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6800000023

第23章 大师的阴影(3)

“近读余英时所著《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初版),才知道郭老治学上的实用态度还可上溯到四十年代,余书中收入一篇五十年代所写的《〈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文章逐段比较了钱穆三十年代所著《先秦诸子系年》和郭沫若四十年代所著《十批判书》之有关部分,说明‘《十批判书》中至少有五批判(儒家八派的批判,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名辩思潮的批判,前秦法家的批判,吕不韦与秦王嬴政的批判)是基本上根据《系年》的论旨和资料而立论的,其他各篇虽然没有这样的严重,但抄袭的痕迹也处处可见。上举抄袭,不仅是资料性的,而且还是见解的;不仅是部分的、偶然的,而且还是全面的、根本的’。余英时认为,‘本来《十批判书》和《系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著作。《批判》的用意在解释思想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是企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先秦诸子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变动。《系年》则以建立年代学为主,对先秦诸子进行了全面的考订。因此,《十批判书》作者本可以坦坦荡荡明引《系年》,承认自己的解释是部分地根据钱先生的考证。这样做完全无损于《批判》的价值——如果真有价值的话。但他不此之图,竟出之于攘窃,这样一来,我们便不能不对他的一切学术论著都保持怀疑的态度了。’郭沫若与钱穆的历史观不同,郭对钱的研究成果,或肯定,或否定,或反其意而用之,均无不可。问题在于,一边袭用对方的成果而不宣,一边又蔑称对方‘实在是薄弱得可笑’,这就有悖于起码的学术道德了。近年中国学界强调重建学术规范,要点之一就是先说明所论专题的人有什么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再谈自己的独到发现。这些规则对郭老来说,本属ABC,小儿科,是无须讨论的常识。但不知是政治需要先于学术规范,还是浪漫性格使然,郭老连这点规矩都不讲究了。这种失误,在鲁迅先生身上是绝对找不到的。”(《书屋》1996年第4期)

我当时看了,颇感惊讶,因为《批判》和《系年》二书,我都看过,却从来没有“抄袭”的印象。这两本书都是研究先秦的名著,通读过它们的人想必不少,却也从未听说过有谁——包括那些与郭分处不同政治阵营的人——揭发抄袭。郭沫若对先秦诸子的研究,主要收集在两本文集中:《批判》是侧重于评论的,《青铜时代》是侧重于考据的,而《系年》则不出考据(更确切地说是“考订”)的范围。要指控郭在研究诸子时抄袭了钱,拿同属考据的《青铜时代》和《系年》互校更近情理。余氏明知《批判》和《系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著作,却偏偏以之互校,就未免不按常理出牌了。《批判》既然是侧重评论而不重考据,在评论时就难免要综述诸子的生平,综述则又难免要大体根据定论或前人的说法,那么要从中找出与《系年》的相同之处,也并不困难。余氏如此作为,就不能不让人怀疑是否也有所谓的“实用态度”了。再考虑到以下几点,我的疑心更炽:余氏文章写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当时国共对抗正激烈,郭固然是共产党这方的学术权威,钱、余却也是国民党阵营中的红人,其中有多少政治宣传的成分在?余氏是钱的门生,郭、钱当时都号称是史学大家且针锋相对,其中又有多少门派的意气之争的成分在?而且,笔者在海外多年,看过许多余氏辩论、议论文章,觉得他政治偏见很深(笔者幸好身处海外,否则余氏大概也要像封那些与之辩论的国内学人一样,封我为“大陆官方宣传人员”)、论证又蛮横无理,对他的文风实在不敢恭维,也可以说,是“不能不对他的一切学术论著都保持怀疑的态度”的。

所以,当时与人谈起此事时,我的意见是:“《批判》或许在具体的资料上有借用《系年》之处,但若说有全面的、根本的抄袭,则我无法相信。”但毕竟没有看过余氏是如何论证的,只好存疑。最近有机会借到了余英时著《钱穆与中国文化》(上海远东出版社,1994年12月第1版,1996年4月第2次印刷。以下凡摘引余文均出自此书),跳过那些歌功颂德的文字,直接看《〈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和两篇跋语,看完的感想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余氏在1991年8月为《〈十批判书〉与〈先秦诸子系年〉互校记》写的跋语中,推测他的揭发刺着了《十批判书》的作者郭沫若的痛处,引起了郭的反弹,如此说道:

“《十批判书》的作者究竟读过这篇文字没有,不得而知。几年之后《历史研究》上发表了一篇《钱穆和考据学》,把钱先生的一切著作,特别是考据著作,骂成一钱不值。此文后来收在作者的一本文集中。其中第四节‘钱穆考据的剽窃和诬妄’是专骂《先秦诸子系年》的,而且处处以吹捧《十批判书》作为对照。让我抄摘其中几段,以供欣赏。”(第122页)

摘完了以后又总结说:

“此文特别强调《系年》是‘剽窃’而成,又刻意把《系年》的考据说成一无是处,而《十批判书》则处处精到,充满创见。在我看来,这两点似乎正是针对着我的文章而发。否则也未免太巧合了。我虽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支持我的推测,但是我的直觉告诉我:这一推测大概是虽不中,亦不远。我详引原文,也是为了存真。但是我所引的还是属于比较‘文雅’的,至于更精彩的样板,只好请读者去通读全文了。”(第124页)

余氏虽然在这里没有明言《钱穆和考据学》的作者是谁,但根据上下文关系,一开头就说“《十批判书》作者”,再说“此文后来收在作者的一本文集中”,摘录时又加上“不打自招”之类的按语,读者读了,哪一个会怀疑写《钱穆和考据学》的就是《十批判书》的作者?我读了以后,也觉得郭沫若未免有点恼羞成怒气急败坏了。余氏此跋的用意,不就是想通过郭的失态证明自己当初揭发得正确吗?我虽然通读过郭沫若的史学著作,却从来不知道有这回事,也只是觉得自己见闻不博、记性不佳,不疑有他。但余氏在引文时有一处用了省略号,而根据我阅读余氏多篇辩论文章后所得来的经验,他省略的部分却往往是关键之处,因此就很想知道他在摘引时究竟省略了什么。于是一头钻进了图书馆,翻遍了郭沫若文集,却还是找不到这篇文章。幸好余氏在引文时,注明了出处是“《学步集》,北京,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291—292页。原书出版于1962年,这是再版,但文字没有改动”,于是根据书名去找,一找就着。一看文集和文章的作者,大吃一惊,原来并不是《十批判书》的作者郭沫若,而是另一位历史学家,仍然健在、刚刚编完了《中国通史》的白寿彝先生!

有没有可能是余氏记错了,把作者搞混了呢?绝无可能,因为,余氏引文时连哪版哪页都写得清清楚楚,显然是拿着书照抄的。有没有可能余氏或者编辑是因为不想让白先生“出丑”,所以才隐去作者的名字呢?也绝不无能,因为文中不仅无一处点明此作者不是《十批判书》的作者,反而从头到尾处处暗示这是《十批判书》的作者的反弹。更恶劣的是,虽然余氏自称是“我详引原文,也是为了存真”,然而为了让读者误以为该文作者就是郭沫若本人,在抄的时候,余氏又偷偷地做了改动。不信让我们也来一段“互校”:

余氏引文:

“《系年》第一三零条举出一个儿说,而对于儿说即貌辩、昆辩,及《齐策》、《吕氏春秋》和《古今人表》的记载,他都没有提,还是《十批判书》钩出来了。(原注:《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第257页。)第七五条引《盐铁论》,说出齐

王‘诸儒分散’,但对于稷下学风的实质说不出来。这也还是《十批判书》中的《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才把稷下的内情钩出来了。(英时按:这一段话似乎承认《系年》据《盐铁论》考据出了稷下的史实,则《十批判书》有关稷下的史实取自《系年》已不打自招了。)……他自还直嚷嚷‘丝丝入扣,朗若列眉’,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了。(英时按:此处忽然破口大骂,也特别值得玩味。)”

原注该引文出自《学步集》,三联书店一九七八年版第295页。我核对原文,是:

“《系年》第一三零条举出一个儿说,而对于儿说即貌辩、昆辩,及《齐策》、《吕氏春秋》和《古今人表》的记载,他都没有提,还是郭沫若同志钩出来了。(原注:《十批判书》,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第257页)第七五条引《盐铁论》,说出齐

王‘诸儒分散’,但对于稷下学风的实质说不出来。这也还是郭沫若同志在《十批判书》中的《稷下黄老学派的批判》,才把稷下的内情钩出来了。至于钱穆在自序中所吹嘘的其他各条,都可以说跟先秦诸子学术没有多大关系的烦琐的废话,就更不必提起了。他自己还直嚷嚷‘丝丝入扣,朗若列眉’,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了。”

余氏故意略去“至于钱穆在自序中所吹嘘的其他各条”一句,使得下面的“他还直嚷嚷”一句变成了“忽然破口大骂”,以便让人“玩味”作者的恼羞成怒,这是余氏惯用手法。而为了让读者误以为该文的作者是郭沫若,余氏竟然在抄引时一概隐去原文中的“郭沫若同志”,甚至干脆改成“《十批判书》”。在另一段有关《老子》的引文中,他也如法炮制悄悄做了这样的改动:

“〔钱穆〕曾把关于老子的考据辑为《老子辨》专书,由大华书局出版。他费了很多力气拼凑出来的论断,经不起轻轻一击。《十批判书》中说:‘老聃本人,在秦以前是没有发生过问题的,无论《庄子》《吕氏春秋》《韩非子》以至儒家本身,都承认老聃有其人而且曾为孔子的先生。’‘《老子》其书是一个问题,老子其人又是一个问题。’(原注:《十批判书》,第155页)话虽不多,已很可以破钱穆的‘老子不得在孔子前’的妄说。至于《老子》这书的著作年代虽不能最后确定,但认为是战国中叶的著作,显然比钱穆之说更为可信。(原注:《青铜时代》,人民出版社一九五四年版,第231-244页)《十批判书》中有一段话,对钱穆是具有照妖镜的作用的,很值得在这里称引:‘道统观念很强的人如韩愈,认为老聃是道家的人们所假造出来,想借以压倒孔子的。这是为了争道统,要想维持孔子绝地通天的尊严。’(原注:《十批判书》,第156页)这正说破了钱穆的心事。”(原注:《学步集》,北京,三联书店1978年版,第297页)

我们如果仅读引文,又怎会怀疑这是郭沫若在自吹自擂?但是如果我们核对原文,发现“经不起轻轻一击”原作“经不起郭沫若同志轻轻一击”,“《十批判书》中说”原作“郭沫若同志说”,“但认为是战国中叶的著作”原作“但郭沫若同志认为是战国中叶的著作”,“《十批判书》中有一段话”原作“郭沫若同志曾说了一段话”,在“很值得在这里称引”之后原来还有一个“他说”,又怎会认为这是郭沫若在自吹自擂?

余氏后来发现了郭沫若书中的一处无关宏旨的引文小错误(把“外有学堂,即齐宣王立学所也”抄成“外有学堂,即齐宣王所立学宫也”,是抄错还是异文,待考),如获至宝,为此又写了一篇跋语,一口咬定郭沫若不是粗心,而是公然篡改,如此评论说:“……而且还公然改易文句,正是因为自负是古史‘权威’,相信读者决不敢怀疑他的论据。即使像我这样怀疑的读者,也完全想不到他竟会妄诞至此,所以两次都被瞒过了,可见陈垣论考寻史源的两句金言:‘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确颠扑不破。但是史料俱在,学术欺诈终究不能行之久远,我写此节竟忍不住要套用两句旧诗说:‘太平《览》、《记》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第130页)

这段评语,简直就是余氏的自我批判。他自负是“著名学者”,读者会被他所布下的“为了存真”“文字没有改动”“请读者去通读全文(指《钱穆和考据学》)”之虚张声势所吓住,而决不敢怀疑他在引文时作了手脚误导读者。他的跋语已发表七八年,《钱穆与中国文化》在大陆也出版了四五年,不就从来没有人去查核原文吗?连我这样早就不齿余氏文风的读者,也完全想不到他竟会下作至此,一开始也被他蒙骗了!他竟然还一再援引陈垣先生的告诫“引书非亲睹不可也”“毋信人之言,人实诳汝”教训已故沫若先生和读者,套用白先生的话说,“真是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了”。我写到此,也忍不住要套用两句旧诗说:“寿彝《学步》分明在,莫道人间总不知!”

同类推荐
  •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华夏文化传世经典(第二辑)古文观止上

    《古文观止》是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二人编选评注的,最初刊行于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是一部优秀的古文读物。“观止”,取叹为观止之意。《古文观止》的选文,上起周代下讫明末,共二百二十二篇。所选文章注意题材和文体风格的多样性,不仅有史传、论说文,还有见闻札记、山水游记、杂文小品和其他应用文,大体上反映出我国古代文章绚丽多姿的面貌。除此之外,还编选了少量历代传诵的著名的骈文和韵文。文章在编排上,以时代为序,眉目清楚,做到了蒙童读来不高,学人读来不低,很像家喻户晓的《唐诗三百首》,故与《唐诗三百首》一道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学通俗读物的双璧。
  • 冰心文选·佚文卷

    冰心文选·佚文卷

    本书分三辑收录了冰心的文章,包括《甲午战争》、《我所见到的蒋夫人》、《我眼中的宋美龄女士》、《日本的风景》、《纯白的婚礼》、《我自己走过的路》等。
  • 爱情这件事(套装共3册)

    爱情这件事(套装共3册)

    《遇见你,我原谅了生活所有的刁难》本书的主人公诺拉是一个无法走出房间的女孩,过着孤独而焦虑的生活,直到那一天,她遇到了邻居男孩卢克……诺拉有旷野恐惧症及强迫症,焦虑几乎是她的代名词。新来的邻居卢克在了解了诺拉的一切后,温柔体贴地顾虑着她的情绪,用她能够接受的方式一点点靠近她,在经过无数次挣扎与各种意外后,诺拉渐渐接受了卢克的靠近,也逐渐回归到正常的生活中,两个年轻人在相互扶持中完成了心灵的共同成长。《我的孤独,只剩爱你》一生之中,一辈子之内,只有这个人,这个时刻与众不同。“我要是喜欢一个女孩,我会试图了解她,也让她了解我,我不会隐瞒我的缺陷,也不会无视她的缺点,我不会放大她的优势,也不会夸大我的长处……”“我会当她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人来看待,她性格中的天真和单纯我会花力气去维持,她不擅长应对的环境我会想办法替她改善……”“只要是我喜欢。”那时候的张旭冉根本没有听懂,后来却享受了半生这种“喜欢”。《愿所有的姑娘都能嫁给爱情》18个姑娘,18份让人悸动的爱情。有人鼓起勇气去赌命中注定,有人拒绝妥协选择理想和爱情;有人从青涩懵懂走过匆匆那年,有人约定来世再要相伴到终点,好的爱情就是懂你如我。它可以独一无二、轰轰烈烈,它也可以如田园般简单而美好。亲爱的姑娘,愿有人能陪你颠沛流离,相偎相依。谨以此书献给不愿将就的你。
  • 你有蔓草,我有桃花:《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你有蔓草,我有桃花:《诗经》:越古老,越美好

    生活在快节奏中的我们难免会羡慕我们的先民,会觉得《诗经》中的男女是幸运的,因为他们生活在很朴素的地方。门前是一片舒心的原野、山川与河流,顿觉心旷神怡。在这片很朴素的天地中,空气中弥漫着清香,和风习习,人们采摘着植物,采摘着属于自己的快乐、忧伤与希望。生活的每一个片段,都能够唱出歌来,成为歌谣,也许,这就是很高境界的诗歌,不加修饰,却吟出了很纯粹的乐章。于是那些手摇木铎的采诗官奔走在田野之间,聆听着大自然的美妙与人类纯粹的歌声,立刻飞速记下来……
  • 云水诗余

    云水诗余

    莲池者,活波青春,游宦少年?从医市井卅余载,技艺精湛,品德鸿境,闳梵各林春雨,乐清贫悬壶济世,暇余磨砺翰香。陶操文学兴致,孜孜不倦,乐业有成。其诗词歌赋,茸荩翠薇蒸芳卉:其功墨,字晗暗香墨点宣,映放丹青。
热门推荐
  • 我与小火苗

    我与小火苗

    谨以此文献给我热爱的写作事业和读者们。如果文字是我心中的干柴,那我亲爱的读者们就是点燃它的烈火。
  • 爱时

    爱时

    “保研之后你要留在这里工作吗?”“呵,你忘了,我的目标是美国。”“你……”“我早说过,我不觉得能和你走到最后,你当初非要选择跟了我,就是在浪费你自己的青春。”“可是你……”“是啊……出了社会可能就不会有这么纯的爱情了,就当作经历吧,好聚好散。”纪念最后一段校园之恋。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zxcv王者

    zxcv王者

    主角熊泽相是热门AR游戏zxcv中的10强玩家。这一次任务中被击杀,无奈之下新开了一个号
  • 全技能法神

    全技能法神

    游戏宅男意外来到剑与魔法的世界,身负系统技能,开始他装逼打脸、超凡入圣的热血旅程。“要和我比魔法?那好吧,看我的当麻之手!”“...................”要和我比拳术?北斗百裂拳..................啊哒哒哒;“...................”“那么比剑术...........吾为所持剑之骨,钢铁为身,而火焰为血.........此生即为“无限剑制”!”“尼玛,你确定你只是个法师!!!”
  • 致那段最青葱的岁月

    致那段最青葱的岁月

    她对他,不是一见钟情,也不是日久生情。。。他对她,也许只是个上路人的存在。。。
  • 哈尔罗杰历险记:海底寻宝

    哈尔罗杰历险记:海底寻宝

    以哈尔和罗杰两兄弟为贯穿整套丛书的主人公,每本书讲述一次探险活动。普赖斯塑造了哈尔、罗杰这两位勇敢机智的少年英雄形象。他希望青少年都能成为哈尔、罗杰那样的人:学识渊博,体魄健壮,正直、勇敢,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 初见

    初见

    她,一个温婉如玉宜家宜室,带着淡淡药味的女子,正是他心口所缺的那一味珍宝。他,偶然地闯入,留下伤痕,却又因为太多的家世纠缠,终不能如愿。原来以为爱情不过是两个人的天荒地老,但是。终也有配角夺位的时刻。在夏甘草的世界里。有爱情,有友情,有亲情。那平淡而又朴实的感情,不浓不烈。却让人迷醉其中。她就像是我们身边的一位女子,拥有着七情六欲。却静坐着平静地观望着世间的悲欢离合
  • 王之瞳

    王之瞳

    曾经给家族带来灭顶之灾的两个孩子,最终归来,带来的是无限的荣耀
  • 吻霞

    吻霞

    人,这一生究竟为什么而活?有人说,金钱、权利、女人……也有人说,爱情、婚姻、家庭……还有人说,人,全都只为自己而活!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对我而言,快乐尤其重要。因为,失去了快乐,所有美丽的梦,全都是泡沫堆积而成的倩影,一吹就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