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162200000023

第23章 管理篇(2)

第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使外包模式成为当今最流行的企业经营模式,利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功能,企业完全可以将自己的非核心职能外包给其他企业,比如生产、人力资源、包装设计、广告、财务、销售等,这就使企业的管理范围不仅是扩展到其他的区域,同时也扩展到了其他的企业。

第三,同样是基于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使供应链管理成为了企业竞相追逐的经营目标。供应链管理进一步扩大了企业的管理范围,毫无疑问,这个管理范围扩展到了全球。我们看到,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应用,企业管理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工作现场了,它被扩展到全球各个市场上,以及其他企业的内部工作中。

另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机器能够承担更多的工作,机器正在慢慢替代从前人所从事的工作,这种情况发生在企业管理中的各个方面,比如生产、财务、人力资源、销售等。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员工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不同了,实际上其工作的性质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正如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所说的,现在企业中的员工大多数都变成了“知识工作者”,而不是纯粹的“体力工作者”,很多体力工作者的工作已经被机器所替代了,他们的主要任务是“把事情做对”,而不是“做对的事情”,也就是说,这些“知识工作者”的头脑思维能力在其工作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了。很显然,管理“知识工作者”与管理原来的“体力工作者”不同,“知识工作者”头脑中的思维是很难被看到和监督的,那么,“知识工作者”的工作方式以及提高他们的工作绩效的方法也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计算机/互联网的应用使企业管理的范围不再局限于工作现场了,而是分布在全国或全球各个市场上,以及其他的相关企业中,这使企业的管理工作发生了一个颠覆性的变化,即企业中的决策和执行的分离。也就是说,工作中的大部分决策已经不用在现场做出了,通过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这些“知识工作者”们完全可以在远程办公室内做出相对合理的决策,现场的各种信息和事实已经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传递给那些能够做决策的人了。彼得·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也提到了:“因为有了电脑,决策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关系可能更加疏远。”

同时,工作中的执行任务也大多数不在上级经理的现场监督之下了,员工更多的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按照工作流程和各种要求完成自己的工作,这无疑使管理工作从上、下级式的强制管理转变为“自我管理”了。对于企业管理来说,这同样是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员工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进行工作,并不仅仅是提高员工的自觉性的问题,企业必须彻底改变各种管理流程、方法和工具,使其适用于“自我管理”方式,当然,实施目标管理是保证“自我管理”的最基本的方式。

另外,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的员工大部分转变为“知识工作者”,那么,员工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更多的体现在运用头脑思考问题。如果员工仍然不擅于在工作中思考,而像在泰勒制的企业环境之下一味地听从指挥,缺乏了主动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么,这个员工显然面临着被工作淘汰的风险。同样的,如果企业的员工普遍不擅于在工作中思考,那么这个企业的管理将会落后于时代及竞争对手,并最终使企业丧失竞争力。

在企业管理中,决策和执行的分离、自我管理替代强制管理,以及“知识工作者”替代“体力工作者”,都要求企业的基本工作方式必须随之发生改变,原有的建立在泰勒制下的工作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以上的管理要求了。正如彼得·德鲁克在《管理的实践》中所说的一段话:“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被称为管理‘哲学’倒是合理的,因为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是基于有关管理工作的概念,以及针对管理者的特殊需求和面临的障碍所做的分析,与有关人类行为和动机的概念相关。”

虽然,彼得·德鲁克在此只是提到了“自我控制”,但是,决策和执行的分离可以说是“自我控制”的起因,而“知识工作者”替代“体力工作者”是“自我控制”的内容的变化,以及实现“自我控制”的保证,因此,这三个变化实际上是互相关联的。彼得·德鲁克提到的管理“哲学”、管理工作的概念、人类行为和动机等,恰恰是我们所讨论的工作行为的范畴,只是在表达中的用词不同而已。

§§§第三节 中国本土企业需要的工作方式

可惜的是,大多数中国本土企业仍然沿用着泰勒制下的工作方式,即以现场管理为主的工作方式,具体表现为员工习惯于执行既定的管理流程、制度和要求,缺乏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不擅于思考,以及缺乏创新和冒险精神等。正如安德鲁·罗斯在《世界不平坦》一书中所列举的一些中国员工的工作行为:中国大陆员工遵从老板交代的一切,但在要求自己思考时却感到困惑。

由于受到中国文化中“面子”的普遍影响(安德鲁·罗斯认为这是的“面子”问题影响的,其实这也只是原因之一,工作方式没有转变也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他们不愿意冒险指出他人特别是老板的错误;他们学得很快,但前提要有人做示范;中国教育的体系过分注重操练和惯例(教育是原因之一,本土企业和管理理论界没有对工作方式的改变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学习,也是导致中国员工缺乏创造性的原因之一),因此中国员工需要接受严格的再培训,以便能创造性地思考和行动,等等。

我们看到,安德鲁·罗斯所列举的这些中国员工的工作行为,恰恰表现了泰勒制时代的工作方式,也就是说,本土企业根本没有在工作方式上做出相应的改变。但是,安德鲁·罗斯本人可能并不清楚,其实中国本土企业以及管理理论界,还没有完成对工作方式转变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致使中国员工出现了以上被西方企业所不理解的种种工作行为。

但是,为什么本土企业和管理理论界在学习了如此多的西方(包括日本)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同时,却忽略了对工作方式的研究和学习呢?而西方企业(另外,也包括日本、韩国、台湾企业等)为何没有类似的问题呢?难道仅仅是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的吗?其实最主要的原因是,在中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时,在西方国家(包括日本、韩国等)中的企业已经完成或者即将结束工作方式的转变,本土企业根本就看不到西方企业工作方式的转变过程,对于很多本土企业来说,工作方式的改变问题根本就不存在。比如,在1991年,宝洁又做过一次工作方式的转变,他们发现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全球竞争日趋激烈,为了更好地应对这些变化,宝洁开展了一项“流程合理化和简化”的改善项目,其中非常最关键的一个目标就是“改变工作”。

而且,随着管理水平的提高,西方企业将新的工作方式中的很多特征,加入到诸如ERP等管理软件系统中,使本土企业更加难以找寻工作方式转变的蛛丝马迹。更为严重的是,本土企业也很少能够看到西方企业工作方式转变方面的书籍,因为现在翻译过来的西方管理书籍大都是在描述当今领先的管理理论,而这些管理理论是建立在新的工作方式基础之上的,因此,本土企业不仅看不到工作方式转变方面的书籍,同时,这些先进的管理理论也很难被泰勒制下的工作方式所应用。

在这些西方管理理论书籍中,最多只能看到关于工作方式转变的只言片语,比如,从彼得·德鲁克的一些著作中(其实也只有这些管理大师们的多年前的著作能够被翻译过来),他多次指出电脑对企业工作方式的影响。但是,毕竟他没有在某一本书中专门讨论工作方式转变的问题,当然,也就不容易引起本土企业和管理理论界更大的注意。米可斯维特和伍尔德里奇在合著的《企业巫医》一书中也曾提到:“美国人试图了解日本人如何兴起,加上电脑的出现以及工作习惯的改变,管理理论顿时抢手起来。”可惜的是在书中,米可斯维特和伍尔德里奇只是对“工作习惯”的改变一语带过,并没有解释工作习惯发生了什么改变,这当然也无法引起本土企业和管理理论界的注意。

另外,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W.E.Deming)于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PDCA(即以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四个环节为基础,不停地周而复始地展开工作),以及同样产生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现场管理法,确实是在推动企业的工作方式的转变,可惜的是,这两个来自日本的管理方法并没有得到本土企业的重视,而只是将它们局限于质量管理领域,没有将它们当作一种工作方式转变的管理思想加以认真的对待和研究。在1995年,宝洁其实又进行了一个很小的工作方式的转变,只是仍然没有引起中国企业和管理学者们的注意,“他们鼓励企业内部采取一项简单的做法:把目标、目的、策略和评估方式写成一页的报告书,每年定期更新,作为管理层进行规划与评估的基础。”

因此,中国本土企业和管理理论界在既看不到西方企业工作方式的转变过程,也看不到相关的西方管理书籍的情况下[即便看到了有关西方企业(包括日本、韩国等企业)工作方式转变的一些蛛丝马迹,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忽略了对工作方式转变的研究和学习也是正常的。但是,工作方式的转变被企业和理论界所忽略,直接导致了本土企业没有适时地转变工作方式,从而使本土企业的管理水平一直得不到根本性的提升,而且,总是将本土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原因归结到其他的一些原因,比如文化差异、本土企业经营时间短、缺乏管理人才等,这更加无法促使本土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了。看来,先从改变企业的工作方式入手,是提升本土企业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而且,在浪费了近三十年的时间后,研究、学习和改变企业的工作方式变得更加刻不容缓了。那么,本土企业应该从哪些方面改变工作方式呢?或者说,本土企业应该将工作方式改变为什么样子呢?

我曾在《推动管理》一书中描述过一种工作方式,虽然在书中一直强调这是零售业必须具备的一种工作方式,但是我认为,这种工作方式是适用于所有行业的。其实,书中所讨论的工作方式正是我们在这里提倡的新的工作方式,那么,也刚好借助此书将《推动管理》中所倡导的工作方式推广至其他的行业中。在《推动管理》一书中,将养成应用表单的习惯、应用数据的习惯、为自己制订工作计划的习惯和在工作中思考的习惯,作为新的工作方式最核心的四个特征。实际上,以这四个特征为代表的新的工作方式,满足了决策和执行的分离、自我管理替代强制管理,以及“知识工作者”替代“体力工作者”的企业管理趋势,它正是本土企业应该尽快学习和应用的新的工作方式。

§§§第四节 养成应用表单的习惯

表单就是各种体现在纸上或者电脑中的工作内容,尤其是以Excel为主的表单,在工作中使用表单实际上是与以口头管理为主的工作方式相对立的,显然,以口头为主的工作方式是在泰勒制下应用的工作方式,而企业的员工一旦养成了应用表单的工作习惯,其工作方式也就已经发生了本质的改变了。在决策与执行分离的情况之下,由于决策者不能经常在工作现场看到工作过程,因此他们只有通过以表单形式为载体,了解工作中的各种信息。

换句话说,表单是承担工作中各种信息的最佳载体,除了表单就只有现场观察和口头传递为载体了,但是,很显然,现场观察和口头传递都是泰勒制环境下的工作方式,它们无法适应当今的企业管理现状。当决策者远离执行者时,经常性的现场观察根本无法实现,而口头传递中的信息错误、遗漏,以及信息中掺杂的传递者的个人意志等,使口头传递工作信息变得越来越不可靠。而且,通过计算机和互联网,表单对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也是现场观察和口头传递无法比拟的,也就是说,通过表单处理和传递信息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以及工作结果的科学性。

同类推荐
  • 销售攻心术: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

    销售攻心术: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

    销售就是一场心理战!销售就是心与心的较量!所以,在销售工作中要想提升你的销售业绩,就一定要懂得察言、观色、攻心,真正明白心理学对销售工作的重要性,从而成为销售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可以做到的,你同样也行!学习和掌握他们的攻心秘笈,在平时多加训练,你一定也能成为下一位金牌销售员!
  • 沃顿管理精要:做最好的决策

    沃顿管理精要:做最好的决策

    在做决策时,为什么极力避免错误,可能就是最大的错误?错误在在什么情况下应当避免,在什么情况下却是有益的?如何理性地设计错误,修正对世界的预设,做出更好的决策?《沃顿管理精要:做最好的决策》包含沃顿教授休梅克坚实的学术研究和深刻的见解,探讨怎样做出最好的决策。本书提供了一个勇敢而前卫的方法——“理性犯错”,即把自己从“不能犯错”这个观念紧箍咒中解放出来,通过设计错误,主动检验自己的基本预设,突破局限的思维模式,更深刻地理解现实,更准确地把握世界的脉动。这是真正的冒险,也会带来巨大的收获——最好的决策。
  • 30岁之前被人管,30岁之后会管人

    30岁之前被人管,30岁之后会管人

    你还在被人管吗?恭喜你,因为大领导都是从小员工做起来的。你已经开始管人了吗?同样恭喜你,因为这本书就是为你准备的。如果你30岁之前还没学会被人管,30岁之后就别指望会管别人。如果你30岁之后还没学会怎么管人,那么你一定要翻开这本书。本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从30岁前如何被人管,如何成为一名好员工说起,到下篇讲述如何从一名员工转变为一名管理人员,从技巧方法及心理角度详细讲解,让您的职业发展脚步走得更加顺畅,不论是员工还是管理者本书都非常适用!
  •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

    总经理把私营公司做大做强20个绝招

    能够拥有自己的事业是很多人的梦想,对那些总经理而言,成立了公司却仅仅是成就事业的开始。然而在创业的过程中,却可能会遇到从未想到过的的问题,例如,战略决策怎样才算稳妥、人力资源如何调配、公司的营业目标怎样明确到位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不能解决,公司又怎样才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回避问题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回避问题只会给公司造成更多的负担,阻碍公司的成长。
  • 开一家赚钱的淘宝店

    开一家赚钱的淘宝店

    本书是一本以网店的开办、经营为题材,在轻松的故事中学习财务管理的书。本书分为三篇:第一篇为起步篇,分析读者目前的状况和优势,讨论各种赚钱模式和网店定位;第二篇为经营篇,教读者如何创建、经营和扩展店铺,并学习各种装修和设计店铺的技巧。第三篇为财务篇,教小创业老板如何学会成本控制、财务管控,通过各种方式了解自己的财务状态,并适时作出扩展或反思,让淘宝店盈利成为最终目的。
热门推荐
  • 远方的来客

    远方的来客

    今晚的月亮好圆,旁边的那颗星星也好亮。寒冷的夜晚我坐在自家的平房上,萧洒的故事就像一个美丽的传说,夜风轻轻吹过我的耳旁。仿佛感觉萧洒就坐在我身边。又在对我讲:你和他在一起的时光,是你给萧洒最好的回忆。
  • 我在民国当先生

    我在民国当先生

    作者被冤魂附体待解救,等解救出来再写简介……呃!这个,就是这样,毕竟这是一本很好看很好看很好看、且非常好看的小说,所以还是看看吧……(简介完)
  • 玄界大爆破

    玄界大爆破

    唐尘是华夏兵工厂的工程师,因一次意外穿越到玄幻世界的一个小乞丐身上,从此卑贱少年惊天崛起。你有唐门暗器?不好意思我有AK-47,你有顶级神兽坐骑?不好意思我有阿帕奇武装直升机,你肉身成圣?不好意思我的ZBD-04履带式步战车一炮就能将你轰飞!
  • 黄帝金匮玉衡经

    黄帝金匮玉衡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倾仙恋:浪漫江湖游

    倾仙恋:浪漫江湖游

    第一次见面,她就非礼他的胸部,拉着他跳崖!第二次见面,她非礼他的屁股,偷看他洗澡!天啊!她不是杭州城最有气质的第一美女吗?为何越是相处,越是觉得她超级迷糊加腹黑???
  • 穿越之木槿花下的重逢

    穿越之木槿花下的重逢

    两人的相识,相知,相爱,再到最后的分离;她说这是为了他,可是到了最后却还是难逃命运的降临。她不明白这是为什么,原来他们一开始的相识就注定了这场悲剧的发生,她懊悔不已,最后她接受了上天的惩罚来到现代,却不想又遇见了他。缘分总是悄悄降临,可是她不想再像上一世一样,于是便处处躲着他,却又暗中帮助他。最后她还是不顾一切的和他在一起。自然界濒临灭亡,但传说有一位在自然界处于毁灭之时,拯救自然之人;自然的守护者。这位守护者是由天地之万物的精华所孕育的人形,而这个人便是她,她为了自己的使命离开了他,命运又一次将他们分离。最后自然会毁灭吗?他们会永远不再见吗?
  • 风起而云动

    风起而云动

    风起,云动!小小的故事而有时候确是别人的一生!
  • 草根吉庄

    草根吉庄

    本书记录了山西省朔州市吉庄村十五户普通人家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命运浮沉、生存状况及精神追求,见证了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底层众生面临的冲击与抉择。
  • 寻找精灵国度

    寻找精灵国度

    故事往往都是美好的,小法师也认为这个世界也是美好的。从小妈妈就给她讲精灵的故事,可是妈妈说,这个高贵神秘的种族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这样高贵冷艳,却又很友好的种族,为什么会消失不见呢?这似乎并没有人知道。就当她遇见真正的精灵那天,她就决定,要去寻找这个神秘的种族,探索这个神秘的故事,揭开精灵消失的原因,寻找母亲走过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