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280000000022

第22章 学海泛槎(9)

到了宋代,是中国所谓“理学”产生的时代。此时出了不少大儒。尽管学说在某一些方面也有所不同。但在“天人合一”方面,几乎都是相同的。张载明确地提出了“天人合一”的命题。程颐说:“天、地、人,只一道也。”

宋以后儒家关于这一方面的言论,我不再介绍了。我在上面已经说过,这个思想不限于儒家。如果我们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把“天人合一”理解为人与大自然的关系。那么在儒家之外,其他道家、墨家和杂家等等也都有类似的思想。我在此稍加介绍。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王弼注说:“与自然无所违”。《庄子·齐物论》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看起来道家在主张天人合一方面,比儒家还要明确得多。墨子对天命鬼神的看法有矛盾。他一方面强调“非命”、“尚力”,人之富贵贫贱荣辱在力不在命,但是在另一方面,他又推崇“天志”、“明鬼”。他的“天”好像是一个有意志行赏罚的人格神。天志的内容是兼相爱。他的政治思想,比如兼爱、非攻、尚贤、尚同,也有同样的标记。至于吕不韦,在《吕氏春秋·应同》中说:“成齐类同皆有合,故尧为善而众善至,桀为非而众非来。《高箴》云:‘天降灾布祥,并有其职。’”,这里又说:“山云草莽,水云鱼鳞,旱云烟火,雨云水波,无不皆类其所生以示人。”从这里可以看出,吕氏是主张自然(天)是与人相应的。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就介绍这样多。我不是写中国哲学史,不过聊举数例说明这种思想在中国古代十分普遍而已。

不但中国思想如此,而且古代东方思想也大多类此。我只举印度一个例子。印度古代思想派系繁多,但是其中影响比较大根底比较雄厚的是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印度使用的名词当然不会同中国一样。中国管大自然或者宇宙叫“天”,而印度则称之为“梵”(brahman)。中国的“人”,印度称之为“我”(Atman,阿特曼)。总起来看,中国讲“天人”,印度讲“梵我”,意思基本上是一样的。印度古代哲学家有时候用tat(等于英文的that)这个字来表示“梵”。梵文tatkartr,表面上看是“那个的创造者”,意思是“宇宙的创造者”。印度古代很有名的一句话tat tvam asi,表面上的意思是“你就是那个”,真正的含义是“你就是宇宙”(你与宇宙合一)。宇宙,梵是大我;阿特曼,我是小我。奥义书中论述梵我关系常使用一个词儿Brahmātmaikyam,意思是“梵我一如”。吠檀多派大师商羯罗(Sankara,约788~820),张扬不二一元论(Advaita)。大体的意思是,有的奥义书把“梵”区分为二:有形的梵和无形的梵。有形的梵指的是现象界或者众多的我(小我);无形的梵指的是宇宙本体最高的我(大我)。有形的梵是不真实的,而无形的梵才是真实的。所谓“不二一元论”就是说:真正实在的唯有最高本体梵,而作为现象界的我(小我)在本质上就是梵,二者本来是同一个东西。我们拨开这些哲学迷雾看一看本来面目。这一套理论无非是说梵我合人,也就是天人合一,中印两国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

从上面的对中国古代思想和印度古代思想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使用的名词不同,而内容则是相同的。换句话说,“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东方思想的普遍而又基本的表露。我个人认为,这种思想是有别于西方分析的思维模式的东方综合的思维模式的具体表现。这个思想非常值得注意,非常值得研究,而且还非常值得发扬光大,它关系到人类发展的前途。

专就中国哲学史而论,我在本文一开头就说到:哪一个研究中国哲学史的学者也回避不开“天人合一”这个思想。要想对这些学者们的看法一一详加介绍,那是很难做到的,也是没有必要的。我在下面先介绍几个我认为有代表性的哲学史家的看法,然后用比较长一点的篇幅来介绍中国现当代国学大师钱宾四(穆)先生的意见,他的意见给了我极大的启发。

首先介绍中国著名的哲学史家冯芝生(友兰)先生的意见。芝生先生毕生研究中国哲学史,著作等身,屡易其稿,前后意见也不可避免地不能完全一致。他的《中国哲学史》是一部皇皇巨著,在半个多世纪的写作过程中,随着时代潮流的变换,屡屡改变观点,直到逝世前不久才算是定稿。我不想在这里详细讨论那许多版本的异同。我只选出一种比较流行的也就是比较有影响的版本,加以征引,略作介绍,使读者看到冯先生对这个“天人合一”思想的评论意见。我选的是1984年中华书局版的《中国哲学史》。他在上册第164页谈到孟子时说:“‘万物皆备于我’;‘上下与天地同流’等语,颇有神秘主义之倾向。其本意如何,孟子所言简略,不能详也。”由此可见,冯先生对孟子“天人合一”的思想没有认真重视,认为“有神秘主义倾向”。看来他并不以为这种思想有什么了不起。他的其他意见不再具引。

第二个我想介绍的是中国著名的思想史家侯外庐先生。他在《中国思想通史》第1卷第380页中谈到《中庸》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引用了《中庸》的几段话,其中包括我在上面引的那一段。在第381页侯先生写道:“这一‘天人合一’的思想,已在西周的宗教神上面加上了一层‘修道之谓教’。”看来这一位中国思想史专家,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解与欣赏水平,并没能超过冯友兰先生。

我想,我必须引证一些杨荣国先生的意见,他代表了一个特定时代的御用哲学家的意见。他是十年浩劫中几乎仅有的一个受青睐的中国哲学史家。他的《简明中国哲学史》可以代表他的观点。在这一部书中,杨荣国教授对与“天人合一”思想有关的古代哲学家一竿子批到底。他认为孔子“要挽救奴隶制的危亡,妄图阻止人民的反抗”。孔子的“政治立场的保守,决定他有落后、反动的一面”。对子思和孟子则说,“力图挽救种族统治、把孔子天命思想进一步主观观念化的唯心主义哲学。” “孟子鼓吹超阶级的性善论”。“由于孟子是站在反动的奴隶主立场,是反对社会向前发展的,所以他的历史观必然走上唯心主义的历史宿命论”。“由是孔孟之道更加成为奴役劳动人民的精神枷锁。要彻底砸烂这些精神枷锁,必须批判孔孟哲学,并肃清其流毒和影响”。下面对董仲舒,对周敦颐,对程颐,对朱熹,等等,所使用的词句都差不多,我不一一具引了。这同平常我们所赞同的批判继承的做法,不大调和。但是它确实代表了一个特定时期的思潮,读者不可不知,所以我引证如上。

最后,我想着重介绍当代国学大师钱穆(宾四)先生对“天人合一”思想的看法。

钱宾四先生活到将近百岁才去世。他一生勤勤恳恳,笔耕不辍,他真正不折不扣地做到了“著作等身”,对国学研究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他涉猎方面极广,但以中国古代思想史为轴心。因此,在他漫长的一生中,在他那些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著述中,很多地方都谈到了“天人合一”。我不可能一一列举。我想选他的一种早期的著作,稍加申述;然后再选他逝世前不久写成的他最后一篇文章。两个地方都讲到“天人合一”;但是他对这个命题的评价却迥乎不同。我认为,这一件事情有极其重要的含义。一个像钱宾四先生这样的国学大师,在漫长的生命中,对这个命题最后达到的认识,实在是值得我们非常重视的。

我先介绍他早期的认识。

宾四先生著的《中国思想史》中说:

中国思想,有与西方态度极相异处,乃在其不主向外觅理,而认真理即内在于人生界之本身,仅指其在人生界中之普遍者共同者而言,此可谓之内向觅理。

书中又说:

中国思想,则认为天地中有万物,万物中有人类,人类中有我。由我而言,我不啻为人类中心,人类不啻为天地万物之中心,而我又为其中心之中心。而我之与人群与物与天,寻本而言,则浑然一体,既非相对,亦非绝对。

在这里,宾四先生对“天人合一”的思想没有加任何评价。大概他还没有感觉到这个思想有什么了不起之处。

但是,过了几十年以后,宾四先生在他一生最后的一篇文章《中国文化对人类未来可有的贡献》中,对“天人合一”这个命题有了全新的认识。文章不长,《中国文化》系专门学术刊物又不大容易见到,我索性把全文抄在下面:

〔前言〕中国文化中,“天人合一”观,虽是我早年已屡次讲到,惟到最近始澈悟此一观念实是整个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之归宿处。去年九月,我赴港参加新亚书院创校四十周年庆典,因行动不便,在港数日,常留旅社中,因有所感而思及此。数日中,专一玩味此一观念,而有澈悟,心中快慰,难以言述。我深信中国文化对世界人类未来求生存之贡献,主要亦即在此。惜余已年老体衰,思维迟钝,无力对此大体悟再作阐发,惟待后来者之继起努力。今适中华书局建立八十周年庆,索稿于余,姑将此感写出,以为祝贺。

〔正文〕中国文化过去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 “人”关系的研究。中国人喜欢把“天”与“人”配合着讲。我曾说“天人合一”论,是中国文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

从来世界人类最初碰到的困难问题,便是有关天的问题。我曾读过几本西方欧洲古人所讲有关“天”的学术性的书,真不知从何讲起。西方人喜欢把“天”与“人”离开分别来讲。换句话说,他们是离开了人来讲天。这一观念的发展,在今天,科学愈发达,愈易显出它对人类生存的不良影响。

中国人是把“天”与“人”和合起来看。中国人认为“天命”就表露在“人生”上。离开“人生”,也就无从来讲“天命”。离开“天命”,也就无从来讲“人生”。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人生”与“天命”最高贵最伟大处,便在能把他们两者和合为一。离开了人,又从何处来证明有天。所以中国古人,认为一切人文演进都顺从天道来。违背了天命,即无人文可言。“天命” “人生”和合为一,这一观念,中国古人早有认识。我以为“天人合一”观,是中国古代文化最古老最有贡献的一种主张。

西方人常把“天命”与“人生”划分为二,他们认为人生之外别有天命,显然是把“天命”与“人生”分作两个层次,两个场面来讲。如此乃是天命,如此乃是人生。“天命”与“人生”分别各有所归。此一观念影响所及,则天命不知其所命,人生亦不知其所生,两截分开,便各失却其本义。决不如古代中国人之“天人合一”论,能得宇宙人生会通合一之真相。

所以西方文化显然需要另有天命的宗教信仰,来作他们讨论人生的前提。而中国文化,既认为“天命”与“人生”同归一贯,并不再有分别,所以中国古代文化起源,亦不再需有像西方古代人的宗教信仰。在中国思想中,“天”“人”两者间,并无“隐”“现”分别。除却“人生”,你又何处来讲“天命”。这种观念,除中国古人外,亦为全世界其他人类所少有。

我常想,现代人如果要想写一部讨论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书,莫如先写一本中国古代人的天文观,或写一部中国古代人的天文学,或人生学。总之,中国古代人,可称为抱有一种“天即是人,人即是天,一切人生尽是天命的天人合一观”。这一观念,亦可说即是古代中国人生的一种宗教信仰,这同时也即是古代中国人主要的人生观,亦即是其天文观。如果我们今天亦要效法西方人,强要把“天文”与“人生”分别来看,那就无从去了解中国古代人的思想了。

即如孔子的一生,便全由天命,细读《论语》便知。子日:“五十而知天命”,“天生德于予”。又曰:“知我者,其天乎!”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倘孔子一生全可由孔子自己一人作主宰,不关天命,则孔子的天命和他的人生便分为二。离开天命,专论孔子个人的私生活,则孔子一生的意义与价值就减少了。就此而言,孔子的人生即是天命,天命也即是人生,双方意义价值无穷。换言之,亦可说,人生离去了天命,便全无意义价值可言。但孔子的私生活可以这样讲,别人不能。这一观念,在中国乃由孔子以后战国时代的诸子百家所阐扬。

读《庄子·齐物论》,便知天之所生谓之物。人生亦为万物之一。人生之所以异于万物者,即在其能独近于天命,能与天命最相合一,所以说“天人合一”。此义宏深,又岂是人生于天命相离远者所能知。果使人生离于天命远,则人生亦同于万物与万物无大相异,亦无足贵矣。故就人生论之,人生最大目标、最高宗旨,即在能发明天命。孔子为儒家所奉称最知天命者,其他自颜渊以下,其人品德性之高下,即各以其离于天命远近为分别。这是中国古代论人生之最高宗旨,后代人亦与此不远。这可以说是我中华民族论学分别之大体所在。

近百年来,世界人类文化所宗,可说全在欧洲。最近五十年,欧洲文化近于衰落,此下不能再为世界人类文化向往之宗主。所以可说,最近乃是人类文化之衰落期。此下世界文化又将何所向往?这是今天我们人类最值得重视的现实问题。

同类推荐
  •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文学

    大师讲堂学术经典:郑振铎讲文学

    本书介绍了郑振铎先生如何以独特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国文学史,本着弘扬平民通俗文学、贬斥歌功颂德文学的原则,以平民化的文学观、史学观、美学观统驭全书,同时又以具有独立气骨的精英知识分子的眼光对文学和历史做出精辟分析,用优美的文笔将中国数千年的文学史娓娓道来,以散文式手法铺陈行文,晓畅雅致,是一部集思想性、知识性、可读性于一身的文史学名著。
  • 茶馆

    茶馆

    《茶馆》是中国话剧里程碑式的杰作,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的奇迹”。讲述了一个大茶馆在精明能干的王掌柜的努力经营下,规模却一点点变小,直至消失的悲剧。人生如戏,刹那欢喜,刹那悲哀。小茶馆就是一个大社会的缩影,在这里,品的不是茶,而是百味人生。
  • 心中风景

    心中风景

    本书当代名家散文丛书:心中风景内容包括:亚美利加天空的温情;辉煌的震撼;依稀明晰的梦境;在维也纳感到失落;维也纳的“金戒指”;那里的高雅羞辱了我;临近赤道的故乡;拉让江畔的约会;“长屋”的节日;香港的启示;金马伦山麓;“水果刀”的祝福;维多利亚海滨绿意;夜香港的魅力;登太平山看香港夜景;说不尽的西子湖;绍兴的感动;深厚的中原腹地;寻找雨花台;消隐了的桨声灯影;有关北京城墙的话题;被遮蔽的风景;电话亭上的招贴;消失的故乡;崇武半岛。
  • 沉浮录

    沉浮录

    本书为作者陈勉哉(1909.5-1999.8),几十年革命、工作、生活的回顾和总结,较为系统地叙写了一生的经历和心路历程。主要内容有回忆家乡、童年趣事、投身革命、八一风云、回忆革命前辈、投身教育事业、抗日逃亡、迎接解决、再展红旗、攀登书山等。
  • 午后的镜子

    午后的镜子

    杨森君,笔名杨迈,宁夏灵武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致力诗歌创作二十余年。已出版诗集《梦是唯一的行李》、《上色的草图》、《砂之塔》(中英文对照本)、《午后的镜子》,随笔集《冥想者的塔梯》(与人合著)、《草芥之芒》。《午后的镜子》是中国当代西部文学文库之一。收录了作者《十一月的山上》、《向下望去》、《观察一滴水》、《清水营湖》、《高空》、《黑山》、《桃花》、《再次来到镇北堡》、《五月十六日在磁窑堡西夏瓷窑遗》、《在东庄子草原上》、《登秦长城》、《荒芜之述》、《东塔寺院》、《中午之蔽》等。
热门推荐
  • 武逆虚空

    武逆虚空

    浩瀚的星河宇宙,每时每刻都有着奇迹发生,且看主角如何在这充满奇迹的星河中逆天崛起!!!
  • 慕海妖国传

    慕海妖国传

    做了几百年瘦马的我居然真被嫁出去了。可为啥我俩月就得守寡?为啥我到敌国会被当成国宝?为啥我头上还开了朵能跟我打架的花?了儿:天下之大,我就不能安静地写个话本子吗?白大夫:先回家好吗,那俩小祖宗又拆房呢。史馆小吏剧透:一、这里没有BE,如果是,肯定还没到结局。【F4团长最后的倔强,?(?﹃??)】二、这里所有愿望都会实现,只是愿望实现了以后……【莫要贪心哦,╮(╯▽╰)╭】书已写完,绝对不坑,每天捉虫,随缘日传,卡了稿你来咬我啊!
  • 学校营销:赢得竞争的定位与推广

    学校营销:赢得竞争的定位与推广

    本书用营销学的视角和方法审视了学校的经营和竞争行为,并为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提供了一系列有效的建议。包括如何有效认识和运用学校营销的技术和手段;如何科学分析学校营销的环境;如何识别和分析竞争对手等。
  • 追寻当初的我们

    追寻当初的我们

    我们竭力一切追寻的,不过是当初已经拥有的
  • 寂灭八荒

    寂灭八荒

    他本可以成神,却自坠魔道,成就旷古魔尊。他天性善良,却又沾满血腥,屠戮苍生。一本残破的心法,让他步入修真的大门。一个破落的门派,让他威慑世间的强者。一名小人物的心酸,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造就了一代传奇的身影。有人说他是这个时代的巅峰,有人说他是沽名钓誉的魔头,也有人说他是神的终结者。
  •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

    我真没想当救世主

    这个世界,有科技;有神话;有神;有魔;有救世主。自认平凡的小人物林正,一朝觉醒,踏足非凡之巅。
  • 推销之神全集(励志珍藏版)

    推销之神全集(励志珍藏版)

    一滴墨水引发千万人的思考,一本好书改变无数人的命运。本书中8位最伟大的推销员向你传授成功的心经。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时,你必须首先100%地把自己推销给自己。你必须相信自己,对自己充满信心。你必须完全认清自己的真正价值。激励是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激励可以通过人的意志培养出来,只要你点燃激励之火,就可以战胜一切困难,勇往直前。
  • 穿越十年

    穿越十年

    这时无家可归的刘美惜竟然意外穿越,睁开眼睛第一眼看到的是一位老奶奶,在这个世界发生了很多事情,也结识了她最爱的擎苍,困难重重,不少人阻扰,刘美惜和擎苍的爱情更加坚定,刘美惜能克服困难和擎苍走到最后吗?十年后,人在,物在,却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念惜也已经十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凡女成神记

    凡女成神记

    天地异变蓝星进入星际时代。这是个机缘遍地人人都有修炼机会的时期。沐清月本以为觉醒了空间和治疗异能很牛逼,没想到没有攻击力的异能都是废柴。装东西有储物袋,大病小病科技分分钟钟搞定,沐清月郁闷的撞墙。星际学院招生,什么我居然不是异能而是宇宙中觉醒最少最牛逼也最赚钱的创世天赋。只要交一千亿星际币就有免试进入天才云集的第一学院资格,靠抢钱啊!我这一星天赋的渣渣那有赚钱能力,还是乖乖去考试吧!直到某天,沐清月发现自己的天赋居然可以升级还可以自由掌控进入空间里的外来元素,从此开启了各种元素功法的学习,灵气要多少有多少释放各种大招毫无压力。
  • 党夕

    党夕

    她叫党夕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北漂妹,没有惊世的容颜,更没有肤如凝脂赛过白雪吹弹可破的好皮肤,自然也没有灰姑娘一般童话的爱情故事!跟所有北漂族一样,她的日子是苦逼的,可是她却是打不死的小强!越挫越勇,你会一年换五份工作吗?不会,她却会说“姐,这是积累工作经验!”“妞,你都干过啥?”“卖过光盘,送过盒饭,做过前台,收过钞票……”“经验何其多,就是没有一个存活碗!”“……………………”跟党夕不同,李琳还有王娜的小日子则是过得风生水起,不愁吃穿,甚至是披金挂银,闪耀无比,李琳在党夕的眼里就是一个幸运儿,因为她遇到了一个珍惜她,疼爱她,视她如明珠的大叔,相对李琳,王娜似乎有些不着调,当然这不能怪她,不是所有大叔都需要固定的情儿。在党夕眼里,李琳就是她的救世主,而她好像是一条寄生虫,依附着她,因为她,党夕可以住上好的房子,可以吃上山珍海味,可是党夕心里却是苦涩的,她有的时候甚至不明白,自己怎么可以这样!!!场景一:“你丫的怎么才回来?”李琳听到门声,从卫生间探出个头!党夕不语,一脸的疲惫!走进李琳!准备说什么,可是还没张嘴!就被李琳给咋呼回去了!“你穿谁的衬衫?”“唉,别提了,就那个死鸭子的“党夕无奈外加愤恨的回应。“鸭子?疯了吧你,你丫真找个鸭子破处去了?“李琳的脸上顿时拧巴起来,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啊!党夕无声的点头,然后抿抿小嘴,抬步准备离开,回自己的房间。“嗨,不对啊?”李琳像是想到了什么,皱着眉头,说了句。“哪里不对?”“什么鸭子穿阿玛尼的衬衫?”“嗯???”“………………….”场景二:“妞,你能不整的这么严实吗?”王娜皱着眉头吐槽。“姐,咱能不这么露吗?虽然前凸后翘很有料也不至于这么显摆吧!”党夕反驳。“有本事你也露一个”王娜挑衅。“她?得了吧”李琳接茬。“妞是没料吧!呵呵”王娜笑着调侃。“谁说没有?我可是B杯”党夕气恼的嚷道。“是吗?我怎么记得是A啊?”阎大少莫名其妙的出现在党夕身后,附在党夕耳边暧昧的说道。“………………………………………….”场景三:“你真的会来?”阎少淡漠却又意外的开口,看到党夕,他的心里反倒更不是滋味,他无法想象党夕这样的女人也可以为了钱低头。“当然会来,阎少不觉得亏吗?两千万买一个党夕会不会很不值?”党夕心痛的说着,这样的交易里她是一个筹码。“亏?怎么会?我觉得很值”阎少一脸玩味,来到党夕背后,如果党夕不说那句话他的心或许不会这么痛,他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