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74600000005

第5章 平乱之后——最危险的时刻就在风暴空隙

当第一波风暴过去,人们往往以为危机已经结束。于是坚定的意志松懈下来,锐意改革的决心也化作乌有,结果不经意间,更猛烈的风暴袭来,人们大吃一惊:“原来这才是危机!”东汉帝国镇压了黄巾起义,本以为天下从此回复太平,权贵们又可以过鱼肉百姓、骄奢淫逸的快活日子,但是瓶子一旦打碎了,便不可能复原。即便粘合起来,也不再是当初那个瓶子。

天灾人祸

王允和曹操一样,也参加了讨伐黄巾的战役,朱俊击破黄巾之时,他在黄巾的巢穴里,搜出了不少书简。其中有几封书简,牵扯到宦官门客与黄巾交结的内情,王允立刻向朝廷上报。

“那么,被牵扯的宦官,究竟是谁?”曹操问袁绍。

“是张让!”

一提到这个名字,曹操便想起年少时的回忆,不过今时不比往日,这个张让,已经是当今圣上最宠爱的宦官,皇帝说过的那句名言:“张常侍是我公。”说得不就是张让么?

“王子师真是鲁莽啊!”曹操不由长叹一声,他已经不是鲁莽的少年,这几年的官场历练,多少磨平了曹操的棱角,有些人惹不得,有些祸闯不得,有些话说不得,曹操不禁为王允惋惜。

袁绍告诉曹操,皇帝看到那些书信,第一反应是极度的愤怒,他把张让叫来,很是臭骂了一顿。

“那么,他如何辩解?”

“不,张让根本没有辩解,他只是磕头认错而已!”

“难不成,这就饶了他?”

“皇帝骂了他一顿,气渐渐地消了,说这是张让门客与贼人勾结,并不是张让与贼人勾结,所以张让要反省自己的过失,以后断绝门客!”

“这就结了?”

“结了倒好了,张让逃过一劫,还不把王子师恨死,找了个事端,说王子师有诬陷诽谤嫌疑,不由分说,逮捕入狱。”

“前不久,皇帝不是下诏大赦天下了么,王子师也在大赦范围内啊!”

“不错,大赦出来,官复原职,可是没过几天,又以别的罪名捉去。”

袁绍说,王允二次入狱之前,太尉杨赐为了让王允免受严刑拷打之苦,派人劝告王允自杀:“你已经得罪张让,所以一个月之内,两次被捕,恐怕凶多吉少,请早做决断!”所谓士可杀不可辱,王允的属下在探望上司之时,献上毒药,但王允却把毒药泼到地上,断然拒绝自杀。

袁绍与曹操面面相觑,王允不想死,可是张让岂能放过他,恐怕他会像永昌太守曹鸾那样遭遇惨死!最后还是曹操想出了主意,他告诉袁绍,王允既然不想死,我们就不能让他死。他建议袁绍找三个人帮忙营救,第一个是太尉杨赐,此人同情王允遭遇,必肯帮忙,第二个是袁绍的叔父司徒袁隗,第三个是大将军何进,其中能起决定性作用的,自然是大将军何进!

此时此刻,能劳动这三驾马车的人物,非袁本初莫属!

瘟疫女神总是跟随着战争的脚步而跳舞,数十万黄巾、官军将士以及无辜受害平民的死亡如今都化成了索命的冤魂,在华北乃至全中国的国土上漂浮。中平二年的春天,一场大瘟疫袭击北中国。

因为瘟疫的缘故,就连帝国的首善之地洛阳也死了很多人,曹操的妾刘氏,在此期间不幸染病去世。老父曹嵩做主,让曹操的正室夫人丁氏抚养曹昂。

曹操曾经问袁绍:“大战之后,必有瘟疫!朝廷怎么会想不到这一点?”

袁绍苦笑:“不是朝廷想不到,是不愿意想,叛乱平息,天佑我大汉、圣上英明,从此又可以歌舞升平、鱼肉乡里,谁还愿意说什么‘大战之后,必有瘟疫’,多么煞风景、不合时宜!”

曹操又说:“既然事已如此,朝廷应该立刻组织救灾、减免赋税、赈济灾民才是!”

袁绍说孟德你说得完全正确,但是行不通。因为皇上已经作出圣裁,全国田赋,每亩将提高十钱,用以修建被大火焚毁的宫殿以及熔铸“金人”。

曹操想起二月以来,洛阳连烧了两把火,第一把火发生在二月初十,烧了南宫的云台,第二把火发生在二月十一,烧了南宫的中门乐成门。起火原因不明,有传言说是“天火”,是上天给不思悔改的汉室一个警告;也有传言说是宫里人自己干的,目的是重建宫殿,可以中饱私囊、大捞一笔;甚至有传言说是皇帝授意干的,原因是他嫌南宫太陈旧,想要翻新重建,但又怕公卿们反对,所以出此下策。

所谓“金人”就是铜人,袁绍说:“我听说是中常侍张让、赵忠的主意,皇上也颇为嘉许。宫里已经知会大将军,不许他带头反对,要领会圣意。”

曹操笑:“大将军不便出面反对,朝中公卿也不出手,可以让地方官员上书反对,然后根据形势,公卿们再做响应,本初你看如何?”

袁绍琢磨这话,觉得是个好办法,可惜刚直的豫州刺史王允已经罢官,上次的劫难,幸亏太尉杨赐、太傅袁隗、大将军何进三驾马车一齐出面说情,才营救下王允的性命,这一次,又有哪位不怕死的地方官敢出头呢?

陆康是大汉帝国乐安郡的太守,来自江东,籍贯吴郡,帝国官员,一大半来自北方,像陆康这样的南蛮子确实不多。和遇事缓冲、明哲自保的中原老官油子们相比,陆康的身上有一股子蛮劲,做事认理不认人,发起蛮劲来,连天王老子都敢骂。所以朝廷增加田赋的诏书下达到乐安郡,陆康便有了上书逆龙鳞的念头。

汉帝国的驿传制度发达,十余日后,陆康的奏章已经传到了京师洛阳,他的奏章是这样写的:“臣听说先王治理国家,注重仁政爱民、轻徭薄赋,所以天下安定,废除繁苛、崇尚简约,所以百姓拥戴。但是末世衰主就是另一个样子,他们穷奢极侈、造作无端,压榨百姓的血汗,以满足自己的私欲,所以黎民怨恨,天象震动。如今陛下在位,圣德承天,当隆盛化,然而突然之间,接到诏书,每亩将提高十钱,目的是为了铸作铜人,我读了诏书,心中无比惆怅难过。我国实行十分之一的税率,已经很久,可以说是万世不易的法度,怎么能轻易地改变?”

陆康接着引用《春秋》鲁国的例子说:“故鲁宣税亩,灾自生;哀公增赋,而孔子非之。”他据此阐述道:“天下岂有聚夺民物以营无用之铜人的道理!后世怎么来看待陛下?希望陛下能够仔细考虑此事,深刻反省,改敝从善,老百姓也就没有什么可抱怨的了!”

“真是一篇好文章,亏这南蛮子写得如此透彻!”袁绍说,只可惜天子未必看得进去!

曹操说:“恐怕不但看不进去,又要陷进去一位刚直之士!”

曹操的话很快应验,皇帝并不以为这是一篇好文章,宫中的宦官更恼恨断他们财路的人,中常侍们很快找出了文章的纰漏。

“陆康居然援用亡国的例证,冒犯亵渎圣明的今上,这可是大不敬的罪行!”

多日后,袁绍告诉曹操,陆康已经被囚车押送到了洛阳,现在就囚禁在廷尉监狱。

“这个人,我等一定要想个法子解救才是!”

“你不说我也明白,好在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是侍御史刘公。”

袁绍所说的侍御史刘公就是刘岱,袁绍的妻子刘氏,就是刘岱的族女。有赖刘岱的全力维护,陆康得以不死,免去官职,放逐回乡。

公卿们虽然保住了陆康的性命,却不能阻止皇帝加税,皇帝又下诏,各个州郡政府要为皇家分忧,代替皇家采购木材、山石。而这一个环节,又成为宦官们中饱私囊的机会。木材、山石运到京师,负责接收验货的宦官百般挑剔、一律退货。州郡官员们苦苦哀求,他们才肯压价收下,实际成交价格往往只有原价的十分之一。宦官尚且不满足,又将木材强卖给州郡,并要求州郡再度缴纳,于是程序再走一遍。如此反复,直到木材腐烂。而且,因为有暴利可图,宫廷工程,一拖再拖,宦官们更是乐此不疲,再加上州郡采购官员,也往往乘机勒索百姓、强买木材,如此一来,最后所有的苦水,全部落在了老百姓这个“冤大头”身上,老百姓无力缴纳,只得重走老路,于是已经平定下去的黄巾民变,又如星火点点般燎原起来。

五百万司徒

袁隗不干了,袁隗是大汉帝国的司徒,也是袁氏家族的大族长。一个帝国也罢,一个家族也罢,得有一个好头。袁氏家族这些年来为什么这么兴旺,就是因为出了好些个好家长,带着袁家走上了正道。但是这大汉朝就不一样了,一年不如一年,不是下面的官员不努力、百姓不勤劳,问题恰恰在于上头,士大夫们拼命地挽救将倾之大厦于不倒,可是当头的、负责最高职责的皇帝在上头大拆其烂污,唯恐天下不乱,这样的家当不下去,这样的国也维持不下去。所以袁隗不想干了,真心地退休、回家、养老。

袁隗不干,皇帝乐了,因为司徒的职位空出来了,这个位置,好歹得一千万。

河北名士崔烈通过皇帝的奶妈,要求给个优惠价。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后敲定五百万,五折,崔烈走马上任,皇帝觉得有点亏,说:“真后悔,朕应该坚持到底,这个官职,怎么也值一千万啊!”

奶妈说:“陛下见好就收吧,崔烈是冀州名人,怎么肯干买官这种没品位的事,他是看我的面子上,才拿这五百万出来,陛下知足吧!”

崔烈的儿子崔钧和袁绍、曹操都是相识的朋友,但最近几次聚会,崔钧都被朋友们嘲笑得面红耳赤,有一日,袁绍对曹操说:“老崔和小崔打起来了!”

曹操吃一惊:“不至于吧!”

袁绍说得夸张,却绝不是完全没影的虚构。那天老崔问小崔:“你老父我位列三公,外面可有什么议论?”小崔说:“父亲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士大夫们议论说您要是当不上三公,那就那太没天理了!”老崔一听挺高兴,小崔又说:“但是现今父亲大人您真的登上了三公之位,天下人又大失所望!”老崔大为诧异:“为什么会这样?”小崔用手捂鼻子状说:“论者嫌其铜臭。”老崔一听,勃然大怒,举起手中拐棍就要打小崔,小崔当时做的是武官,穿着武弁,戴着鹖尾,狼狈逃跑。老崔还骂骂咧咧:“臭小子,老爸打你两下就跑路,算什么孝子?”小崔边跑边说:“从前大舜事父,小棍子打来就忍受,大棍子打来就逃跑,我学大舜,不算不孝!”老崔听了惭愧,只好罢手。

袁绍边说边学老崔和小崔,倒也惟妙惟肖,曹操等人抚掌大笑,可是笑完了,一群人又觉得莫名的心酸,这算什么事啊!我们就生活在这样的世道,给这样的主子卖命啊!

不久,曹操的老上级皇甫嵩也出事了。

平定黄巾起义之后,皇甫嵩当上了左车骑将军、冀州牧,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奏请免除冀州一年田租,用以赡养饥民,皇帝看在他劳苦功高的面子上,勉强答应了。

这件事,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冀州的老百姓,他们编了首民谣唱道:“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但是皇甫嵩当初征讨张角时,途经邺地,无意中看到了中常侍赵忠的豪宅,严重超出了朝廷所规定的标准。于是耿直的皇甫嵩上书请求查处赵忠,并将豪宅没收。

同时,中常侍张让看到皇甫嵩得了冀州牧的肥差,向他索要一个五千万钱的大红包,结果也被皇甫嵩拒绝。

这两件事,使皇甫嵩一下子得罪了皇帝最宠信的两个人。

这时恰好西方的叛乱越闹越大,皇甫嵩受命西征,讨伐北宫伯玉、边章、韩遂等叛军。战事未能取得进展,赵忠和张让借机弹劾皇甫嵩“连战无功、白白地耗费钱粮”。因为冀州免粮一事,早就对皇甫嵩不满意的皇帝也不含糊,立刻下诏召回皇甫嵩,收回他的左车骑将军印绶,削夺封邑六千户。

这时,曹操已经赴任济南,袁绍给他写信说:“有一件事,孟德听了不要生气。陛下认为平定黄巾,中常侍功劳显著,所以册封中常侍张让等十二人为侯。”

曹操看了竹简的确没有生气,只是心中透着一股寒意,即便是在这炎热的夏日,也让他瑟瑟颤抖。

这年八月,朝廷任命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节制董卓等将领,代替皇甫嵩讨伐西凉。

西凉的战事与曹操无关,曹操的心思,现在全部扑在了济南相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上。

然而年龄、资历的增长,没有改变曹孟德为大汉帝国澄清吏治、做一名“能吏”的初衷。上任一个月,微服私访下来,曹操发现济南的吏治极其糟糕,特别是县一级的官员,简直是公然贪污受贿、草菅人命、无法无天。而民间,则弥漫着对帝国公平公正法律秩序的不信任。

百姓不信任大汉帝国的法律秩序,他们信什么呢?曹操发现,西汉吕后专政时期的城阳景王刘章(即朱虚侯,详细事迹见拙著《汉朝的密码》相关章节)成为了百姓心中的保护神。在济南国境内,居然矗立着六百多座城阳景王祠。百姓在祠中祈福、求雨,甚至生病也不求医,到景王祠烧香,指望景王为他驱除病魔。更令曹操警觉的是,一些地方官借景王祠与黑社会官匪勾结,从中渔利,官纪、民风,都一扫无遗。

前几日,老父曹嵩写信来,说京中局势微妙,天子似乎又将重用宦官,一些正直的官员频频遭到打压。揭发宦官与黄巾党勾结的谏议大夫刘陶,反被指控与张角有牵连,逮捕入狱,日夜拷打,刘陶绝食而死。前司徒陈耽,为人正直,也被诬陷而死。

曹嵩在信中警告曹操,济南虽然只是一个诸侯国,但是济南的事并不仅仅是济南的事,许多是非的背后,牵扯到宫廷。如果冒失行事,得罪的不仅是地方权贵,还有宫廷。

曹嵩语重心长地提醒曹操,别忘了曹家宦官家族的身份,士大夫终究不会认同我们,不要读了几年圣贤书就以比干自居。得罪了宫廷,曹家将成为无根之萍。

曹操看完信就明白了,老父这是未雨绸缪,可见他的用心良苦,曹孟德不禁自问:曹操你该怎么做,才能对老父和自己都有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

曹操发下公文,召集济南国属下十个县的长官到他的治所开会,会议的主题是当年的征粮工作布置。

县官们三三两两地来开会,曹操态度和蔼至极,亲切地和他们攀谈当地水土人情,又极有耐心地等待十个县的县官们到齐,这才宣布开会。

话音一落,士兵们已经将府衙二道门全死死地关上。县官们略有些诧异,曹操解释说:“事关朝廷机密,操不得不谨慎些!”

县官们不明白,征粮有什么机密可言,但是国相大人这么说,也不好多问。曹操拿出册子,让主簿念给诸位县官们听,这一听把县官们全唬住了,这哪里是什么征粮事项,分明是这些年来县官们贪污腐败、欺压百姓的罪状。

“国相这是何意?”

“没什么意思,诸位对于主簿所念的内容,有什么异议?”

“国相何必如此?”

“操只想知道,诸位对于主簿所念的内容,有什么异议?”

“并无异议!”

主簿退下,士兵鱼贯而出,将十县的县官中的八人,摘了官帽、剥去官服,押解下去。

堂下只剩下两名县令,曹操的脸色转温和些,说:“你们两个,虽然也有些过失,不过总算还能秉持良心,贪得不多,平日里也算爱护百姓,所以曹操为济南留下你们二人。”

一人回答说:“国相罢免了这八人,恐怕上面会对国相不利!”

曹操哈哈大笑:“这个国相,当不当已经无所谓了!”

罢免八县县令的公文递上去不久,从洛阳来了家书,是老父写的,心里责怪曹操做事鲁莽,宫中一班常侍,都十分不高兴,为父左右抵挡,总算为你遮下。不过这个济南国相的位子,你是别想再待下去了,自己请辞好了,免得丢人现眼!

曹操读完家书,心里倒是轻松许多,他走进妻子的房间,轻揽丁氏的柳腰,妻子娇叱说:“大白天的,不做官家事了!”

曹操得意地笑:“阿丁,你说对了,我还真不想干这官家的差事了!我打算辞官,回归故里隐居,盖一间幽雅的书房,秋夏读书、冬春射猎,一张一弛、文武并进,如何?”

丁氏诧异:“真的隐居么?夫君你才三十出头,就淡泊名利、急流勇退么?”

曹操更加得意:“正因为刚三十,所以才要隐居,你看和我一道被举荐为孝廉的,有的已经五十多了,可是在朝廷诸公里也不算老,我不过三十,哪怕隐居个二十年出来,还是比他们年轻,有什么可担心的?”

丁氏本来就揣测出曹操有以退为进的意思,听他这么一讲,更加明白:“也好,现在世道这么乱,回老家避避也好,省的我整天担惊受怕,你隐居在家,也正好辅导昂儿的功课。”

曹操道:“曹家可不能只有一个昂儿,这一回隐居,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开枝散叶。”

丁氏推开曹操,没好气地说:“这开枝散叶的大事,你找你喜欢的人去!”

清廉在浊世是一宗罪

中平二年,辞去济南国相的曹操回到洛阳,做回老行当议郎,但这一回的曹操变了个人似的,上朝议事,要么闭口不言,要么随口附和。袁绍觉得老友有点不对劲,但又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这日袁绍来找曹操,得意地说:“孟德,有个好消息,朝廷打算任命你去做东郡太守。”

曹操头也不抬地说:“哦……”

哦是个什么意思,袁绍纳闷至极,说:“孟德莫非不肯接受此官?”

曹操笑:“知我者本初是也!”

袁绍更加郁闷,我知什么呀,再问:“官不做,孟德难道是要隐居山林么?”

曹操笑得更诡异:“操正有此意!”

袁绍嗤之以鼻:“岩穴隐居,那是高人所为,就你曹孟德这大俗人,酒色气一样舍不得的曹阿瞒……”

曹操没有理会袁绍的嘲笑,他递了病假的条子,就在这年的夏天,辞官下野,回到了老家沛国谯县,正式过起了逍遥的隐居生活。

两年后,曹操的妾室卞氏,为曹操产下一个白胖小子,起名叫丕。《说文》里对这个字的解释的是:“丕,大也。”所以曹丕就是曹大的意思。

袁绍笑,到底是暴发户的儿子,起个名字也土得掉渣。这时,袁绍的后妻刘氏也怀孕了,如果又生个儿子,将是袁绍的第三子,名字早预备好了,叫“尚”,《广雅》说得好:“尚,上也。”

这一年,当今圣上继续卖官发财,但凡州郡官员调动、任命、升迁,必须缴纳助军钱或修宫钱。河南人司马直被朝廷任命为钜鹿太守,定价两千万,但是皇上和宫中的公公都晓得他是个清廉名士,特别给予二折的优惠,司马直只需缴纳三百万钱即可上任。

然而司马直却拿不出这三百万,接到诏书后怅然道:“说什么做百姓的父母官,实际上却反而要盘剥百姓,迎合上意,我不忍心这样做。”推辞不做,被上司驳回。司马直走到孟津渡口,写了一封遗书,服毒自杀。

袁绍听说司马直的遗书不是写给家人,而是写给当今圣上的,而皇帝读了遗书之后,也触动良心,下诏停止征收修宫钱。

袁绍很久没见到曹操了,他写了封书信去谯县,说:“孟德,你在家隐居好自在,我可是埋头案牍之间好辛苦,不过我盘算着你的清闲日子也快要到头了,黄巾虽然平定,但西部的叛乱愈演愈烈,到时候可能朝廷会征召你出山。记得你曾经说过梦想做大汉的征西将军战死沙场马革裹尸而还,搞不好你的希望有可能要实现了,呵呵!”

袁绍只是戏语,可是不久朝廷真的下诏征西,只不过没曹操什么事。西征的主将是司空张温。不过张温是文官,不通军事,因此他特别请求让富春人孙坚做自己的参谋辅佐自己,朝廷准了。

孙坚是南方人,当年跟随同样是南方人的中郎将朱俊讨伐黄巾军,立下赫赫战功,提拔做了别部司马。张温久闻他的勇名,特别招揽到自己帐下。于是孙坚又从帝国的东部来到西陲,参与西线军事。

东汉灵帝中平二年(185年),西线的战事,也就在这一年的冬天,发生了重大变化。叛军终于抵挡不住政府军的压力,向西退到榆中城(今甘肃兰州东)死守。

指挥政府军围攻榆中的将领,是荡寇将军周慎。孙坚带领骑兵侦查,发现叛军虽然困守榆中,却有一条粮道,秘密供给城中。孙坚立刻提醒周慎,切断粮道,逼迫叛军弃城逃走。但是周慎却对孙坚的建议不屑一顾。不久,政府军的运粮路线,反而被叛军切断,军中开始恐慌,周慎无法控制局面,只能丢弃辎重,全军撤退。

孙坚回到张温大本营,张温说:“我已经派出另一支主力部队,由董卓带领,讨伐参与叛乱的先零部落。据说作战不利,已经退却到扶风,但是我几次派使者去征召董卓前来会合,都没有反应,莫非有敌情。”

孙坚觉得诧异,扶风一带并无敌军,董卓应该早已经安全撤退。大本营既然发令征召他来会合,他应该速速前来会合才是。

结果董卓过了好几天后才大模大样地来大本营报到。

“本将军的部队,在天水的西北被先零部落军包围,军粮吃光,几尽覆灭。本将军下令在河水中筑起堤坝,捕捞鱼虾以麻痹敌人。等到敌人松懈,本将军便凭借堤坝掩护,顺利突围。待敌人发觉来追赶时,本将军又下令挖开堤坝,抬高水位,使敌人无法追赶。本将军于是从容撤退。”

虽然打了败仗,但董卓还是从容不迫地大吹大擂,好像大获全胜似的。

“将军既然早就退守扶风,为何大本营几次召唤,都不来会合!”张温问他。

董卓拿眼角瞄了一眼主帅,傲慢地回答:“本将军也想早日来与大军会合,只是一来军队需要整顿,二来听说大军新败,估计会合了也没什么仗好打,不如慢慢来好了。”

说完董卓哈哈大笑,壮硕的身体随之颤动。

孙坚就站在张温身旁,当下附耳对张温说了句:“请将军到后帐商议!”

两人走到后帐,孙坚立刻提议:“董卓违背军令,又态度嚣张,当以军法处置!”

张温吓了一跳,他撩起帐幕一角窥视大帐,将领们烫着酒,董卓和周慎一边喝酒,一边大声说话。其实孙坚的声音极轻,又是在后帐说话,只有张温可以听见,然而张温却变了脸色:“这人在西部颇有威望,杀了他,谁来带兵打仗?”

孙坚继续:“他态度如此傲慢,显然不把将军放在眼里,将军你又怎能依靠这种人平叛?这次出征凉州,此人对将军的军令,再三阻挠,居心叵测、动摇军心。如果不杀此人,恐怕军令得不到贯彻,征讨必然会因此失败,最后朝廷还是要怪罪将军!”

张温不听,摆摆手让孙坚不要再说:“文台你先出去,停留太久,我怕董卓起疑心,对你不利!”

孙坚走出营帐,西北的冬天如此寒冷,一场风雪又将降临。孙坚顶着风雪走回自己的寝帐,忽然有一种感觉,帝国的真正敌人,或许不是中原的黄巾,也不是西陲边疆的羌胡,而是董卓这样桀骜的军人。他们没有接受过帝国文明的教化,不知仁义为何物,唯强权是从,却掌握着帝国的军队。一旦这样的军队反戈相向,那么帝国的百姓、朝廷、礼仪,完全没有抵抗能力,只能如羊羔般被虎狼吞噬。

刘备的沙场初体验

张温指挥不动西北军董卓,他打起了征调东北军的如意算盘,他上书请求征调幽州的三千乌桓突骑前来增援。

奏章到了中央,朝廷平乱心切,立刻给予批准。但就在这三千乌桓突骑的指挥官人选上,又出了问题。曾经做过中山国相的渔阳人张纯想要这个官职,张温却看不中他。

张温欣赏的人选是时任涿县县令的辽西人公孙瓒。

刘备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情不错,因为公孙瓒正是自己的同门师兄,当年在卢植帐下一同求学,颇有交情。

刘备带着礼物去求见他的师兄,公孙瓒正闹心呢,看见他,态度冷淡。刘备颇为尴尬。

“玄德,莫怪我怠慢,你难道不知道出事了么!”公孙瓒看见刘备的尴尬表情,自己也觉得太过怠慢了,连忙解释两句。

刘备这几天为了见师兄,到处借钱备礼,委实不太注意时事,听师兄这么一说,立刻反应过来:“莫非那张纯……”

公孙瓒点点头,他告诉刘备,张纯联合乌桓酋长丘力居等人,已经杀害管理乌桓事务的护乌桓校尉,举起叛乱旗帜。

这一来,汉帝国又多了一条东线战场,本来准备增援西线的公孙瓒,不得不留下来镇压张纯叛军。

刘备说:“既然如此,就让备为兄分忧如何?”

公孙瓒笑:“玄德,这上战场可不是编鞋子,鞋子编错了可以拆了再编,沙场之上一旦有失,可没有拆了再编的机会!”

刘备一听这话就生气了:“好你个公孙伯珪!我刘备就该一辈子跟鞋子、席子打交道么?”

公孙瓒摸摸自己漂亮的胡子,他想起自己当初跟卢植在缑氏山中读书,粗通经传。后来有幸被举为郡吏,所侍奉的上司涿郡太守见他是个仪表堂堂的男子汉,颇为赏识,便将女儿许配给他。然而好景不长,太守因事犯法,发配遥远的南疆日南(今越南)。帝国的法律不许部下随槛车同行。公孙瓒就化装成侍卒,带上太守的日用品,驾车护送。

从帝国的北疆涿郡,千里迢迢去南疆日南(今越南)。公孙瓒明白自己很可能一去不复返,临行前,他跪在祖坟前说:“昔为人子,今为人臣,我受太守的恩德,无以为报,应该跟随太守到日南去。只是日南瘴气弥漫,我恐怕回不来了,在此公孙瓒向列位先祖辞别。”

当此之时,慷慨悲泣的公孙瓒,俨如易水边引吭高歌的荆轲,围观的人无不感叹,公孙瓒的义名由此远播。

其实这一去有惊无险,太守在途中获得了朝廷的赦免。公孙瓒也被举为孝廉,入朝为郎,任期满后出任辽东属国长史。辽东属国与鲜卑接壤,有一次公孙瓒带着数十名骑兵外出巡逻,与数百名鲜卑骑兵遭遇,大家都畏缩思退,公孙瓒说:“这个时候逃跑肯定逃不掉,不如拼一把,说不定还有生还的机会!”

说完这话,抱定“置之死地而后生”信念的公孙瓒挺起冲刺用的长矛,策马直冲鲜卑而去。

突然遭到袭击,措手不及的鲜卑人哇哇乱喊,公孙瓒一矛刺下最前列的骑兵,他的部属们见状也跟随而至。空旷的雪地之上,居然出现了几十名汉军骑兵追逐刺杀数百名鲜卑骑兵的奇观。

“杀啊!”公孙瓒在雪地中来回冲刺,长矛折断后换上手戟,手戟折断再拔出佩剑,最后他发现自己连人带马倒在一片血泊中,虽然身上多处伤痛,但他活了下来。

当另一队巡逻骑兵到来的时候,公孙瓒知道自己得救了,不但得救,他还成了边地的英雄,鲜卑人从此以此为戒,再不敢轻易越过边界乱溜达。不久,公孙瓒凭借自己的军功,升迁为涿县县令。

公孙瓒想到这里,决心帮助学弟刘备,不过,他还是叮嘱刘备:“沙场争战可不那么容易,只有从乱尸堆里爬起来还能战斗的人,才能成为沙场上最后的胜者!”

刘备表示谨记。

刘备与叛军的第一次遭遇,比他预料的还要早。而且只有十余人的小队,根本无法与叛军的大队人马抗衡。刘备很想仿效师兄公孙瓒,勇猛地冲刺一回,但是他刚一出阵,马匹就中了箭,那马本不是耐痛的战马,而是便宜买来的驮马,一吃痛便发狂地乱跳,生生将刘备甩将下来。

这会刘备真的倒在了师兄公孙瓒所说的乱尸堆里,他也很想如师兄公孙瓒所说,从乱尸堆里爬起来继续战斗,但是他警觉地听见大批敌军急促的脚步,于是明智地保持横尸状的姿势不动。

刘备闭上眼,平原的阳光火辣辣地照在他背上,他趴在乱尸堆里,背上流淌过鲜血,有他自己的,也有别人的。

许久刘备听见一个熟悉的声音。

“大哥!大哥!”

这声音刘备听出来了,是关云长。

刘备艰难地挤出一个音节,关云长的耳朵很好使,立刻向这边走来。

“大哥在这里!”还有张飞的声音。

刘备觉得有点丢脸,但是丢脸总比丢命好。

张飞抱起浑身是血的刘备,把他载到一辆车上,关羽用水冲洗他脸上的血污,把他拍醒。其实刘备一直醒着,这一拍把他已经快麻木的知觉也拍醒了。

这一年,公孙瓒平定了张纯叛军,刘备因为军功,得到他生涯中第一个公职:中山国安喜县的县尉,虽是不入流的职位,但刘备已经依稀看到了自己人生的曙光。

这时候在老家隐居的曹操也终于接受朝廷的征召,重新担任公职,这一次他的职务是都尉,孙坚与他短暂的同事之后,奉命出征长沙,并且因为成功镇压了当地的叛乱,受封为乌程侯,这令曹操极其羡慕,不得不感慨人生之无常、命运之曲折。

一个月后,曹操的老爹曹嵩花了一个亿的买官钱,当上了帝国太尉。

来客许攸

曹操一回到京师,立刻有客人来拜访他,这个客人姓许,单名一个攸字。

许攸是曹操的好友,与袁绍关系也不错,听说最近他去冀州交游,不知什么时候又回来了京师。这一来,说是专程拜访,见了面却又不说要紧事,有一搭没一搭地尽扯些没用的,曹操知道他的用意,屏退了左右,许攸才神神秘秘地拿出一个书简给他看。

书简是冀州刺史王芬写来的,写得很简约,但内容却惊天动地,曹操看了几行,感觉自己的双手已经不可自制地微微颤抖起来。

原来帝国著名的天文学家襄楷最近与王芬走得很近,他发出一个惊人的预言:“天象的变化不利于宦官,帝国将会发生巨变,那些黄门、常侍很可能会遭遇灭门之祸。”

襄楷不是个一般的术士或是星象家,他曾经在桓帝时代多次上书,预测灾祸,在士大夫中颇有影响力。这一次他居然做出了宦官即将被消灭的预言,而且言之灼灼,不由得王芬等人不信。

而就在襄楷预言同时,皇帝居然又做出了巡访河间故宅的决定。

公开的告示,说今上的三世祖,曾受封河间王,皇帝出于孝心,要巡访河间故宅。

私下的版本,曹操听袁绍闲谈时提及,原来河间经历黄巾战乱之后,原来的乡绅贵族死的死,逃的逃,幸存下来的乡民,也一贫如洗,所以河间的产业地价,已经十分便宜,皇帝不知从哪里打听到这个消息,兴致勃勃地要在河间购置房产,发国难财。

“如果是赈济灾民、慰问地方倒也罢了,偏偏是去看风水、购地产、兴宅院,如此行径,怎不叫人寒心?”

曹操提醒袁绍,小心隔墙有耳,这个话题,也就就此打住,再也没有提及。

王芬、许攸的谋划,恰好是利用皇帝巡视河间的机会,发动突然袭击,废除昏君,诛杀宦官,另立贤君,重振汉室。

王芬在书信中说:正好最近黄巾又蠢蠢欲动,为了镇压叛乱,他已经获准集结地方部队及民兵,可以使用。

曹操看完书简,心中已经将王芬所说的方案走了一遍,他也明白,王芬之所以派许攸来联络他,是因为他现任都尉,是个武官,手头有一点兵,又参加过平定黄巾的战争,多少有点实战经验。

“废除昏君、重振汉室。”

这八个字在曹操眼前跃动,多么动听诱人的八个字,一下子就把人的情绪调动起来,曹操几乎可以感觉自己的热血在沸腾。

但是,曹操看看许攸,许攸热切地看着他。曹操明白,许攸期待的,是从他曹操口中吐出一个“好”字。若在五年之前,他曹操早就该拍案而起,大叫一声“好”,然后热火朝天地投入到筹备工作中去了。但是现在,曹操却无论如何也说不出这个“好”字,这是为什么?曹操问自己,是什么改变了曹孟德?

许攸看着曹操,终于明白一时是得不到满意的答复了,他暂且告退,明夜再来,听取曹操的回音。

曹操没有留他,许攸走后,曹操收起竹简,一个人呆坐了一会,觉得发闷,又转悠到花园里,凝望着初夏的夜空,他是如此出神,以至于妻子到了他的身后,一贯机敏的曹操居然未能察觉。

孟德咏叹调

丁夫人柔柔地说:“夫君做了半年隐士,越发有情调了,居然在此独自赏月了。”

曹操从神游太空中惊醒,下意识地握住夫人的手说:“阿丁,你也嘲讽我么?我哪里是在赏月,不过是触景生情,感慨身世罢了!”

月光下,丁夫人浅浅地笑着:“如夫君这样既富且贵的出身,天下人羡慕都来不及,阿丁倒要听听,曹吉利有什么身世感慨?”

听妻子叫他吉利这个小名,曹操心里流淌过一股暖流,是的,人求的不过是富贵,他曹家还缺什么!但是……

“阿丁,拿刀笔竹简来吧!”

初夏的夜空,幽静的花园,习习凉风吹来,曹操在妻子的注视下,思如泉涌,挥笔下飞龙走凤:

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其穷如抽裂,自以思所怙。虽怀一介志,是时其能与!

(大意:自惜身微福气薄,幼遭孤苦无依靠。既无迁居之母教,又无过庭之父教。贫如抽肠又裂肤,自然思念吾家父。虽然胸怀志向,当时如何能实现?)

“三徙”说的是孟子家近墓地,孟子常和邻居的小孩一起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孟母看后决定搬迁到集市附近;然而孟子又学习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于是孟母决定再次搬迁;他们最后把家搬到一个学校旁边,在那里,孟子学礼仪,好读书。孟母说,这才是我儿子应该住的地方。“过庭语”,也叫“庭训”,说的是有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什么叫“趋”呢,“趋”就是小步快走,是表示恭敬的动作,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走过去,叫“趋”。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你怎么会说话?是,退而学诗。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你怎么做人?是,退而学礼。

曹操的生母很早去世,父亲曹嵩娶了后母,又生下弟弟曹德。曹操这样的古灵精怪,后母无法加以虐待,反而常常被他捉弄。虽然如此,像孟母、孔父这样的三徙、过庭之教,哪里还会有?所以曹操自叹命苦,发出了“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的感慨。

曹操回忆起往事,不觉惆怅。

“当时欣赏曹操的人,大概也只有太尉桥公。”

曹操说的太尉桥公就是桥玄,曹操曾经去拜见桥玄,桥玄见到他感到惊异。对他说:“如今天下将要战乱,能够安定天下的岂不是你吗?”

桥玄的器重,给曹操受宠若惊之感,更令他感动的是,桥玄让他去找当时鼎鼎大名的许劭。

“假使君能得到许子将的点评,对你的前程,大有好处!”

许劭,字子将,当时的名士,特别喜欢点评人物,并以此闻名天下,因他习惯每月更换一个话题,所以民间有“月旦评”之称。

但曹操带着礼物去找他的时候,却被许子将所拒绝:“你这人相貌太过奇特,不好随意评论,还是请回吧!”

曹操再三请求,许子将执意不肯。年轻气盛的曹操这时作出出人意表的举动,他拔出佩剑,挟持许子将。无奈的许子将只得说出了一句让旁人为之震惊的评语:“君乃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另一种说法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曹操松开许子将,感觉似有所得,却又恍然若失。

“说完了?”

“可不完了。”

曹操回味许子将的话语,仿佛犹在昨日。但是妻子突然大声说:“夫君很在意许子将的点评么?”

曹操一惊,不错,他自然是在意许子将的点评,否则,他何须花费那么多的周折!然而他很想听听妻子怎么说。

“其实阿丁看来,他说他的,曹操还是曹操。我的夫君若是被人用十个字就将死了,阿丁可要大声哭泣所嫁非人了!”

曹操心中一种莫名的感动,阿丁是懂自己的人。不错,许子将的点评始终只是他的一己之见而已。曹操要走的路,又何需许子将的指引?这世上的人,各走自己的路而已。又何须旁人置语,只有自己,才是唯一的指引者。

只是,这路该怎么走?

曹操又写道:

守穷者贫贱,惋叹泪如雨。泣涕于悲夫,乞活安能睹?

我愿于天穷,琅邪倾侧左。虽欲竭忠诚,欣公归其楚。

快人由为叹,抱情不得叙。显行天教人,谁知莫不绪。

我愿何时随?此叹亦难处。今我将何照于光曜?释衔不如雨。

(大意:安于贫贱的人生活自然悲苦,感慨自己的人生不幸,泪水如雨。悲伤哭泣,哪里是我的求生之路?我祈愿苍天,祈求苍天施神威,使其琅邪东方摧。尽忠为国恨未能,欣喜天子自楚归。使人高兴又有叹,难向天子吐心愿。欲行王令化万民,谁知此事难实现。待何时,心中感叹难持续。何以面目对日月,雨有止时忧无期。)

曹操当然并不穷困,穷困潦倒这个词与曹家无关。可是这个帝国的前途,却与那些穷人的生计有着莫大联系。

这些年来的仕途经历,加上本身的敏锐观察力,曹操仿佛看到腐朽的汉帝国将如破败的大楼般缓缓倾倒,问题仅仅在于:有没有人能够“力挽狂澜,扶大厦于不倒”?如果有,这个人会不会是自己?

曹操又想起白天许攸来访时所带来的密谋。

废除昏君,另立明君,能不能拯救这个帝国?

殷商时代,帝太甲登基在位三年,昏庸暴虐,不遵守成汤制订的法度,老臣伊尹把他废除,流放三年。三年之中,伊尹代理太甲治国,直到太甲悔过自责,改恶从善,伊尹这才迎接太甲回朝,把帝位还给他。太甲重新登基以后,果然面目一新,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诸侯百姓齐夸赞。

如果说伊尹的事太过久远,那么本朝霍光的事迹就近在眼前了。汉昭帝无嗣,驾崩之后,霍光等公卿大臣选择了汉武帝之孙昌邑王刘贺来继承帝位,但是此君本是纨绔子弟,荒淫无度。他竟于服丧期间四处游猎,虽有属下苦谏不止,他仍放纵自若。进京途中,就派人掠取民间女子、财产,并让其属吏、家人都穿上官服,胡作非为。霍光遂在刘贺即位的第二十七日,召集大臣会议,列举了刘贺的种种劣迹,废掉刘贺,此后,又将长期生活于民间的汉武帝与卫子夫的曾孙、戾太子之孙,十八岁的刘询已立为皇帝,是为汉宣帝。

“阿丁你知道本朝大将军霍光么?”

“家父给阿丁读过一点《汉书》,不过阿丁只记得一句而已!”

“哪一句?”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曹操不过随口一问,但是妻子的回答却让他一下子惊出一身冷汗来。

北方夜空的赤气

第二天许攸来访的时候,门人说:“我家主人已经在书房等候多时了。”

许攸呵呵一笑,兴冲冲来到书房,曹操却不在屋内。

几案上,一卷书简摊开着,显然是曹操刚看过,应该是等候许攸时边等边看,临时有事却又走开了。

许攸一时起了好奇之心,想看看曹孟德近来看些什么书?走近一瞧,却是班固的《汉书》,翻开处正是《霍光传》那一段。

“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光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

霍光虽然废除了刘贺,拥立了宣帝,可是宣帝从登基那一天起,就对霍光有了戒备之心,所谓“芒刺在背”。既然是芒刺,就不得不除。霍光本人虽然善终,他的家族却终于不免灭门之祸害。

许攸是个聪明人,他意识到曹操的用意,这书简分明就是有意翻开到此处给他许攸看的,许攸立刻起身,准备离开。没想到曹操慢慢踱步进来,正好与他撞个满怀。

“怎么这么急?”

“孟德,我要告辞了!”

“回冀州么?”

许攸点点头,曹操从怀中摸出一卷帛书来说:“既然如此,把这封信带给王刺史。”

帛书就是以白色丝帛为书写材料所写的文书,便于携带,也容易藏匿。许攸会意,将帛书藏好,拱手而去。

曹操在这封信中写道:

“夫废立之事,天下之至不祥也。古人有权成败、计轻重而行之者,伊尹、霍光是也。伊尹怀至忠之诚,据宰臣之势,处官司之上,故进退废置,计从事立。及至霍光受讬国之任,藉宗臣之位,内因太后秉政之重,外有群卿同欲之势,昌邑即位日浅,未有贵宠,朝乏谠臣,议出密近,故计行如转圜,事成如摧朽。今诸君徒见曩者之易,未睹当今之难。诸君自度,结众连党,何若七国?合肥之贵,孰若吴、楚?而造作非常,欲望必克,不亦危乎!”

曹操的意思,废一帝,立一帝,哪那么简单?伊尹是三朝元老,资历、势力都足以控制大局。霍光内有太后支持,外有群臣同心协力,昌邑王又即位不久,根基未牢,所以伊尹、霍光得以成功。现在诸位看了伊尹、霍光故事,觉得废立很容易,却不知道其中过程多么艰难。诸位自己想想,凭你们现在的力量,能不能办成这件事?

曹操的答案当然是不能。况且,曹操拒绝参与王芬计划,还有一层意思不便明说的,那就是万一废除了一个昏君,又来一个昏君,那该如何?汉朝中兴以来,安、顺、冲、质、桓,又有几个称职的?

许攸离开后不久,太史令突然上书给朝廷说:“北方夜空有一条赤气从东到西,横贯天际。可见北方或许有逆谋,陛下不可轻易前往!”

当今圣上虽然不爱听士大夫的唠叨,却极其迷信占星术,太史令的一番话,让他心生疑窦,居然打消了出巡河间的计划。

某日,袁绍来找曹操,说:“孟德,你听说了么,冀州刺史王芬自杀了。”

曹操惊诧:“何以至此?”

袁绍说:“我也不明白,听说朝廷征召他回京述职,他却莫名其妙地弃官逃走,半途自杀于旅舍。”

“怪事!”

“说起来不久前许子远(攸)来了京师,这家伙好生无礼,居然不来拜会我,白白与他相交一场!”

“许子远也没有来找我,这家伙简直可恶!”曹操附和说。

袁绍大笑,曹操满腹心事,尴尬地跟着他笑,忽然袁绍说:“孟德,我有点怀疑,是不是你在暗地里告了王芬一黑状,把他整自杀了!”

说完袁绍大笑而去,留下曹操目瞪口呆在原地愣了半天。

箭场,袁绍拉满了弓。

“孟德,你猜我这一箭中或不中?”

话音未落,箭已脱弦如御风疾飞,直插进靶心,引起旁观者一阵高亢的欢呼声。

曹操喊道:“中了!”

袁绍皱了皱眉头,把手中弓递给曹操:“你来试试?”

曹操一边瞄准靶心一边说:“本初,你猜我这一箭中或不中?”

袁绍果断地说:“不中!”

曹操笑:“本初你是嫉妒我么?”

袁绍走过曹操身旁,低语道:“你还记得蹇硕么?他马上要做你的上司了。”

曹操听见这话,手上的动作片刻间有微微的颤动,箭矢就在那一瞬间脱弦飞出,结果飞过场地,落在了稍微偏离靶心的位置。

袁绍抚掌大笑:“果然不出我所料!”

“蹇硕!”曹操念叨着这个名字。

同类推荐
  • 回到明朝做军阀

    回到明朝做军阀

    乌骓马,霸棱枪,天狼犬,四军役,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爷们儿玩儿的是特种作战!美少女,娇小姐,俏公主,冷美人,香艳群中坐怀不乱,爷们儿寻的是情真意切!了国恨,报家仇,结良友,杀凶顽,人生途中漫漫求索,爷们儿图的是酣畅淋漓!驱鞑虏,斩魔头,平四海,震八方,乱世界中披荆斩棘,爷们儿战得是天下太平!
  • 带着小度闯大明

    带着小度闯大明

    一无是处的富二代穿越了,数理化是什么东东啊,语数外历史什么的又是什么西西,有学过吗?明穿小说倒是看过几本,可是也光看热闹了,到底要怎么赚钱怎么造炮啊,OMG!莫怕莫怕小度来也…
  • 青龙三生悔

    青龙三生悔

    青龙,上古神兽,传说需下凡领悟人世沧桑,参透因果轮回,方能得成正果。岁月如梭,沧海桑田,现代白领男李青龙出身普通,但年纪轻轻就身体、爱情、事业方方面面皆遭遇重创,万念俱灰之际得神仙搭救方知自己乃青龙转世,今生孤苦皆因前世作恶。机缘巧合,李青龙回到前世改写命运,真是没想到,病书生李青龙的第一世竟是赫赫战功青龙王,恶魔战神李青龙,造下累累杀业却难逃冤魂索命的短寿之报,第二世竟是被诸多红颜知己包围着享尽艳福的风流才子李青龙,真的情人越多越好吗,真心爱人在哪里?第三世又成了总是无法金榜提名的不孝子李青龙,为何功名总是被削,原来老天都恨不孝子,且看李青龙如何悬崖勒马,忏悔改过?坏人变好人,改写命运就在青龙有悔。
  • 身在大辽

    身在大辽

    一场宿醉醒来,杨辉愕然发现,他竟然穿越了,还穿越到了评书中的辽朝,成了一个辽朝公主的儿子,杨辉,他到底何去何从,是留在辽国,还是投奔大宋?留在辽国,能干些什么,投奔大宋,又能干些什么呢?
  • 太孙夫妇惹不起

    太孙夫妇惹不起

    乱世荡,利剑出鞘;风云起,玉笛飘扬。二十年前,帝星降世,天地色变势将倾;二十年后,文曲武曲,天命称号系一人。沈耀之,当朝太孙,文成武就,却偏偏吊儿郎当。有国家要护,有亲人要保,最后最后……他一身绛紫龙袍立于銮殿之上陪在他身侧的竟是那前朝遗珠……
热门推荐
  • 我在联盟玩自走棋

    我在联盟玩自走棋

    一觉起来,突然拥有了云顶之弈系统。瞬间让李毅拥有了超乎常人的游戏理解!锤石,雷欧娜增加协防能力。剑魔,希维尔增加进攻能力。安妮,约里克增加召唤能力。当,李毅看着棋盘中的三星劫,李毅笑了笑。李哥你的王座我也想坐一坐!
  • 乾坤穹宇

    乾坤穹宇

    身在凡世的少年林羽,看似普通的钓鱼老者,普通村庄的神将墓穴,危机四伏的十二重天,魔界的阴谋,人类的未来,机缘巧合得到传承的少年,从此展开了乾坤世界的奇妙冒险,踏上修炼之路,我心之向往便是至强之道,掌乾坤,看穹宇。
  • 木斗神

    木斗神

    武当山上千年成精的龙血树渡劫失败,意外穿越到了五行大陆。在五行大陆的人们认知中,木系斗气注定不能成为战士......让我千年老树来告诉你们,木系的斗气配合上武当的功法,如何一步一步,颠覆人们的认知,成为神一般的存在。本书拥有着和斗破苍穹一样的等级设定,但完全讲述的是个不一样的故事。************求收藏,求推荐,求点击!新人新书需要大家的鼓励与支持。在这里,股票崩盘先谢谢大家了。
  • 打死那个圣人

    打死那个圣人

    正气道,以积累浩然正气实现修为增长并获得强大实力的修炼方式。因为必须积累浩然正气,修炼者自觉惩恶扬善,甚至走向极端。致使全天下都是一副正义色彩,没有小偷,没有乞丐,没有恶霸。恶人成了修炼者提升修为的垫脚石,人人“爱”,一出现就被疯抢,成了过街老鼠,只能躲在阴暗角落里瑟瑟发抖。这是一个变态不正常的世界,需要一个强大的恶魔来改变。
  • 欲绝欲安

    欲绝欲安

    这本书是我写自己灵感和幻想的地方,所有人物都带有我生活的缩影。把他们安排在一个虚幻的地方,给予他们磨难,经历和最好的结局。书名的“欲绝”,既是“玉珏”和“玉玦”的谐音,也是故事的一部分走向。“欲安”既是女主角名字“玉安”的谐音,也是大家心中的愿望。生活虽不易,但仍向往美好和安宁,也都怀着少年一腔赤诚,或被迫或主动,想要这世间因自己的存在而安定。这本书可能很二,可能很傻,也有可能让你觉得尴尬。披着古装的外衣,但也有武侠,玄幻,权谋的各种影子。是一个“四不像”吧,我不知道怎么给它分类,可能分的不对。书里没有恋爱没有cp,只有最简单的友情。如何您喜欢,我真心感谢您的认可和鼓励。如果不喜欢,祝您找到一本心仪的小说,我也感谢您阅读我的书。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凉情凉了心

    凉情凉了心

    叶宸清亮的眸在灯光下熠熠发亮。他一点也不怜香惜玉地抬起苏篱染的下巴,强迫她看着他的眼睛。苏篱染别过头。叶宸怒从中来。“怎么?又在想你的老情人呀!啧啧啧~还瞪我。嗯哼?”叶宸说完嘴角勾起一抹冷意。粗暴的扯下领带将苏篱染打横抱起走向卧室。他说:“不管你心里想的是谁,你苏篱染这辈子都只能是我的,我一个人的。是你先来招惹我的,你不让我好过,你也别想好过。我们就这么相互折磨着吧!”苏篱染将指甲狠狠地掐进手掌心里,手心泛着的疼远不如她的心疼。
  • 王妃是武林高手

    王妃是武林高手

    楚王,在得胜归来之后,得到的奖赏就是和一个陌生女人成亲。女人身边高手如云,心甘情愿的保护她,她究竟是谁?
  • 野蛮弃妇杠上你

    野蛮弃妇杠上你

    前世,她是特殊组织的一员,在执行任务时为了救心上人的心上人,被子弹击中,竟然魂穿到rt总裁不受待见的妻子身上,一个娇弱的受气包。她的总裁夫君在她面前与其他女子欢好不说,还留下那个女子对她颐指气使,一个接一个,终于是可忍孰不可忍,野蛮女不发威当她是病猫吗?
  • 廉雨清风沐桃李

    廉雨清风沐桃李

    全书分为理论篇和实践篇,共收录36篇论文。既有廉政文化理论上的研究,又有对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实践提炼;既有结合形势分析提出进一步加强校园廉政文化建设的对策举措,又有立足校园文化实际,体现了校园廉政文化的政治性、道德性和科学性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