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79600000002

第2章 弃儿(1)

任丁丁1918年9月出生在法国东部的战场上。确切的日期无人知晓,因为报道显示那群小狗出生时没人在场。但是李在1918年9月15日找到这些小家伙的时候,它们还睁不开眼睛,身上光秃秃的,需要母亲的照顾。因此它们很可能刚出生几天。

1918年法国的默兹河山谷是个可怕的地方,在这里出生可不是什么好事。这一山谷富饶肥沃、连绵起伏,一个个圈起的牧场像是西洋象棋的棋盘,还算是个颇具魅力的地方。但它与德国接壤,在1918年,这里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主要战场。随着德国炮兵西进,默兹河附近的村庄被夷为平地。双方军队在战壕里对峙,那里,战争缓慢又残酷地进行着。铁丝网绵延了几百公里。大多数战斗都是面对面的,武器很简陋。炽热有毒的氯气那时第一次被用于战争,双方的伤亡和损失差不多。由于很多伤员面部严重受伤,他们中的一群人组成了一个名为“面伤工会”的组织。死亡无处不在。到1918年,也就是任丁丁出生那年,法国有超过100万因战争而遗留下来的孤儿。

任丁丁一代并不像孩子们想的那样,这只生在恶劣环境中日后成为电影明星的小狗长着一身黑色的绒毛,细高鼻梁,出人意料的高雅四肢,有着存在主义者那种逆来顺受又不失庄重的气质。在影片中它塑造得最成功的形象——该影片拍摄于20世纪20年代——被复制了成千上万次, 上面有李写下的“最忠诚的任丁丁”的纤长字迹。它下巴一动不动,眼睛总向下看,好像是想到了什么非常伤心的事。即使为拍照需要而做一些好玩的事情的时候,比如冲浪、日光浴、骑马、修指甲、穿着红色的雪地靴或是跟一群正在喝牛奶的孩子一起喝牛奶时,它也总摆出一副若有所思、心事重重的样子,似乎有什么重物压在它的灵魂之上。

利兰·邓肯(李·邓肯)是个乡下男孩,是在加利福尼亚州成长起来的第三代人。他的祖母是切罗基族人,而祖父则和摩门教的创始人布里格姆·扬格一起来到西部,然后在加利福尼亚州南部的空旷地带定居下来。他的家族从事农牧业,白手起家,最终开拓出自己的一片天地。他们并不是空想家。李的妈妈伊丽莎白16岁时爱上李的父亲,她不知道他是个花花公子,只知道他的名字叫格兰特·邓肯,是个梦想家。尽管格兰特的家庭比伊丽莎白的家庭富裕些,但伊丽莎白的父母并不喜欢格兰特。当女儿1891年嫁给格兰特时,他们都抓狂了。

李出生于1893年,当时伊丽莎白只有18岁。她为李设计了一个光明的未来:她用加利福尼亚铁路巨头利兰·斯坦福的名字给他取了名字。3年后,伊丽莎白又生下一个女孩,取名马乔里。又过了两年,也就是李5岁的时候,不切实际的格兰特·邓肯匆匆离去,从此没人知道他的下落。后来李成了好莱坞明星,格兰特的不告而别被新闻代理改头换面:格兰特并没有抛妻弃子,而是因为“突发阑尾炎不幸早逝”。李从未纠正这一描述,也没有对其做出任何评论。

李总是将各种笔记、信件、备忘录、文件保存完好,现在这些都放在河畔市镇博物馆。那些资料有几千页,其中包括一个详细的备忘录——里面有一个李打算写自传的粗糙手稿和他希望拍摄的有关他生活的电影。在这些资料中,李只有一次提到了他的父亲,而这一次也不过是顺便提及。李写道:大概在伊丽莎白的兄弟因被响尾蛇咬伤而去世的同时,他失去了父亲,然后他的妈妈骑着马跑了一段又远又曲折的路,想要忘却失去兄弟的痛苦。李详细地描述了那匹马,但没再提及他的父亲。

伊丽莎白没有受过教育,没有一技之长,疏远了父母,也没有其他亲戚向她提供帮助,却要养育两个孩子。于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乘火车从洛杉矶来到奥克兰,请求把孩子留在弗雷德·芬奇儿童之家,这是一个位于东湾山的孤儿院。

当时是1898年。10年前,美国经济处在增长期,人们生活惬意,但1893年,一些主要商业企业崩溃,引发一阵金融恐慌,整个国家瞬间陷入一片萧条。霍乱爆发、天花肆虐,城市的贫民窟里拥挤得令人窒息。这段时间对孩子来说尤其难熬。几千个孩子要靠自己过活,因为疾病夺去了他们父母的生命,而更多的孩子被父母遗弃,因为这些父母已经没有抚养孩子的能力。在纽约,一群群弃儿露宿街头。最后,纽约地区的二十多万个孩子被送上“孤儿列车”,来到西部,他们被沿途那些拓荒者建立的家庭收养,有的被当作养子,有的几乎被当作奴隶。

弗雷德·芬奇儿童之家是个卫理公会教派的组织,该组织团结一致,做事认真。它的建立者们为该组织的干净整洁和秩序井然而感到自豪,特别是想到那些大城市中阴暗潮湿、细菌密布的孤儿院时,这种自豪感便更加强烈。一本早期的小册子上还夸耀该孤儿院在开始运作的前五年中,没有一个孩子死去。

和当时大多数孤儿院一样,弗雷德·芬奇儿童之家不仅为那些真正的孤儿提供庇护,也为那些父母遭遇困境的孩子提供庇护,直到孩子14周岁,政府不再给予补贴。孤儿院的运作方式像一个特殊形式的当铺。情况好转后,父母可以把孩子从孤儿院领出来——除非当时孩子已经被其他夫妇收养。这些夫妇可以查看孤儿院的详细记录,如果他们看中了哪个孩子,可以请求把孩子领回家。

伊丽莎白填写了一个将李和马乔里留在弗雷德·芬奇孤儿院的申请表,简明地回答了上面的问题:

父母的声誉和品行如何?良好。

父母中一方或双方是否遗弃了孩子?什么时间?

父亲于1897年1月8日遗弃孩子。

孩子会继承父母的家产或保险吗?如果有,有多少?

据我所知没有。

父亲已不在人世了吗?

我不知道。

孤儿院的医生为李和马乔里做了健康检查,伊丽莎白签了字之后就离开了。“当时母亲亲吻我们,把我们留在门廊,沿着那条长走廊走开的情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李后来在他的备忘录中写道,“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感到莫大的寂寞与悲伤,夜晚来临时,我的床就像是掉进了一口黑暗的水井或是一个黑洞洞的峡谷。”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很多到访弗雷德·芬奇孤儿院的人都对可爱又有一头鬈发的马乔里表现出兴趣,有的几乎就要领养她,但只有一个家庭认真考虑过领养李,他们认真打量着他,仿佛他是动物收容所里走失的家畜。最后,他们觉得李的耳朵太大,于是走开去看了其他孩子。

李和马乔里在孤儿院生活了三年。对一个孩子来说,三年可不短:

刚到孤儿院时李六岁,还是个孩子,离开时他九岁,已经是个真正的男孩。从严格意义上讲,因为他的妈妈还活着,他并不算是孤儿,但结果却在孤儿院待了这么长时间。这段经历塑造了他;在他接下来的生命里,他总是一个人,总要应对孤单,孤单似乎是他家里的一个房间。他孤独时能找到的唯一伴侣就是这只狗,而他对动物的爱比他对任何人的爱都更深沉。

令人惊奇的是,离开弗雷德·芬奇之后,李并没有选择忘记那个地方和那段生活经历,也没有视其为一个自己刚刚从中死里逃生的噩梦,而是一段需要弥补的不幸时光。任丁丁给他带来世界级的财富和名望时,他不错过任何一个在公众面前提及自己小时候在孤儿院经历的机会。他去世前总带着一份弗雷德·芬奇孤儿院接收自己时签订的书面证明的复印件。和任丁丁一起做宣传旅行时,他们的第一站总是当地的孤儿院。这种访问是很多公共人物的传统,但对李来说,就像是回到了家中。他经常造访弗雷德·芬奇,成了那儿的名人。1934年,弗雷德·芬奇孤儿院的孩子们根据李的经历演出了一部话剧。演出后,一个工作人员给李写信说:“现在孩子们开始昂首阔步地走路了——这是他们自豪感的表现,‘我也是那家孤儿院的——就是李·邓肯先生住过的那家孤儿院’,您的到来提高了我们的声望与自信。”

弗雷德·芬奇孤儿院建在奥克兰一座山的半山腰上,山上不远处有一座摩门教的寺院,现在该孤儿院被叫作弗雷德·芬奇青年中心。不久前的一天,我从此经过,想要参观一下之前让李觉得自己像是掉在黑洞洞的水井或峡谷之中的宿舍。但李和马乔里住在那里时存在的许多东西现在都已不在:许多原先的老房子在几年前的大火中倾倒,其他的也于20世纪60年代因为过于陈旧而被拆除。新盖的大楼像盒子一样单调乏味,惯常的体制结构和校园都像是价格适中的商业建筑群。过去孩子们住的宿舍楼现在成了行政管理办公室,原先是李卧室的房间现在是会计部门。我在校园里漫步,然后,在最后一分钟,闯进另一座遗留下来的老建筑。我走在一条狭长的走廊上,两边是光滑的绿色墙壁。走到一个拐角处停下来,面前是一幅巨大的图片,画的是李和任丁丁第一次来访时的情景,李正对着一群急切的孩子微笑。

不知是巧合,还是天意,由于二者的共同作用,这些没爹没娘的孩子竟都结识了任丁丁。李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在人生关键的三年里没有父母的陪伴。伯特·伦纳德像走失的家畜一样,脾气急躁,动不动就挥着拳头,和他的父亲只有过一段短暂的接触,因为在伯特需要他的时候他总是消失得无影无踪。达芙妮·赫勒福德被她的妈妈遗弃,由祖母养大,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祖母养的狗的陪伴下度过的。任丁丁为世界上成百上千万的人所喜爱,这些人中大多有完整的家庭,没有什么幸福上的缺失。但对于那些生活中长期有所缺失的人而言,任丁丁有着特殊的意义:说到底,它是那些形单影只的人的真正伴侣。

1901年伊丽莎白与父母重新修好。当时她的父母正在圣地亚哥经营一个牧场,他们提议将伊丽莎白和她的孩子们都接过来。听到这一消息,伊丽莎白便去弗雷德·芬奇孤儿院将李和马乔里领了回来。两个孩子多年来住在孤儿院里,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才会来到。伊丽莎白把孩子带上驶向南部的列车。

“随后我们骑马来到乡下,这是我最爱的生活。”李写道。仅仅一天,李就离开了弗雷德·芬奇。在那里,他曾跟三百多个孩子挤在狭小的空间里,到最近的牧场去也有十几公里的距离。在那里,李唯一的朋友是一匹竹马,李从早到晚都骑在上面。他的外祖父有几 条狗,但他根本不让李碰它们,更别说把它们当伙伴了。它们是牧羊犬,是用来看护家畜的。他的外祖父严肃又顽固,他对李说如果李跟它们玩,它们的训练就白搭了。李只能“远远地站着渴慕它们”。

最后李得到一只羊羔作为宠物。他非常喜欢这只小羊,教它各种把戏,而且不管去哪里都带着它——甚至跟它一起睡觉,为此他得偷偷把它弄进屋里。一天,趁李不注意,小羊吃了他外祖父最喜欢的玫瑰花丛。他的外祖父勃然大怒,杀死了小羊。“当时他杀死了我内心深处的什么东西,”李在备忘录中写道,“好多年后那创伤才渐渐愈合。”

几年后,李终于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条狗。那是一条小猎狗,李给它取名叫杰克。很快他就从训练杰克中找到了乐趣。他们俩每天都要在房子后面的畜栏里进行几个小时的常规训练。很快,李就意识到自己在驯狗方面很有天分。大多时候他把自己的天分归于勤奋而非天才般的头脑,归功于训练、训练、再训练,但他清楚自己有一种和狗相处的特殊能力。

一天,伊丽莎白宣布她要带孩子们离开牧场,没人知道是什么促使她做出了这一决定。她带着李和马乔里来到洛杉矶,搬去跟曾经抛弃她的丈夫格兰特的叔叔一起住,显然她跟父母又失和了。她对李说他们不得不把他的狗杰克留在牧场上,直到他们安顿下来,但她保证只要情况允许,他们一定尽快把杰克接过来。由于过于思念他的狗,李在床上病了10天。最后伊丽莎白对他说杰克再也不会回来了,她已经把它送给了自己的朋友,还让李最好不要去看它。失去杰克是李一生中最糟糕的经历之一,但李向妈妈保证自己不会再想这件事了。“从那时起,”他说,“杰克只是个回忆。”他再没见过杰克。

后来伊丽莎白嫁给了一个名叫奥斯卡·桑普森的人,全家人也从洛杉矶搬到了伯班克,很可能是搬去了桑普森的家。直到成年,李都跟妈妈和妹妹生活在一起。他在备忘录里大量描写了当时三个人在一起的生活,但他从未提起过桑普森。他也没提起伊丽莎白和桑普森还有一个女儿。李似乎打定主意要做个孤儿——似乎做个形单影只、没有父亲的男孩会让他觉得更舒服,或者他至少已经习惯了这样的身份。

只要不跟别人在一起,在生活中他随处都能找到乐趣。他喜欢独自一人在外漂泊。伊丽莎白的一个表亲是洛杉矶附近一个占地35万公顷大牧场的工头,李经常到那儿去,一个人在荒野中待上几天,在那里钓鱼、打猎、远足。上高中时他在伯纳尔·迪雅运动品商店的枪械部得到一份工作,辍学后他在该商店做全职工作。他对于自己的将来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但他知道自己想在户外工作。他想过要当一名护林员或是火警望员;他还想学开飞机,因为觉得这个比其他计划都更高级。

同类推荐
  • 西徙鸟

    西徙鸟

    在《西徙鸟》里,饮马湖随着潴野泽消失了,原本纯洁善良的人们不得不开始四面寻水——寻找生存之路,读来怵目惊心。作品有力地揭示了生态危机,批判了人的贪俗欲和对自然资源的疯狂掠夺。这里人对人的失去诚信同人与自然的不平等、人对自然的榨取是互为因果的,作者汪泉深情地呼唤着“人与自然的和解”。在中国,生态文学正在逐渐兴起,这部《西徙鸟》就是值得注意的探索性作品。
  • 沉浮

    沉浮

    本书以主人公苏凝原先以经商牟利为唯一目标,到最后误杀人命,亡命天涯,帮助别人,特别是经历“5.12汶川大地震”后灵魂彻底得到救赎,随热心公益为民造福为故事线索,表达了弃恶向善的转变,有一定的教育意义。
  • 大唐平叛传(上)

    大唐平叛传(上)

    是一部历史题材长篇小说。本书以唐玄宗天宝年安禄山叛乱为背景,叙述了平叛战争中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故事。书中除了以大手笔描写了千军万马拼力厮杀的恢弘场面,百十位出场的人物更是描写得活灵活现,显示出作者在历史、天文、地理、哲学、艺术及宗教等方面丰富的知识底蕴。
  • 最后一个贝勒

    最后一个贝勒

    长篇抗战小说《最后一个贝勒》讲述了抗日战争中,来自中、日、韩三国的三个贵族青年在战争中的际遇和情感冲突,题材独特,史料翔实,振聋发聩,是作者于川根据自己的父母在抗战中的真实经历所创作的一部半纪传体长篇小说!
  • 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

    作者对故乡北京有着深深的眷恋和情感,本书是作者以自己童年真实的生活为线索创作的自传体文学作品,透过主角英子童稚的双眼,将孩子对成人世界的好奇和成长困惑,友人离别的感伤和想念,描摹得淋漓尽致。本书文笔优美、细腻,真实地体现了当时社会情况的同时,为我们展现出一段段不一样的悲欢故事。
热门推荐
  • 漂亮女人不容易

    漂亮女人不容易

    举办婚礼那天突然冒出新郎已怀孕的女人,她又羞又气,离开婚礼现场。后来离婚,第二次婚姻,新婚夜晚险遭坏警察欺负。婚后患不孕症,做出荒唐事,被丈夫发觉终止行动。事业上她摸纸团子下岗,走下海经商道路,在茫茫商海,她面对一些人的威胁,陷害,以一身正气,一次又一次化险为夷。
  • 空间游戏者

    空间游戏者

    当一个屌丝有一天突然获得可以玩转世界的能力。来看看会把世界变成什么样吧!
  • 全能大师系统

    全能大师系统

    大家好!小徐是新人请多多关照!而且小徐在上学有时可能断更请多多包涵!
  • 千百岁月

    千百岁月

    人间风雪岁月,大多都是过客,不枉走这一遭
  • 宇宙远征军

    宇宙远征军

    开启玄门,穿梭时空,这里是一万年以后的世界。是文明与科技、还是杀戮与战争?宇宙的平衡点仿佛一触即破,世界是怎么了?在这个烈火纷飞的世界里,力量似乎已经定义了一切,而它,却在这个冷色而又昏暗的宇宙里,孕育出了一座正义的宝山,它就是蔚蓝色的地球。
  • 王者荣耀全能王

    王者荣耀全能王

    国服打野,国服中单,国服射手,国服辅助,国服边路,全能型的王者荣耀大神!在校园争霸赛中与同伴表现出色,可林能究竟是要成为电竞选手还是主播?
  • 中华地方菜

    中华地方菜

    我国的各种地方菜是各个地区具有不同特色的民间菜,它是相对于宫廷菜,官府菜和寺院菜而言的,是构成中国菜的主体。我国地方菜的系统较多,主要的有北京菜,山东菜,四川菜,广东菜,淮扬菜,浙江菜,福建菜,湖北菜,徽菜,湖南菜,上海菜,天津菜等。其中,特色突出而又影响较广的是北京菜,山东菜,四川菜,广东菜和淮扬菜。
  • 杏花桥

    杏花桥

    毕业季来临,八个毕业生在饭店偶遇。不经意之间,在杏花桥上时间回转,八个人来到了两个不同的时空,一个是几百年前宋朝,一个是平行却不交汇的时空。两男两女在宋朝历经古代的种种奇遇,混到皇宫,终于历经千辛万险找到时空转盘,可是一不小心又来到了另一个神秘时空。另外四人在21世纪的平行时空里感受到了别样的人情事故,在巧遇到一个精灵之后,四人和一精灵偶然的来到了神秘时空。八个人意外相遇,一起在神秘时空里闯荡,在不懈的努力之下,能否在阻止了天魔阴灵毁灭地球之后又回到了原来的现实世界?九人能否平安归来?又将有着怎样的遭遇和意外收获?都在天魔异域上演。
  • 读懂郁达夫

    读懂郁达夫

    本书沿着这样的体例——“言+行+大事记+人物小传+著作精选”。巧妙而精到地展示了郁达夫先生的全貌,是一套生动活泼,而又全面了解郁达夫先生的读本。其中:“言”“行”取微博体形式,“言”即郁达夫精辟精彩的言论,“行”则是彰显郁达夫个性特质的行为。“大事记”是郁达夫所历重大历史事件、社会活动、学术活动等,记录郁达夫在其中的作用和影响。“人物小传”是对其一生经历的概览,尤其侧重于郁达夫的成长、求学、治学等方面的经历。“著作精选”则是最能体现郁达夫文化贡献的代表作品的选摘汇集。
  • 绝世狂徒

    绝世狂徒

    绝世狂徒,以杀证道。修炼一途,纵使历经千劫万险。我心念不屈,十方不惧。世上无人不可杀,我要踏着累累尸骨登上武道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