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45700000013

第13章 时代篇(12)

贾母的这段话,表面上看是临事发表的感叹,其实内含深意。首先,这是一次试探。贾母想通过“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试探贾宝玉、林黛玉是否互有情意。如果没有,贾母也就仅仅是发一下感叹,任何人都抓不到她支持“木石姻缘”的半点证据。如果有,那就有了第二层含义:竖起“木石派”大旗,为宝玉、黛玉的结合保驾护航。

结果我们都知道了,宝玉、黛玉没有辜负贾母的期望,他们听了“不是冤家不聚头”的话,“如参禅一般”,心中顿悟,“不觉潸然泣下”,一个在潇湘馆“临风洒泪”,一个在怡红院“对月长叹”,再加上袭人、紫鹃的一番劝解,以及宝玉的“负荆请罪”,二人和好如初。应当说,从“砸玉风波”平息之后,“贾派”才能等同于“木石派”。贾母的投石问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木石派”开始高歌奋进,“金玉派”则近于偃旗息鼓。

通过这一次激烈的交锋,我们领略了贾母高超的政治智慧和斗争策略,确实令人膜拜!

3.你不仁,休怪我不义

元春赐礼之后,薛宝钗受到了严重的刺激。薛宝钗明白自己落选了,对于自己的礼物与宝玉相同,她“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看到宝玉、黛玉在一起,“只装看不见,低着头过去了”。这些奇怪的行为,让我们感到薛宝钗仿佛一夜之间变了一个人。

§§§第三十回还有更严重的情节,我们来看几个关于薛宝钗的细节:

第一,宝玉将怕热的宝钗取笑为杨贵妃,这本是宝玉无意识的玩笑话,但薛宝钗陡然变色,“不由的大怒”,虽不好当众发作,但也红着脸冷笑道:“我倒像杨妃,只是没一个好哥哥好兄弟可以作得杨国忠的。”

第二,小丫头靛儿来找宝钗寻扇子,宝钗动起了无名之火,指着她斥责了一番。

第三,林黛玉对宝玉当众奚落宝钗感到称心如意,也想趁机在宝钗身上捞点油水,却遭到薛宝钗一番抢白。

宝玉、黛玉、宝钗三人激烈争斗的场面,引起了王熙凤的注意,于是她赶紧以“生姜”的玩笑话结束了这个尴尬的场面。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此时的薛宝钗极为反常和失态。她为什么会这样?其实薛宝钗在情急之下已经透露了内情,她说自己没有一个像杨国忠的兄弟,也就是在表露自己内心对这次选秀失败的愤慨与失望。

不过,薛宝钗很快就从这种失态中调整了过来,跟上了薛姨妈的步伐。她认为,既然入宫无望,做“宝二奶奶”也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此,摆在薛宝钗眼前的问题,就是让王夫人经历一次打击后能够振作起来,继续未尽的“金玉”事业。

王夫人受到的刺激绝不亚于薛宝钗,当然不是因为元春赐礼,而是源自清虚会议。王夫人心中刚刚燃起的火花,被贾母一盆冷水浇了个通透。相比于薛宝钗的失态,王夫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王夫人的失态起因很简单,贾宝玉以为王夫人睡着了,就挑逗起金钏来。假寐的王夫人见时机成熟,立马“翻身起来,照金钏儿脸上就打了个嘴巴子”,痛骂道:“下作小娼妇,好好的爷们,都叫你教坏了。”骂了不解恨,还要将金钏打发出去。一向标榜“宽仁慈厚”的王夫人,为什么突然之间情绪如此激动呢?实际上,联系到清虚会议给王夫人的打击,我们应该能够感觉到,王夫人骂金钏的话另有所指。说直白一点,如同薛宝钗无意中说出杨国忠一样,此时的王夫人也是情急之下表露了心迹,她此时想骂谁,大家应该心知肚明。

可以说,此时的王夫人、薛宝钗,算得上“同是天涯沦落人”。虽然都是情不自禁,但薛宝钗不过是造成一些紧张局面而已,王夫人却直接导致了金钏的自尽。不过,这倒是为薛宝钗给王夫人鼓劲,提供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宝钗听说金钏跳了井,“忙向王夫人处来道安慰”,从这里看出,薛宝钗要重燃王夫人的希望,可以说是迫不及待。来到王夫人房中,见她在房内“坐着垂泪”。而王夫人见宝钗来了,未等宝钗开口,先向宝钗说起了金钏跳井之事,并欲盖弥彰地解释道:

“原是前儿他把我一件东西弄坏了,我一时生气,打了他几下,撵了他下去。我只说气他两天,还叫他上来,谁知他这么气性大,就投井死了。岂不是我的罪过?”

听见王夫人如此先占地步,心机灵敏的薛宝钗知道其中必有隐情,对薛宝钗而言,王夫人有隐情,正是自己卖乖讨欢心的绝好机会。宝钗便顺着王夫人说道:“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接着,薛宝钗进一步发挥自己颠倒黑白的推理能力,为王夫人开脱道:

“据我看来,他并不是赌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贪玩,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玩玩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

宝钗的一番推断,将金钏的死因分析得天衣无缝,也让王夫人从心理上为自己开脱了罪名。接着,为了让王夫人的内心彻底释怀,薛宝钗又说道:“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事实证明,薛宝钗拍马屁的功夫绝对一流。薛宝钗洞悉金钏的死有隐情,而且与王夫人有着必然的联系。王夫人之所以先声夺人,就是避重就轻,这也暴露出她内心的不安,生怕真相暴露,使自己无立足之境。为了迎合王夫人,让她内心彻底释怀,薛宝钗不惜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做了一番恐怕连她自己都不相信的推理,将金钏的死归咎于她贪玩而出了意外。作为一个下人,被主子撵了出去,这是多大的罪过,多丢人的事情!而且对自己人生的发展轨迹将产生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她还有心思“各处去玩玩逛逛”?所以,薛宝钗也觉得这样的推理实在经不起仔细推敲,便进一步以金钏是“糊涂人”为由,说即便她是赌气跳井,“也不为可惜”。这是一种什么思想?这是为了一己私利,漠视生命存在的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或许是长年累月地吃“冷香丸”,让她对一个生命的逝去如此冷漠!

尽管我们听不下去,但薛宝钗的一番话正中王夫人下怀。这还不算完,由于金钏死得突然,王夫人本意想拿两套妹妹们的新衣裳给她装殓,但王熙凤回说,最近其他的妹妹没有做新衣裳,只有黛玉过生日时有两套。王夫人觉得,黛玉“素日是个有心的”,拿她的新衣裳为死人装殓,黛玉肯定会忌讳。薛宝钗又抓住一次机会,说道:“我前儿倒做了两套,拿来给他,岂不省事?”王夫人怕她忌讳,宝钗又说道:“姨娘放心,我从来不计较这些。”于是起身去取来衣服。回来时,见宝玉在王夫人旁边“坐着垂泪”,王夫人正在数落他,见宝钗来了,“却掩了口不说了”,宝钗见此情形,证实了自己之前的推测——金钏之死必有隐情。宝钗关心的不是隐情到底是什么,而是感到心满意足,因为之前的一番话,是建立在金钏之死有隐情的基础之上的,此时隐情坐实,自己的话必然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自己在王夫人心中也增添了感情的砝码。

薛宝钗先是一番开脱之辞,后是主动送出自己的新衣,这些都让王夫人发自内心地感动,她对“金玉良姻”的希望之火,又重新燃起。这星星之火,将会随着袭人的一番肺腑之言,熊熊燃烧,“木石前盟”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将逐渐黯然失色。

王夫人心中的希望刚刚恢复,袭人就适时地杀了出来,这就是第三十四回的袭人告密。一直以来,袭人向王夫人告密,被普遍地认为是袭人的一大污点。实际上,袭人这样做是有原因的,而始作俑者可以说就是贾宝玉自己。

第三回说到袭人“有些痴处:伏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今与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她怎么会突然倒戈,向王夫人告密呢?直接的导火索发生在第三十二回。在说明这一事件之前,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袭人内心的动机。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动机与环境的综合表现,而动机取决于这个人所处的角色。我们知道,封建时代主、仆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就算是仆人也分三六九等。贾府的仆人分为两大类:家养、非家养。所谓家养,即“家生子”,就是其父母甚至祖父母也是贾府的仆人,比如林红玉、鸳鸯、赖大、李贵等等,用满清的说法,就是“世代包衣”;非家养则是从外面买来的。同样是仆人,家养的地位要高于非家养的。那么,在贾府地位颇高的袭人属于哪一类呢?答案在第十九回,袭人对宝玉说起母亲、兄弟要赎自己出去,宝玉问缘由,袭人便说:“我又比不得是你这里的家生子儿,一家子都在别处,独我一个人在这里,怎么是个了局?”

从这番话可以看出,袭人并不属于“家生子”系列,她是如何进入贾府的呢?下面有补叙。袭人刚得知家人要将自己赎回时,“至死也不回去”,又说:

“当日原是你们没饭吃,就剩我还值几两银子,若不叫你们卖,没有个看着老子娘饿死的理。”

也就是说,袭人是被家里人卖到贾府来的。虽然她是非家养的仆人,但地位却是相当高的,好比怡红院的“第一名押司”。她能够得到这样的地位,是贾母、宝玉喜爱的结果。

围绕着袭人的身份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说明两个问题:第一,袭人绝不会幻想做“宝二奶奶”,这是一个大前提。第二,做宝玉的姨娘是袭人的终极目标。出于这样的目的,我们再回过头去看第六回,宝玉梦中醒来要与袭人“初试云雨情”,袭人当时是怎么想的呢?书里是这样写的:“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遂和宝玉偷试一番”。有了这段风情之后,“宝玉视袭人更与别个不同,袭人侍宝玉更为尽职”。

应当说,相对于赵姨娘野心勃勃地想利用贾环继承所有家产的愚蠢做法,袭人是摆正了自己的位置的。同时,与宝玉“云雨情”之后,袭人也就算是成功了大半,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什么“东风”呢?宝玉长大!

袭人没有做“宝二奶奶”的奢望,她的终极梦想是做宝玉的姨娘,但并不代表她不关心“宝二奶奶”的人选问题。更重要的是,从“云雨情”之后,袭人已然在潜意识中将自己摆到了姨娘的位置上去了,这也引起了晴雯的极度不满。

既然袭人无意识地将自己当做了姨娘,必然要考虑将来跟“宝二奶奶”相处的问题。应当说,刚开始袭人对于“宝二奶奶”是黛玉还是宝钗,并没有特别明显的倾向。但是,第三十二回发生的一件事,让袭人彻底崩溃了!

事情并不是很复杂,贾宝玉受到误会,正在向黛玉诉说衷肠。黛玉听得“两眼不觉滚下泪来”,回身便走。宝玉话才说了一半,意犹未尽,拦不住黛玉的离去,就站在原地发呆。碰巧袭人来给宝玉送扇子,痴呆中的宝玉以为黛玉回来了,一把将袭人拉住,说了一番掏心窝的话:

“好妹妹,我的这心事,从来也不敢说。今儿我大胆说出来,死也甘心。我为你也弄了一身的病了,又不敢告诉人,只好掩着。只等你的病好了,只怕我的病才得好呢。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

袭人听了宝玉的这番话,顿时“唬得魄消魂散,只教神天菩萨坑死我了”。或许我们会感觉很奇怪,袭人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是无意中得知宝玉的隐私吗?袭人作为宝玉的大丫头,宝玉的什么事她不知道?宝玉和黛玉这点私情,她恐怕早就司空见惯了,怎么会被唬成这个样子呢?

实际上,袭人之所以产生这么大的反应,完全在于宝玉的最后一句话:“睡里梦里也忘不了你”。宝玉跟谁睡过?从开篇以来,只有她袭人一个人啊。当袭人把自己和宝玉不可告人的私密,作为显摆自己的资本,并借此潜意识地将自己提高到了姨娘的地位时,殊不知宝玉是把自己当成了黛玉的替身。说直白一点,宝玉跟袭人寻欢的时候,想到的是黛玉,袭人不过是一具肉体的替身。对于一个女儿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样的遭遇更令人感到羞辱和悲痛的了。她一心为宝玉,将自己所有的感情都付诸于宝玉,她没有做宝玉正妻的非分要求,她的最高目标仅仅是做姨娘。

但是,黛玉的出现,让她感到自己连这个简单的愿望都无法实现。她想,如果黛玉成了正妻,宝玉一心和黛玉两情脉脉,恐怕连和自己亲密一下的意愿都没有了。想到这一层,袭人“不觉怔怔的滴下泪来,心下暗想,如何处置,方免此丑祸”。此时,“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的袭人也担心,宝玉、黛玉长期住在大观园,说不定哪天按捺不住情感,跟当年宝玉与自己“初试云雨情”一样,也整出点事情出来,这“丑祸”可就出大了。

在黛、钗的选择题中,袭人的天平开始倾向薛宝钗了。这也让我们看到,继薛宝钗点燃了王夫人心中的希望之后,袭人的加盟更是让王夫人信心倍增,“金玉派”走出了短暂的阴霾。

在第三十四回,王夫人要召见怡红院的丫头,袭人“想了一想”,便自己去了。王夫人一见袭人,便数落道:“不管叫了谁来也罢了,你又丢下他来了,谁伏侍他呢?”这说明什么问题呢?王夫人这次召见,只是简单询问一下宝玉养伤的情况,哪里用得着身为怡红院“第一名押司”的袭人亲自出马?但是,袭人“想了一想”还是来了。袭人此行是另有所图的,那就是告密!

前面已经说过,袭人的内心动机是做姨娘,宝玉诉衷肠的突发事件则成为袭人崩溃的导火索。我们可以将袭人的告密算作是“你不仁,休怪我不义”的报复行为,但更应该看作是袭人实现终极目标的最后一搏。袭人很清楚,要获取姨娘的地位,首先必须要得到王夫人的支持。同时,王夫人到底倾向于宝钗还是黛玉,袭人还得探一番底。

简单点说,袭人此行的目的有二:寻靠山、探口风。了解到这一点,我们再来看袭人告密的整个细节,就能心知肚明了。作为非家养的丫头,袭人为什么能够做到怡红院“第一名押司”,也可以从这段告密事件中找到答案。

总的来看,袭人向王夫人告密一段,充分地展现出袭人擅于揣摩上级领导心理、擅于为自己创造最佳机遇的能力,这种能力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锁定主题,不扩大敌对面。王夫人向袭人求证贾环向贾政告密的事,我们有理由相信,袭人对这件事是非常清楚的。在第三十三回,宝玉挨打后,袭人立即把焙茗找来询问,焙茗说琪官的事多半是薛蟠“素日吃醋,没法儿出气”,挑唆别人“到老爷跟前下的火”,金钏的事“是三爷说的”,焙茗说是“听见老爷的人说的”,可信度应该是相当高的。袭人当时听了这两件事都对得上号,“心中也就信了八九分”。在宝钗来看望宝玉时,袭人还将焙茗的话说给宝钗听,说明她是完全采信了的。但是,当王夫人问起这件事的时候,袭人却留了一个心眼,说:“奴才倒没听见这个话。听说为二爷霸占着戏子,人家来和老爷要,为这个打的。”王夫人一再追问,袭人一口咬定“别的原故实在不知道了”。

有人觉得袭人所虑过多,王夫人特意给袭人打了包票,绝不外传,袭人为什么还要替贾环这家伙遮掩呢?此时证实王夫人的说法,不是更能得到王夫人的欢心吗?实际上,袭人是相当精明的。如果她此时出卖了贾环,也就等于开罪于赵姨娘。我们知道,赵姨娘这样的弱势阴暗分子是不好惹的。一旦告密事发,即便有王夫人为她撑腰,但正所谓“神仙打架,百姓遭殃”,她完全有可能成为主子们斗争的牺牲品。袭人此行的目标是向王夫人靠拢,但这种靠拢绝不能通过扩大自己的敌对面来达到,否则极有可能得不偿失。

同类推荐
  • 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

    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

    作者曾是我国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20世纪90年代初期,他辞职远赴匈牙利,在异国摸爬滚打、艰苦创业十年,如今回首这段蹉跎岁月,令他感慨万千。《薛飞自述:我在匈牙利的日子》将作者在匈牙利十年的心酸体验与奋斗故事逐一娓娓道来,全方位、多角度地真实呈现了作者别样的处世方式、人生经历与情感之路。是一部披肝沥胆、吐露心声的励志佳作。
  • 一朵古典的花

    一朵古典的花

    本书为作者近两年发表的优秀散文精选集,共65篇。作品围绕爱与美、女性修养与品味、旅行札记、音乐感悟等主题,曾在各主流网络平台及媒体发表。散文笔触灵动、深情、细腻,将平凡朴实的文字熔铸成有思想、有感受、有生命和有韵味的精魂。
  • 乡情岁月

    乡情岁月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年来创作的多篇散文作品,共计20万字。作品大都以作者所熟悉的故乡宜君为背景,展现了故乡的自然风貌、风土人情,反映了故乡人的真诚豪爽和爱憎分明的正义感,歌颂了真善美,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怀念的思想感情。
  •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咏物文学与时代精神之关系研究

    本书先从风俗史的角度对唐宋六百年牡丹审美玩赏之风习进行深入而系统的考察,在此基础上,对此期牡丹赋、牡丹诗词等进行系统解读与阐述,借此分别呈现唐宋社会牡丹审美风尚之转移,以及唐宋文人士大夫牡丹审美文化心理之嬗变。通过风俗史与文学主题演进史之互参互证,从一个特定的具体的角度来共同呈现彼时时代精神之变迁。
  • 艺术哲学读本

    艺术哲学读本

    本书是作者历时20年所写的学术专著,是作者多年来有关艺术哲学问题研究的理论总结。它比较全面和系统地从哲学角度论述了艺术的位置、本性、特征,表现出作者的独特见解和心得,提出了新的理论观点,对艺术哲学的理论变革也提出了新的设想,富有探索精神,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出版该书,对于目前学术界关于艺术哲学的学术研究可以起到促进和推动作用。同时,该书还可以作为理论工作者、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大学生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热门推荐
  • 断弧

    断弧

    作为一名杰出的寻药人,聂天很有职业道德,无奈在一次行动中。。。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逆天邪风

    逆天邪风

    她,冷邪风,25世纪地球的终极武器,冷酷,无情。她习惯孤独,她向往自由。正义?善良?感情?---这些早在我成为一个机器人以后就已经不存在了。不,是根本没有存在过,虚伪的感情让人作呕,我喜欢一个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在这天地间,若有人阻我,那我便那我便灭了这人,若天地阻我,那我便逆了这天又如何?拼尽力量获得希望,她来到了这玄幻大陆,开启了她的新生命。。。。。地狱之森中,她站在九爪金龙面前,一身黑衣,一头紫发,迎风傲然挺立。强者吗,这世上从来不缺强者,我也从不是强者,因为没有最强,只有更强。强是强心,若我不死,你便跟随我吧。说完,便刀光剑影。。。。。且看她的异世之旅。。。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玖星玄玥

    玖星玄玥

    元气蒙鸿,萌芽兹始,遂分天地,肇立乾坤,启阴感阳,分布元气,乃孕中和,是为人也。首生盘古,垂死化身;气成风云,声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玥,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地里,肌肉为田土,发髭为星辰,皮毛为草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流为雨泽,身之诸虫,因风所感,化为黎氓。
  • 涅槃重生之人

    涅槃重生之人

    一个失败者一群成功者一张彩票一个成功者一群失败者
  • 我实在是太爱穿越文了

    我实在是太爱穿越文了

    与其说这是连载的小说,不如说是我自己白日做梦的记流水账。也许是对现在的自己不太满意,也许是高中与我而言出现了太多的变数,在我这不满20年的生活里画下了过于浓墨色彩,我是真的需要一个窗口向别人慢慢地诉说自己的遗憾,自己的后悔,有我的,也许也有别人的或单纯或略略黑暗的一面。这不是怀念,不是祭奠,有的只是对自己的反思,以及成长吧。
  • 长夜乱

    长夜乱

    幽姿不如少年场,无语只凄凉,一个飘零身世,十分冷淡心肠。江头月底,新诗旧恨,孤梦清香。
  • 逆袭刘辩

    逆袭刘辩

    刘变带着系统回到三国变成刘辩,看刘辩逆天改命,挽大汉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随机更新,有灵感就写)
  • 零

    零文明,零宇宙最强文明,也是唯一文明。零文明第三纪元元年,宇宙出现末日之祸,一代天才科学家创造出穿透两界之机械,不但为零文明统治了另一个宇宙,还平衡了两个宇宙之间的物质流通,从此,没有末日。零文明第三纪元末年,天仙神族,以锐不可当之势摧毁零文明。彼时,零文明之中最强科学家,是为第三纪元元年那位天才科学家的子孙,为了抵御神族,创造出了集科学与神秘的零号机械人。然而,神族攻势太猛,零号只来得及植入最终能量源,神族便摧毁了零文明首都星。故事,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