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23000000026

第26章 王传福:豪赌比亚迪(1)

比亚迪老板王传福一直给人的是一副从不服软、从不认输的“技术狂人”形象。然而在2011年9月9日召开的比亚迪临时股东大会上,王传福放下“面子”痛快地认输:“我错了”,“一步一步走来,整个过程犯了很多错误。”与暂时的调整之痛相比,比亚迪汽车的品牌含金量已成为其长期的痛。

2010年7月25日,央视《对话》栏目邀请尹同跃、王传福畅谈自主创新,节目一开始,尹同跃即展示了奇瑞取得的众多“中国第一”,王传福随后抛出了比亚迪取得的各项“世界第一”,在气势上压倒了尹同跃。但这只是表面风光,在奇瑞出口量占据国内车企近半壁江山之时,比亚迪的出口可以忽略不计。如何筹划未来,如何应对海外市场,是王传福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难题。

在《对话》节目结束后的片花中,同为安徽巢湖老乡的两位自主品牌领袖没有一丝哪怕是礼貌性的问候交流,只留给对方一个背影。

竞争的残酷、理念的不同可以让同行、同乡形同陌路,令人唏嘘。对于业界,对于大众,王传福似乎都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位于深圳坪山的比亚迪公司,看起来颇像一台机器,高效、精确地在设定的程序内快速运转,对程序以外的世界不感兴趣。

只有足够细心,才能发现它的“冷幽默”:办公大楼的铭牌上刻着“六角大楼”,不知是否隐含着对其“抄袭”指责的调侃?

虚晃一枪的电动车、坚定模仿不动摇的山寨之王、铁腕的冷血动物……是是非非评价背后,王传福有的时候显得唯我独尊,不以为然,但有的时候却又睚眦必报,分毫必辩。

2010年11月24日上午11:15,一身工装的王传福走入会议室,比预定时间晚了15分钟。这是他近两三年首度接受媒体到其总部专访。

没有寒暄,他直切主题:“我们平时对媒体不太开放。”

自做汽车以来,比亚迪招致诸多质疑,某种程度上正跟其过度封闭有关。他还乐于配合摄影师的要求,也没有拒绝请他钻进E6纯电动车拍照的要求。据媒体记者报道,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王传福不会得罪媒体,但也从不愿受媒体记者的摆布。

让王传福低头的事情肇始于2007年。王传福谈起自己的“汽车梦”时,放出豪言:2015年成为中国第一,2025年成为全球第一。

反讽的是,2010年,在经销商退网,下调汽车销量(由80万减至60万,最终实销只有52万),国土资源部通报违法用地,第三季度利润暴跌(同比下降99%),电动车市场化放缓等一系列冲击后,无论消费者,还是投资者,都开始看跌比亚迪。一时之间,将战线拉得过长的王传福面临资金链紧张的危急时刻,不得不开展各种公关动作。

这显然不符合王传福的一贯个性。

很大程度上,比亚迪是王传福的性格投射。

出身贫寒的王传福,父母相继去世的时候,他才刚上初中。

八个兄弟姐妹的生活坠入困境,王传福坚信“知识改变命运”,靠着哥哥的辍学养家,他考上了大学。

少年遭遇父母双亡的变故,让王过早体验到生命无常,他对命运有强烈的支配感,习惯“全产业链垂直整合”,也许恰是其性格使然。

王传福说:“在比亚迪,我说一不二,我们的企业只有一种声音,那就是我的声音。”

特立独行的个性

对很多人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但对于王传福来说,更多的是命运决定了其特立独行的性格,并直接影响到其企业的发展模式。

1966年2月15日,王传福出生在安徽无为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父亲是一名技艺出色的木匠,后来入了党,曾经担任大队书记的职务。他为人正直、坚韧刚强,乐于助人,在当地受人尊重,有号召力。王传福的母亲则是传统的贤妻良母,教育孩子要忠厚本分。受家庭氛围的影响,子女们也都继承了刚强正直的性格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王传福亦是如此,这在他以后的创业历程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王传福有五个姐姐、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加上父母,一家十口人就靠世代传下的木工手艺活为生,日子倒也过得平静安详。但是好景不长,在王传福13岁时,父亲因为长期的病痛折磨去世。家庭的经济情况开始每况愈下,王传福的五个姐姐先后出嫁,妹妹过寄给人,而哥哥王传方也从此退学开始工作赚钱养家。

日子的艰难不易,母亲和兄长的殷殷期盼,不断鞭策着王传福。在青少年时期,也许因为家庭的原因,他比同龄孩子显得稳重早熟,性格比较腼腆不大爱说话,也不愿意与他人过多交往。但是他比同龄的孩子更加知道用功读书,将全部的精力和时间用来学习。因为他明白,家庭的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他唯有以优异的成绩作为报答。所以在他的心里有一条信念,那就是“永远要比别人做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王传福不服输、不断超越自己的精神,奠定了他后来事业成功的基础。

屋漏偏逢连夜雨。两年后,在王传福即将初中毕业的时候,母亲又突然去世。命运给相依为命的兄弟俩以最沉重的打击。

哥哥坚持不让王传福退学,咬着牙支持着整个家。当王传福看到家庭的困难、哥哥的辛苦,心里有所动摇时,哥哥总说:“再苦再累,卖房也要读书,只有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他要求弟弟考上大学。

父母留给一对兄弟的全部财产就是四间茅草房,但是父母给他们留下的精神影响却让兄弟俩受益无穷,在潜意识里影响着他们的一生。深受打击的王传福,只能每日沉浸在学习中,以此忘掉痛苦孤独。生活的苦难也让王传福养成了坚强、独立、强势的性格。正像他后来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我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支配,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去管”。

王传福是不幸的,但他又是幸运的。他失去了父亲,却有一个好兄长继续呵护着他;当他再度失去慈爱的母亲时,上天又给了他一个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好嫂嫂。当母亲去世时,大嫂张菊秀踏入了这个遭遇不幸的家庭。她身上所具有的中国传统妇女的贤良淑德重新温暖了兄弟俩的心窝。王传福高中的三年是整个家庭最艰难的时期,新进门的大嫂没有享受过一个新娘的快乐,而是要为柴米油盐发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

王传福从高中起住校,每周末回家向嫂子取10元的生活费。

有一次,家里实在没有钱,而嫂子又不舍得他委屈自己,就在村子里挨家挨户的借钱,最后才筹到不到5元的散票子。而后来在王传福考上大学时,哥哥将结婚时所带的一块“上海牌”

手表和家里全部的新东西都送给了弟弟,并一路陪同他到长沙。

在王传福求学期间,哥哥也决定将自己的小生意搬到弟弟所在的城市,尽量能在生活上多照顾到他。王传方一直承担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直到王传福研究生毕业。长兄如父,哥哥不仅在生活上照顾弟弟,更教会他做人。勤俭节约、要有志气、尽量花自己的钱是哥哥常说的话。而兄弟俩在最困难的日子也没有到成家的姐姐家里过过一个春节。手足情深,兄弟间的浓浓情谊延续至今。今天已经名动天下的王传福和哥嫂家住门对门,在生活上互相照应。在事业上,兄嫂全力支持着王传福,掌管后勤部门,为比亚迪的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没有兄嫂的呵护,就没有今天的王传福。然而,命运的坎坷,让他尝尽人间冷暖,对社会产生普遍的不信任感,养成特立独行的性格。

一个事实是,王传福提供给哥哥姐姐们每月5万~10万元不等的生活费,在家乡修建祠堂,并将家门口的羊肠小道改建为平坦的水泥路。但他与母校、研究院的关系却不是很好,一度扬言凡是母校的学生一概不予录用,研究院曾经与之共事过的同事不愿提起他。

因此,王传福在业界的口碑并不好。一位知名咨询公司的高级合伙人毫不掩饰他对王传福的反感:“随着我对他(王传福)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不看好他。如果一个人的发迹建立在对其他企业的剽窃、对员工的压榨上,是走不远的。”“任何一个基业长青的企业,如果欠缺商业伦理的话,短期来看也许会带来一些经济利益,但长期下去,势必走不远。”该人士表示。

坊间还传闻,王传福不善于应酬,某次一位省长去比亚迪考察,陪同参观完工厂后,王传福转身对身边的副总说,你陪省长去吃饭吧。

公司某些方面也严苛到不近人情。2009年底,曾有媒体记者亲眼目睹来自各家汽车企业与大学的专家团队被中断访问、请出公司,只因有人在展厅拍照。

对于所有的评价,王传福的做法是,一概不予反驳。

不过,种种迹象又表明,王传福并不是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人。如果必要,他也很懂得“忽悠”。当他需要巴菲特这块金字招牌,或者呼吁政府高层关注新能源电动车时,也会成为一个讲故事的高手。——对于一个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行业来说,这种能力很有必要。

这就是王传福,一个深懂人情世故,却又常常做出出人意料事情的特立独行者。

而从后面我们所列举的事实可以看到,王传福是一个深谙舆论导向者。舆论更喜欢一个特例独行者,更喜欢有个性的英雄,而不是四平八稳的无能人。

“小米加步枪”

王传福出身贫寒,他成长的道路充满艰辛,但也磨炼了他的意志。他的那种韧劲,那种狂性,让一般的企业家难以望其项背。

进入大学后,出身贫寒的王传福埋头于学习之中,一心把专业课学好。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王传福想做科学家,肯钻研问题,因此他的学习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在本科时王传福就开始接触电池,这为他未来的事业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中国香港风险投资公司汇亚集团董事兼常务副总裁王干芝评价说:“王传福是我见到少有的非常专注的人,他大学学的是电池,研究生学电池,工作做得还是电池。”正是因为长期专注于电池领域,他才能做出成果。成功有时候靠的就是坚持。

1987年进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攻读硕士后,王传福即开始对电池的研究,1990年硕士毕业后,留在该院301室工作,两年后,年仅26岁的王传福被破格提拔为301室副主任。1993年,研究院在深圳成立比格电池有限公司,由于和王传福的研究领域密切相关,王传福被任命为公司总经理。

在有了一定的企业经营和电池生产的实际经验后,王传福发现,作为自己研究领域之一的电池面临着巨大的投资机会。

当时要花两三万元才能买到一部“大哥大”,而欲买者趋之若鹜。

不过,打一阵电话就没了电的烦恼,让所有机主都十分沮丧。

当时市场上,都是来自日本的进口电池,价格很贵,还要付进口税,交货周期也很长。能不能自己来做“大哥大”充电电池?

王传福没有考虑多久,便决定:做!

于是,王传福与表哥吕向阳创建了专门生产电池的“比亚迪”。从一间2000平方米的厂房开始,带着20多名员工开始生产可充电电池。

在外人看来,充电电池是“高科技”,国内许多企业都盲目花高价钱向国外买所谓的先进技术、新生产线,但在王传福看来,只是一只“纸老虎”。

可以说,在创业方面,没有多少资金购买先进设备的王传福从毛泽东那里学到很多东西,相信人多力量大。

在王传福这里,机器人的概念被他偷换成:“机器+人=机器人”。投资一条电池生产线,要几千万元,没钱怎么办?

自己造。王传福的“土办法”看上去很笨拙:自己动手制造生产设备,把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凡是生产线上,能够用人手代替机械手的地方,全部由人手代替。

没钱,难道还没有人?

由是,比亚迪创造出至今仍延续使用着的“制造秘诀”。

从最初的电池生产线到至今的汽车模具,王传福把人力资源开掘到了极致,二十名工程师怎么也能顶上一台机械手吧。在日本、欧美,工业化意味着大机器制造,尽量减少人工。经过比亚迪改造的“中国特色工业制造”,却是“人海战术”,或叫工程师制胜。

换用毛泽东的说法,这就是“小米加步枪”。

将投资巨大的全自动生产线拆解为以人工操作为主的流水线,靠自制的夹具和人手取代昂贵的自动化设备,这是比亚迪在电池领域迅速崛起原因之一。

“我们从不对核心技术感到害怕。别人有,我敢做,别人没有,我敢想。比亚迪每个单位遇到问题,我们都会说,你解决不了,不是因为没有能力,而是因为你缺少勇气。”比亚迪一位副总裁这样解释他们的企业哲学。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比亚迪制造模式”不但大幅降低了成本,而且将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工艺改进自始至终地融入了制造业的各个环节。他们发现,“半自动化人工”的准确率并不比全自动化低,而且避免了批量加工出错后的大规模召回难题,它可靠又灵活。

1995年下半年,王传福试着将比亚迪的产品送给台湾最大无绳电话制造商大霸试用。没想到的是,比亚迪产品优秀的品质,低廉的价格,引起了大霸浓厚的兴趣。当年底,大霸毫不犹豫将给三洋的订单转给了王传福。

1997年,比亚迪已经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角色,成长为一个年销售近1亿元的中型企业。3年来,比亚迪每年都能达到100%的增长率。

1997年,金融风暴席卷东南亚,全球电池产品价格暴跌20%到40%,日系厂商处于亏损边缘,但比亚迪的低成本优势越发显得游刃有余。飞利浦、松下、索尼甚至通用也先后向比亚迪发出了令人激动的大额采购订单。在镍镉电池市场,王传福只用了3年时间,便抢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份额,比亚迪成为镍镉电池当之无愧的老大。

在镍镉电池领域站稳脚跟之后,王传福紧接着抓住了第二次机会,开始研发蓄电池市场具有核心技术的产品镍氢电池和锂电池。

当时锂离子电池是日本人的天下,国内同行不相信比亚迪能搞成,据说王传福当时在业内受到了嘲笑,但他相信这是机会。最终,靠着“小米加步枪”和“人海战术”,王传福击败了日本的企业。

这种以人工取代自动化设备的模式,后来在比亚迪的各个产业群上不断地被复制、改进。同时,王传福还将这种经验进一步延伸到整个供应链体系,大到汽车模具小到汽车上的水箱,只要在王传福看来是劳动密集型的产品,比亚迪都会自己做,这也就是王传福所说的供应链“垂直整合”。

富比之争

王传福这个不按规则出牌的人,在代工企业的横冲直撞,终于惹恼了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大佬郭台铭。

郭台铭和王传福除了年龄相差16岁之外,展现在公众面前的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形象:一个霸气十足,一个儒雅低调。

看似人生迥异的郭台铭和王传福其实还有很多相似之处:

他们都出身贫寒,皆为白手起家,又都抓住机遇以技术创业取得成功,除了计算机代工、汽车制造外,比亚迪的业务架构和富士康近乎相同——如此多的相似性,并没有带来英雄惺惺相惜的喜乐会结局。相反,积怨由来已久。

同类推荐
  • 非常营销

    非常营销

    娃哈哈一年销售近60亿元,广告投放超过5亿元,产品覆盖几乎中国的每一个乡镇。从1994年起,它就是中国最大的饮料食品企业,2000年一年的销售总量是排在它后面的第二到第五大饮料食品企业之和。娃哈哈的营销模式,迄今是中国营销界一个十分诱人的谜。
  • 逆向物流管理

    逆向物流管理

    本书系统性、实用性强,体系编排新颖、严谨,语言精练,且每章均含有经典案例供阅读讨论。此外,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归纳国内外逆向物流管理的最新研究与实践成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注重区别于国内目前存在的逆向物流管理书籍的一般编排格式。本书可以作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物流从业人员的培训用书或自学参考书。
  • 每天知道点销售订单学

    每天知道点销售订单学

    《每天知道点销售订单学》涵盖了销售工作中的八个关键环节:拿单商战的单兵时代;找准庙门烧对香;踩在成功的点上;细节决定成败;从任何类型客户那里拿到订单;质疑的背后是肯定;绝技要在关键时刻必杀;服务无止境,订单还复来……具有十分优秀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 复制正能量员工:向惠普学职业化

    复制正能量员工:向惠普学职业化

    员工职业化是企业长青的基石,培养职业化员工就是积聚企业永续经营的正能量。本书充分借鉴惠普公司闻名全球的员工职业化培训体系,融入作者在惠普多年的工作心得,以及离开惠普后个人的创业实践、培训经验,形成了一套复制正能量员工的有效方法,帮助企业打造最受欢迎的员工。
  • 创意英雄谱(第一季)

    创意英雄谱(第一季)

    第1季收录12个创意样板。这些创意英雄,皆因创意构建出自己的商业版图。因为创意,李东田创造了国人扮美品牌东田造型;童之磊将中文在线打造成数字出版领跑者;嘻哈包袱铺“掌柜”高晓攀引领相声新潮流;“剪刀手”魏楠开拓出电影预告片新天地;实景演出因梅帅元大放异彩;千年古琴因斫琴家王鹏再现神韵。因为创意,郭弈承让大师巨作飞进百姓家;神“雕”侠侣瞿广慈、向京把雕塑做成商业;设计师郭培让儿时梦想成真;王云飞创作出《快乐东西》等国产动画力作;贾伟以“上上之道”锁定设计中国风;《三国杀》被杜彬、黄恺玩成时尚。
热门推荐
  • 龙帝大主宰

    龙帝大主宰

    天宠练就一身奇功,来到混沌界才知道自己远远不够。在不停得努力下……
  • 睥睨天下:愿得一心人

    睥睨天下:愿得一心人

    南宫殇月自小和姐姐相依为命,穿越到轩辕大陆后,本以为会一直待在这个小山村里,却莫名其妙的被邪王领会府。那日,便是缘分的开始,南宫殇月的人生轨道因为这一厘米的偏差,越走越偏。逃离他,却又落入了某个无良师傅的手里,三年后,映月腾空出世,医馆刚开张就麻烦事不断,她与冷羽墨再次重逢竟会是在这样情景里!至尊大陆上的神秘事渐渐浮出水面,南宫殇月的身世之谜也解开,但有摊上了个未婚夫?天!她的人生到底还有多少不确定?又一个三年,爱情的果实成熟了,却是童话里老巫婆用来杀害白雪公主的毒苹果。真相为什么会是这样?自己非要面对这样的事实吗?还有什么能比这更让人心碎?他以前对自己的甜言蜜语都是假的!她魂飞魄散,死于他手
  • 嗜血星辰

    嗜血星辰

    这人道不容我,我便屠尽这世人,这天道不容我,我便逆天改命,破碎这虚空。楚风作为一个杀手重生到了异界。那名少年曾经的委屈与辛酸,只有他能感受到。少年为何拥有灵根却无法进阶?迷离的身世,跌宕起伏的剧情。随着一系列的事件,牵扯出两个平行世界的一大谜题。待看主人公如何一一化解,造就成神之路。书友群69419533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鬼天子

    鬼天子

    穿越阴阳,掌控生死,主宰轮回......看一个人间的大活人,如何统治阴间亿万的鬼魂
  • 妳是我最好的相遇

    妳是我最好的相遇

    多年以后,我们长大成人,离开那个熟知的地方。那些在童年里摇曳着的风景,你以为他们已经远去,消逝在时光的缝隙里;可在蓦然回首的瞬间,它却如此熟悉,依然美好;在风景里的那个人,是我的整个青春。
  • 陆王子冰公主恋爱记

    陆王子冰公主恋爱记

    冰雪女王的转世冰岑,因为一场大战面被传送到地球,被一位妇人收养,在窦恒学园里的一次事故,而碰上了冷酷自恋的陆天远相遇,在这中间又跳出个萧涧,暗黑爪的突袭…………一切敬请期待!
  • 落尘故

    落尘故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长街春意浓,伊人不再归…姻缘恒古存,千里亦不断…红妆花轿内,泪湿美人面…
  • 願時光與你同在

    願時光與你同在

    你有喜歡過一個人嗎?你知道喜歡一個人的感受嗎?沒有的話,你有試過突然喜歡上一樣東西嗎?那種感覺就是看見就會很愉悅,心跳不已。有時想起了,就會忍不住偷笑。當聽到別人在討論的時候,就會細細聆聽。儘管那樣東西有多平凡,有多隨手可得,但在自己的眼光就是那麼獨一無二,與眾不同,就像會發光一樣。如果知道其他人也看中的時候,心就會很不舒服,覺得好像屬於自己的東西被人搶走了。
  • 重生之不朽毒贼

    重生之不朽毒贼

    一觉醒来发现自己重生到五年前,但他却不是唯一的重生者。面对一群与自己有着同样重生记忆的重生者们以及以重生者为目标的暗杀者,萧炎步步为营,在不暴露自己的前提下稳步前进,最终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