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愿意,总有发泄你不良情绪的好方法。不妨试一试“发泄吧”。
现代生活节奏快,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大,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了沉重的心理压力。于是,相应的治疗机构应运而生。
在一个“心理减压工作室”里,一个工作室的工作人员称:如果你想发泄不快和愤怒?想打人、骂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发泄的对象。心理减压工作室实际上是一个供人发泄的场所。
据说这种,心理减压机构是日本人发明的。在它传人中国的一开始就处于不断的争议之中。对于这种服务形式的出现,人们是怎么看的呢?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公司社会调查中心通过电话访问了200个北京居民家庭。
调查结果显示:73%以上的人赞同“现在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大或者很大”的观点,但认为这种发泄方式是不健康的,即使压力再大,也不该采用这种方式来排解。其中21%的人认为如此发泄容易让人产生暴力倾向,58%的人认为如果打假人打多了,人早晚会变得极具攻击性;另外52%的人认为发泄情绪或排解压力应该采取更好的方法,不必采用这种手段。
在谈及自己会采用什么方法排解压力时,最多的选择是找人倾诉。47%的人在受到巨大压力的时候会去找朋友或亲人倾诉,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一位被访者说:“与朋友倾诉也罢,畅谈也罢,总之是要把自己感到的无形压力释放出来,其实朋友不一定能分担你的压力,但是你会发现,在长谈之后,自己就会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愉快,虽然这些压力还在,但你好像已经感觉不到了。”
还有33%的被访者在感到压力时只是默默地由自己来承担,而不会以任何方式去释放这种情绪。
另外10%的被访者则认为,有压力是社会的进步,有怨气就不一样了,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的时候,他们不会忍气吞声,而是会立刻表示愤怒并且予以回击。这些被访者多是青年人,他们认为:“不能让自己平白无故地背上任何压力,人生应该是很轻松的事情。”
总的看来,赞成者有理有据:目前这种减压方式在国外已很流行,随着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精神压力也日益加剧,如得不到适当的发泄,不但危及个人健康,也会增加社会问题。
反对者则认为:不管被模拟者在场与否,喊着一个人的名字大声辱骂,这本身就是一种侵权行为,虽然法律上对此还没有什么界定,但并不意味着这个项目就是健康的。
不管怎样,“发泄吧”在北京、南京、沈阳等大城市“我行我素”地建立起来。
一位对此大为赞同的男士说——
因为常在外面打工,我时常感到自己处在焦虑的情绪中,有时还会对上司、同事产生怨恨心理,于是,我就去泡吧、蹦迪,试图“解脱”自己。但那里到处是统一的装修风格,到处是喧嚣的狂乱和做作的优雅,根本无法真正放松自己。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网上看到日本有家大企业将企业老总的塑像立在厂门口供员工打骂、发泄的消息后,我就想,一旦有了足够的资金,我也要办一个“发泄俱乐部”。
按我的设想,这是一个完全排除了色情因素的俱乐部,定位在“发泄”。通过新奇、开放、高尚、轻松的娱乐,使顾客愉快地发泄不满情绪。在俱乐部里可以体会到从儿童至老年的各个年龄阶段的生活内容,装饰、灯光都让人感到与众不同,这里的服务员可以给你喂奶,也可以扶着你散步。这个俱乐部占地1000平方米,共分心理治疗、活动治疗、娱乐发泄、消费发泄、思想沟通等8个服务区。
如果你心浮气躁,你可以选择去心理治疗区。这里的桌面都做成一张人脸的样子,人脸上的两个鼻孔就是烟灰缸,你可以慢慢地享受将烟灰优雅地抖进桌面人的鼻孔里的快感;当然,你也可以到隔壁去喝完啤酒就把瓶子往墙上砸;也可以在人像的鼻子上贴上让你气恼的上司的名字,狠狠地打得他鼻青脸肿,骂得他狗血淋头;
如果你想找人倾诉,这里有个类似西方牧师接受忏悔的房间,里面漆黑一片,你可以将心里藏得很苦的秘密通过一个小孔向在另一间房子里的服务员倾诉个够,可以大哭也可以大笑,对方会尽量安慰你,而他并不认识你;
如果你仅仅是累了,你可以去原始森林场区,这里有金色的沙滩、灿烂的阳光,你可以脱光衣服体会一下自然,没有服务员,也不会有人偷窥,你需要买东西时,只要朝隐藏在树叶下的通话器吩咐一句,马上就有人从天顶上的小孔为你吊进来;
如果你想重返童真,可以去另一个场区,那里的桌子上有蚂蚁上树、小虫过河等游戏,这些弱小的动物们等待着你伸出的友谊之手帮助它们搭桥、修路。
看来我们真的该去试一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