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52200000001

第1章 开端

看看一个人的鞋子,就知道他走了多少路……

--美国电影《阿甘正传》里阿甘妈妈的话

开端

一切爱与恨,都会过去的。

过去的,曾经是当下的;当下的,即将成为过去。

如果你生在当中,又将如何呢?

那是一个下午。

午后的阳光射进来,把房间里照得通亮。照在橘红色的实木地板上,反射着暖烘烘的金色光泽,屋里就像着了火。铺着雪白床单的床的上方,有一些细小的微尘在光柱里飞舞。一切都还是老样子,就像我母亲临走前的那样。不,我感觉我母亲好像还在,只是到厨房、卫生间,或者是临时下楼,到前面院子里的草地上了。但事实是老母亲已经不在了。她存在的,只是一种气息,是我的心理作用。我熟悉这里,熟悉这个房间,就像自己一直生活在这里一样。也许,将来有那么一天,我也会选择在这里终老,我想。

去年秋天,老母亲突然病倒了,而且一病不起。那段时间,我不得不中断我的生意,去陪护她。虽然这里的护工、医生,还有姐姐。但是,我还是必须要来的,--我相信这样的机会是越来越少的。老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真正的风烛残年。好些年了,她一直住在这个疗养院里。是的,她在这个疗养院已经住了七年了。送她去疗养院,是我之前和妻子多次商量的结果。这个疗养院的条件非常好,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每人都有一个单独的套间,卧室里连着卫生间,不大的客厅里摆放着桌椅和电视。整个陈设,其实就像是宾馆。每天的饭菜,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工作人员都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各方面都照顾得很好。老母亲也是愿意的。她不愿意拖累我们。许多老年人在一起,也会有交流,不那么孤独。当然,费用也很高,一般人家根本承受不起。在这方面,我倒是没有问题。我愿意为我的老母亲,付出更多,只要她愿意。

我还记得七年前送母亲来这个西山疗养院的情形,一路上她很沉默,眼睛看着窗外。但我相信她并不是看风景。她这一辈子经历得太多了。外面的世界同她的关系并不大,至少她是这样想的。她带了她过去所有的东西。她的东西并不多,只是一个很小的包袱。我和妻子为她准备了另外两大皮箱衣服,从春天到冬天,一年四季的衣物,应有尽有。“您去住一段时间,要是不习惯,那我再把你接回来。”一路上,我不断地这样安慰她。但她不说话,只是当我回头看她时,她才浅浅地笑着。也许,她并没听清我说什么。她的听力下降严重,聋得厉害,讲话必须对着她的耳朵大声喊叫,才可能听清。她龙钟老态,满头的银发,反应迟缓。很多时候,她一个人呆呆在家里坐着,一句话也不说。远远看去,就像是一尊雕像。她脸上和手上的皱纹密密麻麻,大概也只有天才的雕刻家才能那样细致地做出。即使我们主动和她说话,她有时也会默不作声。我们不知道她心里想的是什么。或许,什么也没想?不管如何,我希望我的母亲能够理解我。老母亲是个脾气很好的人,她一向听从我的安排。到了晚年,她几乎是一点脾气也没有了。就算是别人发了天大的脾气,她也不吭声。一切都与她无关了。她很超然。她仿佛把世间的一切都看透了。是的,到了她这样的年龄,即使看不透,她也无动于衷了。对她而言,时光正在一点点地消失……

老母亲住下后,就没有再回去过。她说她在这里很好。这个疗养院是真的很好,依山傍水。前面不远就是紫阳湖,背后靠着大青山。整个疗养院有一个很大的开阔的院子,三幢两层的建筑,呈“凹”字型。母亲住在左侧的这一幢,二楼,早晨可以看到太阳东升,下午可以看到太阳西落。冬季里,连空调都不用开,室里却阳光灿烂,温暖如春。那种感觉,很惬意。我当时就对母亲说过,到老了,我也会选择到这个地方来。这是个安度晚年的好地方,很恬静。逢年过节,有时我主动提出要接她回城里,她也不愿意。从城里,到这个地方,不过就是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是的,对她而言,城里的那个家,只是我的家,而不是她的。她的家在这里。这里是她的最后归宿。院长告诉我,她的身体各方面还挺好的。只是她不大出门,好像永远只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发怔。电视完全就是个摆设,整天累月也不开一次。虽然她的耳朵聋得厉害(有一段时间疗养院施工,挖土机的巨大轰鸣她都听不到),但她却认为电视实在是太吵了。事实上,即使你把电视机的声音调得很小,她也不愿意开。她不喜欢声音。她的世界,就像是大雪后的一片荒原,一点声音也没有。她这样的年龄,电视对她没有吸引力。她不爱看电视剧,看了也不能理解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至于新闻,那更和她没有任何的关系。她所经历的那些残酷冰冷的时代,早已经过去了。那时候她年轻。现在,她已经是垂暮之年,外面世界再发生什么,和她关系也不大了。因为不关心,所以她也不串门。她很少和别的老人聊天。她把自己的心思锁得很深,让人感觉她不好接近。

虽然是在疗养院里,但最初的两年间,我们还是能经常见面的。只要有空,我都会去看望她。反倒是她好像并不习惯我们来看她。我有时带着妻子和孩子去,像是打破了她的生活节奏与宁静。我们的感觉也不好,像是客人,来去匆匆。她也说她不喜欢这样的感觉。后来再去,差不多就是我一个人。有时,我可以陪她坐一整个下午,就是在屋子里,谁也不说话。阳光把房间里照得通亮,闪着金光,她的满发白发也生动起来,像是有了新的生命。她的嘴唇不停地颤动,像是嘬嚅着什么。当然,她经常自言自语,自己说给自己听。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那只是神经质地颤抖。后来腿和手,也一起加入了颤抖。护士说,那叫帕金森氏综合症。医生让她服用一些药丸,像是美多巴和息宁,或是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但是,效果有限。毕竟她的年纪大了,效果有限。而且,这是一个世界性的医学治疗难题。

慢慢地,我也习惯了老母亲的生活。一方面当然是不想破坏她的宁静,另一方面我也实在是太忙了。或者说,前面的理由只是我的借口。每过一阵,我会打一个电话给她,询问她的身体情况。她的耳朵越发地背,我冲着话筒大声喊,她也听不清楚了。我能想像得到,电话铃响了,她必须是经过人的大声提醒,才会慢慢地起身,佝偻着腰,去接。整个接电话的过程至少需要两分钟的时间,所以,打她的电话需要足够的耐心。她举着话筒的手臂是僵直的,然后不停地颤抖。对着我在那边的话筒里的大喊大叫,她还在纳闷话筒里怎么没有声音。而除了她听不到,屋外走廊上的人差不多都能听到我向她的问候声。几次以后,我也就索性只询问院长或是管理员了。只要听说她身体还好,我就放心了。院长姓王,原来是市内一家街道医院的院长。他和我认识多年了,也算是老朋友。所以,我把老母亲放在这里,是放心的。从各方面情况看,他是蛮照顾的。另外,这个院里的管理员小周,和我的关系也很好。她对我母亲的照顾,真的就像是一个孝顺的儿媳妇。

几年间,老母亲也住过院。一次是得了肺炎,另一次是腿摔断了。肺炎在医院里住了两个星期,回到疗养院又治疗了有一个月;而腿摔断的那次,则在医院里整整躺了两个月,回到疗养院又躺了大半年。据说,她只是上楼梯时不小心磕碰了一下。年纪大了,骨头很酥脆。那次摔得太重了,大半年后虽然是长好了,但人却越发地虚弱了。她人瘦了一圈,脸色也比原来黑了,白头发比原来更稀疏了。她的记忆也开始不好了(准确地说,是惊人地不好了),眼神也不好了。许多过去的熟人,她见了,也叫不上名字了。院长告诉我,事实上这个时候她已经是大脑萎缩了。通俗地说,就是有些老年痴呆了。

人到老年,真的是有些悲哀,我想。

当然,我也会老,一样。

老母亲的病倒事先没有任何症兆,小周在电话里告诉我,前一天晚上她还给我母亲盛了一大碗青菜粥(这是她平时最爱吃的),一只豆沙包子,一碟小菜,她都吃光了。看上去,胃口和精神都不错。夜里,有值班的护士说,她在走廊外面听到她咳嗽了一阵子,也就没当回事。到了早晨,却没见她起来。老年人早晨常常醒得特别早。很多老人四点多钟就醒了,有一些仍然躺着,有一些却喜欢在自己的房间里东瞅西瞧的,把所有的家具陈设都摸一遍。我的母亲也经常是五点左右就醒了,然后会自己一个人坐在房间里,嘴里念叨着什么,却不发出一点的声音。而这个早晨一直到六点半,她还没起来。管理员进了房间问她怎么了,她说她病了,爬不起来了。

早晨院长和医护人员都来了,看望她,量体温什么的,一切都还好。她说她也并没有特别的不良反应,只是全身无力,有点恶心,不想吃饭。医生安慰了她一番,让护士给她挂了一瓶点滴,也就没有特别的介意。到了这样的年纪了,发生什么他们都不会感到意外的。但是小周早晨上班后,看到了我老母亲的样子,似乎感到了一种不祥。难道她真的和我与母亲之间存在着某种特殊的联系?我处理好公司里的一些事情,匆忙赶到疗养院,发现老母亲正在吊点滴,精神似乎还好。见到我,有些吃力地抬了抬手,示意我坐下。而我就在坐下的那一刻,突然就想到,也许我这一坐下,暂时就离不开了。预感这东西很奇怪。我也说不清是为什么,但是那感觉却特别强烈。最近的两年多,我一直有种隐隐地担心,怕她离我而去。这样的担心并不是出于对她健康的考虑,而更多的是一种理性。她已经活得太久了!人,都是会死的。生命就像是一盏灯,燃烧久了,灯油总会耗干的。最后,一定会熄灭的。看着妈妈的样子,我就想到了那盏已经基本耗干最后那点燃油的灯,稍稍一点轻风,甚至只是鼻息,就可以把灯吹灭。

“您哪不舒服?”我问她。

“……没有……就是没胃口,身上没力气……”她说得很虚弱。

“没关系的,老年人就这样,我问过医生了,他说吊瓶点滴就有精神了。”我安慰她说,“你就是平时休息不好,操心了,累着了。”说完了,我都感到不可思议。她会操什么心呢?当然,我要安慰她,给她一个听上去不那么沉重的轻松理由。人老了,就像一个孩子,需要人哄着。这个时候,也是容易哄的。他们在许多问题的差别能力上,已经出了问题。他们的大脑变得固执而简单。固执当然就要哄。

就像我预感的那样,我母亲这次躺下后就没能起来,这也是出了很多人的意外的。但是,疗养院里的人也并不是感到非常的意外,毕竟这里的老人走得太多了。各种各样的走法。通常情况下,都是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而到达天堂。对许多老人来说,天堂就在隔壁,虽然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只要一合上眼,就可以到达了。

就在我来的那个下午,母亲开始时有昏迷。以后的几天里,在她弥留之际,她拉着我的手,说了许多糊里糊涂的话。有些话我根本弄不清是什么意思。她说的许多事,听上去是那样的遥远。很多是不连贯的。甚至,很多是不可信的(至少在我看来,是值得怀疑的)。许多地名、人名,都是错误的。现在,我突然决定要把它写下来,--根据对当时的叙述的回忆。我把它当成了一件很重要的工作来做。我并不清楚它的意义,只能说对我个人而言,是比较重要的。因为作为一个儿子,我必须保留对我母亲的记忆(包括了完全属于她个人的一些记忆)。而且,她的一生,其实是可以看作是一部历史。因此,在这里我有必要加以几点说明:1、这是有关一位年迈的老妇人一生经历的回忆录。

2、所有涉及我老母亲的有关回忆,都是经过我重新的组织加工,尤其是文字,基本是另外的一个文本了(说它是全新的,也未尝不可)。在她断断续续的回忆中,所有的文字都是我后来的再加工。甚至,在某些部分,我进行了大量的属于我个人的添加(完全是从主观出发的)。

3、对她叙述中的许多不甚明白的地方,我做了适当的而又大胆的修改。

4、在她的叙述中有着大量不可信的,甚至是迷信荒诞的内容,无不印证了她那样年龄的人所经历过的认识局限和时代烙印。从科学意义上来说,它基本可以被视为糟粕。我曾经一度要把它删掉。但后来犹豫再三,还是放弃了那样的念头。毕竟那些回忆,是她过去九十多年生命中的一部分。从年轻时候起,它就深植在她的内心里,并且始终影响着她。影响着她的观念,也改变着她的生活。她和那些乱七八糟的怪诞内容,似乎就是一体的,很难加以区分。从某个方面来说,因为它们的存在,倒增加了故事的趣味性。

5、我必须强调,这并不是一本完全的个人回忆录。它是一部私人回忆记录和个人创作相混合的作品,只有我才能分辨出其中哪些是真实的回忆,哪些是出于虚构。或者,它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回忆录。

房间里静得一点声音也没有。

外面的天很蓝,阳光灿烂。那片湖泊,闪着一片白光。院子里的树木郁郁葱葱。一只蝴蝶不知从哪来的,一直在窗前飞着,似乎想透过透明的玻璃飞进来。我抽着烟,慢慢地吞吐着,看着它在徒劳地努力着。它从哪里来?这里并没有花香,可以吸引它。它为什么要这样的表演呢?很有意思,我想,它并不知道眼前存在着一片透明的玻璃。在它眼里,这片玻璃是不存在的。正是这不存在,却完全阻断了它的行程。

那段行程,也许正通往它的向往之地。

我津津有味(或者说是百无聊耐地)盯着它看,直到烟蒂烫着了我的手指……

蝴蝶其实和我没有关系。

母亲去世后,我经常到她的这个房间里来。我需要休整。前一阵子在生意上,我做得太累了。在这里,我就经常不由得想起母亲,想起过去的一切。

我意识到,我应该把它写下来。

同类推荐
  • 新郎的婚纱

    新郎的婚纱

    六岁男孩被勒死在床上,保姆索菲慌乱遁逃。貌似错乱癫狂的女子,瘦削、弱小但美丽,靠咖啡和香烟提神,知道要隐匿,知道要谋生,知道洗白自己的出路是“招聘”一个丈夫,再次成为新娘。弗朗兹偷窃、盗用、窥探、监视、入侵、下药、谋杀,操控索菲的生活,制造一幕幕悲剧和惨状。一男一女,一暗一明,一恶一善,两人同样高智商,同样心存仇恨,同样接近疯狂,他们之间的决斗终归需要结局......
  • 便衣边江2:江湖凶猛

    便衣边江2:江湖凶猛

    城市的暗影中,鼠辈潜行,毒魔深藏。几大团伙相互争斗、相互利用,铺成了一张犯罪的大网。科学狂人研制新型毒品,枭首“柴狗”盯上了这块“肥肉”。卧底柴狗集团的便衣边江借柴狗之命再卧底,深入毒穴,誓要扫清一切毒魔。
  • 京西胭脂铺

    京西胭脂铺

    一九〇〇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京西胭脂铺毁于一旦,一家数十口死于非命。幸存者晁信义立志重建京西胭脂铺,并与对手王记胭脂坊竞争皇室专供权。正当京西胭脂铺和王记胭脂坊斗得难分难解之时,西洋资本和东洋资本悄然崛起。面对内忧外患,晁王两家决定摒弃前嫌,联手御敌,共度时艰。岂料卢沟桥一声炮响,揭开了日本人苦苦布局五十余年的真实面目,两个民族品牌,和整个民族一道陷入危亡绝境……
  • 奇幻之旅

    奇幻之旅

    王大陆、宋佳主演,电影《超级的我》原著小说!《复仇者联盟4》导演罗素兄弟、《冈仁波齐》导演张杨联合推荐,一则充满想象力的“梦境寓言”!如果现实是一场梦境,你愿意就此沉睡,还是孤独醒来?倘若时间可以打破维度、无序排列,你又想回到哪个起点?
  • 忧伤动物

    忧伤动物

    1.马龙的小说使人领略到了她作为随笔作家的睿智和激扬……她是个心思缜密却又热情率性的女作家,从不吝于表达悲喜交加的情绪。2. “忧伤动物”(Animal triste) 这个词组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的拉丁语名言,即“欢爱后,每个动物都忧伤不已”。无疑,这部被冠以如此标题的小说让人有不祥的预感,并暗示着宿命的思想。3.作者把回忆与联想相结合使小说的多条线索在不同层次上展开,让小说具有丰满的立体效果;同时,这种创作手法也颠覆了读者素来只喜欢大致跟踪情节的传统阅读方式。
热门推荐
  • 我好像惹上大佬了

    我好像惹上大佬了

    温挽柠开始混江湖了,到处招收小弟。她盯上了她的同桌于向恒,“做我小弟吧,姐姐以后我罩你。”温挽柠一副拽上天的样子。被生活压榨的于向恒:为了吃嘛嘛香,我忍!待于向恒成了年级第一王者归来,他开始大反击——“现在起,你就是我弟弟。”“弟弟给老子倒杯水。”“帮老子拍照。”温挽柠:本以为他好欺负,没想到狠起来是真的狗……我靠,惹上大佬了!【模特男主假高冷脾气臭,假装大佬的摄影师女主怂得一批hhh】【甜文√】
  • 小鬼阿黑

    小鬼阿黑

    瞎写的爱看不看——来自一个真诚的少女告诫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水云离书

    水云离书

    龙小书可以称霸天下,享尽世间繁华。然而,他仍旧是那个孤苦无依的可怜人。
  • 再见亦是人生

    再见亦是人生

    尽管我们都不愿意说再见,可人生中却充满了再见,这些都令我们感到不安。总在担心眼前的这些明天再也不会出现,难过地流着泪,迟疑地挥挥手,不情愿地在心中默默说声再见。你可曾记得,初降人世的日子里,面对陌生的世界心中充满的好奇;可曾记得,青春年少的日子里,面对成长眼中充满的迷离;可曾记得,走过的这些年里变化无常的每一季云天;可曾记得,每一个美好思念里温馨动人的瞬间……走过的路,我用笔细心记录,其中的所有,都是日后的感动。年华流过,我用文字将它永远留住,在纸上,在心中,在那曾经走过的每一条街道旁。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网游之一梦江湖

    网游之一梦江湖

    世界网游《江湖》问世,谁料却藏惊天阴谋!无数玩家趋之若鹜,但也深陷其中。面对全球危机,超级玩家宋晨能否担当重任,力挽狂澜!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动漫次元聊天群

    动漫次元聊天群

    一个喜欢二次元的死宅,二次元中的角色假如和他在一个聊天群里遇到会发生什么呢?
  • Casanova

    Casanov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