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
1958年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诺斯科特·帕金森出版了《帕金森定律》一书。在该书的开始部分,帕金森教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多不一定多办事,人少也不一定少办事:“时间有限,要完成任务就得多做工作。这个世人皆知的道理见诸于’‘忙人才挤得出时间’‘这句俗谚。由此,一位闲来无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上一整天的功夫。找明信片要一个钟头,寻眼镜又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做文章一个钟头零一刻钟,然后,送往邻街的邮筒去投邮究竟要不要带把雨伞出门,这一考虑又去掉了二十分钟。照这样,一个忙人在三分钟里可以办完的事,在另一个人却要一整天的犹豫和操劳,最后还不免累得七死八活。”
据此帕金森教授指出,在行政管理过程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逐渐增多,行政人员也会因此而变得臃肿不堪,从而出现人浮于事、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致使工作效率低下。
帕金森教授对这种现象作了精彩的阐述,他讲到一个不称职的官员,可能有三条出路:一是申请退职,把位子让给能干的人;二是让一位能干的人来协助自己工作;三是聘用两个水平比自己更低的人当助手。接下来,帕金森教授又作出了如下的分析:人们都不会选择走第一条路,因为那样做就等于告别了权力;第二条道路同样不能走,因为找个能干的人做助手无疑是给自己找了个竞争对手;所以人们只有选择走第三条路了,那就是找两个水平能力都不如自己的人来做助手。
走第三条路导致的结果,就是平庸的人做了助手分担了工作,这个人从此就有了一种安全感。而无能的助手们因为无能完不成工作,只能上行下效也给自己再找个平庸的助手。于是,原本一个人的工作就变成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工作。而这导致的结果就是行政机构臃肿不堪,人员庞杂,人浮于事,办事效率极其低下。
帕金森教授还用数字对自己的研究作了论证,他以英国海军人员的数目为例,据统计1914年皇家海军官兵共有14.6万人,而行政官员约为3249人,到了1928年,官兵人数减少到了10万人,但基地的行政官员不但没有降低反而增加到了4558人,增加了40%。这一统计结果对帕金森定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注解。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出现,又该如何避免这种局面的出现呢?帕金森教授指出,是人们对权力表现出来的危机感导致了这种局面的出现。至于如何解决,帕金森教授则幽默地给我们描述了这样一个情景:“在柳桉木圆桌的四周,围坐着几位年高德劭的先生。他们先让来者通报自己姓名。假如这人说:’‘我叫约翰·西摩。’‘一位老先生立即发问:’‘你和S省的男爵有什么关系吗?’‘青年人说:’‘先生,我和他没有关系。’‘另一位长者接口:’‘也许你和W市的主教是亲戚吧?’‘如果青年人还说:’‘不是的,先生。’‘第三位在失望之余问道:’‘那么你到底和什么人是亲属关系呢?’‘青年人答说:’‘我的父亲是C镇的鱼贩子。’‘这下子这场谈话就等于完蛋了。委员们相互递了个眼色,其中一位按了按电铃,另一位吩咐仆人:’‘把这家伙撵出去。’‘”可见,要想解决“帕金森定律”的症结,就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合理、公正平等的用人制度,无论是行政机关还是公司企业在选择人才时,都不要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要做到任用贤能。
对于个人而言,则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来适应工作的快节奏和高效率,同时也不要嫉贤妒能,要懂得向他人虚心求教,求得共同进步。这一点就是帕金森定律给青少年朋友的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