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48600000117

第117章 :免费书籍

赵彦中淡然一笑,难得在宋金交往之时能由大宋掌控局面,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宇文大人,您有不少朋友、故旧如今还都在临安,就算金宋此次无法达成一致,也请大人不要错过机会,还是前往临安一行的好。”

不出赵惇预料,金主合剌放弃了外交礼仪中大宋“接伴使”必须屈膝下拜的要求,命令金使与大宋“接伴使”平等相对。

消息一出举国欢腾,从当年秦桧卖国投降到今天,数十年的奇耻大辱一朝结束,大宋终于获得了和大金在外交礼仪上的对等地位,无数臣民都是激动的泣不成声。

一开始害怕金人会借机发难的部分朝臣,也不得不佩服皇太子的谋算和把握大局的能力。

不少守旧的文臣在私下极为担心,原本文武双全的皇太子就被视作恢复中原的代表,在百姓中有着很高的影响力。如今,因为皇太子的坚持,大宋最屈辱的一幕终于翻了过去,皇太子赵惇在全天下臣民心目中的地位直线上升,他的果断和干练如今也得到了天下人的认同,以后还如何牵制他的行为?!

此时的临安城,几乎变成了学术辩论的场地。

陆续抵京的学者和大师们,按照朝廷的安排,在国子监、太学、各家书院和临安城内的园林之中,开始宣扬自己一派的学术见解,或者互相辩论。一天之中,甚至有十数场辩论或讲座,被吸引而来的数十万学子们不断的穿梭于各个场地之间,而且不少吏民百姓也前往听讲,颇有当年汴京士林之盛况。

借了这个时机,皇太子赵惇将数十位被一般士林人士看不起的专才也请了出来,在临安东城最知名的柳园开了“杂术”讲座,以讨论学术为由,专讲各种实务和技术,并印发大量诸子百家、历史、地理、医药、农业、工业、天文算法、文学作品、宗教经典等各种专业书籍免费发放。

此次“杂术”讲座所涉及的范围之广世所罕见,农学、数理、建筑、商业、制造等等无一不包。一系列的讲座颇受百姓和一般官吏们的欢迎,几乎是场场爆满。免费发放的书籍被听众争抢一空,受欢迎程度远远出乎了事先的预料。

而且,由于免费书籍供应不足,还导致了大宋印刷业的一次巨大变革。

在此之前,大宋都是使用雕版印刷,耗费人力巨大,受到的限制也太大。虽然大宋号称是人文汇集之地,但有能力出版自己著作的人还是少数,学术的讨论和文化的发展受到了传播方式的制约。

早在庆历年间,临安本地百姓毕昇就已经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一个是,由于活字印刷要变更很多设备,初期投资过大,一般的私人书坊承担不起这个成本,官刻机构虽然没什么成本压力,但往往不用赶时间,也没这个需求;二是,纸张的质量一直不怎么过关,无法适应活字印刷术,导致了它一直不得应用。

此次,皇太子所要追加的印数、种类实在太多,时间又紧,一时之间就算整个临安的书坊全部开工也来不及。为了赶工期,就有人提出使用活字印刷术,初期慢一点,后面却可以快的多。

皇太子赵惇在听了工部官员的介绍之后,十分感兴趣,下旨试用活字印刷,以确定它的实效。经过确认,活字印刷的优点明显,远胜雕版印刷,而且如今纸的质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能够适应活字印刷的需要。于是,皇太子赵惇下令,以后的官刻机构逐步换成活字印刷。

活字印刷术在它诞生近百年之后方才发扬光大,由于官方大量应用了它,引导了民间的风尚。民间书坊应用之后,使得印刷更为简捷方便,出版业迅速扩张。

京师临安原本就是民间书坊集中之地,但由于活字印刷术的应用,后期成本大大降低,使得出书成为普通人也可以进行的行为。临安书坊开始向专业化发展,逐步分成了专印一类书籍的专业性书坊,也因此使得书的品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不久之后,临安还出现了定期出版的民间坻报“简册”,专一向百姓通报以朝廷动向为主、兼顾商贸等的各种消息,受到了吏民百姓的欢迎。连朝廷后来也开始向民间书坊学习,每个月都发行一期《朝报》,专门讲述朝廷的新政、军事动向等等内容,用以引导民间的风尚,坚定大家振兴国家的决心。

对于临安城里繁盛的印刷业,皇太子赵惇持支持的态度,只给它规定了一条:涉及到军事技术、国家机密和谋反之意明显的书籍不得刊印,更不得出口,否则以反叛罪论处!

为了保证这一点,涉及以上内容的书籍在刊印前,必须送交大理寺专设的审查司检验后才能出版。

大宋临安所产书籍物美价廉,成为了最受欢迎的出口商品之一,远销各国、周边各地,光这一项增加的赋税收入,就抵得上临安之前三年的赋税。

而且,出口的书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周围民族和国家,要在后世,大概会被人认为是“文化侵略”了。

但在这个时候,这些出口的书籍却被周围开始和已经汉化的国家、民族视为至宝。不少地方的学者、学生前来他们心目中的文化之都——临安留学,学习汉家文化,倒也算是自修德政而传播于外的实例。

可这样的成绩,却是靠着一帮子腐儒们看不惯的奇技淫巧之术得到的,也实在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辩论,儒家学术之争集中在了两点上:一是对儒家学说根本观点的认识,在这个上面差别较大,但各个学派都出自于儒家文献,还有可以调和的余地,一时也争不出个胜负来;二,就是对朝廷正在进行的改制、以及北上恢复中原的态度,在这第二点上,不同的认识可以说是针锋相对。

在需不需要改革朝廷旧规和恢复中原的态度上,理学认为“自修德政”即可,整兵备战是浪费资财和精力,反对恢复中原,把其所谓的“理”拨高到了能够解决一切、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对金的战略上,开始朱熹还支持收复中原,但又要“无为而治”,反对为了强盛国力而改革旧政。之后,朱熹发生了转变,坚持以“仁”治天下,不再赞成恢复旧河山。他一方面主张忠君死节,反对投降,另一方面又主张不战不和,对朝廷进行的备战,认为是浪费国家资财。

朱熹甚至对忠义郡王父女也颇有烦言,当初也是他故意向朝廷上书,变相指责孝贤皇后,惹出一场事端来。只是由于忠义郡王虞允文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太高,他还不太敢公开贬低,只是说虞允文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过于的执着了。

其他的三个影响力较大的学派却都支持朝廷变革,希望大宋能恢复中原,极力主张抗金。在对金关系上,陈亮是最坚决的主战派,提出:“江南不必忧,和议不必守,虏人(金朝)不足畏,书生之论不足凭”的四不主张,在民间的影响力颇大。

但理学在朝廷中的影响力,却是其他三个学派所无法相比的。理学对外的思路,与一直掌控着朝廷大权的主和一派正好合拍,都是坚持偏安、反对变革。这也就是不少大臣并不支持理学的学术思想,但却仍然会支持理学为儒学之首的重要原因。

朱熹和陈亮的辩论在京师临安的太学之中举行,吸引了士林之人的眼光。他们二人原本还是至友,后来因为双方在学术和实务中的分歧日益加大,最后才成了对手。此次辩论,还是他们分道扬镳之后第一次见面。

连大金和西夏的使节也要求参加,皇太子赵惇直接告诉他们,由于几十年的战争所遗留的创伤尚未抚平,此次争辩势必会涉及金宋两国、西夏和大宋之间的关系,陈亮又是代表着坚决抗金的一派,只怕到时火药味儿会很浓。

听了皇太子的话,金、夏使节只得放弃前去旁听辩论的要求。实际上他们心中也有数,大宋朝野要求收复失地的呼声一直未断,而大金彻底灭亡宋朝的叫嚣也从未真正停止过,完全靠双方实力的危险平衡才保住的和平局面,到底能持续多久,只怕谁也不敢下定论。

此次辩论也正是因为涉及了比较敏感的金宋关系,故而没有公开进行,到底辩论的结果如何,外界也不知晓。

只是,自从此次辩论之后,朱熹放下了自己一直以来反对变革和北伐的意见,不再在讲学中提及关于金宋关系的任何见解;陈亮在这之后也没有再如过去一样的狂放,而是应皇太子之诏,成为了参与组建枢密院参谋机构的辛弃疾副手,开始正式参与朝政。

朝廷并未对此次学术论战给出个明确的结论,只是明令:今后省试和殿试依据传统的儒家经典,不再固定一个或几个学派的学说,参加考试的学子们可以尽管发挥,只要你能言之成据即可。

对于原来高宗赵构时期“树理学、打压其他学派”的做法,皇太子赵惇很是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学术之争靠的就是辩论,道理越辩越明,用权力去压服或是认定,根本没什么意义。

只要是在正常的学术讨论范围内,大家尽管畅所欲言、百家争鸣,学说应该是可以兼容并蓄、共同发展的。对于各派之间的互相攻击,朝廷反而应该进行制止。

皇太子为原来被奸相蔡京等人列为“罪臣”的北宋名家苏轼的文集作序,并赞扬其为人、学风,随后奏请天子赵昚,追谥苏轼“文忠”、其弟苏辙“文定”,追赠苏轼为太师,支持他所创立的苏氏蜀学重新兴起。

此次辩论对大宋朝廷是个收拢人才的好机会,原本一些为了各种各样原因不愿意出仕的有才之人,此时大都来到了京师临安。

皇太子正式下旨召愿意留在朝中任职的贤才从政,一大批在民间素有名望,却因为科举等原因无法入仕的贤才进入朝廷。虽然他们暂时担任的都是一些闲职或低级的职务,却为后面官制的变革准备了可供选择的人才。

论战之后,公开反对恢复中原和进行变革的声音从此消失。就算有人对变革不满,大家也是就事论事,不再仅仅是以祖宗规据或是传统来进行反对,至少在反对的时候言之有物。

本来在朝野弥漫着的死抠儒家经典,蔑视实务、农商的空气渐渐散去,空谈性理的所谓“清谈君子”没有了市场。

借着临安杂术讲座火爆的盛况,皇太子随即宣布:在京师临安设立国家级别的临安公学,该学校专门负责教授“杂术”。一般学子只要能通过临安公学的入学考试,就可以进入学校学习,在学习期间待遇和太学、国子监、临安武校学员待遇相同。朝廷及各地官府与杂术相关的官吏在升职之时,都要到临安公学接受培训。

临安公学从此成为了大宋科学技术的集中之地,无数从它这里毕业的学子把各种各样的知识传播开来。之后,在它基础上设立的临安公学院成为了大宋先进技术的研究核心,尤其是军事技术。

金和西夏、西方吐蕃各部都想得到临安公学院的研究成果,环绕着临安公学院也成为各国探子们斗智斗勇的舞台。

同类推荐
  • 盛唐闲王传

    盛唐闲王传

    盛唐悠悠数百载,容得浮生半世闲?暂且看他伸伸手,提春秋笔刻一道盛世风云。后且看他耸耸肩,执三尺剑镇一世江湖浪潮。再且看他摇摇头,便铸就一场万国来朝敬唐图!本想写一条咸鱼的传记,怎奈何天下不太平不得闲,那便了却了这天下事!(本书主题曲《江湖》、《唐途》由歌手张文斌演唱,现已上架咪咕音乐,欢迎大家前去倾听,感谢各位兄弟一直以来的支持!)
  • 闽中八府

    闽中八府

    本书记述了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漳州府、汀州府、建宁府、昭武府、延平府等八府的文化、美食、历史等内容。
  • 三国之第四帝国

    三国之第四帝国

    这里有你耳熟能详的人物。也有你曾经忽略过的好汉。有经典的战役。也有不经典却很重要的战争。公元189年,永汉元年,黄巾起义被镇压之后,外戚宦官在内斗中失去权柄,董卓从此控制了朝廷.自此天下大乱。所谓乱世出英雄,且看李腾在这乱世之中如何斩将夺城,建立丰功伟业,成为一代帝王。
  • 穿越之历史篡改者

    穿越之历史篡改者

    我刘辰,既然穿越成为一代英雄人物,不搞出一番腥风血雨,不让这个世界天翻地覆,就对不起让我穿越过来的老天爷,什么变数!统统去死!老子可是天命之子!篡改历史?改了又何妨?人死化成灰!进入黄土堆!喝了孟婆汤,过了奈何桥,谁还记得谁是谁!
  • 在见图安

    在见图安

    图安。距离今年应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那是一个小国,小的不能再小的国家。她是美丽的图安公主,她却也是时代的牺牲品。
热门推荐
  • 房中曲

    房中曲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纨绔之龙行都市

    纨绔之龙行都市

    吴邪,从小被娇生惯养的纨绔二世祖,却因感情问题酿下大祸,在逃离华北途中遭遇暗杀,后又侥幸被一神秘老头相救,把他带回龙虎山,教其武学医术。六年后,吴邪下山,机缘巧合下加入了神秘的翼组织,一个惊天秘密,便慢慢拉开了序幕...
  • 娘子玩翻天下:妖娆帝君

    娘子玩翻天下:妖娆帝君

    练武废柴,一朝锋芒毕露。睁开双眼,冰冷嗜血,漫天杀气阴森索命。她媚笑嫣然,顷刻间你已中招……天下鬼兽跪伏称臣,山河跪拜踩步走来。绝世夫君惹上身,强势霸道:“娘子,你是我的。你的手是我的,脚是我的,脑袋是我的,腰是我的,脸蛋儿也是我的,你全身上下都是我的,包括你的一根头发丝也是我的!”某帝君妖娆一笑:“夫君,我拉的屎也是你的?”“……”男人恼怒地跳起来:“娘子,你能不能不要那么粗俗!!”
  • 我主导了灵气复苏

    我主导了灵气复苏

    陈默,一个主导灵气复苏的男人,从大山深处延伸到世俗村落,直到灵气袭击了整个世界,人们才发现,灵气复苏的大修炼时代到来了。
  • 浮生记之玄机传

    浮生记之玄机传

    根据唐代才女鱼玄机的故事来描写奇女子余玄薇的一生!本为皇家公主,但却一生坎坷!前世今生的因果,将如何终结!
  • 三月桃花相思愁

    三月桃花相思愁

    没有人知道,那一日东宫红烛如霞,相府鲜血淋漓。她落了一个三个月的男胎,血染红了整个被褥也染红了她的眼。而东宫的太子拿酒杯的手抖了一下,心悸了许久,随后进了洞房。侍儿说,许是殿下酒喝的多了罢。
  • 星光的传递

    星光的传递

    一对冤家的暴走日常。每天一早的日常从薛诗琦跟叶小文的大眼瞪小眼开始
  • 在疯狂作死的修仙路上

    在疯狂作死的修仙路上

    「沙雕修仙文」某女脸皮厚到没节操,一言不合就开打,还是持强凌弱的那种,如果遇到比她更强的,嘿嘿!她在这修仙界最骄傲的事情,不是翻了这天,而是被无数仇家追杀,她永远都是跑的最快的那一个!
  • 拥有零时差的世界

    拥有零时差的世界

    看屌丝高中生化身为地球的卫士,那份真诚,那份勇敢,那份活下去的信念........相信一定会打动你
  • 婚姻进行曲

    婚姻进行曲

    女儿都是父母手中的宝,特别是身为80、90后独生子女一代,在家谁不是公主,父母都是捧在手心上的,可是嫁了人当了人家媳妇,待遇和在家或多或少是不一样的。当婆婆的,也是很爱自己儿子的,怕媳妇来了抢了自己的儿子,更希望儿媳妇能百依百顺,伺候好儿子,孝顺公婆,可是就是没想到,你的儿媳妇也是人家的宝贝闺女,人都有私心,只是别太过头了。婚姻对女人的一生很重要,老话说得好:“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如果遇见一个恶婆婆但是有一个懂得调和矛盾,疼媳妇的老公还算幸运,如果遇见一个不负责,自私的还没断奶的男人外加一个奇葩婆婆,那么婚姻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