不满足,一生不倦怠。……各种增加的费用不有利于百姓的利益的,圣王不去做。)

叔本华说:我们可将财富比作海水,喝得愈多,愈是口渴,声名亦复如此。

泰戈尔说:贪婪地想得到无法到手的东西,等于半盗窃行为。

《荀子》(颜渊)曰:舜不穷其民,造父不穷其马,是以舜无失民,造父无失马。(《荀子》[颜渊]说:舜不使他的民众穷困,造父不使他的马疲于奔命,因此舜没有逃亡的民众,造父没有逃跑的马。)

《大学》: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

谢国忠说:以前,房地产是地方政府税收的主要来源,但是他们收得过多了。现在消费者买房的价格一半是交了土地的钱,四分之一是建筑成本,还有四分之一是开发商的毛利。但是这其中又有四分之一是开发商买地的钱。所以政府拿走了很多。我们再看家庭的劳动力收入占比,发展中国家55%,发达国家甚至能占到70%,而中国仅占40%,已跻身劳动收入占比最低的国家。钱都跑到了政府那边,老百姓的消费能力有限。中国不比欧洲,中国的福利体系做得还不够。所以必须要改变目前的收入分配问题,政府不买单是不可能的,不能收那么多的税。

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诚不以富,亦祗以异。’”

子张问怎么样提高品德,辨别迷惑。孔子说:“坚持忠诚和信用,努力做到义,就提高了品德。爱他就要他活着,厌恶他就要他死,既要他生,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诗经》上说:‘确实不是因为富不富,而只是因为各有差异。’”

《大学》: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歌德说:虔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是通过灵魂的最纯洁的宁静而达到最高修养的手段。

卡赞札基斯说:崇高的美德不是等待获得自由,而是为自由而战斗。

昆体良说:尽管美德中含有天性所赐的某些优点,教育却能使它们变得更加完美。

梁实秋说:以我们一般人而言,最简便的修养方法是读书。

马卡连柯说:应该依赖自己的理智,从生活的合乎情理的现象出发。

霍布斯说:人们每违背一次理智,就会受到理智的一次惩罚。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齐景公问孔子如何实行政治。孔子回答说:“君要负君的责任,臣要负臣的责任,父要负父的责任,子要负子的责任。”齐景公说:“很好啊!如果真是君不负君的责任,臣不负臣的责任,父不负父的责任,子不负子的责任。虽然有粮食,我能得到而食用吗?”

说明:在现行的《论语》译注里,都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释为“君主要像君主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要像父亲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本人认为如此译注还是很模糊,并且与后句“虽然有粮食,我能得到而食用吗?”不是很衔接,不如译注成“责任”,既明确,又与后文在逻辑上相符。

马克·吐温说:我们生到这个世界上来是为了一个聪明而高尚的目的,必须好好地尽我们的责任。

约翰逊说:上天从没有赋予一个人任何权力,若非同时让他肩负相对的责任。

罗斯福说:在我们这个国家作为一个好国民,第一条件是他要能够并愿意凡事尽责,全力以赴。

罗曼·罗兰说:在这个世界上,最渺小的人与最伟大的人同样有一种责任。

普列姆昌德说:责任感常常会纠正人的狭隘性。当徘徊于迷途的时候,它会成为可靠的向导。

赫兹利特说:人生最大不幸即放弃责任。

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孔子说:“根据几句话,就可以断案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没有过夜而不兑现的诺言。

高乃依说:有勇气的人都守约。

尼采说:言而信,信在言前。令而化,化在令外。

莫里哀说:一个人严守诺言,比守卫他的财产更重要。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

孔子说:“审理案件,我如同别人一样。一定要使诉讼之事不发生才好啊!”

柏拉图说:邪恶决不能理解德性和邪恶本身,但天赋的德性通过教育最后终能理解邪恶和德性本身。因此据我看来,不是那种坏人而是这种好人,才能做一个明察的法官。

亚里士多德说:公正的法律的规定,对于个别的行为来说,每一条都是普通的,因为所行的事为数众多,但那些规定每条都是单一的,从而是普遍的。

西塞罗说:公正是个整体,它约束整个人类社会,并以一个法律为基础,这个法律就是运用于统治和禁律的公理。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子张问怎么样为政。孔子说:“坚守职责,不松懈倦怠,推行政治要忠实。”

柏拉图说:事实是:在凡是被定为统治者的人最不热心权力的城邦里必定有最善最稳定的管理,凡是与此相反的统治者的城邦里其管理必定是最恶的。

黑格尔说:国家职务要求个人不要独立地和任性地追求主观目的,并且正因为个人做了这种牺牲,它才给予个人一种权利,让他在尽职履行公务的时候,而且仅仅在这种时候追求主观目的。

子曰:“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孔子说:“广泛地学习文化知识,用礼来约束自己,就可以不违背君子之道了。”

李大钊说: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克雷洛夫说: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贼,也无法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歌德说:如果一个人着手去研究所有的法律,他就没有剩余的时间去触犯法律。

高尔基说:人的知识愈广,人的本身也愈完善。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孔子说:“君子成全他人的好事,不促成他人的坏事;小人则恰恰相反。”

荀子曰: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荀子说:君子推崇别人的仁德,颂扬别人的美德。)

卡耐基说:伸出你的手去援助别人,而不是伸出你的脚去绊倒他们。

茨巴尔说:应该让别人的生活因为有了你的生存而更加美好。

马克·吐温说:多做些好事,不图报酬,还是可以使我们短短的生命很体面和有价值,这本身就可以算是一种报酬。

莎士比亚说:上天生下我们,是要把我们当作火炬,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因为我们的德行尚不能推及他人,那就等于没有一样。

安诺德说:个人必须带着其余的人一起走向完美,不断地尽其所能来扩大和增加朝这方面迈进的人流的流量。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季康子问孔子如何实行政治。孔子回答说:“政,就是正。您率领人民走正道,谁敢不走正道?”

柏拉图说:只有正义才能使国家强盛。

塞万提斯说:正直是最好的策略。

柳宗元说:聪明正直者为神。

罗曼·罗兰说:对待工作的严肃态度,高度的正直,形成了自由和秩序之间的平衡。

季康子患盗,问于孔子。孔子对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

季康子因为盗贼猖獗而担忧,问孔子怎么办。孔子回答说:“假如您不贪求财物,就是奖励偷窃,也没有人会去盗窃。”

老子曰: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老子说:不看重难得的货物,也就无人偷盗。)

柏拉图说:节制是一种好秩序或对某些快乐与欲望的控制。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自己的主人”。

柏拉图说:灵魂之被囚禁,完全是由于它积极地追随欲望。这些欲望使囚徒成了监禁自己的第一帮凶。

柏拉图说:虽然或许有人不赞同,然而这是真理:真正的僭主实在是一种依赖巴结恶棍的最卑劣的奴隶。他的欲望永远无法满足。如果你善于从整体上观察他的心灵,透过欲望的众多你就可以看到他的真正贫穷。他的生活是一天到晚提心吊胆;如果国家状况可以反映其统治者的境况的话,那么他像他的国家一样充满了动荡不安和痛苦。

契诃夫说:当你们慢慢富裕起来快变成财主的时候,快把一切的财富,一切的,统统都捐献给穷人们,只有当财主把多余的钱都还给穷人的时候,才会没有小偷。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季康子向孔子咨询如何治理国家,说:“如果杀了没有人性的人,去亲近有人性的好人,如何?”孔子回答说:“您为政,哪里还用得上杀人?您要是想做好事,人民也会做好事。君子的品德像风,小人的品德像草,草上有风,草必然随风倒下。”

德雷达说:罪恶比任何其他的病症更为严重,因为它侵袭人的灵魂。

塞内加说:罪恶是不会作茧自缚的。

泰戈尔说:医治罪恶的正确方法是和它进行斗争。

管仲说:有道之君,行治修制,先民服也。

白居易说:仁圣之本,在乎制度而已。

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说:制度问题不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也解决不了。

柏拉图说:政治家兼好的立法者是权力的唯一正当归属者。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曰:“何哉?尔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子张问:“士要怎么做才能称为显达?”孔子说:“你说的显达是指什么?”子张回答说:“在朝廷做官一定有名声,为大夫做家臣一定有名声。”孔子说:“这是名声,而不是显达。真正显达的人,质朴正直,而且爱好正义,善于分析别人的言语,观察别人的脸色,想着谦恭对人。这样做在朝廷做官一定显达,为大夫做家臣一定显达。至于有虚名的人,表面上有仁德,而行动上违背仁德,还以仁人自居而不怀疑。这样的人在朝廷做官一定要虚名,为大夫做家臣一定要虚名。”

陀思妥耶夫斯基说:要正直地生活,别想入非非!要诚实地工作,才能前程远大。

泰戈尔说:简朴并不是要人脱离世俗的欢乐,而是摆脱那些仅仅是投合我们的虚荣心及欲望。

居里夫人说: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敢向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臻于至善至美的境地。

莎士比亚说:品行是一个人的内在,名誉是一个人的外貌。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曰:“敢问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问!先事后得,非崇德与?攻其恶,无攻人之恶,非修慝与?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亲,非惑与?”

樊迟跟从孔子在舞雩台下闲游,说:“我大胆请问:如何提高品德,如何消除邪念,如何辨清迷惑。”孔子说:“问得好啊!先努力做事,把收获的事放在后面,不就是提高了品德吗?改正自己的错误,不攻击别人的错误,不就是消除邪念了吗?忍不住一时的气愤,而忘掉自身安危,甚至连累自己的亲人,不就是迷惑吗?”

泰戈尔说:道德上的进步在于,意识由利己转向利他。

曾参说: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笛福说:不管是在最快乐、最惬意的时候,还是在最忧愁、最恼火的时候,理性是用以镇住各种脾气的唯一要素。

马卡连柯说:应该依赖自己的理智,从生活的合乎情理的现象出发。

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霍布斯说:人们每违背一次理智,就会受到理智的一次惩罚。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爱人。”樊迟问什么是智。孔子说:“知人善任。”樊迟不能完全理解。孔子说:“推举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不正直的人转化为正直。”樊迟从孔子那里推出来,见到子夏,说:“刚才,我拜见老师时,问什么是智,老师说:‘推举选拔正直的人,安排的位置在不正直的人之上,这样就能使不正直的人转化为正直。’是什么意思啊?”子夏说:“这是意义丰富而深刻的话啊!舜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推举了皋陶,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汤有了天下,在众人中选拔人才,推举了伊尹,不仁的人就被疏远了。”

说明:在《论语》的译注中,很多人都将“知人”释为“知道识别人”。编者认为这样的解释不符合孔子的本意。在这句话中,“知人”的正确解释为“知人善任”。如此,就和下文前后呼应。这样解释,也和《尚书》的解释一致。

《尚书·皋陶谟》:曰若稽古,皋陶曰:“允迪厥德,谟明弼谐。”禹曰:“俞!如何?”皋陶曰:“都!慎厥身,修思永……在知人,在安民。”(《尚书·皋陶谟》:考察古代历史。皋陶说:“要真正履行先王的德政,君主就会决策英明,大臣们团结一致辅佐君主。”禹说:“道理是这样,但怎样才能做到呢?”皋陶回答说“啊,自己的言行要谨慎,自己的修养要持之以恒……重要的还在于知人善任,安定民心。”)

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柏拉图说:我要对挑选官吏提一点劝告。

首先,那些被正式委以权力的人及其家庭,应该从他们年轻时就受到考验。其次,选举官吏的人应在法律的修养方面受到训练,并受过良好的教育。能正确判断好人坏人。

蒲柏说:正直的人是神创造的最高尚的作品。

孟子曰: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自己不正直的人,是不能够让别人变成正直之人的。)

莎士比亚说:正直的人必须和正直的人为伍,因为谁能够那样刚强,不受诱惑呢?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子贡问怎么对待朋友。孔子说:“要忠实地劝告他,委婉恰当地开导他,他不听从就算啦,不要自讨侮辱。”

拉罗什富科说:如果对朋友或恩人的缺点经常不客气地指指点点,就说明对他们应有的感情已经不可能持久了。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真正的朋友应该说真话,不管话多么尖锐。

富兰克林说:把自己的缺点告诉你的朋友是莫大的信任,把他的缺点告诉他是更大的信任。

威廉·申斯通说:朋友的每一次背信弃义都增加了几分我们对于金钱威力的依赖。

西塞罗说:真正的友谊既能容忍朋友提出的劝告,又使自己接受劝告。

高尔基说:最好的朋友是那种不喜欢多说,能与你默默相对而又息息相通的人。

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曾子说:“君子通过文章学问来结交朋友,依靠朋友互相鞭策勉励来培养仁德。”

巴尔扎克说:在各种孤独中间,人最怕精神上的孤独。

费尔巴哈说:友谊是美德之手段,并且本身就是美德,是共同的美德。

欧阳修说: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巴金说:友谊在我过去的生活里就像一盏明灯,照耀了我的灵魂,使我的生存有了一点点光彩。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培根说:如果说,友谊能够调剂人的感情的话,那么友谊的另一种作用则是能增进人的智慧。

同类推荐
  • 道家智慧一点通

    道家智慧一点通

    道在低处,不在高处,平常心即是道。立足于百姓平民,将高深莫测的道家智慧用最朴素的语言表述出来,而又不离大道,这是本书最为独特的地方。全书不讲“道可道、名可名”之类的东西,直接点击生活的方方面面,将看似一团乱麻的生活烦恼用道家的智慧梳理得清清楚楚,因为生活就是道,道就是生活,人生之外,别无大道,大道之外也别无人生。
  • 我说参同契(下册)

    我说参同契(下册)

    《参同契》是早期道教重要典籍,全名《周易参同契》。书中借用乾、坤、坎、离、水、火等法象,以明炼丹修仙之术。为道教系统论述炼丹的最早著作,道教奉为“丹经王”,是千古丹经之鼻祖。本书是南怀瑾先生一九八三年在台湾讲解《参同契》的记录,分上、中、下三册。南怀瑾先生认为:《参同契》参合了三种原则相同的学问,且熔于一炉——老庄、道家的丹道,还有《易经》的学问,是一本非读不可的秘密典籍。《参同契》不止是丹经道书,它既是哲学又是科学,也是古典文学之作,其中包含了中华民族最高深之承天接地的文化。《参同契》素有“天书”之称。这部因深奥而埋藏已久的天书,因南师深入浅出的讲解而重新散发光芒。
  • 每天读点菜根谭

    每天读点菜根谭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历史的长河不断地冲刷、洗礼,留下了许多瑰丽无比的明珠。《菜根谭》就是其中一颗。《菜根谭》成于明朝万历年间,是一本语录体作品,作者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菜根谭》被中外名人称为是囊括了五千年中国处世智慧的奇书。菜根谭》包含了儒、释、道三家学说之精华,蕴涵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大智慧,在中华文化圈内广泛流传。无论在明清两代还是今日,都可算一部不可多得的经典,历来为世人所珍视。
  • 以和为美

    以和为美

    “和谐文化读本”丛书共五本,包括《以和为美》《以和为贵》《和气生财》《和而不同》《天人合一》,分别介绍和论述以和为美的审美观、以和为贵的处世观、和气生财的财富观、和而不同的世界观、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每本书都力图以平实通俗的语言,介绍和展示中外文化中和谐、和睦、和美、和平、和顺的丰富思想,在分类归纳的基础上,分别论述其主要内涵及特征,尽可能旁征博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编辑出版这套书的最终目的,是要深入浅出地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为在全社会倡导和谐精神、培育和谐文化提供一套可供大众阅读的基本文本。
  • 论行走

    论行走

    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改变万千年轻人看待生活的方式。爱美,才能真正感受到驻留在世界的中心。风靡欧洲的疗愈哲学!鸡汤肩负不起生活的重压,哲学可以。放下一切,去行走,此时的你是自己心灵的主宰!波通过行走,在风暴中抒写激情的诗篇;梭罗通过行走,在瓦尔登湖边完成对野性的征服;本雅明通过行走,在城市游荡中成为诗意的漫游者。人生,就是一场漫长的行走,我们都在行走中寻找意义。而日常的行走,是简单的疗愈。看完这本书,你会迫不及待地想要放下手机行走起来,去激发创造、唤醒自由,同时也令灵魂获得平静。
热门推荐
  • 孝心:父母之爱比海深

    孝心:父母之爱比海深

    以《礼记》、《孝经》等古典书籍为基础,结合现代实例,讲解何为孝义。书中内容通俗易懂,事例丰富生动,根据现代人的思维和所面临的孝道问题,作出简单指导。编者才疏学浅,意图以《青少年心灵成长读本系列:孝心:父母之爱比海深》弘扬中华民族的孝悌之义,解读孝悌之道,让孝道文化传承更广。
  • exo之双面人

    exo之双面人

    她是一个平凡的人,她是中国最大集团的千金小姐,她与她因为一场意外交换了灵魂,她的改变让他们心动,请关注exo之双面人
  • 邪帝的宠儿:误惹杀手妃

    邪帝的宠儿:误惹杀手妃

    她是杀手界的代表,因为一块石头,她陷入沉睡。再次醒来时发现前世是孤儿的自己这辈子有爹有娘,只是……有个不靠谱的姐姐,而且自己貌似还不太受宠?没办法,铺盖一卷,走人!哼,看姐姐我怎样走八荒闯地北。What?你说保我今生荣华富贵,可是我有钱,怎么办?但是,走着走着,跟上来一个无赖王爷,肿么办,听说,他残废,不能习武,怎么办怎么办?她还想找一个能保自己一辈子无忧无虑的男人嘞!才不要摊上这么一个残废。求求各位大哥大嫂告诉我,遇到一个无赖王爷该怎么甩掉?在线等啊!可当他摇身一变,变成了他......“王爷你别走,等等我啊喂!”
  • 凉城华少

    凉城华少

    华小岩,一个近神的男人。凉城风起云涌,看他如何沉着应对,波澜不惊。
  • 忽如一夜爱情来

    忽如一夜爱情来

    十七年前,江辜和宋逡是从小穿一条裤子的青梅竹马;十七年后,宋逡是娱乐圈红到发紫的金马影帝。十七年前,宋逡被江辜压在地上揍的哇哇大哭;十七年后……
  • 阿飘在民国

    阿飘在民国

    池安死了,成了一只阿飘。她既没去地狱,也没去天堂,而是去了——民国。在这里,她遇到了号称“黑脸阎王”的杀手段祁谦。然后,开始了他们既甜且虐的故事。
  • 无尽斩魂

    无尽斩魂

    在这无尽大陆,我将站在巅峰,我会是最巅峰的存在。
  • 紫阁夕照

    紫阁夕照

    网恋已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网恋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多。这是一部关于中年人网恋的带点传奇色彩的故事。有的时候,我们以为可以释然的东西,却往往到死都放不下。
  • 空间农女甜蜜蜜

    空间农女甜蜜蜜

    (新文《你是浩瀚星辰》已发布。) 一朝穿越,她成为了小小农女。 好在家人友爱,邻里和睦,大家齐心协力发家致富。 外人叹息战王娶了个农女,可谁知她背景强大到帝王都要让三分;外人叹息战王妃丑陋,可那倾城容颜却无人能及;外人叹息战王妃没有才情,可谁知她真的没有!!! 传言池暮战王,不近人情女色,毫无人性可言,却无人知他千万年来都在等着那倾世的女子。 “暖暖,只要有我在便不会让人伤你分毫。” 时隔千万年的誓言再次重提,墨姝暖只觉得心头一暖,这大概是她生生世世的不幸所得来的幸运吧……(身心干净1v1男强女强宠文)
  • 博弈论的诡计大全

    博弈论的诡计大全

    弈论的目的在于巧妙的策略,而不是解法。我们学习博弈论的目的,不是为了享受博弈分析的过程,而在于赢得更好的结局。博弈的思想既然来自现实生活,它就可以高度抽象化地用数学工具来表述,也可以用日常事例来说明,并运用到生活中去。博弈时时存在,它就在你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