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066900000004

第4章 四十而不惑

四、四十而不惑

孔子人生的第三阶段:四十而不惑,不惑于什么?‘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说的是智者不会迷惑,仁者没有忧愁,勇者不会害怕,这三者中核心是仁,智者是知仁而不惑,勇者是行仁而为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曰:“知人,”’在这里提及仁者爱人,知怎样去做才是真爱人,知是为仁服务的,‘子曰:“仁者必有勇”’,勇是仁的必然体现。由此我们可以说四十而不惑是不惑于仁,为了把不惑于仁认识清,我们从知仁与行仁两个方面探讨。

四十而不惑是知仁。孔子三十而立于礼,在为政用礼上即孔子是知礼专家,国家用他做官了吗?没有,碰了钉子,受了挫折,他在按以前礼法办上存在问题,什么问题,孔子知道吗?当然知道,‘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以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孔子把在上位的君子德行比作风,在下面的小人德行比作草,风往哪边吹草就往哪边倒,你季康子带头为善,民众则能跟着,怎么只知道杀人呢。‘子曰:“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在上位的带头正直,谁敢不正。‘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孔子说身居上位不宽待他人,掌管制度不严格执行,即将失去不感到悲伤,我还有必要了解他其它方面吗?以上都提到上位的人,表面看来是各级不服管,欲望膨胀,但根子是上位的人出了问题,孔子从根上找得对不对,我们来看历史就知道,夏桀商纣有此问题,东周始作俑者幽厉二王也是这样,烽火戏诸候,你说一个天子为了泡妞,去搞一级军事演习逗美眉开心,你说纨绔到了何程度,从这里我们看到人性的弱点,权力是习于管别人而特权于自己,自己能干的别人干不了,要别人干的别人必须干这就是权力,用通俗的话说是要求下面的多要求自己的少。

孔子在齐国跟齐景公说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齐景公听了很高兴,说是臣如果不像个臣,即使有吃的东西也到不了自己嘴里,齐景公这样想是站在有利于已的立场上,但孔子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君要像个君,臣才会像个臣,是有先后顺序的。‘定公问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在这里孔子指出君礼臣忠,虽是对等,但偏重于上位,也可以说是对强势的一方。

我们再来看这个齐景公,‘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其斯可谓与?’说的是齐景公有四千匹马,马在当时是贵重财产,相当于现在有四千辆宝马,那是极富有了,这也可看出齐景公这人好马爱财,这么富有死后老百姓没有称赞他的,而伯夷、叔齐至今被人称赞,这里有必要说下伯夷、叔齐的故事,伯夷、叔齐这两弟兄是孤竹国公子,因让国而跑到西伯,后来周武王革命,这两兄弟进行劝阻没从,便逃到首阳山上活活饿死。这个故事体现三种德行,一是本是有继承权是礼让出去,有礼让之德。二是周武王革命从正统来说是弑君,有孝忠之德。三是不食周朝食物忠于商朝,有诚信之德。

以齐景公与伯夷、叔齐来对比,会发现什么,被后人记得的不是地位财富,而是德行。对个人是这样,那对治理国家呢?‘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说的是德行处于为政的中心地位。‘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舜做了什么,‘恭己’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严格要求自己,修养自己,‘而已’仅此而已,复杂吗?不复杂,可是当时很难做到,原因在于人的价值判断出了问题,孔子对礼的改造是‘温故而知新’,是重塑社会价值体系。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礼坏乐崩不只是鲁国而是时代性问题,如何解决时代问题,从上可以看到孔子不是一个撞南墙不回头的人,《论语》中有‘子曰:“毋必、毋固、毋我、毋意。”’说的是不固执,‘子曰:“躬自厚而簿责于人,则远怨矣。”’他是一个懂得变通,遇到困难多从自身找问题,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过人之处不是抱残守缺而是超越,结合时代对礼进行改造,建构一套自己的系统来解决这个问题。

四十而不惑应是以仁为核心思想体系的形成,何谓仁,仁在《论语》中出现100多次,每次说的不尽相同。

如‘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居住在充满仁爱的里是一件美好的事情,如果在选择居住的地方不考虑‘仁’,那就是没有智慧的表现。在这里仁是居住环境;

如‘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此处孔子将仁定义为人的内在根本,相对于礼乐都是仁的外在形式;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此处仁是一种爱憎分明;如‘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孔子说:“如果立志于仁,就不会做坏事了。”仁是一种向善去恶;

如‘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意思是孟武伯问孔子的几位爱徒,孔子对三个弟子一一作了评价,说他们有的可以管理军事,有的可以掌握内政,有的可以办理外交,但表示是不是达到了仁不知道,这里的仁可以说是一种比才能更高的道德层次;

如‘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从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候,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说的是当时鲁国人都认为管仲不是仁人,子贡问孔子:“管仲不能算是仁人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而孔子是怎么看的,他认为管仲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安定周王朝,在中原文明面临危机的时候辅佐齐桓公力挽狂澜,要是没有管仲,我们都会披散头发,衣襟左开,沦为异族了。这里孔子对管仲的评价中可以看出仁是大德而非小节;

如‘子张问:“崔子弑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至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意思是子张问:“崔杼以下犯上杀了齐国的君主,陈文子有四十匹马的家资,全部舍弃而离开齐国,走到一个国家,说这里的大臣也和我们国家的那个崔杼一样,就离开到别国去了,到另一个国家,看到执政大夫的表现,又说这里的大臣也和我们国家的那个崔杼一样,又离开,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他是清白的,不同流合污。”子张问:“他算不算仁者呢?”孔子说:“我不知道,这怎么能算是仁呢?”这里保持清白,是很可贵的品质,但还达不到‘仁’的标准。

等等诸如《论语》中的仁,在特定的语境中有特定的意思,因事而异,因人而异,表达很宽泛,由于‘仁’所涉及的范围太广,如果我们从某句格言去理解,难免会片面。孔子逝世后弟子们也难以真正搞清,于是后来分成了好几派,就是由于各自理解不同,而我们要以自己心得来理解孔子所言之道也会各不相同。这里我们借助于《孟子》、《大学》、《中庸》,也就是四书的其它三部,特别是《孟子》,因到了孟子才把孔子的思想真正继承发扬出来,如果仅以《论语》要把孔子‘吾道一以贯之’有条理的讲出来会很难,而借助于曾子、子思与孟子的理解则会容易一些,那什么是仁,我们接着往下讨论。

《大学》开篇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有着层次的递进,而《中庸》开篇所言‘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两部书都对‘仁’进行了解构,在这里我们把为仁分成人性之向善、人道之为善、人成之至善来解构这个系统。孟子说‘人之性善,如水之就下也。’指出人性之说,有人理解为本善,这也是宋明理学观点《三字经》起篇是‘人之初,性本善’,对于此种本善说的是生来具有,那我们要问本来是善的那还要教育干什么,因水有向下的力量,如果解为向善则会有一种力量,人用力则往善的方向走,反向用力则往恶的方向走,这样解会理性些,也说得通,荀子不也说‘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说的是善是需人为去做的,不会天下掉下来。

那孔子自己说到人性没有?‘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说到了人性,是善是恶没谈,虽然没谈,但我们看到孔子有种向善的力量,做的是向善的事业。因孔子的仁是哲学,构成了系统,如果不谈系统的原点,从什么地方出发,那就无法看清与正确理解这个体系。在这里我们对孔子的思想体系大致说一下脉络,孔子的思想体系是道德价值体系构建,对于个人是内圣外王,内圣是以德修身,外王是德治,用于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性之向善的善是什么,你看‘仁’这个字左边是一个人,右边是二,这个会意字说的是两个人即人与人,而善我们可以理解为人与人保持适当关系。那对于一个人来说,对父母的善表现出来则为孝,对兄弟姐妹的善表现出来则为悌,对上级领导的善表现出来则为忠,对朋友的善表现出来则为信,等等诸如此类都是适当关系的建立。人性之向善对应于《大学》之言则为明明德,彰显向善的德行目的是什么,其实说得简单就是做人,我们通常不是有句话说做事先做人,做人是为了做事,那要做事先把人做好,明明德则是明确如何做向善之人。

前面我们例举了‘孝弟’,在这里接着例举‘忠’尽量把原意表达出来,在《论语》中关于‘忠’的讲述,有人统计‘忠’字共出现了18次之多。然而,孔子所讲的‘忠’似乎和我们今天理解的不大一样,现在讲到忠,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忠君忠国,其实这是后人的一种有效使用,特别是上位的需要,在孔子的思想中反映的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与修身准则。关于‘忠’字,可以看到中在上心在下,意为不偏不倚,无论对什么东西,只要把心摆正了,就是忠。《论语》中有‘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处的忠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说的是孔子以四种内容教育学生:文献、实践、忠心与诚信,后面两种是与人交往的原则与要求,从中可以看出孔子的教育对做人有多么重视,对于教育在后面我们会详细讲。‘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说的是在相互对等中做到忠诚。

‘忠’是不偏不倚还有一层意思是直,直是真诚而正直之意,我们来看‘直’在《论语》中出现的次数比‘忠’要多,有22次,这里我们也来进行例举。先看直对人的重要性,‘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说的是一个人的生存是由于正直,而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那只是侥幸地避免了灾祸。‘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损矣。”’同正直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而同惯于走邪道的人交朋友,同善于阿谀奉承的人交朋友,同惯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是有害的,这种比较把直放在益友的第一位。‘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倥倥而不信,吾不知之矣。”’孔子说狂妄却不直率,无知而不老实,无能又不讲信用,这种人我也不知道怎么办。正直就一定好吗?也不是,孔子提醒不要走向反面,‘子曰:“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孔子说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端是说话尖刻。‘子曰:“直而无礼则绞。”’只是直率而不用礼来指导,就会尖酸刻薄。‘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室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子贡说君子也有憎恨的事吗?孔子道:有憎恨的事:憎恨一味宣扬他人坏处的人,憎恨在下位诽谤上级的人,憎恨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憎恨勇于贯彻自己的主张,却顽固不通的人。赐,你也有憎恨的事吗?子贡随即答道,我憎恨偷袭别人成绩而作为自己聪明的人,憎恨不谦虚却自以为勇敢的人,憎恨揭发别人隐私却自以为直率的人。

此处告诉我们做人要‘乐道人善’不要‘乐道人恶’,如果认为自己是直率那便伤害了别人,这不可取,在生活中我们常可以看到有些人说,我就是看不惯,就这直性子,好评议别人的隐私与短处,其实这只是图嘴快活而找的理由,孔子反对的原因在于,别人也这样说你呢,谁完美,谁愿意自己难堪,这里孔子用恕来处理,指出这样的直率会伤人害己。以上几个都走向了反面,得到不好的效果。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其邻而与之。”’有人来向微生高借点醋,微生高家没有,他却不说没有,而是悄悄到邻居家借了来给人家。在这里可以看去微生高这个人大概有些直名,但从这一件借醋的小事,孔子却断其非为直人,人来借物,有则与之,无则辞之,本是很自然的事,而这位高先生却绕圈子,这也就离直远了,这种人称之为乡愿,‘子曰:“乡愿,德之贼也。”’像贼一样盗取名声。‘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孔子说;“古代人有三种毛病,现在恐怕连这三种毛病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古代的狂者不过是愿望太高,而现在的狂妄者却是放荡不羁;古代骄傲的人不过是难以接近,现在那些骄傲的人却是凶恶蛮横;古代愚笨的人不过是直率一些,现在的愚笨者却是欺诈啊!”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常见有人感慨现在的人没有以前那样淳朴,多了心眼,孔子也是这样的感慨。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孔子说史鱼真是正直啊!国家有道,他的言行像箭一样直;国家无道,也像箭一样直。‘柳下惠为士师,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柳下惠当典狱官,三次被罢免,有人说,你不可以离开鲁国吗,柳下惠说按正道事奉君主,到哪里不会被多次罢官呢?如果不按正道事奉君主,为什么一定要离开本国呢?我们从微生高、史鱼、柳下惠三个人比较便可以看到正直是真诚而正直,无真诚之心则不会有正直可言。‘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意思是说满口好话,满脸堆笑,这样的人很少有仁德。‘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说的是内外表里不一,心怀怨恨而表面跟人友好交朋友,在孔子看来是可耻的,原因在于不真诚。‘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林放问什么是礼的根本,孔子回答说你问的问题意义重大,就礼节仪式的一般情况而言,与其奢侈,不如节俭;就丧事而言,与其仪式上治办周备,不如内心真正哀伤。在这里孔子提出礼节仪式只是表达礼的一种形式,根本不在形式而在内心,说的是内心真诚情感才是重要的。

对于信,意为人之言而有信,说的是人说话要算数,‘信’在《论语》中出现10来次,我们先来看信的重要性,‘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说的是人如果没有诚信就如车没有刹车没有方向盘,怎么能开得了。‘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子贡问道:“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孔子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子贡说:“请问次一等的呢?”孔子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又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孔子说:“说到一定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普通人也应该做到的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孔子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数得上呢?”从这里可以看出作为读书人‘言必信’,只是最低等的士,只能算小人,而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一个人‘言必信,行必果’,那是相当了不起的,至少不是‘小人哉’,此处孔子并不是说信不好,而是这个‘必’字,‘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其中的毋必就是不要绝对化,对于所说的话要不要一定守信,其实要看条件,有子说过‘信近于义,言可复也。’说的是讲信用要符合时宜道义,这样的话才能实行。比如在生活中你在一个月前答应借朋友两万块钱,可是到借钱的时候,你发现这个朋友是借钱去赌博,那你就不该借,因赌博是不义有害的,后来孟子也说过‘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要看是否符合道义,这才是真正的守信。‘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孔子说:“领导一个大国,就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而又恪守信用,诚实无欺,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误农时。”‘敬事而信’就是认认真真做事让人相信你,你不能忽悠,光是嘴上说得好,不办实事,那只能失信于人,即使在台上也没人听,当然不可能领导好一个国家。

对于忠信合起来的话我们也来看看,‘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與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子张问怎样才能在天下行得通,孔子说:“在言语上要讲忠与信,并坚定认真的去践行,即使在文明落后之地,也能行得通;如果不忠信,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这‘言忠信,行笃敬’六个字在立在面前,如果坐在马车上就像写在横木上一样让人看得见,时常警省自己,这样就可以放心做事,而且无论做什么都能行得通。”子张将这番话记在衣带之上。‘子张问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义,崇德也。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诗曰:‘诚不以富,亦祇以异。”’子张问如何提高道德修养和辨疑解惑的能力,孔子说:“以忠信为主,心存义气,就是提高道德修养。喜爱他就希望他活下去,厌恶他就想让他死,既要他活,又要他死,这就是迷惑。诗经说:确非因富裕与否,而放弃爱心。”在这里忠信成为道德重要内容。‘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孔子说:“激进而又不直爽,幼稚而又不朴实,无知而又不守信用,对这种人我真是没有办法啊!”孔子例举的这三种人,说明现实生活中人的表里不一,也就是缺乏真诚的修养。这样的人往往都是蝇营狗苟的人。

在前文中我们提到曾子对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曾经理解为‘忠恕而已’,曾子提到只有忠恕而已,说明此时的曾子只进入了第一层,算是刚入门,后来才真正理解到‘仁以为己任,焉不重乎,死而后已,焉不远乎。’恕与忠一样都是仁的内容,对于恕来说是人性之向善的方法,恕:意为如心,就是将心比心,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善,不希望别人对自己恶,人一样国也一样,现在联合国大楼里就写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道世人通行,到哪都实用,为什么?因为把自己摆了进去,以换位思考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接着我们要来了解‘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说:“那就是‘恕道’吧!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这是不好的事,那要是好事呢?‘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吗?”孔子说:“那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人,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这两个例举前一个消极,后一个变消极为积极,两者合起来成为‘仁’的基本主张,这个基本主张不是全部主张,为什么?我们还是以实例来说,比如说你极喜欢吃鱼,而来了个朋友到家做客,你花费一翻功夫做了一席鱼宴,可哪知这个朋友不爱吃鱼。你本好心,是己欲立而立人,可推己及人不接受,出了什么问题?那就是知,你没有充分知道对方喜欢吃什么,结果适得其反。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呀,我教给你的,你都懂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就是明智啊!”人应有诚恳有态度,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从另外一个方面可以认为‘不知’也是一种‘知’,说明知永远有限,正如人是有限的存在一样,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前进,人必须认同自己的有限性,才可能超脱。‘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孔子说:“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担心自己不了解别人。”如果不了解对方,可能会好心办坏事。‘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的地方最好,选择居住环境而不讲究仁德,怎么算得聪明?”环境对人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你每天跟高智商的人在一起,也会学着勤动脑。

以上我们以例举的方式对孝、悌、忠、信、知等进行了一些探讨,初步知道了人性之向善的具体内容,那这些价值判断通过什么来体现,那就要推进到人道之为善,为善即作为做事,为何说孔子是儒家创始人,儒在孔子之前就有,称为儒业,说的是以读书来谋身的人,孔子在齐国时晏婴就以孔子是当时的那种儒业,而找了不是,儒业成为儒家是由于孔子,那儒家有何特征,基本有崇尚传统,立足社会,践行进取这三条。其中最重要的是入世做事。孔子是要入世做事的,即行仁,孔子是由于行仁才被后世所尊称为教育家、思想家,也就是说孔子毕生从事于教育事业与政治活动,我们谈行仁着重从这两方面来谈,孔子的行仁我们可以分为间接与直接两种方式,有条件就直接为政,时机不成熟就间接,以‘施于有政,是亦为政’来达到目标。四十岁的孔子由于条件不允许,于是间接行仁,通过继续办学来行仁。

同类推荐
  • 我三国至尊军师

    我三国至尊军师

    建安十二年本被病魔折磨得奄奄一息的郭嘉,突然从床上诈尸一样猛地坐起来。我郭嘉重生!诸葛匹夫!你的时代还没开始就结束了,司马小人,你将要永久沉沦!……自此,三国不再有三国,世界格局由来郭嘉来划分,不服来战!华夏巨龙当统领全球!不从者杀!
  • 穿梭盛唐的小平民

    穿梭盛唐的小平民

    小小骚年意外穿越唐朝,从此生活发生了无穷的变化
  • 抗日战争的细节

    抗日战争的细节

    东京,靖国神社,密密麻麻的灵牌中,供奉着一个叫东宫铁男的关东军大佐;虽然只是一个中下级军官,但头号战犯东条英机、日本前首相岸信介都专程给他献过花圈。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23分,东北军大元帅张作霖的专列从北京行至皇姑屯路段,一声巨响,列车被炸上了天。200米开外按下起爆钮的那个日本兵,就是时任关东军沈阳守备队第四中队长的东宫铁男。他身边的神田泰之助,也在爆炸的瞬间按下了快门,因紧张而表情扭曲的东宫被历史定格。
  • 重庆谈判

    重庆谈判

    本书是《中国现代史演义》系列之一:《中国现代史演义》以演义体的形式,叙述了从辛亥革命孙中山缔造共和到今天海峡两岸企盼统一的现状。它把孙中山、蒋介石、毛泽东、邓小平历史巨人在百年中国历史上的惊涛骇浪表现的淋漓尽致。该书还展现了当今海峡两岸重要人物的重大活动。这是一本给读者以深思的书。
  • 这个故事有点玄幻

    这个故事有点玄幻

    一个刚步入美好大学生活的混小子,现实中碌碌无为却阴差阳错地回到三国时代当起了大哥。开始了自己光辉而又奇葩的日子。但是这个三国好像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神仙、妖魔、戏精层出不穷。经历过了所有的一切,才发现自己不过是身陷一盘巨大的棋局而已。是逆天改命还是惨死局中?透过一层层的迷雾,幕布揭开好戏登场。
热门推荐
  • 总裁缉捕小逃妻:老婆,别跑

    总裁缉捕小逃妻:老婆,别跑

    一场接着一场的意外,让她惹上了不该惹的人。他霸道毒舌花心玩世不恭,他身边的女人一堆一堆,但是他只对她专心和专情。但是,在她眼里面,他是没有心的。一次阴差阳错,她怀孕了。她想都不想就带着孩子逃命天涯。五年后,他重新找到了她。并且再次缠上了她。终于,她忍无可忍。她说:“我已经结婚了。”他说:“没事,我不介意。”她说:“我已经有孩子了。“他说:“那是我的孩子。”她大惊,什么那是他的孩子?怎么可能!绝对不能让他抢走孩子!......
  • 领导力:你就是未来最卓越的领导者

    领导力:你就是未来最卓越的领导者

    本书从团队精神、人格魅力、影响力、责任意识,以及领导的说话艺术、决策艺术等方面,全面系统的介绍了作为一个领导者应该培养的领导素质及应掌握的领导艺术。
  • 武越灵天

    武越灵天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除听觉以为的全部感觉会怎样?如果再加上他如同植物人一般连一根手指都无法移动会怎样?这样的日子我想没有人会愿意过一天。但是我们的主角莫雨从八岁开始却是再这样的环境下苦苦挣扎了十年时间。死亡对他他来说或许是一种解脱。带着痛苦的记忆来到了另外的一个世界,这里没有魔法,没有真气,有的只是神奇的武灵。心存善念的莫雨去被告知自武灵是无比邪恶时,是与心中的恶念为伍?还是背负邪恶之名成就万古流芳?
  • 夺魄凡

    夺魄凡

    鸿蒙大陆,已武为尊,强大的武者可裂山河,可手握日月。可武者一途,何其艰难,真正的武者,需要开,断桥,三门,灵胎,五曜四大身体里的神藏,少一藏,皆不可为武者。灵云国天武将军家少爷,天生闭塞五曜神藏,灵胎神藏,修炼数十年已经只能堪堪达到神桥境界,本以为不会再升级。却受到天公恩赐,天降四魂,一妖一仙一魔一神,融合于自身,破两大神藏,融自身神藏,化作四魂神藏,从此走上逆天之路。妖之魂,逆天体魄。仙之魂,天地万法。魔之魂,强悍武技。神之魂,海纳百川,融世间万物。
  • 因果之选择

    因果之选择

    生而为王,却不承担王的责任,在享受着民的侍奉,却不了解百姓的苦难,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成王败寇,恒古不变……世界有万千规则,不是为了束缚,而是为了守护更多人的幸福。掌握规则的人要公正,但一定要无情吗?这个世界从来不是个人的世界,是千万人的世界,有一些人可能不值得守护,但更多的人值得你为他们为之努力。
  • 电影世界霸主

    电影世界霸主

    平凡的高中生易凡,意外获得了一个可以穿越在各个电影世界中的系统,且看他如何利用系统从小人物逆袭成超级霸主!
  • 猖狂王爷强索欢

    猖狂王爷强索欢

    他有着俊美绝伦的面容,令无数女人神魂颠倒,却只为一人痴狂。为了得到她的人她的心,他不惜一切手段和代价。然他的痴情换来的居然是她的背叛!她跟另一个男人走了!他狂怒!一再将她推入水深火热中。她明明是爱他的,为什么总要拒他于千里之外!越拒,他越是欲火焚身,他决定!霸王硬上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废土革命

    废土革命

    核战之后的废土,异能者频出,占据了这个世界的顶峰,各大异能者势力相互厮杀,争夺废土不多的资源,一个贫民窟中的少年应运而生,继承兄长的意志,加入神秘组织晨星,超越凡人的力量禁止进入凡人的世界,建立一个没有异能的新世界。616849376水友群,希望大家能够加入,现在还木有人呢
  • 随波逐流的平凡宅男

    随波逐流的平凡宅男

    李克以为自己穿越了,可后来发现自己是个轮回者李克以为自己是个轮回者了,可后来空间特赦了,他又回地球了李克以为自己终于可以回到以前的生活了,可发现地球已经被魔改了,以前的生活再也找不到了。李克心灰意冷随意加入个小组织想要做个工资小偷安享晚年,可见鬼的组织目标为什么是想要回到空间。李克仰天长叹:“你们别再玩我啦!!!!!”
  • 我的系统真NB

    我的系统真NB

    一颗神奇陨石,改变了叶枫的一生,从此走上人生巅峰,各路美女拥入怀,三界之中为王,武功秘籍随我选,武林大侠,假面骑士,修仙之人,异能者,“不用找了,都是我叶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