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3927200000002

第2章 担惊受怕的人,不止你一个

恐惧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当你面对自己害怕的事物时,有没有想到这样一系列问题:我的恐惧是正常的吗?只有我感到害怕吗?我会一辈子这样吗?别人也是如此吗?以前的人都害怕什么?实际上,恐惧并不是只光顾一个人,或者在一段时间内出现。恐惧发生作用的地方不限于某个人,也不限于某段时间。

人类面对诸多种恐惧。我们可以历数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将要经历多少恐惧。

婴儿时期害怕与母亲分离;到了上幼儿园和小学的年纪有学校恐惧症,期末考试后害怕自己的成绩不好;在儿童阶段,可能怕蛇、怕虫子,这些恐惧在成人以后还可能继续存在。

成年人因为生活范围比较大,所以可能有更多的恐惧,就社交恐惧来说,几乎每个人都与这种恐惧沾边;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害怕加班,突然闲下来的时候又会害怕没事可做;到了结婚的年纪还可能患上婚姻恐惧症;生病和年老的时候害怕分离和死亡。

这些恐惧几乎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然而可能有一些人因为各种原因,恐惧的对象要比上面提到的还要多。有些恐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例如:风雨雷电、黑夜、火山地震等灾害;有些恐惧是我们自己强加给自己的,比如:对新事物的恐惧,对未来的恐惧,对不存在的鬼神的恐惧,害怕被歧视等。从这里可以发现,恐惧伴随人的一生。

恐惧和疾病一样,都是有时代性的。人们在刀耕火种的时候,肯定很少患上高血压;卫生条件比较差的时候,人们经常受瘟疫和各种传染病的折磨,如今的卫生条件好了,人们开始患上那些不太容易医治的“高级”的疾病。恐惧也是如此。

人们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可能害怕大型凶猛的食肉动物,害怕被饿死,害怕遇到有毒的动植物。不过在现在的环境中,如果不是去动物园或者森林,基本上看不到真的老虎,老虎给人的恐惧自然就小了。古人认为日月食都是不祥的征兆,因而感到极端的恐慌,但现在大家都知道这是正常的天文现象了,基本没有人感到害怕。

在20世纪,一些疾病的宣传比较多,所以有了“艾滋病恐惧症”这样的词汇。当人们在地震面前无能为力的时候,对地震的恐惧非常严重,但像日本这样的国家,经常有地震发生,日本人民应对灾难的经验增加了,在地震来临时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所以他们对地震的恐惧要小一些。面对如今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巨大的工作压力,幽闭恐惧症的人多了,社交恐惧症的人多了。

在没有手机的时候,何谈手机恐惧症,然而现在对手机恐惧的情况是非常普遍的。从这些形形色色的恐惧中可以发现,生活中存在的危险事物可能成为我们恐惧的对象,但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增长,这些恐惧逐渐不具备恐惧的性质了。与此同时,新的恐惧也因为社会环境的变迁而产生。也就是说,某一种恐惧可以消失,但新的恐惧也将出现。人们根本不能将所有的恐惧都消灭。

恐惧不因为谁是普通人而多加光顾,也不因为谁是名人、伟人而却步。曾经有一位纽约市市长,在市民面前表现得无所畏惧,但他说他学习踢踏舞的时候特别害怕。一位经常出现在公众视线中的人害怕踢踏舞,似乎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但这却是事实。还有一些在人类历史上留下重要足迹的人,也有他们自己所害怕的事物……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恐惧感是人永远也不能摆脱的情感之一。人总要面对危险,面对挫折,在失意的时候感到痛苦和恐慌,感到紧张和不安。恐惧有的时候是人的天敌,他摧毁人的身体和精神;有的时候又是人的保护者,让人们戒备危险,提前做好准备。

什么是恐慌

恐慌是人的一种身体反应。每个人都有过身体不舒服的经历,比如在人多的地方感到窒息和眩晕。但这种身体不适感基本都是一时的,只要做好自我调节,或者适应了环境,不适感很快就会自行消失。但如果过分地关注自己的身体感受,就会有很多不切实际的担忧,本来只是轻微的眩晕,就可能联想到晕厥、休克、死亡等。然后就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受控制地压抑,此时的身体感受就可以称作恐慌。恐慌感可能因为某种特殊的条件而产生,比如在不安全的地方、在拥挤的地方。即使是在安静的状态下,恐慌感也可能发作。恐慌的经历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出现过。

恐慌症是指人在一定时期内有特别强烈的不舒适的感受。当恐慌反复发作,并且影响到生活的时候,就可以称作是恐慌症。恐慌症主要反映在人的身体感受上,是身体感受的恐惧症。这种疾病比较普遍,并且不容易消失。恐慌的身体表现主要有:心跳加速、出汗、呼吸困难、胸闷、恶心、感到麻木或者刺痛、脸色潮红、感到寒冷、有晕倒的感觉、头痛等。

引起恐慌的第一个原因是过度在意自己的身体反应。人在某些场所会感到身体有轻微的不适,这属于正常现象,没必要将身体的感受看得特别重要。但有的人过于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哪怕一点微小的不适也不放过,经常怀疑自己病了,就有些小题大做了。这些人知道如果对自己的身体过度关注会感到不适,但却不能完全不顾自己的身体反应。在他们看来,如果一直关注自己身体的不适,就感觉自己始终处于疾病状态。如果对身体的关注是间断性的,会感觉自己是一点点地病倒了。显然后者要比前者更能让人接受。

当人身体的化学平衡发生变化时,人们就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害怕。比如,如果喝了太多的咖啡时,恐慌感就比较容易出现。

人在感到恐慌的时候经常有喘不过气来的体验。实际上,空气中的氧气足够人们呼吸了,这种感觉只是人的身体做出了假的警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气、氮气、二氧化碳和其他杂质。人们呼吸的时候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如果空气中氧气足够,人们就可以正常地呼吸。人的神经系统有检验空气中的氧气是否够量的功能。如果发现氧气不足就会发出警报。但对于经常感到恐慌的人来说,他们感受氧气含量的神经过于灵敏,只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有一点变动,神经系统就会发出警报。当呼吸系统接收到了氧气不足的信号时,就会频繁换气以保证充足的氧气,同时还会感到窒息和不安。

恐慌主要是一种身体感受,摆脱恐慌的感觉就是要减少对身体反应的关注,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告诉自己,身体的不适很快就要过去,不会患上重大疾病。多做几次深呼吸,改变换气过度的状态。肌肉放松训练是恢复身体的最好方法,包括握紧——放松拳头、拉紧额头肌肉、咬牙——放松、弯腰、拉紧腿部肌肉等放松方式,这些动作能够让身体的不舒适很快消失。

无中生有的“恐惧症”

从大脑控制恐惧的原理可以发现,恐惧是人们遇到危险时的本能反应。虽然恐惧是一种负面情绪,但它有一点好处,就是向人们发出危险的警报,告诉人们应该采取措施应对危险了。当危险消失后,警报应该到此结束,恐惧感就应该消失了。

过度的恐惧就像是功能紊乱的警报系统。当危险不够强大或者不足以对人造成威胁的时候,恐惧也会拉响警报。例如,有一根绳子在地上,被误以为是一条蛇,人也会感到恐惧,甚至对弯曲在地上的任何东西都感到恐惧。这种恐惧就是过度的恐惧了,一是将危险的底线定得太低,二是发出危险警报太过频繁,属于“草木皆兵”和“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结合。

警报系统失灵的另一个表现是警报解除得太慢。正常的恐惧应该随着危险的消失而在短时间内消失,但过度的恐惧却要在很久之后才消失,而且恐惧的反应非常强烈。

例如,在去动物园看动物的时候,突然被一声巨吼吓到了,回头发现一只老虎在嘶吼,这个时候可能会感到恐惧。但随之发现老虎被关在笼子里,自己没有被老虎撕碎的危险,因而恐惧感就不那么强烈了,随着观赏的进行,发现老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可怕,恐惧感很快就消失了。这属于正常的恐惧。过分的恐惧是:听到老虎的吼声以后,被吓了一跳。看到老虎的时候,恐惧感很快就上升,甚至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即使发现老虎被关在笼子里,不会对自己造成伤害,但仍止不住害怕,出现浑身发抖、手心出汗、心跳加快等生理反应。

恐惧症患者的恐惧程度要比过度恐惧的程度还要高一层,一般要满足这样几个条件:极力回避恐惧刺激;个人感受到明显的痛苦;恐惧感不受控制;个人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进行生活规划时需要考虑恐惧的事物;恐惧感的来临与是否遇到恐惧的情境无关,因为恐惧感的来临几乎是无条件的。

比较强烈的恐惧让人对恐惧刺激采取回避的对策,但条件不允许的时候,人们也会勉为其难地面对恐惧,有的时候还可以表现得和正常人一样。比如,一个恐惧老鼠的人,可能不想看到老鼠的图片,不希望看见真正的老鼠,但有一天他需要去仓库搬东西,那么不管他多么不希望见到老鼠,他都会去仓库,如果在仓库中遇到老鼠,他会毫不留情地将它打死。

但恐惧症患者绝对不肯去仓库,如果非去不可,他会在仓库中寻找老鼠的影子,以确保仓库中并没有老鼠。假如他看见了一只老鼠,他的恐惧感可能强烈到他不能做其他事情的地步,并且感到非常痛苦。在看到老鼠以后,他会选择尖叫或者逃跑,根本想不到打死老鼠。

如果恐惧感对生活不造成影响,那么就称不上恐惧症。

比如一个对驾驶感到恐惧的人,如果他生活在一个基本没有公路、车辆无法通行的地方,他根本没有驾驶的机会,那么他对驾驶的恐惧就称不上驾驶恐惧症。

如果对于一个经常需要出差而又需要坐飞机的业务员,他害怕乘坐飞机,宁可浪费时间坐火车也不愿意坐飞机,这让他丧失了很多即将成功的订单,此时恐惧已经对他的工作造成严重干扰了,这种恐惧就称得上是飞行恐惧症了。

有些人对社交感到恐惧,总是寻找注视自己的目光,这让他无法融入与人的交流中,这种恐惧就已经达到恐惧症的级别了。

恐惧症是无条件的,与是否遇到危险的情境没有关系。例如,一般的恐惧大多是在危险的情境中才产生的,害怕蛇的人在看到蛇爬向自己的时候感到恐惧,但看到落荒而逃的蛇不会感到恐惧。对于雷电恐惧症患者,他们在不打雷的时候仍然对雷电有恐惧心理,甚至不敢想象雷声、不敢看与雷电有关的电影,不能忍受一闪即逝的强光。

此外,正常的恐惧会随着与恐惧对象的不断接触而减弱或者消失,但恐惧症患者每次遇到恐惧的事物时,他们的恐惧感都会上升。害怕在公共场合说话的人经过多次训练以后,就可以适应在公共场合说话,但社交恐惧症患者却一直避免在人多的场所说话,每次在众人面前讲话都会有脸红、紧张、磕巴、浑身发抖等。他们的这些反应加剧了他们“不能在人多的地方说话”的想法。

相对于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恐惧感和恐惧症是非常普遍的。正常的恐惧几乎在每一个人身上都能找到。在成年人中,有一半人的恐惧水平属于过度恐惧的范围。这些感到过度恐惧的人中,有25%~50%已经达到了恐惧症的程度。美国的调查显示,有12.5%的人患有特殊物体恐惧症。

这些数据的调查范围虽不能说明全部人口过度恐惧或者患恐惧症的比例,但足以说明一个问题:恐惧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并不是一件难以启齿的事情。过度的恐惧也比较普遍,但不能说所有的恐惧都是恐惧症。如果发现自己对某种事物感到恐惧,不能轻易地认为自己患上了恐惧症。只有那些不切实际的恐惧才能称得上是恐惧症。

你属于“恐惧症”易感人群吗?

虽然恐惧感是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但恐惧感和恐惧症更加“青睐”某些群体。从人的生理角度看,那些脆弱的人比较容易患上恐惧症。社会文化作用,使得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恐惧症。此外,生活环境不同的人,可能患上某种特定的恐惧症。

科学家们发现,哺乳动物中总是存在一些脆弱的群体,比同种族的其他动物胆小。有20%的加勒比猴子比它们的同伴容易受惊。人类中也存在类似的现象,一些婴儿在将近两岁的时候胆小,他们中的75%可能在7岁的时候仍然胆小,这些人长大以后患上社交恐惧症的可能性要比同龄人大得多。这些容易患上恐惧症的脆弱群体,并不一定都是天生的胆小者,他们有的只是情绪过于敏感。

心理学家发现总人口中的20%属于有“敏感”的体质,他们对各种刺激产生反应的底线比较低,因此在他们身上很容易形成条件发射,而且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难以消退。敏感并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说这个群体对情绪的反应比较敏锐。科学家们对一个群体做了三年的跟踪调查后发现,对焦虑情绪敏感的人患恐惧症的概率是平常人的五倍。

不管在什么恐惧症面前,女性都比男性数量多。女性患上某种动物恐惧症、暴风雨恐惧症、水的恐惧症的数量是男性的三倍多。除了呕吐恐惧症和恐高症患者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外,其他恐惧症患者都多见于女性。

有的心理学家从体制和有利于进化的角度解释这种现象,在原始社会中,男性负责打猎和争夺食物,如果男性过于懦弱,经常表现得过于恐惧,没有能力,他以及他家人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女性不需要参加过于暴力的活动,因此不需要面对诸多的恐惧。长久下去,男性在面对恐惧时要比女性镇定得多。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感到恐惧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女性属于情绪敏感的群体。女性情绪的敏感让她们过多地猜疑和思虑,很容易出现情绪性障碍,患上恐惧症的概率要大一些。二是社会文化将女性培养得更容易感到害怕。在两岁以前,儿童情绪的性别差异并不大。但在儿童三岁的时候,父母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社会性别了。在成人眼中,男孩子应该是勇敢而刚强的,必须具有大胆的品质;女孩子是温柔的,表现出害怕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

当男孩看到蟑螂而感到恐惧的时候,父母会教育他:“男子汉大丈夫,怎么连个蟑螂也怕!”父母鼓励男孩勇敢地面对恐惧、战胜恐惧。但同样的情形放在女孩子身上,父母的态度可能就变了,他们安慰自己的女儿:“不怕!不怕!我们离它远远的!”因此女孩被培养得胆小、不敢面对恐惧。

一般来说,如果父母看到自己的儿子表现得“天不怕、地不怕”,会表现出赞许;看到女儿过于胆大,甚至会感到担忧;看到男孩胆小害羞,会表现出失望;看到女孩害羞,则表现得比较宽容。也就是说,人们长期以来对男女社会性别的认识培养出了胆大的男孩和胆小的女孩。

除了体制和性别因素外,恐惧症对一些特定的性格表现得“情有独钟”。例如,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容易患上社交恐惧症。因为他们无法容忍自己表现得不好,在与人交往的时候过于注重自己的行为,以至于长久发展下去形成了害怕见人的性格。自卑、缺乏自尊、不够自信的人也是社交恐惧症患者的一大来源。不管哪一种恐惧症,那些进行灾难化思考的人,也就是凡事总往坏处想的人都是恐惧症患者的一大“来源”。

有灾难化思维的人总是善于发现危险,虽然他们发现的危险本身构不成威胁。例如,这些人看到狗,就想到被狗咬,虽然他从来没有被狗咬过,虽然他所看到的狗只是一只小型宠物狗。

进行灾难化思考的人经常主动搜集可能让人感到恐惧的资料,并且只关注资料中提到的危险的那一部分内容。比如,有这样一则新闻,商场的一部自动电梯突然发生了事故,现场曾一度恐慌,但没有人员伤亡。进行灾难化思考的人会关注“突然发生事故”这部分内容,从此认定电梯是不安全的,所以不要坐电梯,最好不要去逛商场。“没有人员伤亡”这部分内容则被他们有选择性地忽略了。

灾难化思考的人将精力放在“灾难”有多恐怖上,而且认为自己在“灾难”面前是无能为力的。例如,一名求职者在面试中发现面试官总是故意找碴,他就反复思考面试官为什么这么不善,至于怎样回答问题,则是他没有及时考虑到的。

至于哪些人容易对某一种特定的事物产生恐惧,或者患上某一种恐惧症,与他们的生活环境有关系。

需要每天乘电梯的人有对电梯产生恐惧的可能。经常加班、工作压力比较大的人可能患上节后恐惧症或者假日恐惧症。沉溺于网络,在现实生活中,缺面对面交流的人有可能患上社交恐惧症。女性和老年人容易对年龄产生恐惧。这些恐惧感的产生是比较有针对性的,如果没有生活在特定的环境中,与这些事物没有交集,就没有产生恐惧感的可能。

另外,当人突然受到沉重的打击时,例如亲人离世、与人发生了非常不愉快的争吵、被人给了特别差的评价,心理承受能力可能会变弱,是比较容易产生恐惧感的时间。

恐惧,也有各种花样

恐惧症可以简单地表述为不切实际的、非理性的恐惧。人们恐惧的对象非常多,因此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恐惧症。心理学家根据人们恐惧的对象,将恐惧症分为三类,分别是特殊恐惧症、社交恐惧症、广场恐惧症。另外,还有一些比较有“创意”的恐惧症,属于新发现的恐惧症,我们将它们统称为“其他恐惧症”。

特殊恐惧症的恐惧对象是某一种具体的事物。对猫、狗、老鼠、蝙蝠、蟑螂等的恐惧可以称为动物恐惧症;对风雨雷电等的恐惧可称之为自然现象恐惧症;特殊恐惧症还包括幽闭恐惧症、交通工具恐惧症等。在所有的恐惧症中,特殊恐惧症对人的伤害是最小的,因为人们可以通过避免与恐惧对象的接触而保持正常的生活状态。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这类恐惧症的女性患者的数量要比男性患者的数量高很多,一般在青春期或者成年早期发现。

特殊恐惧症的特点比较明显,主要是过分夸大对所害怕事物的恐惧感,人在恐惧时的生理反应非常强烈,在心理上习惯于忽略令人感到安全的事物,过分关注令人感到不安的事物等。

社交恐惧症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恐惧症。一项调查显示,社交恐惧症的终身患病率为3%~13%。社交恐惧描述的是在交往中感到的紧张、焦虑、担忧等情绪。根据在社交中的不同表现,还可以分为赤面恐惧症、余光恐惧症等。社交恐惧症对人的危害非常大,社交恐惧症患者逃避社交,这让他们失去了一些朋友,同时也不利于心理健康。

广场恐惧症是指在公共场合或者开阔的地方停留的极端恐惧。广场恐惧症患者不敢去人多或者空旷的地方,这对他们的生活同样造成一定的障碍。

以上这种分类方法是心理学家比较认同的分类方法。心理学家对这些恐惧症的原因、症状、克服方法研究得比较透彻。但随着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人们产生了一些新的恐惧感,发现了新的恐惧症,这些恐惧感和恐惧症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

移动信号消失恐惧症是由英国科学家发现的。生活在当代的人们已经离不开手机了,人们处在移动信号没有覆盖的地区时会感到恐慌。这位科学家发现,有一半的英国居民有这种恐惧症。

无手机恐惧症非常常见。捷克心理学家发现,85%的16~65岁的人拥有手机,手机在通信中的地位非常重要。现在的移动网络越来越发达,让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有增无减。没有手机将给人造成很大的困扰。人们担心手机突然断电,害怕手机突然信号中断,担忧有未接的来电和未查收的短信。种种迹象表明如果没有手机,人们会感觉自己的生活将要变得一团糟。手机恐惧症可以理解为害怕突然离开手机的恐惧。

掉头发也能成为一种恐惧症。这种恐惧症已经在希腊发现。患有这类恐惧症的人非常担忧自己的头发脱落。如果看到掉在衣服上或者地上的头发,他们就会感到恐慌。这种恐惧可能与人们承受的巨大压力有关。

镜子恐惧是一种对个人内心的恐惧。患有这种恐惧症的人害怕看到镜子,同时也害怕看到镜子中的自己。心理学家认为,这些人之所以不敢照镜子,可能是不敢直视自我的表现,他们害怕将自己暴露出来,所以极力回避镜子中的自己。如果这种症状得不到医治,有可能形成自我封闭。

患失眠恐惧症的人大多是一些需要承受巨大压力的人群。例如,高三的学生面对高考的压力,大四的学生面临找工作、考研、考公务员的压力,都市中的白领面临的压力更多。在诸多压力袭来的时候,这些人有过一次或几次失眠的经历,从而对自己能否睡个好觉异常担忧。在不断的心理暗示下最终形成了恐惧症。本来只是偶尔的失眠,最终形成经常性的失眠,不但入睡困难,而且在睡觉的时候容易惊醒,半夜出虚汗。白天工作或者学习的时候变得焦躁、容易发怒。

密集物体恐惧症已经变得越来越常见了,这个名称是在2005年被确认的。患有这种恐惧症的人对凹陷的密集物体、平面的密集物体、突出的密集物体都会感到恐惧。所以,莲蓬头、蜂窝煤、蜂巢、密集的昆虫群都是他们避讳的。有的人甚至连Word文档中的省略号或者点号也无法忍受。实际上,这些密集的物体并不一定恶心,但他们在看到以后还是会感觉到头晕目眩,这可能与他们神经过于敏感有关系。

以上这些恐惧症是比较常见但不能称得上稀有或者奇怪的恐惧症。有一些新出现的恐惧症却显得匪夷所思。例如:胡须恐惧症、黄色恐惧症、婆婆恐惧症、午饭恐惧症、过马路恐惧症、好消息恐惧症、跌倒恐惧症、冲动行为恐惧症、穿衣恐惧症、高科技恐惧症、长单词恐惧症、吉祥物恐惧症……这些恐惧虽然都冠上了“恐惧症”的名头,但它们实际的破坏力未必达到恐惧症的标准,只是人们的生活因此而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所以才给了它们“恐惧症”的头衔。

同类推荐
  •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对于自己,你只是个陌生人

    为什么你总假装成别人喜欢的样子?为什么你总感觉生活力不从心?为什么你从不做让自己舒服的事?为什么你总是感受不到爱?为什么你总不愿意去表达真实的感受?为什么你总不能对前任释怀?……我们所有的痛苦,根源都在自己身上;我们所有的关系,都是与自己的关系。我们生命中所经历的,无论好坏与否,都是自己造成的。我们只有在生活中学会观察自己,诚实面对自己的不完美和痛苦,才能听懂身体的“呐喊”。写给每一个渴望打破生命极限,改变自我的年轻人。
  •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心理学

    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人际交往的匮乏会导致一个人离群索居,孤独自闭,无法体验到社会生活的乐趣,影响其身心健康。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游刃有余地参与社交活动呢?本书从认识自己、情绪控制、了解他人、职场必修、婚姻恋爱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效应,帮助读者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
  • 瘦身进行时

    瘦身进行时

    在本书中,作者以心理学理论为基础,并以多年来临床行医的大量例证为依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轻松地、逐渐地减肥的可行性和具体方法,通俗易懂,切实可行,是现今社会中受肥胖困扰的人们的一剂良药。
  •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善解家人心情:爱心家庭心理学

    本书围绕着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从心理学视角阐述了爱情、婚姻、培养和教育子女、孝敬和赡养老人等一系列家庭问题,以浅显易懂的心理学理论分析了家庭角色的微妙关系,列举了大量丰富、生动的生活范例,是一本可以帮你了解自己及家人,钟爱自己及家人,解决家庭各种矛盾的心理学参考书;适于心理医师及涉及家庭、婚姻、爱情等问题的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
  •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常识速读(速读直通车)

    心理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应,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常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乐等情感体验等。关于心理的一些小常识你了解吗?《心理常识速读》这本书从“感官生理心理”、“感官神经特殊能力”、“心灵不可知”等等方面来向大家介绍心理的常识;快来了解这些关于心理的常识吧!
热门推荐
  • 我的穿越方式一定有问题

    我的穿越方式一定有问题

    我,从小就有个理想;那就是穿越。可是、可是老天爷都不给我机会,我明明那么诚恳的;每天睡觉前都祈祷自己明天醒来就穿到古代。每次玩电脑都希望一个雷把我劈穿越,我都把所有小说上穿越方式进行了一遍,但是没有一个是成功的,我都快放弃了。但是狗血的事情来了,自己和班长好好走在回家的路上。可是在路上一闭眼一睁眼,居然莫名其妙的穿越了,穿越自己当然高兴极了。可是班长怎么也穿来了,换个想法,至少有个伴吗。可…可是怎么一来就赐婚。exm,老天爷你这是要搞事吗但是看过这么多的穿越小说的我,想想也没什么好奇怪的呀。一定是我的穿越的方式出错了。
  • 焚佛

    焚佛

    九个年少的武林俊杰,他们性格迥异但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都是武艺高绝的后起之秀,这九个少年英豪将会各自上演一段曲折离奇的故事,而你又会喜欢他们中的哪一位呢?
  • 极度地域

    极度地域

    一切都要从我六岁那年讲起,矿井之下到底掩藏了什么?我亲眼所见的又是什么?矿井下一次突然而来的鼠潮,矿区一次突然而来的的大地震,彻底的改变了我们每一位幸存者的命运。一层神秘的面纱将被揭开,请随我一起,去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求生之路!
  • 魔修神道

    魔修神道

    墨风,本是正道龙剑门弟子,临危受命,凭借掌门玉牌诛杀重伤垂死的魔王,不料却引得魔魂上身。虽然身具魔魂,墨风却一心修炼神道,不忘本心,奈何不被世人所容。既然所有人都说我是魔,那从此以后,我便是魔!我若为神,傲世众生。我若为魔,屠戮苍穹!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假装自己是学霸

    假装自己是学霸

    学霸系统降临。只要学习,就可以增加积分!“叮!您解答了数学题目,数学积分+2”“叮!你查看了英语单词,英语积分+1”“叮!您进行了一次化学分析,化学积分+1000”“叮!…..”“您的化学积分已经足够,等级提升:三级!!”当学习变成刷积分的时候。苏牧终于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要从今天开始当学霸!”“而且是全能学霸!!”……轻松校园风,无敌文,可放心食用书友交流群:665、041、325
  • 异语图录

    异语图录

    白玉无瑕,其清带影。泽而淡然,醴后生津。光彩流曲,异语纷庭。明净如是,芳华不声。
  • 塔顶尖上的生存之道

    塔顶尖上的生存之道

    身为墨蛇派掌门女儿的青栀居然为了保护一位狐妖少女叛逃了,游走于两大国家的青栀究竟会遇到什么经历,有会遇到什么人呢,以及她的身世到底是什么呢
  • 农门医香娇娇媳

    农门医香娇娇媳

    虎背蛮腰、刀眉凶目的生猛山里汉人人皆惧,软面娇人儿闻冬暖却对他说:“你带我离开!”刚穿越就差点被卖,好不容易逃出来却差点被山里野兽一口活吞了,刚逃出生天却又被“拐”回家。闻冬暖:说多了都是泪。山里汉无辜凶悍:不,我没拐,是你自己要跟着我走的(内心os:捡到媳妇一只,开森)闻冬暖:……定居落户,父母双亡无人护,弟妹年幼需人顾,偏她还两袖清风口袋空空,没房没田又没钱。想过好日子?那只能撸起袖子就是干!靠山吃山,身怀灵泉,建作坊开商铺做生意,眼看着有田有泉还有钱,日子红红火火的,却有人开始替她操心婚事。山里汉手持弯刀当门神(凶巴巴):她,我媳妇。敢觊觎?纳命来!生猛山里汉X娇软大美人,双洁独宠1V1,甜!(女主只是看着软,一板砖能让人脑袋开瓢,凶!)
  • 重生之我是小歌手

    重生之我是小歌手

    一个前世过的不如意的李小白偶然间,自杀之后重生了,还得到了歌神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