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50100000016

第16章 佛法的传布(2)

法的意义,一般通指“任持自性”与“轨生物解”二义。“任持自性”指“法”能保任执持自体性相而不变不失。例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自体性相,花草树木有花草树木的自体性相,一切万法都各自具有“任持自性”的特点,不会混淆不清。“轨生物解”指“法”皆有一定的规则,能够使我们对事物生起了解、认识。就轨生物解的意义来说,“法”指认识的标准、规范、法则、道理、教理、真理、善行等。

02.佛法的内容

佛法的内容虽然无量无边,然总括来说,不出有为与无为、善与不善、色与心、有漏与无漏、染与净、世间与出世间、可见与不可见、心相应与心不相应、小乘与大乘的分别。就法的分类而言,最常用来概括诸法者,有俱舍宗的五位七十五法以及唯识宗的五位百法。

佛陀所宣说的佛法,例如四圣谛、三法印、十二因缘、空性等,都是佛教的真理。所谓真理,必须具备普遍如是、必然如是、本来如是、永恒如是四个条件。譬如“有生必然有死”,古今中外,含识有情,人人莫不如此,此即合乎普遍性、必然性、平等性、永恒性的真义。

“佛法”是佛陀所觉悟的真理;“佛教”,则指佛陀的教导、开示。佛教讲的一切道理,称为佛学或佛教学。佛学包含三藏十二部经典与八万四千种修行方法,是一门伟大、丰富、深奥的学问。广义的佛学,含摄教、理、行、果四法。教法与理法是理论的,行法与果法是实践的,二者不偏不倚。

《心地观经》说:“法宝能破一切生死之牢狱,犹如金刚,能坏万物;法宝能照痴暗众生,犹如日光,普照世界;法宝能与众生喜乐,犹如天乐,乐诸天人;法宝能使众生渡彼岸,犹如坚牢大船;法宝能破世魔,证无上菩提,犹如金刚甲胄;法宝能割断生死,脱离系缚,犹如智慧利剑;法宝能运载众生出火宅,犹如宝车;法宝能照破三途之黑暗,犹如明灯;法宝善诱众生达宝所,犹如险路之导师;是名法宝不思议之恩。”

佛法是宇宙人生恒常不变的真理,依之而行,可以绝思虑,去缠缚,得自在;可以使众生离苦得乐,转迷为悟,超凡入圣;可以成等正觉,到达涅槃彼岸。是故佛陀说:“我初成道,观谁可敬可赞,无过于法,法能成立一切凡圣也。”

03.三藏十二部

佛陀住世说法四十九年,当时并没有任何文字记录佛陀的言教,皆以口传记忆方式传诵。佛陀入灭后,弟子们深恐佛陀的遗教散佚,同时也为了确立教法的流传,于是由大迦叶领导五百位大阿罗汉,在王舍城七叶窟举行第一次经典结集,由阿难诵出经藏,优婆离诵出律藏。百年之后,再有第二、三、四次的经典结集,使得三藏十二部经教渐次完备而流传于世。

三藏是佛典的三种分类,是佛陀教义的精华,如果加上杂藏、菩萨藏则为四藏、五藏等,但一般多采用“三藏”之说。三藏,即指经藏、律藏、论藏。

佛陀说法,善举譬喻,善用诗偈,有时则把相关内容作成佛教法数,比如三法印、四圣谛、五根、七菩提等,以便听法的人容易记忆。后世弟子将三藏典籍,就佛陀说法的方式、文体及内容的不同,分为十二部类,即一般所谓的“十二部经”,又名“十二分教”。

十二分教中,其中的契经、重颂、讽颂,是从经文的体裁来立名;其余九种是从经文所载各别的事义而立名。从多分义摄来说,契经、重颂、记别、讽颂、自说、譬喻、本事、本生、方广、希有是为经藏;因缘是为律藏;论议是为论藏。又此十二部究竟摄于经律论三藏之何者,诸论亦有异说。

三藏十二部的范畴从三千大千世界的成住坏空,说到人一期生命的生老病死;又从小乘法说到大乘法;从森罗万象的客观世界,说到内心的尘刹无明。从时间上能贯穿三世因果,从空间上则横遍十方世界。三藏十二部所记载的是戒、定、慧三无漏学的真理,世人若依三无漏学修行,必能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04.经藏

三藏十二部是佛教经典的总汇,一般称之为“大藏经”或“一切经”。广义言之,佛陀所说一切教法,均称为“经”;狭义而说,则专指十二部经之“契经”,亦即以散文直接记载佛陀的教法,此为三藏圣典之一,一般又分成小乘经、大乘经两种。“经”所阐扬、诠释的教法,称为“经教”,记载经教的书籍,称为“经典”。有了经典的流传,始有正法住世。经藏,梵语“修多罗藏”,正译为“契经藏”,即上能契合诸佛所说的真理,下能契合众生的根机。“经”含有“贯穿”与“摄持”的意思,亦即能贯穿各种义理而不散佚隐没,并能普遍摄化众生而无遗漏之意。众生依循佛陀教法行持,能够了脱生死,达到自在安乐的目的,所以“经”又有“路径”之意。

“经”还有出生、显现、绳墨、常、法、结鬘、泉涌诸义。佛经除了由佛陀亲口宣说之外,佛陀与弟子间的对话,以及弟子所说,经过佛陀印证无误者,或由天人、仙人、化人等所说,契于三法印者,皆称为“经”,此谓“五人说经”。

根据《大乘起信论义记》卷上所载,佛陀每次说经,有时先入定;又诸经所明,皆是安心之法,依此摄心,即不散乱。若将三藏配于三学,“经”相当于“定学”。依《大乘庄严经论》所举,为对治众生疑惑,为说戒、定、慧三学,为讲说法、义,所以设立经藏,则经应为广诠三学之教。总之,佛陀说经,目的是要让众生“因指见月”,借着经教,断除无明,找回自心本性。因此,学佛当如经首安立之“如是我闻”,必须听经闻法,理解经教,同时更要力行实践,所以经典总以“信受奉行”结尾。

05.律藏

律藏,音译“毗奈耶藏”、“毗尼藏”,意译“调伏藏”,是佛陀为调伏弟子烦恼,对治生活恶习所制定的教团规则;也就是在修道生活中,佛陀针对弟子所犯的过失而定的规范,是随犯随制,属随缘制戒。律藏就是整理佛陀所制戒法的典籍,亦即“戒”由律藏所诠说,而律藏则为“戒”的根据典籍。

律藏的内容通常分为波罗提木叉与犍度两部,包括僧团应守的禁止条文及生活礼仪规范等。在三藏圣典中,“经藏”有佛及弟子、天人等五种人说;“律藏”则“唯佛所制”。根据《四分律》记载,佛陀制定戒法,始于成道后十二年,因须提那犯了淫泆之行而起。

佛陀制定戒法的本意,是专为摄僧而令正法久住,所谓“戒住则僧住,僧住则法住”,佛陀入灭二千五百多年,至今佛弟子仍能见闻佛法,即是由于佛陀“制戒摄僧”之故。中国佛教依照传承,凡经披剃出家者,必须登坛受戒,始为正式的出家人。

中国依律传戒开始于曹魏正元元年(254年),由昙摩迦罗在洛阳白马寺翻译第一本戒本《僧只戒心》,并请梵僧立羯磨法授戒,而朱士行则是中国第一位受具足戒的比丘。戒律关系着佛法命脉的维系,也就是说佛法慧命的住持,是建立在戒律之上。因此,戒律极具重要性。

有关律藏结集的因缘,根据《长阿含卷四·游行经》记载,佛陀入灭后,弟子均极悲伤,有一名曰跋难陀的比丘却兴奋地说:“那长老去世甚好,他在世时,经常拿戒律来约束我们,如今他去了,我们可以自由自在,为所欲为了。”

大迦叶听后深为痛心,因此发起结集律藏,由优婆离分八十次诵出根本律法。此后由迦叶、阿难、末田地、商那和修、优婆多五师相承。后经优婆多门下五位弟子再从八十诵律中各执所持自成一部,就是所谓的五部律,分别是《四分律》《十诵律》《僧只律》《五分律》《解脱律》。在这五部律中,我国仅传译前四部,外加五部论,共四律、五论,为中国律宗重要的典籍。

06.论藏

论藏,音译“阿毗达摩藏”、“阿毗昙藏”,意译为“对法”、“大法”、“无比法”、“向法”、“胜法”、“论”。原指有关教法的研究,例如研究律藏者,称为阿毗奈耶,后来广至对经、律二藏的论述,乃至以论解论者,都称为阿毗达摩。

根据《俱舍论》卷一载:“胜义的阿毗达摩系以智慧对观四谛之理,而对向涅槃之最高智慧,具有慧、无漏的意义。”也就是说,论藏旨在明示教法,引导佛子入佛知见。《大乘庄严经论》亦指出,设立论藏是为对治自心的见取,为成就慧学,为通达法、义,故知论藏实通于三学中的慧学。

佛陀的教法,经过弟子数度结集,分为经、律、论三藏。论藏约成立于公元纪年前后,此时佛教已由原始佛教进入部派佛教,并随着部派的分裂,对教理和戒律产生种种的异说和争论,各个有力的部派都成立各自的论典,于是在两三百年间,分初、中、后三期,完成了阿毗达摩论典七部。部派佛教完成论藏,三藏典籍至此完全成立,这是部派佛教的一大特征。

原始佛教所结集的经藏中,实际上已含有不少能归入论藏的经典,只是最初仅为简单归纳一些佛教名词,后来逐渐演变成解释、论义的形式,也就是借着往复问答以显扬教义的“论议”。

论藏原本是对经典所说的要义加以分别、整理或解说,后来随着僧团的纷争日起以及外道邪说猖狂,论藏于是负起摧伏外道、破邪显正的任务。例如佛陀入灭后八百余年,外道纷然,异端竞起,邪辩逼真,殆乱正道,提婆菩萨于是作《百论》以防止闲非,彰明宗义。

此外,龙树菩萨有感修行人或因内心滞惑,或生倒见,或执偏误,于是作《中论》,令离二边之相。又著《十二门论》,以“十二门入于空义”,除正面阐述佛教“缘起性空”的理论外,更针对当时印度思想界流行的胜论(主张因中无果)、数论(主张因中有果)和小乘部派佛教等作了系统的批判。乃至佛陀入灭后九百年,针对当时印度佛教界对世界本质问题,有人执空,有人说有,争论不已,于是有世亲菩萨所著的《辩中边论》一书问世,以辩明中道和两边,目的为剔除边见,求得中道。

《百论》与《中论》《十二门论》合称三论,为三论宗的依据论典。佛教的各个宗派中,凡是以经立宗者,如华严宗、净土宗、密宗等,皆称为经宗;以律立宗者为律宗;以论立宗者,如俱舍宗、成实宗、三论宗、法相宗等,称为论宗。

01.经典结集缘起

佛陀在世的时候,不但印刷术还没有发明,当时也没有用文字记载佛法,抄录成书的习惯,所以佛陀说法四十五年,都是以亲自证得的经验,来开示徒众。因为没有经本可读,所以徒众们听了佛陀的教示之后,只有牢记在心,反复背诵,互相授受。等到将经文书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用线将其贯穿成册,已经是佛陀入灭以后的事了。至于用纸墨抄写或版印流通,那更是过了好几百年以后的时代才有的。

口传的教说,经过辗转的传述背诵,难免会发生错误;又口口相传,时间久了,佛法也容易散佚;为了延续正法,佛弟子深恐佛法没有正确记录下来,将来可能被外道的邪说掺入,混乱真相;此外,在佛陀众多弟子中,个个根性不一,受教的因缘也不同,因此对佛陀的教法,在解释、记忆方面,也往往会有出入,日子一久,就产生很大的分歧。

因此,佛陀入灭以后,僧团长老通过集众会诵反复讨论后,经大众认同,有系统地整理教说,编定成典,这就是所谓的“经典结集”。历经数百年的努力,佛教透过一次又一次的结集,不断演绎、增删,三藏圣典才告完备。

佛教圣典的流布,从佛陀入灭后,第一次的王舍城结集,一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在陆续整理研究,薪火相传,至今不绝。所结集的三藏教典,将佛陀的教法流传下来,使佛弟子们的修行有真实的依据,负起了正法弘传的功能,使佛法能广住久行于世,是佛教发展中的一大伟业。

02.王舍城结集

佛陀涅槃时,首位弟子大迦叶正带领弟子们行化在摩竭陀国的南山一带。一行人在赶往拘尸那罗城途中,从一名外道口中得知佛陀已入灭七日的消息,证果的比丘都默然肃立,还没开悟的比丘则恸哭失声,有的还捶胸顿足,甚至仆跌在地,伤心翻滚,哀号着:“佛陀入灭得太早了!世间的法眼隐闭得太快了!”呈现出一片哀恸悲凄的景象。

突然,六群比丘之一的跋难陀竟高兴地说:“大沙门在世时总是说,这是如法,那是不如法;这应该做,那不应该做。我一直感到很厌烦。现在我们总算可以任意而为,自己决定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了!”大迦叶听到这样的话,心中异常难过,唯恐僧团中出现更多这样的比丘,造成佛教的衰败。为防患未然,大迦叶尊者下定决心,要推动经典的结集,让正法流传下来。

结集之前,大迦叶尊者在提名的五百大阿罗汉中,将多闻第一的阿难摒除在外。因为阿难当时尚未证得阿罗汉果位,不被允许参与结集,尤其大迦叶一直不能接受阿难帮助女众出家。此外,他还数落阿难,说他当时既然在佛陀身旁,为何没有请佛住世等种种罪过。

然而,僧团大众认为阿难尊者随侍佛陀二十五年,亲闻佛陀应机教化不同众生,被誉为多闻第一,所谓“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他是最具有资格担任诵持法藏任务的人。最后,由于阿难勤奋精进,一日一夜间忍辱加行,终于证悟,参与了结集的盛会。

这次的结集,被称为“五百结集”,也称为“王舍城结集”,是佛教史上第一次经典结集,对后世而言,意义殊胜。

同类推荐
  • 金阊区志

    金阊区志

    本志上限追溯事物发端,下限止于1999年,重点记述了1951年苏州市金阊区建区以来的自然、社会的历史和现状。
  •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星云日记13:法无定法

    本书为“星云日记”系列中的第十三册。收录星云大师1911年9月1日至10月31日期间的日记,记录了星云大师生活、工作、弘法度众上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等,全书分为“法无定法”、“兼善天下”、“人生之最”、“命运操之在我”四部分。这是一份特別的日记,内容不仅是大师个人生活点滴,也是人生的省思,它来自众生,属于众生,读“星云日记”,仿佛进入一个开阔的胸怀,一页内心最深层的省思。
  •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

    这是一本了解耶稣和基督教知识的理想读本。《受难与复活:耶稣的故事》以故事形式讲述基督教创始人耶稣的生平事迹和心路历程,主要包括耶稣的诞生与少年时代,耶稣的传道生涯,耶稣的受难与复活三方面内容,完整再现了耶酥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
  • 佛教义理

    佛教义理

    本书是丛书佛学教科书之一,该书分别从经藏、律藏、论藏、因缘果报、涅槃等方面对佛教的教义进行了阐述。
  •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吴言生说禅贰:经典禅诗

    禅学大师吴言生的权威著作《经典禅诗》是对禅宗诗歌偈颂的体悟与阐释,探讨了历史上五家七宗的禅僧们所创作的修禅悟道诗偈,同时对禅宗形成之前的禅僧诗歌、禅诗美学境界、禅门七家之外的禅僧诗歌,也都设有专章加以阐释,将禅的精华要义原汁原味地和盘托出,使读者深入透彻、直观亲切地领悟禅的精髓要义。
热门推荐
  • 从彼岸路过

    从彼岸路过

    穿越?假的吧,请欣赏一个普通人的深情演绎。
  • 丘比特却慢半拍

    丘比特却慢半拍

    成功偷偷溜出去,想要吃个麻辣烫,却被人叫住了。“吴温凉。”又是从背后!从背后叫她就从来没好事!听声音就知道是谁,转头看到尤暖阳面无表情的脸,知道坏菜了。“谄媚”的笑容先安排上,对着尤暖阳嘻嘻哈哈:“哈,学长~”尤暖阳终于忍不下去了,冲着她走了过来。吴温凉有些心虚的往后退,她退一步,尤暖阳走一步,她继续退,没成功,到墙了。尤暖阳认真看着她,双手轻轻抵在墙上,将她环在中间。吴温凉心虚,眼神飘忽,不敢跟他对视。尤暖阳清冷的声音伴着话梅的味道扑面而来:“看着我。”吴温凉目光闪躲,哪里敢看他。尤暖阳的声音再次传来:“我喜欢你。”吴温凉抬头,接着“咕噜噜~”的声音从她的肚子传出来,无辜的眨了眨眼睛:“要不咱,先吃个饭?”尤暖阳嘴角抽搐:“……”谁tm来拯救他一下?
  •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与君两相欢:情系三帝

    程蓉儿,一个爱上自己的哥哥却不幸穿越到大栖国的现代女孩儿。身世离奇的她,在那个三国鼎立纷争不断的乱世,却混的如鱼得水。身为郡主的她,却以银面神医的身份悬壶济世,以玉面芙蓉的身份浪迹江湖。心静如水的她,早已看破红尘,却屡屡坠入情网......此文有轻松搞笑的情节,具体包括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感纠葛,惨烈的宫斗,无情的战争,所谓的江湖~~女主不小白男主很腹黑不喜者误入……
  • 请杀死过去的我

    请杀死过去的我

    求职失败、女票分手、死党闹掰、父母离婚,认为自己从小倒霉到大的新时代四无青年白宇飞在经历了一系列人生的挫折之后,他把一切不幸都推给了命运,从而展开了自杀之旅...然而事实果真如此吗?就在他认识陌生的女孩陈月之后突然收到了一则由未来的神秘人发给自己的短信,神秘人据说可以帮助别人回到过去,为了毁掉自己一无是处的人生,白宇飞决定和神秘人一起回到过去杀死过去的自己,让历史不再重演...不过这究竟是一场某人的惊天阴谋还是命运的安排呢?无人知晓...就连白宇飞自己也不清楚,回到过去的白宇飞渐渐触碰到了关于一切的真相,同时也对自己不幸命运的看法产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只可惜一切都为时已晚。因为当他认为杀死过去的自己就可以结束一切的时候,其实那只不过是命运的齿轮才刚刚开始转动而已...
  • 走向1607

    走向1607

    你喜欢韩寒的公路小说《1988》么?我就相当喜欢了,致使我也想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类似书籍,但我觉得不能叫《1986》(本人的年龄),最终它叫《1607》,为什么?你看吧。假如你也喜欢1988,你不必戴上有色眼镜看我的1607,它是一部铁路小说,绝对有属于它散发出的色彩。其实它并非一部言情小说,只是我真的不知道把它归到哪里去,随意放到这里了。细心阅读,那里还有我们的童年、青春,其实它谈的并不是那么肤浅的东西,每一个人物都散发着他应该发出的光芒,而不是简单地让人发笑一下。它谈的是人生,你读懂了么。不管您还在校园也好投身社会也罢,无所谓的,1607刻画了社会的一小点“精彩”的部分,你没有看到不代表它没有存在,只是你一直在自欺欺人。你知道么,你若高兴,明天便是晴天;你若扫兴,明天亦是晴天。但,我们始终坚信明天会更好。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遗失深处

    遗失深处

    时空悠远,岁月无痕,一切都不是不变的,此心深处遗失的不仅仅是一个世界。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资政新篇:盐铁论中的智慧

    资政新篇:盐铁论中的智慧

    《盐铁论》被认为是一部治理国家的智慧宝典。书中提到了盐铁及酒类的国家专营,并以此为契因,围绕着国家治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思考,举凡政治、经济、文化、风俗、贸易、金融、民生,官吏……凡属国家治理的领域,都在书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超越了时代的智慧与思想,在历经了2000年之久的岁月洗历之后,于今天而言更具借鉴价值。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