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382800000050

第50章 刘勰与《文心雕龙》 (3)

所谓"隅隙",就是"角落"的意思,"各照隅隙"就是说这些近代论文之作只顾着去观察、研究那些所谓枝节的问题;而"鲜观衢路"的"衢路"是"大路"的意思。这两句话,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有大路不走,偏要去走那些偏僻小径。刘勰指责近代论文之作忘记了根本的东西,而专门去钻研那些支离破碎的东西,缺失了根本,那就是"未能振叶以寻根,观澜而索源"了,津津有味地讨论了"文"的"叶"与"澜",而对"文"之"根"与"源"甚为忽略。

那么,刘勰所谓的"根"与"源"又是指什么呢?从"不述先哲之诰,无益后生之虑"这紧跟着的一句话中可以看出,刘勰的所谓"根"与"源"就是"先哲之诰",也即儒家的文章观与价值观。刘勰以为近代论文之作就诗谈诗,就文谈文,而不去寻找探究文章背后的价值观和根源,是把后生引向了歧途,所谓"无益后生之虑"是也。除了指出近代以来论文之作的总缺点,刘勰还指出了这些近代论文之作各自的缺陷,他说:"魏典密而不周,陈书辩而无当,应论华而疏略,陆赋巧而碎乱,《流别》精而少巧,《翰林》浅而寡要。"他认为这些近代论文之作,都有重大的缺点。当然,刘勰所指出的这些缺点是否真就如此,在现代是可以继续讨论的,有些指责也未必恰当。

正因为近代这些论文之作有这些缺点,所以才构成了刘勰写作《文心雕龙》的直接必要性。如果前人论文之作已经写得很好了,那么刘勰也就没有必要来写《文心雕龙》了。刘勰虽然生活在一千多年前,但是刘勰的写作原则却又暗合了现代学术的规则。现代的学术规则是什么呢?无论写学术论文,还是写专著,都有一个选题的问题,要选某个论题做研究,首先要讲原因,要讲前人研究的概况与存在的问题,如果说某个问题别人已经研究得很好了,你自己也觉得超不过别人,那就证明没必要在这个问题上进行研究了,必须另外换题目,而如果梳理了前人的研究,发现前人的研究存在致命的缺点,那就证明了继续对这个论题进行研究的必要性。

(三)《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

关于刘勰《文心雕龙》的理论结构,古今有各种认知,有以上下篇而分为两部分的,有以上下篇加上序志分为三部分的,还有以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而分为三部分的,更有以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知音论、全书总序而分为五部分的。我以为五部分大约更符合刘勰的实际想法与《文心雕龙》的实际情况。刘勰在《文心雕龙·序志》中对该书的基本构成或理论结构作了明确说明,从总体而言,刘勰把全书分为上篇、下篇两个部分,上篇包括"文之枢纽"与"论文叙笔"两个部分,下篇包括"剖情析采"、"知音论"、"总序"三个部分。通观全书,即为五个部分:文之枢纽、论文叙笔、剖情析采、知音论、总序。

第一个部分,刘勰称之为"文之枢纽"。刘勰说:"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刘勰说,《文心雕龙》的写作有其原则,既然批评前人论文之作不寻根索源,那么显然刘勰就应该也必须寻根索源。这根与源是什么呢?刘勰交代得很清楚,就是"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本乎道"意味着以道作为文的根本,对应于《文心雕龙》第一篇《原道》;"师乎圣"是以圣人为师的意思,对应于第二篇《征圣》;"体乎经"是以经书为其体制规范的意思,对应于第三篇《宗经》。

而文之枢纽除了这三者之外,还有"酌乎纬"与"变乎骚",这二者虽然没有前面三者那么根本,但也是为文之关键。据我的理解,前面三篇"立文心之正"也,后面两篇乃是与"雕龙"文采有关,"文心"无雕龙文采亦不成体,故亦以这二者为文之枢纽也。"酌乎纬"是斟酌于纬书,取其"有助文章"的因素,而纬书有助于文章者乃是它的"事丰奇伟"、"辞富膏腴",对应于《文心雕龙》第四篇《正纬》;"变乎骚"乃是说明骚体乃是风雅之变体,但亦然"精采绝艳"有助于文章,故需要在不"失其正"的情况下"酌奇"以有助于文章雕龙之美,其对应于《文心雕龙》第五篇《辨骚》。"文之枢纽",现当代很多人把这个部分叫做"总论"。这是现代人的说法,不是刘勰的说法。

第二个部分,刘勰称之为"论文叙笔",今人称之曰"文体论"。刘勰说:"若乃论文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刘勰在这里并未指出论文叙笔的篇目范围,这为今人的发挥提供了余地。在现代人看来,既然是文体论,而骚体也是文之一体,故而就有人把《辨骚》篇也放入了论文叙笔部分,代表人物就是对《文心雕龙》研究有重大贡献的范文澜先生,而且范文澜先生还自作主张地把第十七篇《诸子》放到总论里面去,这在我们看来是有问题的,因为《诸子》是被刘勰放到论文叙笔里面的,现代人不能随便地改定这个范围。学术要尊重当事人的想法,要历史地看问题,不能以当代人的看法取代古人的看法。刘勰不认为《辨骚》是"论文叙笔",那么就不能拿到"论文叙笔"中去,除非刘勰在《文心雕龙》里面没有交代归属的篇目,那么现代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按今日的标准归类。

一涉及"论文叙笔"部分,马上就涉及"文笔"的观念问题,何为"文"?何为"笔"?这在六朝时期是有争议的,黄侃先生说:"六朝人分文笔,大概有二途:其一以有韵者为文,无韵者为笔;其一以有文采者为文,无文采者为笔。谓宜兼二说而用之。"黄但刘勰所用并不是文采的标准,而是以有韵、无韵作为分别的标准,刘勰说:"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黄侃以为刘勰"区叙众体,亦从俗而分文笔,故自《明诗》以至《谐隐》,皆文之属;自《史传》以至《书记》,皆笔之属"。范文澜先生的说法略微异于黄侃先生,以为"论文叙笔,谓自《明诗》至《哀吊》皆论有韵之文,《杂文》、《谐隐》二篇,或韵或不韵,故置于中,《史传》以下,则论无韵之笔"。范文澜先生把《杂文》、《谐隐》两篇单列出来,以为"文笔杂",就是说,范先生认为这两类既像文又像笔,这样一来在范文澜先生那里就分了三类:文、文笔杂、笔。这个争议我们暂且不去管它,无论是黄侃先生还是范文澜先生,论文叙笔的篇目大范围还是一样的。

这个篇目范围里面总共有二十篇,这二十篇中"论文"部分的篇目是:《明诗》第六,《乐府》第七,《诠赋》第八,《颂赞》第九,《祝盟》第十,《铭箴》第十一,《诔碑》第十二,《哀吊》第十三,《杂文》第十四,《谐隐》第十五;"叙笔"部分是这些篇目:《史传》第十六,《诸子》第十七,《论说》第十八,《诏策》第十九,《檄移》第二十,《封禅》第二十一,《章表》第二十二,《奏启》第二十三,《议对》第二十四,《书记》第二十五。从形式上看,有一些篇章,一篇就讨论了一种文体,例如《明诗》、《乐府》、《诠赋》,但有的就讨论了两种,比如《诔碑》、《哀悼》、《谐隐》、《论说》、《诏策》、《封禅》等等。从篇目上看文体就有三十多种,这是大类,如果再具体去分,就会分出一百多种文体,有的研究者统计出来的文体有一百三十多种,有的学者统计出来有一百五十多种,还有的统计出来是一百七十多种。刘勰在论文叙笔部分涉及的一些体裁有交叉的情况,这篇讨论过,在另外一篇里面又去讨论,故而情况比较复杂,但不管怎么说,最少也有一百三十多种是可以肯定的。

探讨文章体裁,刘勰是非常讲究探讨的方法与原则的,刘勰总结为"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四原则。"原始以表末"是"史",每一种体裁都追溯它的源头,然后一直把它叙述到刘勰之前为止。"释名以章义"要解释每一种体裁的含义,比如说"诗",那就要解释什么是"诗",刘勰的解释是:"诗者,持也。持人情性;三百之蔽,义归'无邪',持之为训,有符焉尔。""选文以定篇"是"评",在叙述某体裁的史时,当然要选择历史上的那些名家名篇并加以评点。"敷理以举统"是"论",陈述并举出某种体裁的基本原理与体统。所以这些原则合起来,就是以"史论评"的原则去"论文叙笔"。

第三个部分,刘勰称之为"剖情析采"。刘勰在《序志》篇中说:"至于剖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阅声字。""笼圈"即概括之义,"条贯"即是条理,"笼圈条贯"整体上说就是概括出文章的条理,"摛"即发布、陈述的意思,"神"对应于《神思》篇,"性"对应于《体性》篇,"图"即描绘的意思,"风"对应于《风骨》篇,"势"对应于《定势》篇,"苞"即包举义,"会"对应于《附会》篇,"通"对应于《通变》篇,"阅"即审查义,"声"对应于《声律》篇,"字"对应于《练字》篇。而对于起首的"剖情析采",范文澜先生以为是总括之语:"剖情析采,情指《神思》以下诸篇,采则指《声律》以下也。"范文澜先生认为这一部分总共有二十篇,"《文心》上篇剖析文体,为辨章篇制之论;下篇商榷文术,为提挈纲维之言。上篇分区别囿恢宏而明约;下篇探幽索隐,精微而畅朗",并云"兹将下篇二十篇,列表于次,可以知其组织之靡密"。

范先生列表之中有《物色》篇,而今日各流行版本中《物色》篇在《文心雕龙》最后一卷第十卷之首,而这与接下来刘勰将"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连说似乎不能吻合。按常理,这四篇单独标明篇名的全名而列举,应该与《序志》在一卷中才是,这样一来,那么《物色》篇就应该挪动位置,范文澜先生的看法可供大家参考:"本篇当移在《附会》篇之下,《总术》篇之上。盖物色犹言声色,即《声律》篇以下诸篇之总名,与《附会》相对而统于《总术》篇,今在十卷之首,疑有误也。

"这样一来,这二十篇的"剖情析采"部分,按照范文澜先生的看法,又要分为两个部分。"剖情"部分的篇目是:《神思》第二十六,《体性》第二十七,《风骨》第二十八,《通变》第二十九,《定势》第三十,《情采》第三十一,《熔裁》三十二;"析采"部分的篇目是:《声律》第三十三,《章句》第三十四,《丽辞》第三十五,《比兴》第三十六,《夸饰》第三十七,《事类》第三十八,《练字》第三十九,《隐秀》第四十,《指瑕》第四十一,《养气》第四十二,《附会》第四十三,《物色》第四十六,《总术》第四十四。"剖情"部分主要讲创作原理,"析采"部分主要讲具体创作技巧与方法。

第四个部分,是知音论。这是我们根据刘勰的话来给的一个大概的名目,不能算是很准确,但大体能够概括此一部分的核心内容。刘勰在说了"剖情析采"之后,又接着一口气说了"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于《知音》,耿介于《程器》"这段话,但这段话我们却没有像上面那样给一个总的名目,所以我们只好在刘勰《文心雕龙》这段话里面找一个核心的概念去概括本部分的核心内容。综观这四篇,其实主要在批评鉴赏,所以本部分就选择"知音论"作其名目。本部分包括四篇:《时序》第四十五,《才略》第四十七,《知音》第四十八,《程器》第四十九。

同类推荐
  • 诗路未来

    诗路未来

    本书所收30余篇论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刻探究了以曲为主的中华韵文发展现状与走向,题材广泛,立意高远,论述剔透,观点新潮,具有极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和专业引领作用。
  •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

    《中国传奇》是林语堂向西方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力作,书中收录中国古代短篇小说杰作20篇,按照小说内容的属性分成神秘与冒险、爱情、鬼怪、讽刺、幻想与幽默、童话六大类。这些短篇小说的主旨在于描写人性,一针见血,或加深读者对人生的了解,或唤起恻隐之心,而给予读者愉快之感。
  • 中国经典神话

    中国经典神话

    神话产生于文字之前,是经典前的经典、历史前的历史、文化前的文化、艺术前的艺术。近三十年来,中原神话经过学者们的努力搜集和不懈研究,已经蔚为大观,被国际上称作中原神话学派。神话是民族文化的源头,是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民族意识的根脉所在,是当之无愧的精神瑰宝,也是我们应该保存和发扬的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所选,既不是作者的原创,也不是某人的灵感,它们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传承和创造的产物。既重古籍可考,尤重口碑有传,是古史却比古史丰富、鲜活,是口传却又焕发出精金美玉般的色泽和质感!
  •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大家小书:山水有清音:古代山水田园诗鉴要

    本书是北京大学葛晓音教授的古代山水田园诗赏析文集,详细解读了从陶渊明开创田园诗起,至宋代苏轼止,共25位田园诗人的55首诗歌。
  • 青羊宫到浣花溪

    青羊宫到浣花溪

    菊乐,一个成都的本土企业,在董事长童恩文的带领下,在风雨中走过了50年,克服无数困难和艰辛,才让菊乐成为一个让老百姓信得过的知名品牌,让菊乐企业成为员工依靠的企业。从创立菊乐至今,童恩文亲笔写下了几十篇文章,集结成书,内容包括往事、杂谈、游记三部分。
热门推荐
  • 小升初,这样的爱最给力

    小升初,这样的爱最给力

    作者用小学老师和妈妈的双重身份剖析孩子的行为和心理,将教育的"度"明明白白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何时跟紧不放,何时做个"懒妈妈";哪些错误要严厉批评及时纠正,哪些弯路可以让孩子走一走,吃一堑长一智——教育的时机、方式远比教育实施的长度和力度更管用。100分孩子的身后必然站着120分的父母,父母同样需要知识和能量的储备。
  • 烈火天辰

    烈火天辰

    一念万物,瞬间永恒,轮回,万界轮回,愿化作一片烈火,焚烧漫天星辰,然后坠落。
  • 我向曾经借了过去的你

    我向曾经借了过去的你

    父母离奇死亡?不,那都是阴谋。先辈之前到底发生了什么?看他们一边与杀害父母的凶手斗智斗勇,一边解救迷途中的羔羊。为什么还会有恋爱交杂其中?“你想干嘛?”四目相对,那双眼睛似要吞噬她。“你说呢,阿零。”他的气息不断靠近,还是忍不住下手了。“阿夜!别去。”她脸色苍白的扶着墙站在楼梯口。“阿零,等我。”身影隐藏与那门洞中。“进去了,就回不来了啊…”终于还是支撑不住,倒下了。
  • 棠城旧事

    棠城旧事

    我听过来时的风,走过去时的路,却仿佛不及,在世界的一隅,和你偶然邂逅。我希望有个如你一般的人,一笑,便点亮了整个世界。………谨以此书,纪念我的青春。
  • K歌技巧100问

    K歌技巧100问

    这是一套提高青少年音乐素质的指导性丛书,全套书目前推出五个音乐类专业方向,全套体例以100个一问一答的形式深入浅出地讲解音乐专业知识,语言风格口语化,时尚化。本册为K歌技巧方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星际远走

    星际远走

    浩瀚的宇宙深处有些数不尽的诱惑,有这样的一群人为了爱与梦想向着遥远的太空进发,在这里他们和死神争夺财富,为好奇心不断前进,一切都起源于一个蔚蓝色的星球,一切从这里出发!
  • 鸿极之尊

    鸿极之尊

    昔二气未分时,螟涬鸿蒙,未有成形,整个世界混沌一片。在这片混沌中,孕育着一团更加混沌的物体。只见那物体如心脏一般搏动着,速而缓却极有规律,每搏动一次周身皆有震动迅速荡开,然后扩散在整个混沌中。
  • 宋真宗御制玉京集

    宋真宗御制玉京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破世斗神

    破世斗神

    一位来自次元世界太古神族的少年,凭借着自己的实力,成为了主世界的万神之主,在成为万神之主之前要前往秘境接受洗礼,可在前往的途中遭其暗算,整个护送他的家族死伤殆尽,在最后一刻,那位少年的父亲,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施展远古神族的禁术让他重生,最后整个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