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96700000030

第30章 爸爸妈妈,您能赞赏我吗1

我的自卑是因为您很少肯定

■ 孩子来信

东子叔叔,我今年十三岁了,是个不快乐的女孩,因为我很自卑。

我长得很丑,至少妈妈是这样认为的。刚上小学时,爸爸妈妈离婚了,这几年我一直跟妈妈一起生活。小时候,我并不知道自己长得难看,只是妈妈总是揪着我说:“怎么长这么黑?像你那个死爸。”每次她帮我搓澡,总是很用力,仿佛如此一来我黑黑的皮肤就能被搓白一样,有好几次,我发现脖子都被妈妈搓红了。后来,妈妈不再说我黑,而是常常问:“你怎么这么丑呢?”是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丑孩子。

每当家里来了妈妈的朋友,那些阿姨只能用“文静”、“老实”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我。每到这时,妈妈总抱怨,这孩子,长得一点也不像我,难看死了,我都不乐意带她出门……那些阿姨便劝妈妈说,长大就会好的,女孩子小时候都不好看,长大就长开了。可是这话似乎并不适合我:如今我已经是中学生了,依然还是丑丑的样子,就连我自己都嫌弃自己。

我喜欢的童话故事里,每一个善良的女孩都很漂亮,只有黑心的巫婆才会长着很丑的脸。我并不黑心,长的却和巫婆一样。我不知道是童话里忘记写我这样的女孩,还是我真的只是个坏心肠的人。不会有人乐意和一个丑姑娘交往的,所以我没有朋友。

在花开的八月,我离开了缺乏美好回忆的小学,升上了中学。因为我没有变漂亮,自然也不会有人喜欢我。期中考试家长会后,妈妈很生气地把我叫到她的房间说:“老师说你表现得很不好。”我莫名其妙地看着她,这次期末考试,我考进了班级的前10名,虽然没有小学时的成绩好,可是老师不会只对第一名满意吧?简单回想了一下,我也并没有惹是生非。到底是哪里表现不好呢?

“上课从来不主动发言,还不合群。老师找你谈话也不吭声。光学习成绩好有什么用,你想变成书呆子吗?”我依旧不做声,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回答妈妈的话。她说的也是事实,但我不是不合群,而是别人不喜欢和我玩儿,所以我才能有多余的时间看书、复习功课。

“看你那没出息的样子,你倒是吭一声呀,是哑巴吗?和别人说话都不会!”妈妈见我不说话,显得有些生气。

“我不敢。”我轻声说道,我怕他们拒绝我,我怕他们和妈妈一样,嫌我丑……

“真是没出息,你是跟老虎、狮子一起上课吗?竟然说不敢……”妈妈一边生气地絮叨,一边去厨房做饭了。她不再问我什么,也不再多看我一眼。无奈,我只好回自己的房间看书。

小学时,老师在家长会上给成绩好的学生发带“奖”字的本子,每次她拿回来,便直接扔给我,连一句表扬的话也不说。我原以为只要努力,就可以从别的方面讨得妈妈的喜欢。可是无论我怎么做,她都不肯定我……

■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家长绝不可嫌儿丑

有道是“儿不嫌母丑”,可母又怎可嫌儿丑呢?

这是一位什么样的母亲?显然这不是一位好母亲,可她又为何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从来信综合分析,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这位母亲的一种迁怒情绪所致。婚姻的破裂给她带来的痛苦,她无法言说,但还必须找个宣泄的空间和对象,如此一来,孩子就成了她的“出气筒”。

任何人都可以说孩子丑,唯独家长尤其是母亲不可以说孩子丑。况且,“丑”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管孩子长得怎么样,只要健康就好,家长应该为拥有一个健康懂事、还爱学习的好孩子而自豪才对呀!

所以,这位家长需要调整心态,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必要时可以找心理医生诊治。家长心态调整好了,对孩子的态度转变了,孩子才有可能丢掉自卑,才会拥有自信和快乐,这个家庭才会幸福。

自卑是一种性格缺陷,人的自卑性格的形成往往源于儿童时代。自卑的孩子一般会有很多明显的特征,比如胆怯怕羞、喜欢独来独往、猜疑心重、缺乏自信等。儿童偶有怕羞纯属正常,但是过度胆怯,如不愿抛头露面、不敢接触生人,则可能源于其内心深处隐藏着的强烈的自卑情绪。一般来说,正常儿童都喜欢与同龄人交往,并十分看重友谊。但有自卑心理的孩子对结交朋友兴趣索然,往往喜欢独来独往。自卑的孩子在某一方面会表现得很敏感,他们会很在乎家长、老师、小伙伴对自已的评价,特别是对家长的批评指责,往往会表现得愤愤不平。另外,有自卑心理的孩子普遍缺乏自信心,这点相信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

而在诸多造成自卑的原因中,长相不好看是一大主要诱因。

日前,武汉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在武汉城区数所中小学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接受调查的学生有300人,从八岁到十六岁的各个年级学生都有。在调查中,有160余人感到自卑,其中130多名学生坦言,长相不美是自己自卑的最主要因素。这些学生表示:平时同学中没有人夸过自己的相貌,就连家长也从来没有肯定过自己的长相。

据了解,一些家长为了让孩子安心学习,很少夸赞孩子的外貌,担心孩子会因此变得贪慕虚荣,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为此,一些家长甚至直言孩子长相不佳,以打击孩子的“臭美”言行。

家长这样做可谓用心良苦,但这些做法无形中给了孩子不良暗示,那就是“你长得不讨人喜欢”。长相有缺憾,使人有自卑感。这种自卑感,压抑了自信心和上进心,甚至会影响孩子的一生。但是,有缺憾的人并不是一无所长、一事无成的,比如信中的这个孩子,首先作为学生她一直学习都比较好,这不就是该得到我们的肯定与表扬的吗?

林肯出身低微,年轻时所受的教育不多,而且长相极丑,走在街上别人都要多看他几眼。他不修边幅,衣服总是穿得不合身,说话也总是不得体。他也曾为此自卑过,他的母亲不仅没有因此嫌弃他,反而时常鼓励他。最终使他成为美国人民最尊敬、最爱戴的总统,为美国的统一、和平、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家长揭短是对孩子极大的不尊重

俗话说“打人不打脸,骂人不揭短”。不打脸是因为脸是人身体经常露着的地方,是人的门面,就是常说的“脸面”,人要脸树要皮嘛,打别人脸就是最不给人面子,就是对他人的最大不尊重。

我们都知道“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这个“他人”是指除却自身之外的所有人,当然包括你的亲人、朋友。所以,与你骨肉相连的孩子既是你的至亲,又是“他人”。

人人都有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都有自己的缺陷、弱点,也许是生理上的,也许是隐藏在内心深处不堪回首的经历,这些都是他们不愿提及的“疮疤”,是他们在极力隐藏和回避的问题。被击中痛处,对任何人来说,都不是什么愉快的事。对于他人身上的缺陷,万万不能用侮辱性的言语加以评论甚至攻击。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但就是不能吃“没有面子”的亏。无论是什么人,只要你触及了他极力隐藏的“伤疤”,他定会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反击。这样做的目的也无非是获求一种心理上的平衡。

如果经常揭孩子的短,一旦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达到极限,那也许就会疯狂地“反击”。这种“反击”有两种最常见的形式:一是就此消沉,二是暴力回击。任何一种方式都会令家长痛不欲生,可见,给孩子必要的尊重和肯定是化解危机的良策。

尊重孩子,首先我们要了解孩子的自尊需求。自尊,是指一个人自己尊重自己,不允许他人轻视,并希望自己在各项活动中取得一定成就的心理品质。从心理学上讲,自尊是一种极为尊贵的心理品质,期盼社会能尊重自己,是每个人的天性,是每个正常人的内在心理需要。

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其中,对尊重的需求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自尊心对孩子而言,是他们的精神支柱,是向善的基石。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要像对待玫瑰花上的露珠一样,对待孩子的自尊。

缺乏自尊的人,会自甘落后、不求上进,这种消极思想将影响学习和生活。

尊重人,是教育人的前提;只有从尊重人的角度出发,才能产生合理的教育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任何一个心智正常的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一个人只有受到尊重,才能发挥潜质,才可能有获得成功的可能。

然而,很多家长都和信中的这位家长一样,忽视了孩子的自尊需求。

当孩子屙到裤子里或尿湿了床时,他们会当着其他小朋友的面大声呵斥孩子;当孩子在学校考了较低的分数时,他们会向奶奶爷爷等其他亲属大肆“宣扬”;当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时,他们大动肝火、疾言厉色地训斥,甚至骂孩子是小偷;当孩子长得不如他们的意时,他们会肆意贬损、侮辱……

尊重孩子的人格,孩子才会愉快地接受你的帮助和教育。所以,日常生活中,家长在孩子面前的一言一行,都须经过大脑“过滤”,切莫在信口开河时无意间“揭”了孩子的“短”,使得孩子大失面子、大伤自尊,进而对他们的心理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家庭是孩子最安全的港湾,如果父母伤害了孩子的自尊,不但会使亲子关系出现隔阂,更糟糕的是,很容易使孩子出现过激行为。尤其是孩子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成人意识的增强,他们的自尊需求会更加强烈,忽视孩子的这种需求,您的家庭教育注定是失败的,孩子的人生更可能会错失幸福。

所以,在此我忠告家长朋友:即使您有天大的不幸,也不要将它转嫁到孩子身上,那样对孩子太不公平了。在某种程度上,孩子本身也是受害者,您再这样打击这颗弱小的心灵,不等于再一次伤害孩子吗?自私的宣泄,一时轻松,将会带来一生的遗憾!

同类推荐
  • 富养女孩全书

    富养女孩全书

    本书指导父母如何教导女孩懂得关爱他人、尊重他人,从而赢得他人的爱护和支持,在未来的人生路上左右逢源。
  • “穷”养的男孩有出息

    “穷”养的男孩有出息

    “穷”养,就是用传统粗放式教育手段塑造男孩的韧性、责任感和坚强意志。男孩将来要承担更多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理应从小穷着养。经过磨砺的男孩,才能远离骄娇二气,具备男子汉的品质,长大之后有所作为。“穷”养的男孩,步入社会后更容易适应环境、承受逆境,具备独立支配金钱的能力。望子成龙不能等,现在就应当“穷”养男孩,为儿子将来有出息打下基础。今天对男孩“狠心”,明天才能对男孩“放心”。
  •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小斯宾塞是作者赫伯特·斯宾塞的侄子,因为一次不幸,失去了父母,于是被作者收养。在家乡的小镇上,小斯宾塞的生活是幸福的,因为他接受的是名符其实的快乐教育。尽管小斯宾塞的天资并不聪颖,但在作者的教育下,他14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被剑桥大学破格录取,后来顺利取得博士学位,成为著名的植物学家。那么何为快乐教育?作者告诉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快乐的人,因此教育的方法或手段也应当是快乐的。而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少对孩子发布命令,要用积极的暗示令他们看见希望,让他们能够快乐成长。
  •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性格决定命运:论幼儿领导性格的培养

    教养方式影响性格,一个封闭型性格的幼儿,怎样使性格内向的幼儿转为自信,性格内向的孩子也是可爱的孩子,让性格内向的孩子活泼起来,培养孩子快乐的性格。
  • 成功文库-青少年成功需挖掘的10种潜能

    成功文库-青少年成功需挖掘的10种潜能

    《成功文库》描述本书以成功创业者有影响、有波折的创业故事为主体,锁定那些经历过挫折、失败仍自强不息走向成功的群体和个人,将他们顽强坚韧的人文精神和高贵动人的文化品格展示在所有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名探偵柯南:C:

    名探偵柯南:C:

    名探偵コナン原创集数看此书前务必看过柯南,无人物介绍第一次编写,有不谨慎请见谅不了解日本文化,完全按照中国习俗文化写,典型的Chineseコナン提醒:【】表示人物表情,【——珂柯】表示小编寄语,()表示人物心理描写或节选集
  • 玉堂留故

    玉堂留故

    年逾七十的陶斯甬,心事重重的从申城剧团离职,主动搬进了无人问津的养老院。好友寻来,再三劝说,他执意不肯搬走,只想着在这儿走到生命尽头。养老院里就是一个小社会,住满了形形色色的老人。新来的院长助理柳程程,给寂静的养老院带来了一线阳光。不爱社交的陶斯甬,在柳程程的帮助下,逐渐打开心结,开始接纳了周遭这些老伙计们。并且主动带领着老人们,组了一个唱戏的兴趣团,使得老人们在这里都重新焕发了第二春。柳程程大婚,老人们为其登台助兴。谁料,意外与是非接踵而至,养老院面临关闭的风险......
  • 三十不嫁又如何

    三十不嫁又如何

    二十五岁时,因为无法接受男人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何叶买了房子却没有如愿结婚!九年后,她带着领养来的孩子,衣食无忧依然没有嫁!二十一世纪了,三十不一定要嫁,也许四十也一样吧!没有男人,她依旧可以过得很好!“呃,我是说,我觉得和你一起很开心,所以,我们可以维持床伴的关系!”
  • 赤镜传说

    赤镜传说

    [花雨授权]走在大马路上也有人跑来认她做“妈咪”,想她堂堂一介女强人,既是快乐的单身美女一名,什么时候有这么大的儿子?原来如此……她原来也有这么丰沛的母爱,就近照顾的旨结果是人家的“爹地”爱上了她这个“妈咪”,
  • 致此青春

    致此青春

    一所私立高中(圣夜学院)一群少年少女成长的故事走进校园……
  • 霖铃灵泠

    霖铃灵泠

    三个高颜值,高智商,但身高不高的妹纸回国后在学校的日子
  • 剧情不是这么演的啊

    剧情不是这么演的啊

    “唉,又是这种老套路。”通宵看了一晚上的小说,感觉身体被掏空呜呜呜~顾澜怡生无可恋。看这种开挂小说简直是在侮辱我的悲催的一生(?_?)啊?天亮了……怎么小说中的都那么美好的,仿佛一切事情都可以被接纳权利,地位,金钱手到擒来。在现实活到现在还不如在书中开挂……睡上一会儿不要紧吧?最好从未存在过……==检测到空间扭曲_目标人物将与空间分离==系统将自动为您匹配合适角色……匹配中……匹配错误……匹配结果:顾阑台系统出错_信息将在之后传达——顾澜怡嗯?哦,可能因为太困了吧,做个梦都如此真实(?????)厉害!
  • 强者不怨

    强者不怨

    天道不仁,吾将吞天噬道,重整规则秩序!┏━━━━━━━━━━━━━━━━━┓┃强者从来不怨天尤人!而是努力做到!┃┃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我誓要走出一条前人没走过的道路!┃┃┃┗━━━━━━━━━━━━━━━━━┛寻常道路:练气期→筑基期→结丹期→元婴期→化神期主角道路:练气期→筑基期→【蕴种期】→【焕花期】→【证果期】---------------------------------
  • 娘子吃完要负责

    娘子吃完要负责

    大婚之前,她一直相信,他是一个温文尔雅如同谪仙一般的男子,只是当“送入洞房”的声音响起之后,一切都完全颠覆了!大婚当晚,他从谪仙化为恶魔,直接倒反了他在她心中的原有形象。强行扑倒吃干抹净之后,她带着未名的球离开。--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些事你现在不懂,就会一辈子吃亏

    有些事你现在不懂,就会一辈子吃亏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很早就事业有成,有人终其一生碌碌无为,差距就是有些事他懂你不懂。人生没有草稿,唯一能让你躲开成功路上的磕磕绊绊,避免失败打击的,就是吸取前人的成功经验,掌握必备的人生智慧。本书围绕生活、工作、修养、人脉、境遇、婚姻、幸福等人生的方方面面,阐述了行走于社会、打拼在职场的宝贵经验和智慧,涵盖了最经典的人生案例、最实用的处世技巧和最深刻的生存法则。年轻人若能很好地加以学习,有助于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找准前进的方向,少走弯路,顺利地迈向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