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和楚国弭兵罢战了,两个超级大哥暂时和平了,于是晋国开始将精力放在了身边的诸侯身上,趁着这个短暂的和平时期,整合一下身边的威胁,这才是正确的发展国策。
秦国和晋国,是一对儿冤家。
究其根本原因,还是秦国的国策问题,而非是秦、晋之间有什么深仇大恨不能解决,这种国策上冲突,是两国不能调和的矛盾,也是不具备有和好的基础条件。
秦国,自从秦穆公制定了向东发展的国策后,晋国就是永远挡在秦国发展道路上的一道屏障,如果晋国没有后来的“三家分晋”,秦国若想东进中原,最终统一中国,恐怕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事业,所以秦国只要是想东进参与中原的事务,就必须打破晋国这道藩篱。
目前,晋国正是势头强劲的时期,秦国也只能是小打小闹,储备实力,等待时机,因此秦国是目前晋国身后的一块无法消除的痛,只有消除了这个隐患,晋国才能放心的回过头来,大踏步的走向中原,拿着刀斧,在没有后顾之忧之后,才能砍向楚人的头颅。
秦国,在晋国和楚国争霸的这一个时期,并没有很大的动作。
晋国的新国君上位了,这就是晋厉公。
而且在晋厉公爸爸晋景公生病的时候,秦桓公也派了御医医缓,到晋国为大王晋景公看病,虽然是病入膏肓,这也是一个友好的表示。
于是,晋国新君继位,自然要相互通告,并且发展新的关系,秦国和晋国也要和平了,这是国际大趋势,因为晋国和楚国的和平工作也在进行中,一旦晋国能够和背后的秦国和平,再和对面的楚国和平,剩下的北方的戎狄之患,无论怎样解决,都是游刃有余,局面大好。
秦国不能拒绝晋国的和平好意,虽然也看透了这个棋局,但是破坏和平的帽子,总不能自己戴在自己的头上,这样岂不是给自己找别扭吗,政治上的和平,必要的时候也就是个样子而已。
晋厉公接到秦国同意结盟的消息后,很是兴奋,于是在急迫的赶到了黄河边上等着秦国的国君。但是秦国的秦桓公从内心并没有和好的意愿,这只是迫于政治局面,而进行的一次面子工程罢了,于是就不肯渡过黄河。
这样就麻烦了,两个国君,一个黄河这边,一个黄河那边,怎么结盟,总不能对着大河扯着嗓子吆喝吧,所以秦君就派了史颗过河,代表秦桓公与晋厉公和河东结盟。
当然,根据对等原则,晋国的大臣郤犨,就代表晋厉公过了黄河,在河西和秦桓公签订了盟约。
晋国的士粲很明白,就说:
“这样的结盟没有什么意义,斋戒结盟,是为了保证结盟的信用,约定结盟的地点,是守信的开始,这个盟约从开始就搞的稀里糊涂,难道这样的盟约可信吗!”
范文子很清醒。
果然,等到秦国和晋国办完这次吊儿郎当的会盟后,秦国就发现,晋国于第二年也和楚国也签订了和平条约,这样一来,晋国的局面良好了,这不符合秦国的利益,一旦晋国平定了北方的戎狄之患后,反过头来,就是对抗秦国了,到那时,谁给秦国策应帮助,所以秦国要暗地里给晋国制造麻烦。
于是,秦国就暗地里蹿使晋国北方的狄人,让他们趁着着晋国和楚国结盟的机会,从背后进攻晋国。同时秦国派遣了使臣,秘密的前往楚国进行挑拨离间活动。
狄人在秦国的分析下,也认清了局面,如果晋国南方和西方都和平了,自己在北方肯定是孤立了,等待自己的只有灭亡,于是就趁着晋国的北方空虚,出兵伐晋。
晋国,在这年的秋天,在“交刚”地区与狄人作战,打败了狄人,缓解了北方的矛盾。
但是,没有不透风的墙,秦国的这些背后的活动,让晋国也愤恨秦国的背盟行为,原来,这都是一场游戏一场梦,看来还要刀枪见面,好在,目前晋国可以利用刚和楚国结盟的优势,来对抗秦国。
于是,晋国向楚国请求援兵。同时,召集其他的诸侯国一起,准备讨伐秦国的背盟行为,双方就发生了“麻隧之战”。
一封声讨秦国的檄文
解决了北狄问题后——
晋厉公与晋将栾书、荀庚、士燮,韩厥等率上,中,下及新四军前往周都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王城公园附近),与齐、宋、卫、鲁、郑、曹、邾、滕八国国君所率军队会师,筹划攻秦事宜,周简王亦派大夫刘康公、成肃公率军助战。同年夏,晋大夫吕相(魏相)奉命赴秦,以“绝秦书”的文告,历数秦国罪状。
《左传》中描写战争的场面并不鲜见,但是对于声讨对方的檄文,是很少见的。所以,我们就看看这封晋厉公写给秦桓公的书信,也是梳理了秦国和晋国之间的历史关系,很值得回顾一下。
晋厉公派了大臣吕相,前往秦国与秦桓公断交,并发送了一封很长的檄文式的书信,书信写的很文邹邹,但是具体要点有有下面几点,梳理双方是如何发展到现在的状态过程,让我们看到两国外交发展的历史状态:
1,书信的开始从秦穆公和晋献公时代开始:主要是论述了秦国和晋国之间友好的关系,以及结成了秦晋之好的婚姻关系的开端,秦穆公夫人是晋献公的女儿,当时两国就是就是女婿和老丈人的关系,这就是历史上的“秦晋之好”,现在形容男女婚姻结合的良好关系。
2,之后,是晋献公死后的两国变化问题:晋献公死亡,重耳流亡,夷吾到秦国避难,秦国拥立夷吾回国继位,成为晋惠公。
然后晋惠公背盟,两国关系破裂,发生了韩原之战,俘虏了晋惠公,但是秦国不忘旧好仍让晋惠公回国继续执政,这都是秦国的功劳。
然后在晋惠公死后,秦国又扶持了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晋文公很厉害东征西战成为霸主,都有秦国的功劳,晋文公每次都是向秦国报告,很谦虚,这就等于是报答了秦国对晋国的恩惠了。
3,论述两国关系发生交恶的过程:焦点还是在征伐郑国上,当时晋国和秦国一起征伐郑国,但是秦国竟然在郑国的里间下,单独的撤兵,并于郑国订立的盟约,这是不够朋友的,当时所有的诸侯都准备要征伐秦国,但是被晋文公给阻止了,这就说明我们晋国对秦国反而是有恩的了,可惜的是晋文公死了。
4,关于秦穆公和晋襄公之间的战争延续:秦国知道晋文公死了,也不来吊孝,而且还突然的袭击我们的崤山之地(其实是秦军偷袭郑国返回路过崤山),而且还断绝与我们的关系,灭掉了我们的盟邦滑国,所以才有了崤山之战,打败了秦军,我们想和秦国交好,但是秦国竟然仇恨我们,再次与楚国勾结,企图夹攻我们晋国,没想到楚国的楚成王突然病故,才没有造成更大的损失,直到秦穆公和晋襄公去世,一直争斗不休。
到了秦康公和晋灵公时代,按照辈分来说,秦康公应该是我们晋灵公的外甥,可是秦国还是想削弱我们,不停的侵扰我们,才有了令狐之战,秦国仍不思改悔,继续的入侵我们河曲、涑川、羁马、王官等地,才有导致了河曲之战发生,现在两国这样的关系都是秦康公的错误导致的。
5,关于现在关系的变化和状态论述:等到秦康公死了后,你这个秦桓公继位,我们的的国君晋景公,希望这次秦国不能再和我们争斗了吧,但是没想到,你们仍然变本加厉,利用晋国赤狄作乱的机会,入侵我们黄河沿岸的地区,杀我百姓,淫我妻女,实行三光抢夺政策,所以又发生了辅地之战。
之后,两国暂时有了和平的愿望,准备和好,但是还没有达成盟约,我们敬爱的晋景公就掉在厕所里面呛死了,这是重大的损失。
因此,我(晋厉公)即位后,就继承了爸爸的遗址,和你们秦国盟约接好,谁想到,秦国有生出了不良的毁约之心,开始是忽悠我们一起进攻北狄,然后带我们准备出兵的时候,你们有忽悠北狄向晋国进攻,你别以为北狄是个好鸟,他们已经把你们的阴谋告诉我们了,现在楚国和非常的痛恨你们秦国反复无常,并且秘密的告诉我们,你们秦国向楚国挑拨离家晋国,说什么,现在的盟约是虚假的,我们秦国是看重利益的,秦国和楚国攻打晋国才有利益。你们说的这些背盟的话,我都知道,之所以我不顾朋友的秘密告诫,向你们秦国揭露这些事情,就是讨伐你们的言行不一致的恶劣行为。
6,结论:现在,所有的诸侯都看清了你们秦国的真实面目,都愿意和我们晋国合作,共同声讨你们秦国,所以目前摆在你们秦国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走:第一条,与我们诚心结盟,和平共处;第二条:如果不结盟,就和诸侯一起与你们决一死战。请你们认真的考虑。
这真是一封长信,而且是回忆两国历史的珍贵资料记录,虽然说里面有很多倒打一耙的东西,但是两国之间的政治文件不都是这样吗,历史往往都是胜利者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