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886800000014

第14章 怎样见自性

(第三次中日哲学与科学研讨会论文,1992年3月)

什么是自性,怎样见自性,为会么要研究见自性,这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根本问题。古代很多先哲终生不懈地修持,内省功夫很深,终于认识到自己固有性灵;以后有些哲人认真研究过这一问题,建立了一系列理论。近代科学诞生,把人的意识与性灵从自然科学中分离出来,着重发展了物质文明。到了今天,很多事实证明:对于某些物理现象的研究不能离开意识作用。因此,诺贝尔物理学家E。Wigner在他的《身心问题》(Remarks on the Mind-Body Question)一书中指出:物理学家说到的科学,只是所谓的自然科学,不涉及到心灵,显然是不完整的;我们应该在心灵问题与自然科学之间建立一座桥梁。当初把人体与心灵分开是不适当的,我们应该把“认识”扩充到心灵在内的整个宇宙中去;不考虑意识状态与心灵问题,要真正认识微观世界与整个宇宙是不可能的,因为意识状态毕竟是一个终极实体(ultimate reality)。所以,近十年来,有些物理学家借用量子场论探索:意识场对外界事物如何认识;对所接收的信息又如何加工而产生各种思维活动。所有这些问题涉及到人类自性,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我们的自性呢?显然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大问题。

(一)什么是自性

简单说来,自性就是人脑在漫长进化过程中产生而潜存的灵明觉悟之性。人的自性具有灵觉,所以人被称为万物之灵。但是人的自性通常又被物欲、杂念、意识等活动所覆盖;只有当意识活动被转化成大智之后,自性才会呈现出来。古人所谓“万缘歇尽非除遣,一性圆明本自然”。

历代很多哲人,通过长期修持,直觉地体验到自性的存在,因 此提出以下论点。

从空间方面来说,自性灵明洞彻。所谓灵明就是自己能观察事物,照见本源;所谓洞彻就是对于有碍、无碍诸物都能认识清楚。这种状态,古人称为心光,与从物质发出的各种光波截然不同。物质辐射之光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照见或透视有关物体,但是它们自己没有灵觉,必须由人的视觉、灵性或人造的仪器来识别。人的自性心光既能照物,又能照己,故呈现灵觉,称为性灵。

从时间方面来说,自性湛寂常恒。所谓湛寂是指此性莹净无瑕,寂然不动;不与染法相应,不与诸尘合流。所谓常恒是指此性推之无始,引之无终;非前际生,非后际灭;只是当下一念,不起波动。反之,日月星辰,山河大地,生命机体都在相互作用,不离干扰;因而流转不息,变化无常。

从物性方面来说,自性非浊非清。所谓非浊是指此性不具色相,飞尘无由粘染;超越时空,微物不能波及。所谓非清是指此性无限光明,满足一切功德;不舍一尘,不离万法。

从运动方面来说,自性无背无向。所谓无背,是指此性不背离宇宙万有;所谓无向,是指此性不趋向任何外物。尽管宇宙万事万物来来往往,此性对之无有背向,故超越运动。

根据以上四方面的讨论,自性可以看成是一种不居万法却又不舍万法的真空灵觉状态。今天有些物理学家把意识看成是一种特殊的量子场(specific quantum field),称为意识场(field of consciousness);这个场的基态(ground state)可以比作自性。基态意味真空自振态,是最小的能量态;对于自性来说,则可视为潜在的真空映照态。实际上要真正认识自性,必须自修自悟。

(二)怎样见自性

人脑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从无到有,世世代代遗传,经过变异,逐渐形成意识结构系统。当此结构形成一部分时,脑细胞系统中的真空态,可能就有所映照。当意识结构系统全部形成时,整个脑神经系统中的真空态皆有所映照。从而意识结构与真空映照的全息,可能随着基因遗传下来而被保留下来。以后各种意识活动反叠加,又掩盖了自性真空的映照功能。

上面借用比量方法,设想了自性潜在而又被覆盖的原因,以便讨论怎样见到自性。古代修证者的体会是“见于心性”,因为心性易发。所以本文着重从原则上讨论“密宗修身见性”与“禅宗明心见性”。

密宗指出:浊气堵塞中脉,多言影响心气,杂念遮掩明点。中脉、心气与明点都关系到人的自性。人人体验到:意识活动是生灭无常,前念刚灭,后念即生;不断地从一个状态变到另一个状态。密宗文献指出:念生与念灭之间是一个真空零点;尽管这个零点瞬间即逝,但仍是一个实体,这就涉及到自性明点。如果经常把握这个零点,不断用功,逐渐放大,结果会自感“心光朗耀”,意味自性呈现。然而一开始要把握这个零点是很困难的;因此,密宗又指出:当身体在行、住、坐、卧之时,不忘心轮;心轮可以看作是中脉的零点。由于先,后天的种种干扰,常人的中脉不通。如果能经常不亡心轮,以一念代万念,久之这个零点逐渐放大,扩至脐轮、密轮、喉轮、顶轮,结果中脉畅通,从而左右两脉亦通。在修中脉与明点的同时,也要修气。有些言语、声音的振动波,都会影响左中右三脉的畅通;特别是容易滞止心气在中脉里的主导作用。为此,密宗教人应该减少不必要思量、语言及行为,才有助于明点的呈现。这种方法虽然简便,但在日常生活中能坚持下来,却不容易。

关于明心见性的方法,当推六祖《坛经》的坐禅之法与参究之功。原则是识自本心,不离一念;精神内守,心不外驰。达磨东来面壁九年,心不外用,为后人建立规范,就是这点。永嘉禅师行住坐卧,不离此心,朝夕如斯,一宿而觉。赵州禅师除粥饭二时外,四十年不杂用心,结果大悟。总之,坐禅必须一心不二,参究在于返本还元;直到情识俱尽,知见不生,功德圆满,自然开悟。这里的情识俱尽,知见不生,并非避开外界是非善恶,而闭门入定,执著守心;而是对外界一切现象,锻炼到心不起念。若见到诸境,内心不动,则为真定,就容易见性。

(三)为什么要研究见性

从人类文化的本源来分析,不能离开对见性的研究。大乘起信论认为:自性体大,宇宙万有,形形色色,包括生命与意识在内,都离不开此真空平等之性;自性相大,具足无量无边隐序功德,不显形相;自性用大,能生出一切智慧,既能认识自己又能认识外部世界。人类文化发展到今天,无论那个民族,都有各种各样的问题。然而人类人文化毕竟同源,因为人种同源,所以应该研究人类的本来平等性,功德无量性,以及大智无边性;从而开展生命与宇宙的统一研究,自性与自然的统一研究。

从生命科学发展来分析,不能离开对见性的研究。人是我们宇宙的主人,人的本来面目是自性,覆盖自性的是各种干扰。然而人脑为什么会产生千差万别的念头,意识为什么老是从一个状态跳到另一个状态,心灵上的浮尘相为什么总是不停地闪现。这一系列问题单靠今天的科学仪器控制是很难解决的。根据古代修证者的经验,人脑能逐渐调节自己的意识场达到真空状态,让自性智光显露,像一面镜子,能悟到有关现象的本源。这些问题应该说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中心内容,因此从比量研究自性灵明的机理是非常必要的。

从自然科学发展来分析,不能离开对自性的研究。《大乘起信论》说:“自性离诸名相,毕竟平等,不可破坏。”这就指出:自性是一个平等实体,人类应该认识它、把握它、运用它。事实证明:科学的发展,分工固然重要,统一也不能忽视。所以,近几年来,有远见的科学家提出了意识场与物理场的统一,生物学与物理学的统一,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统一。此外,自然科学发展到今天,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有很多问题,仍然不能解决。例如微观世界的测不准问题,宇宙的真正起源问题,最小粒子的结构问题,真空零点的能量问题等等。如果开发人脑的大智,让它直接去认识这些问题,可能会有很大的帮助。看来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脑大智的研究,以及科学方法的采用与人脑悟性的应用,都应互补进行。

从人类社会问题来分析,不能离开对自性的研究。在过去几个世纪内,西方物质文明的发展是必要的,但由于人文生态学的研究未能及时跟上日程,以致环境被污染,伦理被忽视,从而人类社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很多有远见的科学家认为,21世纪应该研究与生命直接有关的问题,如智能与伦理,基因与生态等等。这些问题的深入研究在于探测人类的自性,以及生命的起源与意识的演化。人类社会自发展以来,自私性影响了平等性,物欲覆盖了性灵。因此,重新认识这些问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正向发展,肯定是有益的。

(四)从载道之文体会自性

中国古代之文在于载道,而自性与大道相通,故此处提出从载道之文来体会人类自性。中国很多先哲曾说:“人肖天地之貌,怀五常之性。”例如《易经系辞》下卷指出:

乾为首,坤为腹,离为月,坎为耳;

兑为口,艮为手,震为足,巽为股。

乾坤指天地,艮兑表山川,震巽为雷风,坎离是水火。由此可知:人肖天地之貌,说明人与天地各是大道之一物。系辞下卷又说: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

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画而成卦。

这里的仁义隐含了礼智信,合而为五常之性,是人类自性的基础。

中国先哲认为载道之文与天地并存,如“日月照明,以丽天文之象;山川焕彩,以绣地理之形”。载道之文,首推《易经》:羲皇画其卦,周公演其文;其中文王悟出乾坤之道,孔子赞仰两仪之功;其实在于写天地之光辉,开生民之灵智。所谓“观天文,以知变;察人文,以成化”。这也就是以天道为心,揭示人类自性。从自然进化的观点来看:变者,化之渐;化者,变之成。天体运行,各守其道;位置渐变,秩序井然;到时一周,轨道圆成。人类为了开显自性,也应学习天体运行之道,逐渐转变情识波动,到时豁然开悟,可以收到成化之效。

中国古籍记载:《易经》八卦来自河图五行;《书经》九畴源于洛书九宫;《诗经》言志,导达心灵;《礼记》明伦,天下归仁;《春秋》则寓褒贬,以别善恶。显然五经象征五常:经者,恒久之道,其义为常;人居五行时空之中,秉五常以为性,率五脏而立命。故读经则知常,知常即为明;不知常,妄作,凶。这就是老子归根复命的至道,也涉及到返回自性的原理。

然而大道无边,不可名状;自性隐微,很难阐明。故孔子称“老子之道,其犹龙乎;迎之不见首,随之不见其后”。龙为隐物,象征阳气潜藏,故易经以龙表示乾道,所谓“潜龙勿用”,意义深远。吾人若能敬德修业,精诚不懈,到时潜阳亦可自显,例如“飞龙在天”就是一种隐喻。至此“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这也是对见性的一种写照;是以道虽无名,但隐喻自性。

此外古人为了撰写载道之文,自心必须精义入微以体道心,故有《文心雕龙》之作,说明为文之用心,有如雕龙。要把潜龙以文雕刻出来,自心必须静虚,达到与道相合的境界。例如《易经》特别指出:“精义入神,以致用也”。精义意味此心虚静,致用则神与道相通。《礼记》称赞孔子“清明在躬,其志如神”;即神志清明,研述五经万象,如同大道无形,生化宇宙万物。这也就是见性、见道的一种体会。

通常为文与科研在于心与物游,即内心与外境相遇。如何相遇,在于自然契合:如果自心阻滞,即耳目之近,亦有所不识;及至心空,虽八极之外,亦浮现眼前。至若以心求境,境足以役心;寻境就心,心难照境。必在平日用功,一心不乱,到时心体空明,可能遇境。例如牛顿见苹果落地,悟出万有引力定律,罗素见孤波远逝,提出孤立子问题。当年克里斯多夫背耶酥过河,发现脚后涡流,建立张量数学,以及其他等等。看来为文、科研之道,类似于见性,首在治心:万象去来,此心寂然宁静;祸福扰攘,此气未尝不虚。古人所谓“执枢机以运大象,处户牖而得天倪,惟虚与静之故也”。最后借此精诚、虚静之功,讨论《河图》、《洛书》的起源,是有意义的。中国古人多谓:河出图,洛出书,这也许是春秋战国时代学者的构思。事实上,按《书经》记载,在尧舜时代就将东南西北,配以春夏秋冬;而且舜帝每年二月东巡泰山,五月南巡衡山,八月西巡华山,十一月北巡恒山;后来禹王对舜帝又提出六府三事,合为九畴;即五行与谷,外加正德、利用、厚生。有了四方、四时、中心与五行的形象,再配合十个自然之数,分成的五组,就是河图。河图属于方形,表示空间方位对待,称为“天干”。当时的哲人已有方圆概念,故又将方变为圆,联系到九畴(九宫),就是洛书,表示时序流行,涉及“地支”。此二著作可能是尧舜时代哲人的悟性之作,完全出于自然,顺天道而成章,无一毫人欲之私。故孟子说:“尧舜,性之也。”孔子更说:“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舜其大智也欤。”这也就是涉及到与见性有关的大智。

同类推荐
  •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在历史与伦理之间

    从特征看,中国的社会和教育充满了激情、理想主义、英雄主义(追求集体利益的英雄),表现为伟大、理想、超越和神圣;西方的社会和教育表现为理性、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追求“个体”自由的英雄),特点是平凡、现实、适应和世俗。在中国,道德义愤常常是正当的,比如劫富济贫;在西方,法制理性衡量一切,尽管“市场失效”会造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现象。比如,曾经的中国退休工人的工资比科学家高的现象,虽不合理却合乎人情;西方的科学家工资比工人高十倍,不合人情但是合理(合法)。
  • 中华家训(第六卷)

    中华家训(第六卷)

    本书介绍了中国古代的“齐家”文化源远流长。“家训”、“家诫”一类著作,起源于东汉而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它是当时世族社会教育制度的产物。
  • 菜根谭(插图版)

    菜根谭(插图版)

    《菜根谭》是明代万历年间隐士洪应明的一部语录体著作,集儒、释、道三家之思想精髓,涉及修身、处世等各方面内容,雅俗共赏,受到了文人学者和市井阶层的广泛欢迎,对后世影响深远。本书按照为学励志、齐家治国、为人处世、修身养性等若干主题,对《菜根谭》原作进行重新编排,加以现代文翻译和评析,并精心选取任伯年、吴观岱、程璋、徐悲鸿、陈少梅等著名画家的作品作插图。希望读者能在文与画的双重熏染中,获得精神上的升华。"
  •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通往自由之路:马克思哲学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论库·第二辑)

    迄今为止,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以及它在社会历史领域的运用即历史唯物主义;另一种观点强调实践活动在马克思哲学思想中的巨大意义,对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则予以否定,认为它根本不是马克思的思想。本书作者提出,马克思唯一关心的是人类解放,他的哲学思想是大唯物史观。大唯物史观涵盖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本身,认为历史就是它们的相互作用协同发展;人在劳动实践活动中改变环境,被改变的环境反过来改变人,这种辩证运动是历史发展的深层机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人类解放。这种大唯物史观克服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把人道主义与科学理性结合起来,是马克思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 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10)

    天堂的钥匙:《塔木德》精要解读(犹太智慧典藏书系 第二辑10)

    《塔木德》(Talmud)一书是犹太人继《圣经》之后最重要的一部典籍,又称犹太智慧羊皮卷,或犹太5000年文明的智慧基因库,是揭开犹太人超凡智慧之谜的一把金钥匙。与《圣经》、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和伊斯兰的《古兰经》,并称为影响人类文明的巨著,是真正的传世经典。本书是从国内最权威的羊皮卷《塔木德》和最新编译的《塔木德启蒙书》一书中精选出来的智慧格言,帮助青年读者树立真正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真正认识历史和现实社会。随身携带本书,就没有人能够伤害你,也没有任何事可以困扰你。真正的智慧是如此简单强大。
热门推荐
  • 谁的青春不麻烦

    谁的青春不麻烦

    主人公是高二的一名学生,懒散,觉得做什么都嫌麻烦的人。本故事主要描写主人公及转班的少女,在心里辅导室打下手的平淡日常。期间有高深莫测的老师、助人为乐的班长、眯眯眼的帅哥、娇小的学习委员、调皮的后辈......总之是关于一群人的青春物语,有烦恼、有快乐、有青春,当然,还有青梅竹马。
  • 月儿爬树梢

    月儿爬树梢

    超会撩女学霸×小可爱男学渣一天,秦樱一本正经的对顾云南说:“把手伸出来。”“啊,哦”顾云南愣了下,乖乖的伸手他的手很好看,骨节分明,细长“顾云南,你看着我。”顾云南抬头看向秦樱,眼里映出来的是她笑盈盈的脸。秦樱把手挤进他的指缝间,攥的紧紧的,说“你要不要当我男朋友啊,我很会宠人的。”本文前期甜甜甜,后文可能会虐,做好心理准备啊
  • 自是秋水望明月

    自是秋水望明月

    军阀割据,各路肆起,情情爱爱在这纷争中又能否有处世之地,像那霓虹灯阑珊处又是否有佳人失意......“哑儿,哑儿,我给你带来了你最喜欢的糕点!”少女哑儿面带微笑,嘴角带着抹甜。“哑儿,哑儿,父亲要我娶妻.....我不想娶妻,我一好男儿,自当顶天立地,为国奉献,怎能只顾及婚姻大事呢?(而且,我喜欢的是你,我不会娶别人的)”少女哑儿静静听着少年发牢骚,依旧带着那抹微笑,只是多了抹苦涩....#最是年少喜欢,十年百炼成钢绕指柔#
  • 神州傲剑诀

    神州傲剑诀

    少年六两被冠上了“破军”命格,寿命将尽,不得不从寄居的六阳宫离开,下山后遇到了改变他人生的几个人,从此走上了探索神州大地的旅程,各种相遇,各色人等,命运真的改变过吗?
  • 只是惊鸿一瞥

    只是惊鸿一瞥

    (穿越甜宠+身心双洁+1V1)她本是异世大陆的天才小姐,有着深厚的法力,几乎整个大陆都无人能与她为敌!可能是无敌到连老天爷都嫉妒了,人家正认真练功呢,没想到竟走火入魔,来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她庆幸:“还好有妖妖陪着我,不然我会疯的!!”某妖妖发飙:“本大仙根本不想跟你一起来!”“宝宝,其实我也能把你照顾好。”某人疯狂吃醋中—只是惊鸿一瞥,从此便想在你眼中看到星河漾漾……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女科撮要

    女科撮要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岂独伤心是小青

    岂独伤心是小青

    读到它的那一刻,我的内心深处仿佛被某种情感击中了。在那个瞬间,几乎能身临其境地体味小青的情感温度。
  • 伊始缘起

    伊始缘起

    冥公主/失忆神之子大婚当日新郎不知所踪,背后一手策划之人竟有惊天阴谋......
  •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瞬间读懂男人、女人身体语言密码

    本书通过破译面部表情、身体动作、姿势以及服饰、装扮等,让你更清楚地理解对方的真实意思,使沟通能够更顺利地进行。本书分男人篇和女人篇,针对性、实用性和指导性很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