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456400000001

第1章 前记

这一本小书里的,是从本年一月底起至五月中旬为止的寄给《申报》上的《自由谈》的杂感。

我到上海以后,日报是看的,却从来没有投过稿,也没有想到过,并且也没有注意过日报的文艺栏,所以也不知道《申报》在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自由谈》,《自由谈》里是怎样的文字。大约是去年的年底罢,偶然遇见郁达夫先生,他告诉我说,《自由谈》的编辑新换了黎烈文先生了,但他才从法国回来,人地生疏,怕一时集不起稿子,要我去投几回稿。我就漫应之曰:那是可以的。

对于达夫先生的嘱咐,我是常常“漫应之曰:那是可以的”的。直白的说罢,我一向很回避创造社里的人物。这也不只因为历来特别的攻击我,甚而至于施行人身攻击的缘故,大半倒在他们的一副“创造”脸。虽然他们之中,后来有的化为隐士,有的化为富翁,有的化为实践的革命者,有的也化为奸细,而在“创造”这一面大纛之下的时候,却总是神气十足,好像连出汗打嚏,也全是“创造”似的。我和达夫先生见面得最早,脸上也看不出那么一种创造气,所以相遇之际,就随便谈谈;对于文学的意见,我们恐怕是不能一致的罢,然而所谈的大抵是空话。但这样的就熟识了,我有时要求他写一篇文章,他一定如约寄来,则他希望我做一点东西,我当然应该漫应曰可以。但应而至于“漫”,我已经懒散得多了。

但从此我就看看《自由谈》,不过仍然没有投稿。不久,听到了一个传闻,说《自由谈》的编辑者为了忙于事务,连他夫人的临蓐也不暇照管,送在医院里,她独自死掉了。几天之后,我偶然在《自由谈》里看见一篇文章,其中说的是每日使婴儿看看遗照,给他知道曾有这样一个孕育了他的母亲。我立刻省悟了这就是黎烈文先生的作品,拿起笔,想做一篇反对的文章,因为我向来的意见,是以为倘有慈母,或是幸福,然若生而失母,却也并非完全的不幸,他也许倒成为更加勇猛,更无挂碍的男儿的。但是也没有竟做,改为给《自由谈》的投稿了,这就是这本书里的第一篇《崇实》;又因为我旧日的笔名有时不能通用,便改题了“何家干”,有时也用“干”或“丁萌”。

这些短评,有的由于个人的感触,有的则出于时事的刺戟,但意思都极平常,说话也往往很晦涩,我知道《自由谈》并非同人杂志,“自由”更当然不过是一句反话,我决不想在这上面去驰骋的。我之所以投稿,一是为了朋友的交情,一则在给寂寞者以呐喊,也还是由于自己的老脾气。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而后者尤与时宜不合。盖写类型者,于坏处,恰如病理学上的图,假如是疮疽,则这图便是一切某疮某疽的标本,或和某甲的疮有些相像,或和某乙的疽有点相同。而见者不察,以为所画的只是他某甲的疮,无端侮辱,于是就必欲制你画者的死命了。例如我先前的论叭儿狗,原也泛无实指,都是自觉其有叭儿性的人们自来承认的。这要制死命的方法,是不论文章的是非,而先问作者是那一个;也就是别的不管,只要向作者施行人身攻击了。自然,其中也并不全是含愤的病人,有的倒是代打不平的侠客。总之,这种战术,是陈源教授的“鲁迅即教育部佥事周树人”开其端,事隔十年,大家早经忘却了,这回是王平陵先生告发于前,周木斋先生揭露于后,都是做着关于作者本身的文章,或则牵连而至于左翼文学者。此外为我所看见的还有好几篇,也都附在我的本文之后,以见上海有些所谓文学家的笔战,是怎样的东西,和我的短评本身,有什么关系。但另有几篇,是因为我的感想由此而起,特地并存以便读者的参考的。

我的投稿,平均每月八九篇,但到五月初,竟接连的不能发表了,我想,这是因为其时讳言时事而我的文字却常不免涉及时事的缘故。这禁止的是官方检查员,还是报馆总编辑呢,我不知道,也无须知道。现在便将那些都归在这一本里,其实是我所指摘,现在都已由事实来证明的了,我那时不过说得略早几天而已。是为序。

一九三三年七月十九夜,于上海寓庐,鲁迅记。

同类推荐
  • 刘师培讲中国中古文学史

    刘师培讲中国中古文学史

    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学人辈出,学术名作纷纷涌现,此次结集百册经典出版,欲为复兴中华文化,助力全民阅读贡献力量。
  •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春满秦岭:往事记忆

    本书是作者取材日常生活中趣事与感悟写成的散文集。在《淘儿淘事》中写了自己的淘气儿子,看到给病重的祖母打吊针补营养、竟异想天开地给心爱的波斯猫扎针补营养,搞得猫一见他就躲到柜子底下不出来。《两只斑鸠》则是作者家的窗台上飞来了两只斑鸠,作者与妻子撒下一把麦子喂食,自后天天按时喂养就食,俨然成了家庭一成员,后来孵了小斑鸠又把小斑鸠也带来就食……作者在欢乐的同时也感到困惑,这样做到底是爱护,还是溺爱!《春满秦岭》文字洗炼,语言优美,是一部充满文化自信和正能量的作品。
  • 人生多滋味

    人生多滋味

    名家们透过青春、爱情、美食品味生活的万般滋味一睹作家们的恋爱日常为快。看文豪们是如何透过青春、恋爱、情伤、婚姻、衰老、美食等来体味人生的万般滋味。他们也有不安、怀疑、愧疚,及坚持与勇敢。文豪作家们的人生经验,让我们一窥人生旅途上,无论是绚烂还是平淡的幻化美景!
  • 遇见·最美的自己

    遇见·最美的自己

    也许我们来不及计划未来的旅行,却可以从此时此刻开始,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感受心灵的萌动,遇见那个最美的自己。女人的美丽不是只有一个蜡烛的灯笼,它是持久闪耀的恒星,时间的掸子轻轻扫去女人脸上的红颜,但会还给她一件永恒的化妆品,叫做气质。
  • 古诗鉴赏金典

    古诗鉴赏金典

    该书是根据新课标高中教科书、新课标高考大纲“古代诗文阅读”考点编着的。该书从读懂古诗的各种有关知识入手,细致讲解,深入浅出;紧扣考点的各类内容,以历年高考古诗鉴赏题为依据,总结出各种考查内容的答题方法和格式,可以使学生以简驭繁,以少总多。
热门推荐
  • 明月别枝惊风

    明月别枝惊风

    初遇,他踏月携清风而来,成为了她的家人。此后三百年的陪伴,他早已蛰伏在她心灵深处。时光静好,愿与君共度一生。世事难料,白云苍狗。她成为了天下共敌,人人得而诛之。历经磨难,她成为了三界之王,威震六界。幻魔祸世,生灵涂炭,苍生危难。六界联盟斩杀幻魔。当她的剑刺穿幻魔的胸膛时,幻魔温柔地说道:月儿,好好的活着!尘封的记忆,被解开封印。过往的事一幕幕浮现眼前,她恍然大悟。看着他魂飞魄散,她痛不欲生。望着天上的明月,一阵清风吹来。泪水无声滑落,她叹道:明月別枝惊风!明月何以惊风?你既给我半世温暖,我愿余生留离,换你来世安好。
  • 任性小姐的妖娆少爷2

    任性小姐的妖娆少爷2

    一不小心,自己的初吻丢了,还为此被一个帅气的富二代缠上,她的爱情会怎么样呢?
  • 红楼多娇

    红楼多娇

    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她们一家三口不做官不显富,倒是做了不少好事,所以命运之神才会特别眷顾。一场车祸,一个别样世界。酣梦醒来,老爸成了邢忠,老妈成了邢太太,女主呢?悲催的成了那个靠当衣服度日的邢岫烟。别人穿越,要么做林妹妹,要么做宝姐姐,最差也是个晴雯袭人之流吧,怎么到了她这儿,却是炮灰中的炮灰?好吧,既来之则安之,况且有亲爹有亲娘,半路上还捡了个身份不明的小包子,一家四口齐努力,不信炮灰没春天!简而言之,本文乃是......红楼炮灰一家携带包子强势逆袭!**********小荷的第二本红楼文,希望有所突破,希望大家继续支持小荷。没有看过《红楼夜话》的可以戳一下我,吼吼,另有将要完成作品《御朱门》等待大家爱抚
  • 鸳鸯琉璃盏

    鸳鸯琉璃盏

    鸳鸯国在最后的日子里唯一幸存的两盏琉璃盏。一盏在将军白夜手中,另一盏在叛贼萧腾手中,只有这两盏琉璃合并才能召唤出九重天的神灵。
  • 花小喵与胶囊

    花小喵与胶囊

    六岁那年,我在邻居家门口的盆栽里捡到了宝藏,是个只有手掌心大,玻璃透明胶囊。透明胶囊里是个精致漂亮带着皇冠的娃娃,还有一张写着‘对不起。’的纸条。是谁写的呐?为什么不敢当面给领居家的文文,花小喵开始做起了小侦探……
  • 我就是无敌大反派

    我就是无敌大反派

    刚穿越的柳凤歌,就遭遇了气运之子打脸退婚情节。柳凤歌表示自己很懵逼。还好自己出身古族,身份高贵。什么气运之子,通通踩在脚下。
  • 太荒魔帝决

    太荒魔帝决

    少年韩十三,天生废材,丹田爆裂,经脉全废,遭家族世人唾弃,辱骂,受尽白眼。同时韩十三又惨遭毒手,被人谋害,本以为会含恨而死,但天无绝人之路之路,一场奇遇彻底改变了韩十三的命运,且听我细细道来……
  • 好想你爱我

    好想你爱我

    艾暖爱了夏初年10年,可对夏初年来说,艾暖就像苍蝇,让他避而不及。§她把骨髓移植给了何语意,她把艾氏股权转让给了夏初年,做尽一切,她只想他也能爱上她。可换来的却还是夏初年对她的恨之入骨。艾暖从不在乎,没办法让他爱自己,至少恨也可以让他把她记在了心里……
  • 芙蓉离岸

    芙蓉离岸

    作品介绍:困倦,睡意叫人来的燥热。夏季,总是那么的粘腻/情侣们却没有来的那么疲倦,乐此不疲的玩耍着。
  • 不连续杀人事件

    不连续杀人事件

    第二届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获奖作品,江户川乱步、松本清张赞誉推荐;战后“本格派”坂口安吾唯一长篇侦探推理小说,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的不朽名作,日本超人气动漫《文豪野犬》原型人物,日本电影《不连续杀人事件》原著小说,与太宰治齐名的“无赖派”代表作家,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推崇备至的文学大师。《不连续杀人事件》是坂口安吾唯一的一篇长篇推理小说,颠覆常理的犯罪手法和内心博弈,破解八宗凶杀案背后的惊天诡计,是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的不朽名作。作者将故事发生的背景设定在1947年的夏季,在当时日本大财阀歌川多门的山间别墅,聚集着前来避暑的学者、诗人、作家、医生等20多人,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相互之间纠结着爱恨情仇,在收到恐吓信后,陆续发生了8宗凶杀案,歌川家灭亡。整个过程中,作者不使用推理小说常用的“不在场证明”和“不可能犯罪”的套路手法,明明是连续的连续作案,却让人看不出连续一贯的动机,以至无法预测下一个遇害者。而在这些凶杀案背后却有着惊天诡计。此推理小说在最初连载时,作者便每次在文末附上《致读者的挑战状》,表示谁要是猜出凶手就奉上自己的稿费,太宰治也参与竞猜凶手,可惜竞猜挑战失败。小说正式出版后,第二个月便获得第二届侦探作家俱乐部奖(后改称“推理作家协会奖”)的长篇奖,成为日本战后“本格派”推理小说的典范之作,在日本长畅超过半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