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9892000000040

第40章 茅焦冒死说秦王

赢政软禁母亲赵姬的这一年初夏,用今天天气预报的话说,忽然来了一股寒流,有些地方居然降了霜雪,出现了冻死人的情况。

这种反常的天气,让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于是有人便瞎猜说,这是由于秦王对自己的母亲不孝,所以老天爷才突降霜雪,冻死秦国的百姓,以示对秦王不孝的惩罚。

秦王不孝,与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即使老天爷要惩罚,也应该惩罚秦工一人,为什么将账算到了老百姓的头上?

不过在当时,这种国王有病让老百姓吃药的逻辑,还是很有市场的。民间就有这样的议论:“秦王迁谪太后,子不认母,天发大寒,故有此异。”

有些“忧国忧民”者沉不住气了,便跑到朝廷向秦王进谏,要求赢政将母亲接回咸阳,以尽孝道。

大夫陈忠的进谏就很有代表性。他说:“天下无无母之子,宜迎归咸阳,以尽孝道,庶几天变可回。”

此时秦王赢政正在气头上,再说他也绝不接受因为他不孝而导致天变之说,故而勃然大怒,令将陈忠剥去衣服,置其身于蒺藜之上,活活地将他打死。

说赢政不孝而招致天怨人怒,这不是去找死吗?

赢政杀死陈忠后,余怒未息,将陈忠的尸体扔到宫殿大门的台阶下,在其尸体前竖一牌子,上面榜书曰:“有以太后事来谏者视此!”

偏偏就有人不接受陈忠的教训,仍绕过陈忠的尸体跑进宫殿去“死谏”。秦王此时暴露出他残忍好杀的性格,凡是去进谏的,一律杀死,“陈尸阙下”。前后居然杀了二十七个大臣。

这时,齐王田建和赵悼襄王前来朝见秦王,意在与秦国商谈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他们应秦王之邀到咸阳宫饮酒时,发现了摆在台阶下面的二十七具尸体,问明原因后,皆摇头叹息,私下都认为秦王太残暴。

时人提到秦国,都习惯性地在秦前面加上一个“暴”字,称之为“暴秦”。这全是赢政之残暴为秦国赢得的“荣誉”。

秦王拒谏,竟因此杀死了二十七个大臣,秦国百姓对此事当然议论纷纷。在咸阳城一个小客店里,几个旅客说起此事,引起了旁边一个外地人的注意。

此人是齐国人,名叫茅焦,客游至秦。他了解到秦王囚母拒谏、虐杀大臣之事后,愤然道:“子而囚母,天地反覆矣!”当即让店主人准备洗澡水,说:“吾将沐浴,明早叩阍人谏秦王。”

别的旅客以为他在开玩笑,皆笑道:“彼二十七人者,皆秦王平日亲信之臣,尚且言而不听,死不旋踵,岂少汝一布衣耶?”

意思是说,那被杀死的二十七个人,都是秦王平时的亲信大臣,他们的话秦王都不听,他们一去进谏,立即被杀,难道还在乎你一个平头百姓?再死你一个也不多!

茅焦说:“谏者自二十七人而止,则秦王遂不听矣;若二十七人而不止,王之听不听未可知也。”

意思是,进谏的人死了二十七个就不再进谏了,所以,秦王没听这些人的话;但是,如果死了二十七个人还没吓住前去进谏的人,秦王那时听与不听,还说不准呢!

店中的旅客们见他真要去进谏,都笑其愚不可及。

第二天一早,茅焦向店主点了饭,饱饱地吃了一顿。然后毅然决然要出门。店主倒是个好心人,极力劝他不要去送死,并拉住他的衣服苦苦相劝。怎奈茅焦主意已定,竟“绝衣而去”。

店中的旅客们见茅焦真的去了,都认为他不会活着回来,所以当即就打开茅焦的行李,大家分抢一空。

再说茅焦来到阙下,大呼道:“臣齐客茅焦,愿上谏大王。”

秦王听到宫殿外有人大喊,便令内侍出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是不是又有人来为太后之事“死谏”。

内侍问明情况后回去报告说:“那人果然是为太后之事而来进谏的。”

秦王一听,懒得见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便对内侍说:“汝可指阙下积尸告之。”

内侍跑出去对茅焦说:“客不见阙下死人累累耶?何不畏死若是!”

茅焦道:“臣闻天有二十八宿,降生于地,则为正人。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尚缺其一,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古圣贤谁人不死?臣又何畏哉!”

所谓二十八宿,是古人观察天象,将天上的恒星分成东方苍龙七宿、北方玄武七宿、西方白虎七宿、南方朱雀七宿,共二十八个星座,俗称二十八宿。茅焦说,天上有二十八宿,对应地上的人,则天下一定有二十八个正人君子。如今因为进谏秦王,已经死了二十七个正人君子,还差一个,就正好与天上的二十八宿相对应了,所以他来凑个数。

内侍回殿禀报后,赢政大怒道:“狂夫故犯吾禁!”向左右下令:“炊镬汤于庭,当生煮之。彼安得全尸阙下为二十七人满数乎?”

赢政也够毐的。你茅焦不是想以一死凑够二十八宿这个数吗?我既要让你死,又不让你如愿!

于是,赢政令人在宫殿中架起一口大锅,烧上一锅热水,准备将这个不知好歹的人煮成肉泥,那样一来,他不得全尸,怎么与已被杀死的二十七人一起凑成二十八之数呢?

左右不敢不从,忙找来大锅,盛上水,在宫殿中烧了起来。

然后,赢政“按剑而坐,龙眉倒竖,口中沫出,怒气勃勃不可遏”,连呼:“把那个疯子叫进来煮了!”

内侍去召茅焦进殿的时候,茅焦故意迈很小的步子,走得很慢。

内侍催他快点走,茅焦说:“我见秦王后就得死,我拖延一下时间又有何妨?”

内侍见他一会儿后便要被活活煮死,不禁心生怜悯,乃扶着他进殿。

茅焦进殿后跪倒叩头,说:“臣闻之:‘有生者不讳其死,有国者不讳其亡;讳亡者不可以得存,讳死者不可以得生。’夫死生存亡之计,明主之所究心也。不审大王欲闻之否?”

意思是说,他听说活着的人不讳言死亡,拥有一个国家的人不讳言亡国,对亡国讳莫如深一定不会得以生存,忌讳说“死亡”一词,其生命力一定不强。生死存亡之计,这是一国之明主都很关心的,不知秦王愿不愿听一听他的观点。

秦王见茅焦没提赵姬之事,怒火消了一些,便说:“你有什么话,可以说一说。”

茅焦对答道:“夫忠臣不进阿顺之言,明主不蹈狂悖之行。主有悖行而臣不言,是臣负其君也;臣有忠言而君不听,是君负其臣也。大王有逆天之悖行,而大王不自知,微臣有逆耳之忠言,而大王又不欲闻,臣恐秦国从此危矣。”

茅焦仍没提太后之事,也没提“天变”之事,而是提醒赢政:忠臣不说让君王听着顺耳的话,明君不做疯狂悖逆之事。如果国君做了错事而大臣们不为国君指出来,是做臣子的对不起国君;如果臣子有忠言进谏而同君不听,则是做国君的对不起臣子。

茅焦进而指出:如果大王有违背天理的错误,大王自己不知道;而他茅焦有逆耳之忠言,秦王又不想听,那么,秦国以后恐怕就很危险了。

赢政闻言吓了一跳,“悚然良久”,脸色也变得不那么愤怒了,不禁问茅焦:“你想说什么事?寡人愿意听听。”

茅焦说:“大王今日难道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吗?”

一说统一天下,正中赢政的下怀,赢政脱口而出:“是啊!”

泰国经过东征北伐,已成为七国中秦国一强独大的局面。实力强了,赢政当然梦寐以求要灭掉六国、统一天下。

茅焦继续说:“今天下之所以尊秦者,非独威力使然;亦以大王为天下之雄主,忠臣烈士毕集秦庭故也。今大王车裂假父,有不仁之心;囊扑两弟,有不友之名;迁母于萯阳宫,有不孝之行;诛戮谏十,陈尸阙下,有桀纣之治。夫以天下为事,而所行如此,何以服天下乎?昔舜事母尽道,升庸为帝;桀杀龙逢,纣戮比干,天下叛之。臣自知必死,第恐臣死之后,更无有继二十八人之后,而复以言进者。怨谤日腾,忠谋结舌,中外离心,诸侯将叛,惜哉,秦之帝业垂成,而败之自大王也。臣言已毕,请就烹!”

看来茅焦是个出色的辩士,其进谏之前颇动了一番心思。他在批评赢政之前,先吹捧了赢政几句:如今天下尊秦,并不仅仅因为秦国实力强大,也因为秦王是天下英雄之主,忠臣义士都因为秦王的领袖魅力而来到秦国。

这几句捧得秦王颇为受用。就在秦王如坐春风之时,茅焦话锋一转,开始严厉批评秦王,说他车裂嫪毐,这是不仁。不管怎么说,嫪毐与他的母亲赵姬已经是事实上的夫妻,是他的后爹(假父)。

茅焦又说赢政杀死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这是没有友爱的表现;将母亲迁到冷宫之中,这是不孝;诛杀直言进谏之臣,将这些直言敢谏之士的尸体扔在阙下,这是桀纣之类的暴君的行为。

茅焦接着说,秦王目前正以统一天下为己任,而所作所为这个样子,怎么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呢?

茅焦还举了舜因为尽了孝道而当上帝王,桀纣这两个暴君因为杀了龙逢和比干等忠臣而招致天下叛乱的例子,说明秦王若学桀纣这样的暴君,国将不国。

其实说到这里,秦王赢政已经开始检点自己的错误了。茅焦做出大义凛然的样子,说:“我知道我一定会被大王处死,我们这二十八个忠直的人死了之后,再也不会有人直言进谏了。虽然不会有人再来进谏,但天下一定怨声载道,中外离心,依附秦国的诸侯将背叛秦国,真是可惜啊!”

说罢,便解开衣带要进大锅受烹。

赢政虽然暴虐,但在关键时刻还是有一丝明智的。否则,一个一无是处的人,也不会横扫天下、统一六国。茅焦的话,句句撞击在他的心上,已经深深说服了他。

见茅焦要进大锅受刑,赢政急走下殿,左手扶住茅焦,右手指示左右将大锅抬走。

不料茅焦却不依不饶,非要跳到锅里不可。他说:“大王已悬榜拒谏,不烹臣,无以立信。”

赢政连忙令人收起榜文,又命内侍给茅焦穿好衣服,赐他坐下,说:“前谏者,但数寡人之罪,未尝明悉存亡之计。天使先生开寡人之茅塞,寡人敢不恭听!”

秦王此时想通了。先前那二十七个进谏者言不及义,只是一味地指责他的罪过,而没有设身处地地为他分析利害得失。只有茅焦,句句话都到了点子上,令他茅塞顿开。

茅焦,可谓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高手。

茅焦见秦王已经诚心诚意地采纳他的意见,便再拜道:“大王既俯听臣言,请速备驾,往迎太后。阙下死尸,皆忠臣骨血,乞赐收葬。”

赢政闻言,立即命有关部门收取二十七人之尸,各备棺材,一同葬之于咸阳城附近的龙首山,名之为“会忠墓”。

就在这一天,赢政为了显示自己知错即改、从善如流,令茅焦为自己驾车,亲自前去迎接母亲回咸阳。

秦王的车驾来到萯阳宫外,赢政先令使者进去报信,然后跪在地上,膝行而进。见了母亲赵姬,叩头大哭。赵姬百感交集,也垂泪不止。

——好一出煽情戏!

赢政表演完自己的孝行后,便将茅焦引见给赵姬,说:“这是我的颍考叔啊!”

此处,赢政暗表了一个典故。颍考叔是春秋时期郑国人。郑庄公的母亲姜氏因为更疼爱庄公之弟共叔段,便欲夺庄公之位给共叔段。在太后的支持下,共叔段悍然发动兵变,结果被早有准备的郑庄公镇压。郑庄公气愤于母亲支持弟弟,乃将母亲囚禁起来,立誓与其母“不及黄泉无相见”,意思是他只要活着就决不见母亲一面。颍考叔觉得郑庄公这样做不妥,便前往进谏,给郑庄公出了个“阙地及泉,隧而相见”的主意,使郑庄公与其母恢复了母子关系,被传为美谈。

姜氏与赵姬之事,倒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更巧的是,劝导郑庄公的有个颍考叔,劝导赢政的有个茅焦,历史有时竟是如此惊人地相似。

为了答谢茅焦,赢政拜茅焦为太傅,封上卿爵位。

赢政与母亲的过节,就这么解决了。《资治通鉴》说赢政与赵姬从此之后“复为母子如初”。

茅焦说秦王一事,司马迁一笔带过:“秦王十年十月,免相国吕不韦。及齐人茅焦说秦王,秦王乃迎太后于雍,归复咸阳,而出文信侯就国河南。”

汉代刘向所著的《说苑》,对这段史实则有详细的补充记载,全文如下: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中左右责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嗔目大叱曰:“吾乃皇帝(此时赢政尚未称皇帝——笔者注,括号内皆笔者所注,下同)之假父(“假父”,犹言今之后爹)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亢”通“抗”)!”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成阳宫,毐败,始皇乃取毐四支车裂之,取其两弟囊扑杀之,取皇太后迁之于萯阳宫。下令曰:“敢以太后事谏者,戮而杀之,从蒺藜其脊肉干四支(“肉”字乃衍文),而积之阙下。”谏而死者二十七人矣。齐客茅焦乃往上谒曰:“齐客茅焦愿上谏皇帝。”皇帝使使者出问:“客得无以太后事谏也?”茅焦曰:“然。”使者还白曰:“果以太后事谏。”皇帝曰:“走往告之,若不见阙下积死人邪?”使者问茅焦茅焦,曰:“臣闻之,天有二十八宿,今死者已有二十七人矣,臣所以来者,欲满其数耳。臣非畏死人也。”走入白之。茅焦邑子同食者,尽负其衣物行亡。使者入白之,皇帝大怒曰:“是子故来犯吾禁,趣(“趣”读“促”,赶快之意)炊镬(“镬”,即锅)汤煮之!是安得积阙下乎!趣召之入。”皇帝按剑而坐,口正沫出。使者召之入,茅焦不肯疾行,足趣(“趣”同“趋”)相过耳。使者趣(“趣”:催促)之,茅焦曰:“臣至前则死矣!君独不能忍吾须臾乎?”使者极哀之。茅焦至前,再拜,谒起称曰:“臣闻之,夫有生者不讳死,有国者不讳亡。讳死者不可以得生,讳亡者不可以得存。死生存亡,圣主所欲急闻也,不审陛下欲闻之?”皇帝曰:“何谓也?”茅焦对曰:“陛下有狂悖之行,陛下不自知邪?”皇帝曰:“何等也?愿闻之。”茅焦对曰:“陛下车裂假父,有嫉妒之心;囊扑两弟,有不慈之名;迁母贯阳宫,有不孝之行;从蒺藜于谏士,有桀、纣之治;今天下闻之,尽瓦解无向秦者。臣窃恐秦亡,为陛下危之。所言已毕,乞行就质(“质”通“领”,古代将犯人腰斩时所用的砧板)。”乃解衣伏质。皇帝下殿,左手接之,右手麾左右曰:“赦之!先生就衣,今愿受事。”乃立焦为仲父(《始皇纪集解》引作:“立茅焦为傅。”下句句首有“又”罕。故有人认为此处的“仲”字乃误加之字,“父”乃“又”之误。)爵之为上卿。皇帝立驾千乘万骑,空左方,自行迎太后贯阳宫,归于咸阳。太后大喜,乃大置酒待茅焦。及饮,太后曰:“抗枉令直,使败更成,安秦之社稷,使妾母子复得相会者,尽茅君之力也。”

应该说,经过这次变故,赵姬也无颜为一国之母后了。她爱得如痴如狂的“大阴人”嫪毐死了,老情人吕不韦被免职了,她今后也只好收敛起旺盛的情欲,在冷宫之中默默度过余生了。

自此之后,赵姬便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赵姬死了。如果推算一下的话,赵姬死时也不过五十岁左右。

赵姬死后,赢政将她与秦庄襄王子楚葬在了一起。

就在赵姬去世的这一年,赢政灭掉了赵国。

同类推荐
  • 职场为人处事

    职场为人处事

    《职场为人处事》介绍了各种职场为人处事的方法、经验和技巧,可以使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处理好各种各样的人事关系,可以使我们的为人处事更加高超、巧妙,在各种复杂的职场人际关系中纵横自如,成为游刃有余的职场人际关系处理高手。
  • 员工工作技能提升指导读本

    员工工作技能提升指导读本

    本书对如何做企业、团队、领导、同事、平级、下级、异性、客户欢迎的员工进行了论述。
  • 温州人赚大钱16条商规

    温州人赚大钱16条商规

    犹太人被尊称为“最伟大的商人”,而温州人则被公认为“东方的犹太人”,但当温州人抢滩欧洲大陆仅仅十几年后,却将真正的犹太人打得一败涂地、落花流水,其经商的天才由此震惊世界:世界上还有比犹太人更会经商的人群!所以,有种提法越来越得到世界的公认,就是应该将犹太人称为“欧洲的温州人”才更为准确。
  • 儒家智慧活学活用

    儒家智慧活学活用

    本书将世人感兴趣的兵法和智谋,进行采编、选择、选注、点评,内容包括:贪小便宜吃大亏、治人如治水、物极必反、出奇招领风骚、鱼和熊掌不能兼得等。
  • 蚁族生存手册

    蚁族生存手册

    “蚁族”,是一个之前鲜为人知的“80后”群体。他(她)们受过高等教育,主要从事推销、餐饮服务等临时性工作,在失业与半失业间徘徊;低收入,没有劳动保障;他们从全国各地聚集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城乡结合部或近郊农村,像蚂蚁一样默默奋斗着……这一特殊群体的受关注度正逐渐呈直线上升。本书通过阐明良好的心态胜过一切这一普遍适用的深刻人生哲理,以及从面试开始教你怎样运用口才、为人处世、人脉的运用、在职场中的运筹帷幄,启发读者不论处于何种环境和条件下,都要保持积极的心态,摆脱消极心态的束缚,以阳光的心态看待世界、人生,对待生活、工作,掌控自己的命运航向,收获事业、财富、健康、幸福和成功。
热门推荐
  • 光明异教徒

    光明异教徒

    光与暗的界限是什么?正邪又如何区分?既然神圣的教廷掠夺了所有的光,那我愿在黑暗中做一个光明的异教徒。小酒馆逃跑的伙计、古武世家出走的少爷与角斗场因重伤被遗弃的奴隶,不同出身,不同专长却同样不肯墨守陈规的少年在命运中相遇,踏出一条不同的强者之路。
  • 紫恒

    紫恒

    九万年前,黑暗来袭,一朵花傲然于世,绽放万载,只身逼退黑暗。九万年之后,黑暗再次来袭,诸君斩自身,以镇压黑暗。而如今,诸君已成为了传说,永恒的花也早已凋零,只有那亘古的古道上,走出了一位少年......
  • 最好的年华和你相遇

    最好的年华和你相遇

    如果,在最好的年华遇到你,我一定比你爱我还爱你……如果,有一天我们分手的时候,天会不会突然下起雨呢?
  • 破灭神魔羽帝

    破灭神魔羽帝

    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有些人天生为帝皇,一生至尊。有些人天生为庶民,一生卑微。一位普通少年在系统的辅助下成就最强帝皇。修不灭天功成就至尊混沌体!不够?那再加上一个塞亚人血脉呢!不够?三千霸体血脉炼就神话帝皇!不够?三千大道炼就神羽帝道。什么?圣人之境只是修练的开始?世俗界与修仙界的来回穿越,每次穿越都会发生天翻地覆的造化。通过系统可召唤诸天万界的神魔,其中竟然有小说里的人物。
  •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儿童心理解读与教养行为引导

    帮父母读懂幼儿心:儿童心理解读与教养行为引导

    壮壮的玩具有好几大整理箱,书柜里也有各种幼儿图书,还有那些体积太大放不到箱子和柜子里的电瓶车、小摇椅、羊角球等玩具,加在一起占了他自己房间的一半。壮壮每天都与他心爱的玩具在一起,时而翻箱倒柜找出一些玩具,然后拿到客厅里,把电视机打开播到动画片频道,同时左手拿着回力车,右手握着奥特曼,身边地上还堆着一大堆磁力球节或积塑块等拼接类玩具,甚至几百块多米诺牌,还有微型小桌球等,每天都玩得兴致勃勃,兴奋时自己还大声喊叫,到处奔跑甚至到厨房卫生间故意搞破坏。妈妈经常因为收拾玩具和壮壮发生冲突,原因是壮壮只负责摆摊不负责收,妈妈认为从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很重要。
  • 重生之三界神主

    重生之三界神主

    大罗之天的最强者杨白渡神王劫时被人偷袭,道消身死,却不想灵魂重生到了欲界一小国王子之躯。与天争,与命争,斩界神,成神主。
  • 书镇九州

    书镇九州

    书山有路,可铸我铁骨,孕我丹心,养我胸中浩然之气。铁骨生,丹心成,胸中天地现,大儒出!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气吞万里如虎,挥手间——琴音化刃,血溅十步;棋子成兵,血战沙场。书攻破城,血流千里;画马成军,守我九州。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书成,镇九州!诗、词、文章锦绣,万世文气天降;泽我百姓,安我天下!
  • 弦伯乐

    弦伯乐

    我要站在有光的地方有蓝天白云有微风吹过雨水洗过树叶透着饱满的光泽长夜的街灯亮着挨家挨户的人渐渐进入梦乡等到晨曦微露的时候这个城市在此在光中清晰起来我心中爱的能力奔腾不息地流淌着向着光闪耀
  • 仙道姝途

    仙道姝途

    一朝梦醒,方知世上真有修仙一途。身具上佳天资,背靠结丹叔祖,手掌部分先机……一片光明的未来在向她招手。只是江燕却从不信天上会无端地掉馅饼。果然:家族是搬来的,先祖们无不想再归族地;先机是遥远的,远到隔着一个修仙界的距离。罢了,世间机缘千千万,唯有提升自身的实力方是正道!其实,这就是一个宅女写手穿进自己的新书里一步步成长的故事。PS:本文正统修仙,不白不雷不圣母,女主坚强独立上进型,简介有点无能,欢迎跳坑。
  •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一生要会背诵的唐诗

    唐诗宋词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两颗璀璨夺目、精美绝伦的明珠。它们题材广泛,形式不拘一格,风格多姿多彩。《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100个首宋词》荟萃了一生要会背诵的100首唐诗和100首宋词,它们或文雅、或悲壮、或哀怨、或柔媚、或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