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58900000027

第27章 半生缘——赖雅(2)

她欣赏的是这个世界,但希望自己是被男人欣赏的对象。当她发现一个男人正在欣赏她,追求她的时候,她就感到自己爱着这个男人。

她知道,一个月以后,这里也将不属于自己了。她的前途在哪里?又该到哪里去呢?她装着很多心事,实在是想跟他诉说。想一想也没有什么大用处,便将唠叨的话又收回去了。她只是把头埋在他的肩膀上,仿佛要痛快地哭一场的样子,然而眼泪终究没有流出来,又让它流到心里去了。

这两三天的时间,她一直都在心里想着他微笑时的样子,亲切地鼓励她时,使她浑身都增添了一丝气力。即便天天跟他在一起,她也无时无刻不在想着他的笑。有好几次,她都想对他说,我不知道以后的生活会是什么样,我能得到美国出版商的信任吗?我的作品在美国能卖出去吗?但她终究没有问。因为她知道,这些问题,赖雅也无法给她确切答案,何必增添他的顾虑?

挥不去的阴影

她默默地对他说,你要走了吗?

他仍然露出那种宽大的慈爱笑容,用手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她,并且安慰她说,我会经常给你写信的。

她围着一件棕色的披风,和他一起站在铁轨旁。火车已经徐徐开进来了。他跟她做最后的道别,并且在嘈杂的噪音中,有些费力地听着这个带有口音的中国女人用英语跟自己说着什么,却基本没听清楚。但从她温柔的表情里,他已知道无需听清她要说的话。

就快上火车了,他突然看到她从衣兜里拿出一沓花花绿绿美钞,塞进他的手里。这令他感到十分惊讶,便皱起眉头,用深陷的眼睛诧异地望着她,然后就是莫名感动的一个微笑。这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一个比自己年龄小很多的女人,居然会给自己钱?

爱玲从小不缺钱,所以她一贯很自然地用钱来表达自己对爱人的关心。这跟贫苦出来的女孩子有所不同。虽然她也很计算,但对于爱人,往往就是这么慷慨。有鉴于她一生寥寥无几的爱人名单,这么做,也许不算是挥霍无度。可是这么做让她更看不清一个事实,就是这些男人是否甘心吃软饭,或者甘心拖累她。也许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她感到自己正爱着,就足够了。她知道赖雅没有钱,否则也不会把身上仅有的一点钱给了他。这证明她不是为了钱。

然而赖雅最终还是带着她给的钱上了火车。

总之,她给他带来的除了惊讶,还有深深的感动。

所以,他刚在纽约州安定下来,便给爱玲写了信,对她说,我十月份还会回到麦道伟文艺营。可是那时候,爱玲应该不在麦道伟了。

她就是在这看似困窘又动荡的情境之下,迎来自己人生的第二个孩子。第一个由于胡兰成跟几个女人的感情纠葛,已被她亲手扼杀。那么这一个呢?是否该留下来?她知道,没有孩子父亲的表态,她无法决定这个小生命的去留。她别无选择,只能写信告诉赖雅。

赖雅收到爱玲的回信,当然是颇感惊讶。这个中国女人带给他的,除了惊讶,还是惊讶。但他终究很爱她,爱她的年轻,浪漫,学识渊博,慷慨大方。他觉得她不但善良,而且优雅庄重,应该可以做一个很好的妻子。他年轻时何曾想过再婚?但现在他已经老了,身体也渐渐走向衰落,在需要落叶归根的时候,便让结婚的念头叩开了自己的心门。于是,他痛快地回信,正式向张爱玲求婚,但唯一的要求是,不要这个孩子。

他将爱玲怀的孩子称作“东西”,对男人而言,再正常不过。此时的他,娶一个年轻漂亮又聪慧的中国女人做妻子,是求之不得的,但两人的情况,确实不适合再养育一个婴儿,那是他们力所不能及的。

可是爱玲并没有来得及收到这封求婚信,就匆匆地赶往赖雅在纽约州落脚的耶多小镇。因为怀孕的反应恐怕会一天强似一天,不能不给她的身心带来极大的压力。两个月的鸿雁传书,使她加深了对赖雅的思念,便迫不及待地赶去看望他,顺便也想征求一下他对两个人感情的想法。

可以说,赖雅是想娶爱玲的,她的到来就更意味着好事一桩。爱玲告诉他的接站时间提前了几个小时,使他在车站多等了很长时间。但他在这似乎漫长的等待中一直都很兴奋,甚至激动。因为他是在等他未来的新娘,这真是妙不可言。爱玲的身影从熙熙攘攘的人流中出现的时候,他走过去握住她的手,然后带她到了镇上一家非常有情调的餐馆,在幽暗的灯光中,正式对她说,你嫁给我吧。

这是她一生中经历的第二次被求婚,也是几乎所有女人最感到幸福和欣慰的时刻。对于赖雅不要这个孩子的提议,她没有什么异议,因为对于下一代的培养教育,她一向是深不见底的悲观。也许同她小时候的家庭氛围有关,她总感到人类养育出来的下一代,无非也是要他们去承受无法想象的痛苦折磨。赖雅的话也很明确,他想有一个可爱的中国妻子,但不愿意养育一个孩子,所以她的第二个孩子也必须夭折了。

可是无所谓,因为有赖雅。她爱的是他,不是孩子。他也并不是想找一个生育的工具。所以她欣然地跟着他回到住所,心想,以后相依相偎的日子应该会抵挡住一切寒流的逆袭吧?

无论如何,此时的她是无比幸福的。她对婚姻的态度是,宁愿某些地方低就一些,互补一些。

这样不是很好吗?如果她早一些年认识他,也许他会比现在年轻,精力更充沛,但也会比现在拥有更多的资本看不起她,甚至再度抛弃她。这似乎都是可以轻易想见的。她要的是安全感,是长久,而不是一时的欢愉和火花碰撞之后空洞的快感。

这一晚的月亮是很亮的,尽管并不是很圆。

第二天,他又领着她去了附近的公园。他说,我会尽量给你幸福安稳的家庭生活,如果没有孩子,我们会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写作。她点了点头。还有什么好说的呢?既然有人要娶她,她只能跟随爱的指引继续向前走。他们之间的谈话进行了很久,赖雅为了赢得爱玲的信赖,向她提出自己雄心勃勃的计划,说想跟爱玲同译一本诗集。这倒是一个绝妙的提议。一个母语是中文,一个是英文,合译可以避免非母语的因素影响下的不地道。其实,他无非是为了增加她跟自己这个老年人一起生活的信心。而爱玲的全部信心,只来自于一种感情上的归属感,她始终要的都是专一、天长地久的感情。对于一个年老的男人来说,这个在他们青年时代似乎很难达到的奢望,如今会很容易地实现了。

她听从赖雅的话,做了人工流产手术。也许是那时候人流技术还不过关,手术过后她忍受了巨大的疼痛。赖雅在她打胎的当天晚上,拎回一只烤鸡。其实她并不喜欢吃这种油腻的食物,但赖雅显然认为这是难得的美食,而且,小产后的女人,吃鸡补身子也是常理。她懂得赖雅是为了关心自己。他提议她多吃一些,并且自己也津津有味地享受着这顿美餐。尽管爱玲知道,赖雅作为粗心的西方男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但他和所有男人一样,无法体会女人所受到的痛苦和折磨。不管怎样,她心里还是感到有些委屈。每个女人都是这样,她们最没有能力的时候,便是怀孕的时候,所以需要男人的关怀照顾,但往往并不能如愿。

8月18日,对他们而言是个特殊的日子,他们在爱玲的好友炎樱和美国代理人玛丽的见证下结婚了。在纽约州一起生活的这段日子,充满着和谐宁静的阳光。新婚对暮年的赖雅,是幸福二字的另一个解读和诠释。他的小新娘是一个来自遥远古老国度的东方女子,年轻,温柔,有才华,有涵养,而且绝不是为了钱或情欲跟他走到一起。老年的男人格外懂得了珍惜,于是他像个小伙子一样浑身充满用不完的精力。他会早早地起床,勤快地在静谧的晨光中挥洒自己的愉悦。他是个作家,浪漫和闲适是他天性中最认可的消遣。于是爱玲看到他会为一幅油画着迷整整一个下午。可以说,她在生活中极度依赖伴侣,因为她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她爱喝咖啡,却不愿自己去煮。老人赖雅倒成了照顾她生活的人。他会花一上午时间磨咖啡豆,再亲手烹制,那味道真是让人一辈子难以忘怀。

可是这样的日子毕竟好景不长,难以为继,因为他缺的是钱。没办法,他只能考虑重返文艺营。然而为了安慰她,他还是带着乐观的表情和腔调,表示要给爱玲一个新家,一个安稳的住所。她心里明白,所谓的新家,也不过还是那个麦道伟文艺营。

不过这也无所谓,她既然嫁给了他,只要能跟他长久地在一起,住在哪里毕竟是第二位的。可是她没有想到,她的悲哀并不仅仅局限于他极其寒酸的经济基础,还有他的身体。

回文艺营的计划还没有实施,她就亲历了赖雅的一次中风。一天清晨,她被他的叫声唤醒,睁开眼睛,看到赖雅竟躺在地上动弹不得。原来他半身麻痹,是中风的典型症状。她赶紧将赖雅扶上床,叫来医生,给病患中的赖雅开了药。医生走了,她却不知该怎么办才好。她不会服侍人,连自己都照顾不好,一旦赖雅不能自理了,他们今后的生活又会怎样呢?

她坐在他身边,轻抚着他的额头,真的感到十分无助。赖雅吃过药之后症状得到缓解。他看到爱玲神情茫然的样子,便问她,你怎么了?她目光迷离着回答他,我很担心你。医生说你中风了。我该怎么办呢?你答应我,不要离开我。

他用手臂支撑着坐起来一点,向她保证:我不会离开你,我保证自己不会这么早就死掉。为了你,我一定会好好活下去的。她看看他,麻木地点了点头。

不过这也无所谓。生老病死,是人生常态。若相比爱人对她的背叛,一点病症反而令她感到没那么难以承受。而且,病患中的丈夫对她更加依赖,让她有了被需要的感觉。为了这感觉,她是不惜倾其所有的。

短暂的幸福,永恒的疲惫

他们又回到了麦道伟文艺营。爱玲知道,想维持两个人的生活,光靠一个爱字未免虚弱无力,她需要的是钱。虽然钱的取得,往往跟文学成绩背道而驰,可是她要生活,还要照顾患病的丈夫,于是,她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尽快赚取稿费。然而凭借文字吃饭,古今中外都是一件难事。

时间到了1957年年中,他们在麦道伟文艺营的居住期限又届满了,而且无法再申请延期。情急之下,赖雅只得又转头向耶多申请,但他们同样地拒绝了他。他只好带着爱玲,四处寻找新的居住地。最后,他们在彼得堡找到一所公寓,位于一条狭窄的坡形街道上,但这意味着,他们没有了免费的面包,而且还要支付高昂的房租——每月61美元。对于堪比黄金的美元来说,61美元也不是个小数目。另外,电费在内的很多杂费也需要他们自己来负担。如果两人有固定收入,支付这些费用应该并非难事,但他们是没有固定收入的作家,生活对他们而言,没有任何保障。

渐渐地吃饭成了问题,他们连自给自足的农民都不如,因为在城镇里,每一顿饭都需要花钱去买的。为了维持生计,爱玲只能跟赖雅一道,去写一些被他们称为“烂剧本”的东西,离她心目中追寻的文学理想越来越远。她现在已不是当年那个在上海滩红极一时,甚至可以在文学的百花园里呼风唤雨的张爱玲了。她渺小,卑微,不名一文,而且连基本生活都保障不了。她觉得自己的文学之路沉入了茫茫无际的暗夜,每天所思想的,也是该如何逃出这魔一般的梦魇。

一天夜里,她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与她不相识的作家,被荣耀的光环所包围,因为他取得了极大的文学成就。站在这个作家面前,她感到无地自容,羞愧难当。早上醒来的时候,她发现自己仍是没有眼泪,只不过心底的创痛却更加分明,更加强烈。赖雅看到她神情沮丧的样子,便问她,亲爱的,你是不是做噩梦了?

她从不爱流泪,但此时却忍不住哭起来,哽咽着向丈夫诉说了这个令她很丢脸的梦。她想起旧上海文坛对她的重视,想起了傅雷的虽不解她深意,却也语重心长地劝诫。然而那一切都时过境迁,再无法追忆。文学梦的破灭,意味着她行尸走肉般的生活的开始。

赖雅体会到妻子对文学理想的重视,他不知该怎样安慰她,但还是要尽量给她鼓励和支持,毕竟他的年纪可以做她父亲,而且经历得也比她多得多。他抚弄着她的头发,对她说,没关系的,这一切都会过去,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切都会重新好起来。

这些话未免空洞,但爱玲听上去,还是犹如打了一针强心剂,重新在内心燃起一点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毕竟,有一个人共同陪伴上路,比自己单打独斗地为生活拼杀,要好得多了。当初她为胡兰成所累的时候,终究没有得到他多少宽慰,只能听他跟自己讲述一个又一个不相干的女人的纠葛。可是赖雅不会这样对她。有了赖雅,她便感到生活中自己不是孤身一人,而是为两个人在打拼。每当想到这里,她就觉得,一个人的重压由两个人来负担,就会减少一半,这句话说得真是没错。纵然文学梦难以实现,有了爱人真诚的安慰,便得到了另外一份补偿。

赖雅全身心地用自己最后的温热来爱护她,安抚她。然而终究还是免不了一场自私。因为如果不是因为他的年老,他并不会如此懂得珍惜,懂得一个年轻的妻子对自己的重要。到了1958年,他已经罹患多种老年疾病,比如背痛。不擅长伺候家人的爱玲,不得不时常给他按摩以缓解疼痛。但这是她一生中头一遭跟一个男人一起生活了两年,所以,他几乎就是她的全部,也是她完全意义上的丈夫、亲人。她还有什么话说,有什么其他奢求呢?于是这一切,她都默默承受了,并且尽量从婚姻中感受着虽不浓烈,却十分真切的欢愉。

应该说,这虽不是她的第一次恋爱,但却是她第一次真正的婚姻。对一个女人来说,第一次婚姻跟第一次恋爱一样,所有的付出都是真诚的。

这一年,也就是1958年,张爱玲38岁了。从未有过男人以她丈夫的角色给她过过生日,然而赖雅做到了。他提议,要给她过一个令她难以忘怀的生日。这场只有他们两人的生日聚会,给爱玲带来极大的心理安慰。

同类推荐
  • 民国先生

    民国先生

    《先生》一书以十集大型纪录片《先生》为基础,结合《新周刊》的“先生”专题文章,以十位先生的个性经历为经,中国社会变革为纬,将其莫不传奇的性格性情、命运经历、学术作为,以及他们的善良、无奈、焦虑和欢喜,在点滴中渐次呈现,充分反映了先生们贴近群伦又卓尔不群的独特全貌,让读者走近他们,走进那个时代,感受他们,了解他们,了解那个时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风骨,了解我们这个民族的传承。也亦为现今中国教育,立镜一面,呼喊十声。
  • 兵家鼻祖壮国魂:孙武

    兵家鼻祖壮国魂:孙武

    本书记述了孙武的一生。全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传说中的孙武、将门虎子、少年立志、潜心著作、军事生涯、进攻楚国、隐居山林等。
  •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八位革命女前辈的故事之四

    为青少年写书,对于我们这些长年从事理论研究工作的人来说,并不轻松。萌动这个念头,主要是我们这些已为人父母者,对于目前青少年读物中“古”、“洋”所占比重过大心存不安。古典的和外国的东西可以读也应该读,但总读这些东西对广大青少年全面了解历史、认识国家、看待社会、明确自己的责任远远不够。我们相信,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因而也乐意看到他们多读健康有益的图书。
  •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发迹史

    胡雪岩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是如何从穷乡僻壤走入富丽堂皇的大都市的?又是怎样一步步地走近和他命运息息相关的钱庄?他生命中的两个大贵人是谁?左宗棠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和胡雪岩是怎样互相扶持的?王有龄又是何方神圣?他在胡雪岩的生命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神奇的胡雪岩是怎么主导中外大商战的?最后他又为何会一败涂地?到底是谁给了他致命一击……想要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吗,那么就请打开《胡雪岩发迹史》,让我们一起回到历史的轮回中,去重新品味那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乐章吧!
  • 巴甫洛夫

    巴甫洛夫

    本书描写了巴甫洛夫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俄国生理学派创始人的形象,并将他完整、独特的个性忠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热门推荐
  •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

    《我把诺奖颁给你(下)》是由第一届“黑马星期六上海文学新秀选拔赛”参赛作品汇编而成。该比赛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云文学网联手萌芽杂志社、文学百校行、新读写杂志、零杂志主办,来自全市40所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两百多名高中生齐聚一堂,以文会友。
  • 霍村侠记

    霍村侠记

    机缘巧合,四个侠客相聚在霍村的一间客栈里发生的故事。
  • 鬼路仙途

    鬼路仙途

    万物皆有三魂七魄,其中三魂属阴,七魄为阳。死,则阳气尽,七魄消散,三魂归地府,入轮回,证因果。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从轮回转世开始的,而白布衣却是从死的那一刻,才真正开始的……
  • 大觉醒者

    大觉醒者

    末法时代,灵气枯竭,无法修行。然而,在这毫无希望的绝境之中,依然有人挣脱了出来,仰天高歌,昂然前行!
  • 轻狂少年时

    轻狂少年时

    青春是一首美妙的乐章谱曲的人是自己而叛逆则是最美的旋律柳源的青春叛逆期,一心向往江湖,立志于成为一个牛逼闪闪的社会大哥。
  • 极品风月大亨

    极品风月大亨

    颜祥道前生是一个传奇故事。而今生,他是一个17岁的中专生。卖盗版,写小说,摆地摊!青葱岁月里,苦辣酸甜。奋斗不息,精彩不断。
  • 侠者之剑

    侠者之剑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他是刺秦的勇士,无论成败,注定要成就千古侠名。易水荡舟饮浊酒,侠义存心高于天,他是刺客,亦是侠士。荆轲、陆棠,命运让他们遇上,当侠者之剑出鞘时,又会有怎样灿烂的火花?
  • 薰衣草庄园的她

    薰衣草庄园的她

    《三生三世》简介第一世:她,是一只修炼千年的小灵狐;他,是一位斩妖除魔的捉妖师。她,喜欢他;他,却害了她。第二世:她,是魔派之女;他,是神族之子。她,深爱他;他,却利用她,血屠她满派。第三世:她和他的父母都被人陷害。后来。她,得知自己是世界首富之女;他,得知自己是世界第2富之子。她,和他,开始复仇。他,和她,互相深爱。他们能否经历三生三世之后,有情人终成眷属?还是恩怨纠缠?让我们拭目以待!【开放式结局】
  • 拥有一世界

    拥有一世界

    自拥一界,该如何与世长存?该如何为自己而活下去?
  • 灵魂执念

    灵魂执念

    每个灵魂都抱着自己的执念在世间挣扎,或善,或恶。