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46300000004

第4章 游黄山日记

“解题”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主要山体在今黄山市境内,跨歙、黟、太平、休宁四县。黄山原名黟山,相传黄帝与容成子、浮丘公曾同在这里炼丹,故唐代天宝年间改名为黄山,并沿用至今。黄山风景秀丽,以奇峰、怪石、云海、温泉著名,胜景有二湖、三瀑、二十四溪、七十二峰。是中国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誉。

徐霞客于明万历四十四年(丙辰)二月初二至十一(1616年3月19日至28日)第一次登临并游历黄山。日记详细记叙了黄山的主要旅游资源和景色特点。

“原文”

初二日自白岳下山,十里,循麓而西,抵南溪桥。渡大溪,循别溪,依山北行。十里,两山峭逼如门,溪为之束。越而下,平畴颇广。二十里,为猪坑。由小路登虎岭,路甚峻。十里,至岭。五里,越其麓。北望黄山诸峰,片片可掇。又三里,为古楼坳。溪甚阔,水涨无梁,木片弥满布一溪,涉之甚难。二里,宿高桥。

初三日随樵者行,久之,越岭二重。下而复上,又越一重。两岭俱峻,曰双岭。共十五里,过江村。二十里,抵汤口,香溪、温泉诸水所由出者。折而入山,沿溪渐上,雪且没趾。五里,抵祥符寺。汤泉在隔溪,遂俱解衣赴汤池。池前临溪,后倚壁,三面石甃,上环石如桥。汤深三尺,时凝寒未解,而汤气郁然,水泡池底汩汩起,气本香冽。黄贞父谓其不及盘山,以汤口、焦村孔道,浴者太杂遝也。浴毕,返寺。僧挥印引登莲花庵,蹑雪循涧以上。涧水三转,下注而深泓者,曰白龙潭;再上而停涵石间者,曰丹井;井旁有石突起,曰“药臼”,曰“药铫”。宛转随溪,群峰环耸,木石掩映。如此一里,得一庵,僧印我他出,不能登其堂。堂中香炉及钟鼓架,俱天然古木根所为。遂返寺宿。

初四日兀坐听雪溜竟日。

初五日云气甚恶,余强卧至午起。挥印言慈光寺颇近,令其徒引。过汤地,仰见一崖,中悬鸟道,两旁泉泻如练。余即从此攀跻上,泉光云气,撩绕衣裾。已转而右,则茅庵上下,磬韵香烟,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旧名珠砂庵。比丘为余言:“山顶诸静室,径为雪封者两月。今早遣人送粮,山半雪没腰而返。”余兴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初六日天色甚朗。觅导者各携筇上山,过慈光寺。从左上,石峰环夹,其中石级为积雪所平,一望如玉。疏木茸茸中,仰见群蜂盘结,天都独巍然上挺。数里,级愈峻,雪愈深,其阴处冻雪成冰,坚滑不容着趾。余独前,持杖凿冰,得一孔置前趾,再凿一孔,以移后趾。从行者俱循此法得度。上至平冈,则莲花、云门诸峰,争奇竞秀,若为天都拥卫者。由此而入,绝危崖,尽皆怪松悬结。高者不盈丈,低仅数寸,平顶短鬣,盘根虬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松石交映间,冉冉僧一群从天而下,俱合掌言:“阻雪山中已三月,今以觅粮勉到此。公等何由得上也?”且言:“我等前海诸庵,俱已下山,后海山路尚未通,惟莲花洞可行耳。”已而从天都峰侧攀而上,透峰罅而下,东转即莲花洞路也。余急于光明顶、石笋矼之胜,遂循莲花峰而北。上下数次,至天门。两壁夹立,中阔摩肩,高数十丈,仰面而度,阴森悚骨。其内积雪更深,凿冰上跻,过此得平顶,即所谓前海也。由此更上一峰,至平天矼。矼之兀突独耸者,为光明顶。由矼而下,即所谓后海也。盖平天矼阳为前海,阴为后海,乃极高处,四面皆峻坞,此独若平地。前海之前,天都莲花二峰最峻,其阳属徽之歙,其阴属宁之太平。

余至平天矼,欲望光明顶而上。路已三十里,腹甚枵,遂入矼后一庵。庵僧俱踞石向阳。主僧曰智空,见客色饥,先以粥饷。且曰:“新日太皎,恐非老睛。”因指一僧谓余曰:“公有余力,可先登光明顶而后中食,则今日犹可抵石笋矼,宿是师处矣。”余如言登顶,则天都、莲花并肩其前,翠微、三海门环绕于后,下瞰绝壁峭岫,罗列坞中,即丞相原也。顶前一石,伏而复起,势若中断,独悬坞中,上有怪松盘盖。余侧身攀踞其上,而浔阳踞大顶相对,各夸胜绝。

下入庵,黄粱已熟。饭后,北向过一岭,踯躅菁莽中,入一庵,曰狮子林,即智空所指宿处。主僧霞光,已待我庵前矣。遂指庵北二峰曰:“公可先了此胜。”从之。俯窥其阴,则乱峰列岫,争奇并起。循之西,崖忽中断,架木连之,上有松一株,可攀引而度,所谓接引崖也。度崖,空石罅而上,乱石危缀间,构木为石,其中亦可置足,然不如踞石下窥更雄胜耳。下崖,循而东,里许,为石笋矼。矼脊斜亘,两夹悬坞中,乱峰森罗,其西一面即接引崖所窥者。矼侧一峰突起,多奇石怪松。登之,俯瞰壑中,正与接引崖对瞰,峰回岫转,顿改前观。

下峰,则落照拥树,谓明晴可卜,踊跃归庵。霞光设茶,引登前楼。西望碧痕一缕,余疑山影。僧谓:“山影夜望甚近,此当是云气。”余默然,知为雨兆也。

初七日四山雾合。少顷,庵之东北已开,西南腻甚,若以庵为界者,即狮子峰亦在时出时没间。晨餐后,由接引崖践雪下。坞半一峰突起,上有一松裂石而出,巨干高不及二尺,而斜拖曲结,蟠翠三丈余,其根穿石上下,几与峰等,所谓“扰龙松”是也。

攀玩移时,望狮子峰已出,遂杖而西。是峰在庵西南,为案山。二里,蹑其巅,则三面拔立坞中,其下森峰列岫,自石笋、接引两坞迤逦至此,环结又成一胜。登眺间,沉雾渐爽,急由石笋矼北转而下,正昨日峰头所望森阴径也。群峰或上或下,或巨或纤,或直或欹,与身穿绕而过。俯窥辗顾,步步生奇,但壑深雪厚,一步一悚。

行五里,左峰腋一窦透明,曰“天窗”。又前,峰旁一石突起,作面壁状,则“僧坐石”也。下五里,径稍夷,循涧而行。忽前涧乱石纵横,路为之塞。越石久之,一阙新崩,片片欲堕,始得路。仰视峰顶,黄痕一方,中间绿字宛然可辨,是谓“天牌”,亦谓“仙人榜”。又前,鲤鱼石;又前,白龙池。共十五里,一茅出涧边,为松谷庵旧基。再五里,循溪东西行,又过五水,则松谷庵矣。再循溪下,溪边香气袭人,则一梅亭亭正发,山寒稽雪,至是始芳。抵青龙潭,一泓深碧,更会两溪,比白龙潭势既雄壮,而大石磊落,奔流乱注,远近群峰环拱,亦佳境也。还餐松谷,往宿旧庵。余初至松谷,疑已平地,及是询之,须下岭二重,二十里方得平地,至太平县共三十五里云。

初八日拟寻石笋奥境,竟为天夺,浓雾迷漫。抵狮子林,风愈大,雾亦愈厚。余急欲趋炼丹台,遂转西南。三里,为雾所迷,偶得一庵,入焉。雨大至,遂宿此。

初九日逾午少霁。庵僧慈明,甚夸西南一带峰岫不减石笋矼,有“秃颅朝天”、“达摩面壁”诸名。余拉浔阳蹈乱流至壑中,北向即翠微诸峦,南向即丹台诸坞,大抵可与狮峰竞驾,未得比肩石笋也。雨踵至,急返庵。

初十日晨,雨如注,午少停。策杖二里,过飞来峰,此平天矼之西北岭也。其阳坞中,峰壁森峭,正与丹台环绕。二里,抵台。一峰西垂,顶颇平伏。三面壁翠合沓,前一小蜂起坞中,其外则翠微峰、三海门蹄股拱峙。登眺久之。东南一里,绕出平天矼下。雨复大至,急下天门。两崖隘肩,崖额飞泉,俱从人顶泼下。出天门,危崖悬叠,路缘崖半,比后海一带森蜂峭壁,又转一境。“海螺石”即在崖旁,宛转酷肖,来时忽不及察,今行雨中,颇稔其异,询之始知。已趋大悲庵,由其旁复趋一庵,宿悟空上人处。

十一日上百步云梯。梯磴插天,足趾及腮,而磴石倾侧含岈,兀兀欲动,前下时以雪掩其险,至此骨意俱悚。上云梯,即登莲花峰道。又下转,由峰侧而入,即文殊院、莲花洞道也。以雨不止,乃下山,入汤院,复浴。由汤口出,二十里抵芳村,十五里抵东潭,溪涨不能渡而止。黄山之流,如松谷、焦村,俱北出太平;即南流如汤口,亦北转太平入江;惟汤口西有流,至芳村而巨,南趋岩镇,至府西北与绩溪会。

“今译”

初二日。我从白岳山下来,走十里,顺着山脚向西,抵达南溪桥。渡过大溪,顺着别溪水,再沿着山脚向北走。又走十里,只见眼前两山十分陡峭,像两扇逼近的石门,溪水至此为它所束。越过两山向下走,眼前田畴平坦且宽广。走二十里,就是猪坑。从小路攀登虎岭,道路非常险峻。走十里,到达虎岭。又走五里,越过虎岭山麓。向北看,黄山的各座山峰,如片片山石,似乎可以捡拾起来一样。又走三里,就是古楼坳。溪面宽阔,溪水暴涨又没有桥梁,木片遍布整条溪水,赤足涉过溪水很艰难。过二里后,在高桥歇宿。

初三日。随樵夫一同前行,走了很久,越过两座山岭。下山后又爬上另一座山,又越过一座山岭。两座山岭都很险峻,叫“双岭”。总共走了十五里,经过江村。再走二十里,到达汤口,是香溪、温泉各条溪水流出的地方。踅转方向进入山中,溯着溪水上山,雪深足可埋没脚趾。走五里后,抵达祥符寺。温泉就在隔溪,于是大家解衣脱鞋到温水池里洗澡。温泉池前临溪水,后倚岩壁,三面都用石头镶砌,上面环架的石条像桥一样。温泉水深三尺,当时冬寒未尽,温暖的水气向上蒸腾,水泡从池底汩汩冒出,气味很是清香。黄贞父说黄山的温泉不及盘山的好,是因为汤口、焦村是交通孔道,来洗浴的人太多太杂。洗浴完毕,返回祥符寺。挥印和尚带引我们登山去莲花庵,踏着积雪、顺着山涧上山。涧水三次转弯,下流注入深潭中,叫“白龙潭”;再往上,山涧水在石间的涵洞停歇,那涵洞叫“丹井”;丹井旁有石头突起,叫“药臼”、“药铫”。溪水宛转前行,四周群峰环绕,树林与山石相互掩映。在这样的景致中走了一里路,找到一座寺庵,印我和尚因他事外出,我们不能进入庵堂歇憩。只见庵堂中的香炉、钟鼓架,都是用天然的古树根雕刻而成。于是返回祥符寺住宿。

初四日。整天枯坐,听雪滑落的声音。

初五日。阴云,天气非常恶劣,我强迫自己睡在床上到中午才起来。挥印和尚说慈光寺很近,叫他的徒弟带引我们去游览。经过温泉池,仰身见一山崖,其中悬着艰险的小道,小道两旁倾泻而下的泉水像雪白的绢匹。我从这里攀登上去,泉水的闪光与云气,在衣襟前后缭绕。后转向右走,看见茅草寺庵上上下下,磬钹的声音与袅袅而起的香烟,穿越石头散发出来,这就是“慈光寺”。慈光寺旧名“珠砂庵”。和尚对我说:“通往山顶上的各处静室的道路被积雪封闭已两个月了。今早派人去送粮食,因半山腰积雪有半人厚,无法通过而返回。”我的兴致顿时大减,就从大道走了二里路下山,回到住所,拉过棉被倒头便睡。

初六日。天色晴朗。寻觅到一位向导,各自拿着竹杖上山,经过慈光寺。从左面向上攀登,石峰环绕相夹,其中的石级被积雪覆盖掩平,一眼望去如同白玉。稀疏的树木披满白茸茸的雪花,仰望黄山群峰盘根错节,唯独天都峰巍然挺立于群峰之上。往上走数里,石级越来越险峻,积雪越来越深,那些背阴的地方雪已冻结成冰,坚硬而溜滑,不能行走。我独自一人前进,拿着竹杖凿冰,挖出一个孔洞放置前脚,再凿一个孔洞,以移动后脚。同行的人都用这一方法得以前行。往上走到平冈,看见莲花峰、云门峰诸峰争奇竞秀,像是天都峰的护卫。从这里进去,无论是极陡峭的山,或是高峻的石崖上,全都有怪异的松树悬空盘结,高的不超过一丈,矮的仅有几寸,平顶上的松树松针很短,盘根错节而枝干弯曲如虬,越短粗的年岁越大,越矮小的越是怪异,想不到这奇山中竟有如此奇物呵!在奇松怪石交相辉映间,一群和尚仿佛从天而降,慢慢向我们走来,都合掌说:“我们被雪阻隔在山中已三个月,现在因为寻觅粮食勉强走到这里。诸位为什么上山呢?”又说:“我们前海各庵的僧人,都已下山,后海的山路尚未通行,只有莲花洞的路可以走。”后来,我们就从天都峰侧面攀援而上,穿过山峰缝隙下山,向东转就是去莲花洞的路了。我急切地想观赏光明顶、石笋矼的胜景,于是顺着莲花峰向北走。上上下下好几次,到达天门。天门两边有刀削般陡直的石壁相夹,中间仅能摩肩而行,高则数十丈,仰面向上观看,阴森得令人毛骨悚然。天门内积雪更深,凿出冰洞向上攀登,走过这里就到平顶,就是前海了。从这里再登上一峰,到达平天矼。平天矼上独耸而突兀的地方,是“光明顶”。从平天矼向下走,就是后海了。平天矼的南面是前海,北面是后海,是最高的地方,四面都是险峻的凹地,唯独这里犹如平地。前海的前面,天都、莲花两座山峰最高峻,南面属于徽州府的歙县,北面属于宁国府的太平县。

我到平天矼时,很想登上光明顶。走了三十里的山路,肚子很饿,于是走进平天矼后面的一座庵里。庵里的和尚都坐在石头上,面朝南。主持和尚叫智空,看见我们面露饥色,便用稀饭款待。并且说:“刚出来的太阳太明亮,恐怕晴不了几天。”于是指着一位和尚对我说:“徐公如果有余力,可以先登览光明顶后再吃中饭,那么今天还可以抵达石笋矼,晚上在这位禅师处歇宿。”我照他说的登上光明顶,只见天都、莲花两峰在前方并肩而立,翠微、三海门在后面环绕,向下鸟瞰,极陡峭的山崖和峻峭的山岭,罗列于大山坞中,那就是“丞相原”了。光明顶前有一巨石,低伏一段后又重新峙立,好像中断了一样,孤独地悬空在山坞中,石上有怪异的松树盘根错节地覆盖着。我侧身攀上巨石,坐下,浔阳叔翁则坐在光明顶上与我相对,各自夸赞这绝美的景致。

走下光明顶进入庵堂,黄粱米饭已经熟了。饭后,向北走,经过一座山岭,在草木茂盛的林莽中徘徊,走进一座庵中,名“狮子林”,就是智空指点的歇宿之处。狮子林的主持霞光和尚,已在庵前等候我了。他指着庵北面的两座山峰说:“徐公可以先游玩这处胜景。”我听从他的话。俯身窥视两峰的北面,只见峰峦众多、山岭并列,一齐耸立着争奇显胜。顺着两峰往西走,山崖忽然中断,有木桥将两边连通,上面有一株松树,可以攀引着越过木桥,这就是“接引崖”了。过了接引崖,穿过石岩缝隙向上攀登。乱石连缀的地方很危险,以木料作石梁相架,可以在上面行走,然而不如坐在岩石上往下窥探,景致更为壮丽。走下接引崖,顺小路往东行一里多路,就是石笋矼。石笋矼山脊倾斜连绵,两夹崖壁悬于山坞中,乱峰森罗万象,西边就是在接引崖上所窥见的地方。石笋矼侧面有一峰突起,上面有很多奇石怪松。登上峰顶,俯瞰山谷,正好与接引崖对视,峰回山转,顿改前观。

走下山峰,只见夕阳环拥树林,想来明天肯定是个晴朗的好天气,不由得兴高采烈地赶回狮子林庵。霞光主持准备好茶水,领我登上前楼。向西眺望,天边有一缕碧绿色的淡影,我怀疑是山峰的阴影,霞光和尚却说:“山影夜晚看起来很近,这应当是云气。”我一下子沉默无语,知道这是下雨的前兆。

初七日。四周的山都被浓雾掩合成一体。一会儿,庵东北面的雾已经散开,而西南方的雾还很浓腻,如果以庵为分界,就是很近的狮子峰也在雾中时隐时现。早餐后,由接引崖踏着积雪下山。山坞半腰处一座山峰突起,峰上有棵挣裂石头长出的松树,粗大的树干高不过二尺,斜向延伸,盘结弯曲,翠绿的枝叶曲折环绕有三丈多长,树根上上下下穿过石岩,其长度几乎与山峰之高相等,这就是所谓的“扰龙松”了。

攀登赏玩了一段时间,看看已走出狮子峰,于是拄着手杖往西走。这座山峰在狮子林庵的西南方,叫“案山”。走了二里路,登上案山之巅,三面拔起峙立山坞中,山下是森罗万象的峰峦和众多的山岭,从石笋矼、接引崖两处山坞曲折连绵到这里,环绕盘结又成一处胜景。登高远眺间,浓雾渐渐消散,我急忙从石笋Ⅱ北面踅转而下,正是昨天在峰顶看见的阴森道路了。群峰高低不齐,大小不一,姿态各异,行进其中,往往擦身穿绕而过。俯仰窥视,辗转回顾,每走一步都有新奇的感觉,但是山谷深且积雪厚,每走一步都十分恐惧。

走过五里,见左边山峰腋部有一孔穴透出光明,称作“天窗”。再往前,山峰旁有一石突起,作面壁的样子,则是“僧坐石”了。往下走五里路,道路稍稍平坦,顺着山涧前行。忽见前面山涧中乱石纵横,阻塞了道路。越过乱石走了很久,见到新裂开的一个缺口,山壁上片片石块似乎就要坠落,才重新找到路。仰视峰顶,有一块黄色的方形痕迹,中间的绿色字迹仿佛可以辨认,这就是“天牌”,也叫“仙人榜”。又前行,到鲤鱼石;再往前行,是白龙池。总计走了十五里路,一座茅庐出现在涧水边,是松谷庵的旧址。再走五里路,顺着溪水向东西方向走,渡过五条溪水,到达松谷庵。再顺着溪水往下走,溪边阵阵香气袭人,原来是一棵亭亭玉立的梅树正在开花,山谷严寒到处是积雪,到这里才开始有花香。抵达青龙潭,只见一泓深而碧绿的潭水,又汇合了两条溪水,比之白龙潭,气势雄壮,又有突兀的大石,奔流的溪水向潭中注入,远近的群峰环卫着它,也是一处优美的景观。回到松谷庵吃晚饭,在松谷庵旧址的茅庐里住宿。我初到松谷庵时,猜测已经到了平地,等到询问这里的人,说是还必须越过二重山岭,二十里山路后才能走到平地,到太平县共有三十五里路,等等。

初八日。准备去寻觅石笋矼的神秘之处,不料天公不作美,浓雾迷漫四野。抵达狮子林时,风更大了,雾也愈加浓厚了。我急切地想赶到炼丹台,于是转向西南方向。走了三里,被浓雾迷失了道路,偶然得见一庵,就进入庵里。猛地下起大雨来,只好在此住宿。

初九日。过了中午,天气稍稍晴朗。庵里的慈明和尚,很赞赏庵外西南一带的山峰岩洞,险奇不弱于石笋矼,有“秃颅朝天”、“达摩面壁”诸胜景。我拉着浔阳叔翁踏过乱流来到山谷中,北面是翠微峰等峰峦,南面是炼丹台等山坞,景致大体上可与狮子峰并驾齐驱,而不能与石笋矼相比。雨接踵而至,我们急忙返回庵中。

初十日。早晨,大雨如注,中午时稍微停了一会。拄手杖走二里路,经过飞来峰,来到平天矼西北面的山岭。飞来峰南面的山坞中,山峰壁立陡峭,正好与炼丹台相互环绕。走了二里,抵达炼丹台。一座山峰向西倾斜,峰顶很平坦。三面有青翠树木覆盖的岩壁,重重叠叠,前面一座小峰峦在山坞中突起,山坞外翠微峰、三海门像脚与腿一般环卫峙立着。登上峰顶四处眺望了很久。向东南方走一里路,从平天矼下绕出来。大雨又下起来,急忙走下天门。两山崖之间十分狭隘仅有肩宽,崖顶上的飞泉,都从头顶上泼洒下来。走出天门,高耸的山崖悬空重叠,道路沿着山崖半腰延伸,比之后海一带森严的山峰、陡峭的岩壁,又是另一种境地。“海螺石”在岩崖旁边,扭转的形态非常像一只海螺。来的时候走快了,来不及仔细观察,现在在雨中行走,倒对它的奇异之处很眼熟,这是询问别人后才知道的。后来去大悲庵,从大悲庵旁边又去另一庵,在悟空上人处宿歇。

十一日。登上百步云梯。百步云梯的石磴很陡,似乎直插入云霄,爬石磴时脚趾几乎触到脸腮,而且石磴的石条倾斜、中间空隙很大,高凸兀立,似乎在晃动。先前下山时因积雪掩盖了它的险峻,现在看清了,顿觉毛骨悚然。上完百步云梯,随即登上去莲花峰的路。又向下转,由莲花峰侧面进入,就是通向文殊院、莲花洞的路了。因为雨一直不停,于是下山,进入温泉院,再次沐浴。由汤口出来,行二十里路抵达芳村,又走十五里抵达东潭,溪水暴涨不能渡河而停下来。黄山的溪流,如松谷溪、焦村溪,都是北向流出太平县;即便向南流的汤口溪,也向北转,流到太平县后再流向长江;唯独汤口西边有条溪流,到芳村汇成巨流,向南流向岩镇,到徽州府西北面与绩溪汇合。

同类推荐
  • 中国100魅力古镇

    中国100魅力古镇

    本书收录了中国100个最具有代表性的魅力古镇,包括:周庄、枫桥、绍兴、芙蓉镇、丽江等。
  • 独走乌江

    独走乌江

    本书作者长时间探寻乌江,以真实的笔触,丰富的图片,将乌江各各不同的角度尽现书中,详细记叙了贵州省地区的民俗、民风,以及各地风土人情和著名景点,是乌江地区的旅览、文化的细致导游。
  • 铁道旅行人生

    铁道旅行人生

    “每逢开启新的旅程,手握通往远方的车票,自我与位置世界的羁绊,是驱使我不断前进的动力。”
  • 老火车的时光慢游

    老火车的时光慢游

    本书是作者乘坐绿皮火车旅行的游记。作者走黔西之川,行彩云之南,踏天府之国,经三秦之地,过陇西之路,至青色之海,达东北之极,介绍了值得体验的35段经典绿皮火车线路,向读者朋友传递了乘坐绿皮火车出行的乐趣,是火车迷及旅行爱者的精神盛宴。
  • 丝路寻梦

    丝路寻梦

    《丝路春讯》共“分经济传递”、“文化探访”、“心灵絮语”三辑。在“经济传递”中,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搏击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潮中,并千方百计为国聚财的税务战士的群体形象;“文化探访”则在读者面前挂起了一幅幅迷人“的山水画”、“风情画”、“人物画”,它运用翔实的史料、生动而饶有趣味的笔触,将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民间传说、名人高手刻画得如诗如画,令人陶醉;“在心灵絮语”中,作者张革文用极其抒情的笔调,描述了在他身边发生的亲情和友情。作者尽管已在城市工作多年,仍念念不忘《小屋边的那棵沙枣树》,因为它曾在仲夏“里撑开一片绿荫”,使作者“苦读的时光才会有绿色的梦想。”
热门推荐
  • 韩娱之双生

    韩娱之双生

    异国他乡的两个人,不同世界的两个人,没有任何关联的两个人,却在命运的抉择下,展开了一场视觉、听觉、触觉相交的神奇交融。你眼中的世界,是多么的熟悉而陌生。
  • 封天剑

    封天剑

    本是无忧无虑的药铺小长工,机缘巧合下听到自己的“父母”并不是亲生父母,可是他们待自己也像是亲生父母一般,能接着好好种草药也是快乐的。可是命运在不断挑战他的底线,药田被毁,他发现逃避并没有用,他吃下了一株大力草击退敌人,才发现原来要更强才能保护心爱的事物,那如何才能更强。。。
  • 甜婚蜜宠:秦爷的猫系甜妻

    甜婚蜜宠:秦爷的猫系甜妻

    有一句话叫,美人儿风情万种,浪子却实非良人。秦氏首席设计师林清薇就是那个美人儿,浪子秦小少爷死缠烂打,发誓要把她搞回家,却没想到,美人儿反摆他一道,原本对他高冷刻薄的林总监,摇身一变,成了在酒吧里暗算他的小姑娘?秦宁远捏捏林清薇的小细腰,果然,美人儿杀人不用刀,勾魂摄魄全在腰啊!“你不和我回家?”······“秦总,请你自重!”“对自己的老婆,自重算个什么玩意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吾妻当如苏南

    吾妻当如苏南

    每当年幕降临之际,苏南就会陷入一段陌生又感同深受的回忆梦魇中,无法逃脱……沈倾南,一个爱苏南入魔的疯子,却总是在苏南面前装作温润如玉的公子……历经几千年的爱,沈倾南早已病态,只有苏南能救赎他。
  • 忘天行

    忘天行

    天道逆行,人不为财,妖祸,天灾,一少年名行天,崛起于这茫茫乱世,是拯救苍生,是家族复兴,是为情成神,天若逆行,我便行天,替天行道.......
  • 记录老张家的小生活

    记录老张家的小生活

    生活是自己的,悲伤也是自己的。我们总是在成长中跌跌撞撞,和自己的爸妈发生矛盾和争吵。这是一个关于一个轻松并不搞笑的家庭,初为父母,初为人子的小生活。
  • 神级天王

    神级天王

    天王系统,致力于打造一个上得厅堂下的厨房,搞得了事业揍得过流氓,精通三百六十行,无所不包,无所不会的全能、完美、制霸型——神一样的男人。现在,系统附身在了一个顽劣学生秦牧的身上。从此,他开始了碾压各行各界的牛逼旅程……PS:这是一个单是想想就让人热血沸腾,爽点和正能量满的都快溢出来的故事,还在等什么,赶紧收藏观看吧!PS+:新人新书,求收藏推荐等一切鼓励支持。新PS:看娱乐造星文的请绕道,本书是都市生活类,小青年驰骋社会的故事,爽爽的,很开心。
  • 别的故事

    别的故事

    本书是一部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由作者根据回忆改编,讲述了一位出生在普通家庭的平凡青年奋力追求完美事业和爱情的故事。男主人公从大学到工作的十年经历映射了一个简单却又深刻的人生哲理,人们只有懂得珍惜和守护,才能换得富有和幸福。
  • 竞技之手

    竞技之手

    竞技之路永远是充满荆棘坎坷的,在那一片灿烂光辉闪耀下,每一个绝顶高手登顶后,背后付出了什么代价,是高手的寂寞,还是失去了曾经美好的拥有?竞技的魅力在于没有永恒的王者,每个人只要努力都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宽阔世界。这个热血的世界,有青春的女孩儿,有飞扬的人生,有酣畅激荡的兄弟情谊,也有干戈寥落的寂寞。主角王清源永远坚信着,生活并不是只有输和赢两种简单的基调,而爱情也并不是只分为富裕的物质基础和贫瘠的相濡以沫。真的能寻觅收获一份阳春白雪如水晶般澈净的爱情?真的能领悟出登顶金字塔那一刻巅峰王者的本质?————————————公布QQ群65515669
  • 这是个假主神吧

    这是个假主神吧

    快递到主神腕表,就问你信不信?神坑系统配腹黑少年,咱们一起闯出天。一沙一世界,不怕闯不完。一花一天堂。咱们慢慢来。我看主神多有病,主神看我是神经。(这一段来自魔道祖师。)我玩无限流,不怕时间流。走,咱们从叶问开始。西游记战悟空。女儿国灭如来。斗罗大陆咱们交友会唐三。…………没有你看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