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630300000023

第23章 自由:认识另一个自己 (2)

有实验证明,64%的人都猜对了:忙碌组。问题是,为什么一开始允许自由选择的时候很多人不选择“忙碌”呢?

这是因为,人们自己不知道什么才能带给自己快乐。瞎忙活显得很愚蠢,所以需要给忙碌找个理由,希望自己的决定是出于理性,或者至少自己做的事情不是没有意义的,不是“蛋疼”而为。

“蛋疼”有理

在另一个实验上,奚恺元教授等人伪装成了珠宝鉴定专家,教参与者如何鉴定珠宝。在实验过程中,他们假装离开15分钟,请参与者帮他们拿一下手链。

他们告诉第一组参与者,在这15分钟里,可以把手链拆了,只要能串回原状就好。但没人愿意干这么蛋疼的事情,于是全都无聊地等待。第二组参与者则被告知,可以选择闲呆着,也可以选择把手链按照图样串成另一个样式(前期实验证明这两种样式对珠宝鉴定而言没有任何作用,是无用功)。“重新串个新样式?这事挺有意思。”于是第二组参与者大多不愿闲坐着了,而是撸起袖子开始干活。15分钟后,纷纷表示自己过得很愉快。

他们愉快,是因为串出了新的样式吗?不是。因为在另一个实验中,被要求必须把手链拆散再原样串好的参与者也都觉得挺高兴。可见忙碌才是心情好的真正原因。而为什么原先第一组明知道闲着无聊会让自己不高兴,却执意不肯忙碌起来,宁可无聊呢?因为他们没有合适的理由一一拆散重装算个什么理由,串个新样式好歹还是件值得一做的事情。

人类向往有意义的忙碌,这种向往根植于进化之中。因为在漫长的历史中,大多数时候人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只有那些懂得保存体力的才能生存下来,如果把能量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小事上面,一旦遇到危险,可能性命难保,所以忙碌意味着更大的生存机会。现在,人们早已解决温饱问题,但进化留下的基因依然倾向于让我们避免无效劳动。所以没有一个合适的理由,人是不会轻易行动的。

“蛋疼”是有意义的

希腊神话中,西西弗得罪了众神,宙斯惩罚他去把一块大石头推到山顶。然而这块石头一到山顶就会自动滚回山脚,西西弗不得不推了一次又一次,循环往复,永远没有出头之日,这让他的人生显得毫无意义。不过幸亏宙斯那时候没看果壳网’不然可能想到更变态的惩罚办法一一连石头者殳不给他推,就让他闲待着。

希波克拉底曰:游手好闲,罪恶之源。

因此,我们应该鼓励“蛋疼”行为,也就是那些为了减少无聊而做出的无意义行为。它比起“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革命事业中”显得更加实际,比起搞破坏显得对社会更有益。别看很少有人承认自己喜欢忙碌,但其实他们总是想尽办法打发时间,生怕自己闲着。而忙碌的人,就算再不情愿,也不得不承认忙碌给自己带来了一种充实的快感。

为什么高失业率很危险?为什么无业游民是隐患?不只是养家糊口的问题,更因为懒散的生活会让人们心情不好,降低幸福感。因此在20世纪经济大萧条时,美国政府才组织工人在人迹罕至的地方修路。为了避免旅客等待无聊,机场才特意把行李转盘设置得远一点,让旅客多走几步。这些看上去都是没做什么实质意义的事情,很“蛋疼”,但,还有什么比减少不高兴更有意义的呢?换一种方式,让你说话更有分量。

By0.618

经验说:别净整那些华而不实的没用的形式主义,做事情要注重内容。

实验说:可别小瞧了形式。当我们已经习惯了某种形式之后,大脑就开始偷懒了,通过形式判断内容。

同样的意思,为什么他说出来比你管用?同样的内容,为什么换一种表达方式就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同样的简历,为什么你没有得到面试的机会?因为,对于爱偷懒的大脑来说,形式常常大于内容。

排了半天队,忽然有一个人插队插到了你前面,你能答应吗?

怎么可能!我们要维护公共秩序,大声怒斥这个家伙。

除非……除非他有什么特殊原因。

你的确需要一个原因,但却并不太在乎原因的具体内容,更需要的是这样一个形式。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兰格(Langer)和同事们在1978年就对图书馆排队打印的学生们做了这么一个实验。一排学生在排队打印,你跑去对人家说:“我要打印5页文件,可以用下打印机么?”如果凭空这么说,通常有2/5的人都会拒绝这个要求。

但是,如果改成“我要打印5页文件,可以用下打印机吗?因为我赶时间。”被拒绝的可能就一下子下降到了6%。

“赶时间”这个理由看上去挺充分,但是真的是这个原因在起作用吗?兰格安排了第三种情况。

“我要打印5页文件,可以用下打印机吗?因为我有点东西要打印。”对,“因为我有点东西要打印”,说了跟没说一样,但这效果可大不一样。93%的人听到这个伪原因后都同意了。

在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上,人们经常是不过脑子的,大脑还要省出来干些更加重要的工作,所以不需要办那么多道手续,只要简单对一下暗号就可以直接批准。5页纸打印起来用不了多长时间,所以没关系,如果换成20页纸的话,人们似乎就不吃伪原因这一套了。

想让我答应一件事,你需要给我个原因,哪怕是伪原因;想让我相信你的观点,你就要让我觉得咱们是同类人。同样的一段话,有些人说出来你就更信服,另一些人说出来却会激发你的批判精神。密歇根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约瑟夫·卡萨里奥(JosephLesario)就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准备了一段同样的演讲词,找来同样一个演员录制两段不同的录像。一段配合更多手部动作和面部表情,热情洋溢。另一段则表现得成熟稳重。接着他们随机分配给参与者一段录像,请他们评价是否支持录像里的内容。他们发现在个性测试中,保守派偏向于支持看起来沉稳的录像,而激进派支持看起来热情洋溢的录像,尽管演讲者说的内容是一样的。

有时候你会发现,有些人跟你吵了半天后才明白其实你们说的根本就是两回事,或者其实两人观点是一样的,还吵了个面红耳赤,非常可笑。看看那些论坛里或者博客里的类似“脑残”“傻X”的评论吧,是不是有这么几个特点:他们可能连文章都没看完,或者根本没看,有的可能没理解或者误解了作者的意思。还有的评论抨击的是作者的态度而不是观点。他们学堂吉诃德大战风车呢?我们姑且认为这些人是发自肺腑地不同意楼主,而不是出于工作需要。那么,他们的理解能力为什么就这么“差”呢?就是因为我们常常在看内容之前就已经事先有了一个心理设定,划分出了敌友。

兰格教授在黄页上随机挑选了一些地址,给他们寄去一份简单的只有5道题的调查问卷。问卷只是个幌子,重点在问卷的导语,分为两种。一种只要求填写问卷,并给了个寄回的地址,而另一种则客客气气地说“您好……请……”这些礼貌用语看似假模假式,但是,问卷回收率的提高却是实实在在看得见的。

大脑为了让自己省事儿,就想出了这么一个以形式代替内容的偷懒法子。不知道的人还常常因为这个无关紧要的形式引起矛盾。了解的人却懂得利用了这一点,为自己的内容扫清障碍。自由让你不快乐。

By0.618

经验说:我还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吗?

实验说:你真的常常不知道什么才能带给自己快乐。

你知道怎样才能让自己快乐吗?你不知道,只是以为自己知道而已。你一个劲地朝着让自己不快乐的方向闷头奔去,以为快乐就在前方。

自由是个好东西,为了它,人们前赴后继、你追我赶地抛弃掉生命和爱情。可我们为什么要自由?因为它让我们更快乐吗?如果你这么想,那可要三思而行了,不然不但赔光了生命和爱情,还折上了幸福和快乐,那可就追悔莫及了。

别以为你是个例外,不信你来选择一下。假如你参加了果壳网招募“科学逃兵”的活动,成功推荐了一位科学青年,这时你就有机会获得果壳网送出的大奖。奖品有两个,价值相当——iPodtouch和机器人。前者是你一直计划要买的,后者看起来更拉风。在挑选礼物之前,你希望看到怎样的规定?是“5天之内可随意更换”,还是“一锤定音,不得更换”?

在类似的场景中,66%的人都希望可以得到更换的机会,以免自己改主意。这就是说,大多数人会选择这种看上去自由,但实际上不快乐的方式。

没错!“可改变”确实比“不可改变”更不快乐。

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丹·吉尔伯特(DanGilbert)和同事们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和摄影选修课的老师串通好,在期末给同学们留了一个作业:在学校里拍摄他们最喜欢的景物和人物,并从这些里面挑出6张最满意的照片上交。课堂上,又把每个人的6张小样发回去,再让大家从这6张照片中精选出2张最喜欢的练习冲洗技术。经过一轮轮筛选,每个学生都挑出了自己最满意的两张。6个小时的冲洗课结束后,大家长吁一口气,终于大功告成,得到了2张最满意的照片。可惜的是,这时他们却被告知,只能从2张照片中选1张带走,另1张留下来当作业上交。这太残忍了,辛辛苦苦又是挑又是洗的,该交哪一张呢?

丹·吉尔伯特设计了一个小花招,他随机将学生分成了两组,并告诉其中一组学生:4天之内随时都可以更换。如果改主意了,只要一个电话,上门更换,方便快捷。但第四天就要交到“上面”去了。他又告诉另一组学生,慎重选择,没有后悔药,因为当天晚上就要送到英国去了。

过了一段时间,丹·吉尔伯特派人上门探望这些学生,问问他们对照片是否还满意。

不能更换的同学都特别高兴,毫不犹豫地说:满意满意!这张就是最好的,不管挑多少轮,我都最喜欢这张。现在越看越喜欢。其他的送走就送走吧,这张留下就行。

能更换的同学长叹一口气,问道:你说我当时是不是应该换一张?如果我当时换了那一张该多好?

他们在那4天没干别的,净掰着花瓣琢磨:换,还是不换?换,还是不换?……换!算了吧……不换?不行……结果,4天期限到了,他们还是没拿定主意。现在直后悔。

更大的选择空间反而让人犹豫不决,不能死心塌地地喜欢上一个东西。可是谁又能意识到这一点呢?新学期又到了,又新来了一茬无知的大学生。这回,丹·吉尔伯特在摄影课的开学之初就先调查了一下同学们的意向:期末作品是两张照片,一张带走,一张留下。有两种方案,你愿意选择哪种?

66%的同学都选择了可以反悔但并不快乐的方案。那么,如果他们知道这样的选择会让他们不快乐,他们还会这么做吗?

商场里的衣服随便挑,但最喜欢的还是刚刚买回家试穿的那一刻。没有固定对象的时候,觉得别人这也不如A,那也不如B,要是约会放个屁,从此关系就没戏。但如果一旦结了婚,失去了选择的自由,放屁打呼吧唧嘴就全不成问题了,“他人挺好的”。

现在,你要自由,还是快乐?证人的沉默,无辜者的福音。

By赵紫凌

经验说:证人就该指认凶手,而不能说“不知道”来隐瞒实情。

实验说:提醒证人说“不知道”可以大大减少冤假错案。

证人就该指认凶手?这使得记忆模糊的证人不得不进行选择。如果增加一个“我不知道”选项,就可以大大减少冤假错案。所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我们都不是万能的!

“你仔细看好了,是一号?不是一号?……那五号呢,是不是他?”

这个时候,如果你是目击证人,一定不愿意作出最不受欢迎的回答:“对不起,我不知道。”

但是,如果有一天,睡眼蒙眬的你突然从床上被拽起来,随便套上几件衣服,带到一堵单向透明的玻璃墙后面,等待目击者的指认。此时,你是多么希望玻璃另一边的证人能为你说句公道话啊!

可是你知道什么样的指认方式最容易让无辜的你得到解救么?方法很简单,不是让证人更快地指认,而是在选项中增加一个“我不知道”。

澳大利亚弗林德大学心理学家内森·韦伯(NathanWeber)和英国普利茅斯大学的蒂莫西·珀费克特(TimothyJ.Perfect)提出:让目击证人在“是”(肯定选项)、“不是”(否定选项)、“不知道”(沉默选项)这三个选项里进行选择,将大大提高目击鉴定的准确性。

相比于目击证人只能说是或不是的二元选择,三元选择系统的缺点只有一个,那就是正确发现嫌疑犯的几率将稍微减小一点点,但它的优点却要大得多——能让错误指认(这将造成无辜者的冤案)和错误排除(这将造成嫌疑犯的逃脱)都大大缩小到了原先发生率的50%左右。而这两个效果恰恰符合最本源的司法精神——在不冤枉无辜的前提下,尽量增加罪犯被抓住的概率。

沉默靠什么来救赎无辜

同类推荐
  •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

    心理哲学作为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在我国才初露端倪,而本书因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涉足广泛的知识容量,成为国内第一部专论心理哲学的著作。全书客观地评价了中外近现代活跃在心理哲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学术观点;借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具有哲学意义的精神现象,诸如意识的层面与要素、智能的发生与发展、认识活动的微观机制、言语反映与表达等,作了系统的阐释;还就人类历史上争论数千年之久的所谓“神秘”的意识状态,如“做梦”、“催眠”、“灵感”、“意念”、“超感知觉”等,作了透彻的剖析。这对于现代人正确认识自身的精神现象,转变陈旧理念,将会有所助益。
  • 心理学课堂01——博弈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01——博弈心理学

    《心理学课堂》套书共5册,包括《消费心理学》、《博弈心理学》、《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价格心理学》、《销售心理学》,《心理学课堂》从多方面总结和归纳了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中的心理学,并配以生动的案例,增加了阅读趣味。阅读《心理学课堂》,可以使人们清醒的认识生活中所遇到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加以规避,从中得到人生智慧,使生活更加积极主动。
  • 心理学的陷阱

    心理学的陷阱

    生活中的人们常常习惯于用自己的行为模式来解释自己的行为后果,却忽视了行为模式背后的动因才是让他们走入陷阱中的主要驱动力。为了避免读者陷入抽象的理论思维束缚中,笔者通过采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故事,以及历史上经典的人物、故事剧情等生动地对每一种心理效应进行了通俗易懂的阐述。由故事引出效应,分析效应的背后动因和深陷效应中的人们的行为,并提出借鉴与规避的策略,这是本书的主旨所在。
  •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老年心理健康枕边书

    心理养生将成为新时代一项备受关注的健康新课题。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最佳的状态,从心理上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实践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康的保证,而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又是延年益寿的基础。因此,长寿靠养生,养身先养心,只有身心健康了,老年人才能尽享天寿之年,做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本书为心理把脉,解读老年人心理困惑;做心理保健,促进老年人身心健康;学心理养生,帮助老年人延年益寿。
  •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

    男人有男人的心绪,女人有女人的心思,男女心理千头万绪、幽微奇妙。两性的婚恋世界,交织着心理的磕磕绊绊,充满着心灵的冲突对抗。两性婚恋的过程,就是一个心理困惑不断滋生、心理矛盾不断激化的过程。能否顺利解决这些心理困惑和矛盾,将决定恋爱中的男女能否拥有美满幸福的婚姻。《去梯言—让你爱得明白的婚恋心理学》由心理学入手,从两性心理差异、两性交往心理、择偶心理、爱情心理、婚姻心理、家庭生活心理等方面系统解读婚恋中男女的心理问题和困惑。
热门推荐
  • 蓝星风云

    蓝星风云

    金麟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便化龙;九霄龙吟惊天变,风云际会浅水游。蓝星经过几千年的衰落,人类已没有了祖先当初的荣光,就连整个星球也几近走到了生命的心头。但是,一场天变,改变了蓝星和依靠蓝星而成长的动植物们的生命轨迹。这次天变,不管是人类还是动植物都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能力。秦昱,蓝星上生活着的几十亿人类中的一员,他也是这次天变所获得好处的人类之一。但是,在这次天变中获得好处的人或物,又有几个能够带领自己的族人踏上整个宇宙的种族的巅峰,再现当初他们祖先的荣光?
  • 那么认真喜欢你

    那么认真喜欢你

    爱与恨之间的距离,有时候真的很难分清楚。在许佳南满心期待地等着门当户对的陈绥宁求婚时,陈绥宁却转身娶了灰姑娘,办了一场异常盛大的婚礼。“许佳南,跟我的女人那么多,你凭什么以为我会帮你?”一次次,在她走投无路的时候,他这样羞辱她。更不堪的是,他用了种种屈辱的方式,将她推至绝境。“陈绥宁,为什么逼我越来越恨你……”爱一个人,会把自己低到尘埃里,那么,恨一个人呢?他曾经是她最亲密的爱人,如今是最亲密的敌人,最亲密的陌生人。有时,连陈绥宁也会迷惘,把她用那样极端的方式束缚在自己的身边,究竟是恨,是报复,还是他根本舍不得,舍不得放过她,舍不得让她离开。宁愿彼此折磨,纠缠深陷在地狱中,也还是要禁锢她。是不是唯有让她恨自己,才能让这段关系继续下去……
  • 奇术傲天

    奇术傲天

    痛失爹娘的凌风偶得奇术论和魔镜珠,他发誓要修炼成能将死人重生的回魂术。回魂术分为炼丹术,练气术,归元术。在修炼炼丹术中,凌风穿越到古月王国,通过修炼奇术论中的武功绝学,打败无数高手,已经修炼武尊段的斗武尊阶段,并且成功夺取了蓝灵石、红灵石和黄灵石。本以为可以直接穿越到虚灵王国,进一步修炼练气术,不料还需一颗圣灵珠,汲取其中灵气才算大功告成。为了寻找圣灵珠,凌风来到天竺王国,就在有圣灵珠有消息之时,不幸的是被水蟒给咬死,所有心血化为乌有。
  • 南薰路没有花

    南薰路没有花

    十八岁的风之舒,曾以为这辈子只能是一名护花使者,然后在南薰路种满风信子。可是,一切的一切都被花浔风打破。这是一段青春的故事,一段以爱为名的羁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行尘世

    逆行尘世

    这里的角逐仍旧是实力的争斗,在渴望巅峰之途,亦是为了争夺生存的权利。没有实力终究无法生存,活下去的道路注定艰辛,见识了黑暗之后,一个一统天下的心愿渐渐的在心中复活……
  •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

    《靠自己成功》是成功学之父奥里森·马登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国学大师林语堂推荐给青年们的一本励志经典。作者马登在该书中列举了很多经典案例,由细节入手,探讨了如何依靠自己取得成功。
  • 神秘影帝宠妻成婚

    神秘影帝宠妻成婚

    曾经她是坐拥亿万家产的豪门千金,如今使拥有千万粉丝家喻户晓的影后。曾经他是每天拼命打工赚钱的穷校草,如今是上亿身家的总裁及金榜影帝。“颜影后,不好啦,楼下聚集了10万粉丝,说今生非沈影帝不嫁,不然就守活寡。”“让她们守!”“颜影后,不好啦!有一个女粉丝在为沈影帝闹跳楼。”“让她跳!”“颜影后,不好啦!沈影帝在见面会的时候被女粉丝偷亲了。”“什么!这次老娘亲自去撕了他那张脸。”……
  • 穿书之我成了冲喜新娘

    穿书之我成了冲喜新娘

    季安是淮南王世子,文武双全,貌似潘安,遭人设计成了口不能言,目不能视,身不能动的“植物人”。而顾小宛只是现代的一个小白领,不知道是上辈子坏事做多了还是怎样,在一个雷雨夜里,华丽丽的被雷劈死了!等她再次醒来,就成了季安的冲喜新娘。
  • 完美人生体验系统

    完美人生体验系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生活中总有不如意的时候。体验完美人生是每个人都有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