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230900000002

第2章 南方的雨(1)

打猪草

打猪草在从前皖南地区的寻常,有家喻户晓的黄梅戏《打猪草》可证。念小学时,无论男女,在春天打猪草是必做的事情。春天的猪草,其来源主要有二,一是紫云英,二是田埂上生长的野菜。紫云英我们称为红花草、花草或草籽,秋收后成片撒播入田,冬天时长出又圆又小的羽状复叶,低低趴在田里,晴朗的寒天的清早,可以看见碧叶边缘结满雪白的严霜。清明前后,紫云英已长得十分茂盛,开出红白相间的蝶形花来。长长一枝花梗擎出,上面环列一圈花,花朵最上一瓣微微翘起,有飞动的美丽。紫云英花开极为繁密,往往绵延数里,花时展眼皆是碧草红花,烂然如霞,和油菜花相似,是美丽与实用兼具的农作物。它的主要用处是肥田,然而犁田时节到来之前,村里人也常常挑两只大竹筐,用芒镰刀砍一担回来喂猪,同时掐一把嫩茎回来清炒做菜。清炒紫云英的味道比豌豆苗要好,很鲜嫩,没有那种青莽气。

到田畈挑猪草是小孩子的事情。“打猪草”是安庆地区的叫法,我们则叫做“挑菜”,或“挑黄花菜”,因为所要的多是一种名叫“黄花菜”的野菜,此外有繁缕(鹅肠菜)、卷耳、车前,和其他杂七杂八叫不出名字的野菜。黄花菜通名稻槎菜,是一种细弱的菊科植物,叶梗发散成一圈,喜平贴在地,由于日晒而略呈红褐,叶子羽状分裂。它在清明前后开黄色小花,仿佛小两号的苦荬菜的花,故有此名,和同称为“黄花菜”的萱草并没有关系。黄花菜根茎被铲断时,会有白浆冒出来,染在手上变作黑色,味道是苦的。

我对它很有些感情,大约就因为小时候常拿了铲子或菜刀去挑它。在放学后或周末,得了大人的吩咐,拿着破了个洞的大篮子,里面放着菜刀,挽在臂上去田里。这是小孩子喜欢的事情,并不繁重,还可以和几个人一起说话,是近于“玩”的性质了。黄花菜多生于田埂边,挤挤挨挨成一小片,我们看到一棵,或一片,就停下来,左手掀起几根平贴在地的茎叶,右手用菜刀斜斜从土下切断其根,再抖去浮土,掇在手心。有时遇到一块没有播紫云英的田,里面长满黄花菜,是很使人快乐的事情。挑满半篮子,就可以掐紫云英花玩。把紫云英花梗中间掐出一道缝,将另一枝花穿进去,如此反复,可以串成很长一枝花链子,挂在脖子上围几圈,或挂在耳朵上作耳坠,风里荡荡的。红花取之不尽。有时我们也找白色紫云英花玩,一块田里也许能碰到一两朵,一田红白相间的花,偶尔遇到一朵泛点冰糖黄的白色紫云英花,总是很稀奇、很满足的。

油菜花田和紫云英花田里也会长黄花菜,大约因为被遮蔽了阳光,光照不足,反而嫩绿非常,且向上直立生长,柔嫩纤细得简直使人想把它做一朵花戴。但跑到人家油菜花田里挑菜,被看见了要讨骂的——弓着身子在田里挑菜,把油菜花碰得满头满身,像什么话呢?有时放学从小路回家,一路的田埂和紫云英田,看见黄花菜多的,也忍不住贪爱,用削铅笔的小刀挑了放书包里带回家。但是插了枯斑茅枝在中央的紫云英田万万不能踏,那是这块田要留做种子的记号,若随便踩进去,主人见了,也必要大骂。每户人家差不多都有一块几分或一亩留做种子的田,这样的花田,紫云英往往长得极为齐整,花也比一般田里更茂盛些。五月时候,早稻秧刚刚栽下去,紫云英的种子差不多将要成熟,外壳纯黑,蜷曲如小鸡爪。再吹一阵子南风,用镰刀割回来,在场基上用连枷(一种竹制的扇形工具)打碎外壳,露出里面细小的种子,一颗一颗扁扁的,颜色栗褐,用手捧一把,有细滑的触觉。

我最初听到完整的黄梅戏《打猪草》,是在小学三年级或四年级。那时学校要去乡里参加“六一”儿童节汇演,这在乡下小学是很郑重的事,于是大大准备了一番,最后入选的节目是广播体操一套、话剧一出、小品一个,还有一个便是黄梅戏《打猪草》。我和妹妹开始也在广播体操的队伍里充过几天数,也许是动作不行,或身高不够,最后确定人选时,到底落选了,老师为了安慰我们,就让我们去演话剧。说是话剧,其实只是照着语文课本里的一篇课文改编而来,内容是抗战时期,一个辅导员和班长去拿新学期的教科书,回来路上遇到敌人的轰炸,辅导员为了保护图书,英勇牺牲,鲜血染红了课本。他临死前,断断续续地对班长说:“一……定……要……把……书……交……到……同……学……们……手……上!”

演辅导员的正是我们的校长兼语文老师,是一个三十岁不到、头发自然卷、颧骨很高、脸上总带笑的年轻人。演班长的则是比我大一岁的表哥刚刚,他那时实在比一般的女孩子还要美几分,到照相馆打扮成女孩子照相,相片洗出来没有人以为是男孩子。我和妹妹,还有班上另外两个男生,就搬了凳子,坐在舞台一角作发奋读书状,从头到尾都不能动,只等老师牺牲的时候,在一边胡乱喊几声“老师!老师!”演出那一天在峨岭影剧院,在小孩子心里是非常大而庄严的所在了。因为没有粉饼,嘴唇和腮上都用一支口红拓得彤红。这是我们第一次“化妆”,心里很觉兴奋。表演时要写一个“延安小学”的牌子,一时找不到粉笔,老师只好用口红来写,我站在一边看他写字,一笔下去费去好长一截,心里十分可惜。我们的数学老师在幕后当配音,专配那“嘣!”一声炮响。结果演出那一天,他看见旁边有其他小学的一面大鼓,灵机一动,喜不自胜,狠狠敲了一下,不但把我们吓了一跳,也差点把人家的鼓打坏。我们都很庆幸,那话剧最后连安慰奖都没得到,若是打坏了鼓,赔起钱来不用说是很划不来的。

《打猪草》是五年级同学的戏,三四年级的小孩子没有份。戏的剧情很简单,讲小姑娘陶金花去金小毛家竹子林里打猪草,不小心碰断了两根笋子。被看竹林的金小毛看见,以为她是偷笋子,把她篮子踩破了,才明白是误会。陶金花要金小毛赔篮子,金小毛就把舅妈让他买盐的钱赔给她,她又不要。金小毛于是把碰断的笋子送给陶金花,并且送她回家。

在我留存至今的印象里,那是五年级一个长得很美的女孩子演里面的小姑娘,至于金小毛,仿佛出演的还是一个小姑娘!也许是老师怕男生演会坏了学校风气,这出戏却并不因此少受一点欢迎。我仍记得那时每天放晚学后,她们在五年级门口的操场上排练,看的人镶拢成紧紧一圈,她们就在那一圈里走动。扮金小毛的女孩子捡一根木棍,挑着篮子,送小姑娘回家。小姑娘家在桃花店,那边放牛的伢子野得很,逮到人就要对花,对不来花,就不让过,因此两人对着花,一路唱过去。唱词通俗有趣,复有猜谜意味,深得那时我们欢喜,几乎人人都会唱一段。又因为接近地方风气,别有一种动人:

陶金花: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

金小毛:发了一颗芽。

陶:么杆子么叶,

金:开的什么花?

陶:结的什么籽?

金:磨的什么粉?

陶:做的什么粑? 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咿得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着喂尚喂)

叫做什么花?

陶: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

金:丢下一粒籽,

陶:发了一颗芽,

金:红杆子绿叶,

陶:开的是白花。

金:结的是黑子,

陶:磨的是白粉,

金:做的是黑粑,

陶: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咿得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着喂尚喂)

叫做荞麦花。

陶: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

陶:长子打把伞,

金:矮子戴朵花,

陶: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咿得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着喂尚喂)

叫做什么花?

陶: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塘埂下。

金:长子打把伞,

陶:矮子戴朵花,此花儿叫做

合:(呀得咿得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呀 得儿喂着喂尚喂)

叫做莲蓬花。

陶:八十岁的公公,喜爱什么花?

金:八十岁的公公,喜爱卍(“卍”字读如“万”,是衣锦

上花纹一种,大约取多福寿的意思)字花。

陶:八十岁的婆婆,喜爱什么花?

金:八十岁的婆婆,喜爱纺棉花。

陶:年轻的小伙子,喜爱什么花?

金:年轻的小伙子,喜爱大红花。

陶:十八岁的大姐,喜爱什么花?

金:十八岁的大姐,爱穿一身花。

陶:面朝东,什么花?

金:面朝东,是葵花。

陶:头朝下,什么花?

金:头朝下,茄子花。

陶:节节高,什么花?

金:节节高,芝麻花。

陶:一口钟,什么花?

金:一口钟,石榴花。

陶:郎对花,姐对花,不觉到了我的家。

小姑娘踮着脚尖,慢慢踏着步子,神气动人。后来我自己也要排练,虽只是搬条凳子在一旁坐着,却不能再有机会看她们唱戏。坐在十几步之外的地方,我常常忍不住要把头偏过去,看夕阳照过屋角,投在小小一圈人上,他们的头发给太阳映得雾蒙蒙的。那正是我们模糊晓得喜欢一个人的年纪,这出戏里所隐现的金小毛与陶金花之间微妙的情感,我们都体会得到,只是没有人敢说出来罢了。许多年后重看这一出戏,仍止不住为之动心,尤其喜欢结尾的细节,金小毛送陶金花到了家门口,他要回去,陶金花对他说:“莫走,莫走,你在门口等着,我家去看我妈妈可在家。我妈妈要不在家,我打三个鸡蛋,泡一碗炒米把你吃。”进门喊几声无人应,就拉着金小毛说:“哎哟,小毛儿唻,我妈不在家,快进来,吃鸡蛋泡炒米去!”打糖打蛋和泡炒米正是家乡待客最简捷而平常的办法,少女情怀之外,我所动心的,大约正是这一碗鸡蛋泡炒米中的乡关之思吧。

艾蒿与鼠麴草

旧时阴历三月三在家乡是颇得重视的节日,小孩子尤其欢喜,因为自过年后,寂寞到此时,已是很索然的了。而天气终于定定暖起来,紫云英和油菜花、田里红的黄的花,引得土蜂从墙上的洞穴里嗡嗡爬进爬出。用一枝细棍把土蜂掏到空酒瓶里去,也是能使小孩子发生很大兴味的事。然而三月三最受人欢迎的地方并不在此,而是家家都要做蒿子粑粑来吃。这在南方各地都很普遍,原料也大多相似,只是做法不同,比如我们是煎成饼状,而江浙则是捣制成青团,蒸而食之了。

蒿子粑粑所用原料,除米粉外,便是艾蒿与鼠麴草。艾蒿是菊科植物,羽状全裂,叶色青青,叶底略呈青白。细茎直立,常见一蓬丛生于池塘田埂间,和端午插在门头的艾不是一种植物。到三月三的前一天,村子上没有事的小孩子,无论男女,总要拎着篮子去田畈掐蒿子。我的妈妈尤其喜欢艾蒿,觉得它香气清远,做出的粑粑比鼠麴草的更好。对她的这种偏好,小时候我很怀疑,这不止是因为鼠麴草扯断时会有丝丝银亮的白毛拉长了出来,使我觉得好玩,还因为艾蒿远不如鼠麴草所在皆是。我们总要荡荡拎着竹篮,经过家门口长着几棵大柳树的三角拐塘,走过三坝子塘埂,再走过四坝子塘埂,走到童家坟山边的沟坝上,在冬天萎黄的高高的白茅草间,才能找到艾蒿的影子。坟山是一片坟,平常这里很是荒静,高低起伏的土团前立着某某先考先妣大人字样的石碑,上覆青草与野蔷薇。坟头上也有艾蒿,生在野蔷薇的棘刺间与之相伴。我们并无不敬的意思,爬到坟头上去掐。这时候野蔷薇发了紫绿的嫩茎,也可以掐来吃,但我们并不吃坟头上的野蔷薇,而多去池塘边掐。去叶撕皮,嚼之其味清苦。这种味道,从小没有吃过的人,似乎不大能欣赏的。

艾蒿掐完,做粑粑还嫌不够,我们就随便去一条田埂上掐鼠麴草。鼠麴草也是菊科植物,我们称为“棉花蒿子”,《本草纲目》上记载它又有别称如“米麴”、“鼠耳草”、“茸母”等。“棉花”、“茸母”云云,大约都因为它的叶子和茎上有一层柔软细白的茸毛。鼠麴草初生时贴于地面,细密丛生,乍觑如开银青色花。渐稍长高,叶互生于嫩茎之上,如细匙柄,略厚而软。老时开黄色花,籽粒般簇生梢头。鼠麴草的“麴”字,据李时珍说,是因其花黄如米麴,又可以和米粉做东西吃的缘故。其实到结出花苞时已经有些老了,所以我们都拣没开花的来掐,很沉迷于用一种微妙的力道拉断茎叶,看它抽出柔软绵长的白毛。藕断丝连时或许也有这种欢喜吧,只是藕何曾像鼠麴草这样近人易得呢。

很快掐了蓬蓬小半篮子,拎回去给妈妈,多数时候她已经把米粉预备好,只一次,或是走不开,对我和妹妹说:“你们去里河二舅爹爹家把米粉碾了回来吧。”用一种细密的、不见缝隙的竹箩拎了一箩米给我们。我们得令很是欢喜,因还没见识过碾米的机子,拎了沉沉的米箩穿过水田与池塘去下面的里河村子。正是傍晚时候,田里青青的,看麦娘静静浸在浅水里。那边虽是亲戚,实际并不熟,问了路才找到。一个年轻人把米倒进机器里,一会儿还了一筐松松的白粉给我们。我们又走过水塘与田埂回家,风软得很,太阳有些黄。

吃过饭以后,妈妈便做粑粑。她喜欢吃这东西,于是希望我们也喜欢,如是则极满足。艾蒿和鼠麴草都洗净,细细剁碎,略挤去汁堆在一边。锅里热油,又加些细肉丁,煸炒出油。油热好后,将艾蒿和鼠麴草倒进锅里略微翻炒,然后加水,再慢慢分次加入米粉,用锅铲仔细揣拌均匀。等粉团拌成一片匀青后,便可以出锅。一面把锅洗净,重新热油,一面搓出一个个如鸡蛋大小的粉团,以掌心压成扁圆,贴到锅里去煎,直至两面略呈金黄起锅。如是一盆粉煎完,再进行最后一道工序:将煎过的粑粑一一排贴于锅壁,加稍许水,盖上锅盖,底下烧一把火,煊几分钟,过后粑粑便全熟透了。刚做好的蒿子粑粑,外壳焦脆而内里绵软。妈妈做的粑粑是很好吃的,到第二天三月三,小孩子出来玩,手上拿的都是粑粑当零食,我再不羡慕别人的,以为自己的毫无疑问最好吃。周作人《故乡的野菜》里记浙东春天以鼠麴草(他们称为“黄花麦果”)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子有歌赞美:

“黄花麦果韧结结,关得大门自要吃: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我们也同样有歌,只不如它有趣,词云:

“吃粑粑,吃粑粑,粑粑吃得把魂巴住得。”

“巴”是“粘”之意,意思是吃过粑粑,三月三就不怕鬼怪来找,诱拐了人的魂魄去,这大约仍承着古时上巳日用水祓除鬼魂之类“不洁净”的东西、收魂护魄的习俗而来。正因为这样,即使是不喜欢吃粑粑的爸爸,三月节那天也会在妈妈的要求下吃一个,以求吉祥。余下的粑粑收入竹篮,挂在灶屋矮梁上,每次饭快煮好时,取数枚贴于饭锅壁上蒸热。有时蒸了两次,粑粑便十分糍软,不及最初的清爽了。

在苏州时,上巳清明前后,糕铺多卖青团,如大丸子,以保鲜膜裹之,颗颗列于案板上,盖以鼠麴草或草头汁和粉蒸熟而成,颜色较蒿子粑粑更鲜碧可爱。中多纳赤豆馅,是甜食。除和粉做面食外,《荆楚岁时记》里记载:“山南人呼为香茅,取花杂榉皮染褐,至破犹鲜。”是以鼠麴的黄花染衣,别有一种生民之亲近了。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中也记有鼠麴草:

“鼠麴染糯作糍,色深绿,湘中春时粥(疑当作“鬻”字)于市。五溪峒中尤重之,清明时必采制,以祀其先,名之曰青。其意以亲没后,又复见春草青青矣。呜呼!雨露既濡,君子履之,必有怵惕之心。”

此即与周作人所谓有古风的人家清明时以茧果作供同风。虽然这里的“青”字,恐怕多半还是出于鼠麴草染出的颜色,和青草并没有多大关系,然而作者的发挥,另有一种情味。亲人既殁,春草复青,君子履之,乃怵惕在心,大约正是人世所谓牵绊。夫春草如何常见,然而正如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如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所履所见的,便是人世长长一段恩情所在。

年年春天的鸟鸣

我对于鸟鸣其实缺乏形容的能力,大约因为想象贫乏,兼以记性很坏,记不住它们的叫声到底如何抑扬。只有在听到的时候,才会蓦然记省,啊,就是这一个声音,哪一年在哪里也曾听到过的。只是我所熟悉的那几种鸟鸣,都是十分孤单忧愁的声音。其实鸟未必是独鸣,只是那声音清远,仿佛蕴藏了许多动人心魂的力量,所以听起来格外哀愁吧。

小时候我所认识的鸟只有燕子与麻雀,其他便一概以“雀子”相呼。未盖新房之前,我们住三间土墙瓦屋,堂屋里有一个燕子窝。地方对燕子很是喜爱,相信可以带来喜气,但它们在窝里拉屎,滴得地面靠墙的一边全是斑斑白粪,有时便很得妈妈嫌弃,她爱干净,只好拿铲子把下面的土铲净。爸爸本来对鸟都不甚在意,单对燕子有种照顾,因我和妹妹的小名里都有“燕”字。燕子的叫声琐碎缠绵,两个不歇地叫,一叫叫好长,起始很急,末了收梢时很温柔地拖长一笔。我喜欢它飞得好看,年年紫云英繁花绵延的时候,碧草红花上留下黑俊的影子。去上小学,白纸上印黑字,“春天来了,燕子飞回来了”,很快乐地读着,有如逢故人的欢喜,燕子我是年年见得的。还有“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借问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也很喜欢,仿佛二月春风便是燕子的尾巴,杨柳也是年年清明要折几枝插到塘边的。柳枝渐渐长大,过了几年,变成一棵小树了。

春耕时候,田里灌满冷水,爸爸扶着犁,用鞭绳赶牛。犁铧带着锋利的银光一路潜行,紫云英簇簇的花被压到初见阳光的黑褐泥土下。水牛伸长了被田水溅得湿漉漉的脖子,时时想去够一口从缝隙里露出来的花吃。燕子飞来飞去,在田上吃飞虫。将近中午时候,我们偶尔去给爸爸送吃的。有一年春天是妈妈下的细面,很温顺地卧在碗里,撒了小葱,滴了酱油,汤面上浮着薄圆的油圈。捧到田埂上给爸爸,等他犁完一趟,就站在水田里吃完,再把空碗带回家。那一天下着很细的雨。又有一年,父母各自在田,爸爸犁地,妈妈栽秧,我自己起了主意,给爸爸送了一小壶酒,用一只新买的壶装着,并四块豆腐干,小心翼翼捧给他。他是无日无酒的,这时果然高兴得眉舒眼笑,把酒喝完,豆腐干且分了一块给我吃,然后吩咐我回去。我在塘埂上走,忽然壶盖滑到塘里去了。春水及岸,我几乎是伏到塘埂上去捞,只见它稳稳沉在冰凉的水波下,无论如何够不到。磨蹭了好一会儿,终于还是先回家,心里很怕爸爸知道了要骂。后来竟然没有,他只是得意地在妈妈面前夸耀,因为妈妈也能喝酒,我却没有给她送。我有些不好意思,觉得像是辜负了她。那只小酒壶,以后每有客来,爸爸便用它筛酒,半是解释半是炫耀的,向人说明为什么没有壶盖。我窘迫极了,直到有一天妈妈把它拿去灶上盛酱油,爸爸仍用小碗喝酒,才终于放下心来,不用担心今天饭桌上是否又来客了。

待我明白“春林花多媚,春鸟意多哀,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的情绪,已是成年之后的事。几年前我曾辞职回乡,借住在一位高中同学家里。那里离县城十多里路,村庄四围全是农田。那楼房空着无人居住,第一次推开漆了红漆的院门进去时,里面荒草几欲及膝。白天我去高中图书馆看书,傍晚回那个地方。彼时是春末夏初,厨房外一排芍药已经开过,干紫的花瓣却还有些挂在枝头,用手轻轻一捻便成碎末。一些大蒜抽出很高的蒜薹,顶上开出白色的细花。厨房灶下堆着些硬柴,我燃不着这些东西,无法举火,兼以情绪萧瑟,便总是在回来的路上买一点水果,坐在厨房外的水泥地上慢慢吃掉。那时很迷恋芒果的香气,虽然觉得贵,也忍不住买两个,吃掉之前,很珍惜地捧在手里闻很久。太阳落下之前,便匆忙躲进房间里,因为屋子大而空,心里实在是害怕的。每天最期待的时刻莫过于天亮,十点钟就惴惴睡下,早晨醒来,正是五点钟的样子,不等睁眼,便听见窗子外面麻雀的啁啾。院子里立着几根电线杆,它们散落在横七竖八的电线上叽叽喳喳,十分热闹,音声既亮而促。这声音告诉我天亮的到来,使我觉得安稳。渐渐住的时间久一点,天热起来,夜里露水很重,早晨骑车去学校时,晨露未晞,积在路间青草上,带一点白的青。偶尔有一道上学的小孩子留下的车迹,露水被车轮刮去,那一线草就明明的绿。我不舍得破坏这痕迹,尽量避着草骑。不知谁家的菜园里瓠子逐渐攀藤,开出柔软多皱的白花。塘埂上的枫杨树,临水临风,摇着翅果。金银花开,栀子花开,街上卖起青皮的五月白桃子,带着青藤的本地花皮西瓜,剖开来还是清淡的水红。院子角落里一棵桑树,渐渐也结了一点桑果子。忽然一天傍晚,两个小孩子爬墙进来摘桑叶,把我惊得不轻。问过以后,才知道她们是我同学的表妹。她们邀请我去看蚕,蚕都睡着了,昂着头僵伏在吃了一半的叶片上。蚕室里有一种青森的气味,她们的妈妈胖胖的,递一把扇子给我打蚊子,留我吃晚饭。

有一天我去另一处做客,在一位亲戚家。屋子还是瓦屋,屋后一片竹林。夜里我睡在一个逼仄的、只有一扇很小的木头窗户的房间里。拉上窗帘,几乎就伸手不见五指。清早醒来,听见外面布谷的叫声。我知道它在竹林里。帘子微微透出一片光。布谷的声音我是极熟的,我就躺在床上听,一声一声,很清越迢递地叫着。昨夜刚下过雨,天是青灰的。菜园里妇人种下瓜秧,田埂上有人看水,野蔷薇在塘水上又落了一层。想到喜欢而无望的人,心里温柔而落寞,这样好的光景,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我实在是很多情的。

这样的日子不久便结束,我仍是回南京,独居在姐姐家。小区对面有一个小山坡,坡下一条小河。不很清澈,但常常可见水鸟。在那里我听见后来最熟悉的一种忧愁好听的鸟鸣,然而实在形容不出,只有听见才会认得。常常是在傍晚,或许白天也有,只不为我注意罢了。我不知道它的名字,只想着或许是鹧鸪,于是便认为它是鹧鸪了。于是写信给远人,琐碎地讲它是如何好听,如何愁人,如何与薄暮时逐渐笼上的青灰格外相宜。比这鸟鸣更为愁苦的,是去年的春末,和同门一道去植物园时听到的。那时也是雨后,烟灰的云容与在天,含笑花正开,香樟枝叶舒展,远林中它的啼声清苦,仿佛浸透了雨的花枝。楚辞里说,恐鶗鴂之先鸣兮,使夫百草为之不芳。然而鶗鴂芳春,纵然接着花落,也是好的。生命里的事,谁能给一个凭准呢?年年春天那样的鸟鸣,林花绿水,杨柳春风,记忆里的喜乐与哀愁我都记得清楚,也一般珍重的。

同类推荐
  • 放牧人生:湖区故事

    放牧人生:湖区故事

    这是一本牧羊人的生活回忆。有些人的生活完全由自己创建,詹姆斯·里班克斯不是。他是牧羊人的长子,他的父亲也是牧羊人的长子,他的家族世世代代都在湖区生活和劳作,按季节和活计的需要来安排,几百年来都是如此。如果是维京人也许会理解他们的工作日常:夏天把羊放到山上,打理干草,秋季到市集上再重新补满羊群,冬天照顾羊群安然过冬,春天里羊羔出生,每个人都忙得晕头转向,羊群又重新回到山里。来自古老乡村的这些现代讯息讲述了一个与土地唇齿相依的故事,描绘了一种很少被注意到但深刻塑造了历史的生活方式。
  • 俄罗斯当代戏剧集·5

    俄罗斯当代戏剧集·5

    本书精选了俄罗斯当代著名剧作家的戏剧作品5种,包括维雅切斯拉夫·杜尔年科夫的《展品》、米哈伊尔·杜尔年科夫的《轻松的人》、马克西姆·库罗奇金的《本托·邦切夫的课程——一位著名的保加利亚大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格尔曼·格列科夫的《坏种》、瓦西里·西戈列夫的《黑乳》。深刻地反映了俄罗斯的当代生活。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苏玲主编。
  • 一隅芬芳

    一隅芬芳

    为引导全民阅读活动向深度和广度房展,大庆市全民阅读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收集整理了三位读者的作品:张业隆的小说以自身三轮车夫的亲身经历为原型,以独特的视角,描写并挖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群体的生活百态,从底层人民的生活变迁反映时代及社会的变化。基于实际有感而发,苦涩而又乐观,辛劳而又执着,简单却不肤浅,普通却又非凡;杜天明的古体诗词曲赋以家乡的一草一木和厚朴情怀为创作源泉和动力,题材广泛,反映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和自身的心路历程;管庆林的自由体诗歌结合自身生存状态,记录经历中的苦辣酸甜,喜怒哀乐,身被生计所缚,心在自由飞翔,充满对美好生活憧憬的浪漫主义情怀。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

    多少年过去,我也曾几次和人讲起。可是没人会相信它的真实性。甚至包括我自己。那不是梦。在那之前和之后,我都未曾如此近距离地观察过一匹马的眼睛。而它从书架上移开眼神来看我的时候,我忘不了那双眼睛。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我虽然早已过了要牵强附会才能了解自我的年龄,也不再有拼命幻想的激情,可是每当我在一排排的书架前难以自持地激动的时候,我知道,我属于这片天地。《记忆是一种抵抗的姿态》讲述了作者的记忆故事。
热门推荐
  • CTO联盟

    CTO联盟

    CTO联盟基地。“呼。”选手啊水土带着全体士兵,精准传送了下来,看了眼选手六小四,还有些恍惚。“这就是大姐大——四姐的威力呀”啊水土觉得CTO联盟堡垒都很是虚幻。
  • 树荫下散落的阳光

    树荫下散落的阳光

    有的人虽然在别人眼中光芒万丈,但是在自己喜欢的人面前,却愿意变成树荫下散落的阳光,少了炙热,多了梦幻。成长路上可能会经历动心、失落、惊喜,有错过,也有发现,最终都会遇到一个属于自己的爱人,把你捧到手心,给你只属于你的温柔。你/我的爱是我/你的独家专属!希望每一个相信愿意爱的人,都能享受到属于自己的甜蜜。
  • 只愿做你的一霎烟火

    只愿做你的一霎烟火

    公园的一次邂逅,机场的一次错位,换来了她别样人生。不一样的人生,自然有不一样的烟火,是否绚烂精彩,只愿做到问心无愧。他,因为她的到来,从此心里多了一丝光亮,冷酷的外表下究竟隐藏了多少?会因为她的出现而敞露心扉吗?这个绚烂的暑假,究竟隐藏着什么?
  • 仙誓盟约

    仙誓盟约

    上古水火二神大战后,共工心有不甘,撞断连接天地之柱石不周山,引发浩劫,女娲补天开辟新地盛世纪元。而我荒山逍遥小子,红尘练心侠义存呼天地间,焉天路漫漫何处寻,愿仙誓盟约不负君。
  • 潜伏期

    潜伏期

    罗伟章,1967年生于四川宣汉县,毕业于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上海作家研究生班。曾获人民文学奖、小说选刊奖、中篇小说选刊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四川文学奖等,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被有关专家称为“活跃的同辈当中分量最重、最突出、最值得关注的作家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居成都。
  • 前妻翻身记

    前妻翻身记

    结婚五年了,老婆是什么?一24小时无偿女佣,洗衣,做饭,打扫样样在行。二二十四孝儿熄,婆家的任何冷言冷语要听而不闻,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做到家庭和谐。三老公看见自己的眼神已经除了平静在也找不到任何温情,但你不能要求什么,你只能很大度用老夫老妻这个词来安慰自己。孩子的学习费用,营养费用,老公每天的内衣要洗,衬衫要烫,公婆的饭菜要可口。你努力的做着每一天,但你做到这些还是保不住婚姻,留不住自己那个枕边人,他还是用各种理由说出离开你的理由...
  • 血灵怨

    血灵怨

    世界上真的有亡灵吗,破碎的蝶翼能否再现美好,人会流泪,会动情。人会有爱,同样也会有伤,泣血的仙碟,离奇的爱情,令你碾转反侧的诡异灵祠。恐怖的亡灵,诡异的迷局,远古的呼唤,带你走进一个奇异的空间,共同见证这大千世界的传奇故事。几世的恩怨,化解不开的恩怨情仇,悲戚的恋人,你若不离,我便不弃的誓言是否还存在。相信我们来生会再相爱,真的会再相爱吗?
  • 皇上本宫不媚

    皇上本宫不媚

    大婚当前,女子在帷帐中惊呼,“你不是他,你怎么会这样……”最终心死如灰。为什么他喜欢的是姐姐,为什么他偏爱一个宫女都不看自己一眼,为什么她成了罪臣之女,为什么他轻易就将她转手送人,为什么要她死!既然让她逃出一条生路,那就别怪她藏刃倾城而来!
  • 思梦序

    思梦序

    三千世界每一秒都有一个新的故事诞生又消失。
  • 傲世之槟榔神

    傲世之槟榔神

    几千年后,瘟神再次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没有做什么坏事,不是为了别人只是停留太久而无聊。玉皇大帝接受了嫦娥仙子的劝告,派二郎神和千灾万难的天鹏元帅去降魔除魔。然而,当他们倒下时,他们犯了错误,失去了力量。二郎神落入杨大贤的身体。天鹏元帅下落不明。主角杨大贤是一个真正的游戏家。大学毕业后,他无事可做,不经意间去了槟城一家名为wzz锤子公司,从那时起,他身边就发生了一件事。本文以幽默的语言描述了主人公及其伴侣,从普通大学生演变为斩妖除魔之神。他们经历了各种磨难,在制作各种搞笑场景的过程中,意外地被摧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