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624400000001

第1章 恶与创造

谈论“恶”的时候,开篇我们就说“恶与创造”,看上去像是下了一个很大的决心。不过,在思考现代的“孩子与恶”时,最初浮现在自己心头的还是这件事。现在日本的父母们非常热衷于孩子的教育,这本身不是坏事。但大家好像总是用心良苦地想制造“好孩子”、“乖孩子”,为了这个目的,不遗余力地要排除一切“恶”。以为只要根绝了“恶”,就万事大吉。基于这种过于单纯的想法,犯了多少过失还浑然不觉。这种过失的牺牲品,永远是孩子。我们这些临床心理师们,有比常人多得多的机会见到这样的孩子。

累积在心头的这种想法实在太强烈,无论如何想在书的开头好好谈谈这个问题。而且在思考这个问题时,我有过非常宝贵的体验。我曾经采访过很多现在活跃于日本各个不同领域的人们,他们都在做着极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采访他们,听他们讲一讲自己还是个孩子时的一些经历。

跟十位这样的人物接触下来,感觉最深刻的就是,贯穿这些谈话的主题正是“恶与创造”。

我们先从这儿开始谈起吧。

1.富有创造性的人们

拜见富有创造性的人,并没有一定的套路。千奇百怪的领域,完全恣意地选择。鹤见俊辅、田边圣子、谷川俊太郎、武满彻、竹宫惠子、井上厦、司修、日高敏隆、庄野英二、大庭美奈子,就是这类有名的人物。面对他们每一个人,做了长时间的采访,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孩提时代。这些内容连载在儿童文学杂志《飞翔的教室》上(1995年由讲谈社+α文库出版,参见《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心灵的原野风景》)。

谁都不是好孩子

第一个去见的是鹤见俊辅[1]。当时的情景现在还无法忘记,途中激动得全身要发抖,真让人感动。当然,事先对他的成就是有了解的,可一点也不知道他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父亲是有名的政治家,姐姐是一流的学者。出身在这样一个条件优厚的家庭,想当然地以为他是泡着蜜水长大的。带着这样的先入观念就去见他了。

谁知道,事实完全与预想背道而驰。母亲和儿子之间惨烈的战斗,简直可以用“一场决战接着又一场决战”来描述。被逼到尽头的鹤见少年选择了自杀这条路,吞下了致死量的溴米那(镇静安眠药)。“摇摇晃晃地走在涉谷的道玄坂上,被巡警抓住,狠狠地给了我一嘴巴。”中学生,放学成天泡在“咖啡店”不赶紧回家,被警察当做货真价实的“不良少年”了。这怎么能算是一个“好孩子”呢?

这些经历,不能简单地用“少年时期的凄惨记忆”这种词儿来形容。那简直就是彻底的“暗无天日”。可也正是因为这“暗无天日”,才成就了鹤见后来表现出的创造性的能量。

对鹤见的采访,好像给了系列采访一个预示。后边还会详细谈到,这些人物,哪一位都称不上是好孩子,没有一个人有着乖宝宝一样的孩提时代。要想简单地贴标签,逃学、偷窃、欺负人、撒谎、孤僻、反抗等等,简直可以做一本“坏孩子”的手册了。

有了这一摞子标签,是否有人就忍不住了:“这不就是典型的坏孩子吗?”可实际听听他们说的,会感到也不能就这么轻易下结论。说白了,这些人不管谁的经历都那么有意思。井上厦[2],不是一般的“坏孩子”,是个充满智慧的坏家伙,听他说说谁欺负谁、又怎么报复,忍不住能笑出来。甚至会想:小孩子的时候,欺负欺负人、打架闹点儿事,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我们就这些问题,好好地思考,可能正是这本书的目的。在这之前,想谈一下这些人的特点。

脱离学校教育

采访进行了一段时间,就到了第八位,当时京都大学的教授日高敏隆[3]先生。日高先生毕业于东京大学,后来成为京都大学理学部的教授。听他说,“学校,只去了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吧”。小学因为身体不好成天请假,中学因为战争被动员到工厂劳动,高中因为上学路上得花两个小时,几乎成天逃学。上了大学,爸爸又病倒了,大部分时间都在打工挣钱。

在这些采访中,我发现这些人好像都没有得到学校教育的多少恩惠。鹤见的情况前边已经提过,武满彻[4]也没受过大学教育。中学的时候刚好碰到战争,军训的成绩差得不得了,升学,想也不要想。不管怎么说,那么多为将来作曲所做的准备,全靠自学完成,真了不起。如果简单地归结为天才,也就没啥说的了。可有人给我们提示了这样的可能性以后,大家没准能从“学校教育万能”的束缚中稍微解放出来一点儿。

这些人,没有一个符合现代日本的父母们期待的“上一流大学,然后……”的模式。我挑选采访对象时,当然没有刻意把一流大学毕业的人剔除在外的想法。只是想采访一些特别有创造性的人,愿意非常自由地聊一聊,就得到了这样的结果。

庄野英二[5],如果想进普通的中学、高中,也就进了。可他专门选择了农业中学。这好像是他父亲的主意,但你肯定不会认为那大量充满着幽默的作品是学校教育的成果。

想想也不矛盾,“学校教育”是为了教会大家一般普遍应该知道的事情,这些就和有独创性的人们没有太大关联了。采访谷川俊太郎[6]时,有人问:“你是不是觉得没去上大学是件好事?”谷川回答:“话好像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到底,进了大学,能更有效地、广泛地吸取普遍的知识,也是好事啊。现实中日本的教育整齐划一,排除哪怕稍微有一点点异样的力量实在太过强大,搞得创造力很强的人在正规的学校里难以生存,这可能是我们所面对的麻烦事。

今后,日本的教育依然需要不断地努力去改革。无论如何,看看列举的例子,就能感觉到,根本无法单纯地说:进一流大学就好,不进一流大学就不好。

2.个性的显现

日本教育界,现在特别愿意强调如何发展个性。成为国际社会一员,日本人不能老是以整齐划一的形象出现,越来越多的人痛感到作为一个有个性的人与他人交往的重要性。这样,大家普遍认为从小学教育开始,就应该重视这一点。但是,话说白了,个性的显现,总归会在哪里发散出一点“恶”的气味儿,不是这样吗?

喜欢的事情

想要发挥个性,出发点,必定是这个人要热衷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作家大庭美奈子[7]喜欢读书,从孩提时代就成天埋头在书里。而且喜欢读的是大人的书,小学四五年级就开始读新潮社的《世界文学全集》。上女中时,正好是战时,禁止看西方的读物,就读原文的《源氏物语》、《落洼物语》等等。

说点题外话。当时西方爱情小说被归类为软弱无力的极端“恶”。还记得,我作为一个孩子,也觉得这种说法很不合理。而且,因为《源氏物语》是日本的,所以又允许人们看。仅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大人们设定的所谓“善恶的标准”,真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先不说这个了。问一问成天埋头读书的大庭美奈子小时候的交友情况如何?她很爽快地回答:“非常孤独啊。”要说,也真是必然会这样。

对这种情况,“热衷于教育”的老师们会怎么说呢?“读书是好事情,可是跟朋友交往也不能忽略啊”、“人不可以太孤僻啊”等等,肯定会这么循循善诱的。个性在这里就以“恶”的形式显现。幸亏,大庭的父母看着这样读书的女儿,并没有多说什么。

大庭这样的活法,放在现在可能就被称为“宅”。司修[8]那就是“电影宅男”,成天也不好好念书,就知道看电影。“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就是想去看,电影院只要一换片子就忍不住。这么忍不住,那肯定还是心里感觉到些什么吧。”司修这话很发人深思,很多连本人都“不知道怎么搞的”事情,还真不能断定它就毫无意义。

人们经常评价一个人很“阳光”或者总是“阴沉沉的”,看上去只是个客观的描述,其实骨子里总摆脱不了世俗的善恶判断。性格阳光又不“宅”的人,可能比较适合做一个娱乐明星,跟创造性的缘分没准儿就浅一些了。

不合群

到幼儿园去看看,肯定能看到那么一两个离群索居的孩子。大家都在外边玩,他一个人坐在教室里发呆。大家都进教室了,他又独自在外边玩沙子。这样的孩子,常常就会被看成是“坏孩子”,不合群。老师们总是爱花力气把这样孤零零的孩子赶回孩子群里。

可反过来看,我采访的这些个人,小的时候跟其他孩子合不来的占多数。当然还有像井上厦这样在孩子群里干坏事儿的,但也不能说只要不合群就好。谷川俊太郎,那真是好早的时代,成为现代“拒绝上学”的孩子们的先驱。那个年代就这样,肯定自身有某些方面根本就不适合呼吸学校的空气,跟不上大家统一行动的步伐。作为一般的倾向,创造,总是要跟别人不一样的。

谷川曾经因为“狂妄”,受到其他同学的欺负。其实,狂妄这个词根本不能用在这个人身上的。不过,日本人,对于那种不跟群体一起行动的人,经常喜欢用这个词儿来形容。所以可能有不少人少年或是青年时代都被人这么说过。这个话题还会在讨论“欺凌”的时候详细再谈,一般说来,在日本,有创造性的人比较容易遭人欺负。不仅是孩子,在大人的世界里也是同样的。

看美国,可能又过于强调了与别人不同的个性。即使在小学的课堂上,孩子们总想极力表现出跟别人不同的意见,老师们也积极地给孩子们加油鼓劲儿。在这种情况下,总是附和别人又变成了一种“恶”,逼得大家都努力去表现个性。

在日本,一个遭大家嫌弃的狂妄的人,到美国反倒可以得到好的评价;人人夸奖的天真纯朴的乖孩子,到了美国又被认为是没个性的。这类现象,可以作为“恶的文化差异”来好好研究一下。不管怎么说,在日本,总是把创造性看得跟“恶”差不多。

3.自立的契机

富有创造性的人,也是很自立的。有一种以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判断为基础稳固站立的能力。话虽这么说,孩子们总是在大人的监护下长大,作为走向自立的必不可少的步骤,首先迎来的是“反抗”。就像“第一反抗期”、“第二反抗期”这些词所表现的那样,不管什么人都有自己相应的自立过程,一般来说,都有跟年龄阶段相称的反抗期。只不过,创造性强的人反抗的程度也跟他人不同。而且,不限于反抗,“恶”也可以作为通向自立的一个契机。

反抗

像鹤见俊辅自己说的那样,父亲是一个人们期待着没准能成为首相的政治家,生在这样的家庭里,母亲就把作为长子的他当做“干部第二梯队”来培养。无论什么事情,都必须是绝对的优秀。“从来都是一声断喝:你是长子!简直被整得不成人样。怎么办怎么办?真是够呛,每天痛苦不堪。”

跟这样的母亲对抗,普通的小打小闹,一点没有用,最后只能诉诸于自杀这种极端的手段。“割手腕啦、吃安眠药啦、吞香烟啦,干过不少呢”,“现在到了涉谷的道玄坂,还能想起来,当时喝了溴米那,在那儿的咖啡店一条街上倒下睡着了。”真够惨烈的。“这个是对老妈的一种,怎么说呢,对抗吧。”

“动机是什么呢?现在回头想想,真是单纯。面对母亲,想在一个完全开放的世界里复仇。自我惩罚:我不是个好人,那我去死。我只能作为一个坏人存在于这个世界。可以说是生的原型吧。”

听了这些,就说鹤见的母亲是个坏妈妈,这样下结论也有些操之过急。鹤见自己很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对姐姐、弟弟来说,妈妈绝不是个坏妈妈。这种家庭关系啊、人的命运啊,真是不可思议。兄弟姐妹当中,有谁出头承当了“反抗”的角色,其他的孩子就用不着再做这种事了。家庭,有的时候就像这样作为一个整体,来承担起完整的命运。

即使看到鹤见家这样惨烈的母子对决,也不能说母亲或者儿子有哪一方一定是错的,只能说大家背负着这样的命运吧。不喜欢命运这个词的话,可以换一种说法,叫人生课题。看到鹤见后来的人生,可以说是浴火重生,当然,“对决”的对象已经超出了称为“母亲”的那个人。

回头再想想,话也可以这么说吧。鹤见俊辅少年时在与母亲的关系中的所作所为,在那个时间点,任何人都会给他贴上一个恶行的标签。在跟母亲对决时,对手就是“正确”。与“正确”对抗,孩子们采取的手段只能是“恶”,偷窃啊、对性的强烈兴趣啊、反抗性的恶作剧啊等等,只能这样。在经过了形形色色的恶行之后,自认为“是个坏人”的孩子究竟是如何把“恶”作为创造性的起爆剂,成就了今天的思想家鹤见俊辅呢?关于这一点,新藤谦的著述《我是恶人——少年鹤见俊辅》(东方出版,1994年)中有详细说明,发人深思。这里不再详述这一点,但作为一个曾经做过高中教师的人,不得不思考,在自己的学生中,如果有了这样的坏孩子,我是不是能恰当处理呢?不敢细想,再想冷汗要出来了。碰到这么坏的学生我不会觉得该考虑让他退学吧?“创造性”,真是一个令人恐怖的东西。

不上学

最近,不去学校的孩子渐渐多起来了。现在把这样的现象通称为“不上学”,以前也有叫“拒绝上学症”、“学校恐惧症”等等。这些说法中有一些对孩子们的误解,好像孩子们拼力挣扎着拒绝上学,或者以为孩子们认为学校是个令人恐怖的地方才会不肯去上学。不管是不去上学的理由,还是不肯上学时的状态,真是各种各样一言难尽。为避免产生进一步的误解,作为一般的名称,现在统称为“不上学”。

可是,看看我见到的日高敏隆,小学生的时候,活活就是一个“拒绝上学”的孩子。“学校,那真是令人讨厌的地方,坚决不去。”他本人这么说的,真就是字面意思的“拒绝上学”。为了说明他为什么会变成这样,还得介绍一下日高小学时的情况。当时,正是军阀力量渐渐渗透进入小学教育的时代,日高上的小学作为先进单位,每天晨礼的时候,校长挥着拳头在队列里走来走去。谁往边上看一眼,马上就挥拳把你打趴下;有谁累得受不了晕过去,立刻就被踢出队列。真恐怖。日高是一个病弱的孩子,怎么受得了这种军国主义教育。

而且,日高从小就喜欢昆虫。到了现在,可能也没人多说什么。那时候,一句“虫子能当饭吃?!”爸爸妈妈先就彻底否定了日高的爱好。讨厌学校,而且按当时的状况,身体不强壮的孩子,长大了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境遇,日高只能认真地考虑自杀了。

还算幸运啊,日高遇到一个很棒的班主任老师。他也不知怎么就发现了日高的自杀意图,找到家长,说:“孩子都已经在想死了,还是让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吧。”老师做日高父母的工作,让他们同意他学昆虫学。对日高,老师也跟他讲道理,告诉他即使对昆虫有兴趣,昆虫学一样需要其他学科的知识的,以此说服他去上学。这个老师还有一点伟大之处,能认清现实,知道日高不适合在自己就职的学校继续待下去,劝他转学。这样,日高才开始正常地上学了。这种状况下,班主任老师没想着只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帮助孩子,而是选择了让孩子转学这条路。能走这步棋,真是高明。这些我们省略不谈了,只来看看“拒绝上学”这件事是否正好成为日高“自立的契机”?

这时候的“拒绝上学”,可以说是一种对学校的反抗行为,也可以看作是对那个时代潮流的反抗。作为自立的反抗,不一定总是直接针对父母的。可以是针对缠绕着自己的环境、要把自己吞进去的什么东西。但比起针对父母的反抗,与时代潮流的对抗会更加艰难。还是少年的孩子,起身反抗却又几乎被压垮,被逼得只能想着去自杀。

在鹤见的事例中也能看到自杀的意图。非常剧烈的人格变容,象征性地用“死与再生”的过程来表现,可能是最合适不过的。人格急剧变化时,其背后一定有着形形色色的“死”的形式在起作用。当然,我们要极力防止自杀成为现实。如果少年鹤见或者少年日高自杀成功了,现在的日本就缺少了两个伟大的人物。在这个意义上,自杀,无疑是“恶”。可是我们一味地排除自杀的意义,也有些不太合适。正因为经历了自杀,有了要死的经历,才成就了两个少年日后超出常人的自立精神。

孩子们胆敢实践大人们认为的“恶行”,就是一种对大人的明确宣战。“我绝不会按照你们期待的那样活下去的”,想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成人以后如果有机会回想一下自己小时候,很多人会意识到,能够成为自立的契机的,总归在某种意义上跟“恶行”有扯不断的联系。这当然也是一种很危险的事情,搞得不好,会完全堕落到恶行的道路上去。不过,这个世界上,能完全排除危险成分并且很有意义的事情,好像不太多。

4.恶与想象

创造性,得靠着想象来支撑。没有想象力,也就不可能有创造性存在。当然,我们说的想象,也有程度的差别。随意的逃避性的想象,大概也只能跟人格的非常表层的部分发生关系,稍微动动脑筋,谁都做得到。能够引申到创造性的想象,是要跟自己的整体存在挂钩的。有时候,想象的功能会自行活动,其能量靠理性已经无法控制。

想象跟“恶”脱不了干系的情况很多。小时候,沉浸于“坏的空想”的人不在少数。跟性有关的事情、偷钱、暴力、偷懒……想象深入下去,就会牵扯出很多平常被压抑着的内容。

想偷东西

跟作家田边圣子[9]就“孩提时代”交谈过。她的父母性格温和、心地善良、处事很有原则,家里经济状况也很好。可以说她出身于一般意义上的“好家庭”,有着令人羡慕的童年时代。

这样,是不是就没有任何问题了呢?可是见面谈谈,听她首先说到自己小时候迷迷糊糊不知怎么老是迷路,再就是作为“少年时期的经历”,能回忆起的都是些坏事情。这里介绍一件给我留下很深印象的事情。

田边先生谈到了偷窃。“可以说是偷窃的冲动吧。还是上中学的时候,真让人伤脑筋。附近有家很大的旧书店,店员很少,不可能看得过来。真的,只要顺手一拿,肯定可以得手。想过好多遍,偷了吧,可最终还是没能下手。而且奇怪的是,老是在自己手头钱很宽裕的时候想干这事儿。”这种情况从小学六年级持续到中学二年级,为了抑制这种冲动,真没少费神。到底是怎么回事?“偏偏在有钱的时候”想去偷东西,那肯定不是经济上的问题啦。

后来,这种偷窃的冲动在某一个时刻,突然地消失了。接着,田边先生就开始“模仿”着写小说了。同学们读着觉得很有意思,也就促使她连续不断地写下去。听到这些,我自己在想,“偷窃的冲动”和“创作活动”一定在什么地方有着关联。

有关“偷窃”,后边还会详细讨论。田边先生的这种状况,应该说,在用创作的方式把自己内在的东西向外表达之前,有一种把外在的一切吸收到自己内部的强烈冲动。这种冲动,并没有活跃在意识的层面,只在个人存在的更深层面上蠢蠢欲动,并往往表现出“恶”的形式,以“偷窃的冲动”显现出来。而且想偷的是旧书,这一点也很有意思。田边想“盗取”的是自古以来的知识啊、故事啊以及讲述这些的手法等等吧。因为田边家严格的道德伦理观念,很幸运,这件事情并没有得以实施。不需要真的做出来,这件事情的意义,已经被田边吸收,最终以“创作”的形式流淌出来。

邪恶的创造者

在思考田边的偷窃和创作的关系时,想起了萧沆[10]的话:“一切善良都不可能创造,因为善良太缺乏想象力。”这真是句名言。

在考虑“恶”的问题时,如果以一种严厉的一神教式的态度来裁定善恶,我认为是有问题的。如果试试用多神教式的思维方式来思考,又会怎么样呢?这里专门说一神教式和多神教式,主要考虑到,有这种可能,个人信仰的是一神教,但日常对人生的思考却吸取了一些多神教方式的内容。锡拉丘斯大学神学部教授大卫·米勒就是这样一个信奉着一神教、又展开多神教式思考[11]的人。这里面介绍了被称为“巴尔干的帕斯卡”[12]的萧沆的思想。萧沆对明确区分善恶、排斥一切“恶”的一神教思考提出了逻辑性的批判。

刚才引用的萧沆的话出自《恶质造物主》,我们继续引用一段看看。

“难以相信天父、善良的神插手了‘创造’这样一桩丑事,确实让人无法相信。上帝,与创造没有任何瓜葛,创造的权限只属于那种堕落的(低格调的)神、那种随便干什么事都不带脸红的神。这还用举例说明吗?一切善良都不可能创造,因为善良太缺乏想象力。可再怎么说它上不得台面,创造一个世界总归还是不能缺少想象力的。”

不管什么样的事情,只要是创造,就需要想象力。而善良的事物因为缺乏想象力,对于创造来说,就是废物。所以,萧沆推论创造了这个世界的神必定是一个“恶质造物主”。有关宗教的部分略去不谈,这里说的“一切善良都不可能创造”跟本章中的很多例子在“恶与创造”方面真是相互呼应。

生在优越的家庭,一直当个“好孩子”,田边圣子大概就不会产出那么多优秀的作品。手边并不缺钱,与创造密切相关的心灵活动以“偷窃”这样一种恶的形式显现出来,我们万万不能忽视这个现象。而且,当时田边本人所处的状态连自己都摸不着头脑。

说这么多,并不是要无条件地赞扬“丑恶”。毫无疑问,“恶”带有非常强烈的破坏性,前边提到的少年鹤见和日高,如果真的自杀成功了,那就太令人惋惜了。

不幸中的万幸,日高有一个出色的班主任。鹤见的事情前边没有详细说,当时,他父亲认为把他和母亲(实际上是和日本这个母性社会)隔离开比较好,决定送他去美国读书。从这两个例子也可以看出来,要将“恶”扭转到正面,经常需要第三者的力量。通常,这会是一个扭转局势的关键因素。当然,很难下结论说一定需要第三者参与,像田边,谁也说不清楚情形为什么突然就变了。

看起来,“恶”真不是一个简单地能捕捉得到的东西。很棘手,既不能简单地说只要没有“恶”就万事大吉了,也不敢说“恶”越多越好。它经常表现出难以预料的两面性和相悖性。所以,我们先从“恶与创造”入手,接下来,应该从头考虑的是,“恶”究竟是什么?

同类推荐
  • 孝经(国学大书院)

    孝经(国学大书院)

    《孝经》一书,共计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孝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不仅有它的文学和文化价值,而且具备了宣扬孝道、净化心灵的精神和社会价值。今人看《孝经》一书,要与时俱进,辩证看待文中的内容。此外,本书还收录了《二十四孝》故事,辑录古代所传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
  • 管孩子不如懂孩子:心理咨询师的育儿笔记

    管孩子不如懂孩子:心理咨询师的育儿笔记

    徐徐老师继《我减掉了五十斤:心理咨询师亲身实践的心理减肥法》之后,第两本分享式女性成长著作。围绕亲子关系主题,用清晰的条理、生动的表述,剖析了自己在亲子关系、家庭教育方面的亲身经历和个人感悟——如何重新审视家长与孩子的定位关系;如何通过自我管理、自我疗愈,与孩子建立起正确有益的教养和互动模式;如何理解孩子,用切实有效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爱和支持,并学会接受爱和付出爱;如何经营健康的亲子关系,让父母和孩子相互滋养、共同成长,成为最好的自己,享受美好的人生。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动怒、不唠叨,教出自律好孩子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动怒、不唠叨,教出自律好孩子

    自律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解决人生问题的首要方案。美国家长协会鼎力推荐的家教课程,让父母轻轻松松学会正确爱孩子的方法,帮助孩子获得自律的习惯,最终适应社会。
  • 蒙台梭利育儿经

    蒙台梭利育儿经

    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影响深远,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优秀教育方法,逐渐成为全球普及推广的教育理念和系统教育方法,对中国的传统教育观念而言尤其具有颠覆性和启发性,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国父母。
  • 杰出孩子要养成的人性优点

    杰出孩子要养成的人性优点

    常言道: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尽管孩子还小,但是,童年的生活和性格品质的养成,会对孩子的一生都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作用。因而,不管是父母教养年幼的孩子,还是孩子随着不断地成长已经拥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于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也有了一定的见解,都应该以培养孩子优秀的品质作为首要的任务。
热门推荐
  • 狂想2120之我不是暖男

    狂想2120之我不是暖男

    2120年,一个年轻小伙子的多彩人生经历,做过小说写手,摆过摊,创作过视频,培养过明星……一路上走来,他曾低落难堪,也曾春风得意;他曾灰心放弃,也曾努力追求;他曾迷茫失落,也曾奋起拼搏……一个普通青年的成长琐事。
  • 女团选秀第一霸

    女团选秀第一霸

    毛甜甜人如其名,长相甜美可爱小天使,以其治愈max的笑容征服各路网友。网友A:今天亏了一百万,很绝望,但看到小姐姐的笑突然觉得我还能继续亏个一千万。网友B:妈妈我看到天使啦!!网友C:我又想恋爱了!!——来自被渣男骗色骗财的女网友。网友D:【捂住心脏】啊我死了!【鲤鱼打挺】啊我活了!秦屿面冷心黑大灰狼,担任节目导演,看到毛甜甜的第一眼,他颇为厌倦地皱眉,垂眼轻描淡写地说出他的评价:做作但有看点。再后来,秦屿抱着毛甜甜,垂下头,眉眼温和,双眼含情,看着怀里的气呼呼的她,低声哄道:“我最喜欢你作起来的样子。”阴暗抑郁大灰狼X白切黑治愈小天使
  • 最美的事遇见你

    最美的事遇见你

    “你想活下去么?”想!“不论付出什么代价?”“对”依思患有先天心脏病,在父母小心翼翼的照顾下长大。即使有了健康的妹妹爸爸妈妈也是更加疼爱他。依思18岁的生日愿望是在抢救台上许下的。耳边的声音他甚至分不清是幻想还是真实,当他再睁开双眼发现自己在一个不知没名的空间里时,他才知道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 道梦学院

    道梦学院

    混沌的深处,诞生了一所学院,九天十地,万千世界,皆有道梦学院的学生。【能量十到五十,等于武者,能量五十一到一百,等于武师,能量一百零一到二百,等于武宗,能量二百零一到五百,等于武王,能量五百零一到九百九十九,等于武皇。】
  • 余生诚不欺我

    余生诚不欺我

    程安安在经历了高中苦读之后终于在考砸了了的情况下不情不愿的选择了离家最近的一所学校“没事没事,人生嘛就是这样谁也不知道际遇就在什么时候了,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安安心想——————踏上这座校园的那一瞬间起程安安的人生就和苏昱扯上了关系 —————— 安安一直觉的人生在于欣赏,好看的帅哥美女谁不爱呢。苏昱看着操场上那些联系的体育生,再看一眼安安不安分的小眼神。伸手一把把安安的脖子夹子自己的腰上“啊!苏昱,你有病啊你,这么多人呢,卧槽人都看我呢。”直到走过了操场才放开安安,气的安安站起来连他看都不看就走,苏昱在后面小跑着追上去。晚上苏昱打开手机下载keep搜索“腹肌”…… ———————表面乖乖女熟了二百五骚话满篇臭屁小女主 表面话少安静但是对女主温柔细心的男主————————大家多多支持,尽量一天一更,最晚两天一更,不会很长,小甜文小爽文。
  • 鬼修士

    鬼修士

    重生之后就是鬼,利用特殊魂体,修炼成为仙。
  • 混沌苍生传

    混沌苍生传

    蚩尤已逝,轩辕当道;混沌初开,造化万物;生死阴阳,沧海洪荒;问鼎九州,破虚成仙!医药世家少主携神玉,穿越到九州大陆变身为小道士,从小小药童开始,炼丹、修道、寻仙,在弱肉强食的世界展开一段传奇的命运之旅。佛、道、儒、魔、神,海、灵、人、鬼、妖,九州大陆万载的平衡下,隐藏着怎样一股暗流?九幅神秘的仕女图,又蕴含着怎样的命运纠葛?在通往大道巅峰的路途中,又有哪些磨难需要经历面对?且看混沌苍生之中,谁能主宰沉浮。
  • 穿越种田:甜宠城主俏王妃

    穿越种田:甜宠城主俏王妃

    穿越?农场?弟弟?城主?!!!叶萱一觉醒来觉得大抵是自己今日出门的姿势不对,不然为何整个世界都变了画风!异世架空的朝代,各州自治的规矩,叶萱拉起自家缩水的弟弟,种田、修路、办厂,一路载歌载舞带领城民奔向小康。“姐,门外有个王爷来求亲!”“谁眼睛不好,看上你了?”“姐...”“本王看上的是他姐。”“老弟,你姐是谁?”拖走,成亲洞房。“叶萱,惹上了可就逃不掉了。”嘤,她只想抱个大腿,大腿略粗,惹不得,溜了溜了。类种田文,女主穿越自带空间农场,文中朝代具是架空虚构,金手指略粗,感情线不纠结,无虐温馨。又名《恋恋城春萱草深》、《我竟成了一城之主》
  • 重写故事的人生实验

    重写故事的人生实验

    脑洞文,纯娱乐,如果你小时候像我一样喜欢看哆啦A梦,相信你也会喜欢这个脑洞小说
  • 当枫吹起小小的我

    当枫吹起小小的我

    一个是因死亡案件在记忆中缭绕不去的青梅竹马,一个是温暖青春的美好阳光,沦陷与救赎,女主又会在情感的冲撞中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